20第12章 两种经济体制的摩擦与经济在波动中前进(1985-1991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三年治理整顿的成效
❖供需差率与物价增幅逐年缩小 ❖经济过热状态明显降温 ❖市场秩序好转 ❖产业结构“瓶颈”矛盾有所缓解 ❖对外经济关系继续发展 ❖人民得到实惠
四、深层次的矛盾有待解决
❖经济结构不合理 ❖企业效益下降 ❖财政困难 ❖经济体制改革的徘徊
结语
❖ 1985-1991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 市为重点的全面展开的新阶段,其目标模式是 有计划商品经济。按照此目标模式进行各个方 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主要是市场经 济体制因素逐步地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因素。
体系 ▪ 逐步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建立健全间
接调控体系
二、1986—1987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与成 果
❖企业改革
❖价格改革
❖推动横向经济联合体的组建
❖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发育
三、经济增速回升与再度紧缩
❖计划中的“软着陆” ❖1986年初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
要继续解决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问题。 ❖基本建设投资大大超过预定的要求 ❖货币政策由紧缩到扩张
二、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 深化国营企业改革,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 改革计划、财政、税收、金融体制 ❖ 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 ❖ 改革工资制度,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改革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 改革对外贸易体制
第二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起步与新旧体 制的摩擦
基本路线
❖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坚持全面改革 ❖坚持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
配方式 ❖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
三、“三步走”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战略
❖ 内容:“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基本 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 ❖ 配套的改革与开放措施
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已出台的改革措施与再 度紧缩
❖ 一、“七五”计划的安排 ❖ 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提出了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 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 进一步增强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 ▪ 进一步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完善市场
四、198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新旧体制摩擦 的加剧
❖一、加快改革步伐与经济增长速度 ❖二、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三、完善承包制及与之配套的改革 ❖四、价格改革迎着风浪前进
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ຫໍສະໝຸດ Baidu
公有私营租赁合同签字仪式
第三节、治理整顿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徘徊
❖一、紧急刹车的主要措施 ▪ 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 整顿经济秩序 ▪ 紧急刹车给经济带来巨大的震动
❖ 1979-1991年的改革实践中,每一项重大改革 措施都涉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么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根本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这 个根本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逐步统一。
25
二、进一步治理整顿
❖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做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 革的决定》,要求包括1989年在内,用三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 顿任务。
治理整顿主要目标
❖逐步降低 通货膨胀率 ❖扭转货币超经济发行的状况 ❖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模式
第十二章
两种经济体制的摩擦与经济在波 动中前进
(1985-1991)
第一节 新的基本路线与新的发展战略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基础的奠定
❖ 三、“三步走”的经济 现代化发展战略
❖ 四、全面改革框架的确 立与改革重心的转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它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评价
❖“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和战略 步骤,反映了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 强烈愿望,又符合国情和中国生产力发展 规律,切实可行,为中国政府制定中长期 经济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 据。
四、全面改革框架的确立与改革重心的转移
1984年全国第一张股票发行
条件与决策
❖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全面绘制了全面改革的蓝图,使 改革从局部试验扩展到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 体制改革。从1984年冬、1985年初起,改革的 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四、高速增长中的突出问题
❖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通货膨胀使部分 人生活水平下降。
❖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农业再度成为 人们关注的焦点,农产品供应紧张,农副 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再度成为关系 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问题。 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仍是国民经济的瓶颈 部门。
❖经济秩序较为混乱,“寻租”活动迅速蔓延
❖一、经济体制改革迈大步 ❖二、经济过热与“双紧”政策的实施 ❖三、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已出台的改
革措施与再度紧缩 ❖四、198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新旧体制摩
擦的加剧
经济体制改革迈大步
❖ 改革计划体制,扩大市场调节范围,改变宏观调 节方式
❖ 以调整比价和开放定价权为主的价格改革 ❖ 以克服平均主义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目的的工资
❖ 特色: ▪ 战略核心是强国富民 ▪ 战略道路是改革开放 ▪ 战略目标切实可行
“三步走”战略措施配套
❖ 战略措施配套: ▪ 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 把教育、科技以及基础产业部门放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位置,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轨道上来; ▪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调整和改造现有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