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的检验

合集下载

河豚毒素中毒疾病研究报告

河豚毒素中毒疾病研究报告

河豚毒素中毒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河豚毒素中毒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急诊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口唇麻木,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疾病介绍:河豚鱼(PUFFER FISH)在我国产于沿海及长江下游,有很多品种,每种含毒多少及部位不完全一样,一般地说,河豚鱼的卵巢,睾丸,皮,肝及鱼子均有剧毒,以冬春之交生殖繁育时期毒性最强,少数品种肌肉也含强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并无关系,河豚鱼的有毒成分主要是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毒素对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被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传导发生障碍,最后使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麻痹症状体征:一般在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发病,首先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便血,并伴全身不适,口唇、舌尖及指端发麻,以后全身麻木,四肢无力,眼睑下垂,行走困难,肌肉软瘫,痛觉及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呼吸浅而不规则,随后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最后呼吸麻痹。

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

1、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2、开始可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3、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化验检查: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鉴别诊断:1.有进食河豚史,多在1/2-3小时内发病,同食者也有类似症状出现;2.典型的临床表现;3.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4.动物试验:取患者尿液5毫升,注射于雄蟾蜍的腹腔内,于注射后1/2、1、3、7小时分别观察其中毒现象,可作确诊及预后诊断。

一般可确诊。

并发症:最后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中枢麻痹,出现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如不积极救治,常可导致死亡。

治疗用药:主要是积极采用中毒的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如尽快催吐、洗胃、洗肠及输液,对呼吸困难者吸氧,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对发生肌肉麻痹者可酌用1%盐酸士的宁1~3MG(成人量),皮下注射,每日2~3次。

河豚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蛋白毒素,最初从豚科鱼中发现,故被命名为河豚毒素。

TTX为典型的Na+通道阻断剂,中毒者往往肢体麻木、瘫痪、甚至死亡;但另一方面,TTX具有镇痛、镇静、降压等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1.河豚毒素的结构与性质河豚毒素的化学研究始于1909 年, 1964 年以后由Woodward 测定了TTX 的结构, 1972 年Kishi 等采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分子式为C11H17N3O8, 分子量为319.27。

分子主要由3 个氮原子组成, 它们与氢氧原子形成特殊的结构。

其结构特征如图1, 含有1 个碳环, 1 个胍基, 6 个羟基, 在C—5 和C—10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着分开的环。

有专家将其称为“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

1 g 河豚毒素的毒性是1 g 氰化物的1 万倍。

TTX 粗制品为棕黄色粉末, 纯品为无色晶体, 呈针状或菱形, 无臭, 无味, 易吸湿潮解, 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微溶于水, 极易溶于稀酸水溶液。

TTX 在溶液中存在TTX、半缩醛型TTX、内酯型TTX动态平衡的三种结构。

TTX 理化性质比较稳定,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 240 ℃开始碳化, 但300 ℃以上也不分解。

在碱水溶液中易分解, 在5%氢氧化钾溶液中于80 ℃~100 ℃可分解成黄色结晶2- 氨基- 6- 羟甲基- 8- 羟基- 喹唑啉, 这也是TTX 化学检测法的理论基础。

2. 河豚毒素中毒机理2.1 中毒临床表现河豚鱼中毒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为0.5~3h(一般10~45min)。

初期有颜面潮红、头痛,继而出现剧烈恶习、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道症状。

然后出现感觉神经麻痹症状,口唇、舌、指端麻木和刺痛。

感觉减退。

继而出现运动神经麻痹症状,手、臂肌肉无力,抬手困难,腿部无力以致运动失调,步态蹒跚,身体摇摆;舌头发硬、语言不清,甚至全身麻痹、瘫痪。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鲜河豚鱼的肌肉、肝脏、皮肤和性腺组织中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的测定。

第二法适用于河豚鱼、织纹螺、虾、牡蛎、花蛤及鱿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第三法适用于鲜河豚鱼中TTX的测定。

第四法适用于河豚鱼中肌肉、肝脏、皮肤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 原理试样经1%乙酸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甲醇(CH3OH)色谱纯。

3.2 乙腈(CH3CN)色谱纯。

3.3 甲酸(HCOOH)色谱纯。

3.4 乙酸(CH3COOH)优级纯。

3.5 乙酸铵(CH3COONH4)色谱纯。

3.6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3.7 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

3.8 氯化钠(NaCl)。

3.9 氢氧化钠(NaOH)。

3.101%乙酸-甲醇溶液:量取10 mL乙酸(3.4),用甲醇定容至1000 mL。

3.112%乙酸-甲醇溶液:量取10 mL乙酸(3.4),用甲醇定容至500 mL。

3.120.1%甲酸溶液:量取0.1 mL甲酸(3.3),用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

3.130.1%甲酸溶液(含5 mmol/L乙酸铵):取0.5 mL甲酸(3.3)和0.19 g乙酸铵(3.5),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 mL。

3.14 0.1%甲酸-乙腈溶液(1:1,体积比):取50 mL 0.1%甲酸溶液(3.12)加到50 mL乙腈中,混合均匀。

3.15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溶液,0.05 mol/L):称取磷酸氢二钠6.45 g(3.6),磷酸二氢钠1.09g (3.7),氯化钠4.25 g(3.8),用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500 mL。

河豚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河豚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河 豚毒 素 ( T e t r o d o t o x i n ,T T X)在 海 洋 生 物 中分 布广 泛 ,是 致使 人类 食 用海 产 品 中毒 的常 见
试验 检测 、酶 联 免疫 检测 、HP L C及 L C—MS检
测 等 ,这 些方 法均 需要 专业 的技 术人 员在特 定 实
快速检测 卡具有灵敏度高 、特异性好 、操作简便 、可通过 肉眼直接判 读结果 的特性 ,尤其适合 于基层检 测
机 构 、渔业 管理单位及水产品加工企业对河豚鱼或织 纹螺 中河 豚毒素的快速筛查与分析 。 关键词 :河豚鱼 ;织 纹螺 ;胶体金层析 ;河豚毒素筛查
中 图 分 类 号 :T s 2 0 1 .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第3 5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福 建 水 产
J o u r n a l o f F u j i a n F i s h e r i e s
V0 l _ 3 5 No . 4
Au g . 2 01 3
文章 编号 : 1 0 0 6— 5 6 0 1 ( 2 0 1 3 ) 0 4— 0 3 2 3— 0 5
子 中含 有 一个胍 基 ,该 活性 基 团特 异性 结合 于 细
胞 膜 的快 速 钠 离 子 通 道 ,阻 止 钠 离 子 向胞 外 运
输 ,破 坏 了细胞 膜 两侧 电位平 衡 ,进 而抑制 神 经
好 、操作 简 便 、可 通 过 肉 眼 直 接 判 读 结 果 的特 性 。 目前 国内还未 见有 关河 豚毒 素胶 体金免 疫层
河 豚 毒 素 胶 体 金 免 疫 层 析 快 速 检 测 试 剂 盒 的 应 用 研 究
苏 捷 ,姜 琳 琳 ,吴 靖 娜 ,王 茵 ,张 农 ,刘 智 禹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百科名片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十分特殊,且各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差异极大,其中河豚毒素是近年来研究进展中最突出一种海洋毒素。

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目录编辑本段河豚的种类很多。

体长的河豚毒性相对高些,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也有差异。

河豚毒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

此时,河豚的河豚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也最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令人恐惧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药学殿堂,并且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可以用于治疗癌症。

河豚可以用于镇痛。

对癌症疼痛、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内科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使用河豚素的好处是用量极少(只需3微克),止痛时间长,又没有成瘾性。

特别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河豚毒素还可以止喘、镇痉、止痒。

河豚毒素可以治疗哮喘、百日咳。

对治疗胃肠道痉挛和破伤风痉挛有特效。

河豚毒素对细菌有强烈杀伤作用。

从河豚精巢提取的毒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流感。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河豚毒素结晶每克已经高达17万美元。

现在,河豚毒素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了。

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却利用河豚毒素研制出一种能止痛的新型药物。

这种新型特效止痛药能够有效地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

目前这个课题已经做完一期和二期的临床实验。

在临床实验中医生每天给病人注射两次这种药剂,一次几微克,连续注射4天。

当用药进入第3天后,患者的疼痛开始减轻。

结果,有将近70%的病人的病痛得到缓解。

研究人员还发现,最后一次注射停止后,止痛效果仍可延续。

河豚毒素的测定

河豚毒素的测定

河豚毒素的测定(tetrodotoxin, TTX)是豚毒鱼类中的一种神经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分子式C11H17O8N3,相对分子质量319.27。

TTX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自然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7ug/kg,其毒性是的1000多倍。

TTX除在豚毒鱼类中广泛存在外,在两栖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及甲壳动物等近百种动物中也广泛存在。

TTX作为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具有镇痛和解毒等生理功能。

TTX主要分布于河豚鱼的肝脏、卵巢、血液和皮肤中。

肌肉普通视为无毒,但如鱼体死后时光较长,内脏和血液中的毒素将会渐渐渗人到肌肉中,引起中毒。

河豚毒素的毒力单位普通以鼠单位(MU)表示,即在30min内杀死一只20g 左右的雄性ddy小鼠的毒素量,按照每克河豚组织中所含毒素的多少,可将河豚组织的毒力分成四个等级:20000MU以上为“猛毒”或“剧毒”;2000~20000MU之间为“强毒”;200~2000MU之间为“弱毒”;100MU 以下为“无毒,。

据测定,在产卵期间,红鳍圆豚肝脏的毒力为24×106MU,紫圆豚肝脏的毒力为65×106MU,毒性强烈。

TTX的检测办法主要有小鼠单位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毛细管电泳法(CE)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等。

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TTX的原理是,TTX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生成2-氨基-6羟甲基-8羟基喹唑啉(简称C9碱),该物质在370nm光激发下,在495 nm处有最大放射波长,通过检测该物质的荧光强度实现TTX的定量。

该办法的检出限为0.34~10.0mg/L。

除N,N-二甲酰胺可轻度增加荧光外,其他多种试剂对反应均无影响。

ELISA法检出限低,可达到0.01mg/L,但需要制备抗TTX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

本试验介绍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7-2008)定量测定TTX。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总之, TTX 不再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毒素,研究 成果为法医鉴定、临床诊治以及食品安全监测提 供了有效地检测手段和科学依据。

牛刀小试
一、选择题 1、 TTX在河豚体内含量最高的部位(B ) A、精巢 B、卵巢 C、肝脏 D、血筋
2、TTX的中毒机理(A ) A、 Na+通道阻断剂 B、 K+通道阻断剂
河豚毒素的中毒、检测及评价
小组成员: 2012310200101徐永忠 2012310200104李伏寿 2012310200115李天明 2012310200116郑西洲 2012310200119温兆俞 指导老师: 梁建功
Content


1、河豚及河豚毒素的概述
2、TTX的毒理作用 3、TTX中毒症状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河豚毒素,简称TTX ,是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 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最早于 1909 年在日本由田原 良纯从河豚鱼中提取并定名 1972 年由 Kishi 等人工合成。 TTX为氨基全氢化喹唑啉化合物,分子式为 C11H17N3O8,结 构如图,分子量为 319.27。


4、TTX中毒的检测
5、 评价
河豚俗称“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
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少数种类进入淡水 江河中,当遇到外敌,腹腔气囊则迅速膨胀,体内 有剧毒。

体内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而体内其他部位并无毒素,因此只要处理得当,去掉含有 毒素的部位便可以放心食用。所以也有“拼死吃河豚”一 话,可见这种毒物的美味是多么的诱人。

据报道日本每年食用河豚中毒死亡人数占同期食 物中毒死亡人数的70%以上。

河豚毒素的薄层色谱法定量分析

河豚毒素的薄层色谱法定量分析

河豚毒素的薄层色谱法定量分析
《河豚毒素的薄层色谱法定量分析》是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用于定量分析河豚毒素。

它采用薄层色谱技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河豚毒素的含量。

首先,将样本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活性炭,使河豚毒素与溶剂分离。

接着,将分离的河豚毒素加入薄层色谱柱,经过一定的时间,河豚毒素就会被吸附在色谱柱上,然后用溶剂洗脱,使河豚毒素从色谱柱上脱附,进入检测仪中。

最后,通过检测仪检测河豚毒素的含量,从而完成河豚毒素的定量分析。

薄层色谱法定量分析河豚毒素的优点是准确、快速、灵敏。

它可以准确检测河豚毒素的含量,从而为河豚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食品理化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

食品理化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
酸,也不溶于乙醇,可用于检验钡离子的存在, 玫瑰红酸钡沉淀法原理:在中性介质中,钡离
子与玫瑰红酸钠才能形成稳定的红色沉淀,
LOGO
农药的快速检测
常用农药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引起食物中毒的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农药
LOGO
有机磷农药的结构
属磷酸酯及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
LOGO
有机磷农药的快速筛选
有机磷农药的特性及测定方法
➢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 定性、半定量和快速筛选:根据酶化学法
的原理制成试纸或速测卡
⑤ 提两性有机毒物:将“4”提取碱性 毒物后的水溶液,用10%盐酸中和后, 再调pH至8~8.5,加氯仿-乙醇萃取, 两性毒物进入氯仿层
LOGO
原理及步骤
酸性和中性毒物的乙醚溶液
⑥ 将“3”步提取的有机溶液,用5%NaOH 提两次,酸性有机毒物进入碱液,中性毒 物在有机相中
⑦ 将碱性水溶液酸化,有机溶剂提出酸性 毒物
概况
LOGO
主要内容
1
水溶性毒物
2
挥发性毒物
3
不挥发性有机毒物
4
金属毒物
5
农药
6
灭鼠药
7
有毒动植物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概念 是指摄入了含有化学性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 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 的,以急性或亚急性中毒症状为主 的疾病,
LOGO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1、发病快,潜伏期较短,多以急性胃肠炎 症状为主;
2、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 率较高,
3、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品无 特异性,多为误食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 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较大,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 - 养殖技术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 - 养殖技术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养殖技术因为河豚肉的鲜美,所以越来越多的食客开始尝试食用河豚,但是河豚或多或少都含有毒素,而且河豚的毒素貌似来势汹汹,极为猛烈,一点点毒素就可以让人致命。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

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

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河豚最毒的部分是性腺、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肉含毒素较少。

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子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

这种毒素通常会使人神经麻痹、呕吐,进而发生心跳和呼吸停止。

另外,宰杀河豚时,若不慎被鱼嘴边的小刺扎伤手指,也会引起中毒。

并且,河豚毒性程度与季节、河豚生殖周期有关,晚春初夏时节,河豚毒性最大,建议市民千万不要在此时食用。

吃河豚中毒怎么办河豚是非常鲜美的河货,许多人都喜欢吃和河豚,但是河豚一旦处理不好,是很容易让人中毒的,因此,古时候吃河豚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那么,一旦吃了河豚中毒了应该怎么办呢?1、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一点,河豚的毒素是很猛烈的,一旦中毒,会让人的神经系统瘫痪,并让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而且河豚毒素发作时间是很快的,没有什么潜伏期,所以,一旦发作,就必须快速施救,不然是会造成生命危险的。

2、第一步,我们必须要进行催吐,让病人把吃进肚子里的河豚都全部吐掉,可以通过吃肥皂水,扣喉咙等方式,让病人剧烈呕吐掉胃里的食物残渣。

水产品中天然毒素及检验方法

水产品中天然毒素及检验方法

西加毒素( c iguatox in, CTX)是20世纪60年代从毒 爪哇裸胸鳝肝脏中提取发现的, 它是深海藻类分泌的 毒素, 被热带或亚热带食草性鱼类蓄积并在鱼体内被 氧化而成的一类强毒性聚醚类毒素, 通过食物链逐级 传递和积累, 最终传递给人类。据报道全世界每年至 少2万人不同程度的遭受CTX的伤害, 食入0. 1 Lg的 CTX 可使一个成年人致病。CTX中毒最显著的特征 是"干冰的感觉"和热感颠倒, 即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 觉冷, 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
三、免疫检测法 免疫学方法检测贝毒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初 步的应用,但是免疫技术和贝毒本身存在的 一些问题,如产生抗体的交叉反应、系列标准 毒素的缺乏以及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钠离 子通道受体结合试验等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 处,但由于免疫检测法有快速、简便、灵敏、 特异、经济的优点,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发 展前景。 方法:放射免疫(RIA)法,酶联免疫吸 附测定(ELISA)法,竞争性酶免疫分析 (EIA )法。 尽量用图解方式表达
尽量用图解方式表达
2 贝类毒素
• 定义:贝类动物因摄取有毒藻类而在体内积累的 毒素。 • 种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 素(DSP)、神经毒性贝类毒素(NSP)、失忆性 贝类毒素(ASP)。
2.1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 麻痹性贝类毒素专指摄食有毒的涡鞭毛藻,莲 状原膝沟藻,塔马尔原膝沟藻被毒化的双壳贝 类所产生的生物毒素。
中毒机理:河豚毒素阻抑神经和肌肉的电信号传导, 阻止肌肉、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使神经末梢及 神经中枢麻痹,使机体不能运动。毒素量大时,迷 走神经麻痹,呼吸减慢至停止,迅速死亡。
河豚毒素的检验方法
生物检测法:小鼠生物检测法和组织培养分析法。 仪器检测法: 荧光检测法是检测方法之一, 主要是利用河豚毒素加碱水解 后生成C9 碱, 该物质在特定波长发荧光, 从而可进行检测。 薄层层析(TLC)用于河豚毒素的定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HPLC)反相色谱, 用硅胶柱作固定相。

常见动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在刑事技术鉴定中的应用

常见动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在刑事技术鉴定中的应用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㊀Vol.32No.6Dec.2020㊀收稿日期:2020-05-06㊀修回日期:2020-09-14作者简介:班智慧(1990-),女,山东省临沂市人,硕士,助教,从事监狱学教学工作㊂常见动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在刑事技术鉴定中的应用班智慧,于孟娇,付文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侦查学教研室,河北保定071000)[摘要]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常见动物毒素的分析及检验方法越来越多㊂其主要的检验方法有法医毒理学检验法㊁生物学检验法㊁薄层色谱法㊁高效液相色谱法等㊂通过列举常见动物毒素,以及不同检材适用的检验方法,可以为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对相关动物毒素有一定的认识,并能为后期的定性检验以及定量检验时提供参考,在提高鉴定检验工作的速度及准确度方面也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㊀动物毒素;理化特性;毒理作用;检验方法[中图分类号]㊀Q95-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276(2020)06-0718-03㊀㊀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生物体后,发生生物化学作用,使生物体器官组织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损害甚至造成生物机体死亡的外源性化学物质[1]㊂毒物与药物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盲目滥用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㊂在我国,动物常被作为药用或食用,如蟾蜍㊁毒蛇经常被用于泡酒,过量食用可引发机体中毒㊂然而有毒动物毒素成分复杂,许多动物谱系独立地进化了毒液系统,且毒素属于天然有机成分,毒素结构不易检索;机体中毒后,体内毒素含量甚少,不易富集㊁提取;并且毒素进入体内,经消化液分解㊁与体内蛋白质结合等有机过程,毒素成分发生变化,毒性强度各不相同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动物毒素的定性㊁定量检验困难重重㊂本文从常见动物毒素出发,对其各自的理化特性以及检验方法进行阐述,总结归纳当下常见动物毒素的检测方法,旨在为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人员提供检验参考㊂1㊀常见动物毒素概述1.1㊀蛇毒素1.1.1㊀蛇毒素的理化特性㊀毒蛇的头部毒腺能够分泌毒液,大部分属于酶类,含有10多种酶类,如精氨酸酯酶㊁胶原蛋白酶等[2]㊂蛇毒素外观呈蛋清样黏稠液体,新鲜蛇毒呈微酸性㊁透明微黄色㊁有特殊腥味,含水量为65%~80%,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含多种蛋白质㊁多肽㊁酶类和其他小分子物质,经真空冰冻干燥处理后成为松脆易碎的半透明固体,干燥蛇毒可保存多年[3]㊂1.1.2㊀蛇毒素的毒理作用㊀蛇毒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被毒蛇意外咬伤引起,也有少数中毒是将蛇毒提纯后将纯品毒液通过肌内注射方式进行自杀或他杀引起的㊂各种蛇毒所含成分不同,其作用于机体出现的中毒症状也不同㊂蛇咬伤中毒主要以脑㊁心㊁肺㊁肝㊁肾㊁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损害较重[4],血液和循环系统的损害表现症状如心力衰竭㊁心律失常㊁出血性休克等;神经系统的损害症状表现为骨骼肌运动麻痹乃至外周呼吸麻痹;实验室检查可表现出肝肾功能㊁心肌酶谱㊁电解质和凝血结果异常[5]㊂1.2㊀河豚(河鲀)毒素1.2.1㊀河豚毒素的理化特性㊀河豚毒素是一种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240ħ开始碳化,但300ħ以上也不分解㊂微溶于水,易溶于稀乙醇,微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和脂溶性有机溶剂,粗制品为棕黄色粉末,精制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㊂河豚毒素是一种天然剧毒毒素,是一种非蛋白的强神经毒,对生物碱类试剂不发生任何沉淀与颜色反应㊂河豚毒素分子式为C 11H 17N 3O 8,其分子结构见图1㊂图1㊀河豚毒素分子结构㊃817㊃第6期班智慧,等㊀常见动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在刑事技术鉴定中的应用1.2.2㊀河豚毒素的毒理作用㊀河豚中毒多因误食引起,食用者或者不了解河豚含有剧毒,误食内脏或不新鲜的鱼肉,或者食用处理㊁烹饪方法不得当而引起中毒㊂河豚毒素主要通过麻痹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血液中胆碱酯酶被抑制,神经肌肉系统被严重麻痹,阻止神经肌肉传导,进而引起中枢神经失调㊂中毒者首先发生胃部不适,随后逐渐出现全身不适,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房室传导阻滞而死亡㊂1.3㊀斑蝥素1.3.1㊀斑蝥素的理化特性㊀斑蝥素,亦称为斑蝥酸酐,为节肢动物斑蝥体内的主要毒性物质㊂斑蝥素无色㊁有光泽㊁斜方形小片结晶,微溶于乙醇㊁热水,能溶于丙酮及油脂,但不溶于冷水㊂斑蝥素遇稀碱生成盐,其溶液再调成酸性,则又析出斑蝥素[6]㊂斑蝥素的分子式为C 10H 12O 4,其化学结构见图2㊂图2㊀斑蝥素的化学结构1.3.2㊀斑蝥素的毒理作用㊀出现斑蝥中毒或因为错误用于堕胎㊁治疗月经不调引起,或误作偏方治疗肺脓肿引起消化道出血引起㊂斑蝥素中毒会引发口腔及咽喉有烧灼感㊁疼痛,口腔黏膜出现水泡或溃疡等消化道症状;或者会发生尿频㊁尿道烧灼感㊁血尿等生殖器官炎症㊂严重者可出现头晕㊁头痛㊁腹痛㊁心跳加快㊁肢端发绀㊁口唇青紫等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最终昏迷而死㊂中毒到死亡时间较快,快则30min,慢则1~3h 死亡㊂2㊀常见动物毒素检验方法在刑事技术鉴定中,毒物物证多为生物检材,如血液㊁肝㊁肾㊁尿㊁胃内容物等㊂这就要求在进行相关检测时,首先要将毒素或其代谢物从血液㊁肝脏㊁尿液等检材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净化,才能进行检测㊂检材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溶解法㊁液-液萃取法或者固相微萃取法进行提取㊂本部分阐述的检测方法是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搜集的动物体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对于人体中或者尸体中检材含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参照此方法进行㊂2.1㊀蛇毒素的检验方法2.1.1㊀法医毒理学检验㊀根据蛇咬伤的症状进行初步检验,一般都会在身体暴露部位出现毒蛇牙痕,并且被咬伤口周围组织高度肿胀㊁麻木坏死,并迅速扩展到周围组织㊂中毒死亡者可根据尸检结果判断,若出现肿胀组织下有淡红色水肿液渗出,皮下出血明显,并且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则可能是毒蛇咬伤中毒致死㊂2.1.2㊀生物学检验方法㊀双向免疫扩散法:用pH 值为8.6的巴比妥钠缓冲液配制质量浓度1%的琼脂糖凝胶,厚度2~3mm,自然冷却后打孔,孔距10mm,在火焰上缓缓加热以封底,中心孔加抗银环蛇血清,周围加蛇毒及检材抗原,每孔均加液量15mL,置于37ħ水浴箱24~48h,观察结果㊂标准阳性血清和检材抗原之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者为阳性,不出现沉淀线者为阴性㊂本方法适用于毒素含量较高的检材初检,如伤口附近提取的血液检材㊂2.2㊀河豚毒素的检验方法㊀河豚毒素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乙酸提取法㊁改良乙酸提取法㊁树脂提取法㊁甲醇提取法等㊂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法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㊁高效液相色谱法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㊂2.2.1㊀小鼠生物法㊀小鼠生物法(以30min 内将一体质量20g 小鼠致死所用河豚毒素的量为一鼠单位)是最常用㊁最直观的检测方法,通过小鼠死亡前所呈现出的典型的河豚毒素中毒症状,将河豚毒素与其他致死性物质区分开㊂其原理是,一定体质量的小鼠经腹腔注射河豚毒素后,其死亡时间的倒数与注射河豚毒素剂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由此可根据小鼠死亡时间推断河豚毒素的含量㊂但实际使用时因个体差异大㊁重现性较差,对于精确定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㊂2.2.2㊀胶体金免疫层析法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张世伟等[7]建立了河豚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河豚毒素快速定性检测,其所建立的河豚毒素检测方法IC50为48ng㊃mL -1,线性范围为(10~160)μg㊃L -1(y =-0.20lnx +1.23,R 2=0.98)[7]㊂另有林壮森等[8]应用小鼠生物实验和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同步测量河豚毒素含量㊂2.2.3㊀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㊀骆和东等[9]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分析方法㊂其将螺肉中可食用部分进行匀质,用0.03mmol㊃L-1乙酸溶液提取,水浴加热10min,用Sep-Pak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再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的超滤管过滤㊂采用Insertsil ODS-3色谱柱分离,以含有30mmol㊃L-1七氟丁酸的甲酸铵溶液(1mmol㊃L -1)-甲醇(体积比为99ʒ1)为流动㊃917㊃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2卷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㊂以保留时间和河豚毒素的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予以定性确证㊂结果表明,在此分析条件下,可将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分离,在0.01~10.00mg㊃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检出限(以3倍信噪比为计)为2μg㊃L-1㊂2.3㊀斑蝥素检验方法㊀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有碱水法㊁酸水解法㊁超声波提取法和热回流法㊂斑蝥素中毒样品处理时,参考斑蝥药材提取工艺,采用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煎煮处理或超声波提取方法㊂酸水解法提取样品中的斑蝥素时,加入适量丙酮㊁三氯甲烷及数滴浓盐酸,沸腾回流后,将提取液浓缩㊂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法医毒理学方法㊁薄层色谱法㊁气相色谱法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㊁液相色谱法等㊂2.3.1㊀法医毒理学方法㊀斑蝥素中毒可以引发强烈的消化道症状㊁泌尿系统症状㊂根据中毒者所出现的中毒症状是否符合斑蝥素中毒症状进行初步判断,若是中毒死亡者则可以根据尸体检查情况进行判断㊂2.3.2㊀化学检验法㊀本方法主要为微量升华结晶和斑蝥酸钡结晶试验,适用于斑蝥虫样本中斑蝥素含量的测定㊂用吸管吸取1mg㊃mL-1斑蝥素乙酸乙酯液,滴1滴在凹穴载玻片的凹穴中,挥干溶剂后,用一洁净的平面载玻片盖上,顶部覆盖一片湿润的滤纸,用试管夹夹住两片载玻片,底部用小火加热片刻,冷却后,将上面的载玻片翻转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斑蝥素升华物的透明棒状或棱柱状结晶形态,然后在升华物上加1mol㊃L-1Ba(OH)2溶液一滴,用盖玻片覆盖液体,再置显微镜下观察生成的斑蝥酸钡束状针晶簇,另吸取斑蝥虫样本液,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升华物和Ba(OH)2反应物的形态,并与已知斑蝥素的形态进行对比[10]㊂2.3.3㊀气相色谱法㊀斑蝥素为内酸酐化合物,遇碱可开环成盐而溶于水,酸化后又可闭环重新转变成斑蝥素,利用此性质可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斑蝥素分子较小,易气化,适合用气象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进行鉴定㊂适用于生物检材,如胃内容物㊁血液中的斑蝥素成分的分析㊂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分别吸取斑蝥虫提取样液和生物检材提取样液进行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并与已知斑蝥素样本进行对比,如果检材色谱图中出现与已知斑蝥素样本保留时间相同或相近的色谱峰,调整色谱条件,使斑蝥素的保留时间适当延长,再次进样对比,根据保留时间对比结果判断检材中是否含有斑蝥素㊂有些生物毒素的制备方法除了从来源物中提取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合成[11]㊂3㊀讨论有毒动物利用多肽毒素进行捕食和防御,表现出惊人的分子多样性,其分子多样性至今仍然是各国学者正在深入探究的热门科学问题[12]㊂本文通过对常见动物毒素,蛇毒素㊁河豚毒素㊁斑蝥素的理化特性和毒理作用分析,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目前相关毒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可以为刑事科学技术人员解决毒素检验效率低和准确率的问题提供帮助㊂但是在实验室的实验样本中,样本毒素含量较高,且毒素提取时间及时,测定结果相对较好,然而,在实际案件中,毒物检材多为血液㊁肝㊁肾㊁尿㊁胃内容物等,毒素含量较低,再加上提取不及时㊁消化液的分解㊁毒素与体内蛋白质的结合等因素的影响,毒素成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上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在实际案件处理中需要更加精确的分析仪器,更先进的检材提取方法㊂参考文献[1]㊀罗亚平,张绍雨.刑事科学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287.[2]㊀胡军娜,吕春爽,王金峰,等.生物毒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6,33(4):64-68.[3]㊀黄光照.法医毒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4]㊀李怀鹏,柳志荣.捕蛇养蛇及蛇伤防治[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78.[5]㊀朱合,滕剑平,胡莉.2例毒蛇咬伤患者凝血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4):372-373.[6]㊀刘文.毒品和毒物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711.[7]㊀张世伟,王世峰,姚添淇,等.河鲀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定量方法[J].食品科技,2017,42(7):313-317.[8]㊀林壮森,张焜,赵肃清,等.食品中生物毒素的ELISA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30(3):281-283.[9]㊀骆和东,贾玉珠,朱宝平.固相萃取-超过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织纹螺中的河豚毒素[J].色谱,2007,25(6):917-921. [10]刘海新,张农,董黎明,等.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河豚毒素含量[J].水产学报,2006,30(6):812-817. [11]覃淑芬,覃淑宁.生物毒素标准品的研究进展[C].中国药学会第四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17:311-313. [12]罗雷,靳林,吕秋敏,等.毒液主导的动物生存适应[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50(8):812-826.㊃027㊃。

河豚毒素C11H17O8N3

河豚毒素C11H17O8N3

河鲀毒素C11H17O8N3 (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

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河鲀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

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

河豚毒素纯品的国际市场价每克约达21万美元,具有极高商业价值。

[1]毒理毒素作用机制1982年,美国植物学家韦德-戴维斯发现,海地巫毒教中的回魂大师在药物中使用含有从河鲀提取的毒素粉末,整个过程里中毒者大脑能完全保持清醒,如果能挺过24h,他们就会很快恢复正常,且不会出现并发症。

使人们相信他们有使人“死而后生”的能力,即所谓的“还魂术”。

其实,这是由于河鲀毒素的特殊结构使其像塞子一样,凝固在神经轴突的钠离子通道的入口处,阻碍钠离子透过细胞膜传导神经的冲动,从而关闭神经系统。

由于河鲀毒素不能越过大脑中血液细胞的屏障,因此受害者就会处于大脑清醒的无助状态之中。

几小时或几天过后,当河鲀毒素最终开放钠离子通道时大多数受害者已经死亡。

TTX是典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它能选择性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滞动物电位,抑制神经肌肉间兴奋的传导,导致与之相关的生理机能的障碍,主要造成肌肉和神经的麻痹。

构效关系表明,TTX的活性基团是1,2,3 位的胍氨基和附近的C-4,C-9,C-10 位的羟基,胍基在生理pH值下发生质子化,形成正电活性区域与钠离子通道受体蛋白的负电性羰基相互作用,从而阻碍离子进入通道。

钠离子受体至少有6个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位点,TTX是与钠通道受体部位I结合。

TTX受体位于可兴奋细胞膜外侧、钠通道外口附近,TTX与受体部位结合,阻碍钠离子接近通道外口。

研究表明,TTX特异性作用于钠通道,对钾、钙通道和神经肌肉的突触及胆碱指酶无直接影响。

河豚鱼中毒诊断标准

河豚鱼中毒诊断标准

河豚鱼中毒诊断标准
河豚鱼中毒是由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河豚鱼肉所引起的一种严
重中毒症状。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肝、卵巢、精巢和皮肤内,特别是在肝脏中含量最高。

一旦食用了含有毒素的河豚鱼肉,
就会引起中毒反应。

以下是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标准:
1. 症状表现,河豚鱼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嘴唇麻木、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

严重中毒者可能出现呼
吸肌麻痹和循环衰竭。

2. 发病时间,中毒症状通常在食用河豚鱼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
出现,严重中毒者可能更快出现症状。

3. 就诊时情况,患者就诊时应详细描述食用河豚鱼的时间、地
点和数量,以及出现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4.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神
经系统症状、呼吸情况和循环系统状况等。

5.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及检测毒
素的存在。

检测河豚毒素的存在对于确诊河豚鱼中毒非常重要。

总之,河豚鱼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就诊时情况、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如果怀疑食用了河豚鱼导致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食用史和症状表现,以便及时采取
救治措施。

同时,预防河豚鱼中毒也非常重要,应避免食用未经专
业厨师处理的河豚鱼。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研究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研究

第42 卷第 12 期2023 年12 月Vol.42 No.121598~1606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研究韩金治1,李亚茹1,罗林1,关甜1,雷红涛1,蔡伟谊1,2,王炳志3,徐振林1*(1.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广州市食品检验所,广东广州510410;3.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该文将特异性识别河豚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加以胶体金标记用作示踪物,建立了豚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方法。

优化了胶体金体系的pH值、抗原抗体浓度、离子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

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河豚毒素的定量检出限为0.5 ng/mL,线性范围为0.8~10.6 ng/mL,定性检出限(裸眼判别)为12.0 ng/mL。

河豚、织纹螺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0.5%~110%,相对标准偏差为3.7%~7.1%,检测结果与LC-MS/MS法一致。

所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筛查和河豚毒素中毒后的快速诊断。

关键词:河豚毒素;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图分类号:O657;R392.1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4957(2023)12-1598-09Rapid Detection of Tetrodotoxin in Aquatic Products by Colloidal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HAN Jin-zhi1,LI Ya-ru1,LUO Lin1,GUAN Tian1,LEI Hong-tao1,CAI Wei-yi1,2,WANG Bing-zhi3,XU Zhen-lin1*(1.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ood Quality & Safety,College of Food Science,South 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2.Guangzhou Institute for Food Control,Guangzhou 510410,China;3.Shenzhen Bioeasy Technology,Inc.,Shenzhen 518000,China)Abstract: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rapid detection method for tetrodotoxin by 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for tetrodotoxin was la⁃belled with colloidal gold as tracers. The effects of pH,antigen and antibody concentration,ion con⁃centration,surfactant type and sample pretreat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GICA we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proposed assay for tetrodotoxin was 0.5 ng/mL,the linear range was 0.8-10.6 ng/mL,and the qual⁃itative detection limit was 12.0 ng/mL. The spiked recoveries for tetrodotoxin in pufferfish、nassari⁃idae samples ranged from 70.5%-110%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3.7%-7.1%,and the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LC-MS/MS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s,the proposed GICA showed better feasibility,practicality and superiority for rapid detection in the field.Key words:tetrodotoxin;monoclonal antibody;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rap⁃id detection;aquatic products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低分子量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广泛存在于鲀科鱼体表及体内脏器中[1],近年来在织纹螺、蓝环章鱼、海星等生物体内也检测到TTX的存在[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