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沟通方式——“建议性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沟通方式——“建议性对抗”
主持人:各位来宾下午好,欢迎我们的嘉宾和我们的《世界经理人》的朋友,参加我们这样的一个《对话》沙龙,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爱国者的曲总与孙查理孙总,以及吕总。董总因为有事,还在路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开始了。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我们《世界经理人》杂志的总编沃尔森(音),他是特地从深圳来跟我们见面的。今天下午的《对话》将分为两个部分,前面是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主要是我们和嘉宾之间进行一些头脑的碰撞;然后接下来的40分钟是我们的《世界经理人》读者和嘉宾之间的一些互动。其实我们的对话栏目是我们《世界经理人》由来已久的一个重点栏目之一,对话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和战略等焦点的问题,之前我们都是组织企业家和专家进行一些小范围的思想碰撞,然后由于我们这个《对话》的文章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我们这一次就把《对话》扩大为一个现场互动的交流,这次活动我们除了在网站上进行报告外,还将把精华的内容刊登在《世界经理人》杂志上。
本期的话题我们主要讨论中国企业如何利用“建设性对抗”沟通机制。
其实“建设性对抗”的这种沟通机制,做的最突出的可
能是intel,在intel内部,员工可以针对事情直接与同事和老板进行一种沟通,通过这种沟通,intel最希望有效的发现问题,激发员工的管理智慧的贡献和创造性。这就像我们曾经有一位企业家说的:“我特别想雇佣的是员工的大脑而不是员工的手。”其实这个是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和很多的人非常想达到的一个目的,而类似的沟通手段在中国的企业里面也是有的,比如说总经理信箱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尽管有这种手段,形成“建设性对抗”氛围的企业却非常的罕见,所以我们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的“建设性对抗”,在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里就很难奏效呢?这个就是我们本次对话想要碰撞得出的答案。所以我们下面就开始剖析这个话题。首先我想问问各位嘉宾,你们是怎么看待“建设性对抗”这种机制的,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的方式吗?这是不是适合于所有公司的一个沟通方法。
曲敬东:我先谈一下我的看法,非常的高兴今天受邀来到这里跟大家做这种《对话》的沟通,因为就我本人来讲,过去有很多的经历,我在美国、联想、还有三星电子这些一线的大公司做过高管,所以现在管理一个公司给我一个启发——不管什么样的方式,对我们的企业来讲,人既是巨大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资源。二十多年前,我们办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房租,现在变了,我觉得作为企业来讲,应该是想如何将人的潜能最大的发挥,这不管是欧美还是亚洲,都在思考的
这一个问题,只不过欧美在这方面比较发达,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比我们的历史更长。从企业的历史来讲,其实在欧美人力的成本也很贵,请一个人来不发挥他的作用的话,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在美国几十人的企业已是一个不小的企业了,在欧美雇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现在去美国,也会感觉到。在欧美,餐馆里面的一个服务员,他的工作效率比我们这里的几个人还要高,因为就他一个人就会把服务做得很好,但是这个可能跟激励的机制有关系了。这可能和很多的方面有关系,我觉得人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的,现在我觉得人的成本在我这个公司里面是非常大的支出,而且对企业的压力也非常大,如果人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的话,企业将很难经营。
所以说“建设性对抗”的这种文化,其实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开放式的沟通这样的一种文化,我觉得只有打破一些框框,让每一层的管理者,最快速地了解最贴近客户的一些问题的话,才能快速的解决问题。沟通只是一个信息的产地,而且能改变客户做事的方法,这个也是我在公司特别倡导的,这个沟通是没有障碍的,这个级别是相对的。一会儿我们再探讨中国的企业和韩国的企业,在企业当中最好的方式是无障碍的沟通,然后把效率做得最高,把这个形成文化,那这个企业的人的价值才能发挥出来,我们的企业
才能投入产出最高。对企业的经营来讲,我觉得关键是我们的效益怎么样,如果人的效率出不来的话,这个企业很难发展的,这个是我的一点感受,现在请其他的嘉宾发表一下,一会儿我们可以逐一地在探讨一下。
孙查理:大家好,很高兴来到《世界经理人》这个论坛,刚才谈这个话题,我觉得很好!我在澳大利亚待了XX年,之后在北京待了XX年的时间,我的经历可能有点特别,特别在于我所从事的是一个教育的企业,所以在这个企业文化方面和其他各方面可能跟其他的企业不太一样,比如说跟曲总的企业,但是我觉得“建设性对抗”的这种沟通方式是一个很需要我们来探讨的。因为特别是在像我们这类的企业,我在曲总这边说他是高科技企业,也可以说是一个知识性的企业,我们这边是另外一类的企业,特别是对这一类的企业,对刚才主持人说的,有企业家说“我雇的人实际上是雇这个人的智慧了”,这对我们这类型的企业来说是特别的适用的,因为我们是靠员工的智慧来做工作的,所以说这种“建设性对抗”的这种方式对像我们这类的企业,我觉得是特别好的。我觉得更特别是对中层到高层的时候,可能就会更好。
当然了对另外一类企业,比如说生产性企业。这种方式是好处还是坏处,还是需要探讨的,因为我们同时还在强调执行力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的这个论坛很好的就是探讨一
种比较特别的沟通方式,我的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说在中国的企业里面,在很多的场合下,很多的范围内,是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沟通方式的,但是这个要有一定的适度,特别是在范围方面需要有所控制。比如说我刚才说的生产性企业就要比较小心地去考虑这个问题,其他的方面我们继续再往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