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word版本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1初宋三体(总)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1白体(香山体):宋初效仿白居易诗作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诗风仅模仿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晩唐体: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惠崇成就比较突出,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镂句鉥心,苦心孤诣。
另一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一方面模仿贾岛字斟句酌,另一方面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些。
晚唐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成了晩唐体盟主。
○3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其诗人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
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王安石“半山体”(王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的诗歌创作,载体以他雅丽精绝的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炼意与修辞兼重,用事、造句、练字皆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3江西诗派:○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宋元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以曲词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
因元杂剧成就最高,故又常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臧晋叔的《元曲选》实际是元杂剧的选集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点缀,虽也有托古讽今之作,但多数作品贫弱苍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
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
西昆体以华丽典雅的作风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和瘦硬,使宋初以来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同时它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重,也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抨击。
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向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潘诗清丽孤峭,魏诗清淡野逸,都有独到之处;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盟主,诗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3、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的诗作以写景抒情的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巧于构图,善用色彩,体物细腻,兴象玲珑,同时又重视技巧、法度,讲究才学、用典,注意造语用字,这些诗作往往是通过人工的巧妙安排而达到唐诗浑然天成之境界的,因而一方面深得唐人风味,一方面又带有宋人习气,其审美价值取向影响了后来的江西诗派。
人们通常把这些精工巧丽,圆融华妙的小诗称为“王荆公体”(因他曾被封荆国公),亦称“半山体”(因他自号半山)。
代表作品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4、江西诗派由宋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派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他们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以江西称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问答名词解释
填空选择晏几道:小山词晏殊:珠玉词柳永:乐章集周邦彦:清真集陆游:渭南文集陆游:剑南诗稿“古今律诗第一”秦观:淮海集被蔡伯世誉为“辞情兼称”的北宋婉约词代表作家李清照:漱玉集王禹偁:小畜集张可久:小山乐府曾巩:元丰类稿杨万里:诚斋集苏轼:东坡乐府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喜剧:救风尘、望江亭;悲剧:窦娥冤元好问:中州集黄庭坚:小山词序以四“痴”论晏几道救风尘:周舎、宋引章、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窦娥冤:蔡婆婆、窦娥、张驴儿辛派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
梅尧臣:最早注意写日常生活琐事的宋代诗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祖:杜甫;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吴文英:“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纪君祥:赵氏孤儿郑光祖:倩女离魂高明:琵琶记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得以保存,统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王安石短文个性风格: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
活跃在南方戏剧圈的杂剧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郑光祖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杨维桢“铁崖体”:雄奇飞动,充满力度感乔吉:两世姻缘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张协状元》是南宋时期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创作的,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欧阳修: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陈师道:后山诗话问答1.陆游爱国诗的思想内容(1)讴歌北伐抗战(2)思念沦陷区的领土,关心民心疾苦(3)批判南宋统治集团妥协苟安的投降政策。
(4)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至死不渝。
(5)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2.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特色(1)诗作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死不渝。
(2)古体诗在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形成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既有李杜诗的“雄浑”,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构成了陆游的独特诗风;七律以对仗工整而著称,体现出平易近人的倾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五)——宋元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五)——宋元文学部分1.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防、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以“九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
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
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宋末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自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足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4.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的名词解释【宋元时期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一、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冷对千夫指,形容一个人面对众人的指责和嘲笑时泰然自若,毫不畏惧,态度坚定。
这个词语源自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志士仗义执言的英勇场景。
在宋元时期,尤其是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执政者专横跋扈,重用奸佞,文人士大夫们时常面临道德和官位的艰难选择。
而这一词语则成为文人士大夫们坚守正义的象征,表达了他们不畏压力,坚守初心的精神。
二、楚辞楚辞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成书时间可追溯到宋代,其中融汇了先秦时期楚地各种诗歌形式,被后人誉为“诗经之外的诗经”。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秦楚之间百折不挠的战争、楚国文化的芬芳和楚辞作者荆轲、屈原等人激情奋发的创作精神。
宋元时期,楚辞的影响仍在继续扩展,它不仅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同时也为宋元文人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三、满江红《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关汉卿的一首悲壮抗争的咏史词,该作品主要描写了岳飞在继位后被厚颜忍辱的宰相秦桧所陷害和害死的故事。
这首词以其激昂的词句和凄苦的情感,真实地反映了宋朝王朝内外交困地局和岳飞这位真正的民族英雄的忠诚和不屈精神。
作为《满江红》这样一种具有强烈抗争色彩的作品,在宋元时期被广为流传,不仅成为了悲壮英雄的象征,也激励了后世文人对抗强权和守护正义的努力。
四、白玉蟾白玉蟾是古代文学中一个脍炙人口的形象,通常与赵长卿的《临平山堂记》联系在一起。
赵长卿在这篇诗文中讲述了自己因为货币上的学问不够造成人们诟病和冷落的故事。
而白玉蟾则是《临平山堂记》中赵长卿借景抒怀时所使用的隐喻。
白玉蟾形象鲜明,既借指了赵长卿自身的孤独和怨憎,又通过与山川景物的结合,表达了他对壮丽自然和幽静居所的向往。
五、鱼游春水“鱼游春水”一词出自元代文学家郑思肖的《杂剧·六出楼·炳蛾振焰》中,它以太阳的光照力量将火种生发、春天的气息将万物萌生为背景,诉说了一群勇敢、智慧和拼搏的年轻人以毅力和信念战胜逆境的故事。
名词解释宋元
宋1、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西昆体作家作诗宗李义山,讲究辞采,多用故事,重格律和借代,大量用典,以偶丽为工,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但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诗歌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是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
2、半山体(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清绝的绝句。
风格为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又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订成《半山集》。
3、六一风神(欧阳修古文的特点)欧阳修继承和发展了韩文“易”的一面,建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风格。
其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得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本质上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向于阴柔之美。
北宋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并称。
最先将这两位诗人并提的,是他们的诗友欧阳修。
苏、梅的诗歌创作都有现实主义精神,在矫正西昆体之弊与开辟宋诗独特境界方面,都起过相当大的作用。
苏、梅二人文学成就大略相当,但他们的诗风很不一样。
梅尧臣诗多委婉闲淡之作,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之美。
而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
二人以诗齐名,故曰“苏梅”。
5、韩潮苏海韩潮苏海是对唐代古文家韩愈和宋代文学家苏轼文学成就及特色的形象化概括。
南宋李涂《文章精义》中说:“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的特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题材:世俗化,政治民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审美风格:平易畅达,平淡自然,理趣趋向:社会政治功能,哲理思考,通俗化,叙事性文体功能:文实用,诗言志,词娱情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晚唐体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
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
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
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西昆体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
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
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柳七郎风味专写男女情爱和绮罗香泽的柔婉妩媚。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的曲调样式。
名称从“慢曲子”而来,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起特点之一是长于铺叙。
与小令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节奏是以韵为单位而不是句。
作家自己的风格。
虚字。
六一风神叙事结合,使用宕笔(说了又说),语言平易流畅,委婉,虚词较多。
文赋既保留了赋体铺陈排比,骈词俪句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曾强赋体的抒情意味。
如《秋声赋》。
宛陵体即梅欧体,均指其五古。
主要特点是结构上讲究回环往复,逆转顺布,富于变化,语言质朴劲健,不避险韵,不涉浮艳,较多地杂以散文化句式,注意诗句的锻炼和一丝的含蓄。
半山体王荆公体。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名词解释
37。
江湖诗派⑴基本性质: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
⑵得名由来:①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②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⑶代表作家: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
⑷主要特征:①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
②其成员大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吏。
③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轻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2。
西昆体⑴历史地位: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⑵得名由来:“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⑶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⑷主要特点: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特征,多为近体诗,如杨亿的《南朝》,但因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往往徒有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13。
山谷诗体⑴诗体作者: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⑵理论主张:①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②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⑶主要特征:①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②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⑷历史评价: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17。
江西诗派⑴历史地位: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⑵名称由来: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⑶主要成员: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⑷基本性质:①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②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③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联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杂剧:中国戏曲艺术进展到成熟时期的最早的戏曲种类。
以其进展衍变地域和阶段的别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元杂剧普通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
角群分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说。
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浮现的闻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说”,简称荆、刘、拜、杀。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进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地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
普通以为,雅部算是昆腔。
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
所谓雅,算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算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别纯,多为野调俗曲。
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医生的卑视而登别了“大雅之堂”。
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因此戏曲史中把此刻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降。
篇幅短小。
普通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能够独立存在的文体。
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汲取了口语自由灵便的特点,所以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纳“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便,能够平仄通压,句中还能够衬字。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个诗人群体。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也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则更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2、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体诗的题材范围狭窄,主要有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三类,思想内容贫乏,缺乏生活气息。
西昆体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艺术特色,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作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往往徒得李诗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立足模仿而缺乏自立创新精神。
西昆体也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成就高于白体、晚唐体,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3、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两个群体: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和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之士,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清邃清幽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题材偏窄,观察细致;诗风清瘦。
晚唐体诗人中寇准身份迥异,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成了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1.西昆体: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
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
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2.晚唐体: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
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3.香山派: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
4.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豪放派: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
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7.中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
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
有活脱通透的特点。
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
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10.江湖诗人: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11.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
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
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3.科范:元杂剧中术语,是对演员作出动作、表现效果的提示语。
14.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4册名词解释
北曲
1、北曲是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南曲相对。
2、用韵以中州韵为准,无入声。音乐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弹拨乐器伴奏,有“弦索调”之称,亦有鼓、笛者。元杂剧都用北曲。
元曲四大家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1、是明代《永乐大典》中搜集的比较可靠的南戏剧本。
3、这些戏都有部分符合人民愿望、反映现实的描绘,但也有不少宣扬了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地方。《白兔记》《拜月亭》的成就较高。
南北合套
1、最初南北曲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套曲里,元中叶以后,成规逐渐被打破,南戏开始兼用北曲。
2、南北合套一般有三种情况:在一个套曲里穿插一两个北曲的曲牌;用南北合套,将北曲曲牌与南曲曲牌依次相间连成一套;在全剧的多套南曲之间,夹用一出整套的北曲。
诸宫调
1、是宋元时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成长篇,说唱长篇故事,因此被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2、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弦索”
元杂剧
1、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的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3、散曲发展经两个时期,前期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风格质朴自然,有较大社会内容。中
后期的代表是张可久和乔吉,语言愈来愈工丽典雅。此外还有雎景臣、张养浩和刘时中。4、现存散曲多是咏史、述怀、歌唱山林隐逸和了些男女风情的作品,也有少数杰出到重大
的社会问题,还有一些写景咏物的小令,清丽生动。
书会
1、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的行业社团组织。
南戏
1、是宋元时南戏演唱的戏曲形式,也称“戏文”。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宋元时期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太学体】“太学体”是指北宋时流行的一种宫廷文体,具有险怪艰涩的特点。
代表人物是石介,石介反对西昆体,讲究文风朴素。
【荆公体】王安石晚年罢官隐居后生活和心情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这些诗风格趋于含蓄深沉,注重对艺术的锤炼。
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王荆公体”(半山体)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
【山谷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
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
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
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
其诗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首,包括曹组、万俟咏等人。
“大晟词人”是一个很松散的创作倾向概念,指凡被任命为大晟府职官、有词作传世的词人。
大晟词人实际上是徽宗的御用文人群,是御用文人的典型代表。
【辛派词人】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
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在南末前期的诗人中,杨万里略晚于陈与义等诗人。
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或“南渡四大家”。
【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自成一家,被称之为“诚斋体”。
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笔下的客观事物有知觉情感,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语言浅近明白的和章法流畅直致,近于口语。
【“永嘉四灵”】“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元)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元)一、名词解释: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白体:是宋初(太祖、太宗两朝)效法白居易诗作而形成的一种诗体。
该派人物众多,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读“cheng”,一声)、李至、李徽之、郑文宝、田锡、薛居止等。
其代表诗人是前三位,成就最大的是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的近体诗中的闲适诗。
他们只学到了白居易闲适诗中的淡泊悠闲和语言的浅直平易,而没有学到白讽喻诗的反映现实的尖锐深刻和感伤诗的感慨深沉。
其缺陷是,该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往往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故而诗意较为显豁,给人感觉是语浅意尽,气弱格俗。
白体,特别王禹偁的诗歌影响了宋诗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平淡风格,以及议论化、散文化特点的形成。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创作的诗歌。
晚唐体诗人有两个诗人群体,一是九僧,二是一群隐逸之士。
其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九僧中成就最高的是惠崇。
九僧的诗歌特点是:内容上多描写幽深清静的山林景色和淡泊枯寂的隐逸生活,故而内容较单一,题材范围比较狭小。
体裁上注重五律的写作。
创作态度上学习贾、姚的苦吟精神,特别重视五律中间两联语言的推敲和锤炼。
因而九僧诗多有名言警句,但结构往往不完整,意境不够浑融,给人以有句无篇之感。
隐逸诗人主要有魏野、潘阆、林逋等,其中林逋成就较为突出。
他们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描写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独特的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因而是晚唐体的盟主。
晚唐体不仅影响了宋末的四灵和江湖诗派,而且,它的某些因素一直被其他诗派和作家分解代用。
1.宋元明清--名词解释(1)
复习资料宋代文学——基础常识(名词解释)一、宋代文学(名词解释)1、白体诗: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
王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开宋诗一代新风。
2、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寇准等僧人;二是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多注意身边景物,抒写闲情逸致,诗歌题材狭窄,风格清苦瘦峭,意境清幽秀雅,有廓清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
其中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赢得了历代文人词客的赞赏。
3、西昆体:西昆体以扬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作家有扬亿、刘筠与钱惟演。
此派标榜师法李商隐,注重艺术技巧,表现才学工力,他们的诗歌声律精美,词采妍丽,用事深密,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内容大都贫乏空虚,脱离现实,缺乏生活气息。
这种诗风使宋初诗坛风气为之一变。
4、诗文革新运动:是对唐代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它以韩、柳文章相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政治改革形势的一次全面的文风、文体革新。
要求文学反映现实,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创作上撰写了大量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掀开了宋代文学辉煌的一页。
欧阳修是这次运动的领袖人物。
5、江西诗派:在黄庭坚影响下的一个诗学流派,因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诗派以杜甫为宗,却未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
6、六一风神:指欧阳修散文的主体风格。
其内涵表现为,语言:平易晓畅,声韵和谐;意蕴:含蓄吞吐,寄慨遥深;章法:纡徐委备,跌宕有致;从审美意义讲,它情意深婉,神韵飘渺,偏于阴柔之美。
名词解释——宋元篇
一份真正的名词解释(5)——————宋元篇政治类陈桥兵变:赵匡胤发动的灭周建宋的一场兵变。
显德七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奏报辽与北汉军队南侵,在其统兵北上抵御途中,途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
会师开封,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改元建隆。
高梁河之役:北宋发动的与辽争夺幽燕的一次战役。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乘胜进击幽州。
起初进军顺利。
但由于连续作战疲乏,攻幽州不下,辽国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进兵救援,于高梁河大败宋军,宋太宗负伤而逃。
雍熙北伐:宋太宗雍熙年间进行的北伐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役。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再度伐辽,分兵三路。
东路军曹彬统领进军幽州,中路军田重进统领进军蔚州,西路军潘美统领进取云中。
中西路军初时进军顺利,东路军曹彬因军粮缺乏,退至岐沟关,岐沟关之战,大败于耶律休哥。
太宗下令撤军,西路军护送云、应、寰、朔四州之民内迁,陈家谷之战,名将杨业被俘。
至此北伐彻底失败,北宋放弃收复幽云的计划,从此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
澶渊之盟:宋辽之间签订的议和条款。
北宋景德元年,辽圣宗和萧太后带兵南下侵宋,宋军由于部署不当,各城孤军作战以至于辽军一路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
宰相寇准主张坚决抵抗,力劝真宗亲征。
真宗亲征鼓舞了宋军士气,辽军失利。
宋真宗急于求和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每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
此后,宋辽维持了很长一段的和平发展时期。
州府军监:北宋地方基本行政单位。
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
府一般设于要地;军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地区。
州府军监长官为知州、知府、知军、知监。
规定府州长官须由文臣担任,另设通判制约。
计相:宋代对三司使的称谓。
宋代设立“盐铁、度支、户部”三部主管财政,是最高财政机关,号称“计省”。
其长官为三司使,称“计相”。
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
宋太祖至道三年,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置四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直到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西昆体流弊才被彻底肃清。
7、半山体: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
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8、韩潮苏海:谓唐韩愈和宋苏轼的文章如潮如海,气势磅礴,波澜壮阔。
9、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它的特征主要有以寻常语入词、“易安体”凄婉悲怆的格调、“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
10、格律(风雅)词派:是南宋的一个严守格律的词派。
此派以姜夔为首,其它代表作家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他们作此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
11、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在南末前期的诗人中,杨万里略晚于陈与义等诗人。
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或“南渡四大家”。
12、江湖派:中国南宋时期的诗歌流派。
因书商陈起所刻《江湖集》等诗集而得名。
江湖派诗人有布衣,也有官宦,生活年代不一,其中因功名不就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
作品或吟咏山川,或记述事件,或抒发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不满朝政、不愿与之合流的态度。
也有的反映了厌恶仕途、仰慕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
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古体诗和七言绝句。
诗风平直流畅,质实古朴。
代表作家有刘过、姜夔、敖陶孙、戴复古、刘克庄等。
13、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
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基本上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
14、西昆体:北宋初期文坛出现的一种诗风。
代表作价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辞藻,堆砌典故。
因杨亿曾编有《西昆酬唱集》,收有他们的作品,故名。
15、唐宋八大家:指唐代、宋代的八个散文作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的文章内容充实,不尚浮华,是与中唐古文运动一脉相承的。
16、江西诗派:宋代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他们反对浮靡的西昆诗体,推崇杜甫,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崇尚瘦硬生新的风格,要求既字字有来历,但又能以故为新,自成一家。
因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其中所列诗人如黄庭坚等有不少是江西籍,故名。
17、一祖三宗: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祖、陈师道、陈与义三人。
三宗都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写诗推崇杜甫,强调学习苍劲瘦硬的诗风和“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方法,故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一祖三宗”之说。
18、山谷体:指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风。
黄庭坚写诗推崇杜甫,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要求既做到“无一字无来处”,又能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为了达到新奇瘦硬的艺术效果,他在诗中造拗句,作硬语,押险韵,用僻典,形成一种精警奇崛、沉雄老朴的风格,对当世和后世的诗坛影响较大。
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
19、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
因其自号诚斋,故名。
杨万里写诗强调活法,主张师法自然,善于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语言生动活泼,平易浅近,不避俚俗,与江西诗风有较大的差别。
20、易安体: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
因其号易安居士,故名。
李清照之词,能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
善用寻常语言,白描手法,写真实感情与清新意境,音律和谐婉转,对后世影响很大。
21、辛派词人:指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同时或稍后的词人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
他们的创作都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多表现爱国忧民的情怀,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苍凉豪放。
在南宋中叶以后形成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22、四灵诗派(或永嘉四灵):指南宋诗人徐照(字灵辉)、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人。
因四人的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故名。
又因其是永嘉人,故又称“永嘉四灵”。
“四灵”写诗推崇唐代贾岛、姚合,专工近体,尤重五律,好以精练语言刻划寻常景物,但内容贫乏,意境狭窄。
因反对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在书本上功夫的习气,故成就虽微,但也有一定影响。
23、江湖诗派:江湖诗派因南宋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
集中之作者,大多为落第文人,穷愁潦倒,浪迹江湖,但各人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分风格并不相同。
其中成就较高者有刘克庄、戴复古等人,他们的作品表现了爱国情操,反映了民生疾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陆游的精神。
24、元诗四大家:元代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
25、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特别是金院本的基础上,综合了当时的讲唱文学,主要是诸宫调的若干因素发展而成。
其特点:一般一本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
26、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保存在《永乐大典》中的三本早期戏文,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27、南戏中兴四大传奇:指元末明初南戏中兴时出现的四部传奇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或《幽闺记》)、《杀狗记》。
或称“古戏四大家”。
28、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人。
一.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二.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2.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3.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三.简述《西厢记》的词章之美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3.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试叙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剧本反映的内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属于社会公案剧。
1.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
剧中的窦娥具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
如窦娥在严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为。
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
“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
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
南戏1.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杂剧”,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