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统计学基础教案

(完整版)统计学基础教案

推断性统计
推断性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 断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B
C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的过程,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 势。
统计模型
统计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生成机制和变量间 关系的数学模型,如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 型等。
D
02
描述统计学
数据收集与整理
得数据分析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03
Python
Python是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也常被用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任务
。它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库(如pandas、numpy、scikit-
learn等),支持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建模任务。
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 功能比较:不同的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SPSS和更适合自定义分析和高级数据处理。
04 统计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宏观经济统计
通过收集和分析国民经济 核算数据,揭示经济总体 规模、结构和运行状况。
产业经济统计
研究各产业部门的经济活 动及其相互关系,为产业 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微观经济统计
关注企业、家庭等微观经 济主体的行为,分析市场 供求、价格变动等因素。
(完整版)统计学基础 教案
目录
• 统计学概述 • 描述统计学 • 推断统计学 • 统计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目录
• 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工具介绍 • 统计学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的定义与作用
统计学的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 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科学。

《统计初步知识》教案(马晖)

《统计初步知识》教案(马晖)

《统计初步知识》教案(马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及其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概念及统计学的基本任务。

2. 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3. 数据的整理方法:排序、分类、图表表示等。

4. 数据的描述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5. 数据的分析方法:概率、假设检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概率论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 准备统计学的基本教材和参考书,以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3. 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安排1. 章节一:统计学的概念及统计学的基本任务(2课时)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的基本任务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章节二:数据的收集方法(2课时)调查法实验法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3. 章节三:数据的整理方法(2课时)排序分类图表表示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分析,以巩固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4版年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2024版年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统计调查方案的实施
实施统计调查方案是统计调查的关键环节,包括建立调查组织、培训调查人员、 搜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等步骤。
2024/2/2
13
统计整理的意义与方法
要点一
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只 有经过统计整理,才能使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更 好地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2024/2/2
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表示 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 量。
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 小值之差,用于表示数据 的变动范围。
21
分布形态的描述指标
偏态系数
描述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 统计量,正偏态表示数据向右偏 斜,负偏态表示数据向左偏斜。
直方图
通过矩形的面积和高度来表示数 据的分布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 数据的分布形态。
在后续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2024/2/2
3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5
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适用性和经济性等。
2024/2/2
10
03
统计调查与整理
Chapter
2024/2/2
1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 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 计工作过程。
2024/2/2
23
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抽样分布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 由这些样本计算出的统计量的分
布称为抽样分布。
2024/2/2

《统计初步知识》教案(马晖)

《统计初步知识》教案(马晖)

《统计初步知识》教案(马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概念和作用;2. 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3. 训练学生运用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让学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统计学的概念与作用1. 统计学的概念2. 统计学的作用第二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方法2. 数据的整理方法第三课时:数据的描述与分析1. 数据的描述方法2. 数据的分析方法第四课时:运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1. 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2. 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统计学的概念和作用;2.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3. 运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和作用;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4.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讲解:介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4.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

第三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2. 讲解:介绍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3. 实践:让学生运用数据描述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

第四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2. 讲解:介绍运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统计解决;4.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一、学习的基本要求《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去运算,又需要记忆许多的东西,所以学起来很吃力,希望同学们作好思想准备,多投入心思,这才能顺利过关。

该课程是统计时间工作的理论基础,用以研究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所以对于数量的认识是学好该课的基础。

所以要掌握各类指标的运算及指标的变化(指数),如何获得指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1、保持出勤率,提高课堂效率因为统计课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课,同学们光凭自己的基础去理解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而且由于成人教育的方式,一堂课的内容含量非常大,拉下一堂课可能就觉得有好多内容没听上,下堂课就跟不上。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学习本课程是,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这样不仅容易记忆,记得也牢靠。

到具体做题时也能灵活运用。

学习每一个概念也是如此,要掌握概念中的关键词,主要含义,不要一字不漏地去背某一个概念。

着实际上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即使当时记住了,不久也会遗忘。

3、课后多复习,多做习题。

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教材的例题和课堂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

不要一不会做,就去看答案。

我们在授课的同时,会给同学们刻印一部分练习题,我也会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给大家讲解,在讲解之前希望大家能做一下,要抱着“对答案”的心态,而不是“抄答案“4、要有一个踏实的学习态度。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认真听讲,珍惜课堂复习时间。

二是学习的能动性,针对一些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要认真思考,多问多练,一定要把他弄明白,统计这门课程是靠平时的一些知识点积累起来的,所以要持之以恒的态度。

不要在刚开学几天时新鲜,快考试几天紧张,而平时松松跨跨。

二、教材的分析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文中阐述了统计工作中的各种实际调查方法,要求同学们掌握调查的类型及调查方法的适用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区别各类办法的不同点。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Ⅰ、导入新课、课程介绍、课程要求Ⅱ、讲授新课§1-1统计的含义与特点一、统计的含义1、含义: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方面的内容。

(1)、统计工作: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是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人们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三者的关系:(1)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2)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是以对客观事物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三、统计研究的特点(一)数量性(二)总体性(三)质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某事物的数量表现,而且是与一定的质密切结合起来的。

(四)社会性(五)变异性Ⅲ、课堂小结1、统计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统计研究的特点Ⅳ、课外作业1、简述统计的含义,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统计的三大职能是什么?3、统计总体的特点有哪些?【课后记】:本课程概念较多并且比较抽象,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讲课时应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多举例。

Ⅰ、课前复习1、知识点复习2、课前小测验•(1)统计的含义包括、和•————三方面的内容。

•(2)统计学属于科学。

Ⅱ、讲授新课四、统计的三大职能例如:我校为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学生体检,有一位同学的乙肝体检结果如下:项目结果参考范围乙肝表面抗体 + 阳(+)阴(-)(一)信息职能(二)咨询职能(三)监督职能五、统计工作的过程(一)统计设计(二)统计调查(统计数据采集)(三)统计整理(统计数据整理)(四)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分析)(五)统计预测(统计数据提供和管理)六、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一)大量观察法(二)统计分组法(三)综合指标法(四)经济模型法(五)统计推断法§1-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一)概念1、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基础教案

统计基础教案

统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统计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3. 理解和运用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4.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3. 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2.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统计学教材;2. 工具:计算器、电脑、投影仪等;3. 资源:统计学相关的案例、实例和数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统计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a. 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b. 解释统计学中的常用符号和术语;c. 举例说明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Step 3:数据收集和整理(20分钟)a. 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b.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编码;c. 给学生提供实际数据,让他们进行整理和编码的实践操作。

Step 4:数据分析(30分钟)a. 介绍统计学中的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b. 讲解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频数分布、频率分布、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等;c.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Step 5:问题解决和讨论(15分钟)a. 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b. 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c. 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Step 6: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学实验或调查,培养他们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3. 鼓励学生参与统计学竞赛或项目,提升他们的统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统计》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知识点归纳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统计》知识点归纳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 数据的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 数据的描述: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离散程度(极差、方差、标准差)2. 统计图表的应用- 条形图、饼图、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理解和制作- 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3. 概率和概率分布-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学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知讲解:首先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接着介绍统计图表的应用,最后讲解概率和概率分布。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然后制作统计图表,并解释其含义。

同时,让学生模拟一些随机事件,理解概率的意义。

4. 总结巩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正确回答问题等。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定期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

以上就是《统计》知识点归纳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教案 第一章 统计标志与指标(高教版)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教案 第一章 统计标志与指标(高教版)

课题:统计标志与指标
教材:高教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
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授课教师:黄山旅校陈红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熟悉掌握统计标志的概念、分类;熟悉掌握统计指标的概念、种类;明确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养成严谨求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
标志的涵义与分类、指标的涵义及分类
【学习重点】
标志与指标的关联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

(完整版)统计教案

(完整版)统计教案

学校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1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2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3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4
3.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4.统计调查的种类
⑴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⑵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⑶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即调查是否经常进行,可以分为连
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我国常用的记住调查组织方式
⑴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我国统计调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它是由政府统计机关或统计调查的组织机构按统一的要求,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

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指标、分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填报。

⑵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可以了解被研究事物总
体的全面情况。

从宏观上看,通过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了解
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现状及利用情况:从微观上看,普查也可用于某些小范围的市场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教案

第一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教学重点]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教学难点]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区别和联系[授课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过程]案例导入新课教学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与特点一、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城邦政情”及“国势学派”阶段2.政治算术学派阶段3.数理统计学阶段(二)统计的涵义统计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处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涵义。

二、统计的职能(一)统计的信息职能(二)统计的咨询职能(三)统计的监督职能三、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课堂讨论:如何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一、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设计(二)统计调查(三)统计整理(四)统计分析(五)统计服务注意:统计工作各环节虽然有先后之分,但彼此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践中,统计各环节的工作也是常常交叉进行的。

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试验观察法(二)大量观察法(三)统计描述法1.统计分组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模型法课堂讨论:掷一枚硬币,观察并记录每次的试验结果,问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结论?第三节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性质相同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为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基本单位,它是统计资料最原始的承担者,简称个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或事件。

统计总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同质性2.大量性3.差异性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即总体有可能转化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有可能转化为总体。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一)标志与标志表现1.统计标志的概念统计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设计

《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设计

《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统计的基本概念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数据的描述与分析4.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2.教学难点: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统计的基本概念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统计的情况?谁能举例说明?2.教学新课(1)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样本容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通过实例介绍统计方法的起源和发展。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讲解答案,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统计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了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吗?2.教学新课(1)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

(2)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如:表格、图表、文字描述等。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3.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讲解答案,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知道了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第三课时:数据的描述与分析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描述和分析数据吗?2.教学新课(1)讲解数据的描述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2)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如: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

《统计基础》2.1统计调查教案

《统计基础》2.1统计调查教案

XX审计职业学院课程教案(20 21 -20 22 学年第一学期)系(部):商学系教研室:物流课程名称:统计基础授课班级: 19物流1班教师姓名: XXXXX审计职业学院教务处制二、课程教案本体教学单元名称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各个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2.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统计调查技术获得统计信息;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统计学学习的兴趣;☑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内容1.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理解各个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2.教学难点掌握各个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参考书目(文献)1.基础统计北京出版社主编:朱兆军吴适2.统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由建勋(教案主体内容)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

统计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

直接来源:来源于直接反映被调查者的个体原始资料(又称为初级资料)和科学实验的统计数据称为一手统计数据。

间接来源:把来源于别人调查和科学实验,或已经加工、整理出来的,说明现象总体的二手资料(又称为次级资料)的数据称为二手统计数据。

一手资料通过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进行收集。

二手资料通过出版物等进行收集。

二手资料一般都是从原始资料过渡而来。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始资料。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

准确性是指搜集的资料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保证各项统计资料真实可靠。

这是保证统计资料质量的首要环节,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及时性是指统计资料应当具有时效性,是统计资料质量的活力之源。

时效性关系到统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统计基础》教案第10课计算与应用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统计基础》教案第10课计算与应用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课题计算与应用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平均指标指标中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概念、表现形式、作用、分类及计算要求(2)掌握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结合实例计算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并能正确运用其分析具体问题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自觉将统计理论用于实际工作生活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i去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课前任务T考勤(2min)T互动导入(10min)一传授新知(73min)T课堂小结(3min) T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完成课前任务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平均指标,计算平均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任务,让学生对平均指标有所了解,以便彳故好教学准备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10min)【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某企业某月的工资总额为372万元,工人总数为2000人,则该企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多少?【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答【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分小组讲述解题方法【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二计算与应用平均指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如何计算简单的平均,从而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73min)【教师】讲授新知:平均指标中的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一、平均指标【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平均指标?请举例说明。

÷【学生】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一)平均指标概述1.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能够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版教学设计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版教学设计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版教学设计前言统计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和工程等领域。

统计基础知识是入门级的统计学课程,本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初学者,覆盖了统计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理论•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学会如何应用统计学分析数据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预备知识介绍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统计学术语,如变量、数据类型、概率、假设检验等。

描述统计学介绍描述统计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数据的中心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四分位差)和数据分布(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

推断统计学介绍推断统计学的方法和工具,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

数据分析应用应用统计方法和工具分析实际数据问题,重点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和推断数据。

教学方法授课方式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讲解的通俗易懂和实际操作的演示。

实验操作在每一章节结束后,安排相关的数据分析实验,让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相关数据问题。

分组讨论在整个课程期间,学生将被分成小组,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和解决数据问题,提高组内合作能力和统计思维的培养。

课程评估平时成绩采用每次课堂打卡、作业质量、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方式。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材推荐1.统计学基础(第3版),贾俊平2.现代应用统计学(第4版),戴维·S.莫尔和理查德·A.赫德3.因果推断:统计思维与公共政策,斯科特·斯特恩(Scott E. Stern)结语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全面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式,侧重于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建议学生要积极参与和实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工具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统计基础》教案

《统计基础》教案

《统计基础》教案第一课统计总论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学习任务,掌握教材的总体结构。

2、教学过程统计在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含义,如:现将本年度的情况统计(动词)一下;根据会计科的统计(名词),大学专业中的统计专业(名词)。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

它是一个收集、整理和分析社会和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的过程。

统计:即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统计学(理论)是指理解客观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三种含义的联系: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就是统计活动和统计结果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和统计学是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见教科书第1-2页,请在教科书上标出)。

3、家庭作业练习主要完成《学习指导》和我刻印的习题,复习教材p31―35的“本章小节”,将其系统化,理解再记忆。

第二课:统计调查1。

教学目的认识并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的各种方法,调查误差产生与防止等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当前统计调查的意义:收集数据以获得感性知识的阶段。

这不仅仅是为了象总体统计调查要求:必须满足准确性和及时性两个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的类型: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单位数),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持续调查就是不断地记录所研究现象的变化,例如工人的出勤和作物的生长。

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所进行的登记,被研究的现象在短时期内不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收集数据的方法,统计调查分为:直接调查、凭单调查、人员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3、家庭作业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和作用?人口普查和综合统计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三种非综合调查方法之间的关系?一项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三课统计报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的基本要求
《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去运算,又需要记忆许多的东西,所以学起来很吃力,希望同学们作好思想准备,多投入心思,这才能顺利过关。

该课程是统计时间工作的理论基础,用以研究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所以对于数量的认识是学好该课的基础。

所以要掌握各类指标的运算及指标的变化(指数),如何获得指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1、保持出勤率,提高课堂效率
因为统计课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课,同学们光凭自己的基础去理解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而且由于成人教育的方式,一堂课的内容含量非常大,拉下一堂课可能就觉得有好多内容没听上,下堂课就跟不上。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学习本课程是,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这样不仅容易记忆,记得也牢靠。

到具体做题时也能灵活运用。

学习每一个概念也是如此,要掌握概念中的关键词,主要含义,不要一字不漏地去背某一个概念。

着实际上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即使当时记住了,不久也会遗忘。

3、课后多复习,多做习题。

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教材的例题和课堂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

不要一不会做,就去看答案。

我们在授课的同时,会给同学们刻印一部分练习题,我也会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给大家讲解,在讲解之前希望大家能做一下,要抱着“对答案”的心态,而不是“抄答案“
4、要有一个踏实的学习态度。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认真听讲,珍惜课堂复习时间。

二是学习的能动性,针对一些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要认真思考,多问多练,一定要把他弄明白,统计这门课程是靠平时的一些知识点积累起来的,所以要持之以恒的态度。

不要在刚开学几天时新鲜,快考试几天紧张,而平时松松跨跨。

二、教材的分析
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文中阐述了统计工作中的各种实际调查方法,要求同学们掌握调查的类型及调查方法的适用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区别各类办法的不同点。

掌握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包括分组,汇总,编表。

尤其是分组的方法。

各组组距不相等或不完全相等的数列。

(适用于变量值的变化范围比较大,且次数分布又不均匀的变量数列)
各组组距均相等的变量数列(适用于变量值的变化范围不大,次数分布比较均匀、且有较明显集中趋势的变量数列)
分布数列
分布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而形成的分布数列
以每一个变量值为一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简称单项数列。

(适用于变量值的变化范围小,次数少的离散变量)
品质数列

量数列
组距变量数列
单项变量数列
等距数列
开口数列
异距数列
当资料中有特大或特小的异常值时,则以“多少以下”或“多少以上”概括之
有上限而缺下限的开口数列有下限而缺上限的开口数列
上限的开口数列
第一组无下限和最后一组无
分布数列的种类
难点:
变量数列的编制
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
1将原始资料按变量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并计算全距
2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确定组距与组数
3确定组限
4汇总计算各组次数,并编制次数分布表
5根据分布表的等距数列可画出直方图
6以直方图为基础绘制折线图
思考与练习
思考题:
什么分布数列,分布数列的种
类有哪些?如何编变量数列?
作业:
习题集P16-27(四、综合题2、3、4、5、6、9、10、12、15、1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