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
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
“血瘀证”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诊断模式,通常用于描述慢性疾病或疼痛症状。
血瘀证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脉象和舌诊等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于诊断血瘀证的标准和特征:
1.疼痛症状:血瘀证的患者常常伴有各种疼痛症状,如疼痛持续
时间长、部位局限或固定不移,剧烈或刺痛感。
这些疼痛症状可能与气血循环受阻有关。
2.皮肤瘀斑:患者皮肤上可能出现淤血点、瘀斑或瘀点,通常颜
色较深,持续时间较长。
这些瘀斑可能在体表多个部位出现。
3.舌质:舌质可能出现紫暗或紫斑,舌色较深。
这是血瘀证的常
见舌象特征。
4.脉象:患者的脉象可能紧弦、沉滞、涩滞、结节感明显。
这与
血液在经络中的滞留有关。
5.情绪:血瘀证的患者可能容易焦虑、易怒、烦躁或情绪不稳,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与血瘀导致气滞有关。
6.女性症状:对于女性患者,血瘀证可能与月经问题相关,如痛
经、经血颜色较暗、血块较多等。
需要强调的是,诊断血瘀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脉象、舌诊和医学历史等多个因素。
血瘀证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具体的诊断标准可以因患者的情况而异。
因此,建议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治疗血瘀证通常包括中药、针灸、推拿和其他中医疗法,目的是疏通气血、消散瘀血,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
患者的症状。
中医学 “气血辨证”——血瘀证
中医学“气血辨证”——血瘀证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
一、证候表现有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等表现。
其疼痛特点为痛如针刺、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
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触之坚硬,推之不移。
出血的特点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有血块。
瘀血色脉征主要有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肌肤甲错,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皮下紫斑,或腹露青筋,舌质紫暗、紫斑、紫点,或舌下络脉曲张,脉涩或结、代等。
二、证候分析1.凡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停留于某处;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以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形成瘀血的原因很多,或外伤、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蓄积而成;或因气滞血行不畅,以致血脉瘀滞;或因寒血脉凝滞;或因热血液浓缩壅聚;或因湿浊、痰浊、砂石等实邪阻塞脉络,血运受阻;或气虚、阳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或血脉空虚,血行迟缓等,终致本证的发生。
2.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有刺痛、固定、拒按等特点;夜间阳气内藏,阴气用事,血行较缓,瘀阻更甚,故夜间痛甚;血液瘀积不散,凝结成块,滞留于体表则色呈青紫,滞留腹内则触之坚,推之不移;瘀血阻塞脉络,阻碍血液运行,终致血涌络破,血不得循经而外溢,排出体外者,则见出血;停聚体内者,凝结为瘀,又堵塞脉络,成为再次出血的原因,故由瘀血引发的出血,其特点是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有血块;血行障碍,气血不能养肌肤,则见皮肤干涩,肌肤甲错;血行瘀滞,则血色变紫、变黑,故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脉络瘀阻,则见舌下络脉曲张,皮肤显现丝状红缕,皮下紫斑,腹露青筋;舌质紫暗,或见紫斑、紫点,脉涩或结、代,均为瘀血之征3.根据瘀血阻滞部位的不同,临床常见的血瘀证有心脉痹阻证、瘀阻脑络证、胃肠血瘀证、肝经血瘀证、瘀阻胞宫(精室)证、瘀滞胸膈证、下焦瘀血证、瘀滞肌肤证、瘀滞脉络证、瘀滞筋骨证等。
水火烫伤中医证型
水火烫伤中医证型
水火烫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中医认为烫伤后会引起体内气血失调,进而导致不同的证型。
1. 血瘀证型:烫伤后出现局部淤血、瘀斑等症状,伴有疼痛、灼热感。
舌苔紫暗,脉象滑缓。
治疗时需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有赤芍、蛇床子、没药等。
2. 湿热证型:烫伤后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伴有瘙痒感。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时需清热解毒,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金银花、土槿皮等。
3. 气郁血瘀证型:烫伤后伤口出现紫红色瘀斑、肿胀、疼痛,伴有情绪抑郁、胸闷等症状。
舌质暗紫,苔薄白,脉象弦细。
治疗时需疏肝活血,常用的药物有香附、郁金、益母草等。
4. 热毒证型:烫伤后伤口出现红肿、疼痛,且有脓液、坏死等情况,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
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数滑。
治疗时需清热解毒,常用的药物有黄连、连翘、炒板蓝根等。
总之,针对水火烫伤,中医会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以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促进伤口的愈合。
但请注意,本回答仅为中医理论,若出现烫伤情况,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血瘀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瘀体质如何调理血瘀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导语:这个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有着血瘀体质,那么什么是血瘀体质呢?平素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淤斑,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是血瘀体
这个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有着血瘀体质,那么什么是血瘀体质呢?平素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淤斑,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是血瘀体质,那么血瘀体质该如何调理呢,血瘀体质的表现又有哪些接下来就一起随小编去看看吧。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1,人体的血瘀体质,首先应该明白这样的状况是怎么来的?血液粘稠,使血液的活性降低,流动性功能变差,从而是体内的血液流动失去输送氧气和血液体内其他营养物质等人体必需的成分,同时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增强,是血液在向体外排除二氧化氮等其他无用物质的能力降低。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注意6大点方可调理身体2,及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年龄,病历。
是否有其他疾病再生,现在的病状的时间,或者已经采取的那些确实可行的措施和防范方法,或者现在已经在医生的指导下在使用一些药物或者在康复中心接受治疗或者相关的控制病情。
3,了解本人的身体状况,包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或者有家族史类等。
4,根据情况应该在医院的全面体检和接受医生的正确指导和在健康恢复心理反射,在心理和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不是所谓态度或者可用可无的对待。
5,健康的饮食习惯,决定着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建议多喝水,多多益善,尤其是在夏天和冬天,更应该是天天多喝,多次数的为身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内科学如何有效治疗皮肤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有效治疗皮肤疾病皮肤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令人困扰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中医内科学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整体调理、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皮肤是人体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当人体内部出现失衡或失调时,就可能在皮肤上反映出来。
因此,治疗皮肤疾病不能仅仅着眼于皮肤表面,而要从整体出发,探究其内在的病因病机。
从病因方面来看,中医认为皮肤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禀赋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风邪常导致皮肤瘙痒、风疹等病症;湿邪则容易引发湿疹、水疱等;而长期的情志不畅可能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黄褐斑等皮肤问题。
在中医内科学的治疗中,辨证论治是核心原则。
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综合判断其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证型有风热证、湿热证、血热证、血虚证、血瘀证等。
对于风热证的皮肤疾病,如荨麻疹、风疹等,治疗通常以疏风清热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消风散,其中荆芥、防风、蝉蜕等药物具有疏散风热、止痒的作用。
在用药的同时,还会嘱咐患者注意避免风邪侵袭,保持皮肤清洁,饮食清淡。
湿热证常见于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疾病。
治疗以清热利湿为法,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泽泻、车前子等利湿通淋。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之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
血热证多见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病症。
治疗宜清热凉血,常用的方剂有犀角地黄汤。
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药物可凉血解毒、化瘀消斑。
此类患者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急躁恼怒,以防血热加重。
血虚证在皮肤疾病中较为常见,如老年性皮肤瘙痒、白癜风等。
治疗以养血润燥为主,常用当归饮子。
当归、白芍、熟地等养血滋阴,川芎、防风等祛风止痒。
血瘀:病从瘀中来 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
血瘀:病从瘀中来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内结之血史老总结历代医家经典、阐发了血瘀证的三种形成途径,其中一种是内结之血为瘀血。
1血瘀证瘀滞内结是指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是中医对血瘀的最基本认识。
属于内结之血为瘀血的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史老曾经救治过一个冠心病的患者,这个患者装了8个支架但是仍然反反复复不见好。
史老告诉我们,支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意义非常大,但是也只是权宜之计。
因为支架只能放在比较大的血管中,对于一些细小的血管堵塞是没办法装支架的,而供应心脏血液的90%全来自于小血管和微小血管。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血瘀的现象,请大家对照以下症状,有两条或者以上就要提高警惕。
【血瘀证常见症状】1.舌质紫黯或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3.肌肤甲错或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4.固定性疼痛或刺痛、绞痛5.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6.月经紊乱、痛经、色黑有块7.肢体麻木或偏瘫8.精神、神志异常9.腹腔脏器肿大或包块冠心病的病人放了支架并不能一劳永逸,虽然冠心病大血管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很多微循环还存在着堵塞,从心肌层面上来看可能并没有改善供血。
所以史老根据古代医家关于瘀血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提出了瘀血阻络的观点,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瘀血形成的三个途径内结之血、污秽之血、离经之血2气虚血瘀史老告诉我们冠心病的病机,大多数都是气虚血瘀。
气虚以后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容易缓慢停滞甚至凝结。
也就是中医当中的“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大气下陷↓无力擎血↓循环受阻↓血瘀气虚血瘀证的主要的表现在血瘀的症状基础上,还有气短,乏力,易汗出,心胸隐痛,动则加重。
临床上,史老会给气虚血瘀的冠心病患者用一个名方。
【升陷祛瘀汤】生黄芪升麻柴胡知母桔梗山萸肉党参益母草三棱莪术提示:气虚血瘀患者在服用这个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对方子做出调整。
专家表示,内结之血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与中医的“气”也密切相关。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改善体质的方法和习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瘀体质如何调理改善体质的方法和习惯导语:我们人类有很多种体质,但是你知道吗?有的体质不适合我们的健康生存,而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尽我们可能的去改善调理这种不我们人类有很多种体质,但是你知道吗?有的体质不适合我们的健康生存,而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尽我们可能的去改善调理这种不适合我们的身体体质,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血瘀体质的调理吧。
目录1、什么是血瘀体质2、血瘀体质易生什么病3、鉴别何谓血瘀体质4、女性血瘀体质如何调理5、血瘀体质饮食方法6、调理血瘀体质的三款药膳方7、血瘀体质的中药调理8、血淤体质者的日常调理法则什么是血瘀体质血瘀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内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内阻的体质,常表现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
多因七情不畅,寒冷侵袭,年老体虚、久病未愈等病因而发病,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症瘕、痛症及血证。
应以活血化瘀为总治则,平素注意调护改善血瘀体质防止疾病发生。
症状表现血瘀体质常见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
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病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症:结块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结块无常,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痛症及血证。
血瘀体质的病因血瘀体质发病常因各种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内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内阻证候,瘀血形成之后反过来影响脏腑经络功能。
病因如下:1.七情不畅肝主疏泄喜条达,若情绪长期抑郁,肝失疏泄,气机瘀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或恼怒过度,肝郁化火,血热互结,或血热煎熬成瘀。
“心主血脉”,“脾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神,易致心失所养,脾失统摄,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溢脉外不能消散而成血瘀。
未来血证论之血瘀证-文档资料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 GPIIb/IIIa受体阻断剂 他汀内药物(来适可、立普妥)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溶栓药物(链激酶、尿激酶) 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
其他基础性治疗:硝酸脂类、β阻剂、ACEI等药物
16
提出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观念革新为中医药学创新 病因学说的提出带来了契机。那么,“炎症反应”、 “易损斑块”等是否能使我们在 “瘀血” 认识基础上 进一步创新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其机理又是什么? 与既往的“瘀血”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 气虚失血、气随血脱、痰瘀互结
20
21
血瘀证诊断标准(1988年)
1、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2、典型涩脉或无脉; 3、痛有定处(或久痛、锥刺性痛或痛不喜按); 4、瘀血腹证; 5、癥积; 6、离经之血(出血或外伤瘀血); 7、皮肤粘膜瘀斑,脉络异常; 8、痛经以伴色黑有血块或闭经; 9、肌肤甲错; 10、偏瘫麻木; 11、瘀血狂躁; 12、理化检查具有血液循环瘀滞表现。
8
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 要》等新增了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和药物; 明朝张景岳对血证也很有体会,认为血必由气,气 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或攻或补,当以调气为先; 晚清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有了更大的发扬,理论上 强调治病以气血为主,治病之要在于明气血,气有 虚实,血有亏瘀,创有活血化瘀的方剂33首,如: 血腑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
5
心脏、气血与瘀血的关系
气血与瘀血:中医重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 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 行,气滞气虚都会引起血瘀,瘀血阻滞则 新血不生,血愈虚则血愈瘀,血愈瘀则血 愈虚。 心脏与瘀血:心主血脉为血液运行的源动 力,瘀阻心脉致心气亏虚,气虚推动无力, 血行缓慢易致瘀,心失所养可致“主不明 则十二官危”。瘀血是导致心系疾病发生 的重要病理因素,胸痹心痛的发生更与瘀 血密切相关。
血瘀证浅谈
血瘀证浅谈血瘀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所致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也就是说,凡由于气机逆乱,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食滞痰阻,六淫外侵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用活血化瘀法能取得疗效的临床多种错综复杂的病象。
当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讲,瘀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1 血液运行不畅:血液停积凝聚于局部脏腑经络,或瘀血造成局部脏腑组织灌注不良。
前者如:心力衰竭引起的肺肝淤血,肝硬化引起的脾脏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过度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
后者如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2 离经之血:即包括排除体外的出血症,也包括未排除体外的出血症,前者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诸症。
《血证论·瘀血》:“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
……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后者如:出血性中风,流行性出血热,皮下淤血,跌打损伤等。
1.3 污秽之血:是指血液成分异常或受严重感染之后所致。
如高血脂患者血液混浊如牛乳状,败血症患者血液呈紫黑色。
主要原因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使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
1.4 久病入络为瘀血:如通过肿瘤、肝病、肺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长期消耗性疾病的观察,常可见到紫黯舌,肝脾肿大,紫绀,面颊毛细血管扩张等血瘀体征。
而试验室检查表明亦多存在有:脏器血流量下降,血球压积及全血比粘度增加,以及微血管的扭曲、畸形、管腔狭窄,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等改变。
2.血瘀证的病因病机2.1 气机失调: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失于疏泄;或五志过激,气血失和,导致气失统帅,或推动无力,疏通不及,血行迟缓;或气失统摄,血不循经或气血逆乱,上扰清窍,使人昏仆,均可出现血流迟滞或离经出血等症。
2.2 脏腑病变:主要与心、肺、脾有关。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不停的周流全身;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并能统摄血液循经运行不致外溢;肝为藏血之脏,根据机体所需,调节血量。
故当脏器发生病变,便可使血液的生化、运行、调节失常,出现瘀证。
血瘀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方法手册
血瘀体质调理手册什么是血瘀体质?血瘀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点儿缓慢淤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血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及肿瘤包块等。
中医谈“痛经”痛经的病根,仍然在于体质。
若非如此,为什么有的女人疼得没有办法,有的女人经期和平常没什么不同?容易痛经的体质,主要有2种:血瘀型和阳虚型。
血瘀体质的人体内有血瘀,全身气血不通畅,不通则痛,因此痛经。
并伴有嘴唇颜色暗,皮肤比较粗糙,身上有莫名的瘀青,眼中血丝比较多,刷牙时,牙龈易出血。
比较急躁,易忘事。
经期腹部很痛,但不敢按,否则更痛。
,排除的经血比较暗,有血块。
阳虚怕冷体质,血液易受寒邪侵袭,流动不畅,好像气血不通一样,也会导致痛经。
月经期间,小腹冷痛,用手揉一揉,按一按,或者用热水泡一下脚,会舒服很多。
月经量比较少,颜色比较淡。
少部分女性之所以痛经,是因为气血虚。
症状不明显,病人不太痛苦,比如说,月经前2天或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比较少,面色不好,平时多食补气血的食物就可以了。
中医谈“鬼拧青”好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一觉醒来,膝盖上或者胳膊上或者其它地方会出现一块莫名的瘀青。
血瘀体质的人容易长瘀青,道理与上面的疼痛相似。
阳气不足,就无力推动血液流动,血瘀流动缓慢、停滞,出现瘀青。
为什么人们一觉醒来才发现瘀青?因为夜里阳气弱,受了凉。
晚上寒气重,有的人睡眠姿势不好,手脚外露,所以容易受凉,形成瘀青。
血瘀体质很有可能被这些问题困扰●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
●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
●痤疮。
常见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或结节为主。
痤疮之后的暗疮印(色素沉着)很难消散。
●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
●表情抑郁、呆板。
面部肌肉不灵活。
●健忘、记忆力下降。
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血瘀体质还有可能出现这些问题●易有黑眼圈。
●表情抑郁、呆板。
面部肌肉不灵活。
血府逐瘀在皮肤科的应用
主证分析
5. 舌像脉像:舌质暗红,脉涩。 针对这种情况,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即活血化瘀,行气开胸止痛
精选ppt
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标准
1、脉涩 2、舌质紫暗 3、月经异常 4、肌肤甲错 5、皮肤血管异常或色素沉着 6、内脏、肢体、表皮有固定性疼痛 7、内脏、肢体、表皮有固定性肿块
精选ppt
精选ppt
方解
柴胡也是佐药,一方面可以疏理肝气, 也可以用于由于肝气郁滞,导致情志方面 变化。而且柴胡和枳实相配,有调整气机、 肝脾兼顾,一升一降的作用,对调节胸胁 的疼痛,是四逆散的调气功能的体现,仅 仅用枳壳代替枳实,是针对脘腹胁肋气滞 作痛而改。方中还有甘草、芍药。
精选ppt
柴胡、甘草
精选ppt
精选ppt
黄褐斑
4.血瘀证:面部褐斑,伴月经色暗,有血块, 或痛经,舌暗红有瘀斑,脉涩---血府逐瘀 汤
精选ppt
治疗
此外,本方还可治疗过敏性紫癜、 寻常 型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主证分析
血府逐瘀汤的病机,胸中血瘀,血瘀 主 要在胸部,兼有肝郁气滞。肝郁气滞, 肝经循两胁,布胸中,气滞可以导致血瘀, 胸中血瘀之后,又可以引起气滞,这是一 个相互影响的气血之间的关系。所以主治 证候分析,现在把它按照瘀血阻滞胸中, 清阳不升,阻滞胸中,不通则痛,胸
精选ppt
主证分析
精选ppt
方解
总之,整个方剂体现了活血化瘀为 主,行气为辅,是一个活血化瘀复合方。 基本构思,是以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为 基础,加上行气疏肝理脾的四逆散,加点 载药上行,开宣肺气,开宣胸中气机的桔 梗,和引瘀血下行的牛膝而成。既桃红四 物和四逆结合,加桔梗、牛膝。桔梗运用
热毒血瘀证的常见证候要点
热毒血瘀证的常见证候要点
热毒血瘀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主要特征是热毒和血瘀在体内的表现。
常见的病理表现和临床症状如下:
1. 热毒证候要点:
- 发热:身体发烫、或者高热、或者潮热、或者热感胸腹。
- 红肿疼痛:皮肤或黏膜红肿疼痛,具有刺痛、刺激、烧灼感。
- 溲赤便秘:尿液呈红色或黄色,或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干燥、且大便颜色偏黒。
- 口舌疮疡:口内或舌面出现疮疡,疮疡常伴随口臭、腥臭、
口腔干渴等症状。
- 牙龈出血:牙龈出血不止或易出血。
- 淋巴肿大:身体某些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触之有明显的疼痛。
2. 血瘀证候要点:
- 疼痛: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为定位性疼痛。
- 瘀斑:皮肤或黏膜上出现瘀点、瘀斑、瘀块等。
- 色紫:皮肤、舌质呈紫暗或者暗红色。
- 血凝块:体内的血液凝结成块,容易形成血栓,引起血液循
环不畅。
综上所述,热毒血瘀证的常见证候要点包括发热、红肿疼痛、溲赤便秘、口舌疮疡、牙龈出血和淋巴肿大等,以及疼痛、瘀斑、色紫和血凝块等症状。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还需就医中医师的建议。
血瘀
气滞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 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 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 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 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 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 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泥鳅豆腐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 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经闭
崩漏
气虚证
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常由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临床表现面 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气 虚血瘀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症候表现为辨证要点。面色淡白,身倦乏力,气少懒言,为气虚之证;气虚 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故面色晦滞;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临床以心肝 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常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血瘀舌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是为气虚血瘀证的常见 舌脉。
血瘀证
Mr. Wang Qingren (1766-1831 AD) : Very famous TCM practitioner of Qing Dynasty.
没药 Myrrh
药物 来源
乳香
没药
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 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
胶树脂
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性味与归 味辛;苦;微温。归心经;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经
肝经;脾经。
功效与主 1)活血行气;
治
2)通经止痛;
3)消肿生肌。
1)活血止痛, 2)消肿生肌。
用法 备注
煎服,3~10g,宜炒去油 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 用,研末外敷。
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证。
2)活血化瘀——用于心腹疼痛,产后瘀痛
及痛经等证
3)利尿——水肿证
用法
常用量
备注
包煎
三七 Pseudo-ginseng
药物
三七(田三七、田七)
来源
五加科草本植物,根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与主治 1)化瘀止血——体内各种出血证
2)活血定痛——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 痛
Prof. Chen KJ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Ligusticum Chuanxiong
Ischemic strok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first cause of mortality in Chinese population.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与治疗中医学认为,皮肤病是由内脏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在治疗皮肤病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皮肤病的辨证与治疗。
一、辨证分型1. 湿热型:皮肤疹子多为红色、疼痒明显,伴有湿热感。
常见于湿热内蕴、脾胃功能不佳的人群。
2. 风热型:皮肤疹子呈红丘疹、丘疹疹、斑丘疹等形态,伴有灼热感。
多见于外感风热、风热袭表的患者。
3. 血热型:皮肤疹子鲜红或紫红色,伴有疼痛灼热感,易结痂溃疡。
常出现于热毒郁结、血燥内生者。
4. 湿热燥损型:皮肤痒痛、干燥脱屑,常见于湿热燥热互结之人。
5. 血瘀型:皮肤紫斑、紫红色斑块,伴有疼痛灰暗感。
常见于外伤或瘀血内停者。
6. 气滞型:皮肤呈现瘀阻紫癜、疼痛拒按等现象,常见于情志不畅、气血不畅的人群。
二、治疗原则1. 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血热、风热等类型的皮肤病,常用草药有黄连、连翘、地黄等。
2. 润燥祛湿:适用于湿热、湿热燥损型皮肤病,常用草药有萆薢、苦参、石膏等。
3. 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气滞型皮肤病,常用草药有川芎、当归、赤芍等。
4. 理气祛风:适用于气滞、风热型皮肤病,常用草药有柴胡、白芷、羌活等。
5. 温阳散寒:适用于阳虚、湿寒型皮肤病,常用草药有肉桂、补骨脂、防风等。
三、常用草药1. 金银花: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型、风热型皮肤病。
2. 茯苓:利湿化痰,适用于湿热型、湿热燥损型皮肤病。
3. 当归: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型皮肤病。
4. 川芎:舒筋活络,适用于气滞型皮肤病。
5. 炮姜:温阳祛寒,适用于阳虚型皮肤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皮肤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病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同时,草药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对于一些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尤为适用。
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健康!。
百病之源血瘀证1
百病之源血瘀证13月22日养生堂鲁卫星时间:2012年03月22日来源:养生堂作者:百科全说2012年3月22日BTV北京卫视养生堂20120322期鲁卫星百病之源血瘀证(1)。
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比如磕了一下椅子或者被东西砸了一下,同样一件事儿,出现在大家身上症状却不同,有的人会出现瘀青,有的人却没有。
身体容易出现瘀青到底是不是瘢痕体质?爱出现瘀青并不是瘢痕体质,瘢痕体质是指受伤后,伤口不容易愈合,或者愈合以后容易留疤,而瘀青这个看似非常细小的症状,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
这是我们身体血瘀的早期表现。
比如最常见的脑梗塞,冠心病,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这都是和血瘀脱不开干系的。
还有一些肝硬化,肝癌,胃癌,女性的乳腺癌都和血瘀有一定的关系!血瘀会引发这么多严重的疾病,如何知道我们体内是否有血瘀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下静脉曲张,如果舌下静脉颜色很重且有瘀斑就证明体内存在血瘀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是血瘀的表现。
瘀青的症状:疼痛、肿块、出血、发绀、皮肤甲错.血瘀引起的疼痛多数为刺痛绞痛、闷痛尤其是针扎一样的疼痛,疼痛的位置还总是固定在某一个或者几个地方,比如说头痛、胸痛、胃痛、腹痛、心前区、两胁肋部的疼痛等,阴雨天、寒冷季节或者夜晚疼痛会加剧,严重的还会出现自己感觉胁肋部长个大包块一样。
发绀就是发紫、颜色暗的意思。
这是血瘀很典型的症状,比如口唇、面部、指甲、舌头都是颜色比较暗淡,或者出现青紫色。
熊猫眼或者青筋怒张,常见的有肚皮上、下肢上、阴囊处的大青筋像蚯蚓状迂曲成团,严重的地方则呈囊状扩张。
或者没有外伤,但就是面色发暗甚至黧黑,原来白白净净的脸上开始长黑斑。
比如女性的蝴蝶斑,老年人的老年斑都是体内有血瘀的表现。
身体表面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再光滑滋润,而是粗糙、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像蛇皮一样的情况,这也是血瘀的表现。
(点击图片查看养生堂侯生才肺常关注生命长青全集)造成血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外邪等等很多因素。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气滞血瘀诊断标准
气滞血瘀是中医颇具代表性的病证之一,它常常表现为疼痛、肿块、瘀斑等症状,属于中医病证诊断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围绕气滞血瘀的诊断标准展开讨论,探讨其疾病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治疗疗效标准。
一、气滞血瘀的疾病特点1.1 病因病机气滞血瘀是由于情志不舒、饮食失节、运动不畅等原因导致气机郁滞,或是因外伤、手术、瘀血积聚等因素导致血液淤滞,最终形成病证。
其病机表现为气机郁滞,导致血行不畅,形成血瘀。
1.2 主要症状气滞血瘀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块、瘀斑等,表现出局部组织瘀血沉积,气血运行不畅的特点。
1.3 疾病发展规律气滞血瘀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证,病程较长,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形成顽固性病变。
二、气滞血瘀的诊断要点2.1 望诊气滞血瘀的病情表现在皮肤上形成瘀斑,呈现紫黑色或暗红色,可见于局部皮肤或黏膜。
2.2 闻诊气滞血瘀患者可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感觉,患处局部可有肿块形成。
2.3 问诊患者常表现情志不畅、情绪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等病症,需针对病史作详细询问。
2.4 切诊用手按压病灶处,如有明显疼痛、不适感,有助于进一步确认气滞血瘀的诊断。
三、气滞血瘀的治疗疗效标准3.1 中医药治疗对于气滞血瘀的治疗,中医药的疗效显著。
首先要调畅气机,通畅气血,常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使用逍遥散、川芎茶调等方剂。
3.2 配合针灸疗法在治疗气滞血瘀的过程中,针灸疗法也有良好的疗效,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促使瘀滞物质消散。
3.3 饮食调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宽胸行气、活血化瘀的食材,如红糖、桂圆等。
3.4 预防复发气滞血瘀的治疗需要注意防止复发,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饮食不当等,有助于预防病情的反复。
气滞血瘀是一种常见病证,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特点。
通过对其疾病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治疗疗效标准的了解,有助于医生更加科学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升治疗效果。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活血化瘀是中药领域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症状。
中药活血化瘀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活血化瘀的适应症并提供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方法。
一、活血化瘀的适应症:1. 血瘀证: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淤血、肿胀等,常见于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妇科疾病,以及外伤、瘀血性皮肤病等。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红花、当归、川芎等。
2. 淤血证:多见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气血淤滞导致的各种疾病。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赤芍、丹参等。
3. 瘀血症候群:瘀血症候群是指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瘀血症状的综合表现,如心脑血管疾病、气血瘀滞等。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三七等。
4. 内科瘀血:内科瘀血包括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内脏瘀血。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
二、使用说明:1. 用法用量: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选择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一般采用口服剂型。
用量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一般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15-30克,一日2-3次。
儿童用量应适量减少。
2. 注意事项:a.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五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b. 对特定中药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c. 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d. 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常用中药活血化瘀的制剂:1. 芪苈活血片:主要成分有当归、桃仁、红花等。
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2. 血瘀康胶囊:由川芎、赤芍等中药组成。
适用于血瘀证引起的关节疼痛、淤血等症状。
3. 当归活血胶囊:主要成分有当归、乳香等。
适用于血瘀所致的闭经、痛经等妇科疾病。
4.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组成,适用于治疗瘀血证引起的各种疾病。
四、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血瘀证候多见于病程较久的慢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皮损色黯、紫红、青紫,或出现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
一表现1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
局限性的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以及许多皮肤病发生的色素沉着;弥漫性如艾迪生病等。
局限性皮肤见黑或褐色,多属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所致;全身性的皮肤色见黑或褐色,往往又与肾阳不足,肾水泛滥有关。
2皮肤色素减退白癜风以及硬皮病等皮肤病出现的色素减退,多为气血为风邪所扰,令气血不和所致。
3固定于一处的慢性炎症性皮疹如钱币状湿疹、盘状红斑狼疮或大片肥厚鳞屑病,皮损多为黯红色,多由气血郁结肌肤,化燥生风,或瘀热成毒所致。
4皮肤硬化、肥厚、结节、肿块与赘生物如硬皮病、瘢痕疙瘩、胫前黏液性水肿、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疣状扁平苔藓、各种疣以及疼疮、酒渣鼻晚期、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
常因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5皮肤萎缩部分病人属于气血受阻,络脉瘀滞,使皮肤失去荣养所致。
6肌肤甲错类皮肤病肌肤甲错主要是指皮肤粗糙、肥厚及鳞屑增多之类皮肤病,多由血虚风燥或血热有瘀所致。
7皮肤紫斑、瘀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不归经,瘀积于肌肤之间所致。
常见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和各种紫癜。
毛细血管扩张与静脉曲张等亦属于瘀血证的表现。
8皮肤慢性肿胀或无名肿胀见于淋巴水肿、皮炎或硬皮病早期以及某些血管炎,多由于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9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如肢端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血管痉挛性雷诺征;两侧或左右冷热不同,汗出不同,或感觉不同,或无汗、脱发等。
中医认为此类皮肤病是因瘀血阻塞经络血脉所致。
10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瘀血为疼痛的重要发生原因。
瘀血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刺痛或电击感,久痛不已等,常见于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红斑性肢痛病、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炎性皮肤病。
11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或疑难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一切疑难大病或久治不愈之症,血瘀往往是它们的病因,如结节性痒疹、慢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扁平苔藓以及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等,兼用活血化瘀治疗,常有一定效果。
二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则之一。
人体的正常功能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若气血的运行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各种内外病因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必然会反映在皮肤上,因此,活血化瘀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临床上,血瘀证单独发生者较少,往往与其发生瘀血的原因与后果并存,所以,治疗皮肤病的瘀血证要进行整体的辨证论治,同时结合患者的体质状况,与其他治法联合应用。
1清热行瘀法清热行瘀法为活血药与清热药合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毒热血瘀证。
临床上,毒热血瘀证的形成原因有二:①由于肌肤受血热、毒热与湿热之邪,气血运行受阻而形成血瘀证;②肌肤气血凝滞,郁久化热而成。
主症:结节丘疹性孤立皮疹、盘状苔藓化皮损、皮肤硬化、色素沉着,或肌肤出现急性红斑结节、紫斑、疼痛、奇痒遇热更甚,伴口干、心烦失眠,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沉滑或弦滑有力。
适应证:结节性痒疹、各种痒疹(孕妇忌用)、钱币状湿疹、皮肤淀粉样变、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疣、痤疮、毛囊炎等,也用于血管炎性皮肤病,如红斑性肢痛病、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血栓性静脉炎等以及硬皮病早期。
2活血化瘀法活血和化瘀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活血”主要是解决血液流速的异常;“化瘀”主要是解决血液黏稠度的异常。
因此,在皮肤病的初期阶段,治法当活血为主,可选用的活血药有红花、丹参、鸡血藤、芍药、红藤、益母草等;若病程日久或皮肤病的后期阶段,特别是久治难愈的顽固性瘙痒、疼痛.皮肤硬化等,非用化瘀或强力搜剔之品不可,否则难以取效,常用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土鳖虫、乌梢蛇等。
活血化瘀法用于瘀血凝结证。
主症:皮损色黯、紫红、青紫、瘀斑、色素沉着,或出现肌肤甲错、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弦涩等。
适应证:斑秃、酒渣鼻、扁平疣、银屑病、太田痣、白癜风等皮肤病。
3散寒宣瘀法散寒宣瘀法为温通散寒药与活血祛瘀药合用的治疗方法,用于血瘀证兼有表寒者。
表寒外袭,腠理闭塞,日久致肌肤血行不畅,凝而为瘀。
治疗当以散寒宣瘀为主,俟寒邪一散,腠理疏通,血液畅流,瘀血随之宣散。
主症:皮肤瘙痒或红斑水疱色较黯,怕冷,久治不愈,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浮滑有力;或反复发作的风团,色淡白,或皮肤硬化。
适应证:各种顽固性瘙痒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湿疹、荨麻疹以及硬皮病等。
4补肾祛瘀法补肾祛瘀用于肾虚血瘀证。
肾在中医学脏腑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肾主藏精,只宜固守,不宜耗泄,故其病证多为虚证。
肾阳,是推动脏腑气化功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阴,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濡养脏腑。
肾阴肾阳亏虚日久,均可导致血行不畅,凝滞为瘀。
故皮肤病日久,可出现肾虚血瘀证的病机,治疗当采用补肾祛瘀法。
肾虚血瘀证,包括肾阳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血瘀证两种。
主症:皮肤色素沉着,或口腔、外阴反复出现溃疡.或下肢出现红斑结节。
肾阳虚血瘀证常兼见面色无华、手足欠温、神衰畏寒、腰酸腿软、阳痿、舌淡苔少、脉沉细等;‘肾阴虚血瘀证常伴头晕耳呜、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目涩肤燥、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适应证: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肤炎、重叠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以及白塞病、结节性红斑、脱发、黄褐斑、痤疮、慢性荨麻疹等。
5健脾化瘀法健脾化瘀法用于脾虚血瘀证。
而脾虚血瘀证的原因有三:①脾不统血。
血不归经,血瘀积于肌肤之间而见紫斑、瘀斑;②脾气虚,必无力推动血行,血涩而凝日久即为瘀;③血瘀之邪阻碍气血运行,久之脏腑受损,脾胃之气机亦受损而亏耗。
主症:下肢反复发生瘀斑或紫斑,或结节红斑等皮损,口腔、外阴反复发生溃疡等。
伴面色萎黄或黯而不润、食欲减退、食后腹胀、腹中嘈杂、便溏、四肢无力、下肢浮肿,舌质淡或瘀斑,苔薄白,脉细无力等。
适应证: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慢性湿疹、黄褐斑、痤疮等。
6通闭下瘀法通闭下瘀法用于血瘀证兼见腑气不通、热结于里者,常于活血化瘀方中加大黄、芒硝等。
《伤寒论》:“少腹硬满,下血乃愈”,泻下药可使积去血活,推陈出新,从而加强活血化瘀药的效力。
另外,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皮肤腠理瘀滞之邪亦可经通下法而减轻。
临床上,只要病人无明显脾胃虚寒、无腹泻便溏者,均可在活血化瘀方药中适当加入枳壳、槟榔、大黄、猪牙皂等理气通下之品。
其中,大便秘结严重者,用大黄并后下煎药;若便秘不甚者,大黄不必后下。
大黄后下,既可缓和其峻攻之性,又兼得其清热活血之功。
年老体弱者,改用火麻仁以润肠通便,缓缓图功。
主症:血瘀证的皮肤病表现,伴有便秘。
适应证: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脂膜炎、下肢静脉炎等。
7行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用于气滞血瘀证。
张景岳说:“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血凝日久则为血瘀,既指明了气行在先、血流在后的正常生理;又说明了血瘀之形成与气滞关系的病理机制,因而,言活血化瘀必须深刻理解行气是活血先导的内涵,故运用活血化瘀法时常常要选用一些理气药。
行气活血法的常用药物有归尾、赤芍、红花、香附、青皮等。
主症:皮损可以是紫褐色斑、白斑、结节、鳞屑较厚、脱发等,或见疼痛、慢性皮肤瘙痒,舌质紫红,脉弦或弦滑有力。
适应证: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红斑、酒渣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银屑病、黄褐斑、斑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8益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用于气虚血瘀证。
形成气虚血瘀证的原因有二:①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卫不固,风寒湿邪侵袭,郁于肌肤,血行不畅,凝而为瘀;②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结而为瘀。
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法。
因“气为血之帅”,气足有助于推动血行,故益气活血法不仅广泛用于中风后遗症等内科疾病,而且在皮肤科也常用于血瘀证兼有气虚者,或老年虚弱病人出现血瘀证者。
主症:皮肤肿硬或红斑、结节,伴神疲乏力、头晕气短、少气懒言、自汗、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或排便难、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适应证:慢性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白塞病、硬皮病、硬肿病、年老体弱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反复发作的毛囊炎等。
在皮肤科临床上。
益气活血法与健脾化瘀法有一定的区别:补气药,包括补脾气药、补肺气药、补心气药和补肾气药。
由此可见益气活血与健脾化瘀法内涵的差别之处。
9养血活血法养血活血法用于血虚夹瘀证。
人体经络乃气血运行之通道,阴血受损,则脉络不充,气血不得畅行.从而使经络发生瘀血。
血虚与形体之不足、七窍不利、肢体运动失常等有关,表现为皮肤干燥、枯槁、鳞屑层叠、疣状结节皮损等。
治疗血虚夹瘀证,当以养血活血为大法。
主症:皮肤干燥、皲裂、红肿不明显,或厚鳞屑性皮损、皮肤肥厚或呈疣状,毛发干枯脱落,皮肤瘙痒或不痒,伴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起立时眼前昏暗、心悸失眠、月经不调,舌紫红或有瘀斑,脉滑或沉滑无力。
适应证: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脱发、慢性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瘢痕疙瘩、多发性寻常疣、扁平疣等。
10活血润燥法活血润燥法用于治疗阴虚血瘀证。
临床上,阴虚血瘀证的成因为:①急性炎性皮肤病后期,阴液耗伤,血脉充盈不足,血行不畅而致血瘀;②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化燥生风,更耗伤阴液,出现阴虚血瘀证。
阴液与血液密切相关,互相影响,津液耗伤可致血虚?反之,血虚也可生风化燥,加重阴液亏虚。
因此,在皮肤科临床上,活血润燥法与养血活血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别,前者偏用于血亏者,后者偏用于阴虚者。
主症:皮肤干燥、皲裂、红肿不明显,或厚鳞屑性皮损,伴口干、唇燥、咽干、心悸、月经量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少苔,脉沉涩无力。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药疹、银屑病、玫瑰糠疹、红皮病、毛发红糠疹等。
11温经活血法《内经》曰:“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气不通”,“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寒邪客于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的瘀血证,即为寒凝血瘀证。
寒邪致病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从而出现皮肤冷硬、疼痛,如硬皮病、硬红斑、冻疮、雷诺病等。
温经活血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故用于治疗寒凝血瘀证。
主症:肢端青紫、发凉,无名肿痛,结节,怕冷,遇冷即发病,冬季为重,舌黯紫,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