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一般特征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中学地理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也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难点所在,所以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非常必要。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等高线的五个特点

等高线的五个特点

等高线的五个特点等高线是地图上常见的一种表示地形高度的方法,它通过连接相同海拔高度的点来形成一条曲线。

等高线的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1. 形状曲线:等高线一般呈现出曲线的形状,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通常是不规则的。

等高线的曲线形状可以反映出地形的变化情况,比如山脉、河流、山谷等地貌特征。

曲线的陡峭程度也可以通过等高线的间距来表示,间距越窄,曲线越陡峭。

2. 等高距离:等高线上的每个点都具有相同的海拔高度,而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被称为等高距离。

等高距离可以根据地图的比例尺来确定,一般用米或者英尺来表示。

等高距离的大小反映了地形的陡峭程度,等高距离越小,表示地形的起伏变化越大,陡峭程度越高。

3. 密度变化:等高线的密度变化可以反映出地形的复杂程度。

在平坦的地区,等高线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密度较低;而在复杂的地形区域,等高线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密度较高。

通过等高线的密度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地形的复杂性,有助于分析地形的特点。

4. 闭环性:等高线一般是由一系列闭合的曲线组成的。

这是因为等高线表示的是相同高度的点,所以一条等高线必然是闭合的,不会出现开口的情况。

在山脉、山谷等地形特殊的区域,等高线之间会形成多个闭环,每个闭环代表不同的高度。

5. 等高线交汇:当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交汇在一起时,可以反映出地形的特殊情况。

等高线的交汇形式可以有几种情况,比如封闭的环形交汇、Y字型交汇、V字型交汇等。

这些交汇形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形信息,比如山顶、山谷、山脊等地形特征。

在中心扩展下,等高线的特点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等高线的应用:等高线是地图制图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表示地形高度、地势起伏等地理信息。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地质学、地形测量等领域,对于军事、工程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等高线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形,选择合适的行进路线,进行地质勘测等。

2. 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的绘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实地测量或者遥感数据进行高程数据的获取,然后通过插值方法将高程数据转换为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科中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它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特征。

对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点。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征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一幅图中未闭合,也会在相邻的图幅中闭合。

3、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4、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的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类型1、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2、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3、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4、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处往往发育河流。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称为等高距。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用两点的海拔相减,也可以通过数等高线的条数乘以等高距来计算。

2、坡度的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3、地形部位的判断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形如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农业生产在陡坡上一般适宜发展林业,缓坡上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谷地区往往水源充足,适宜发展农业。

2、工程建设水库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这样工程量小,库容大。

公路、铁路的选线: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地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00 100
200 150
150 100
100 100
二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面

等高距
H H H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等高线
三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①同线等高 ②同图等距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除了陡崖处;等高 线不相交;不重合 ⑤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 ⑥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指垂直 与等高线的短线段;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大坝选址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 E两地比较;降水较多的

B地;原因是
B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
800 600
240
400 600
E
800
1000
1200
1400
B
600 800
等高线 陡崖 河流
0
20km
•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
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高原
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
1
2
4
3
1 高原 4 盆地
5
2 山地 5 平原
3 丘陵
难点突破三
画出沿AB线 CD线的剖面图
等高线 剖面图 的画法

通视性
乙 丙
B
解决问题
A: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B: 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判断水文
判断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大坝选址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陡坡与缓坡的识别 山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凸坡与凹坡的识别 凸坡阻挡视线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疏后密---凸坡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密后疏---凹坡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1、先看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 2、找出海拔的高低 点及地势变化 3、找出地图中的 主要地形
650



600 500 400 300 200

高程差计算方法: 高小-低大≤ H<高大-低小
650
A B

600 500 400 300 200

陡崖相对高度H:(n-1)d≤H<(n+1)d
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两点相对高度的计算
1、等高线上任意两点 的相对高度
B A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 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 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150
100 200 200 150
100 100
150 100
200 150 100 150 100
示坡线
---表示海拔降低方向的短线
三、不同地形的表示方法
山顶、鞍部、陡崖
山脊与山谷

B C
D E F
几种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新月形沙丘
梯田
火山
判断五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 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 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地形图——等高线

地形图——等高线

引水线 应该由地势高的到地势低的 ,这样可 这样可 自流引水,减少花费 减少花费. 自流引水 减少花费 输油管道要短,尽量避免通过 输油管道要短 尽量避免通过 山脉.大河 以免增加工程投资. 山脉 大河,以免增加工程投资 大河 以免增加工程投资 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森林覆盖 率高,空气清新的地方。 率高,空气清新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 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读图,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 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 (1)Q点对 点的相对高度 点对 (H)最大可以达到(米) )最大可以达到( A.40<H<41 B.49<H <50 C.50<H<60 D.60<H<61 (2)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东北 西北 C.东南 D.西南 东南 西南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 分布的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CB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 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 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 荒地, 整治措施是 D A.放牧山羊 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修梯田, 修梯田 D.营造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
建港口、海滨浴场 建港口、
港口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 港口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 海水较深 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B 乙 甲 A 丙 D F G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一、知识点1.等高线的特征①同线等高: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即等深线)。

②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局部地区闭合曲线:如果值小为盆地或洼地,值大为山地。

读值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公式:乙甲相H H H -=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m 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相差H T 6.0=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 小-d<H 底≤H 小(小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小值) (4)坡度的计算在能否修建梯田时,常用到坡度计算,如果坡度大于25°时就不能修建梯田。

公式L h =αtan ,h 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可由Lh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5)打井深度的计算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打多深井才能出水。

为等潜水线值。

为等高线,为井深,b a h b a h ,-= 例: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单位: 米),甲处为一口水井。

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A. 1米 B. 4米 C. 8米 D. 10米4.等高线的应用 ⑴水文特征的判读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等高线地形图实用

等高线地形图实用
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如在___处可建设一国际性现代化港口,其有利的 自然条件是_地_势__平__坦__,_对_外__联__系__便__利;;在___处宜建休闲度假区。
湾宽水深利于建筑
(3)若要在图示地区建立钢铁厂是应选择在:④_.
(4)图中数码代表地区最有可能首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③__,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区位条
B
A.x——A y——B z——C
B.x——A y——C z——B
C.x——C y——A z——B
D.x——B y——C z——A
36.A城与C城在气温上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A.地势高低的不同
B.纬度上略有差异
C
C.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D.天然植被的影响
2、判断河流特征 河流的水系特征
A.山地—放射状水系 盆地—向心状水系 B.山脊—分水线
2.若图2为图1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
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条
A、① B、② C、③ D、④
B
选“面”:农业生产布局、工业区、居民区等
①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
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的提出农林牧渔等农业区位的 选择: A、蔬菜、花卉园艺业、水稻种植宜靠近水源地。 B、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在低山丘陵地区 坡度大于25º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C、缓坡可以安排果园(向阳的半山坡)、村庄,也可以考虑建设梯田。
四、判读
(一)五种基本地形
1
2
4
5 3
1.高原 2.山地 3.丘陵 4.盆地 5.平 原
中间疏 密集 四周密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D处。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
问题是:
问题:淹没村庄和 农田,需要移民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该城市欲规划 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 请你在①②③④处为海 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 地址,并分别阐述你的 选择理由。
③处宜建海滨浴场,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 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 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 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为什么?
例、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 东南 1、小河的流向是__ ____;计划引小河水到 C 处,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__线路较合理,原因是: AC A处比C处高,
引水顺势下流,
而B处比C处低,
往高处引水较
困难。
山谷
B、水文特征: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
处有时形成瀑布;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
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
A、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a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 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 喀斯特地貌不行 ) ,因为:这些 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袋大口小) b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 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确保大坝安全。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计算
• 4、等高线与区位选择
(1)地形状况与河流
A、水系特征: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点拨高考】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

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

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 ≤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

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的 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 a )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 c)
300
400
200
b 100
600

500
c d
a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地表形态来看,A处是
等高线地 形 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请思考:绝对高度(海 拔)是否一定大于相对
高度呢?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0 500 -155的含义
0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山地:
盆地:
(1)练习 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A山地
A 300
200 100
C山谷
100


200 ③
C 300
B盆地
B
D山脊
300


200 ③
D 100
1、确定等高线数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知道任一条等高线 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相邻两等高线之 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
,C处是

E处是

2、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河。
2、丙处是山脊,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标高为“海拔”,单位为“米或m”;如果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米。

②同线等高③等高距全图一致④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⑤“现实中”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地形图中”在陡崖峭壁处因投影可能重合⑥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总是指向海拔降低的方向⑦特殊等高线:海岸线表示0米等高线2.确定等高线数值: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即高程)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

相邻两条线的差值为一个等高距或03.确定某点的海拔①在等高线上。

②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插入法读数,数值大小为“大于小数,小于大数”。

③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法则读数。

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如下图,A区域海拔高于200米,B区域海拔低于150米。

4.确定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两点的海拔,然后相减。

5.确定陡崖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顶部的高度、底部的高度,然后相减。

陡崖的相对高度也可用(n-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上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与3不同之处是含有“等号”)6.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地形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个山脊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交汇处——陡崖7.根据数值大小判断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剖面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等高线边缘密集、底部稀疏,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地形200米以下可能为平原;500米等高线可区分山地和丘陵8.判断坡度陡缓、可否直视①同一幅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山谷山脊 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山谷山脊  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乙图:等高距为50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约为0.5a,
比例尺为1/40000,坡度可表示为:
1
坡度=50×400.050a0=4010a。
由此可得知:甲图的坡度大于乙图。
3、等高线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3)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 (4)根据风向判断降水量(迎风坡>背风坡) (5)根据纬度判断阳坡和阴坡 (6)判读地形的走向 (7)判断两点间是否可透视
a≤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h
400
b-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
300
200
H
100
4、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②.相对高度的计算
•若两点位于等高线上,则两点等高 线值之差为两点的相对高度;
•若两点不在等高线上,则其相对高 度应为一个取值范围
•陡崖 (通过公式求算)
★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
(1)判断地形——大地形 根据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平原;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等高线 稀疏,较和缓––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上,相 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 山地; •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 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高原
小地形:



山谷


陡坡


缓坡
鞍部
山顶
山脊
3、等高线图的判读 (1)判断地源自——大地形判断地形——地形的部位(小地形)
A山地
A 300
200 100
C山谷 ②
(集水线)
100

等高线特征及应用

等高线特征及应用

等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 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 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7)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200米、 500米、1000米
3、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3、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 的等高线之间 的区域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思考:如何判断这些地形呢? 请判断下列地形名称。
图1 山脊
图2 山谷
山顶 图3
等高线的应用
一、分析地形特征
1、判断地形类型和部位 读图: (1)说出该地区 的主要地形类型。 (2)在图中指出 山脊、山谷、陡坡、 缓坡及鞍部的位置。
等高线的应用
一、分析地形特征
读图:简要说明台湾 岛的地形特征。
(1)山地为主,平原狭小; (2)地势中、东部高, 西部低; (3)山脉纵贯南北,平原 主要分布在西部。
高二地理同课异构
等高线地形图
乌市第97中
马宝珍
一、 等高线概念及特征
1、地面高度的表达
海拔和相对高度
500 1500 1000
水平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海 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的应用
二、确定海拔高度或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1、海拔异常值的判断
读图思考: 图中A处的海拔是多少?B处的海拔可能是多少? 规律:“高高低低”(高的更高,低的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距越小, 坡度越小。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D>A>C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何判断坡度大小?
③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C>D>B
总结
不同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大小:
100 200 300 100
①根据等高线疏密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
400米
600米 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
【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A区域的海拔低于400米, 可能为小盆地 B区域的海拔高于600米, 可能为小山峰
高考演练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图 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100 100 B、100 500 C、500 250 D、500 350
A 0 2千米 B C D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2千米
1千米
5千米
5千米
含义 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 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 脊 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 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 谷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 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 之间,如A海拔高于200米, 而B低于100米
如何判断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A 、B区域的海拔范围?
400米 A 600米 B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根据等高距大小 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根据比例尺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00
A
100 300 500
B
100 200 300
C
100
200 300
D
100
200 300
1:5000 E
1:10000 F
巩固练习
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B 。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何判断坡度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A>D>B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何判断坡度大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寻找等高线特征
特征:
①同线等高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除了陡崖处。
回顾:基本地形判读:
95 70 45
45 70 95
200
90
70 50
中心点高于两侧点; 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
中心点低于两侧点; 向高度大的方向突出




特征
凸低 为高 ⑥ 凸高 为低 大于 大的 ⑦ 小于 小的
最小的。)
下图为广东省某区域,读图,回答问题。 高考演练
(1)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B ) A.200米 B.208米 C.253米 D.297米 (2)关于图中乙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海拔高度可能为235米 B.地势相对周围较高 C.地形为山顶 D.地形为洼地 150米~200 (3)图中甲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 。米 100米≤ <200米 。 (4)图中D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ΔH__________ 20.4 ℃。 (5)若某时B处的气温是21℃,则D处的气温最大值是______
C
高考演练
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300 100 200
D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200
100
300
A 内外流河: 外流 B_____ 内流 A____;

A.

B.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及计算 1.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种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或范围,计算出两 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 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
(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