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代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奠定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强调“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
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设想。
列宁虽在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也因受到俄国资本家的抵制而失败。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
从历史上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中政治上大部分中立,一部分有影响的人士表现进步,拥护新民主主义,故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集体参加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代表人物参加了新中国的政府机构。
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把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的市场和原材料、零配件来源切断,一部分资金冻结,促使他们对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深,愈来愈广。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毛概论文篇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本文通过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的转换,并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发展阶段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代意义,包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为社会主义在实践拓展中提供新路径、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四个方面。
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代意义,旨在重新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现代意义; 前进方向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中国的社会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十分有限,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时期。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难题。
这就有了一个在现实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正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特殊的国情基础上,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不能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方案。
在中国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人只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依据时代要求,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来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是其质的规定,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是其具体要求。
从质的规定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
从具体要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进程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反映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论文
实践报告这一学期,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和我的小组同学们做了两次社会实践。
通过与大家的交流与合作,我深感受益匪浅。
第一次实践的题目是《十大元帅之林彪与贺龙》。
我负责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林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林彪成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林彪由于身体健康情况欠佳,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职务,工作也不很积极。
1955年9月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8年起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也由于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开始逐渐活跃。
林彪的反动活动主要包括:1、1958年5月介入所谓“反教条主义”斗争,在全军掀起对“教条主义倾向”的批判,伤害了刘伯承等一大批干部。
2、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挨了整,林彪接替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
随后,中共中央组成新的军委,被任命为军委常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提出并推行一整套“左”的东西,打击、迫害、排挤一些与他意见不同的同志;同时对毛泽东搞个人崇拜,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化、庸俗化。
3、1964年,抓住全军大练兵和大比武中的某些缺点大做文章,说搞军事第一、技术第一,是推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冲击了政治,冲击了学习毛主席著作”。
4、1965年冬,以“篡军反党”等罪名诬告罗瑞卿,并提出所谓突出政治的“五项原则”,将全军群众性的大比武运动压了下去,同时解除了罗瑞卿的职务。
5、“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相勾结,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
6、1966年初,林彪责令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罗瑞卿所谓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批判,并讨论如何贯彻执行突出政治的“五项原则”。
此后,“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论调进一步流毒全军,部队中政治与军事统一、政治与业务统一的正常关系变成了冲击与被冲击、压倒与被压倒的关系,致使全军的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与破坏。
毛泽东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且试飞鹰在这个学期,我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受益颇多。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必须明确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概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则一直使用“毛泽东思想”,或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改变1956年在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因为批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消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规定。
1969年的九大党章又恢复了七大的规定,并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此后,毛泽东思想一直被规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1981年的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以邓小平为首的新的领导集体概括总结了贯串于毛泽东思想体系各个具体部分之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发展。
和传统的马列主义相比,毛泽东思想更重视发动农民,主张中国革命不能走俄国式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城市斗争,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实行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胜利;并制定一套基于游击战的战略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具体方式则是发动农民进行“人民战争”。
为了动员农民参军,必须从地主手中夺取土地,分配与农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总结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总结论文(本文抒情部分纯属扯淡。
请根据老师上课风格,慎重选择表达方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如醍醐灌顶,解答了多年以来我对于中国政治的许多疑惑,让我更清晰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更使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十足的自信。
下面我从两个部分展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总结——第一部分是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第二部分是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主要讲述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等课堂内容带给我的思考和现实指导。
第一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并非是一种盲从,这种自信来源于历史、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真理。
总过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新中国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课堂感悟在开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课程的这个学期,我一方面通过上课所听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另一方面用听课时的心得指引自己的实际行动。
蓦然回首,竟发现这门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待人接物的心态和人生价值的期望。
在这一部分中,我按时间顺序大致分享自己的心得,难免有所偏颇,望老师见谅。
(一)关于毛泽东生平1.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2015.3.30)经历三起三落,毛泽东坚持真理、不卑不亢。
十四年之久的大浪淘沙,才证明了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
“自信人生二百年”,小风小浪阻挡不了“击水三千里”的壮志豪情,抛开那些酸文人的敏感脆弱,坚持自己的选择,让时间证明一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论两极分化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的关系专业、班机制201204班学号U201210643姓名张松论两极分化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的关系内容摘要: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
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进特点是收权与放权的往复循环;改革开放之后,以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中央与地方关系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尽管如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其复杂性和历史惯性而出现了诸如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之争、事权与财力的匹配之争、中央与地方的强弱之争等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方法反过来影响了宏观经济稳定和微观经济活力。
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矛盾,将会加大中央调控和地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大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和地区内人民生活的两极分化。
为今之计是进一步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和优化政府权力结构在内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关键词:两极分化,中央和地区关系,矛盾,体制改革,优化结构。
一.两极分化的概念和中央和地区关系的概述:1.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小生产者的这种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即在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贫富悬殊。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像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那样,把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公民收入的差距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消灭两极分化。
2.中央与地方关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央与地方关系不仅应该包括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且政党、民众、企业、公民社会组织,甚至外国政府或组织等行为主体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浅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道路、制度、步骤、动力以及基本政策、战略举措的理论体系。
本文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至少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有贯穿整个理论的主题;三是要有围绕主题的基本观点;四是要有实践性。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
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
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在领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价值取向上标准的基础上谈谈我的价值观关于全球化肇端的时间,迄今并无十分一致的看法,但却没有人能够否定近二十年来、尤其是冷战终结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社会所造就的巨大影响。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伴之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骤临,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
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因此,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是一个过程。
毛泽东思想于2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在30年代有了重大发展,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显示其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为主要标志,形成了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除此之外,毛泽东思想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辨证论和历史观。
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围绕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问题,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社会底层命运的特别关注;对社会公平的执着追求;对主体观念的改造和重建的高度重视;对个性解放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大力推崇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哲学人本主义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义务教育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勿庸讳言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地方的农村教育却呈不断滑坡势。
在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辍学,以及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甚至几乎没有就业能力。
这些都因为目前农利教育主要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急需我们解决。
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不但农村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将受到极大影响,而且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其它社会问题。
正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国家教育的投入,坚持科教兴国,科教强国战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改革教育。
一、农村教育改革回顾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法规政策作简要的回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整十年的时间,这个时期的教育政策,重心在“两基”目标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头五年,义务教育政策的重点是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阶段是在2005年之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政策法规内容上体现出“多予”、“少取”的方针,重点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扶持。
不难发现,这段时间农村义务教育整体上的进步与发展仍然是不可抹灭的,取得了不少的骄人成绩,但将视角触及政策的具体措施条例,结合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仍可窥见具体政策设计的不足和缺失。
【1】二、农村教育问题1.在体制问题上,一切统一,与实际脱离,没有个性,更没有发展性。
现在的教育大多还是升学教育,考核评价认可的还是只看升学率。
对于我们农村贫困县来说,升学教育是脱离实际的教育,对于一个县来说全县所有的教职工,和国家上亿的投入不可能只盯着几百个能升大学的学生。
这样的教育没有效益(产出/投入)意识。
而学生读书的目的都是“鲤鱼跳农门”,80%的落榜生,回到家里肩不能挑, 手不能提,文不能写,口不能说,连体力都没了,成了真正的“废物”。
这样的状况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2.在管理问题上,传统守旧,部门之见突出。
现在的管理只重视行政管理和惯性管理,缺乏对社会大背景的理解和把握,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整体构架,怕担风险,追求平衡的有序。
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校长、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心事素质大多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管理的方法也有很多问题。
3.在教材问题上,现在使用的教材没有地方特色,与我们的经济发展基本无关。
小学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在就业上基本没有差别,劳动意识、致富意识没有从娃娃抓起。
4.在学生的家庭因素上。
近年来,广大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读书无用论”有所泛滥。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直接影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3)二元对立的经济制度。
5.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6.农村教育质量低下,难如人意。
突出表现在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师资力量比较差。
教育政策不平等。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倾向,教育政策优先甚至只反映城市人的利益,市民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强度都远胜于农民,他们凭着政治上的优势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利益。
除了教师素质不高外,农村教育还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等问题。
7.教材问题,现在使用的教材没有地方特色,与我们的经济发展基本无关。
小学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在就业上基本没有差别,劳动意识、致富意识没有从娃娃抓起。
【2】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无论中外都大同小异。
然而,20世纪末中国农村教育出现混乱的原因则由于改革过程本身所引起的。
自七十年代以来教育、经济和财政改革给中国教育体系的其他部分带来了利益,同时却为中国的农村教育带来重创。
在忙于追逐被视为重要或更紧急的目标的同时,忽略了将为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因素。
制度改革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来自三方面:贯彻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城市为中心、为上大学作准备的教育制度;为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引入;为农村教育资金筹积及其管理的全面下放到基层。
【3】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措施(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经济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
政府要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措施,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
要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财政支持。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大致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教学改革,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二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以城带乡”的教育模式。
(3)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
首先要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教育意识和法制观念。
其次要做到依法治教,认真实施,执法严格,违法必究。
(4)加大政府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更不用讲教育。
各级政府必须保证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以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
教育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
各级政府不向学校伸手,不向学校摊派。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足够数量的合格师资,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必须全面推进教师聘任制,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对中小学校教师要长期有效地抓好继续教育,采取组织交流教学经验活动等形式,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
【4】结束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是公认的,我国农村教育从未停止过改革,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农村教育取得的成果,但我们也要正视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并找到解决办法。
农业兴,则中国兴;农村教育兴,则中国教育兴!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农村教育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
参考文献:【1】余孟辉 .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缺陷分析与改革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2】杨柄伟.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下的问题与解决[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38-40【3】李思沁.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07)【4】胡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1(14)附录1、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从当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这意味着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义务教育,并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免费义务教育开始正式起步。
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负责人在答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在拟定的“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农村地区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2015年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2005年11月28日和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上和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2、1997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有关数据显示,平均值为4.8%,发达国家为5.4%,发展中国家为3.3%。
而我国在2003年的时候才仅为2.8%,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3、199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9%,往后逐年下降,到2003年,国家教育性经费所占比重下降为60%。
这段时期中,非财政经费的来源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包括: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其他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以及来源于受教育者的学费和杂费。
4、从1992年以来,至2003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43%,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69%,财政性教育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33%。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使我国教育均衡发展走上了更加理性的阶段。
今天,“两基”、“普九”的推进,“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薄弱学校改善工程”等的实施。
使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实践不断深入。
到1997年全国小学62.9万所,基本实现了每个孩子有小学上的目标;全国初中6.6万所,有94%的小学毕业生可以升入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学校3.1万所,有50%的初中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等学校2000多所,年招生能力200多万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5%。
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78年的94%提高到1997年的98.9%,初中毛入学率从66.4%提高到87.1%。
全国67%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普九”验收的县(市、区)总数达到1882个,六个省区已实现“两基”,有七个省则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总人口文盲率已从1982年的22.8%下降到1995年的12.01%,青壮年文盲率下降互6%。
6、据有关资料统计,普通中学专职教师中,教育部系统的占83%,其他部门的占10%,集体办的占7%;小学专职教师中吗,教育部系统的占59%,其他部门占6%,集体办的占35%。
据估计,不同系统之间的办学条件高低差距至少在1倍以上。
7、,1993年全国小学男童入学率为98.62%,女童则为96.82%。
据统计1992年甘肃省6个贫困县女童入学率为50%;四川的阿坝、凉山、甘孜3个省自治州的5个分别贫困县女童入学率为26.3%,其他贫困地区的女童入学率也普遍低于男童入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