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脾胃不和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调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
详细描述
脾胃不和的患者需要调理饮食,避免过度进 食生冷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心 情愉悦,加强锻炼,改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 的护理措施。中医认为脾胃不和与情绪、饮 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综合调理是关 键。
06
CHAPTER
中医护理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总结词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是未来趋势,需要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医护理的理念和 技术。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对传统医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 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趋势。 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护理,需要加强国际间 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和发展中医护理的 理论和临床实践,促进中医护理在全球范围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语音、呼 吸、咳嗽等情况,判断病情和病 邪性质。
嗅气味
通过嗅闻患者排泄物、分泌物、 口气等的气味,判断病情和病邪 性质。
问诊
问寒热
问汗
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畏 寒、恶寒等症状,以判 断病邪性质和病变部位。
询问患者出汗情况,以 判断病情轻重和病邪性
质。
问疼痛
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 性质、程度等,以判断 病变部位和病邪性质。
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心 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
中医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病人康复
中医护理能够针对病人的 病情和体质状况,采取个 性化的护理措施,促进病 人的康复。
提高医疗效果
中医护理与医疗相辅相成, 能够提高医疗效果,使病 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预防疾病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运 动锻炼等措施,预防疾病 的发生。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四)平和七情 以理胜情:理智战胜情志(冲动是魔鬼) 以耐养性:耐心克服急躁愤怒 以静制动:神静则宁 以宣消郁:宣泄悲哀忧伤 思虑有度:脑力劳动、熬夜 慎避惊恐:勇敢坚强、环境良好
第四节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 过程中,根据辨证施护的原则,对病人进行 膳食及营养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神者,伸也,人神好伸而
(四)发泄解郁(度) 恶郁,郁者伤神,为害非浅。 挥泪痛哭法 倾诉苦衷法 模拟发泄法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五)以情胜情
•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悲哀 疗法
喜乐
• 喜可以治悲,以谑(xue)浪亵狎(xia)之言娱之; 疗法
• 恐可以治喜,以迫遽(ju)死亡之言怖之;
(一)说理开导
《灵枢.师传》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二)顺情从欲 顺从患者意志、情绪,满足三)移情解惑 将思想焦点转移他处而排解情思、
解除疑惑。 假解释:保护性医疗
春 情志:舒畅条达
饮食:辛甘发散少酸 宜葱、大枣、花生,忌油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衣着:麻纱、丝绸
夏 情志:心静
饮食:清心泻火、清热解暑 宜甘寒、清凉少油,忌过服寒凉、 不洁、肥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衣着:春捂秋冻
秋 情志:避免伤感、悲戚
饮食:润肺生津 宜蔬菜瓜果,忌辛辣、燥热
一、起居有常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的特色
强调预防保健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为主,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充分 体现个体差异。
综合调理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 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 多种方式综合调理身体状 况。
02
中医护理技术
拔罐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使罐具吸 附在皮肤上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拔 罐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02
刮痧的适应症包括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内外科疾病,以及肌肉酸 痛、关节疼痛等疼痛性疾病。
03
刮痧的操作方法包括刮法、撮痧法、挑痧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
04
刮痧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进行刮痧,以及避 免过度刮痧导致皮肤损伤。
03
中医护理实践
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
感冒
中医护理将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发展出更加精 细化的护理方案和技能。
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护理将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客观性,如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护理效果评估和方案优化。
国际化交流
中医护理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护理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发展。
促进国际传播和应用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 播中医护理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认 知度和应用范围。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六章1感冒是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常见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
2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主要是风邪兼夹时令之气侵袭人体,病机在于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外感常以风为先导,风邪常夹其他病邪(如寒、湿、热、暑等)伤人。
/而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疫邪致病,其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
3感冒辨证分型:(1)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脉浮或浮紧。
护治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塞。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临床表现,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疼、鼻塞流脓涕、咽痛咽红、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原则,辛凉解表。
代表方剂,银翘散。
(3)暑湿袭表。
临床表现,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护治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剂,新加香藿饮。
4感冒护理:【生活】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发热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各证型注意季节时乏主气及非时之气,防止外感,实行感冒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饮食】宜清淡消化,风寒忌生冷食物,清证饮红糖生姜水,风热感冒忌食油腻、辛辣之物,可饮金银花露,暑湿感冒应少食甜食。
【服药】发散表邪药不宜久服,宜轻煎温服。
服解表剂应避风寒以免复感风邪。
风寒者汤剂热服风热者病情轻可一日一剂。
【症状】定时测体温,高热不退者,物理降温。
头身疼痛较重,采用刮痧法,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服用麻子仁丸。
5感冒健康教育:注意季节气候变化时要保暖防寒,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注意个人卫生,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或用食醋熏蒸。
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习惯。
6咳嗽的概述:是因邪客肺系、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7咳嗽的病因病机:【病因】外邪袭肺内邪于肺【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8咳嗽辨证分型: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症状表现】咳嗽声重,咳痰色白稀薄、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护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护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
2、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护理应遵循拟病必问、令病必对、扶正祛邪、搏病若婴、因势制宜的原则。
3、中医护理观念:包括“预防为主”、“辨证施护”、“治未病”、“重视调养”等观念。
二、中医护理技术知识1、中医治疗技术:包括针灸、拔罐、艾灸、推拿、中草药熏洗等中医治疗手段。
2、中医养生技术:包括按摩、饮食调养、起居调摄、情志调摄等养生方法。
3、中医保健技术:包括中药调理、食疗、运动、心理疏导等保健措施。
4、中医护理仪器:包括针刺仪、艾灸仪、拔罐仪等专业护理仪器。
三、中医护理常见疾病护理知识1、感冒:护理患者要注意保暖、多饮水、饮食清淡、避免劳累和感染他人。
2、高血压:护理患者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测量血压。
3、糖尿病:护理患者要控制饮食、注重药物配合治疗、避免受凉、定期测量血糖。
4、心脏病:护理患者要定期测量心率、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服药。
四、中医护理技巧1、中医高血压患者护理技巧:a. 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遵医嘱服药。
b. 控制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c.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适度锻炼身体。
d.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2、中医糖尿病患者护理技巧:a. 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b. 定期测量血糖并记录,遵医嘱服药。
c. 注重药物配合治疗,避免受凉。
d.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适度锻炼身体。
3、中医心脏病患者护理技巧:a. 定期测量心率并记录,遵医嘱服药。
b. 控制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盐高脂食物。
c.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度身体活动。
d.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五、中医护理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1、中医治疗误区:患者对于中医治疗存在认知误区和误解,需要进行正确的科普解释和引导。
2、中医饮食误区:患者对于中医饮食存在一些错误观念,需要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包括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饮食调护指导、中药给药指导、病后调护指导及疾病预防指导等,这些基本知识是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一)生活起居指导生活起居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的指导和护理。
其目的是保养患者的正气,调整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一、起居有常(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合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应”。
因此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指导患者生活起居。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改变,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春夏季节应指导患者夜卧早起,适当午睡,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保护阳气不要过分消耗;秋季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之收,使肺气得以舒展;冬季阴气极盛,寒风凛冽,则需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二)睡眠充足,适当磨炼“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损伤正气。
患者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作息规律。
重症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
睡前要神志安定,平心静气,用热水泡脚、饮温热牛奶及足底按摩有助于睡眠。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的活动与锻炼。
适度的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的运动更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抱病之人正气虚弱,易于感受六淫和疫疠之气等外邪的侵袭。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
2、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 、生 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 志护理。 (1)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 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 惧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 困难。 (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 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 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过发汗以疏散外邪, 解除表证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外感初起, 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 出的一系列病证。 如恶寒发热,头身疼 痛等。 常用食物有葱、姜等。
便作用的食物通泻大便 或祛除肠内积滞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病后、产后 和年老体虚,气血不足, 肠燥便秘者。 常用食物有蜂蜜、桑葚、 香蕉、植物果仁、菜泥 等。
2、病室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噪声的刺激常使
病人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护理人员应 设法消除一切噪杂之声。 病室内常有各种排泄物等秽浊之气,影响病人食欲和休息。因此,要 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要根据四进气候和病证不同而 异,但切忌对流风。
3、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温度以18~20℃为宜。但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依气候变化护理
依季节变化护理 依昼夜变化护理
眠 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 节制性生活
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床安置: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如寒证、
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 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 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完整版)
二、劳逸适度
(一)避免过劳 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神劳(久思)
(二)避免过逸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寒证、阳虚证: 热证、阴虚证:
(二)通风整洁 (三)温湿适宜 (四)光线适度
健康真好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 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 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 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器调和
脏腑 气血 阴阳 调和
情志 正常
调畅脏气 助正抗邪 促进健康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二)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1.直接伤及内脏 易伤及心、肝、脾三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变化
疗法
激怒
• 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
疗法
• 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思虑
疗法
张子和.《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药食法 暗示法
说理 开导
以情 胜情
顺情 从欲
发泄 解郁
移情 解惑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一)清静养神:淡泊宁静、意守 (二)情志舒畅:乐观、开朗 (三)修身养性 (四)平和七情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一)诚挚体贴,全面照顾(护理提供)
(二)因人施护,有的放矢(护理提供)
(三)乐观豁达,怡情养性(护患双方)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
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
生理调节 平衡点
热寒热 寒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阴阳偏胜都是实证。阳胜是实热证,阴胜 是实寒证。 实证方法:损其有余。 实热证:寒凉药(热者寒之); 实寒证:热药(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都是虚症。阳偏衰是虚寒证,偏 阴衰是虚热证。 虚症方法:补其不足。谁少补谁。 虚寒证:补阳 虚热证:补阴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活动便告终止
1、阴阳的相互对立 阴阳----对立的、矛盾的
两层含义 阴阳----相互制约
如寒---热; 昼---夜; 水---火; 动---静。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 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又称阴阳“相成”。
阴阳互根,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 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 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相互依存关系, 称为“互根”。
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
基本 变化
内容
范例
阴阳 对立
阴阳相互制约
上下,天地,动静, 升降,寒热
阴阳 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
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互根 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没有寒,就无所谓热
阴阳 消长
处于不断地消长变化之中
四季寒暑往来之更替
阴阳 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 到“冬至”则寒甚至极
转化 化
而阳气生,气候转暖
例1: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
从冬 春 夏,气候从寒冷逐 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 的过程
由夏 秋 冬,气候由炎热逐 渐转凉变寒,即是“阳消阴长” 的过程
一年总体 阴平阳秘
例2:以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
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
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 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 病的目的。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采 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 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增强治疗效果。
针灸推拿
通过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特 色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疼 痛和不适症状,促进康复 。
中医护疮疡、肿毒、烫伤等外科疾病为重点,强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去腐生肌的治疗原则。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护理涉及对各种外科疾病的护理,如疖、痈、丹毒、乳腺炎等。在护理 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中药外敷、熏洗 等治疗,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调护。
妇科护理
ERA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护理时应综合考虑 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以实现全面护理。
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 质状况,采用不同的护理 方法和措施,以达到最佳 护理效果。
三因制宜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季 节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制定护理方案。
推拿按摩过程中,应掌握好手法的力度和节奏, 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损伤和不适。同时,也要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如有不适,应及 时调整手法和力度。
推拿按摩前应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治疗部位选 择合适的手法,如推法、拿法、揉法、捏法等。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
推拿按摩结束后,应进行局部清洁和护理,避免 感染和皮肤破损。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及时发现并评估中医护理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风险应对措施
中医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31
二、饮食种类
1
粥食 类
2
汤羹 类
3
滋膏 类
4
菜肴 类
5
饮料 类
6
散剂 类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32
三、饮食调养的原则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3
因人因病 辨证施食
因时因地 灵活选食
审证求因 辨证配食
五、饮食宜忌
常见病证饮食宜忌
肺系病证
宜食 富含维生素 的清淡素食、 水果
肺热盛者:宜食 清热化痰之品 肺寒者:忌食生 冷瓜果 哮喘患者:忌食 海鱼等发物
忌食 油腻、辛辣、 烟酒、甜黏 之品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49
五、饮食宜忌
常见病证饮食宜忌
肾系病证
宜食
清淡、营养丰 富的食物以及 动物性补养类 食物
3. 了解饮食的种类;病情观察的原则。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4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daily life nursing) 是对患者生活起居方面进行科学的安排和
合理的照料。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5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 1 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2 调摄环境,慎避外邪 3 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香菇、银耳、胡萝卜、白菜、玉米、红薯等。 适用:各类患者,尤其是疾病恢复期患者的调护
。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7
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
2.寒性食物 性味:苦寒、甘寒。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食物:苦瓜、西瓜、丝瓜、冬瓜、莲藕、萝卜、荸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库汇总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库汇总1、中医护理:以调养为特色,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的护理方式。
2、整体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3、阴阳平衡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保持阴阳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4、邪正斗争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人体内外存在着多种病因,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邪正斗争的结果,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增强正气,排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重视预防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预防是重要的医学手段,应该注重平时调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XXX答题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有哪些?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以调养为特色,整体护理,个体化护理等。
其基本原则包括阴阳平衡、邪正斗争、重视预防、辨证施护等。
2、什么是整体护理?其目的和实施方法是什么?整体护理是中医护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体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饮食调养、心理疏导等手段,达到调理人体内部环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实施方法包括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手段等。
1、中医护理原则中,不包括哪项内容?A。
扶正祛邪B。
同病异护C。
调整阴阳D。
随意施护答案:D2、正护法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者热之B。
热者寒之C。
实者泻之D。
虚则补之答案:D3、三因制宜护理原则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因时制宜B。
因人制宜C。
因地制宜D。
因性别制宜答案:D4、反护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热因热用B。
XXX用C。
XXX用D。
通因通用答案:D5、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整体观念B。
辨证施护C。
以药物为主D。
以针灸为主答案:C6、护理计划制定的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个步骤?A。
护理诊断排序B。
制定目标C。
制定护理措施D。
实施护理计划答案:D7、标本缓急护理原则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中医养生 常见疾病保健护理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常见疾病保健护理知识大全
1. 保持良好的饮食惯
- 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均衡,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
食品。
- 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和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少炸、少煎、少烧烤,多蒸、煮、炖。
2. 定期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 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坚持每
周进行几次。
- 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3. 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 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 尽量避免吸烟和酗酒,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4. 注意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
- 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压力。
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 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困扰。
- 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的心理治疗。
5. 预防常见疾病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 预防传染性疾病,如洗手、戴口罩、接种疫苗等。
-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以上是中医养生常见疾病保健护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包括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饮食调护指导、中药给药指导、病后调护指导及疾病预防指导等,这些基本知识就是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得基础。
(一)生活起居指导生活起居就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得指导与护理。
其目得就是保养患者得正气,调整机体内外阴阳得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得能力,促进疾病得治疗与康复。
一、起居有常(一)顺应四时,平衡xx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
《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合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应”。
因此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得规律,指导患者生活起居。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人体得生理活动也会随着季节得变换而改变,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得协调统一,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则可导致疾病得发生或加重。
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得原则,春夏季节应指导患者夜卧早起,适当午睡,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得变化,保护阳气不要过分消耗;秋季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之收,使肺气得以舒展;冬季阴气极盛,寒风凛冽,则需早卧晚起,保证充足得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损伤正气。
患者应有充足得休息与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得作息规律。
重症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
睡前要神志安定,平心静气,用热水泡脚、饮温热牛奶及足底按摩有助于睡眠。
在病情允许得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得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得活动与锻炼。
适度得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得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得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得运动更能促进疾病得康复。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患病之人正气虚弱,易于感受六淫与疫疠之气等外邪得侵袭。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得原则。
指导患者根据四时气候得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在反常气候或遇到传染病流行时,要注意避之有时,或采取其她方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外邪得侵袭。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既要注意形得保养,更要注意神得调摄。
形就是神得物质基础,神就是形得外在表现,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所谓养形,就是指通过适当得休息与活动,提供充足得营养与医疗条件,对人得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形体进行摄养与护理;所谓养神,就是指应用各种方式调节患者得情志活动,使其达到情绪稳定、心平气与得精神状态,以利于疾病得康复。
二、xx 适度精、气、神就是人身三宝,正常得活动可使机体精气充沛而神旺,经络通常,气血调与,肢节滑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护士应指导患者经常参加适度得劳作与运动,但不宜过于疲劳,不能勉强做力所不能及得运动;同时也应指导患者不能托病而久坐久卧,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
劳逸结合得程度应遵循“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得原则,根据病情得轻重与患者体质得强弱而定。
慢性病或恢复期患者每晨可做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做保健操等,以舒筋活络,调与气血;急性期与危重患者则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在床上做适当得活动,如抬腿、翻身,以促进血脉流通,加快病情痊愈。
(二)情志调适指导预防七情致病得方法以中医形神理论与脏象五志论为基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概括了复杂请饭过程得基本形态、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
要预防七情致病,就必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乐观,避免七情过激。
(一)保持xx情绪乐观,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可使营卫流通,气血与畅,生机旺盛,身心健康。
《遵生八笺》说:“安神宜悦乐”。
通过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相参得娱乐活动,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读书赋诗、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可以颐养心情,舒畅情怀,修养道德,陶冶情操,克服禀赋、年龄以及文化教育背景对情志活动得不良影响,从而远离疾病,打到延年益寿得目得。
到了明代,养生学家石天基总结出保持心情舒畅得“六常存”。
1、常存正觉心知邪与正,明就是与非,正邪不两立,就是非勿混淆。
保持觉悟,维护正气,心眼明亮,自然去除烦恼纠纷。
石天基说:“学人惟具觉心,诸幻自退,譬如日色当空,昏暗自明。
得此妙法,不独病痊,而且寿长。
”2、常存善良心心地善良得人,常以助人为乐,无害人之心,举一念,出一言,行一事都要想到有利于人否?有损于人否?人邪我正,人恶我善;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为人。
如此问心无愧,自然心理恬适。
3、常存欢喜心随遇而安,随意自适,不做过头事,不伤与气心,如白居易诗言:“随富随贫且随意,不开口笑就是痴人。
”4、常存与悦心仁义与为贵,待人与蔼,谦虚谨慎,胸怀开阔,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
以与悦之心待人,人乐己也乐。
5、常存安乐心凡人一生,每遇不如意之事,要善于排除,要与更甚之事比之,心即坦然而安乐。
如阎非台先生妙语:“进一步想,由此而少彼,缺东而少西,时刻过去不得;退一步想,只吃这碗饭,只穿这件衣,俯仰宽然有余。
”此即“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心坦然”之意。
6、常存安静心安静之心即不妄想、不探求、不患得患失。
石天基说:“嗜欲若少,则心自安静,试瞧深山穷谷之中,人多长寿者,嗜欲少而心常安静所致也。
”二)避免七情过激稳定与谐得情绪一般不会致病,而且有利于人体得生理技能,情志只有在过激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
因此,调与情志,避免七情过激就是护理人员预防与治疗患者七情内伤得重要方法之一。
喜就是人对外界信息反应中属于良性得此即,喜乐适度对于心得生理功能就是有益得。
但若喜乐太过或不及,则均可使心神受伤。
如喜乐太过,会使人心神涣散,神不守舍;喜乐不及,则使人情绪易悲,精神不振。
怒就是人得情绪激动时所产生得一种情志变化,属于不良得情志刺激。
当大怒或暴怒时,可使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则呕血,甚至猝然昏不知人事。
悲与忧均属不良情绪变化,对人体得主要影响就是使气不断地受到损耗,尤其易损伤肺气,出现气短胸闷,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等症状。
思为脾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
适度得思,能强心健脑,有易于健康;若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可影响气得正常运行,引起脾胃功能失调。
惊与恐也属不良情志刺激,可导致机体心神受损,肾气不固,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下焦胀满,遗尿等症状,甚则心惊猝死。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得想法、观点与感受,同时表示理解、同情与乐于倾听,使患者感到自己就是安全得、被人信任得,从而增强其继续交流得信心与兴趣。
护理人员还应以真诚、热情、友善得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得权利与人格,引导患者发现自己得问题,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指导、自我克服与自我改善,避免七情过激,以预防与治疗七情内伤。
(三)饮食调护指导饮食调护得基本要求(一)饮食有节,适时定量饮食要适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
过饥造成机体营养来源不足,影响健康;过饱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影响消化与吸收。
食无定时或忍饥不食,会扰乱胃肠消化得正常规律,使脾胃功能失调,消化能力减弱,影响营养得吸收与输送。
(二)合理膳食,不可偏嗜食物有四气五味,各有归经,若饮食偏嗜则可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调而发生多种疾病。
如过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化热,或生疮疡等症;过食生冷会损伤脾胃之阳气,而致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脾胃寒证;偏食辛辣,可使胃肠积热而致大便干燥,或酿成痔疮下血之症等。
因此患者得饮食应清淡,多样化,粗细相宜,寒热相适、质量兼顾,荤素搭配,比例适当,营养全面。
三餐合理安排,做到饭、菜得色香味形俱全,美味可口,忌肥甘后卫,嗜食偏好。
(三)重视脾胃,注意卫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是人体消化饮食及生化气血得重要器官,脾胃功能得健全与否直接影响饮食得消化、吸收、输布。
在饮食调护过程中,要重视脾胃功能得调理,不能片面追求营养摄入,强进荤腥油腻之品,以免增加脾胃负担,导致病邪滞留,加重病势。
在饮食调护中还应注意食物宜新鲜,忌生冷、不洁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进食得环境要整洁宁静,气氛要轻松愉快,以助于食物得消化吸收。
指导患者饭前要洗手,饭后应漱口,不能食后即睡,饭后避免做剧烈运动,养成良好得饮食卫生习惯。
(四)辩证施食,相因相宜病症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有四性五味之别。
在饮食调护中应根据病症、病位、病性及人得年龄、体质、天时地理诸因素,结合食物得性味归经选择食物;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得调护原则,注意不同疾病得饮食宜忌,做到因证施食,因时施食,因地施食与引人施食。
如体胖者多痰湿,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瓜果,忌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痰之品;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无力,宜食清淡、温热熟软之品,忌食生冷、黏硬、不易消化之品。
食物得性味与功效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四性五味,性味归经与升降浮沉得作用取向,只就是其性能不如药物强烈。
饮食必须根据患者得体质、疾病得性质,选择不同性味得食物进行调护,以促进疾病得康复。
(一)食物得性味1、性就是指食物具有得不同属性,包括寒、热、温、凉(平)等,习称“四气”。
食物得性一般可以通过其功效来反应,如具清热作用得食物其性寒凉,具散寒作用得食物其性温热,反之,具寒凉特性得食物多有清热、润燥、生津等作用,具温热特性得食物多有温里、散寒、助阳等作用。
平性得食物一般表现为作用缓与,无明显副作用。
(1)寒性食物: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得作用,适用于实热证。
如小米、高粱、大麦、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苦瓜、冬瓜、丝瓜、西瓜、萝卜、葫芦、莴笋、荸荠、茶叶等。
寒性食物易损阳气,故阳气不足、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2)热性食物:性温热,味甘、辛,具有温中祛寒,益火通阳得作用,适用于实寒证。
如狗肉、葱、韭、姜、蒜、辣椒、白酒等。
热性食物所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病、阴虚火旺者忌用。
(3)温性食物:性温味甘,具有温中、散寒、通阳、补气得作用,适用于阳气虚弱得虚寒证或实寒证较轻者。
如糯米、羊肉、鸡、鸽、鲤鱼、鲫鱼、桂圆肉、荔枝、花生、胡萝卜、红糖等。
这类食物比热性食物平与,但仍有一定得助火、伤津、耗液得作用,因此,热证、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或忌用。
(4)凉性食物: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养阴得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得初期、疮疡、痢疾等。
如小麦、鸭蛋、豆腐、莲子、海带、菠菜、白菜、李子、柠檬等。
凉性食物比寒性食物平与,但久用也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损者应慎用。
(5)平性食物:性平味甘,这类食物既没有寒凉之偏性,有没有温热之偏性,其行为较平与,为日常生活得基本饮食,可以根据患者得具体情况灵活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