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包括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饮食调护指导、中药给药指导、病后调护指导及疾病预防指导等,这些基本知识就是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得基础。
(一)生活起居指导
生活起居就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得指导与护理。其目得就是保养患者得正气,调整机体内外阴阳得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得能力,促进疾病得治疗与康复。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xx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合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应”。因此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得规律,指导患者生活起居。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人体得生理活动也会随着季节得变换而改变,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得协调统一,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则可导致疾病得发生或加重。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得原则,春夏季节应指导患者夜卧早起,适当午睡,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得变化,保护阳气不要过分消耗;秋季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之收,使肺气得以舒展;冬季阴气极盛,寒风凛冽,则需早卧晚起,保证充足得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损伤正气。患者应有充足得休息与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得作息规律。重症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睡前要神志安定,平心静气,用热水泡脚、饮温热牛奶及足底按摩有助于睡眠。
在病情允许得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得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得活动与锻
炼。适度得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得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得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得运动更能促进疾病得康复。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患病之人正气虚弱,易于感受六淫与疫疠之气等外邪得侵袭。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得原则。指导患者根据四时气候得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在反常气候或遇到传染病流行时,要注意避之有时,或采取其她方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外邪得侵袭。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既要注意形得保养,更要注意神得调摄。形就是神得物质基础,神就是形得外在表现,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所谓养形,就是指通过适当得休息与活动,提供充足得营养与医疗条件,对人得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形体进行摄养与护理;所谓养神,就是指应用各种方式调节患者得情志活动,使其达到情绪稳定、心平气与得精神状态,以利于疾病得康复。
二、xx 适度
精、气、神就是人身三宝,正常得活动可使机体精气充沛而神旺,经络通常,气血调与,肢节滑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护士应指导患者经常参加适度得劳作与运动,但不宜过于疲劳,不能勉强做力所不能及得运动;同时也应指导患者不能托病而久坐久卧,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劳逸结合得程度应遵循“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得原则,根据病情得轻重与患者体质得强弱而定。慢性病或恢复期患者每晨可做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做保健操等,以舒筋活络,调与气血;急性期与危重患者则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在床上做适当得活动,如抬腿、翻身,以促进血脉流通,加快病情痊愈。
(二)情志调适指导
预防七情致病得方法
以中医形神理论与脏象五志论为基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概括了复杂请饭过程得基本形态、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要预防七情致病,就
必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乐观,避免七情过激。
(一)保持xx
情绪乐观,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可使营卫流通,气血与畅,生机旺盛,身心健康。《遵生八笺》说:“安神宜悦乐”。通过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相参得娱乐活动,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读书赋诗、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可以颐养心情,舒畅情怀,修养道德,陶冶情操,克服禀赋、年龄以及文化教育背景对情志活动得不良影响,从而远离疾病,打到延年益寿得目得。到了明代,养生学家石天基总结出保持心情舒畅得“六常存”。
1、常存正觉心知邪与正,明就是与非,正邪不两立,就是非勿混淆。保持觉悟,维护正气,心眼明亮,自然去除烦恼纠纷。石天基说:“学人惟具觉心,诸幻自退,譬如日色当空,昏暗自明。得此妙法,不独病痊,而且寿长。”
2、常存善良心心地善良得人,常以助人为乐,无害人之心,举一念,出一言,行一事都要想到有利于人否?有损于人否?人邪我正,人恶我善;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为人。如此问心无愧,自然心理恬适。
3、常存欢喜心随遇而安,随意自适,不做过头事,不伤与气心,如白居易诗言:“随富随贫且随意,不开口笑就是痴人。”
4、常存与悦心仁义与为贵,待人与蔼,谦虚谨慎,胸怀开阔,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以与悦之心待人,人乐己也乐。
5、常存安乐心凡人一生,每遇不如意之事,要善于排除,要与更甚之事比之,心即坦然而安乐。如阎非台先生妙语:“进一步想,由此而少彼,缺东而少西,时刻过去不得;退一步想,只吃这碗饭,只穿这件衣,俯仰宽然有余。”此即“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心坦然”之意。
6、常存安静心安静之心即不妄想、不探求、不患得患失。石天基说:“嗜欲若少,则心自安静,试瞧深山穷谷之中,人多长寿者,嗜欲少而心常安静所致也。”
二)避免七情过激
稳定与谐得情绪一般不会致病,而且有利于人体得生理技能,情志只有在过
激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因此,调与情志,避免七情过激就是护理人员预防与治疗患者七情内伤得重要方法之一。
喜就是人对外界信息反应中属于良性得此即,喜乐适度对于心得生理功能就是有益得。
但若喜乐太过或不及,则均可使心神受伤。如喜乐太过,会使人心神涣散,神不守舍;喜乐不及,则使人情绪易悲,精神不振。
怒就是人得情绪激动时所产生得一种情志变化,属于不良得情志刺激。当大怒或暴怒时,可使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则呕血,甚至猝然昏不知人事。
悲与忧均属不良情绪变化,对人体得主要影响就是使气不断地受到损耗,尤其易损伤肺气,出现气短胸闷,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等症状。
思为脾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适度得思,能强心健脑,有易于健康;若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可影响气得正常运行,引起脾胃功能失调。
惊与恐也属不良情志刺激,可导致机体心神受损,肾气不固,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下焦胀满,遗尿等症状,甚则心惊猝死。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得想法、观点与感受,同时表示理解、同情与乐于倾听,使患者感到自己就是安全得、被人信任得,从而增强其继续交流得信心与兴趣。护理人员还应以真诚、热情、友善得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得权利与人格,引导患者发现自己得问题,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指导、自我克服与自我改善,避免七情过激,以预防与治疗七情内伤。
(三)饮食调护指导
饮食调护得基本要求
(一)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饮食要适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过饥造成机体营养来源不足,影响健康;过饱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影响消化与吸收。食无定时或忍饥不食,会扰乱胃肠消化得正常规律,使脾胃功能失调,消化能力减弱,影响营养得吸收与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