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要点

合集下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养分【2 】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1.常见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2)养分掉调,低于机体须要量:与铁供给不足.接收不良.丧掉过多或消费增长有关.2.护理措施:(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留意歇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歇息.对轻微贫血者,应依据其活动耐力降低程度制订歇息方法.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中断时光.(2)养分掉调的护理倡导母乳豢养,实时添加含铁丰硕的食物,关心改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炊事,让家长懂得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硕,是防治缺铁的幻想食物;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接收,茶.咖啡.牛奶等克制铁接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运用.(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痛苦悲伤.恶心.吐逆.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端,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同服,以利接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解释其原因,清除挂念.铁剂治疗有用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打针铁剂时应准确盘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打针,改换打针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逝世.(4)健康教导讲授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常识.介绍服用铁剂的留意事项.贫血改正后,仍应保持合理安排炊事.造就优越饮食习惯.1.养分掉调与铁供给不足.接收不良.丧掉过多或消费增长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削减.组织缺氧有关.3.口腔黏膜转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平常角化,易产生口炎.舌炎有关.4.潜在并发症沾染.护理要点:1.加强养分,供给铁剂倡导母乳豢养,按时添加含铁丰硕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打针.打针用铁剂易消失不良反响,应慎用.服药时光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端,逐渐增长,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接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2.留意歇息,适量活动病室应安静干净,宽阔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颖,温.湿度合适.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留意歇息,特殊是活动后消失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歇息,削减耗氧.3.防止口腔黏膜毁伤缺铁时易产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干净,勉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4.预防沾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沾染,应留意破坏,与沾染患儿分室栖身,保持室内空气新颖,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留意破坏性隔离,以免交叉沾染.健康指点:1.留意破坏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沾染.2.改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留意色.喷鼻.味,以促进食欲.3.恰当增长户外活动,以加强体质.1.妥当安排患儿饮食,加强含铁食物摄入,保持用药.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3.留意歇息,削减体能消费.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5.按期复查血象.10.先本性心脏病的出院指点1.豢养耐烦,赐与含蛋白质.维生素丰硕.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2.让患儿留意歇息,勿激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本身蹲下,本身起立.3.预防沾染:(1)依据气温变化实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体系沾染.(2)少去公共场所.(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赐与抗生素预防沾染,一旦产生沾染应积极治疗.4.按期复查,调剂心功效到最好状况,使患儿能安全到达手术年纪,安度手术关4个月患儿父亲发明患儿皮肤苍白,易疲惫,不爱活动,食欲差,早期曾表现为焦躁不安和留意力不易分散,以皮肤粘膜苍白伴精力不振4个月收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32周早产,出生体重1500克,出生5个月起不规矩添加米汤.米粉糊等,未添加其他关心食物.怙恃体健,无贫血家族史.体魄检讨:成果:T 36.5℃ , P 128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体重7kg,身高65cm.神清,精力欠佳,前囟1. 2cm×1. 2cm;双颈后各触及三枚0. 4cm×0. 4cm的淋巴结.活动.无粘连及压痛;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和甲床显著,心率128次/分,心律齐,心前区可闻及II级压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未闻干湿啰音;轻度舟状腹,皮脂0. 4cm,肝肋下2cm.质软,脾肋下1. 5cm,质软,神经体系检讨未发明平常.关心检讨:(1)血常规:RBC 2. 68×1012 /L,.Hb 52g/L,,WBC 5. 5×109 /L,,Plt 196×109 /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72fl (正常值 82~98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23pg (正常值27~34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0. 27(0.32~0.36).(2)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展.(3)骨髓象:增生涯泼,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血红蛋白含量少少,未见原始及成熟细胞.(4)血生化:血清铁蛋白(SF) 10mg/L(正常值18~91mg/L),血清铁(SI) 7. 8mmol/L(正常值12. 8~31. 3mmol/L),总铁联合力(TIBC) 70. 8mmol/L (正常值<62. 7m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TS)0. 13(正常值>0. 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1.1mmol/L (正常值< 0. 9m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11. 7 IU/L(正常值0.65IU/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12. 5 1U/L(正常值6~371U/L),乙肝两对半阴性,血清总蛋白48g/L(正常值60~80g/L),白蛋白28g/L(正常值40~(5)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大便查虫卵(-).(6) X线胸片正常.。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02X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 Tel: 83662684
单击添加副标题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I DA)
1
WORKREVIEW
基本概念
CONTENTS
基本内容
2
病因
UNDERWORK
3
病理生理
WORKHARVEST
4
临床表现
FUTUREOUTLOOK
5
实验室检查
UNDERWORK
叶酸 四氢叶酸 DNA
B12缺乏四氢叶酸合成 DNA
甲基丙二酸 琥珀酸三羧酸循环神经髓鞘脂蛋白 变性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B12
临床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一般表现:虚胖、发黄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治 疗
01
一般对症治疗
02
对因治疗
03
补充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一.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血虚”范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者为110g/L,6~14岁为120g/L,,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学组1989年暂定: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1—4月时<90g/L,4~6个月时<100g/L者为贫血;二.发病特点及预后多见于婴幼儿,尤以6个月~2岁最常见;轻度贫血可无自觉症状,中度以上的贫血,可出现头晕乏力,纳呆,烦躁等症,并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指甲口唇和睑结膜苍白;本病轻中度一般预后较好;重度贫血或长期轻中度贫血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儿童健康成长,还可因气血不足,御邪力弱,易于感受外邪;病因病理一,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在孕后期的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故足月新生儿从母体所获得的铁量足以满足其生后4-5个月的造血所需;如因早产、双胎、多胎、胎儿失血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3.生长迅速,相对缺铁4.铁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胃肠炎、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等可减少铁的吸收;在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下降,胃肠道吸收不良,可减少铁的吸收,也可增加铁的消耗,影响铁的利用;5.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铁的缺乏;二.发病机制: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浆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deficiency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2.对非造血的影响铁缺乏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体内许多酶含有与蛋白质结合的铁,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等,其活性依赖铁的水平;这些含铁酶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胶原合成、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功能、神经介质合成与分解、神经组织的发育等有关;因此,当铁缺乏时,这些酶活性下降,细胞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如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萎缩,出现口腔炎、舌炎、胃酸缺乏、小肠黏膜变薄致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发甲等;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精神神经行为;T4分泌减少,细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机体抗感染能力减低;临床诊断一.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缺铁病史: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2.症状、体征3.辅助检查:①血常规: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涂片中红细胞变小,多数直径小于6μm,有时出现大小不等,以小者居多;红细胞染色浅,中间透亮区加大;白细胞形态正常,计数正常,但严重病例白细胞数可能减低,同时出现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血小板多数正常范围内,严重病例可稍降低,但极少达到引起出血的程度; ②铁代谢: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铁蛋白较敏感地反应体内储存铁的情况等异常;③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少,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4.病情分度:①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1012/L;②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1012/L;③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1012/L;④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1012/L;新生儿Hb为144~120g/L者为轻度,~90g/L者为中度,~60g/L者为重度,<60g /L者为极重度;二.鉴别诊断1.婴儿生理性贫血指生后数周到3个月的婴儿,因生后红细胞相对过剩,故破坏过快和过多;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使红细胞生成相对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故红细胞衰亡早;婴儿生长发育过快;造血物质缺乏;未成熟儿代谢率低,氧耗量小所致的贫血;此期除血红蛋白逐渐下降足月儿可降至90—110g/L,早产儿下降更明显,至生后4-8周时可降至70-80 g/L,临床表现皮肤粘膜苍白、食欲减退、易激惹外,并无其他异常;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又称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等为特征;外周血象检查呈全血减低现象;骨髓象多系统增生减弱;缺乏或和叶酸缺乏为主要病因,临床除贫 3.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血表现外,并有神经系统表现,重则出现震颤、肌无力等;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4. 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异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升高,骨髓象可确诊;5.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涂片中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红细胞的核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高,铁剂治疗无效;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重度贫血者注意保护心脏功能;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2.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有偏食习惯者应予纠正;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道畸形等,应予及时治疗;3.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20%、富马酸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2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故应慎用;其适应证是:①诊断肯定但口服铁剂后无治疗反应者;②口服后胃肠反应严重,虽改变制剂种类、剂量及给药时间仍无改善者;③由于胃肠疾病胃肠手术后不能应用口服铁剂或口服铁剂吸收不良者;常用注射铁剂有: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专供肌肉注射用;右旋糖酐铁复合物,为氢氧化铁与右旋糖酐铁复合物,可供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氧化铁,供静脉注射用;4.输红细胞一般不必输红细胞,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是:①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②合并感染者;③急需外科手术者;贫血愈严重,每次输注量应愈少;Hb在30g/L以下者,应采用等量换血方法;Hb在30~60g/L者,每次可输注浓缩红细胞4~6ml /kg;Hb在60g/L以上者,不必输红细胞;临床表现发病多在6个月至2岁,大多起病缓慢,开始多不为家长所注意,致就诊时多数病儿已为中度贫血;症状的轻征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⑴一般表现: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⑵造血器官的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和淋巴结经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理,病程越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但肿大很少越过中度;3非造血器官的表现:①除造血的变化外,缺铁对代谢都有影响;从细胞学角度看,可导致细胞色素酶缺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乌头酸酶及α-磷酸甘油脱氢酶等酶的活力降低;并影响DNA的合成;由于代谢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低及小肠粘膜功能紊乱;异嗜症多见于,在小儿较少见;②神经精神的变化逐渐引起重视;现已发现在贫血尚不严重时,即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测验发现病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breath bolding spells;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此等现象于给铁的关系尚不很是了,但近年来有实验证明缺铁性贫血病人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给铁后迅速恢复正常,提示神经精神变化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降解代谢有关;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可由单胺氧化酶缺乏所致,此酶是一种铁依赖酶,在中枢神经的神经化学反应中起理要作用;现已测知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小板中单胺氧化酶活力降低,服用铁剂后很快恢复正常;为进一步肯定缺铁与神经精神症状的关系,今后似应多做动物实验的研究工作;4心血管系统表现:当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而非缺铁性贫血的特有体征;由于缺铁性贫血发病缓慢,机体耐受力强,当血红蛋白下降至40g/L以一时,可不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但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心脏负担加重,可诱发心力衰竭;5其他:缺铁性贫血病儿较易发生感染;此类病人E玫瑰花结、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率皆降低,PHA等皮肤试验反应明显低于正常,说明T淋厂细胞功能减弱;有报告外周血T淋纠细胞亚群CD3CD4淋巴细胞降低OKT4/OKT8比值降低;亦有报道病人NBT试验低于正常;可能是含铁的髓过氧化酶减少所致,因而粒细胞杀攻能力降低;经铁剂治疗后,粒细胞杀菌功能多于4~天人恢复正常;护理一.注意休息根据患儿耐力制定作息方案;轻、中度贫血可适量活动,以不感到疲乏为度;重度贫血,有心悸、气促等明显缺氧者应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此外,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也应给予吸氧;二.饮食护理除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外,还应给予高铁质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肉类、鱼类、豆制品、木耳等,注意食物营养的合理搭配和色、香、味,酌情给予助消化药,以增进食欲;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铁吸收率高,及时添加富含铁辅食或给予铁强化食品;牛、羊乳喂养者应加热后喂哺,以减少过敏性肠出血;年长儿应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三.应用铁剂的护理1口服铁剂的护理1遵医嘱准确配送药物,正确掌握铁剂服用剂量;并告知家长过量服用时副作用及毒性反应会增大,而吸收率下降;2为减少铁剂对胃肠道刺激,宜从小量开始,并在二餐间服用,避免空腹服用;3同时服维生素C、稀盐酸、果汁有助铁剂吸收;勿与牛奶、茶水、咖啡、钙剂同服;4服药期间牙齿和大便会变黑,应告知家长;2注射铁剂的护理1应作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药液勿漏于皮下,以免组织坏死;2注意过敏现象,首次注射剂量要小,速度要慢,准备好抢救物品,以便及时处理;3观察疗效: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输血的护理1输血前严格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确认准确无误方可输入;2输液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应愈少、速度应愈慢,如输浓缩红细胞以每次2~3ml/kg为宜;4密切观察输血过程,疑有输血反应时,立即减速或停止,并及时报告医生;防治感染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做好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发现感染先兆,及时处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健康教育向家长及患儿介绍本病相关知识,使其掌握患儿治疗与护理的要点;指导合理喂养,坚持正确用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对年长儿有智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与训练,减轻其焦虑与自卑心理;3 讨论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因母乳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应提倡母乳喂养;生后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添加副食要注意由少到多、由单种到多种、由简单到复杂,1岁左右断奶后不宜吃过硬、过凉、刺激性强的食物,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纠正偏食习惯;对体弱多病或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应提倡科学喂养、合理安排膳食、定期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指导家长培养小儿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注意饮食的搭配,用铁锅炒菜;向家长讲解治疗贫血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按时足量服药,定期复查血象;年长儿学习和活动过久,自感乏力、头晕等,因而会有心理压力,担心治疗效果及治疗对学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通过宣教让年长儿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和预防,解除思想压力,对有异食癖的患儿,应正确对待,不可过多指责;。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2.1 铁的代谢与功能2.2 营养性缺铁的机制2.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变化2.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3.1 病史采集3.2 体格检查3.3 实验室检查3.3.1 血常规检查3.3.2 骨髓穿刺检查3.3.3 铁代谢相关检查3.4 营养状况评估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4.1 治疗原则概述4.2 补充铁剂治疗4.3 去除病因治疗4.4 营养支持治疗4.5 特殊情况下治疗第五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与管理5.1 病情观察与评估5.2 铁剂治疗的护理5.3 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5.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5.5 健康教育与家庭支持第六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健康教育6.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6.2 孕期与围产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3 婴幼儿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4 青少年与成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策略第七章:补充铁剂的治疗策略7.1 铁剂的种类与作用机制7.2 铁剂的剂量与用法7.3 铁剂治疗的监测与评估7.4 铁剂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7.5 特殊人群铁剂治疗的应用第八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8.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原则8.2 富含铁的食物来源与推荐摄入量8.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理策略8.4 营养支持在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的作用8.5 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策略第九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及其管理9.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概述9.2 心脏并发症的管理9.3 肝脏并发症的管理9.4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管理9.5 皮肤并发症的管理第十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案例分析10.1 案例一: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2 案例二:青少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3 案例三:成人女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4 案例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10.5 案例五:顽固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第十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康复与运动指导11.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康复的重要性11.2 康复过程中的饮食与营养支持11.3 运动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康复中的作用11.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运动指导11.5 康复与运动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第十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心理支持与干预12.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12.2 心理支持在治疗中的作用12.3 患者家庭支持与沟通技巧12.4 心理干预措施与方法12.5 心理支持团队的构建与协作第十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治疗与调理13.1 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13.2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3.3 中药方剂与中成药的应用13.4 中医食疗与养生调理13.5 中医外治法的应用与护理第十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监测与随访14.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监测指标14.2 监测方法的的选择与应用14.3 随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4.4 随访过程中问题的识别与处理14.5 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与指导第十五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5.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15.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5.3 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5.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策略研究进展15.5 未来研究方向与临床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心理支持、监测和随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它是儿童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疾病之一。

【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1)不要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偏食会对贫血有影响。

(2)喂养时需根据患儿的年龄、消化功能,合理增加富于营养、含铁质丰富的辅食,如瘦肉、蛋类、鱼、肝、肾、豆类、动物血、含铁性植物(有绿叶菜、水果、大豆、海带、木耳、香菇、玉米、芝麻等)等,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纠正患儿偏食的不良习惯。

鼓励患儿进食,注意饮食的色、香、味等的调配,以增进患儿的食欲。

(3)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辅食或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奶等,早产儿或低体重的家长尽早给予补充铁剂(约2个月时)2、生活指导:(1)重度贫血的患儿注意保护性隔离,置于单人房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每天定时通风2次,保持居室空气的新鲜。

(2)保持皮肤的清洁,勤换内衣、内裤,有条件的最好每日沐浴1次。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指导患儿多饮水,可起到口腔清洁的作用。

每天用生理盐水或2.5%苏打水漱口,以预防舌炎和口腔炎。

3、口服补铁剂的指导: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宜从小剂量开始,不良反应明显者可饭后服用:3-4天后改为两餐之间服药,利于吸收,可与维生素C、果汁同服,避免与牛乳、钙片、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铁剂可使牙齿变黑,应使用吸管服药。

服药后大便变黑,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4、出院指导:向家长及年长儿讲解饮食平衡的重要性,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坚持正确用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婴幼儿随时添加辅食,对早产及双胞胎、极低体重儿,生后两周即可给予铁剂预防。

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孕妇的营养,预防先天不足。

了解哪些食物中含铁质,并详细讲解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1、起身缓慢,一般先是发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尤其以口唇和甲床最明显。

2、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

3、食欲减退,常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有的还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煤渣等。

4、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抗寒能力降低。

5、医生检查时会发现患者肝脾肿大,心率增快,化验本查获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减少为主。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程序1获得相关信息1、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2、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等。

3、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

儿童是否感染肠寄生虫,妇女的月经情况,有无服用抗酸药等影响铁吸收的药物,是否在减肥,有无嗜酒等。

4、相关症状。

是否有疲倦、头晕、心慌发生等。

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1、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

2、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反应冷淡。

3、主要检查口唇、甲床、黏膜是否苍白。

4、让被检查者做一定的运动,如蹲站,看其是否出现头晕、心慌等。

程序3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参考的检查指标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运铁蛋白饱合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

程序4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原因/危险因素)主要有:1、膳食铁摄入不足。

2、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3、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均可影响铁吸收。

4、铁的消耗增加,如大出血、月经过多或钩虫感染等。

程序5 考虑分析要点表2-9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要点程序6膳食调整建议根据判断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如选择富含铁的食物等。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与评价程序1通过时间,获得相关信息1、个人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2、膳食史。

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尤其应询问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频率,是否有偏食习惯。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考点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考点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考点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铁的储存不足、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铁的吸收及利用障碍、铁的丢失过多都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铁的储存不足:如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

(2)铁摄入不足:是导致婴儿缺铁的主要原因。

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年长儿偏食等。

(3)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多。

(4)铁的吸收及利用障碍: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及不合理的食物搭配等。

(5)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所致。

2.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一般贫血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甲床最明显。

易疲乏,年长儿可诉无力、头晕等。

(2)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增大。

(3)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4)神经系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5)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6)其他:如头发枯黄无光泽,指甲薄脆、常合并感染等。

3.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检查缺铁性贫血血常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4.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是祛除病因和铁剂治疗,必要时输血。

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

如治疗反应满意,疗程应在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饮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告知家长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

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

铁剂服用注意事项:(1)两餐之间服用,避免胃肠道刺激。

(2)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促进铁吸收。

(3)牛奶、茶、蛋类、抗酸药物等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物同服。

(4)吸管或服药后漱口,以防牙齿被染黑。

(5)口服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宜从小剂量开始。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而导致的铁储存耗竭,进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2 病因1.2.1 铁摄入不足:膳食中铁含量不足,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1.2.2 铁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导致铁吸收不良。

1.2.3 铁需求增加:生长发育迅速、妊娠、哺乳期等导致铁需求增加。

1.3 临床表现1.3.1 贫血表现: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

1.3.2 组织缺氧表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

1.3.3 神经系统表现:烦躁不安、易怒、记忆力减退等。

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和相关病史,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2 评估2.2.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疾病史等。

2.2.2 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2.2.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3.1 治疗原则3.1.1 补铁治疗: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

3.1.2 改善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1.3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的原因进行治疗。

3.2 药物治疗3.2.1 口服铁剂: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贫血程度确定,一般每日剂量为20-60mg/kg。

3.2.2 疗程:一般4-6周,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红蛋白水平调整。

3.3 饮食指导3.3.1 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3.2 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柑橘、草莓、西红柿等,促进铁的吸收。

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4.1 增加铁摄入4.1.1 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

4.1.2 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米粉、肉泥等。

4.2 改善饮食搭配4.2.1 避免空腹饮茶、咖啡等,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度和中度贫血可自由活动,重度贫血特别伴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给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黄、肝、乳类、新鲜蔬菜等,母乳或牛乳人工喂养儿,必须及时添加辅食,如蛋黄、鱼泥、肉沫等。

4、用药护理
(1)服用铁剂应安排在两餐之间不宜与牛乳、钙剂与蛋类、茶等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2)服用铁剂后清洗口腔,避免硫化铁在牙齿内沉着引起发黑,要坚持全疗程,不能过早停药。

(3)铁剂治疗时加用维生素C。

5、病情观察:注意患儿面色、睑结膜,口唇及口腔粘膜,甲床的色泽,观察小儿活动能力、情绪、注意力、疲劳、失眠、头晕及食欲、食量及消化功能的改善情况,重症贫血者需监测T、P、R及心脏情况,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6、预防感染:勿与感染性疾病病人接触。

缺铁性性贫血的日常生活技巧和心理调适建议

缺铁性性贫血的日常生活技巧和心理调适建议

缺铁性性贫血的日常生活技巧和心理调适建议缺铁性贫血的日常生活技巧和心理调适建议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贫血病,主要由于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造成。

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而血红蛋白则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物质。

因此,缺铁性贫血会导致人体缺氧,从而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缺铁性贫血的日常生活技巧和心理调适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日常生活技巧1.均衡饮食:饮食是补充铁元素的关键途径。

患者应注意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蛋黄、动物肝脏、豆类以及绿叶蔬菜等。

同时,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有助于铁的吸收利用。

2.避免食物相互影响:某些食物或饮料会与铁的吸收相互干扰,如咖啡、红茶、牛奶等。

患者应在进餐期间避免食用这些食物,以提高铁的吸收效果。

3.合理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代谢能力。

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不宜过度劳累。

4.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规律的作息能够有效调节身体机能,提高机体对于治疗的反应能力。

5.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加重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患者应坚决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二、心理调适建议1.寻求支持:缺铁性贫血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

在面对困境时,患者可与亲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保持交流,寻求身心支持和安慰。

2.积极应对:正确认识病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困难,注重积极的心理态度。

适当进行放松、冥想、深呼吸等心理调节活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3.保持乐观:乐观的情绪能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患者可通过经常参与一些愉悦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与亲友相聚等,保持愉悦和乐观的心情。

4.接受适当的心理治疗:如果患者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一、病因(一)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婴儿从母体摄取的铁足够其使用4-6个月,因此,生后4-6个月的小儿无需补铁。

(二)铁摄人量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

(注意添加辅食,如肝泥等。

另,题干中提到乳品或谷物喂养未添加辅食时,应联想到IDA)(三)生长发育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l 岁时体重分别为初生时的2倍和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

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易缺铁。

(四)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增加铁的排泄。

(五)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出铁相对比成人多。

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每失血lml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可致缺铁。

此外,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所致失血也是导致缺铁的常见病因。

【执业2005-4-018】70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是(2005)C 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

起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时间,就诊时贫血已较重。

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患有本病。

简单总结:皮肤粘膜苍白,肝脾大,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明显是缺铁性贫血的特点。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

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条件反射点1,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

常有呕吐、腹泻。

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条件反射点2。

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饮食调养:遵循营养均衡原则,坚持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可以适当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牛肝、海带、巧克力、芝麻等;
2、营养支持:对于营养状况比较差的患者,需要增加营养的支持,补
充更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血液疗法:患者可以通过红细胞集中疗法、血液置换、血液交换等
血液疗法来调节血液的营养水平;
4、药物治疗:可以应用补血剂和能调节铁代谢的药物进行药物治疗,
以增加患者的血容量;
5、活动改善:调整作息时间,锻炼身体,适当参加室内和户外娱乐运动,增强体质,缓解缺铁性贫血症状;
6、情绪调节:要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
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7、其他预防措施:针对婴儿和幼儿,可以进行铁量的定期监测;对成人,可以用多角度的方法来检测,如血液测试、呼气试验、食物记录
法等;
总体来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多面向的,从正确的饮食、加强营养支持、采取血液疗法、药物治疗以及增强体质、调节情绪和
合理的预防措施等方面综合治疗,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全面的健康状况。

因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最佳原则是:要提高营养质量和水平,采取血液灌注治疗等有效措施,以及增强体质、调节情绪和积极接受
定期体检等。

只有彻底实施上述原则,才能有效地调节患者血液营养
水平,从而有效地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肝、脾可轻度肿大,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心率增快,常合并感染。

(二)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2.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少,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3.有关铁代谢的检查(1)血清铁蛋白(SF):是诊断缺铁ID期的敏感指标。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FEP值增高,当FEP>0.9/~mol/L(500~g/d1)即提示细胞内缺铁。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这三项检查是反映血浆中铁含量,通常在IDA期才出现异常,TS<15%有诊断意义。

4.骨髓可染铁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镜检,缺铁时细胞外铁减少,红细胞内铁粒细胞数<15%。

【检查计划】(一)血常规。

(二)必要时骨髓象、血清铁蛋白。

【治疗】(一)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感染,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二)去除病因。

(三)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2.注射铁剂:常用注射铁剂有: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右旋糖苷铁复合物,葡萄糖氧化铁。

(四)输注红细胞适应症:1.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2.合并感染者;3.急需外科手术者。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定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多有急性病毒感染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图文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图文

铁代谢
食物对铁吸收的影响 • 有利因素:还原物质如维C、果糖、氨基酸等 • 不利因素:磷酸、草酸,植物纤维、茶/咖啡,牛乳,抗
酸药
铁排泄 • 随脱落的上皮细胞排出:肠上皮、胆汁、尿、汗 • 青春期后女性月经
机体无法调节铁的排泄
铁代谢
胎儿期铁代谢特点:
孕后期3个月获铁最多, 足月儿从母体获铁可供生后4~5个月使用; 早产儿从母体获铁较少,易发生缺铁。
RBC变小,淡染区扩大
细胞外铁少(0~+)、铁粒细胞<15%
实验室检查——铁代谢
血清铁蛋白(SF):降低。
敏感,注意炎症、肿瘤、肝病心病的影响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
较敏感,铅中毒、慢性感染、先天性原卟啉增多症时也增高
血浆铁含量:
IDA期出现异常,也受其它疾病影响 •血清铁(SI ) 降 •总铁结合力(TIBC)增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 降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喂养史、临床表现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初步诊断
铁代谢的检查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感染性贫血、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
积极查找缺铁的原因
治疗
• 一般(支持)治疗
饮食,防治感染、心功能不全
• 去除病因 • 输血(浓缩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病情发展缓慢,补铁起效快,一般不需输血 • 适应症:严重贫血并心功能不全、重度贫血并感染、需手术时 • 用法:5~10ml/kg,缓慢输注,必要时可用利尿药
婴幼儿期铁代谢特点:
新生儿期溶血、小婴儿生理性贫血——小婴儿不易缺铁 生长发育快、乳类含铁相对少——6个月~2岁易缺铁
青春期铁代谢特点:
生长发育再度加速 女孩初潮月经紊乱 ——易缺铁性贫血
缺铁病因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缺铁性贫血类型,它主要是
由于儿童体内的铁储备不足造成的。

缺铁性贫血可以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和
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营养调理来改善儿童
的营养状况。

下面将介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改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应保证儿童摄入
足够的铁元素。

常见的含铁食物有红肉、动物肝脏、禽类、鱼类、蛋类、
大豆制品等。

此外,还可以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鲜枣、新鲜蔬菜等,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2.生活护理
3.加强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血液循环。

可以让儿童参加一些
适合年龄的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爬山等,增加儿童的锻炼量,提高
身体素质。

4.亲子交流
亲子交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聊天、玩游戏、看书等方式与儿童互动,增加与儿童的情感交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5.合理用药
6.定期监测
总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护理、加强运动、亲子交流、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

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
治疗方案,给予儿童关爱和支持,使其能够尽快康复。

同时,家长也要注
意给予儿童合理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辨 证论治]
• 二、治疗原则 :补其不足,培其脾肾, 化生气血。 • 注意三点: 1、时时顾护脾胃,补而不滞(补运关 系)。 2、气血关系:补血勿忘益气。 3、阴阳关系:(互根)滋阴勿忘补阳, 于阳中求阴。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辨 证论治]
• 三、证治分类:
(一)脾胃虚弱 辨证:形体消瘦,面色苍黄,唇淡甲白 +脾虚证 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二)心脾两虚 辨证:面色萎黄或苍白,唇淡甲白,发黄稀疏+心 脾两虚证 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治疗
• 服用铁剂时应注意: ①餐前口服吸收率高,餐后服用铁剂影 响其吸收,但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多在饭后服用; ②可加服富含VC的果汁或同时服用VC, 以促进铁的吸收 ③服药前后一小时,不宜饮茶或咖啡。 ④不宜与牛奶及氢氧化铝等同服,但可 隔开时间服用。

网织红细胞 生后3天内为0.04~0.06,生后4~7天0.005~0.015,

4~6周回升0.02~0.08,5个月同成人。 生理性贫血
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RBC和Hb的量变
(180) 6 (150) 5 (120) 4 (90) 3
Hb RBC
(60)
(30)
2
1
出生
10d
2~3m
12y (age)
其他表现
• • • •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其他免疫系统
实验室检查
• (1)外周血象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以 血红蛋白减少为主(3月~6岁血红蛋白< 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g/L) ,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白 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异常。网织红细胞正常或 轻度减少。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 以小细胞为多,中央苍白区扩大。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 床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又称全血细胞减少 症,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等为特征。外周血象 检查呈全血减低现象。骨髓象多系统增生减弱。 (2)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或 (和)叶酸缺乏为主要病因,临床除贫血表现外, 并有神经系统表现,重则出现震颤、肌无力等。血 象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 胞系统增生为主,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 床诊断]
• (3)慢性感染性贫血:多呈小细胞正色 素性贫血,偶呈低色素性。血清铁和总 铁结合力皆降低,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 多。有慢性感染病灶,铁剂治疗无效。 • (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涂片中 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细胞的核 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 高。铁剂治疗无效。
现代医学小儿造血特点
1.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主要造血部位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月的主要造血部位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主要造血部位胚胎期造 血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割的。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 1.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各种 血细胞。 •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Fra bibliotek临床特点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轻重悬殊, 轻度贫血常无自觉症状,中度以上贫血 可见皮肤、黏膜苍白或苍黄,头晕乏力, 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本病一般预后 良好,但重度或长期贫血,可影响患儿 的生长发育,并使机体御邪能力下降, 而易于感受外邪。属于中医学血虚范畴。
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 6个月—2 岁的婴幼 儿 • 33.8%— 45.7%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辨 证论治]
(三)肝肾阴虚 辨证:黏膜苍白,爪甲色白易脆 +肝肾阴虚(阴不 制阳)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生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四)脾肾阳虚 辨证:面色白,唇舌爪甲苍白+脾肾阳虚 (阴损及 阳) 治法:温补脾肾,益阴养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其他
•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二)西医疗法:使用铁剂治疗。
①口服铁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 酸亚铁。一般为每日4.5~6mg/Kg,分3次服 用为宜。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同时服用维生素 C能促进铁的吸收。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 后2月左右再停药。最好测定血清铁蛋白,以避 免铁过量。如口服3周仍无效,应考虑是否有诊 断错误或其他影响疗效的原因。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髓外造血
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贫血、骨 髓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纤维化等情况),由于小儿生 后头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期)缺少黄髓,骨髓 造血储备能力甚少,此时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 恢复到胎儿期造血状态。其基本特征有:肝、脾、淋 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状态。
红细胞发育各期形态
原始红细胞
原巨红细胞
rubriblast
promegaloblast
红细胞发育各期形态
早幼红细胞 basophilic erythroblast
中幼红细胞 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红细胞发育各期形态
晚幼红细胞 acidophilic erythroblast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 床诊断]
•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缺铁 2、临床表现:发病缓,粘膜苍白,全身 状态。 3、检查 4、铁剂治疗有效 5、病情分度
《景岳全书.血证》
• 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 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阻至滋脏腑, 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 行,二阴得以调畅,凡行质所在,无非 血之用也。是咀人有此形,惟赖此血, 故血衰则形蒌,血败则形坏。”
循环血平均生存期
120天
主要功能 运输O2、CO2 参与代谢
双面凹状圆盘状的红细胞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
MCV(fl) 正常值 80-94 大细胞性 >94 正细胞性 80-94 单纯小细胞 <80 小细胞低色素 <80 MCH(pg) 28-32 >32 28-32 <28 <28 MCHC(%) 32-38 32-38 32-38 32-38 <32
2、辨轻重:贫血症状的轻重与血红蛋白下降 的速度有关,贫血发生缓慢者症状较轻,短 期内血红蛋白迅速下降者,临床症状较重。 一般轻度贫血除实验室检查异常外,临床常 无明显症状;中度贫血可见面色萎黄或苍白, 肢倦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烦躁不安 等;重度贫血除上述症状外,尚见毛发枯黄, 精神萎靡,爪甲枯脆,腹泻纳呆,发育迟缓, 胁下痞块,甚或震颤抽搐,额汗肢冷,吐衄 便血等。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辨 证论治]
(5)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地区性明显。 血清铁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血 涂片中可见靶型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血红 蛋白电泳A2及F增高或出现血红蛋白H或 Bart’s等。 (6)婴儿生理性贫血:大多在生后10天~ 3个月内发生。此时婴儿的储备铁已经基 本耗尽,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所 致。若能注意合理喂养含铁丰富的食物, 一般在3~4个月内可自然恢复。
(2)骨髓象示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 红细胞为主,各期红细胞体积均较小,胞浆少, 染色偏蓝。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3)铁代谢检查示血清铁< 10.7μumol/L, 总铁结合力>62.7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 <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 血清铁蛋白<16μg/L。
贫血的诊断标准
血液病会议所制定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及1983年小儿
AgeHemoglobin < 28 days 1~4 months 4~6 months 6 months~6 years 6~14 years
concentration < 145 g/L < 90 g/L < 100g/L < 110g/L < 120g/L
小儿贫血总论
general remarks of anemia
小儿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
胚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中胚叶 造血期
肝造血期
骨髓造血
骨髓造血
骨髓外造血
小儿血象特点
• 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 出生时 红细胞 :5.0×1012/L~7.0×1012/L 血红蛋白:150~220g/L 生后6~12小时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更高 生后2~3个月 红细胞 :3.0× 1012/L 血红蛋白:100g/L 以后逐渐增加,12岁达成人水平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reticulocyte
definitive erythroblast
小儿出生后白细胞的变化
出生时 6-12小时 1周以后 婴儿期 > 8岁 15-20×109/L 21-28×109/L 12×109/L 10×109/L 同成人
白细胞分类的改变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出生时 0.65 0.3 5 天时 0.5 0.5 以后 0.35 0.6 5岁 0.5 0.5 7岁以后与成人相同 血小板与成人相似
缺铁性贫血的 高危人群
• 妊娠三个月以上 的妇女 19.3% • 育龄女性 11.4%
• 青少年 9.8%
中医学范畴
中医范围:属“血虚”、“萎黄”、“虚 劳”、“黄肿病”等证范畴。
[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 2.后天喂养不当 3.诸虫耗气伤血 4.急性慢性出血 病变主要在脾肾心肝,血虚不荣是主要 病理基础。
新生儿:红细胞明显增高、
两周后下降,6~7岁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