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功能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本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人间 人, 但她是那种不问毁誉成就, 无条件的追随男人的好女人。 命运即所谓木石前盟, 尤为突出的是林黛玉的诗魂中确有一种清奇之气。 《红 再现, 所以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位妹妹
我以前象在哪里见过。 这种精神交流也来自于他们对 楼梦》 才女辈出, 但惟有林黛玉是被全方位诗化了的诗人。 不 (哥哥) 仅诗作清奇、 语言清奇, 其调教出来的徒弟竟也清奇。 脂批的 “以兰为心, 以玉为骨, 以莲为舌, 以冰为神, 真真绝倒天下裙 钗” 的论断虽有溢美之嫌, 但在强调诗品与人品的几近浑然一 体自然天成。 俗世的共同蔑视。 比如贾宝玉引林黛玉为知己的原因是: “有 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 所以深敬黛玉三十六 回) ” ; “林姑娘从未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 帐话, 我早和他生分了! (第三十二回) ” , 所以, “都道是金玉
、 “爱恼人” 、 “小性子” 的印象。 她有 “求全之毁, 不虞之 昌先生在谈到林黛玉时认为林黛玉为人太尖刻不厚道, 但这 “多心” 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单纯的从其形象的艺术性 看, 林黛玉却具有永恒的美学特征即悲剧气质和率真诗性, 而 这些特质将与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和贾宝玉的生命进程中扮演 独特的角色相关。换句话, 悲剧和诗性的林黛玉构成了贾宝 玉或石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林黛玉给读者的最强烈震撼, 是她身上的悲剧美。比如 她最显著的特征是与永恒的悲剧气质紧紧连在一起的泪。 不 仅如此, 林黛玉的悲剧美融合了神话、 民俗、 病理、 心理、 文化 等多方面特征, 从而让她的悲剧性的每一侧面每一层面上都 熏染着无尽无穷的人生苦涩意味。 林黛玉的感伤气质与悲剧命运彷佛是与生俱来的。 早在 她还没有出场的时候, 作者就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 这位由绛 珠仙草脱胎而来的林姑娘 , 将以毕生的眼泪送给那位由神瑛 侍者脱胎而来的贾宝玉, 为的是报答他前世滋润灌溉之恩。 即林黛玉还没有诞生, 作者就为她安排了毕生的眼泪, 泪尽而 逝的命运与结局, 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充满浓浓的宿命色彩。 同时, 林黛玉的悲剧气质又与她的外在生理特征有关, 值 得注意的是, 她的病并不是进入贾府之后才得上的。林黛玉 极怯弱, 从会吃饭时便吃药, 在她丧母之后, 因哀思过伤, “触 犯旧疾, 遂连日不曾上学” 。 林黛玉进贾府的重要理由也是因 隙” 的烦恼; 有紧张焦虑失望惊恐等失衡心态。 其天生抑郁质 的禀性, 怯弱不胜的身体以及没有着落的恋情等, 在不同程度 上发挥着酵母作用, 又激化着她对寄人篱下不幸身世的感悟, 使她对自己丧父丧母后的每一点不幸都极其敏感并易作出强 烈反应。 更重要的是, 宿命的身世的生理的性格的交织借助诗的 夸张诗的渲染而深入人心。 林黛玉的诗在 《红楼梦》 中是无愧 于首屈一指的个性诗人的。 其诗作, 凄丽清婉, 与薛宝钗轮流 夺魁; 其诗论, 主性灵, 重神韵, 贵创新, 与薛宝钗异曲同工; 她 的名篇名句无不夸张的传达了他的人格理想和不幸意绪; 她 对名人名作 (如西厢牡丹等) 的接受能力比诗人还有诗人气。 于是, 林黛玉的诗才横溢又给她悲剧气质推波助澜。 “一个悲剧, 简而言之, 是一首激起怜悯的诗。 ” 林黛玉的 悲剧气质最后因为她的悲剧结局而获得了永恒。 王国维就认 为, “此种悲剧, ……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 非例外之事, 而人 生之所固有也……又岂有蛇蝎之人物、 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 哉?不过通常之道德、 通常之人情、 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由 此观之, 《红楼梦》 者, 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 林黛玉无疑是悲 剧中的最寻常可见又最具有典型性的牺牲品。最后, 她从对 古已有之的感伤主义和悲剧精神的承传与深化中获得了永
。至于共读西厢, 吟诗作偈无不表现 当然, 林黛玉并不完美。她性格中存在很多弱点, 例如, 良缘 , 俺只念木石前盟” 在她禀性清标的同时, 还气高、 量褊、 刻薄; 她恋情清纯的同 时, 还有种种牢骚苦闷与忧虑。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 恰恰因为 林黛玉是个多有性格弱点的人, 才成为中外文学史上最动人 的悲剧主人公之一。因为这样林黛玉才更生动和立体。 林黛玉的悲剧气质和率真诗性成全了她为宝玉生命作证 的功能。不仅使她的形象独特而丰满, 而且正是这一特质成 就了她与宝玉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基于精神的契合) 。 或者说 是是林黛玉完成了宝玉的完整生命的精神部分。 无论是悲剧 出他们精神的契合。 所以林黛玉形象的塑造是贾宝玉精神历 险的一部分, 是宝玉沐浴诗性和纯情的一部分, 也是宝玉最为 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而史湘云既有薛宝钗的俗世追求又有林 黛玉的诗意还有秦可卿的情欲 (如湘云眠石金麒麟和 “湘江水 逝楚云飞” 的诗句等) , 应该她的地位更加特殊, 限于篇幅, 此 处不一一赘述。 总之,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悲剧美和诗性的诗意特征, 这使 林黛玉与贾宝玉在精神上得以契合, 从而使她成为贾宝玉红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性还是率真自然, 这些都属于诗意的范畴。 生命是如此复杂, 尘历险过程中得所必经的一部分。 它包含了种种生理欲望、 世俗追求、 还包括精神的自由浪漫归 宿等诗意部分。 无疑, 前人关于红楼梦的主题看法很多, 本处 不一一赘述, 但这里要谈的是如果红楼梦看成是贾宝玉或者 石兄的一次生命历险或历炼的话, 林黛玉就成为了宝玉生命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169
经 典 重 释
是一种美, 美在较多地保持自然童心; 律己宽和也是一种美, 进程的一部分了。 美在能较多地克服本我。 红楼梦中这两种不同格调的美林黛 玉与薛宝钗各承其一。不同的是, 林黛玉的美有一种自然人 格在, 她较多的保存了自我, 而较少使用人格面具, 有一种不 同流俗的风采。 她带给了人们自然淡泊清奇的人格魅力以及 她的缺憾给人真实感。 林黛玉没有成就过或参与过什么大事。 她的自然人格和 道德人格都是在凡人琐事中展现的。 作家通过平淡无奇的生 活细事, 反复皴染出林黛玉未被雕琢净尽的特立独行性格。 于是, 一个禀性清标、 恋情清纯、 诗魂清奇的女孩, 便从一大群 流光溢彩的少女少妇中脱颖而出。 林黛玉禀性中有一股清标之气。在这一点上, 从清代到 当代的读者评家已说得再透彻不过了, 其主旨都在于弘扬一 种 “无曲学以何世” “濯清泉以自洁” 、 “不必矫情不必逆性不必 昧心不必抑志直心而动” 的人格美。林黛玉的恋情中有一种 清纯之气。她对贾宝玉的苦恋不附加任何条件, 不带有任何 公功利动机。她不在乎所爱男人的升沉荣辱, 不企望借助男 人的价值实现博取世俗社会的钦敬。 她甚至不苛求对方是否 完美。她钟情的是他的本色与现状, 而不着眼于是否拥有辉 煌的未来。作为女人, 林黛玉无疑是男人们理想的两种人生 伴侣之一。她不是那种锲而不舍的造就与成全男人的好女 生命总是一种过程, 它总是从喧嚣走向平淡。甚至可以 说天堂总在地狱的出口。 连佛都说: “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 ” 出了地狱才成之为佛。 贾宝玉的红尘历炼也是他生命实现的 一种过程或手段。 正如 《红楼梦》 第一回所说, 贾宝玉是 “因空 见色, 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 自色悟空” 的。 这正是贾宝玉红尘 中的遭遇。 围绕着贾宝玉的几个女人便成了情色人生磨练的 载体。 首先是秦可卿, 从 《红楼梦》 中对她的描述看, 她似乎是 情欲的代名词, 她是领路人的角色, 色与性的启蒙者, 在贾宝 玉身上尤其如此。 贾宝玉进入情欲世界的引路人就是她。 因 为她, 贾宝玉才神游太虚幻境, 用警幻的话说是受宁、 荣二公 之灵嘱托“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 , 子, 然后入于正路” , 宝玉是在秦可卿的香艳卧室中神游太虚 幻境 , 并且在梦境中与可卿完成了一次人生中最重要的成人 之礼。 而现实中自然引出了宝玉的初试云雨情。 另一个重要 人物是薛宝钗, 贾宝玉在她身上经历的是俗世的欲求, 表现的 是世俗与社会化的特征, 她心里的经世致用, 金玉良缘便是明 证。 而林黛玉在贾宝玉的生命历程中具有一个什么功能呢? 是宝玉得以体验人生中悲剧美和率真诗意的功能, 是诗性和 纯情!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宝黛之间的交流是精神与诗意的 交流, 是精神上的两情相悦心心相印。这种精神历炼来自于
经 典 重 释
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功能性分析
◎余世锋
(军事经济学院人文教研室 湖北・武汉 430035)
摘 要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历来众说纷纭, 本文从美学特征的角度说明林黛玉身上的悲剧美和诗性特质,并且藉此说 明林黛玉形象在红楼梦中的功能。林黛玉的悲剧性和诗性共同创造出来的诗意从而成为与贾宝玉精神契合的基础, 从贾 宝玉的角度上, 林黛玉的形象也便成了他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功能性分析 诗意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1992 年 8 月第 1 版. [2]朱光潜著.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年版. [3]舒乙,傅光明主编.在文学馆听讲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
170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好的人物形象总是独特而丰厚的。林黛玉也一样, 不同 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年纪不同教养甚至不同心态中的读者, 对
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 不仅如此, 在她三岁那年, 神 秘的癞头和尚就已经预言,她的病恐怕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除非永远不与外姓亲友相遇” 。 总之, 林 林黛玉的欣赏和理解各有不同, 即使年代与阅历十分相近的 “除非一生不见哭声, 人们之间, 由于人生遭际审美习惯以及性情心绪的差异, 其理 解也充满多义性。 比如大多数文化人对林黛玉充满怜惜与同 情, 甚至还有同声相应的赞美和冷静客观的推重。虽然周汝 黛玉夭折的悲剧结局已隐然可见。 林黛玉的悲剧气质还因其多愁善感的个性而增强。 林黛 玉绝顶聪明却又 “懒与人共” 、 自我封闭, 给人的是极为深刻的
为她多病。 初入贾府, 众人便发现她怯弱不胜, “有不足之症” , 恒。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 皆不见效。 于是, “态生两靥之愁, 娇 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 “病如西子胜三分” , 便成 不仅林黛玉因其悲剧美触动人心, 打动人的美学特征还 来自她的率真诗意。在中国文化人性格中, 美有两种。率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