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比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数学教案,主题是比的整理和复习,使用的是人教新课标教材。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材第六章“比”的相关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比的应用以及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具体包括:比的意义、比的书写、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比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能够正确运用比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比的化简和比的应用,难点是比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PPT和练习题,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比的概念,例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它们的速度比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接着,我会讲解比的书写和化简方法,通过PPT展示比的化简步骤,并让学生随堂练习几个化简题目。

然后,我会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并通过PPT展示几个比较例子,让学生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比的书写:a:b 或 a/b比的化简:最大公约数比的大小比较:先化简,再比较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比的概念是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例如,小明身高1.6米,小红身高1.5米,小明的身高比小红高。

答案:8:12 = 2:3答案:4/5 < 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比的化简方面掌握得比较好,但在比的大小比较方面还有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举例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例如研究比的应用题目,或者自己设计一些比的题目进行练习。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提供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它们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及应用至关重要。

有“比”的应用题的和复习教案

有“比”的应用题的和复习教案

有“比”的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比”的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比的概念和性质。

2. 分析和解答常见的有“比”的应用题。

3.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例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比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意义、比的计算方法等。

3. 解答常见的有“比”的应用题:举例讲解不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题。

4.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关键点等。

5. 练习和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对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答有“比”的应用题时的思路和方法,评估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评估其解答题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比的概念和应用题。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答案和解析:用于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估和讲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及时对其解答进行指导和讲解,提高其解题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题目和解答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难点:1. 理解比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解决有“比”的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3. 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合理运用比的知识。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课件。

2. 准备一系列有“比”的应用题练习题。

新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整理和复习中积累整理知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4.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厘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展示思维导图。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比例的知识进行了梳理。

下面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

然后每组推荐出一份比较好的,小组合作进行展示汇报。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并记下每组的情况,确定汇报顺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一个小组同学展示完后,问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

(关注学生不同的整理方法和知识点的互相补充。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适时追问并用课件展示关键点。

2.要点复习。

(1)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强调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两种方法:(1)根据比例的意义(即比值是不是相等)判断;(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2)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师: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追问:那怎么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呢?预设: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首先判断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如果不是相关联的量,则不成比例。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难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

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

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

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

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反面。

(表格出示) 图上距离 3.5厘米。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进行整体与局部加减法运算2. 了解有机会与概率的概念,能够通过实物模型和图表的形式介绍有机会与概率的计算3. 熟悉数字排列的规则,能够通过规律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并进行填空4. 加深学生的考研意识,帮助其能够比较不同图形的形状、大小、面积等,并通过这些比较来判断等式的真假【教学重难点】1. 教育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数字运算,并在解决问题时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2. 通过实物模型和图表的形式介绍有机会与概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际应用3. 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呈现一组数字:9,12,17,36,41.,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减法来求这几个数字之和。

2. 引导学生将数字分成两组,然后再分别进行加法运算,让学生发现这样做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3. 从这个例子中引出整体加减法的概念,进而引出局部加减法的概念,并提示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讲解有机会与概率的概念1. 通过实物模型(骰子,红包等)和图表的形式介绍有机会与概率的概念,并且提取一些实际应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2.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算中熟悉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数字的规律1. 通过书本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来正确填空。

2. 引出数字排列的“巧合规律”,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寻找这些规律,以此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力。

四、学生合作设计比较图1. 针对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合作设计比较图来比较他们的形状、大小、面积等,从而判断等式的真假。

2. 鼓励学生交换彼此的设计图,进行批评和建议,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复习,并针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 铃声响起后,开始布置本次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下节课时提交检查。

(人教新课标2023秋)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2023秋)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式子,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打折、图形放大缩小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解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例尺和图形放大缩小的关系。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能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变换。
以上重点内容需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2.教学难点
-比例的应用:学生往往在将比例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时感到困难,如实际情景中的比例计算。
-比例尺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在地图等图形中的应用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图形变换中的比例关系:在图形放大与缩小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比例因子与原图形和新图形之间的关系。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用直观教具、实际操作、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并提供丰富的变式练习,以促进学生突破难点,深化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整理和复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按比例分配物品或计算距离的情况?”(如分配零食、计算地图上的距离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还不错,但我发现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考虑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展示技巧的指导。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

《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比整理与复习1》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题解答掌握得还不错,但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加强。比如,在讲解比的性质时,虽然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比值不变的原则,但在具体的题目中运用时,有些同学还是会犯错。这说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加深对比的性质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表示两个量相对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和小华的年龄比是5:3,我们如何计算小明比小华大几岁。这个案例展示了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在比的性质教学中,通过具体例题“两个数的比是3:4,如果每个数都增加6,新的比是多少?”强调比的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举例:
-在比的应用题解答中,以“小明和小华的年龄比是5:3,小明比小华大几岁?”为例,引导学生抓住年龄比的含义,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数据整理与分析部分,学生们的表现整体良好,但在绘制统计图时,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有些同学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对数据的分组和处理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合理地整理和表达数据。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3.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4. 比例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合比、分比等。

(2)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平面图等。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举例说明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单价与数量等。

(4)比例解决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比例现象,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比例中的两种重要关系,它们反映了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比的整理与复习 教案

比的整理与复习 教案

比的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将已学的“比的认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从而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化简比、求比值,并能合理地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向学生渗透对各类知识点的整合、梳理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新义小学六(2)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差,为了更好地以学定教,我通过平时作业中的分析,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知识进行查缺: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了;比的应用中,没有掌握解答的关键与诀窍。

针对学生学情和复习目标,本课设计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补缺+挑战,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建构知识网络图;能够熟练比的化简以及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呈现信息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比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理复习:比师:首先,大家要明白: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板书:比→相除师:来看看生活中一些比的例子:师:1:9什么意思?师:在比的应用中,可以将比转化为份数或分数。

板书:比的应用份数分数二、信息分类师:这6条信息,你能分分类吗,可以分为几类,你是怎么想的?1.回顾比的两种不同类型预设分类方法1:前后项单位相同的一类;前后项单位不同的一类。

师:利用比的方法,这里可以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而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会产生一个新的量。

2.总结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1)师:还有其他分法吗?怎么想的?预设分类方法2:比的结果是最简比的一类,不是最简比的一类。

(2)求比值、化简比的依据师:题中426:2和60:35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通过这两个比,我们一起来复习下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依据又是什么?(3)分析说理师:下面3题,做对了吗?请你分析说理。

小结:第3小题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简便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与除法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

2.教学难点: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计算器、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通过PPT展示比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和求比值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王鹏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与复习》内容解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和倍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例研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写出3:2,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关于比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比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让学生大胆的说,当学生说的不完整时,其他学生做一补充,老师在黑板画出知识框架。

知识点1:比的意义1.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B、A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B、A两个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B、A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是();知识点2:化简比和求比值2.化简比并求比值。

8 :10 0.25 :0.4 56:233米:2分米知识点3:比的应用3.为了给同学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总务处老师会定时给教室地面消毒。

如果现在需要4020ml的稀释液,需要消毒液和水各多少ml?变式练习4.①如果把万寿菊、五彩苏、一串红按照1:3:5分配,900盆五彩苏需要搭配万寿菊和一串红各多少盆?②当五彩苏比万寿菊多200盆时,三种花一共要多少盆?③要使三种花一样多,按什么配比呢?巩固提升5.一面中国国旗的周长是200厘米,你能算出这面国旗的面积?6.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5。

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三、说说生活中的比学生先说,教师举例混凝土、高铁、青蒿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一、揭示复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有关比和比的应用的知识;二、结合情境,搜集概念我们学习了和比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知识,大家还能记得吗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2、师生多向交流,梳理知识网络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小组学习的成果;我们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好不好这样吧,每个小组派代表提一个问题,指明另一个小组来回答;回答的时候,可以是一个人回答,也可以小组成员补充;比比看哪位同学的回答最精彩哪个小组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先来提问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A:单纯的考察概念的意义及性质的内容如:什么叫做比什么是比的比值怎样求比值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什么是化简比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等等;B:综合性的问题如: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不同比的基本性质中为什么要规定零除外呢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中为什么用“相当于”而不说“就是”呢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相通之处吗等等;教师参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及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及时板书相关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图;比和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格出示联系是:形像: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神像: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实质是一样的;区别是:比——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数学中的比与体育比赛中出现的比是不一样的;数学中的比,比较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或分率关系;比赛中的比,比较的是两个数的差;3、运用过渡: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能否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打印在练习纸上,每位学生一张;课本114页第4题突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化简的结果,直接得出比值;也可以根据比值,推出化简的结果;填空:16∶2的比值是,把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2把10分∶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它的比值是3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24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比是;4=5∶= ÷8=4、复习按比例分配问题过渡:刚才的几道题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应用比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问题;1请大家完成练习纸上第二题:一个养鸡场养鸡3600只,其中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1∶7;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2学生汇报各自的解题方法;3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归纳总结: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也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4口答一种糖水是由糖和水按1∶9的重量比配制而成的;500克糖水中,含糖和水各多少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四、综合应用1、判断1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则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1∶9;2一项工程,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8天完成,甲、乙的工作效率比为5∶8;3把一个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和圆锥体积的比是2∶1;2、填空1被减数和减数的比是7∶3,减数与差的比是;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比为5∶4,其中较小的一个锐角是度;3甲仓库存粮比乙仓库多,那么乙仓库存粮比甲仓库少,乙仓库存粮与两仓库总数的比是;3、应用题1课本第116页第16题2合唱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7,已知女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3甲箱有球100个,乙箱有球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放入乙箱,甲、乙两箱球个数的比是7:11五、总结六、课后反思:为了让学生对比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学生们讲了很多内容,但感到这些知识点多、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也正是我安排这一环节的主旨,即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后,学习的愿望得到满足;这节复习课,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展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现比的认识概念繁多,易混淆,清晰地把握这一点;课堂上没有单一地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比的知识有了清晰地认识,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教案主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定义;2.能够根据所给的图形或情境,计算相应的比和比例;3.能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复习比和比例的定义;2.比的应用:根据所给的情境绘制比例尺,比较物体的大小;3.比例的应用:根据所给的图形计算相应的比例尺;4.求解实际问题:根据所给的情境,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 复习比和比例的定义(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下对应的定义,复习比和比例的定义。

-比:比较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关系,用冒号(:)表示。

-比例: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等比关系,用两个冒号(::)或一个等号(=)表示。

-举例说明:比如2:5表示2和5的比是2比5,2::5或2=5表示2和5成比例。

Step 2: 比的应用(20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个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大小关系,画出相应的比例尺。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如地图、建筑图纸等。

Step 3: 比例的应用(30分钟)-给学生一个图形,让学生计算相应的比例尺。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比例尺,如地图、城市规划等。

Step 4: 求解实际问题(30分钟)-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和比例的关系,如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根据比例关系计算数量等。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复习。

-拓展比例的应用,如图形的相似、利润的分配等。

教学资源:1.展示比和比例的定义的PPT或白板;2.给学生的练习题。

教学评估:1.在步骤2和步骤4中观察学生对图形和情境的理解和计算能力;2.在步骤5中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讨论,检查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复习了比和比例的定义,并能够在图形和情境中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计算。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回顾和整理比例的相关知识,包括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复习,学生应能熟练掌握比例的相关性质和运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性质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比例的相关知识和例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比例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比例的运算方法和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比例的运算和实际应用的练习。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2. 内容: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比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整理比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比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明确了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难点能否突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复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已有的知识,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复习比例的基本概念: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实例,如绘画中的透视比例、烹饪中的食材比例等,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_》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比》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比的运算、比的应用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求比值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比。

本节课是对比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比的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比的概念理解不深刻,求比值的方法不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比的知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巩固比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应用。

2.难点: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求比值的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知识点和相关例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出比的概念。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4.6《比整理与复习1》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我们将会使用人教版的教材。

我们来看一下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比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复习。

我们将回顾比的意义、比的分类、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运算。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复习,加深对比的理解,提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难点主要是比的运算,特别是比的化简和求比值。

教学重点则是比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比的运算规律。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主要包括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则是学生们自己准备的数学书、练习本和铅笔。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清晰地写出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我们来看一下作业设计。

我会布置两道题目,第一道题目是求比值,第二道题目是化简比。

我会确保作业题目的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节课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这就是我对于4.6《比整理与复习1》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比的运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节,特别是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这是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上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比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比的运算技巧。

比的概念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这是学生们理解和运用比的基础。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清晰地写出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另外,我也会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

通过对比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们感受到比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_》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比_》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进行化简和求比的方法。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的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和应用。

2.学会求比值,能运用比值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化简比,能将任意比化简为互质数比。

4.学会求比,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求比值的方法和应用。

3.化简比的方法和应用。

4.求比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如“小明跑50米用时30秒,小华跑60米用时40秒,他们谁跑得快?”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用PPT课件展示比的定义、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的意义。

通过示例法,讲解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商品比较等,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及其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化简比时要将比化简为互质数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向学生渗透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学生了解和掌握单元复习的方法,能够主动复习。

2、能够熟练的化简比以及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比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正确化简比,利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测试{课前5分钟开始} 1.学生独立作答。

2.师生集体批阅。

(老师说答案,学生交换批阅)。

3.根据学生的大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并要求学生算出自己做对的题和测试的口算题之间的比,并从中发现规律。

(比值越大,答题的正确率就越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从学习中自觉地发现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只要你留意观察就能找到。

二、回忆、整理知识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的是第四单元,课题是什么?(比的认识)这一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及知识都是什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畅所欲言,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比的认识》这个单元学习了三个内容: ① 比的意义。

②比的化简。

③ 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

:知道了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 ②比的化简:知道了怎样化简比及比的基本性质?
③比的应用:利用比的有关知识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有条理的板书在黑板上。

3、提问:
问1):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
学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例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46
﹦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学生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问3):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生1: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学生2: 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问4)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学生2:给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问5):比的基本性质为什么要“0”除外?
学生1: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问6):足球比赛中用的2:0与我们学的比一样吗?(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

) 学生1:不一样
学生2: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的进球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

问7)如何化简比?举例说明。

42︰24=(42÷6)︰(24÷6)=7 ︰4
42︰24=2442=47
=7 ︰4
0.5︰0.8=(0.5×10)︰(0.8×10)=5 ︰8
0.5︰0.8=8.05.0 =85
=5 ︰8
问8)通过化简比,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学生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学生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一对互质数。

学生3: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学生4: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 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问9):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学生1: 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结果不一样.
学生2:化简比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比的相关知识地整理,让学生对“比”有了系统地理解。

能熟练地进行“比”“除法”和“分数”地互化,也为变式练习做好了铺垫。

(三)、解决问题,
1(1)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现有330克水,需要加多少克的糖? (学生独立解决,个别交流)
(2)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现有330克糖,需要加多少克的水? (学生独立解决,个别交流)
3)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现有330克糖水,糖和水各多少克? ①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

②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做法,明确两种思路,即“把比看作份数来想和把比看作分数来想”,完成板书。

② 指出:一般提倡大家用后一种思路去做,因为这对后续的学习很有帮助,也可以将比的
知识与分数的知识更好的结合起来。

(4)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2(1)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两个锐角分别多少度? (2)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以上两道题:需要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讨论知道:(1)两个锐角的和是90°,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2,就能求出两个锐角的度数;(2)长和宽的和是48÷2﹦24(厘米),根据长和宽的比是5:3,能求出长和宽,就求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一次考试中“优秀”的占全班总人数的52,“良好”的占总人数的31
,其余都是“及
格”等级。

优秀、良好、及格的人数比是多少?若全班有45名同学,优秀、良好、及格的各有多少人?
讨论知道:做本题的关键是找优秀、良好、及格的人数比,必须先统一“单位1” ,由
“优秀”的占全班总人数的52,“良好”的占总人数的31,可知,优秀:全班总人数=52=156
,良好:全班总人数=31=155,1-156-155=154
所以,优秀:良好:及格=6:5:4,这样便
可求出优秀、良好、及格的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巩固“按比例分配”的解法,优化思路。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比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

比:的意义
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
化简比的方法:
比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如何评价今天的学习?、
教学反思:
《比的认识》这一个单元是继倍数关系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新知。

本节课我主要利用身边的资源(班级中男女生的实际人数),启发引导,说一说人数之比。

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并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课堂合作能力较差,但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是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