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
抗菌药物知识讲座详述
![抗菌药物知识讲座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fe8049cc52d380eb63946dcd.png)
头霉素类
品种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米诺 抗菌活性: 较第二代头孢菌素略差,也有将头霉素类归入第二代头孢菌素 抗菌特点: ❖ 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稳定 ❖ 对厌氧菌有效 适应证: ❖ 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尿路等感染 ❖ 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如腹腔感染 ❖ 腹腔或盆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耐酶青霉素
常用品种: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抗菌作用: ❖ 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具抗菌活性 ❖ 对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
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 革兰阴性杆菌对其耐药,MRSA对其耐药
临床适应证:
❖ MSSA所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 对于MSSA感染疗效优于万古霉素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 抗菌谱广,对铜绿假单胞菌及脆弱拟杆菌具抗菌活性,对 革兰阳性菌的活性差约90%以原型经肾脏排泄,消除半衰 期为2.3~2.8h,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拟杆菌属等敏感菌引 起的:
❖ ①血流感染;②细菌性脑膜炎;③肺炎、肺脓肿;④腹膜 炎、肝脓肿、胆道感染⑤盆腔感染;⑥尿路感染。每日1~ 2g,分2次静滴;严重感染每日4g可导致凝血酶原缺乏、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而引起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
物。 抗菌药:完全人工合成的抗细菌药物,如磺胺、喹诺酮类。这类人工合
成的抗菌药物不能称为抗生素。 PAE:也称抗菌药物作用后效应。指药物在低于有效抑菌浓度的时仍具
备一定的抗菌活性。
时间依赖杀菌作用特点: 持续后效应-无或轻、中度;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烯类),
克林霉素和大环内脂类、四环素、链霉素、万古霉素; 在MIC 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 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 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T>MIC)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
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
![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e2d4b0b90d6c85ed3ac670.png)
4.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是指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杀菌活性有关,通常在药物浓度
达到对细菌MIC的4~5倍时,杀菌活性达饱和状态,药物浓度继续增高 时其杀菌活性无明显改变,但杀菌活性与药物超过细菌MIC时间的长短 有关,如果血或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MIC值时,细菌可迅速重新生长繁 殖。
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
一、抗菌药物分类及主要特点
抗菌药物分类
相似药学特征组
主要特点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苄星青霉 G+菌,淋球菌、放线菌、破伤风、炭疽及
素
各种螺旋体等
耐青霉素酶青 甲氧西林
霉素
用于MSSA所致败血症等,对MRSA感染 无效
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
覆盖G+菌及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哌拉 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对铜绿假单胞 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菌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时间依赖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多次给药 以使T>MIC的时间延长,达到最佳疗效。
浓度依赖性的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则可减少给药次数,增 加每次给药剂量,或单次给药,使AUC24/MIC和Cmax/MIC值达较 高水平,以达到最大的杀菌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分类
分类
PK/PD 参数
脑脊液/血药物浓度比率<5% 头孢唑林
脑脊液药物浓度甚微量或不能测得者
克林霉素
罗红霉素
红霉素
伊曲康唑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两性霉素B
注4: 红霉素、克林霉素和两性霉素B等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较差,无论有无脑膜炎症,脑 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不能达到抑菌水平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0f9be0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e.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1. 什么是抗菌药物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抗菌药物。
这可不是个高深莫测的话题,反而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首先,抗菌药物,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打击细菌的武器。
想象一下,细菌就像一群不速之客,抗菌药物就是那位英勇的保安,专门来把这些家伙请出去。
可别小看这些药物,它们可有自己的“个性”,有的针对特定细菌,有的则是广谱的,能打很多种细菌。
可是,打击细菌的武器也不是随便用的,得有讲究哦。
2. 为什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很重要2.1 乱用药的后果说到合理应用,咱们就得先聊聊乱用药的危害。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派对上把每个饮料都倒进同一个杯子,最后你喝下去的就是一杯奇怪的混合物,绝对不是想要的味道。
抗菌药物也是一样,随便用药不仅不会治病,反而可能让细菌变得更强大,成为“超级细菌”。
这种情况就像在“反派”身上给他们加buff,让他们变得更难对付。
长此以往,我们的药物可能会失去效力,结果得不偿失。
2.2 抗药性问题更有意思的是,细菌抗药性的问题可真让人头疼。
你是不是听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用得当的药物可以让我们健康,乱用药物却可能让我们陷入更大的麻烦。
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很多细菌开始学会抵抗这些药物,变得更难缠。
这就好比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敌人突然开启了无敌模式,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3.1 需要时再用那么,咱们该怎么合理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时再用”。
简单来说,就是有了问题再动手,而不是随便来一剂。
有时候感冒、发烧这些小毛病,根本不需要抗菌药物来救场。
这就像一个小孩不小心摔了一跤,父母不必立刻给他换上新鞋子,先看看他是不是需要就行。
3.2 听医生的话还有,就是一定要听医生的话。
医生可不是随便叫的,都是经过严谨训练的人。
他们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你开出最合适的药方。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点菜,服务员会根据你的口味推荐最好吃的菜品。
别自己瞎猜,更别想着“反正有药就能好”。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18c4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7.png)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一、抗菌药物的概述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或直接杀死细菌来发挥作用。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
抗菌药物的发现和使用是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拯救了无数生命。
然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陷,从而使细菌破裂死亡。
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粘菌素类药物能与细菌细胞膜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药物作用于细菌核糖体,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 DNA 回旋酶,阻碍 DNA 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三、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应对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原因(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够、频繁换药等。
(2)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耐药菌在患者之间传播。
(3)畜牧业和农业中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2、细菌耐药性的危害(1)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难度增加,治疗效果不佳。
(2)可能导致一些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变得无法治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3、应对细菌耐药性的措施(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循用药指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2)加强医疗机构内的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
(3)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限制其在畜牧业和农业中的使用。
四、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1、诊断明确后使用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尽可能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按照药物的特点用药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1343152f60ddccda38a07d.png)
草绿色链球菌
亚急性心内膜炎、龋齿
肠球菌属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尿路、血液、皮肤软组织
G-球菌
卡他莫拉菌 奈瑟菌属
卡他莫拉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可导致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阻塞肺炎 脑膜炎 泌尿道、 口咽部、肛门直肠黏膜
细菌分类
李斯特菌属
G+杆菌
奴卡菌
分枝杆菌
埃希菌属
G-杆菌
肠杆菌科 克雷伯菌属 沙门菌属
四、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培养法 直接镜检法 体外药敏试验 血清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1.血培养采血指征
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呼吸快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 未成熟
的或杆状核)、CRP升高 皮肤粘膜出血 血压降低、昏迷、多器官衰竭 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000×109/L)、血小板
皮肤、呼吸道、泌尿道 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
二、药敏结果解读
敏感(Susceptible)
表示由一种菌引起的感染,用该抗生素常用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
中介(Intermediate)
表示检测菌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中(如尿液中)或大剂量给药 后在体内能够达到的浓度所抑制。
一、主要致病菌及其临床意义
细菌分类
主要致病菌
主要感染部位或特征
凝固酶阳性:金葡菌
VAP、血流感染、化脓性感染、中毒
葡萄球菌属
凝固酶阴性:腐生Hale Waihona Puke 萄球菌 尿路感染化脓链球菌
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猩红热等
G+球菌 链球菌属
无乳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cbb1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6.png)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抗菌药物, 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有过敏史、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慎用抗菌药物。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 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
抗过敏、保肝等。
05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政策
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政策
0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 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 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按来源分为天然品和人工 合成品,前者指由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等;后者是在天然品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新抗生素, 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等。
静脉注射给药
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适用于 危重感染或不能进食的患者。但静脉注射存在风险,如过 敏反应等。
肌肉注射给药
适用于不能口服或需要快速发挥药效的情况,五官、呼吸道等局部感染,可将药物直接应用于 感染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但需 注意防止过敏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氏阳性菌有效。
广谱抗菌药
对多种微生物有抗菌活性,包括革 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一些 真菌等,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 。
特效抗菌药
仅对某一特定微生物有效,例如抗 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口服给药
方便、经济,适用于大多数抗菌药物。但因胃内酸碱度和 消化酶的作用,某些抗菌药物易被破坏,如青霉素类口服 吸收后大部分被胃酸破坏。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7444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f.png)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 ➢ 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
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 ➢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对β内酰
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可诱发
➢ 3、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4、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 (1)肝毒性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 药后可恢复。
➢ (2)局部刺激 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 (3)胃肠道反应 ➢ (4)可抑制茶碱的代谢。联合应用,可致茶碱中毒,甚
至死亡
1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
➢ 抗菌谱主要G-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数耐药的金 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 其它枝杆菌属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7
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 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 ➢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3、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抗菌谱
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 4、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
三、 四代
8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 1、对G+ 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 2、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 ➢ 3、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 ➢ 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5、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
抗菌药物培训最新课件
![抗菌药物培训最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908c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e.png)
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
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和特定情况下,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感染发生 的风险。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抗菌药 物;预防性用药应选择适当的品种和 剂量,并遵循短程、适量原则。
预防性应用适应症
适用于手术预防、免疫抑制患者、严 重烧伤患者等高危人群,以及特定感 染的预防。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抗菌药物培训最新课件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 • 抗菌药物的未来发展
0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抗生素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 物,包括青霉素类、头 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
等。
合成抗菌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1 2
监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和预防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良反应的类型
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3
监测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 等方法进行监测。
抗菌药物的疗效评估
评估抗菌药物疗效的指标
包括细菌清除率、症状缓解率、复发率等。
大环内酯类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所致的感 染,如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与剂量
口服给药
适用于轻症感染和慢性感染, 方便、经济,但吸收效果可能
不如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
适用于重症感染和需要快速起 效的情况,药物直接进入血液 循环,起效快。
局部用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b6a868f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b.png)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8页 8
2.分析致病菌并依据其敏感度选药(对因下药)
(1)掌握不一样抗菌药品抗菌谱如青霉素G
(2)熟悉细菌对药品产生耐药性变迁情况 青霉素G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溶血性链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3页 3ຫໍສະໝຸດ 这些不合理应用和滥用而造成了: 细菌反抗菌药品敏感性下降,疗效差; 药源性疾病日趋增多;
③ 耐药菌株增多,耐药性增加; ④ 将最终造成“无药可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4页 4
当前抗菌药品发展速度、品种、产量及销售量 均处于全部药品中第一位。 发展速度、品种 19发觉磺胺药品,1929年发觉青霉素G 生物起源天然抗生素衍生物9000种 人工化学半合成抗菌药衍生物10万各种 每年以200-300种速度递增 临床实际应用抗菌药只有200各种
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13页13
4.正确设定剂量和给药方案
药品剂量太小,给药间隔太长,疗程太短, 给药路径不妥,均可造成治疗失败。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14页14
(1)用药量:用药量标准是要确保血液和组织 到达有效杀菌或抑菌浓度而又不引发显著毒性 反应。 氨基甙类药、喹诺酮类药含有浓度依赖性,加 大剂量可提升抗菌活性。 β-内酰胺类抗菌药品 不含有浓度依赖性, 杀菌作用含有全和无关系。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40页40
以下几个经验用要方案: 1.哌拉西林+氯唑西林+阿米卡星; 2.第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或奈替米星; 3.亚安培南,有必要加一个氨基甙类; 4.氨曲南+万古霉素。 以上方案可酌情加 β-内酰酶抑制剂。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2827c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6.png)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
以下是 8 条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
1. 你知道抗菌药物不是万能药吗?就好比你不能指望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呀!比如感冒,大多数是病毒引起的,用抗菌药物根本没用!要是你一感冒就乱吃抗菌药,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带来副作用呢!
2. 哎呀呀,你可别随便增减抗菌药物的剂量啊!这就像开车,速度忽快忽慢多危险!比如医生让你一天吃三次,你可别自己改成两次或四次,不然抗菌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
3. 大家想想,抗菌药物如果用得太频繁,是不是就像过度开采的矿山一样?细菌会慢慢产生耐药性呀!比如本来有效的药,因为你老是乱用,以后再用可能就不管用啦,那多可怕呀!
4. 嘿,你晓得不,用抗菌药物可不能随便停药哦!这可不是小孩子玩游戏想停就停!比如你吃了几天感觉好点了就不吃了,那细菌可能没被完全消灭,它们又会死灰复燃,让病情反复呢!
5. 你们说抗菌药物能和其他药物随便混用吗?那当然不行啦,就像不同的颜料混合可能会变成奇怪的颜色!比如有些药物混用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呢!
6. 哇塞,记住哦,吃抗菌药物可别喝酒呀!这就像是给火苗浇油,危险得很呢!万一发生反应,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可千万别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呀!
7. 朋友们,儿童和老人使用抗菌药物更要小心呀!这不就跟照顾小树苗和老树一样,得格外仔细!剂量不对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身体呢!
8. 最后啊,我要强调,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呀!这就像是在海上航行要听船长的指挥,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到达健康的彼岸呀!
我的观点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很多讲究,大家一定要认真了解,正确使用,才能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b3e9b6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e.png)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第10页
周围神经炎
➢ 表现: 口唇及手足麻木,头昏、面及头部
➢
麻木→四肢肌力减退
➢ 药品: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异烟肼、
➢
乙胺丁醇、硝基呋喃类
➢ 机制: 钙离子缺乏、VitB6缺乏、直接刺激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第11页
肝脏:
➢肝脏为主要代谢器官,许多药品可引发肝损害
➢ 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包含: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二重感染
后遗反应等
➢ 耐药性
➢ 亦有将细菌产生耐药性列为抗菌药品不 良反应者, 但耐药性发生是药品与细菌间而非 药品与机体间相互作用;
➢ 尽管不列入不良反应, 但切记抗菌药品滥
用对机体和群体危害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第4页
毒性反应
➢ 定义: 药品引发生理、生化等功效异常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第15页
其它毒性反应:
➢骨骼、牙齿损害: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灰婴综合征:氯霉素
➢心脏损害: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氟喹诺
➢ 酮类
➢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哌酮
➢治疗矛盾和郝氏反应
➢糖代谢紊乱:加替沙星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第16页
过敏性休克:
➢表现: 呼吸道阻塞症状,微循环症状,中枢神经
2.药品更换、减量或继续使用取决于: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药品必需程度 对症处理是否充分有效 3.对症处理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第41页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专家讲座
第19页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e0e89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4.png)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9页
5. 因为药品协同抗菌作用, 联适用药时应将 毒性大抗菌药品剂量降低。联适用药时 宜选取含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药品联 合。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30页
三、检验、考评方法
定时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含外科 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品情况进行随 机抽查。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防治:①问询过敏史; ②皮试; ③专用注射
器,药品新鲜配制; ④防止饥饿时注 射或局部用药; ⑤做好抢救准备— 首 选Ad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11页
补充: 流行性脑膜炎: 青霉素+SD
青霉素与丙磺舒可联合应用,从而延长 作用时间(丙磺舒能与青霉素竞争肾小 管分泌)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1. 原因还未查明严重感染,包含免疫缺点 者
严重感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6页
2. 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控制需氧菌及厌氧菌 混合感染, 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7页
3. 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性心内 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8页
4. 需长程治疗, 但病原菌易对一些抗菌药品 产生耐药性感染。
抗菌药品是指治疗两菌四体所致感染性疾病 药品,不包含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病治疗药品。
两菌: 细菌、真菌; 四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1.抗菌谱:抗菌药品范围
⑴ 广谱抗菌药: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效 举例: 四环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喹诺酮类
⑵ 窄谱抗菌药:仅对一个细菌或少数几个 细菌有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4a6a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a.png)
01
02
03
04
呼吸道感染
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胃肠道感染
根据不同病原体,如细菌性痢 疾、霍乱等,选择喹诺酮类、
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泌尿道感染
常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药物,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抗
菌治疗。
性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疾病
根据不同病原体,如淋病、梅 毒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管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 抗菌药物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种类
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 结构,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大 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 类等。
全民抗菌药物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1 2 3
抗菌药物知识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适应症和注意 事项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倡导
倡导医生、护士和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 滥用和过度使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和 有效性。
培训和教育计划
制定和实施培训和教育计划,提高医务人员对抗 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技能,加强他们在抗菌药物 管理方面的责任和意识。
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在我国医疗 机构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一 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与建议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 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 药物,尽量使用窄谱抗 生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cc6e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0.png)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避免不必要或不合理的使用。
注意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特别是 在外科手术中预防术后切口和术后可 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
建立抗菌药物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和点评。
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公示和干预,如限制、暂停或撤销医师抗菌 药物处方权等。
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病原体的细胞 壁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复制 等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
敏感性
指抗菌药物对于特定病原体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能力,通常用敏感(S)、中 介(I)和耐药(R)来表示。
耐药性
指病原体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抗菌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 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
识。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 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01
医务人员应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药代
动力学等基本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02
医务人员应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针对不同感染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 功能等因素,个体化给药方案 。
加强抗菌药物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不良反 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0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
针对感染性疾病,应首先明确病原学 诊断,根据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体 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 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 选择药物和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84cb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7.png)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第一部分: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从而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抗菌药物通常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抗菌范围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的分类1.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强力霉素等2.抗真菌药物–多效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三唑类药物:如伊替康唑、依波韦等3.抗病毒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阿德福韦、拉米夫定等–抗病毒素: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第三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准确用药–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菌药物,避免随意更改剂量或用药频率。
2.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4.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第四部分: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1.孕妇和儿童用药–孕妇和儿童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用药时机。
2.老年人用药–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下降,用药时应特别谨慎,避免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3.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其他用药的情况。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员了解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分类、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并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注意:本课件仅供参考,请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务必遵医嘱,切勿滥用或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月6日抗菌药物讲座知识点一、发热待查的临床思维1. 患者是否发热主要参照体温,但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基础体温低(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体温异常。
2. 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①症状;②体征;③实验室检查:CRP、PCT、NA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分类等。
3. 感染部位的确定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身体格检查,若颅内、胸腔、腹腔、四肢、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及前列腺等均无异常,则应考虑败血症和心内膜炎的可能。
4. 评估及证实病原体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疾病的特征表现;③获得病原资料(涂片、标本培养、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病理活检);④历史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5. 评估及明确耐药性①流行病学资料;②耐药的危险因素;③实验室明确耐药菌。
6. 临床病情轻重的判定①昏迷、休克;②多脏器衰竭;③低温(≤36.0 ℃)或高热(≥39℃);④粒细胞减少或缺乏;⑤血小板减少;⑥CRP、PCT升高程度。
7. 合理给药方案的确定①抗菌药物品种、剂型;②PK/PD参数优化;③特殊患者的个体化给药;④感染部位。
二、发热的分类1. 程度之分:低热(<=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2. 时间之分:短程发热(1个月内)、中程热(1-3个月)、长程热(>3个月)三、热型的分类及其相应常见疾病四、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积分结果判断临床意义:① 妊娠期:NAP 积分增高;② 细菌性感染时NAP 积分值增高;③ 病毒性感染时,NAP 积分值一般无明显变化;④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NAP 积分值减低;⑤ T 细胞淋巴瘤(恶组):NAP 积分可以0分。
五、C 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1. CRP 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
在感染发生后6~8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
半衰期为19小时,CRP 值的升高滞后炎症活动变化12小时左右。
(1) CRP 值为10-50 mg/L 表示轻度炎症;(2) CRP值升为100 mg/L 左右表示较严重的疾病; (3) CRP 值大于100 mg/L ,炎症活动明显,细菌感染严重。
2. PCT 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物,在全身炎症反应早期(3~6h)即可升高,6~24h 急剧上升达高峰,半衰期约20-24小时,可以快速反映治疗效果。
PCT 水平检测在常见疾病临床应用中的建议如下表所示:六、社区获得性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的定义CA-MRSA指从门诊患者或是从住院48 h内的患者中分离出来的MRSA菌株。
七、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定义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3代及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这些新的β内酰胺酶被称为ESBLs。
如果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即使体外药敏试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敏感,也应报告该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耐药。
八、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1. 对G+菌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 对G-菌包括肠杆菌类、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的作用。
3. 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
4. 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九、社区获得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1. 年龄60岁以上2. 女性3. 糖尿病4. 反复的尿路感染5. 卫生保健相关感染6. 之前抗菌药物的应用7. 特定的抗菌药物:氨基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8. 侵袭性泌尿道操作十、各部位相应体征常见疾病十一、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感染性病原体(注意特殊修正因子/特别是先期抗菌药物对细菌学的影响)上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酿脓链球菌口腔: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放线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B 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腹腔: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球菌、杆菌属骨关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尿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球菌、金黄色葡菌球菌(腐生)皮肤软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属下呼吸道(社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下呼吸道(院内):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十二、病例汇总病例一1、患者25岁男性,主诉:反复寒战、发热半年,再发1周。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半年反复寒战,持续时间20余分钟,寒战后出汗,具体体温未测,类似的寒战约20天-1月发作一次。
心超发现:右心内膜广泛增厚,三尖瓣腱索赘生物,考虑心内膜肿瘤?心内膜炎?心脏手术:“右心室肿块切除+三尖瓣成形术+卵圆孔修补术”术后病理报告:符合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理表现术后仍有发热,CRP始终在90mg/l左右,体温稍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有发热,再次入院:体温从3天寒战发热一次,逐渐发展到每天寒战发热一次,并在再次入院第7天出现痰中带血丝,此后患者寒战频繁,出现颜面肿胀,有时在剧烈咳嗽以后咯血10-30毫升。
心超提示:右室附壁高回声右心增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上可见赘生物,右心扩大,下腔静脉、肝静脉扩张,提示肝淤血。
颈部血管B超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提示大动脉炎。
右颈部深静脉穿刺地方有直径>2mm的毛囊炎样丘疹,顶上有黑色结痂。
追问病史:三年前有结节性红斑,以四肢末端为主,当劳累时复发,以四肢末端为主近年患者近2~3年有龟头溃疡病史诊断:白塞病,累及心血管。
病例二患者男性,37岁,反复发热4月余。
现病史:①患者4月余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伴咽痛,伴发热畏寒寒战;②3月余前出现乏力,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度,多于下午出现,伴夜间盗汗。
查:CBC示:WBC:6.3*10^9/L, N80%,CRP33.5mg/L;胸部CT提示:两肺感染考虑,结核不除外,予以“左氧氟沙星片”治疗9天,体温恢复正常;③2月前患者再次发热,症状基本同前,查胸部CT:右肺下叶肺炎,心影增大;CBC示:WBC5.66*10^9/L,N82.2%,CRP 28.72mg/L,ESR21mm/hr;予以莫西沙星片抗感染约2周,症状基本缓解;④停药后约1周,再次出现发热伴乏力,头晕,夜间盗汗等,症状基本同前;查CBC:WBC5.3*10^9/L,N75%;胸部CT:双下肺间质性改变;予以头孢克洛抗感染,患者仍有低热。
体格检查:体温:37.8 度;脉搏: 89 次/分钟;呼吸: 20 次/分钟;血压: 141/44 mmHg,疼痛:0分。
神清,精神可,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律齐,心前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可触及震颤。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无水肿。
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检:心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感染性心内膜炎1.嵴下型室间隔缺损伴右室流出道梗阻2.主动脉瓣及室间隔缺损残端、右室内膜多发赘生物形成3.房间隔膨出瘤血培养:双侧双瓶血培养:草绿色链球菌(4瓶)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例三患者老年女性,因血小板低下至当地医院行脾切除术,术后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呈进行性上升:20×10^9/L-30×10^9/L-50×10^9/L;转至邵逸夫医院:查体: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
诊断:胃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患者男性,62岁,反复皮肤肿痛1月余,发热1周。
2、现病史:患者1月前双下肢大腿内侧皮肤红肿热痛,伴双侧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无发热。
查血WBC 11.8×109/L,N 81.0%;尿常规WBC+ ;予以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患者出现尿痛,伴低热;查CRP 74.4mg/L,ESR 45mm/h ,继续头孢西丁抗感染,双下肢红肿好转,无发热。
2008.6.22出院;出院后患者逐渐出现左侧阴囊肿痛发红,行走时明显;2008.6.27再次入住当地医院,予以“来立信、地塞米松”治疗一周后,停用地塞米松后,患者出现高热,39.5℃左右伴畏寒,体温高时伴头痛;改为舒普深、左氧氟沙星;患者仍反复发热,39.5℃左右;于2008.7.9转入邵逸夫医院。
过去史:半年前患者因“乏力、酱油色尿”,当地医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予强的松治疗(具体不详),本次起病前服用强的松15mg BID,目前已减量为15mg早,10mg中患者1月余前曾插秧时致手皮肤破损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殊体检检查:精神差,T38.9℃,P98次/分,R 20次/分,BP109/74mmHg 咽红充血,腹部可见小片状分布出血点,颈抵抗可疑,病理征未引出,左侧阴囊肿胀,有触痛。
入院诊断:发热待查:败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入院后予以:泰能0.5 q8h+磷霉素4.0 q8h入院后查:2008.07.09:血常规:WBC 13.6×109/L,N 89.3%;CRP:6.02mg/L;ESR:29mm/h2008.07.10腰穿结果:压力230mmH2O;常规:无色,微混,潘氏试验弱阳性;白细胞900/ul,中性84%,红细胞10,淋巴细胞13;脑脊液隐球菌:阴性;生化:氯103mmol/l(120-131)蛋白1.25mg/dl(0.15-0.45)糖0.7mmol/l(2.507.25头部MRI:颅内多发异常信号,考虑为寄生虫可能性大,炎症待排07.28脑脊液培养阳性:奴卡氏菌抗酸染色弱阳性;诊断:化脑。
病例五高龄、男性、无不适,无发热。
体检发现白细胞10.5-15.2*10E9/ml,1月后复查白细胞仍较前相仿。
诊断考虑:1、隐匿性感染? 2、血管炎? 3、实体肿瘤等?CRP正常,ESR正常NAP积分:4分骨穿:慢粒。
病例六患者男性,165CM,体重105KG,有夜间呼吸睡眠暂停;为减肥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经2次腹腔镜下修补无效,故开腹修补后愈合,但术后出现反复高热,检查提示:脾隐窝7*1cm积液;血培养提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查CRP明显升高,PCT正常;提示局部脓肿存在,治疗上以引流为主。
病例七胃癌根治术后第二天吸入性肺炎转入ICU,因合并腹腔感染,于07-17特治星4.5g iv-vp q8h抗感染,2012-07-19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40.6度,查:WBC 7.1×10E9/L,N (%) 92.0%,超敏CRP 83.90mg/L. 腹水常规检查:外观黄色,红细胞+,白细胞3-4/ul,予以特治星使用后仍反复发热,于07-23加用斯沃0.6 ivgtt q12h;体温曾有下降;2012-07-25下午再次出现寒战,体温上升至39摄氏度,WBC 9.5×10E9/L,N(%) 82.1%,超敏CRP44.70mg/L;查血培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腹腔多次培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泛耐药2012. 7. 17 腹部CT示:胃癌术后改变;少量腹水,肠腔积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