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合集下载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感觉章节真题演练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感觉章节真题演练

《普通心理学》感觉章节真题演练1、(统考2010)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到的是()A.眼睛传来的光波B.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C.“鸟巢”的形象D.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2、(统考2011)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A.顶部B.中部C.背部D.底部3、(统考2011)“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后像D.联觉4、(统考2012)大部分患有色盲的人不能够区分的颜色是()A.红和青B.红和黄C.红和蓝D.红和绿5、(统考2012)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A.触觉适应B.嗅觉适应C.暗适应D.明适应6、(统考201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A.酸B.甜C.苦D.辣7、(统考2014)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受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的感受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不确定8、(统考2014)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

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A.底部B.顶部C.中部D.下部9、(统考2015)“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补偿C.感觉融合D.感觉对比10、(统考2015)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C.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11、(统考2016)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A.科蒂氏器B.正圆窗C.卵圆窗D.前庭器官12、(统考2017)下列有关视觉感受器的表述,正确的是()A.锥体细胞的数量多于棒体细胞的数量B.视网膜边缘存在大量的锥体细胞C.锥体细胞对颜色敏感D.棒体细胞对明度不敏感13、(统考2017)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

感觉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感觉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感觉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行为和心理过程B. 物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生物学过程答案:A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代表潜意识?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答案:C3.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情绪B. 认知过程C. 社会行为D. 人格特质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心理学D. 遗传学答案:D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于195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不适感,即认知失调。

个体会通过改变信念、态度或行为来减少或消除这种不适感。

2. 描述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情绪智力,又称情商(EQ),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识别、理解他人情绪并与之有效互动的能力。

情绪智力在个人成功、人际关系建立、工作表现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论述题1. 论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来测试假设,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中记录行为,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收集数据,案例研究法则深入分析个别案例。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需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结束语:本次试题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旨在检验学生对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测试能够加深对心理学领域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第六章感觉一.单选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B)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感觉适应)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神经冲动)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C)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动探索活动)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贝克西)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声音的音高)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50.味觉不包括(辣)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53.不同位置的a 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心理学感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的试题及答案1. 感觉的定义是什么?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进而产生对事物的初步认识。

2. 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3. 感觉适应有哪些类型?答:感觉适应主要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类型。

暗适应是指从明亮环境进入暗环境后,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明适应则是从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后,视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

4. 感觉阈限的概念是什么?答: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它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变化量。

5. 感觉对比和感觉后象是什么?答: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觉效果相互影响的现象。

感觉后象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效果仍然持续的现象。

6. 听觉感受器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答: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内,它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7.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答: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的表面,特别是舌的两侧和舌尖部位。

此外,口腔的上腭和咽部也有少量味觉感受器。

8. 嗅觉感受器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答: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的上部,称为嗅粘膜。

它能够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识别。

9. 触觉感受器有哪些类型?答:触觉感受器主要有机械感受器、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三种类型。

机械感受器能够感知压力和触觉刺激,热感受器能够感知温度变化,冷感受器能够感知冷刺激。

10. 痛觉感受器有哪些特点?答:痛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较高,能够感知各种形式的疼痛刺激。

痛觉感受器的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身各个部位。

痛觉感受器的激活能够引起人体的防御反应,如缩手、躲闪等。

普通心理学题库

普通心理学题库

普通心理学题库感知: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记忆:是指人们将经历过的事件或经验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

感觉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初级认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有以下几个特性:选择性、适应性、感受性和感觉对比。

知觉是指人们将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合起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的过程。

知觉有以下几个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记忆是指人们对经历过的事件或经验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人们对刺激信息的瞬间感知,短时记忆是人们对刺激信息的短暂保持,长时记忆是人们对刺激信息的长时间保持。

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维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指通过感性认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抽象逻辑思维是指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过程。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历史、方法、分支学科等。

以下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内容: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动机、发展等。

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期确立的。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记忆一、选择题1.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是()。

A.0.25秒—4秒B.5.25秒—10秒C.10.25秒—15秒D.15.25秒—20秒2. 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C.保持、再认或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 开卷考试时,学生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4.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5 B.5-7 C.7-9 D.5-95.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为主。

A.视觉形式B.听觉形式C.语义形式D.表象形式6.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是()。

A.反响回路B.长时作用C.突触结构D.细胞集合7.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

A.感觉登记B.视觉记忆C.图像记忆D.感受记忆8.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一个区别是A.感觉记忆不使用声音编码B.感觉记忆存贮的信息完全不受新信息的干扰C.短时记忆不易消退D.以上都不对9.乔治·斯伯林用()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A.整体报告法 B.重学法 C.部分报告法 D.节省法10.斯伯林(G.Sperling)的研究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

A.一次约4或5个项目B.约7.2个项目C.黑白信息D.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11.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1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

A.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B.形象编码和逻辑编码C.语义编码和听觉编码D.听觉编码和表象编码14.保持信息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15.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感觉)-试卷2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感觉)-试卷2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感觉)-试卷2(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感觉分为哪几种?(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解析:2.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哪些?(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1)眼球。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①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

视网膜中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

②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它们都是屈光介质,这些结构加上眼球前端的角膜,组成眼睛的屈光系统。

③眼球外还有三对眼外肌,它们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支配,使眼球能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2)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

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其中最外层是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第二层含有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内层含有神经节细胞。

①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

俸体细胞长,呈棒状;锥体细胞粗短,呈锥形。

②棒体细胞和锥体细在网膜上的分布也不同,在网膜中央窝,只有锥体,没有棒体,这是网膜上对光最敏感的区域。

离开中央窝,棒体细胞急剧增加,在网膜边缘只有少量的锥体细胞。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A. 感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B.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C. 感觉和知觉是同一概念D. 知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答案:A和B2. 以下哪个不是感觉的基本特性?A. 感觉的适应性B. 感觉的阈限C. 感觉的强度D. 感觉的复杂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B. 相似性C. 连续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感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直接反映。

答案: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5. 知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反映。

答案: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三、简答题6. 简述感觉适应现象。

答案: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有强烈气味的房间时,最初可能会感觉到气味很强烈,但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气味感觉会逐渐减弱,甚至感觉不到。

7. 解释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人们能够保持对物体的稳定知觉。

例如,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能识别出熟悉的物体,即使光线条件发生变化。

四、论述题8. 论述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驾驶汽车时,我们通过视觉感知道路状况,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的声音,通过触觉感知方向盘的反馈,这些感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驾驶决策。

在社交互动中,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意图。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感觉和知觉来捕捉和表达美的形式。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外部世界,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更有效地与环境互动。

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1. 感觉的定义是什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 感觉的分类有哪些?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3. 什么是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有强烈气味的房间时,最初会感觉到气味很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气味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这就是嗅觉适应。

4. 感觉对比和感觉后效是什么?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觉的强度或性质发生的变化。

例如,当我们先看一个亮的物体,再看一个暗的物体时,会觉得暗的物体更暗,这就是明暗对比。

感觉后效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仍然持续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盯着一个亮的物体看一段时间后,再看一个暗的物体,会觉得暗的物体上有一个亮的残像,这就是视觉后效。

5. 什么是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它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变化。

6. 感觉的测量方法有哪些?感觉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直接测量感觉阈限来研究感觉,如最小可觉差法、恒定刺激法等。

间接法则是通过测量与感觉相关的生理指标或行为反应来间接推断感觉,如皮肤电反应、瞳孔反应等。

7. 什么是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感觉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当我们听到一个声音时,会对相应的视觉刺激更加敏感,这就是所谓的视听效应。

8.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是什么?感觉和知觉是紧密相关的两个心理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例如,我们通过视觉感觉看到了一个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属性,然后通过知觉将这些属性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物体形象。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第6章 知 觉一、单项选择题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统考2007研]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C【解析】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B项,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C项,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D项,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

2.把图6-1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统考2007研]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答案】A【解析】知觉的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B项,知觉的连续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活动。

C项,知觉相似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过程。

D项,知觉的邻近原则是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

根据题意,人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对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或简约,借以获取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

因此,人在知觉上图时,在心理上将断续的线条闭合起来,产生主观轮廓而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统考2007研]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答案】D【解析】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人将远近物体判断或辨识为立体的视知觉。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知觉)【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知觉)【圣才出品】

第6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

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这种现象叫()。

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答案】C【解析】诱发运动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一般说来,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的状态。

例如,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2.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答案】B【解析】错觉的种类很多,比如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其中线段发生错位是方向错觉,如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

3.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桌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

4.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海上飞行时的“倒飞错觉”是()。

A.图形错觉B.形重错觉C.大小错觉D.方位错觉【答案】D【解析】“倒飞错觉”是指飞机实际在平飞,但飞行员却感觉自己的飞机在倒飞,自己也倒悬在空中飞行,称为倒飞错觉。

海上飞行时把蔚蓝色的海平面当做天空或夜间飞行时把天上的星星当做地面灯光而发生倒飞错觉。

倒飞错觉是对方位的错误判断,因而是方位错觉。

5.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答案】B【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经验多的人,对报告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得到的信息多;而不懂行的人没有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因而获得的信息少。

2普通心理学题库:神经机制与感觉

2普通心理学题库:神经机制与感觉
5
D.彩色对比
31.电影胶片上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播放时人们看到的却是连续运动的画面,产
生这种效果的视觉机制是(C )。
A.双眼视差
B.视轴辐合
C.视觉后像
D.线条透视
32.以下属于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C )。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33.在裂脑人实验中,假设给被试左视野呈现“帽子”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
C.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转换能量
D.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
14.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是(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自主神经
D.副交感神经
15.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的单位是(A
)。
A.神经元
B.突触
C.神经回路
D.反射弧
16.对机体的觉醒起主要作用的是(C
)。
A.大脑
B.下丘脑
“书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D )。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书籍
B.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帽子
C.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书籍
D.口头报告看到了书籍
34.下列哪个结构不属于耳蜗?( D)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以上都不是
35.常见的色盲通常不能辨别(D )。
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
C.网状结构
D.小脑
17.(B )主要负责应付危机情况。
A.躯体神经系统
B.交感神经系统
A)。
3
பைடு நூலகம்
C.副交感神经系统 D.中枢神经系统 18.将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的神经元是(A )。 A.运动神经元 B.感觉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 D.中枢神经元 19.记忆和情绪识别都与(B ) 的活动有关。 A.脑干 B.边缘系统 C.左脑 D.小脑 20.割裂脑研究说明了(C )。 A.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对称的 B.神经元不可再生 C.大脑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功能 D.大脑的功能固着 21.损伤边缘系统最有可能影响的机能是( C)。 A.听觉 B.运动 C.情绪 D.睡眠 22.神经系统是由(A )构成的。 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B.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大脑 C.脊髓和大脑 D.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2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B )。 A.最小可觉差 B.感觉阈限 C.差别阈限 D.差别感觉阈限 24.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C )。 A.科蒂氏器

普通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感觉是指:A.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B. 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C. 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D. 客观事物的内在属性答案:A2. 视觉感受器位于:A. 视网膜B. 角膜C. 晶状体D. 玻璃体答案:A3. 听觉感受器位于:A. 耳蜗B. 外耳道C. 鼓膜D. 听小骨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感觉的特性?A. 感受性B. 适应性C. 选择性D. 持久性答案:D5. 嗅觉感受器位于:A. 鼻腔B. 口腔C. 咽喉D. 气管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感觉的产生需要外界刺激,这种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________。

7. 感觉的适应性是指在持续刺激下,感觉的________逐渐降低的现象。

8. 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其中________是触觉最敏感的部位。

9. 味觉感受器位于舌头,可以感受到的基本味道有甜、酸、苦、咸和________。

10. 温度感觉的产生与皮肤表面的________有关。

答案:6. 强度 7. 敏感度 8. 指尖 9. 鲜味 10. 温度变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感觉适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觉适应是指在持续刺激下,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逐渐降低的现象。

在生活中,例如长时间处于某种气味的环境中,人们会逐渐习惯这种气味,不再对其产生强烈的感觉。

12. 解释什么是感觉对比,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感觉对比是指不同感觉刺激同时或相继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彼此之间的感觉效果相互影响的现象。

例如,将手浸入冷水后再浸入温水,会感觉到温水比实际更热。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两者的区别在于感觉是对事物单一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的练习题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的练习题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的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A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答案与解析: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被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低于绝对感觉阈限的刺激则感觉不到。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越高,引起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越低,也就是引起感觉的刺激量越小。

2.在上午11点感觉到肠蠕动后有饥饿感,属于(D )A.味觉 B.触觉C.运动觉 D.内脏感觉答案与解析:内感受器是指位于身体内部,感受内环境变化刺激的感受器,它们存在于血管、内脏、骨骼肌及肌腱中,当器官活动或者机能改变对,感受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从而产生内脏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3.食物的颜色和温度影响基本味觉的原因是(B )A.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C.联觉 D.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答案与解析: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它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一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感觉反映的是(C )A.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B.客观事物的多重属性C.作用于感受器的事物的个别属性D.作用于感受器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答案与解析: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对感受性的理解错误的是(B )A.在先天遗传素质上靠后天生活经验发展成熟的B.不会因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C.不同的生活实践使感受性的发展不同D.感受性是可以发展与补偿的答案与解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并非所有适宜刺激都能引起感觉。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惟独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干引起人的感觉。

6.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C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7.俗话说“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A ) A.适应性 B.对照性C.补偿性 D.联觉答案与解析: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叫适应。

2017普通心理学之感觉_毙考题

2017普通心理学之感觉_毙考题

2017普通心理学之感觉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感觉:人脑通过感受器接受并认识了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2.感觉的种类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如苹果是圆的;远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

如从侧面看苹果。

3.感觉测量E=1/R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对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小差异量也可叫做小可觉差JND,德国的韦伯对此研究发现了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

)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感觉的敏锐度。

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

费希纳对数定律:在韦伯率的基础上,假设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以在阈限上增加的小可觉察来决定(该假设以被否定)P=KlgI(同样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史蒂文斯幂定律: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P=KIn 公式表明知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4.感觉现象(1)感觉的适应(2)感觉的对比(3)多种感觉的相互作用(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2.视觉现象色觉:关于色觉有两种不同的理论。

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视觉对比:光刺激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同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明暗对比:某个物体反射的光量相同时,由于周围物体的明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明度经验颜色对比:物体颜色受周围颜色影响朝向它们补色的方向变化马赫带: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用侧抑制解释)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需要时间较长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过程进行很快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根据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的异同,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注 意——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注 意——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9.根据感觉特征选择刺激信息,并按“全或无”原则加工处理,在知觉水平上进行认 知分析的注意模型是( )。
A.衰减器模型
5 / 49
8.在下列选项中,对“鸡尾酒会现象”的解释所支持的注意认知理论是( )。 A.衰减器模型 B.反应选择模型 C.过滤器模型 D.资源分配模型 【答案】A 【解析】鸡尾酒会现象指当你在拥挤的室内正和某人交谈,忽略了别人的谈话声和一般 噪音,突然别人谈话中提到了你的名字,马上会引起你的注意。注意的衰减理论可以对这一 现象做出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它不是按“全或无”原则, 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当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器受到衰减时,由于强度减弱,不能被识别, 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的激活阈值较低,因而能被激活、被识别。
5.听表走动的滴答声,会感到时有时无。这种周期性变化的注意现象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 【答案】D 【解析】注意的起伏是指人在感知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是表现为周
3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 2008 研] A.双耳分听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 【答案】A 【解析】双耳分听、双任务操作及视觉搜索都是注意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式,分别注重 研究注意的不同侧面,双耳分听范式关注注意的选择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任 务操作范式关注注意的分配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集 中指向性。语义启动的范式是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
7.学生上完一节课后,不受该课内容的影响,自觉做好上第二节不同内容课的准备。 这种注意品质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感觉一.单选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B)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感觉适应)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神经冲动)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C)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动探索活动)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贝克西)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声音的音高)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50.味觉不包括(辣)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53.不同位置的a 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对于每一张图片,我们称之为一帧,通常情况下,形成连续的动作最少需要每秒____帧。

(10)二.多选1.有关感觉阈限的叙述正确的是(BD)A.绝对阈限是一个单一的刺激值B.心理学把5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那个刺激值称为绝对阈限C.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我们不仅感觉不到,也不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D.韦伯分数越小,则差别感觉越灵敏2.色觉拮抗过程说所假定的视网膜中的三对拮抗的视素是(ABD)A.红—绿色素B.黄—蓝色素C.红—黄视素D.白—黑视素3.以下有关费希纳定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C)A.其公式为S=RlogK+CB.它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C.该公式表明,刺激强度按几何数增加,感觉强度也按几何数增加D.费希纳定律只是一个近似值,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使用范围4.下列对感觉分类正确的是(ABCD)A.根绝感觉刺激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可将其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B. 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C. 属于内部感觉的有肌肉的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D.临床将感觉分为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5.有关感觉适应叙述正确的是(BCD)A.感觉适应只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却不能使其降低B.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C.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D.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6.下列关于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和觉知B. 感觉是个体觉知到刺激的存在,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C. 感觉是一种最初级的经验,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作用很大D.感觉是一种较高的,较复杂的心理现象7.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由那几个环节构成(ABD)A.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B. 传入神经活动C. 传出神经活动D.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8.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有哪几种形式不同的同心圆(AB)A.中心反应光,周围反应暗B.中心反应暗,周围反应光C.中心周围都反应光D.中心周围都反应暗9.在三色说中,光线的三原色(ABD)A.红B.蓝C.紫D.绿10.视觉过程的生理机制包括哪些(ABCD)A.折光机制B.感光机制C.传导机制D.中枢机制11.听觉体验包含(ABD)A.音高B.响度C.振幅D.音色12.对“听力系统是如何对声音频率进行编码”的解释,主要有哪两种理论(AD)A.地点说B.共鸣说C.行波说D.频率说13.动觉的感受器位于(ABC)A.关节B.肌腱C.肌肉D.骨骼1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ABD)A.黄光=白光-蓝光B.蓝光=白光-红光-绿光C.蓝光=红光+绿光D.蓝光+红光=品红光15.内脏觉(机体觉)分布于(ACD)A.食道B.皮肤C.胃D.膀胱16.适应现象在各种感觉中的表现是(AD)A.视觉比听觉明显B.听觉比视觉明显C.痛觉比温觉明显D.温觉比痛觉明显17.适应是(AB)心理现象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引起的18.韦伯定律(ABC)A.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相对不变B.适应中等强度刺激范围C.对于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D.是指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19.下面哪些会影响临界闪光融合频率(ABCD)A.光的强度B.波长C.光落在视网膜的位置D.机体的身心状态20.现已确定的颜色混合规律主要有哪些(ACD)A.互补律B.混合律C.间色律D.代替律三.名词解释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体验或觉知。

2.适宜刺激:对某一感受器来说,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

3.外部刺激:接受机体外的刺激,觉知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4.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觉知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

5.刺激过程:指由刺激引起感受器产生相应变化的过程。

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6.编码: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

7.感受野:引起单个神经细胞充分反应的刺激区域和特征。

8.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9.心理物理学:研究物理能量与心理体验之间关系的学科。

10.绝对阈限:指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即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

11.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12.韦伯定律△R/R=K13.费希纳定律S=KlogR+C14.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视觉适应:是指环境刺激由强(或弱)向弱(或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或强)光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的弱(或强)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降低)。

16.暗适应:由于环境的光刺激持续弱而对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

17.明适应:由于环境的光刺激持续强而对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降低。

18.感觉后效: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9.后象:视觉中的感觉后效。

22.正后象:与光刺激的品质相同的后象。

23.负后象:与光刺激在品质上相反的后象。

24.闪光融合现象:后象使断续的刺激产生连续感觉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