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优秀教案
幼儿园优质课-《黄鹤楼》语文教案
《黄鹤楼》语文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末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语文教案,希翼能够匡助到大家。
《黄鹤楼》语文教案 1教学要求: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味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 、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爱慕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5 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2 、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3、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⑴自读古诗。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不少疑问,学贵有疑。
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
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 、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
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味一下。
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故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齐读这一句话。
㈡第三自然段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1、出示句子 2 。
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向来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干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⑴思量:从这段话中,你体味到了什么?(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⑵你从哪些词句中体味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⑶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者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教案7篇
《黄鹤楼》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教案7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黄鹤楼》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黄鹤楼》教案1【设计意图】诗的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
如何挖掘简单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过程中,应该创设诗中的情景,品悟诗中的蕴涵的深情。
让古诗教学既充满灵动飘逸、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涵深情,是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诗的能力。
3、感悟送别的不舍情结。
【课前准备】收集写送别的诗句。
【教学流程】一、初步感受离别诗的情1、唤起对离别的感受:过渡:有过与人别离的经历吗?当时的感受如何?2、学习古诗:王维的《渭城曲》。
过渡:古人与友人相别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送别的诗,诗是王维写的,诗名叫作《渭城曲》谁来背一背?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谈感受:你能感受王维的心情吗?3、小结启发: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送别总是件难过的事情!二、揭示诗题、解题过渡:今天我们又要去目睹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离别。
1、出示诗题并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诗题:⑴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⑵补充介绍“黄鹤楼”、“广陵”的知识。
三、读通诗句,初感诗的意境过渡: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自己去读读!1、单个自渎。
2、正音朗读。
3、齐读。
四、再读探索──明诗眼、寻依据过渡:通过多次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1、交流肯定所学。
2、小结提示:全文就记述了自己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诗眼:过渡: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引导归纳:⑴静态:①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②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③送别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送别的情景──长江天际流。
⑤送别的心情──孤。
⑶动态:①送别的原因──故人西辞下扬州。
②送别的经过──孤帆远影。
③送别的结果──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优秀5篇)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优秀5篇)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
教学过程: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烟花三月》这首歌,学生欣赏。
师问:这首歌让你想起哪位诗人的哪首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或者别人写李白的诗歌,说说对李白的印象。
师:是啊,后人都称李白为“诗仙”,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就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李白,却有一个人让他钦佩不已。
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出示课件)听了故事,知道是谁让他佩服不已了吗?(崔颢)对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让李白自愧不如的诗——《黄鹤楼》。
(学生读题。
指导写好“鹤”字)谁来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
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2、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的读音。
3、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并相机评点学生的朗读;如这是深沉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4、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
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
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生读。
(课件出示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
黄鹤楼教案设计
黄鹤楼教案设计教案一: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熟悉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3. 培养学生对黄鹤楼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文化建筑的故事展示黄鹤楼的文学意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素材、课堂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黄鹤楼的名字来源和基本背景,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黄鹤楼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讲解(15分钟)详细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沿革、建筑结构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黄鹤楼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合作活动(2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与黄鹤楼相关的古诗或文学作品,通过朗读和解读,展示黄鹤楼的文学价值。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五、个人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以黄鹤楼为背景,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黄鹤楼的理解和感悟。
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总结,归纳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进一步深入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合作活动和个人创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黄鹤楼的理解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教案二:黄鹤楼游园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参观黄鹤楼,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3. 培养学生对黄鹤楼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地参观活动,使学生对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准备:导游讲解材料、游园活动指南、学生讲座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观看介绍黄鹤楼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
二、实地参观(60分钟)组织学生参观黄鹤楼,由导游讲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
《黄鹤楼》崔颢优秀教案设计育教学反思
《黄鹤楼》崔颢优秀教案设计育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黄鹤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离愁别绪;(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现手法;3.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崔颢及其作品《黄鹤楼》;(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2)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审美价值;(3)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在黄鹤楼的美好时光;(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离愁别绪。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设计:(1)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2)教学环节是否紧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3)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验是否真实深刻;(3)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诗;(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主题;(3)了解黄鹤楼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图片展示和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对景点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2. 诗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诗;3. 关键词语解析:解释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等;4. 意境与主题探讨:引导学生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二篇:教学过程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黄鹤楼产生兴趣和好奇心;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4. 诗文讲解: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展示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背景;5.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第三篇: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包括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3.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诗文解析和景点介绍;5.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多篇
《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多篇《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1学习目标一重要实词和虚词二翻译重要语句三背诵课文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学习时数:2课时黄鹤楼历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
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隅:角落。
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图经》云:“费讳登仙,尝兰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
迹存《述异》之志。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三国蜀汉大将军。
登仙,成仙。
驾:乘、骑。
憩:休息。
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之,指代黄鹤。
名,动词,命名。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
《述异》之志:即《述异志》.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
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黄鹤楼》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黄鹤楼》优秀教案(精选12篇)《黄鹤楼》优秀教案(精选12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优秀教案篇1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解题。
黄鹤楼在哪里?(位于湖北武汉长江江畔,名胜之一。
)谁送别谁?(李白送别孟浩然。
)教师板书:李白孟浩然3、教师介绍背景。
李白年轻的时候住在湖北一代,和同住在那里的大诗人孟浩然结成了忘年交。
【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忘年交”,并板书该词,目的有二:一,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呼应;二,让学生多了解点儿知识。
】出示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教师解释。
有一天,孟浩然决定“顺江东下,前往扬州”,李白就在黄鹤楼上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的用意与上面的相同。
王恒老师上课就是这样,常常在不经意间向学生“灌输”点儿东西,以丰富学生的内存。
我是很喜欢的。
】4、出示诗句,请学生质疑,并提醒学生:这篇课文是“文包诗”,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这就是告诉学生文包诗的特点,也是告诉学习的方法】二、初读。
1、提出要求。
大声朗读,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检查。
出示容易读错的词:饯行伫立凌空远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指名读,齐读。
请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互相读,互相纠正。
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答。
1、提出要求。
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提出来。
2、指名逐节朗读,学生质疑,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指导理解,相机进行朗读,加深理解。
重点指导:“饯行”,提醒学生注意形旁理解;【从字形,汉字的独有的特点出发,教学生理解】“俯临”,比较黄鹤楼和长江的高低理解;【结合实际,理解关键字“俯”】“飞檐”,看图理解;【看图理解,既形象有快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与反思第【1】篇〗黄鹤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黄鹤楼的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究黄鹤楼的建筑特色和景观美学,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学习黄鹤楼的诗词歌赋,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黄鹤楼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和诗词歌赋。
2. 教学难点:理解黄鹤楼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黄鹤楼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讲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介绍黄鹤楼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与文化名人的联系。
3. 演示黄鹤楼的建筑特色和景观美学:通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黄鹤楼的建筑风格和景观美学,引导学生探究其特色。
4. 分析黄鹤楼的诗词歌赋:选取经典诗作,讲解其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交流对黄鹤楼的认识和体会,深化对黄鹤楼的理解。
6. 个人展示:让学生选取一个角度,以自己的语言描述黄鹤楼,提高其口头表达和创新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黄鹤楼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包括、视频和音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回答问题、填空和选择等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 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领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通过诗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描绘出相应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
第二篇: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抄写《黄鹤楼》诗歌,加强记忆;2. 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3. 结合诗文内容,想象和描绘出《黄鹤楼》的画面;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精选7篇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精选7篇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初步设疑。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是哪位小老师为我们板书的,请我们的一日之师带领大家读一下课题。
谢谢2、出示古诗,指名读诗。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白在黄鹤楼上设宴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
李白目送友人,心情非常激动,吟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⑴自读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⑴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
我想通过认真学习课文后,你们的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4、过渡: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自由读)2)、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
(学生动手圈画)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5、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鸟语花香的三月。
生:百花怒放、景色艳丽的三月。
师:同学们知道吗?自从李白写下这句诗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扬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们纷纷赶往扬州,欣赏那里的美景。
而“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称为“千古丽句”。
一起美美地读这句诗。
二、朗读话别,感悟话别。
1、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这藏在心里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让我们一起去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指名读第二小节2、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
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⑴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3、师范读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article/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中的景象;(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鹤楼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孤独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黄鹤楼》这首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2. 诗文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黄鹤楼》这首诗,加强语感和记忆力培养;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黄鹤楼”、“长江”、“天际流”等,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4.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这首诗;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3. 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难点:1. 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2.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中的景象;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鹤楼的背景和诗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2. 诗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黄鹤楼》这首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3. 诗文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黄鹤楼》这首诗,加强语感和记忆力培养;4.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黄鹤楼”、“长江”、“天际流”等,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5.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并进行分享;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和拓展任务。
《黄鹤楼》教学设计15篇
《黄鹤楼》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鹤楼》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幻灯片底色为插图景物,便于图文对照)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
指出课文特点,板书:文包诗出示李白写的送别诗并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
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
然后交流一下。
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之景(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如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教案一:初中语文《黄鹤楼》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课文。
(3)了解唐代文学家崔颢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理解。
教学难点:1. 课文翻译和内容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黄鹤楼》全文。
2. 崔颢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崔颢及其作品《黄鹤楼》。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唐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句式的理解。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解释生词和句式。
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
四、小组讨论(10分钟)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二:初中语文《黄鹤楼》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课文。
(3)了解唐代文学家崔颢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鹤楼优秀教案(合集8篇)
黄鹤楼优秀教案(合集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优秀教案(合集8篇)黄鹤楼优秀教案(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品味感悟作者的人生失意之愁和浓浓的思乡之愁。
【教学重点】
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教学难点】
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品味感悟作者的人生失意之愁和浓浓的思乡之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唐诗,我们头脑中会闪现出许多或汹涌奔腾或静谧甜美的画面,说到唐代诗人,我们就会想到有“诗仙”之称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人的一首诗,曾经让才华横溢的李白佩服之至,并为之搁笔,那就是崔颢所作的《黄鹤楼》。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呢?今天,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注意此时他的年龄)。
《唐诗三百首》(后人对唐诗的选集)把《黄鹤楼》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他才
思敏捷、善于写诗。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隅(yú)
费祎(yī)
憩(qì)
邑(yì)
闼(tà)
窥(kuī)
(2)生词释义。
隅:角落。
登仙:成仙。
驾:乘,骑。
憩:休息。
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倚:靠着。
重檐:两层屋檐。
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霞敞:高敞。
形胜:山川胜迹。
最:最好的事物。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B.末尾的“日暮”之景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的哪些诗句?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教师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于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再次细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