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系列课程(2.1.26)--文学文本与文学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第二章·术语解释
1.文本(text)
“文本”(text)又译为“本文”。文学文本是指由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所构成的、具有审美意味的、开放性的语言符号系统。现代批评理论有时候在更宽泛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术语,用文本泛指一切有待于解释的符号或符号链。
2.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即具有相对独立审美意义的文体形式。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是指,特定的体裁不仅在语言形式、结构方式和表现技法上有一定的规定性,而且在生活素材的选择、创作情感的体验和艺术构思的方式上也都有自身的规定性。体裁就是根据这些规定性,从文体上对文学所作的一种划分。主要的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
3.意蕴:
文学文本的意蕴即蕴涵于文本现象层的意义,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
4.诗歌
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文体。抒情性和讲究语言的韵律是诗歌的主要特点。
5.意象
(诗歌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意象即为表达某种意念或意蕴,使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意象”即表意之象、寓意之象、见意之象。西方文论把意象视为诗人的主观意念与外界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后的产物。
6.意境
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里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或术语。
7.小说(novel)
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叙事性的虚构文体。叙事性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8.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又称叙事观点、叙述角或聚焦型,是指叙事者叙述小说所采取的角度或视点。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来叙述一件事情,会构成不同的故事。所以英国作家路伯克把叙事角度解释为“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一般来说,叙述角度可以分为全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三种。
9.全聚焦叙事
又称为全知叙事,是迄今为此发展得最成熟、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叙事角度,这种叙述的主要特点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不仅知道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任何事情,他的过去和未来,而且还知道他们的内心活动,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用罗兰·巴特的话说,“叙述者既在人物之内又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但又从不与其中任何一个人认同。”
10.内聚焦叙事
又称“人物视点叙事”,叙事者只叙述从这个角度能看到的事情,其视野之外的一切就不能叙述了,所以内聚焦叙述也是一种限制叙事。至于叙述者所选择的视点,可能有两种。其一是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视点;其二,叙述者也可以不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但他始终附着在某个人物的内心深处。
11.外聚焦叙事
外聚焦叙事也是一种限制叙述,叙事者所知道的事情少于故事中任何一个人物,他只能以旁观者或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与内聚焦叙事不同的地方是,内聚焦叙事所受的限制是局部限制(只能采取一个人物的视点),而外聚焦叙事所受的限制却贯穿于所有的地方和故事的始终,一直处于故事的“外部”。
12.散文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泛指韵文以外的各种文体,包括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文学理论所讨论的则是狭义的散文,即具有文学性的散文,这是一种以抒发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为内容的文学体裁。
13.“形散神不散”
“形散神不散”是对散文特点的一种描述,指散文在抒发感受上的集中性(神不散),和散文在表现、寄托、引发这种感受时,在材料使用以及结构形式上的灵活与自由(形散)。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形成了散文的特点,也是能否写好散文的关键。
14.剧本
剧本是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文学脚本,属于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从戏剧表现的角度上说,剧本只是一种半成品,需要通过舞台演出才能最后完成。作为文学体裁,剧本的特征均取决于戏剧舞台表演的规定。
15.戏剧冲突(conflict of dramaturgy)
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16.戏剧情境(situation of play)
戏剧情境是孕育戏剧冲突的各种条件、因素之和,如造成戏剧冲突的情节和境况,促成戏剧冲突并引发其发展变化的契机。戏剧情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事件的具体情况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17“三一律”
“三一律”又称“三个整一律”,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结构原则,体现了戏剧结构强调集中性的特征。“三一律”规定戏剧的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之内完成。
18.潜台词
潜台词即含有言外之意,能够引起戏剧动作的戏剧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富于“潜台词”是指这
样一种语言现象:有些话戏剧人物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观众却可以根据剧情,意会到其话中有话,另有所指,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没有直说。
19.主题
主题是文本蕴含的核心意蕴或主要意蕴。文学理论所说的“主题”不同于一般论说文的主题;论说文所谓的主题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作者基本观点的概括,并以概念化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而文学文本的主题即形象层的核心意蕴,一般来说并不独立存在,不以抽象的、概念化语言加以表述,而是隐含在现象层或形象之中。
20.主题的多义性
主题的多义性是指对一个文学文本的主题可以做出多种理解和解释的现象。文学文本主题多义性的形成原因,其一是因为文学文本的主题只能存在于形象之中,而形象呈现的意义则具有模糊性、含蓄性的特点;其二是存在于形象之中的意义有待于接受者的感受、理解和阐释,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造成了人们对文学文本主题理解的多义性。
21.多主题
文学文本的多主题是指,由于文学文本现象层的复杂、丰富,使其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意蕴。多主题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篇幅较大、内容丰富、情节线索较多的文本之中。
22.意象叠加
意象叠加又称意象并置,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并置或叠加所构成的复合型意象。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水文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句,正如俞平伯所说,“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合。”
23.边缘文学体裁
指那种既有文学因素,也含有某些非文学因素的文体或体裁。人们有时将这种体裁归之于文学有时候又归之于非文学,故称之为边缘文学体裁。边缘文学体裁往往能以它的混合形态与综合性质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