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中国国学是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当代社会,国学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文化自信、道德建设等方面阐述国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传承国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

国学课程使得我们能够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和思想,了解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这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保护文化遗产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文化自信国学的研究和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当代社会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和冲击,国学代表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能够巩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在面对文化交流和冲击时能够更好地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疆域。

道德建设国学在道德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古代经典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当代社会,个人主义盛行、道德观念相对淡薄,道德风险也相应增加。

国学的研读可以让我们汲取古人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引领。

身心健康国学中的诗词、音乐、太极等活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古籍和古乐进行修身养性,这对于缓解压力、提高心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工作和生活压力,国学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创新发展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宝库,它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在国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国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拓展传统文化的新领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结国学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通过历史传承、文化自信、道德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

论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

论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曹社会科学版草2013年7月矺第4期26 JournalofHangzhouNormalUniversity曹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草No.4.Jul.2013收稿日期:2013-01-16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朱晓鹏(1963-),男,浙江缙云人,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等的研究。

 21世纪儒学研究论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朱晓鹏(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36)摘 要: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国学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一个可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关键词:国学;现代化;现代性转换;软实力;民族性基础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38(2013)04-0026-08 在国学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热点的当前,认真思考一下诸如“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国学”、“究竟应该研究国学中的哪些东西”一类的问题,很有必要。

我认为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使之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应予以借鉴依凭的一个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具体而言,就是既要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价值和精华,特别是其对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和意义问题,包括通过对传统经典的现代阐释和运用揭示出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现代性要素及其意义,以及蕴含的那些可以转化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又要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

弘扬国学文化增加软实力

弘扬国学文化增加软实力

关于弘扬国学文化,提升景区软实力的策划案一、加强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重要而紧迫的民族工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了。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刁民淘汰良民,妓女淘汰处女,二爷淘汰爷们,银两淘汰良心,权力淘汰法律,垄断淘汰市场,色情淘汰爱情,孙子淘汰孔子”。

这类段子虽不好听,却不是社会道德沦丧问题,而是要求我们这个社会的思想文化体系急需加强建设。

一个健康的社会,除了要有比较丰厚的物质文明条件之外,更要有比较健康的精神文明的条件。

我们党总是结合自己的历史使命,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发展目标。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秉持我们党崇高的文化理想,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展望文化发展前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宏伟蓝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顺应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了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的新期待,展示了我国文化繁荣兴盛的美好前景,要求我们不断用这一目标鼓舞人心,进一步激发全党全社会投身文化建设的热情,凝聚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不断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这是一个全面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和实力的目标,要求我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站在世界文明进步前沿,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

文化自信的觉醒:国学在当代的复兴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觉醒:国学在当代的复兴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觉醒:国学在当代的复兴与挑战《文化自信的觉醒:国学在当代的复兴与挑战》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其文化自信的觉醒与国学的复兴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一、国学复兴的文化自信国学的复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经历了近代的西学东渐和文化冲击之后,中国社会开始重新审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当代的复兴,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这种文化自信的觉醒,是对“现代化而不西方化”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二、国学热背后的文化反思“国学热”的出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认识和评价。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求文化上的根和魂。

国学的复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也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是对传统文化中优秀元素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部分的批判和超越。

三、国学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国学的复兴,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国学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种融合,既要保持国学的原貌和精髓,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

通过这种融合,国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滋养和智慧的启迪。

四、国学复兴的挑战与机遇国学的复兴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如何与世界文化对话、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特色等。

同时,国学的复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如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科技对文化传播的推动等。

面对挑战和机遇,国学的复兴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五、国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教育中,国学的地位日益凸显。

通过教育,国学的智慧和精神得以传播和普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同时,教育也是国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教育,国学可以不断地吸收新知、更新观念、丰富内涵。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如何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如何

国学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如何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下降,但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国学涵盖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哲学思想、历史文化等领域,融合了古代智慧和人文精神。

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道德准则,对于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代社会,尽管科技迅猛发展,但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和文化的需求并未减少,相反逐渐增加。

因此,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次,国学对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研究,更是培养人文精神、思辨能力和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

通过深入学习国学,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同时,国学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古代经典和哲学思想的学习,人们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而且,国学中还涵盖了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表达,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因此,国学对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国学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当代社会,由于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侵蚀。

因此,传承和弘扬国学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经典、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促进中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国学的研究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国学在当代社会的地位是重要而不可忽视的。

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学教育逐渐被忽视。

然而,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国学的传承和发扬,我们提出了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国学校园文化的建设:1.增加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认识;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4.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方案内容1. 设置国学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包括经典著作的阅读、古代文化的介绍和传统礼仪的学习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对国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创建国学社团成立国学社团,邀请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参与国学研究,举办国学讲座和研讨会。

社团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学术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掌握。

3. 组织国学活动定期举办国学主题的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作文比赛、古诗词演唱会等。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建立国学图书馆在学校图书馆中建立国学专区,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国学经典著作和研究资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国学图书,进一步了解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

5. 鼓励国学研究为学生提供国学研究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自主进行国学研究项目,并组织国学研究成果展示。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方案推广与评估推广方式1.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和目标,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2.在学校网站和校园公告栏上发布国学活动和成果的信息,提高师生的关注度;3.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等,扩大方案的影响力。

评估方式通过以下方式对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进行评估:1.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国学课程和活动的满意度和参与度;2.教师评估:评估国学课程和活动对学生道德修养和学业表现的影响;3.学业成绩和品德评定:观察学生在国学课程和活动参与后的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的变化。

国学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国学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国学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作者:段钰晨来源:《卷宗》2018年第07期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火车加速拐弯式”的转型期,而加速拐弯所引发的社会超速世俗化和市场化已经给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意义重大,是当代中国转型期文化建设的方向性指导。

文章对国学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中国文化;建设1 前言晚近这场“国学热”已持续了二十余年,不仅未呈消歇之势,反而日见高涨,越来越多的民众以懂得“国学”、践行“国学”为骄傲和自豪。

与此同时,不断有学者提出应将“国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但学界内部对此仍有较大争议,即使赞成者之间,对于如何建设“国学”学科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其中关键就在于对“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还缺乏大体一致的共识。

正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若不弄清当代中国究竟为何需要“国学”、需要何种“国学”,那么对于“国学”学科的设置无论赞成还是反对,终究难免“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之讥。

2 国学与现代中国之道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学界便开始提倡“国学”。

我国古代也有“国学”,不过是指设于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最高级别的学校,主要与地方学校相对而言,其中“国”指国都,“学”指学校。

现代中国所谓“国学”则大体相当于“中学”,主要与外国学术尤其是“西学”相对,其中“国”指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学”指学术。

首先,在个人层面,人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的信仰体系与价值体系,以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和认同危机等问题。

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之后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出现,对于我国大部分民众而言,原有的信仰与价值实际上已被摧毁殆尽,而新的信仰与价值一时又无法建立,因此出现了价值真空和信仰真空。

其次,在社会层面,人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据的价值共识、道德共识和行为规范,以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缺乏诚信和道义、缺乏理解和尊重等问题。

试论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试论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试 论 国 学 在 业 文 化 建 设 中 的 应 用
口 欧 阳旭 萍
( 莞 广 电网络 传 媒 发 展 股 份 公 司 人 力资 源 部 , 东 东 广 东莞 53 2 ) 2 1 9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 是推动企业发展 的不竭动力 事实上 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 自己的文化特 色, 而有 的所谓的企
仁》 “ : 君子之于天 也, 无适也 , 无莫也, 义 之 与 比 。 ” : 君 予 喻 于 义 , 人 喻 于 又 “ 小 利 。”孟 子. 上》 “ 人 者 , 《 离娄 :大 言不 必 信 , 行 不 必 果 , 义 所在 。 ” 惟 闺 学 中至 关 重 要 的 核心 词 就 是诚 信 , 而 历 来 的 思想 家 倍 加推 崇 的也 是 诚信 , 在 现代 企业文化 中,诚信 的运用更为关键 , 企 业 在 发 展 巾 若 想 获 取 持 续 性 的领 先地 位 , 仅 需 要 在 战 略 上 整 合 市 场 , 战 术 不 在 上讲究策略 , 更要贯彻诚信 原则 。企业不 仅 要 对 产 品质 量做 到 精 益 求精 , 且 要对 而 顾 客 保 持 高度 的责 任 感 , 赢 得 顾客 的满 来 意 和 忠 诚 , 到 信 誉 、 牌 、 信 三 位 合 做 品 诚 并 将 之 贯彻 实施 到 底 , 业 自然 能 在 企 激 烈 的 市场 竞 争 取 得 一 席之 地 。 四、 兼容并包、 百花齐放 国学 中各 种 思想 , 能够 兼 容 并包 、 百
关键词: 业文化 企 国学 企 业发 展
企 业 文化 的精 髓 无 非 是管 理 人 才 。 所 有 的 管 理 方 式 以及 管 理 理 念 都 是 围绕 人 才 的管 理 而 生 。 各种 所 谓 的现 代 仑业 模 式 只 是 为 了 最 大 限 度 的发 挥 人 才 在 工 作 中 的 能 力 。用 现 代 语 占组织就 是 : 以人 为本 , 尊重人 的感情 和信 仰 , 人限度 形成 强大 的 最 凝聚 力和 向心力 。要 更好 的 发挥 企 业 中各 种 有机 组成 部分 的应 有价 值 , 须最大 限 就必 度 的发 挥企业 文化 的能量 , 就牵 涉到企 业 这 文化 中 的 内涵 精髓 ,现 代 企业 文 化形 式 多 样 , 种 理 论盛 行 , 底 哪 一 种 理 论 更 适 各 到 合 本 企 业 的 发展 是 值 得 我们 深 入 思 考 的 。 中 国 的 企 业 , 生 活 在 拥 有 五 、 千 是 六 年 传 统 文 化 的土 地 I 我 国有着 深 厚 的文 二 , 化 底 蕴 , 大 精深 , 远 流长 。 学 是我 们 博 源 国 的 文 化精 髓 , 果 能够 将 国 学 作为 当代 企 如 业 文化 的指 导 思 想 , 么 这将 会 对 企 业 的 那 发 展起 到 良好 的 促进 作 用 , 可 以做 出 一 才 流 的企 业 , 企 业 做 大 做 强 。 把 国学 在 企 业 文化 中的 经 世 致 用 国 学 是 指 以儒 学 为主 体 的 中 华 传 统

国学与当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国学与当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济、 增强国力 的思想; 严肃礼法 以安定社会秩序的思想 ; 倡导忠孝 仁义以提高思想道德 , 居宽尚和以保持社会 和谐 的思想 ; 首倡私 学以普及文化教育 的思想 ; 强调革故鼎新 、 因时变法 , 坚持 以德治
学院的荣开明研究员这样梳理 : 以学科分 , 可分为哲学 、 史学 、 宗
教学 、 文学、 礼俗学 、 考据学、 伦理学 、 版本学等 ; 以思想分 , 可分为 先秦诸子、 儒道释三家等 , 以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 , 其他列
学包括 中华各民族从古代到今天的蒙学读物、 衣冠文物 、 习俗 、 礼 仪、 语言 、 文字 、 天学、 地学 、 农学、 医学 、 工艺 、 建筑 、 数学与数术方 伎、 音乐 、 歌舞、 戏剧、 绘画、 书法、 思想 、 心理 、 信念等 。 国学 中包含
有 大 量 的社 会 、 民俗 、 度 、 活 世界 的内涵 , 别 反 映 在 历史 、 制 生 特 文
20 0 8年 1 2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 un l fHu e iest fE u ain o ra b i v ri o d c t o Un y o
De . 0 8 C2 0 Vo .5 No 1 12 .2
第 2 5卷 第 1 期 2
国学与当代文 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国, 倡导举贤任能 , 端正吏治等等思想 , 均是可资借鉴 的宝贵思想
财富。
从属地位; 四库全书》 , 以《 分 可分为经 、 、 、 四部 , 史 子 集 但以经、 子 部为重 , 尤倾向于经部 ; 以国学大师章太炎《 国学讲演 录》 所分 , 则
分 为小 学 、 经学 、 学 、 子 和文 学 等 。 史 诸
学、 艺术 、 哲学 、 宗教方面。 郭教授特别强调国学的第 四个层面 , 认 为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 , 而且还是 民族性与民族魂的

新时代青年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助力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时代青年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助力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时代青年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助力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言在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作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承担着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责任。

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助力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呢?二级标题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级标题1: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青年要努力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通过学习经典的四书五经,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经典,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了解并学习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等,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级标题2: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青年要积极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文化自信。

例如,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演出、展览,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此外,可以通过发表文章和演讲等方式,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促进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二级标题2:创作和传播优秀现代文化作品三级标题1:积极参与文化创作青年要积极参与现代文化创作,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例如,可以通过写作、绘画、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和喜爱中国现代文化作品。

三级标题2: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优秀文化作品青年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播优秀现代文化作品。

通过发布文章、音频、视频等形式,将优秀的现代文化作品传播给更多的人群,并引导大众的审美观念朝着积极向上、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二级标题3:参与和支持文化项目建设三级标题1:积极参与文化活动青年要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展览等。

通过参与活动,可以增加对不同文化形式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为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级标题2:支持文化项目建设青年要积极支持各种文化项目的建设,包括艺术团体、文化机构、文化设施等。

国学对当代人发展的意义

国学对当代人发展的意义

国学对当代人发展的意义近年以来,“国学热”在中国逐渐兴起,它不同于以往的热潮,只是一阵噱头,一场热闹,站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和高度,当我们以建设性的心态来看待“国学热”时,会明白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人心的躁动中,想要保持内心的净土,是多么的有意义。

尝试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视角来对国学,我们会受益更多。

首先,想要明白国学热的原因,就要搞清楚现在的当代人内心之中所缺乏的一种东西,它就叫做民族精神。

或许会觉得这个话非常空洞。

但从这几年一件件令人心寒的事件中来看,老祖宗相传了几千年的宝贵民族精神随之经济社会中利益的驱逐下一点点流逝了。

宝贵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六大明确地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最具价值的国宝。

我们总是觉得民族精神似乎离我们太过于陌生,但是当我们第一天买入学堂,学习的就是国学,对弘扬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

”可见,国学对整个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精神为核心,兼有亲情友爱、崇尚道义、刚健自强、廉洁刚正以及旷达乐观等伟大的民族精神。

同时可以看出国学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具有神奇的力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都生活在焦躁不安或者不开心的状态,其实这是看不到前途,看不到信任,看不到希望,孤独、没有安全感,他们缺乏信念,摇摆不定,即使外在光鲜亮丽,强大雄伟,也弥补不了内心之中缺乏民族精神为支撑的脆弱。

追求的越多,内心的养分也随着在流走。

国学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国学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国学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而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以其深厚的历史学问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建筑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学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首先,国学为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撑。

国学秉持着“治国必先齐其家,齐其家必先修其身”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和“修身养性”。

这些观念既可以用在人的修养上,也可以应用于建筑建设上。

传统建筑文化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强调建筑物对人体舒适和健康的影响。

古代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关系的探讨,为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传统建筑文化则为国学提供了实践平台和生动实例。

传统建筑作为古代中国杰出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哲学,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卓越的智慧和审美眼光。

古建筑的构造、布局、装饰等方面都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国学的实践对象。

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不仅可以使国学更加深入人心,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建筑的价值。

另外,国学和传统建筑文化在教育领域具有互补性。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从小学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对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传统建筑文化则是一种具体的物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参观和体验传统建筑,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向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国学的精髓和内涵。

最后,国学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交融也为当代社会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传统建筑文化以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注重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

这种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追求绿色、生态的概念不谋而合。

国学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也为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挑战。

中西文化融合下的近代国学思潮及其启示

中西文化融合下的近代国学思潮及其启示

中西文化融合下的近代国学思潮及其启示随着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中国的文化和思想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中国崛起了一批国学大师,他们寻求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思维的融合,提出了“中西合璧”的思想。

本文将梳理近代国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及其与中西文化的融合,从中探索中西文化融合的启示。

一、近代国学思潮19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等多重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初年,儒家文化开始凝结成为一种思想潮流——近代国学,这一潮流对于挽救中国文化的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国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王国维、钱穆、梁启超、闻一多、杨宪益等。

他们为近代国学思潮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并强调中西合璧,让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代国学的基本思想可以用“学术治国”四个字来概括。

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研究经典,挖掘文化精髓,推动国家文化重建;二是通过学术研究,修身立德,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

近代国学强调的是“以文化铸魂、以治学兴邦”,这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观和教育观,对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中西文化的融合近代国学思潮的崛起是伴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来的。

国学思潮对于中西文化融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国学思潮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自主性。

这一思想是在西方知识渗透中国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国学思潮的支持下,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和特色。

其次,国学思潮强调中西文化的交融。

19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想的交融越来越深入。

近代国学大师将中西文化交流视为一种吸收新思想、开拓新视野的过程,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要实现有机结合,实现“中西合璧”,让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中西文化融合的启示近代国学思潮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现象,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深入思考一下中西文化融合的启示:首先,中西文化融合提醒我们必须强调文化的独立性。

践行国学的时代,重构时代的国学——记国学传播者、顺牌文化创始人李爽先生

践行国学的时代,重构时代的国学——记国学传播者、顺牌文化创始人李爽先生

362023年8月上祖国时代人物践行国学的时代,重构时代的国学《祖国》/王武2023年8月1日建军节当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近日在深圳举办的一个名为“不忘初心致敬英雄”公益活动进行了特别报道:“在‘向民族精神致敬’的主题会上,老兵们回忆了自己的军旅生活,战役故事,重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与会的慈善组织、协会、企事业单位、少先队员们回顾历史,共同向民族精神致敬……”。

节目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对于时代精神的诠释与弘扬!此次央视关注,我们发现,在“时代精神”的大主题背景之下,强烈的民族精神色彩,占据真正的意识主流。

在意识主流的舞台上,有被高度表彰和深深致敬的英雄主角,更有背后众多新民族精神的时代推手们!其中就包括中国知名的国学传播者、顺牌文化创始人李爽!作为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李爽除了以“致辞,致诗,致敬”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以外,更呼吁以民族精神所凝聚的中国力量来传承时代精神。

建军节往前推几日,青少年励志电影《热血少年之小小特种兵》举行了开机仪式,李爽担任该片出品人。

他希望“一日为军人,终身续兵魂”的革命精神,能让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们在塑造自身人格精神时,拥有最光辉的借鉴。

李爽亲力亲为,用大会、电影、诗朗诵,致敬民族精神等新方式传播国学,让众多国学追随者耳目一新:立意高,入门正!让我们看到,国学传播真的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了!用现代文化生活诠释“新时代的精神”,用民族精神重构“时代的新国学”,李爽的一系列新国学理念、新国学实践,又一次掀起了新国学探索热潮。

一颗心:爱国精神的凝聚力传承八一建军节,是薪火相传,军魂永驻的日子。

为牢记革命功臣,发扬光荣传统,106岁高龄老红军,七一,八一勋章获得者,抗美,中印,中越战争等战斗英雄,第一批援鄂的医护人员等数十位嘉宾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不忘初心致敬英雄”庆祝建军96周年的活动。

活动期间,嘉宾们进行了英雄人物革命会师留影、红色革命文艺汇演等热情高涨的互动。

国学的现代化价值和意义

国学的现代化价值和意义

国学的现代化价值和意义国学在当下是一个学术热点,研究和探讨国学问题,尤其是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对我们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沿袭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继承和发扬宝贵的文化资源,使国学中蕴含的普世价值与丰富的精神资源得以发扬与彰显,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与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提高国民素质与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发扬国学精神,使国学作为中华的瑰宝能与现代化社会很好的融为一体,能够使中国在全球化的热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中国文化的长远发展和民族复兴都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国学的现代化价值和意义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一、国学的现代化价值和意义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国学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很好的相融为一体,对当今世界有很大的价值。

首先,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推动者,具有规范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功能,同时对当代人的文化传统、政治素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国学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了个人的修养与伦理道德,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国家的综合素质和软实力,同时维护了民族团结,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事业的建设,研究国学,也增强了民族的自我认识,张岱年说过: “研究国学,意在增强民族的自我认识。

既须认识传统之长,也要认识传统之缺失。

要理解传统,超越传统。

”国学里面的儒道思想对现代文明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例如道家思想及传统文化对现代人及转型期社会心理压力的缓解、调适作用等,生活在现代社会下的人们的生活节奏与步伐变得很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矛盾与紧张,国学中的道家思想在这一方面对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帮助,它让人们缓解压力与不适,注重追求人们内心的愉悦与舒适,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与自然。

又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然规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诉现代人们要有爱国的责任与意识;《周易·乾·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告诉人们要具有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儒学思想里的“推己及人,礼尚往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对我们规范个人行为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和谐思想,不仅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主张,也是国学其他流派所包含的主张,这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的资源。

国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古典智慧在当今的应用

国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古典智慧在当今的应用

中国国学作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古典智慧和价值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这些古典智慧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融入到当今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国学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古典智慧对当代人们的启示。

首先,国学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传统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成为了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校开设的国学课程以及各种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深入了解国学文化。

同时,国学智慧也渗透到了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

其次,古典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地体现在实际生活和社会治理中。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仪”等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和社会交往方式。

在社会治理方面,传统的“仁政”理念也为现代政府的依法治国、民生改善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则为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平和从容的态度。

古典智慧还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在商业领域,儒家的“诚信”理念和道家的“无为而成”思想,影响着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商业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们被教导着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这些都是古代文化传统的体现。

此外,在社会公德方面,儒家的“忠恕”观念以及佛家的“慈悲为怀”理念,也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古典智慧对当代人们的启示在于,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当代社会的宝贵财富。

这些智慧包含着对人性、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在当今社会中应对挑战和困境的智慧和力量。

古典智慧强调平和、谦虚、顺应自然的态度,提倡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当代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总之,国学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智慧视角,丰富了当代社会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底蕴。

古典智慧在当今的应用不仅为个体生活和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更为我们的心灵与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国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国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国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国学作为一种传统学问的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通过对古代文化及其经典的研究和理解,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国学不仅仅是对文化传统的研究,更是对中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挖掘。

一、中国国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国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学传统。

在古代,儒学被视为士人的基本修养和道德准则。

其核心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倡的仁、礼、义、智、信的五常之道。

儒学通过对《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培养和传承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如仁爱、孝道、忠诚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国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学问体系。

汉代的经学、宋代的四书五经、明代的经史子集,都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学除了对经典文化的解读,还囊括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研究。

二、中国国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国学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如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经典,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禅修等。

这些传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中国国学通过对这些传统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例如,在中国国学的范畴中,对经典著作的深刻解读和鉴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此外,中国国学还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探讨文化的形式,国学的研究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变革。

不能一味地沿袭传统,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

三、中国国学的意义与价值中国国学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中国国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

它使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国学的研究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思考能力。

通过研读经典著作,人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国学对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中国国学的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国学与中国文化自信

国学与中国文化自信

国学与中国文化自信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对中国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国学的定义、国学与中国文化自信的关系以及国学的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学的定义。

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国学以国家文化为核心,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培育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与中国文化自信密不可分,国学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国学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通过对国学的学习,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对中国自身文化的自信。

而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将无法在国际社会中立足,因此,国学的传承与发展非常重要。

在当代社会,国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国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

通过学习国学,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和特点。

其次,国学的研究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对国学优秀经典的挖掘和传播,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此外,国学的研究还可以提升个人修养和思想境界,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当然,国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学研究的专业性和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国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相关学科的发展也较为滞后,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其次,国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在信息时代,如何将国学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要更好地激发人们对国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需要加强教育与宣传工作。

总之,国学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它对于塑造民族精神、提升国家形象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高等“国学”教育建设之省思

当代中国高等“国学”教育建设之省思
“ 步 ” 进 。
影响和塑造了东亚 的文明样貌 , 曾经深刻地影响 也
了启蒙 时代 欧洲 新 文 明 的建 设 。古 老 的 中华 文 明 , 创 生 了以儒家 价值关 怀及 其进 路 为核心 的价值 系统 和 以经 、 、 、 四部 之学 为架 构 的 知识 系统 。然 史 子 集 古 代 中华 , 天 下 ”自视 , 无 “ 以“ 初 国学 ” 说 。晚 清 之 以降 , 经 一文化 格 局丕 变 , 国在 殖 民 日深 、 政 中 国事 衰敝 的疲态 之下 , 知识 和价值 产生 巨大转 折 , 渐被 逐
“ 国学 ” 争 , 季 民国和 改 革开 放 的 当代 中 之 于清 国 , 间情 势 , 然有 别 。晚清 民初 , 举废 止 , 统 其 迥 科 传 学 术失 去 了 国 家 层 面 的 正 当性 。国 势 动 荡 , 中 国 “ 事 事不如 人 ” 感 受 弥漫 在 知识 界 , 发 磨 蚀 国人 的 愈
当代 中国高 等 “ 国学 ” 育建 设 之 省 思 教
于 亭
( 武汉大学 文学 院, 湖北 武汉 40 7 ) 30 2
【 摘
要 】当代 中国的高等“ 国学” 教育 , 可以从 三个 功能层面和路 向来 加 以理解 : 向学院学术 的专业教 育、 面 面
向公 民培育 的通识教育、 面向文化建设和文 明对话 的 中国文化传 统之诠释 和转化。“ 为学 ” 的教 育和“ 为人”的教 育 , 可以指向参与文明对话和参 与社会转型新文化建设之 目标。这是 我们 思考 当代高等“ 都 国学” 教育的立足 点和
【 收稿 日期 】2 1 — 8 4 0 1 0 —1
【 中图分类号】 一 9 一 6 B 4 ; G4
【 文献标识码】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 2006161国学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贾松青1摘要2应从/四维时空0的视域衡估国学的/四重价值0,即: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共性,观照国学的普世价值;着眼于国学发生演化的特定语境,观照国学的历史价值;着眼于现代化的需求,观照国学的现代价值;着眼于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观照国学的后现代价值。

由是,国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三:构建国学精神的普世价值系统;促成国学精神的/潜现代性0与现代性对接会通;提升国学精神的/类后现代主义0。

国学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亦有三:双重批判;文化对话;现代阐释。

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则应以民族传统文化(国学)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补充,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1关键词2 国学价值;国学现代化;当代文化建设1中图分类号2G 0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6)06-0001-061作者简介2贾松青,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四川成都 610071。

一、/国学热0的特定语境与国学价值的全面评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对80年代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冷静反思,/国学热0在思想文化界异军突起。

过了10年,/国学热0继续升温,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围绕国学研究展开的观点交锋,在学术界更是掀起阵阵波澜。

其实,自/五四0之后,遭遇西方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和文化激进主义的猛烈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早已失去昔日唯我独尊的辉煌,而退守到花果飘零的边缘地带,为何在近十余年却东山再起,几成显学?深入考察分析,国学热的兴起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特殊语境的。

其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由屈辱的历史和长期的贫困所窒息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复苏,民族主义情感和大国情怀又触发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寻。

尤其是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凌厉攻势,国人和知识分子对本土文化的护卫心理和自恋情结也就愈益强烈。

其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道德失范,价值迷失,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群体、义与利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失衡,理想主义沉沦,物欲主义泛滥;英雄主义冷落,市侩哲学横行。

当原有的意识形态不足以完全填补价值真空和抚慰灵魂的时候,人们便到尘封已久的国学尤其是儒学那里去寻找灵魂的解毒剂和精神的家园。

其三,西方的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生态的破坏,造成了人与技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异化,造成了精神道德的危机。

面对如施宾格勒所说的/西方的没落0,一些西方人将目光移向古老的东方,希冀从儒学中探求到疗救西方/现代病0的灵丹妙药。

其四,近数十年来工业东亚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证伪了惟有新教伦理才能发展资本主义的韦伯命题,/儒教资本主义0论破茧而出。

海外当代新儒家的一些代表人物依据工业东亚的经验事实,认为儒家伦理是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并鼓倡/儒学第三期发展0说。

这些也成为推动大陆国学研究的一个外在因素。

其五,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学术界从激情转向理性,从启蒙转向反思启蒙,从思想转向学理,这一研究路径和学术范型的变更,也促使学人矫正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偏颇,重新客观地评估国学的价值。

无疑,积极健康地开展国学研究,推进国学现代化,对于承续中国文化命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科学全面地评估国学的价值,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学现代化,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国学资源的基本前提。

以往,不少学者以阻滞还是促进中国现代化作为评估国学价值的根本尺度,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仍嫌有失片面。

今天,站在21世纪的时代高度,我们理应以历史与现实、当今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宽广视野来审视和评估国学的价值。

笔者在吸纳已有的国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四维时空0的视域来衡定国学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四重价值0,即: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共性,观照国学的普世价值;着眼于国学发生演化的特定语境,观照国学的历史价值;着眼于现代化的需求,观照国学的现代价值;着眼于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观照国学的后现代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国学的/四重价值0,只是相对的分梳,实际上它们之间有些是交叉重叠的,有些是相互排斥对立的。

另外,由于儒学是国学的主体和精魂,故本文以儒学为例展开叙述/国学的四重价值0。

第一,普世价值。

大凡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体系,都具有时代性和普世性双重属性,都或多或少包含有某种普世价值。

思想文化中的普世价值,根源于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共同性,根源于人类对超越自然、实现人性的追求。

它是人类道德价值的底线,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准则。

儒学作为世界上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蕴涵有不少普世价值。

比如,儒学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0等道德律令,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置之万世而不移的普世价值。

除此之外,儒学中更多的价值理念,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宽、勇、和等等,均兼有时代性和普遍性双重属性,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具体历史内涵,作为观念样式,它们却具有超时空的价值,这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倡/抽象继承法0的意蕴所在。

第二,历史价值。

一定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历史性。

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独尊于西汉中期,尔后虽经佛教传入、道教崛起、玄学盛行,但始终在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由于它是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封建宗法社会和专制王权基础上的,因而它具有封建社会的特定思想内涵和时代烙印。

论说儒学的千秋功罪,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儒学回到它所由产生和演变的特定历史语境之中,具体地历史地进行分析评价。

总体而言,儒学在封建社会的早、中期,其历史效应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其历史效应则与之相反。

但仔细辨析,儒家的历史功用却较为复杂。

比如,作为学统的儒学与作为政统的儒学,作为原典儒学的孔孟之道与作为变异儒学的宋明理学,各自的历史形象和历史价值明显不同。

/三纲六纪0对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曾经起到了某种积极作用,但如今却是令人不齿的封建垃圾。

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确乎是/以理杀人0的精神枷锁,但其中/以理制欲0的思想要素或许有助于治疗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的病症。

第三,现代价值。

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的主题,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以现代化为参照系来评价和探求儒学的现代价值,这本是儒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对儒学进行全面观照,我们会发现儒学与现代化既有同构契合性,也有异质冲突性。

就契合性而言,儒学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可以成为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儒学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可以与市场经济信誉至上的伦理要求相融相通;儒学敬业尽职、/宁俭勿奢0的自律意识,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儒学/推己及人0、/礼尚往来0的道德规范,可以与商品互利交换原则挂钩对接,112如此等等。

就冲突性而言,儒学/重道轻器0的伦理中心主义,表现出对科学技术的忽略;儒学/重农轻商0、/崇本抑末0的治国主张,暴露出对工商业重要性的漠视;儒学/重义轻利0的价值取向,显示了对商业谋利的排斥;而儒学/和而不争0的人生态度,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相牾;儒学/内圣外王0的人治模式,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离;儒学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与现代的平等原则相冲突,凡此种种,都是阻碍现代化的精神因素。

第四,后现代价值。

20世纪之后,在西方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危机已经昭示着西方文化的危机。

西方启蒙思潮所鼓倡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物质主义,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群体之间的紧张,物质与精神相分裂,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所淹没。

由是,在后工业社会的新的历史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著名思想家对于由启蒙思潮嬗变而来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而这种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恰恰在思想内涵、理论形态等方面表现出与儒学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奇妙的暗合和惊人的近似。

正是基于现代西方社会的种种危机和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西方人才发出这样的世纪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0。

而在中国,原本在西方相继问世的/前现代0、/现代0与/后现代0却被挤压在同一时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思想同时交织存在。

以现代性为基础,以/后现代0为引导,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方向。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就是这一发展方向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表现。

而科学地整合传统文化、现代性思想和后现代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由此,中国人也和西方人一样,需要到儒学那里去寻找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养料。

因为儒学敬畏天命的/天人合一0思想、克己爱人的社群观念、仁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以理制欲0的人生旨趣等等,虽属/前现代0文化,具有顺从自然、群体本位、压抑个性等理论缺失和历史局限,但经过创造性转换,却可以融入后现代主义,用以弥补现代性之不足。

至于儒学/天下为公0的大同理想,/协和万邦0的世界主义,/民胞物与0的博爱情怀,则更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境界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一种憧憬。

以上分析表明,儒学既含有大量积极的、超越性的因素,也存在不少消极的、局限性的成分,实则整个国学亦复如此。

所以,对于国学这份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0的/二分法0。

只有这样,才能既摒弃文化激进主义,又避免极端文化保守主义,从而跳出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窠臼,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辩证互动。

二、国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主要路径尽管以儒学为精魂的国学包蕴大量积极的、超越性的思想构件,但它毕竟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国学在历史形态上属于/前现代0,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种种缺陷,前述儒学与现代化的多种异质冲突,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国学的文化精神要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国学潜在的多重价值要真正被当代人类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就必须经过创造性转化,依托现代社会的载体,融入现代生活的洪流。

事实上,国学的现代化指向早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如今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是,国学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实现国学现代化的路径是什么?此处笔者仍以儒学的现代化为例,略述己见。

基于前文对儒学/四重价值0的评估,笔者认为儒学现代化的内容并非简单等同/开出现代性0,而是涵盖以下三条进路:其一,基本层面)))构建儒学的普世价值系统。

在中国,过去普世价值常常被遗忘甚至被批判,实则普世价值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纵观人类历史,普世价值的认同越多,文明冲突和社会冲突就越少;普世价值的认同越少,文明冲突和社会冲突就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