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小说的情节结构-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2021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2020-2021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情节结构答题方法。

导入学生尝试训练:习题教师指导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计及技巧。

借此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小说情节和结构鉴赏方法。

重点知识讲解一、小说故事情节的主体作用简析: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构成小说内容和结构的主体。

2.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同时,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3.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4.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5.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小说情节和结构考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分段来概括主要情节,利用选项设置进行比对,做出选择)(二)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简答题或探究题(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2.1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小说的情节模式教学过程一小说情节的梳理与分析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展示手法、表现主题的重要载体。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个题点。

二题点必备知识题点1 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意识流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情节的构成:1.常见情节线索类型单线结构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

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

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明线和暗线一般交织在一个共同点上。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2.2小说情节结构三题型ppt课件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2.2小说情节结构三题型ppt课件

二、情节梳理的两个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 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 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故事情节无论如何安排,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 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 过程。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 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 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 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 来不再看盘子了。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 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 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 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 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在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的前提下,要注意从以下三个视角来梳
理:
视角一:根据结构来梳理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如下:
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 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 100 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 23 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 了两万五千年。

2021高考语文统考二轮复习学案:复习任务群 任务2小说作用分析题——“4循环+1读者”模式答题

2021高考语文统考二轮复习学案:复习任务群 任务2小说作用分析题——“4循环+1读者”模式答题

[满分对策]“4循环+1读者"模式小说作用分析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分析、形象作用分析、环境作用分析、标题作用分析)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这四类作用分析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4循环+1读者”模式.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情节)上的作用和内容(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上的作用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标题作用分析除了“4循环+1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特别提醒:(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doc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doc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考点。

2、掌握解答情节结构思路体的技巧。

二、方法指导1、情节概念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2、常见的情节安排技巧(或:小说中的叙事方式)【《凤凰台》174页相关知识】3、情节常见题型①概括情节,即用一句话或简明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方法: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抓住场面。

②情节作用题,即分析小说中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

例如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情节常见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③情节探究题,对小说的某一情节或多个情节进行探究。

例:分析小说情节详略安排的意图,如2011辽宁卷《怪人》凤凰台 236页学生 184页: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概括说明。

方法:要从人物、前后情节、主题等方面探究。

4、结构常见题型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

①结构特色题,概括作品思路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好处。

小说的结构(构思)特点主要有:巧于剪裁,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以小见大,尺水兴波;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等。

②结构探究题,如2010全国卷《保护人》《凤凰台》230页学生版179页: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同时与人物、环境、主题等相结合考虑。

三、典型题目(一)面包(2010广东卷)《凤凰台》 254 教师版 201 学生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人教版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案《小说之情节概括与作用》附练习

人教版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案《小说之情节概括与作用》附练习

人教版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案《小说之情节概括与作用》授课日期:2020年月日利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21)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

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

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

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

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打的,看来没有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

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问题: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练习巩固(一)基础训练1. 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 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2) 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3) 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

A. 濡染金针度人挂羊头卖狗肉B. 浸润醍醐灌顶驴唇不对马嘴C. 浸润金针度人挂羊头卖狗肉D. 濡染醍醐灌顶驴唇不对马嘴2.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画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

物体形象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①形体气势的开合②点线的交错③明暗虚实的互映④笔墨的浓淡A. ①③④②B. ③①④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①③3.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3分)()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 读文指导 快速有效读懂小说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 读文指导 快速有效读懂小说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二、小说阅读一、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二、依据小说文体特征读文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切实把握好4大命题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小说阅读“3步骤”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阅读小说首先要从宏观入手,统观全文,弄清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写了哪些事件,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什么,开端前是否有序幕,结局后是否有尾声。

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为文章切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小说的情节.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和环境阅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关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探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叙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动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阅读小说也要注意环境描写。

在阅读中可勾画圈点出各段有关人物、环境描写的重要词句,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好批注。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小说的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阅读小说,要在前面对情节的梳理,对人物、环境的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作者的主观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主题。

【典例示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小说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小说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4 小说阅读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

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好的故事情节和详细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好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根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好、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提醒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阅读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全解析(附训练习题)-考点38小说的情节-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全解析(附训练习题)-考点38小说的情节-

考点38小说的情节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4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此分析小说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常考题型有:情节概括类、情节手法类、情节作用类。

在一轮复习时,我们重点规范后两类的答题模式。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的作用就是情节作用。

它包括两种情形: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情感、主题、读者的感受等方面考虑,但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Z知识建构hi shi jian gou情节概括设问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

审题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模式1.时间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空间顺序:一个场面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3.文章线索: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

情设问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节手法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高三语文 高考小说阅读 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 高考小说阅读 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2、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3、了解并掌握情节安排的技巧与作用学习重点:掌握情节的作用学习难点:情节安排的技巧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2、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1、定义:小说的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2、情节的构成:小说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二、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具体方法:(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为主谓结构,即“人物+事件”)。

三、学以致用:(一)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小说阅读课案1情节题学案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小说阅读课案1情节题学案新人教版

课案1 情节题情节概括题型1.情节结构基本模式情节基本的组织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有时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

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2.情节结构特殊模式①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

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②欧·亨利式: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使用这种结构,所以又称为“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会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此外,另有“蒙太奇”式、“意识流”式等。

此类考查较少。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我们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可颠倒或交错。

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在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的前提下,要注意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方式:(1)根据结构来梳理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2)根据场面来梳理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买刀寻敌、看管..遇故交、市场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复仇。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板块 专题3 考点1 小说的情节结构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板块 专题3 考点1 小说的情节结构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 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 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 “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 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 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 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 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 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
辐射型结构 意识的流动中,偏重于情绪化。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3.情节的展开顺序 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插叙 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
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2.组织答案的规范模式 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概括 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 交错。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题模式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答题模式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答题模式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30小说考点之四赏析情节构思(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30小说考点之四赏析情节构思(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30 小说考点之四赏析情节构思考点讲解赏析构思技巧主要是从作品立意、选材、体裁、意境、表现手法、构造安排等方面去鉴赏。

在这里会涉及小说的表达技巧,在这一节里主要讲和情节有关的知识点。

情节手法“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构造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表达手法和情节构造手法。

情节表达手法指作者是如何表达故事的技巧,包含表达方式和表达人称;情节构造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开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小说情节表达手法表达人称和表达视角表达方式常见的情节安排技巧情节赏析常见题型典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原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疑心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方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力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突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小说阅读| 专题导读|小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点,高考对小说的考查,既重在整体把握,也重在对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小说主题、标题的分析。

其主要设题角度有三:一是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鉴赏,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二是对小说情节结构的概括分析,对形象、手法的分析鉴赏;三是对小说标题、主题等有关问题的探究。

后两类题目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微课7小说的命题特点与阅读技巧一、小说命题的依据——四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是小说构成的四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小说的命题重点也正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4.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它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这包含了解读小说主题是什么和怎样去解读小说的主题,也就是高考常常以开放题的形式命制的最后一个题目: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

二、小说命题的特点——小切口,深挖掘1.题型:主观题与客观题结合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

具体表现在: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四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赏析人物语言;⑤理解小说的标题;⑥概括探究主题。

2.角度: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1)选择题。

重在考查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设题点较小、较细。

(2)作用分析题。

全国卷喜欢选择某一情节结构(或开头或中间)或某处描写综合考查包括情节在内的作用或意图,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

(3)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

很少从某一局部文字入手去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而是立足于全文,从整体上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多要求结合文本分析。

同时,并不忽视对物象作用的考查。

(4)探究题。

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或标题或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安排)切入探究,既重视考生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把握,又重视考生的个性化探究能力。

三、小说的阅读方法——四步读文高考对小说命题紧扣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关键词,我们读懂小说也需要扣住这四个关键词。

第一步,理清情节小说的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

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

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行文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对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

第二步,认识人物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相关语句。

认识了人物,就能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成长史思考其背后隐含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第三步,分析环境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第四步,思考主题“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作品都要折射社会或人生的某一方面,小说也不例外。

而小说的主旨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

综合考虑后,思考其反映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折射人生的某一问题,这样主旨就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真题精讲|(201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

“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

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

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地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

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读文示范]第一步,理清情节1.开端大禹派出去调查治水方法的大员们陆续回京,水利局的同事们安排了奢华的接风筵席。

筵席上,大员们没有人反映水灾的情况,却大讲沿途风景,乡野见闻。

2.发展就在接风筵席杯盘狼藉之时,进来一批面目黧黑、形如乞丐的人,他们是连卫兵都认不出的大禹和他的随员。

3.高潮大禹询问大员们调研的结果:有人说形势大好,百姓习惯;有人说拟好了募捐计划,准备召开食品博览会;有人建议用木筏去接学者们,保护国脉;有人甚至认为华夏人口太多,减少一些也挺好。

白须白发者主张“湮”,并搬出“孝道”作幌子;满脸油汗者主张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穷形尽相,极尽丑态!4.结局大禹和他的一排黑瘦如乞丐、铁铸一般的随员,查看了山泽、征求了百姓的意见,看透了实情,打定了“导”的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