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神经调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三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三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含答案解析)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1)含义: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调节因子: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其中主要是激素。

(3)传送方式:体液,主要指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4)作用对象: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机体通过反射,可使躯体、内脏等各部分的生命活动更加协调,并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3知识点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人体的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多少,若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平衡,则体温恒定。

人体产热可归结为体内有机物氧化放能的结果。

安静时产热量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产热量最多的是骨骼肌。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分为直接散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高温环境下主要的散热途径。

(2)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3)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平衡的含义:人体水和无机盐的排出和摄入基本相等,维持相对平衡。

(2)水和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水的摄入途径:饮水、食物和自身物质代谢;排出途径:肾脏、皮肤、肺和大肠。

无机盐的摄入途径:食物和饮料;排出途径:肾脏和皮肤。

(3)水盐调节的调节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4)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5)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调节机制【例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具有的特点是()A.反应迅速B.作用准确C.持续时间长D.只在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答案 C解析和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在作用速度方面比较缓慢,在作用范围方面广泛而不准确,在作用时间上比较长,所以A、B错,C正确。

高考生物《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浙江1月]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需要大量消耗糖、脂肪、水和无机盐等物质。

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下列各种激素水平与正常的相比,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水平高,胰高血糖素水平低B.抗利尿激素水平低,甲状腺激素水平高C.胰岛素水平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低D.胰岛素水平低,胰高血糖素水平高答案:D解析: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后,运动员体内血糖大量消耗,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此时,机体代谢旺盛,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同时机体大量排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综上可知,A、B、C错误,D正确。

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炎热环境中皮肤是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B.体内失水过多时,仅通过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多就能维持平衡C.人体体温、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都离不开下丘脑D.人体正常体温以及水和无机盐平衡的维持都离不开神经—体液调节答案:B解析: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此外肺通过呼气、大肠通过排便等也能散失部分热量,A正确;体内失水过多时,除了通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减少尿量外,还要通过饮水等方式来补充水分才能维持水分的平衡,B错误;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以及水和无机盐平衡的维持都离不开下丘脑和神经—体液调节,C、D正确。

3.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渴觉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③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④下丘脑既是重要的神经调节中枢,又是重要的内分泌腺⑤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⑥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A.①④⑤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⑥答案:B解析: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有关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①错误;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进而来调节体温,②错误;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呼吸中枢在脑干,③错误;下丘脑中分布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等,所以下丘脑是重要的神经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所以下丘脑是重要的内分泌腺,④正确;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体温调节时支配肾上腺的分泌,⑤正确;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因此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⑥正确。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神经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神经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神经调节》1.(2021·6浙江月选考)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答案】D【解析】A多数(并非所有)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轴突外周有髓鞘,树突没有C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树突和轴突表面膜特性不同D神经冲动传播到神经末梢,再从神经末梢传到肌肉。

2.(2021·湖南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说明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TEA 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

【详解】A、据分析可知,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正确;B、据分析可知,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 错误;C、据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D、据分析可知,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D错误。

故选A。

【点睛】3.(2021·1月浙江选考)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

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16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原卷版)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16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原卷版)

解密16 神经调节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2021·吉林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事例中,错误..的是()A.小明的手碰到热水不自觉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B.烫伤后小明立即用冷水冲洗属于条件反射C.若某人受伤后,腿部有感觉,但无法行走,则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D.某人能看懂英语,但是听不懂,是大脑皮层H区损伤2.(2021·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C.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D.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3.(2021·成都市郫都区川科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以下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B.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D.运动性语言中枢(W)受损,患者不能讲话4.(2021·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二期末)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5.(2021·辽宁丹东市·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等功能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C.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D.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考向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2021·湖北黄冈市·高二期末)河豚是一种美食但河豚的内脏含有河豚毒素,可导致肌肉,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关闭,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进而造成脉搏迟缓、体温和血压下降,严重可导致死亡。

高考生物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高考生物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真题分布】【题型解读】一、个体生命活动调节:动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每年的必考题,其中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较多,近年对免疫与健康部分也有较多考查。

除了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外,还对课本涉及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度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常结合代谢部分进行深度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结合农业生产时的具体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动物生命活动与人的生活和人体健康密不可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与动物生命活动相关的情景比比皆是。

动物生命活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试题,发现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免疫的具体应用及分析、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等情境在高考试题中得以考查,是本部分内容中的高频考点。

科学研究对人体健康的探索从未停止,相关的论文也成为试题体情境,多以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的形式呈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三、预测2024年可能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针对某一稳态事例的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传染病的预防、激素调节、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结合光合作用的具体实例等方面选择素材命题,这些都可以借助生活、生产实践及科研成果等情景进行考查。

因此,在复习时要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明确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从生活、生产实践入手,以实践强化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综合化。

要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应的资料、文献、数据等创设情景,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及分析推理等。

典例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过程1.(2023·海南·高考真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

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 作用位点如图。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习题20题1.“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

(2)葡萄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系统兴奋。

适量地饮葡萄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

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 (1). 产热量和散热量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上,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2)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点睛】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在垂体上,因为只有在垂体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

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过程中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枢纽。

(1)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至100毫升的水,排出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4倍,导致机体脱水。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 神经调节(2013全国卷大纲版)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上双向传导,C 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理解,难度较低。

(2013四川卷)3.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C【命题思路】本题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兴奋传导方向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属于能力立意题。

【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故选项A 和C 正确;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故选C 。

(2013海南卷)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答案】B m]【解析】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合成并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A 正确;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说明没有兴奋的传递,所以不合成,B 错误;突触小体为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的杯状小体,即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C 正确;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正确。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神经调节)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神经调节)

考点11 神经调节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1.(2017·江苏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

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

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

【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2. (2017·北京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

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应激性C.适应性D.反射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沸水烫手,手立即缩回B.叩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C.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D.强光刺激,眼瞬间闭合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脊髓D.脊髓、大脑皮层4.你拿第一枝玫瑰时,被刺扎了一下,你会快速缩回手。

于是你拿第二枝玫瑰时会很小心,不被扎到。

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拿玫瑰时的现象,依次属于哪种反射()A.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D.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7.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是否均有阻断作用,施加该药后,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药物应施加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B.该药物只能识别α受体,不能识别β受体C.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无阻断作用D.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8.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也是正电位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9.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部分膜的结构及功能的表述有误的是()A.叶绿体内膜——在光合作用中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B.线粒体内膜——ATP合成酶使ADP和Pi形成ATPC.突触后膜——接受刺激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高尔基体膜——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10.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通过a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甘油通过b方式进入细胞B.葡萄糖通过b运输方式进入人的红细胞C.Na+只能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细胞D.神经递质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二、综合题11.图甲是神经元模式图,图乙是脑的纵剖面图。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8-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8-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8-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2·山东·高考真题)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

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2.(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3.(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4.(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5.(2021·重庆·高考真题)学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梳理汇总(新教材答案版)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梳理汇总(新教材答案版)

第二章神经调节第 1 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P16问题探讨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传递。

讨论(1)足球队员是如何及时荻得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的?提示:足球运动员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接收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

要及时获得信息,就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队员获得信息后,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提示:队员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发送到效应器,作出反应。

(3)跑位、接球、铲球等动作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哪个器官支配?心跳和呼吸加快也受神经系统支配吗?提示:跑位、接球、铲球等动作主要受脑与脊髓支配,心跳和呼吸加快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2.P18思考. 讨论. :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

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

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

讨论(1)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已的心跳,这是为什么呢?提示:躯体的运动如“跑开”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可以受意识的支配;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

(2)如果你的呼吸或者心跳都必须在你的意识支配下完成,将会出现什么结果?提示:如果我们的呼吸或心跳都必须在意识支配下完成,那么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我们将无法睡眠,无法专注地进行学习与工作....(3)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是怎样变化的?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长跑时,呼吸、心率将加快,胃肠蠕动将减弱;静坐时,呼吸、心率将减慢,胃肠蠕动将加强。

由此可见,运动与静止时,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相反的。

2022高考生物真题专题解析—神经调节(含答案解析)

2022高考生物真题专题解析—神经调节(含答案解析)

2022高考生物真题专题解析—神经调节1.(2021江苏)6. 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兴奋则会引起的人兴奋B. 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C. 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 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突触结构处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详解】A、a兴奋可能会使突出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的人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B、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误;C、神经元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c,神经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b,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即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D、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2022·辽宁高考)5.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B. 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C.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 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听不懂讲话,A错误;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C、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D、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

三年高考(2017-2019)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原卷版)

三年高考(2017-2019)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原卷版)

专题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2019全国卷Ⅰ·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2.(2019全国卷II·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3.(2019全国卷III·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2019江苏卷·8)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5.(2019浙江4月选考·19)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6.(2019浙江4月选考·21)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7.(2018海南·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8.(2018江苏卷·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9.(2018海南卷·12)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碘的需要量增加C.饥饿感增强D.TSH分泌增加10.(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11.(2018全国Ⅱ卷·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12.(2018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13.(2018天津卷·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14.(2018浙江卷·6)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15.(2018浙江卷·20)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16.(2017海南卷·11)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

高考生物 试卷讲义 第23讲 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 试卷讲义 第23讲 神经调节

第23讲神经调节内容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分析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4)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5)简述人脑的高级功能;(6)观看反射过程的动画,分析反射弧的组成(活动);(7)通过资料分析神经系统受损对人体运动等行为的影响,探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活动)。

2021·全国乙卷(4)、2021·河北卷(11)、2021·湖南卷(11)、2021·广东卷(18)、2020·全国卷Ⅲ(30)、2020·全国卷Ⅰ(30)、2020·山东卷(7)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2)外周神经系统(3)自主神经系统①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②组成与功能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神经细胞)(2)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髄鞘。

提醒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无树突和轴突之分。

3.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②发生条件:a.反射弧的完整性;b.适宜的刺激(刺激种类和强度)(2)反射弧提醒①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②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③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弱或过强,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④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的完成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

三年高考(2017-2019)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7-2019)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解析版)

专题1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2019全国卷Ⅰ·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

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

2.(2019全国卷II·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

【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1神经调节 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1.(2017江苏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 。

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

线粒体可以为神经 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 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B 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 ,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 突触间隙,C 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 ,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 ,某些离子(如Na +和K +)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项 正确。

【方法规律】 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广論 释放宪触師膜比“胞吐”形式释放至宪触间范(与方式—睨的梳动性彌关]偏亦类型通质 弩宀.抑制性 递匮Q )特点”只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后膜上的哽协结合2. (2017北京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 ,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 区)密切相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小鼠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 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 如果在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 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 ),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 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 HFS 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 使H 区神经细胞产 生了记忆”。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可便突融后腫兴奋’实现后膜由“外正内贤“变为“外负内正"可便突触后腫抑制.导致负离子]如 进入突触后腫侵化“外正内负”局面传入軒维末梢海马脑区神经细胞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 方式进入胞内。

Ca2+与__________ 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

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A. 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

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 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到突触,突触前膜(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冲动从传入神经传给下一个神经细胞。

(2)从题中可以看出,Ca2+从浓度高的一侧转移到浓度低的一侧,有N受体的协助,但是没有消耗能量,因此Ca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从无活性状态变为活性状态。

(3)①由题分析可知,A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存在于细胞内』过程表示细胞内A受体运输至细胞膜;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所以为图中n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本实验目的是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短肽要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的短肽要与T的氨基酸数目和序列都相同;对照组要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对照组的短肽要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保证不会与C酶发生反应。

③评价:要验证的是“T勺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而检测的是“A受体能否磷酸化”检测对象错误。

此外,没有设置对照组,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如不能排除是否有其他物质的磷酸化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

⑷图中涉及的是离子、蛋白、酶等物质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

答案:(1)神经递质(2)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①n ②C、B③评价:a. 未设置对照组;b•检测对象不合理,受体A能否磷酸化与本实验目的无关。

完善方案:a. 选取20只生理状况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的小鼠,平均分为A、B两组,另取10只生长状况相似的T的磷酸化位点突变的小鼠为C组。

b. 用HFS处理B、C组小鼠的H区,A组不作处理;c. 对A、B、C三组小鼠的H区施加强度相同的单次强刺激,并检测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4)分子1. (2016全国卷I T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神经细胞由兴奋到静息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⑵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

A项,神经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故正确。

B项,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该过程需要消耗ATP,但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故错误。

C项,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该过程需要模板、原料和ATP,故正确。

D项,神经细胞由兴奋恢复为静息状态时,排出钠离子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故正确。

2. (2016海南高考T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NaCI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B.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 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A项,NaCI中Na+和CI-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故错误。

B项,静息时由于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故正确。

C项,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由近及远相继兴奋,是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的结果,故正确。

D项,Na+主要在细胞外液,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正确。

3. (2016上海高考T7)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 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解析】选A。

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退。

4. (2016上海高考T19)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牛蛙作了一些处理,下列针对这些处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切除脑的作用是去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 洗去趾尖酸液有利于搔扒反射的进行C. 环割脚趾皮肤可证实此处有相应感受器D. 破坏脊髓可证实脊髓存在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解析】选B。

酸液刺激产生搔扒反射,洗去趾尖酸液不利于搔扒反射的进行。

5. (2016全国卷H T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A” “或”“ 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⑵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____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神经递质形成有线粒体参与,被受体作用后有两个去向。

(2)解题关键:分析图中字母代表的物质及箭头所指的去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的产生与作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从题图中可看出,A-C被D酶水解后产生A和C,其中C又重新被吸收回到细胞内,再参与A-C的形成。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而一氧化氮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⑵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再经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3)若图中的D酶失活,发挥作用之后的A-C不能被及时水解,则持续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上发挥作用,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6. (2016江苏高考T26)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的Na+/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 。

(3) 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___________ 。

(4)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 、O(5)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