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合集下载

小说结尾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说结尾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说结尾句子的表达效果1. 1.怎样赏析语句的表达特色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5..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2. 小说结尾一般有那些作用1、【比喻式结尾】结尾的方式之一,古称“喻结”,是在结尾处运用生动的比喻对全文的思想内容、事理情感作形象的概括和具体的表现,以激发思考,引起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作品的理解。

2、【问句式结尾】结尾的方式之一,古称“问结”,是在结尾处用问句收束。

一、设问作结,自问自答,在前文分析叙写的基础上,或推问结论,或表达深刻的思想。

二、反诘句作结,对文章内容加倍肯定,突出强调,有问无答,结得有力。

三、设问和反诘同时并举,以发挥两种问句作结的双重作用,先设问逐层深入,引出中心,以反问充分肯定,发人深省。

如《岳阳楼记》。

四、疑问作结,提出求答,把思路延伸到文外,引发读者思考作答,含蓄亲切,富于韵味。

探究小说结尾表达效果PPT课件

探究小说结尾表达效果PPT课件

2019/11/1
7
2019/11/1
8
探究小说结尾表达效果
2019/11/1
1
《五叔春荆》【2019南通二模】
前几年,我和三叔归到故乡扫墓,我们立在阴沉沉的
松柏林下,面前是一个圆形墓,墓石上的字,已为风雨所
磨损,但还依稀的认得出是“亡儿春荆之墓”几个大字。
我黯然的站在那里,山中无比的寂静,乌鸦呀呀的由这株
树飞到那株树上去。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①对墓地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氛围;
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五叔的思念和对他早逝的痛惜,含
蓄蕴藉;
③墓石上磨损的大字,与开头“五叔夭死”相呼应,使小
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2019/11/1
2
答案1: ①写我同三叔一起去给五叔扫墓;②五叔的墓在松柏
林中,五叔就像松柏一样,品德高尚;③表现出我对五叔 的怀念和内心的感伤;④环境的凄清烘托出我内心的悲凉。
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里做饭,他的小孩 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 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
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①通过描写老王的幻觉,表达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天伦之乐的追求,揭示小说的主旨;
②老王的美好向往与所处境遇的悲惨形成强烈反差,增
强小说的悲剧色彩;
③与上文写老王的梦境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整。
2019/三模】 16.作者多次描写滩上拉纤的场面,试探究这样写的
表达效果。
①突出了纤夫们的艰辛、坚毅、默契; ②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③揭示了旧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悲苦; ④贯穿全篇,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2019版语文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四 含答案

2019版语文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四 含答案

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赏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描写艺术、叙事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一、描写艺术小说中的描写从描写对象看分为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是赏析的重点。

(一)景物描写艺术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同散文的景物描写艺术一样,可以从技巧和作用(效果)两方面进行:1.技巧方面(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6)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主观描写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

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状貌,而不带有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2.效果方面(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照应标题或首尾.(4)主题:①揭示或暗示主题,②具有象征意蕴。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2019高考文学类作品《五叔春荆》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高考文学类作品《五叔春荆》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高考文学类作品《五叔春荆》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些高考生对语文文学阅读题感到头疼,要想在这类题上得高分必须多进行阅读练习,接下来为大家带来2019高考文学类作品《五叔春荆》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行练习。

【五叔春荆】郑振铎祖母生了好几个男孩子,父亲最大,五叔春荆最小。

当五叔夭死时,我还不到七岁。

到了现在,自然已记不得他是如何的一个样子了。

可不知怎的,这位不大认识的叔父,却时时系住了我的心,成为我心中最忆念的人。

这个忆念,祖母至今还时常叹息着把我挑动。

她每每微叹着说,五叔是你几个叔父中最听话的,三叔常常挨打,二叔更不用说,只有他,从小起,便不曾给她打过骂过。

五叔读书又用功,常常几个哥哥都出去玩了,他还独坐在书房里看书,一定要等到天黑了,方才肯放下书本。

也写得一手好楷书,那些字,个个工整异常,他记账也是这个样子的,慢慢的一笔笔的写下来,从没有写过一个潦草的字,也没有做过一件潦草的事。

那个时候,家里的杂事,没人管,要不是五叔在家,她真是对付不了。

二叔有时还打丫头,三叔也偶有生气的时候,只有五叔从没有对丫头、对老妈子、对当差的说过一句粗重的话,他对他们都是一副笑笑的脸儿。

在他死时,家里哪一个人不伤心,连小丫头也落泪了。

唉,你这样好的五叔,可惜死得太早!每当回忆起伤心的情景,祖母总是默默的不言一会儿,沉着脸,似乎心里很凄楚。

每到夜晚,祖母便在烟铺上坐着,慢慢的烧着烟,嗤、嗤、嗤的吸着。

她是最喜欢我在这时陪伴着她的。

在烟兴半酣时,她有了一点感触,又对我说起五叔的事来。

祖母道:唉,你不晓得你五叔当初怎样的疼爱你!他常常把你抱着,在天井里打圈子,他抱得又稳又有姿势。

你那时也很喜欢他呢,见了你五叔走来,便从奶娘的身上伸出一双小小的又肥又白的手来。

叫道五叔,抱,抱,你五叔便接了你过来抱着。

你在他怀抱里从不曾哭过。

我们都说他比奶娘还会哄孩子呢。

像你二叔,他未抱你上手,你便先哭起来了。

全家都说,你和你五叔缘分特别的好。

小说结尾的特点及艺术效果.

小说结尾的特点及艺术效果.

⼩说结尾的特点及艺术效果.⽂学作品阅读辅导6⼩说结尾的特点及艺术效果姓名:学号:⼀、题型举例:1、这篇⼩说的结尾令⼈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谈谈你对这篇⼩说结尾的看法。

3、有⼈说这篇⼩说的结尾很震撼⼈⼼,有⼈说还是去掉结尾好。

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说结尾的特点1、情节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笔法”)。

2、景物描写式结尾。

3、戛然⽽⽌,留下空⽩的结尾(留下了“空⽩”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艺术再创造。

)。

4、含义隽永深远的结尾。

三、艺术效果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如出⼈意料的结尾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出波澜,如⽯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灵,产⽣震撼⼈⼼的⼒量。

如《项链》②从表现⼿法(表达效果)上看,如出⼈意料的结尾与前⽂的伏笔相照应,使⼈觉得出⼈意料⼜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以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答应,还项链时主⼈没有打开盒⼦检查等,暗⽰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表达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项链》:主⼈公为还那条项链⼀辈⼦节⾐缩⾷,最后却得知项链是假的,⽽她为此却付出了⼀⽣的艰⾟和幸福,让⼈喟叹和深思。

④从⼈物形象刻画来看,更好地突出⼈物的性格特点。

四、解题思路总结:“⼩说的结尾的特点与作⽤”的问题,可以从1、内容⾓度(包括:⼈物刻画、情节设置、情感体验、主题表达等);2、⼿法⾓度(从写作⼿法或表达效果等⾓度去分析结尾的特点与作⽤。

如:“欧亨利笔法”、景物描写式、对⽐⼿法等)。

3、结构⾓度(如伏笔照应等)等⾓度去分析作答。

⼀、⼀碗⽶粉徐全庆⑴天有些冷了,⽗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趟桂林吧。

⽗亲越来越⽼了,⾏动也越来越不⽅便了,已经不能独⾃外出了。

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

⽗亲摇摇头。

我⼜提了⼏个⽗亲没去过的地⽅,⽗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⑵没办法,只好陪⽗亲去桂林。

路上,我问,为什么⾮要去桂林呢?⽗亲说,我要去吃⽶粉。

姜堰中学最后一考语文(试卷)

姜堰中学最后一考语文(试卷)

2019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2019/5/25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化是文化,是以文字成果为概念,以思想比重为前提的;而文艺是文艺,是文化的现象。

这两者它们一向分得较清,从不,也绝不会,错乱关系。

A.演绎等量齐观喧宾夺主B.演变混为一谈本末倒置C.演绎混为一谈本末倒置D.演变等量齐观喧宾夺主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绘画的原乡在中国。

改革开放后大陆在美术研究和出版方面衔接了50年代的局面,重现盛况。

这是生机齐发的时光。

,,,,,;最优秀的中国绘画史应该由中国人来完成。

①中国绘画的原生地上②从固有的局范跨到新的疆域里去③归纳出有效的研习法④吸取多方面的长处⑤若是能在点滴积累起来的成绩上⑥可以由原乡人培植出巨硕的林木A.⑤②①③④⑥B.①④③⑤②⑥C.⑤④③②①⑥D.①⑤④②③⑥3.下列各句中,所描写的内容按照时令、节日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②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③桑眼初开麦正青,勃姑声里雨冥冥。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⑤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A.①③⑤④②B.⑤④①③②C.①③④⑤②D.⑤④③①②4.与下面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什克洛夫斯基写道:“要知道任何语言艺术作品的意义,仅仅在于我们并不是在直接意义上说它是富有教益的,像布道似的,而是说它能为人们打开某种新的东西、以前我并不知道的,而且在多数场合下,与读书界的多数人以为是毋庸置疑的东西相反的东西。

”A.艺术家常常从一个异乎寻常的角度发现普通事物中蕴含的真理。

B.艺术作品不是对现实的模写,而是超越现实的升华。

C.艺术作品常常通过揭露现实来让读者获得一种陌生的审美效果。

D.艺术家的基本职责就是让读者在毋庸置疑处生疑。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9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2019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 4.(《小说汇编》P20)《穿白衬衫的老黄》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无眠的晚上,我
有时也会突然唱起来,不过不是昆曲,是秦腔。怕打扰隔壁的人, 我用被子把头包起来,歌词和我的声音,一起落在枕巾的纹路里。
• 问题: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 参考答案: • ①呼应前文老黄酒后唱昆曲;
• ②对我藏在被子里唱秦腔的细节描写,蕴含了我内心的悲慨,让文 章增添了感伤的氛围,升华了文章主题;
• ③歌词与底层人物辛酸的人生境遇相契合,增添小说的表现力;即可)
• 5.(考前模拟一)《超人》 • 清香还在。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 问题: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的作用。(6分) • 参考答案:
• 《人民的名义》
• 问题:请探究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 ①祁同伟开枪自杀,照应小说标题“人民的名义”,同时呼应上文祁
同伟没有打死侯亮平等情节。
• ②祁同伟对自己的审判,意味着祁同伟的反省和转变,丰富了人物 形象。
• ③祁同伟的死亡,意味着正义战胜邪恶,表现了正义必胜的主题。
• ④曾经的英雄,今天的罪犯,开枪自杀的悲怆结局能引发读者的思 考。(每点2分,三点即可)
答出“对善良朴实的赞美”给2分)
• 3.(《核按钮》P123)《老妇与猫》 • ⑫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
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 • 问题: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 分)。 • 参考答案: • ①补充交代猫的最终结局,使小说情节完整 ; • ②借猫的悲剧,烘托了老妇人的悲惨命运; • ③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无情的讽刺与批判; • 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 (每点 2 分,3 点即满分,共 6 分)

2019南通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南通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的结果。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A.催化一脉相承各有千秋B.催生相辅相成各有千秋C.催生一脉相承平分秋色D.催化相辅相成平分秋色2.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3分)①千秋绝唱消魂句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词里红瘦咏海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在那种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①④②③⑤B.②④③⑤①C.④①②③⑤D.④②③⑤①4.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1 —A.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富有悠闲生活意味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高考文学类阅读《回乡余显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文学类阅读《回乡余显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文学类阅读《回乡余显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高考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学类阅读,要想积累答题经验必须在课下多做阅读练习题,下面教育为大家带来高考文学类阅读《回乡余显斌》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乡余显斌将军离开的时候,才十八岁。

那时,将军背着斗笠,戴着军帽,很精神,也很帅气。

将军是跟着刘邓大军离开的。

将军离开时说,自己会回来的。

将军拉着张婶的手说:大妈,你救了我,到时我会回来看你的。

将军红着眼眶又对吴哥说:大哥,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将军挥着手走了。

将军这一走啊,南北东西,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将军汇来东西,打来电话,问张婶好,问吴哥好,问乡亲们好。

将军说,自己很想回来,可是,没有时间啊。

将军说,自己一旦有时间,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看望乡亲们的。

大家都说,将军还记得老家,还记得大家呢。

张婶擦着眼睛说:哎,孩子受苦了。

在张婶眼中,将军一直还是个孩子。

吴哥也点着头,安慰道:现在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

张婶有时会望着村口,自言自语道:咋不回来啊,是不是忘了老家啊?吴哥摇着头,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叹一口气。

两人就谈起当年的将军,那样年轻,就是营长了,就带着部队打仗,就受伤了,在张婶家养伤。

那时,生活多苦啊,没啥好吃的,上顿红薯下顿红薯的。

张婶说罢,长叹一声道: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

吴哥仍不说话,咂吧着烟锅。

那次,国军士兵听说一个解放军伤员在村里养伤,还是营长,就赶来抓。

自己听到消息后,赶到张婶家,背起将军就跑,躲在山上三天三夜啊。

国军士兵放火烧山。

大火呼呼的,将一座山都烧秃了。

自己和将军躲在一个水塘里,一人嘴里衔着一根芦苇管,这才躲过一劫。

两个老人说着,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

终于,张婶没有等到将军回来,闭眼前告诉孙子周根,将军回来了,替自己告诉将军啊,当年,生活不好,受苦了啊。

周根点头,默默无言。

吴哥不久也走了,临走告诉儿子吴竹,将军回来了,告诉将军,老哥哥一直想着他呢,盼着他呢。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高三语文2019届小说探究题 导学案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高三语文2019届小说探究题 导学案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高三语文2019届小说阅读之探究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小说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2﹑研究探究题的特点及规范答题的技巧。

3﹑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学习重点】掌握作答技巧并能学以致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训练巩固【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读,能力要求小说的探究,往往是从小说的题目﹑要素﹑语言﹑主题等角度或层面,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或创作意图,赏析小说的内涵。

既是对作品的构思﹑表现手法﹑语言的赏析,又是对作品内涵的赏析。

因此,小说的探究是对作品的综合考查。

附江苏《考试说明》对”探究”能力层级的三点要求: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回顾考题,明确考法1﹑(2008年江苏卷)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汪曾祺《侯银匠》)2﹑(2010年江苏卷)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阿城《溜索》)3﹑(2011年江苏卷)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意蕴,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宗璞《这是您的战争》)4﹑(2012年江苏卷)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师陀《邮差先生》)5﹑(2014年江苏卷)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列夫•托尔斯泰《安娜之死》)6﹑(2016年江苏卷)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沈从文《会明》)7﹑(2017年江苏卷)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杜鲁门•卡波特《一个圣诞节的回忆》)8﹑(2018年江苏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6分)(凌叔华•《小哥儿俩》)三﹑考点类型:(一)探究文本意蕴【高考典题】溜索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高三小说复习——一篇鲁迅《理水》讲尽小说所有题型答案模板精品总结

高三小说复习——一篇鲁迅《理水》讲尽小说所有题型答案模板精品总结

高三小说复习——一篇鲁迅《理水》讲尽小说所有题型答案模板精品总结【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小说阅读赏析主要表现手法及效果

小说阅读赏析主要表现手法及效果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 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 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 次……”
陆根元形象转变使先生们深 受触动,他们的对话和争论 起到了揭示文本主题,探讨
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教育情的,针但对感性动问题了的田效先果生。。晚上他和几个 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 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 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 情!”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 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 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 ,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 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 带着工具自去。
19. 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 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答:肖像(细节)描写,表 现陆根元自然随意的性 格和艰苦辛劳的职业特 征。(4分。每点2分)
篇目
设问方式
参考答案
《歌手》
15. 请分析第⑤段中, 作者是如何描写雅什 卡的歌声的。(4分)
正面描写唱歌的过程,多用比喻,使 得歌声形象可感;侧面通过“我”和 其他听众的反应,衬托歌声的美妙而 令人震撼的特点。(每点2分)
《小铜 匠》
19. 请分析文中画线部 分的表现手法和表达 效果。(4分)
肖像(细节)描写,表现陆根元自然随意 的性格和艰苦辛劳的职业特征。(4分。 每点2分)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 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 那么精微的。……”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含解析

专题05 小说情节考点分析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一、梳理概括情节“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暗考型: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例如“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方法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小说作用题答题思路探究

小说作用题答题思路探究

2017年高考浙江卷《一种美味》: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 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 参考答案: •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 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 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 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 种美味”构成呼应。
周测六《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9.“巴莱克老爷家 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1)它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揭开台秤 秘密——偷台秤——抢回台秤),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 连贯。
• (2)它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折射出两 类人的形象:台秤主人的虚伪,人们的妥协与反抗。
2019年全国1卷《天嚣》: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 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 参考答案: •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2分) • 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 突出。(3分)
注意:变式题
网课作业《最后一个目标》:9.“哈斯勒”这个名字比“霍克” 更具有影响力,但墓碑上却刻着“霍克医生之墓”,请结合文本 谈谈小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七、考查手法技巧的作用
2018·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 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 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意蕴更深刻; •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 象更加立体; •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 写更真实。

小说阅读中结尾的分析

小说阅读中结尾的分析

小说阅读中结尾的分析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谈谈您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瞧法。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就是去掉结尾好。

您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答题角度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读者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与谐之感。

小说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瞧,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界河》②从表现手法上瞧,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父爱无价》。

《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就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就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瞧,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与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瞧,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与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瞧,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小说结尾的影响

小说结尾的影响

小说结尾的影响
首先,小说结尾可以决定读者对整个故事的态度和感受。

如果
结局令人满意,读者会对整个故事产生积极的评价,并且更有可能
推荐给其他人。

相反,如果结局不尽如人意,读者可能会感到失望,对整个故事产生负面印象,甚至可能忘记这个故事。

其次,小说结尾可以产生情感共鸣。

一个感人或震撼的结局能
够触动读者的情绪,让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更深的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使读者对故事产生持久的记忆,并且对人物的命
运感到关切。

此外,小说结尾还可以反映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通过合理安排
结局,作者可以强调故事中的某种主题或传达某种思想。

一个精心
设计的结局能够让读者深思,对故事内容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这种
反映作者意图和主题的结局,往往能够让读者对小说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创造一个引人注目的结局,作者可以采用各种技巧。

其中
一种是意外的结局,即读者无法预料到的结局。

这种结局能够给读
者带来惊喜和震撼,增加小说的吸引力。

另一种常见的技巧是留下
悬念,即在结局中保留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或未揭示的情节,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思考和猜测。

此外,作者还可以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结局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总之,小说结尾对于整个故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引人注目的结局能够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产生情感共鸣,并体现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因此,作者应该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结尾的影响,并努力创造一个令人满意和引人注目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问题再析
问题再析
问题再析
问题再析
问题再析
问题再析
问题再析
仔细对照,再析问题,寻求要领。 讨论小结------ 审题: 思考指向: 语言表达:
小说文本的整体理解把握
典题重现
(南通二模) 《五叔春荆》郑振铎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①墓石上磨损的大字,与开头“五叔夭死”
相呼应,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②对墓地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悲凉、凄清
的氛围; ③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五叔的思念和对他
早逝的痛惜,含蓄蕴藉。 (6分,每点2分)
典题重现
(期中联考)《告诉你个秘密》王举芳 14.试探究小说结尾段的表达效果。(6分) ①结尾揭示的最后一个秘密与前两个秘密的
截然不同,形成情节上的突转,给读者带来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享受,颇为耐人 寻味; 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意中得知的秘密 比作清爽的风,表达了对刘姐母亲高尚德行 的赞美,以及我内心的愉悦、惬意之感。 ③卒章显志(答成“点明主旨”或者“升华主题” 也可),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了正 能量,表达了对良知、公正的呼吁,富有教 育意义,升华了主题。(6分,每点2分)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婉言相告
[美]纳博科夫
躲到远处屋角抽泣的切莫比尔斯基咆
哮道:“还解释什么——死了,死了,死
了!”可是她已经不敢往他那边看了。
赏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躲到远处屋角抽泣的切莫比尔斯基咆哮道:“还解释什 么——死了,死了,死了!”可是她已经不敢往他那边看了。
2.指向情感内容/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结合内 容具体分析(赞颂,讽刺,揭露……)
3.指向小说人物:凸显人物形象(性格,心理) 丰富人物形象;交代人物命运结局。
4.指向小说环境:描写了……环境,营造(渲染) 了……的氛围,表达了……情感。
5.指向读者世人: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引起读 者反思;震撼触动人心,给人以悲伤(愉悦) 之感。
环境上: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 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
主题上:叙述语言克制,以话语戛然而止结束, 蕴含着“我”对 过去生活、对朋友的强烈感伤 之情。
读者感受上: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 形成反差(反衬),增添小说的张力(感染力)。
解题思路 补充完善
1.指向结构/情节:①揭开真相,或情节突转,出 人意料又合乎情理;②与前文的情节/伏笔照应, 使情节连贯;③交代故事结局,情节完整。④ 戛然而止,留白,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主旨指向
1.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旨。而复仇的对象 赵四其实也早已死去,老人的复仇似乎成 了滑稽的表演,令人同情,令人深思。
2.与题目“生”形成对比,揭示并深化了小 说的主题,生的艰辛和执着,加重了小说 主人公的悲剧色彩。
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
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
好天气!”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 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 果蛋糕的好天气!”
情节上:呼应开头,暗示故事悲剧结局,让小说 形成完整的结构。
③引导读者认识行业良心和党性原则的重要性, 反省自身的选择,警醒自己要经得住良知和灵魂 的拷问,更好地深化主题。 (6分,每点2分)
讨论展示:解题要领
审题:
解题指向(常见表述):
语言表达:
解规题律指总结向的常见表述
1.指向结构/情节:①揭开---真相,或情节突转, 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②与前文(开篇)---的 情节相照应,使情节连贯;③交代暗示---结局, 情节完整。④戛然而止,留白,留下思考回味 的空间。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
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 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 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 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 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 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 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 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 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 病死掉了。
王已经绝粒几日了。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得厉害。后来腰腿都
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手了。他躺在床
上,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倒是对门王家的花狗儿有时想
起他,跑来打两个转身,见他躺在炕上,把两只前爪子搭在炕沿
上,摇摇尾巴,对他汪汪地叫两声就跑了。他一阵一阵地发昏。
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
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
小手来招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
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①通过描写老王的幻觉,表达了老王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揭示小说的主旨;
②与上文写老王的梦境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 整;
③老王的美好向往与所处境遇的悲惨形成强烈反 差,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
典题重现
(校阶段测试2) 《刀》 胡炎
14.结合文本,谈谈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
①小说结尾省略了主人的回答,采用了“留白” 式结局(或留悬念、开放式结局),引发了读者 对主人的回答作符合逻辑的想象,让读者进行艺 木再创造,扩充故事内容。
②主人难以立刻回答这个关乎生死的问题,正证 明了主人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
2.指向情感内容/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结合内 容具体分析(赞颂,讽刺,感、 心理)丰富人物形象;交代暗示人物命运结局。
4.指向小说环境:描写了……环境,营造(渲染) 了……的氛围,表达了……情感。
真题巩固
2017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
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 的妙处。
情节指向
1. 照应前文,上文多次写到老人与我“王九” 的亲密交谈,结尾点明了原因,使人觉得 老人可笑的行为又在情理之中。
2. 情节上,使小说顿生波澜。虽然全文并 不以情节的跌宕起伏取胜,但出人意料的 结尾,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人物指向
揭开真相,为替儿子报仇,老父亲用十年 的时间在街边表演傀儡打架,表达了老人 对深切的爱和死刻骨铭心的痛。
指向情节(内容)
1.呼应小说开头,暗示欧金尼娅最终得知噩 耗,写出她年老丧子的悲惨,寄予了作者 的悲悯。
2.留白,结尾没有直接交代欧金尼娅知晓死 讯及其反应,仅仅给予暗示,给读者留下 了想象和思考空间,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 和张力(感染力)。
躲到远处屋角抽泣的切莫比尔斯基咆哮道:“还解释什 么——死了,死了,死了!”可是她已经不敢往他那边看了。
指向人物
1. 通过描写切莫比尔斯基的神态和语言, 来展现他内心的挣扎与悲伤。
2.通过写欧金尼娅不敢看的细节,表 现她已经猜到事情的发生但是却不愿 相信的心理,更加显现出她的悲伤。
3.侧面衬托,通过友人的反应来衬托欧金尼 娅内心的悲痛,旁观者的悲伤程度如此, 凸显作为母亲的悲痛程度。
躲到远处屋角抽泣的切莫比尔斯基咆哮道:“还解释什 么——死了,死了,死了!”可是她已经不敢往他那边看了。
指向主题
1.他大喊“死了”,与婉言相告的初衷形成
反差(对比),突出命运生活的无常残酷。
解题思路 补充完善
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作用好处
表现手法判断及分析准确。 表现手法应抓典型,评估其功效,抓大放小。 表现手法非孤立存在,与各个指向性作用紧密
相连。
【常见变式 】
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 妙处。
2.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 进行分析。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 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
课后巩固提升
课后作业: 1.《磨面的老王 》 2.《生》
秋天的黄昏,屋角上黄色的夕阳照在草园里一堆堆的落叶上。
下面的蟋蟀,唧唧!唧唧!时断时续地叫它的友伴。草屋里的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