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六章 社会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选择与具体情境相协调的行为方式,了解情境及情境要求, 是社会互动的基础: 一、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 两人关系可以获得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 情感和独特性,往往具有排他性特征。例如,恋人关系。 三人关系教复杂,每一方都要面对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 人的个性特征。这时很难达到二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 当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第三人往往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1)中间人——以局外人身份调解双方的冲突,但不能解决 冲突。(2)仲裁人——冲突双方都认可的、能以公平态度做出 解决冲突的最后决定的人。(3)从中渔利者——利用冲突获得 个人利益。(4)分列者和征服者——故意挑起两人的冲突以便 从中获利。
wenku.baidu.com
(四)人际互动理论 1.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个人性格等心 理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2. 非语言沟通 有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互动中通过语言表达意 义的,平均不到35%,65%的互动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的。 3. 刻板印象 我们关于事物或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观念,即刻 板印象(Stereotype),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个人受社会 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产生的不准确、简单化的看法,如同 刻在木板上一样较难改变,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互动关系。 常见的刻板印象涉及性别、地域或种族、外表、年龄等
4.人际空间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会在自己周围建立一种保护自 己的“个人外泡(personal bubble)”,对于关系亲密的人, 如爱人、孩子、父母、朋友等,会打开这层外泡,但会小 心地不让大多数人进入这一领域。有时候,人们会扩展自 己的空间。如在图书馆坐下后,可能会将包或外套放在相 邻的椅子上,以宣示这一空间是你的。 美国社会学家霍尔(Edward Hall) 区分了四种人际 互动的 人际距离: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私人 距离(personal distance)、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和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 。
社会交换论的几个命题; (1)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越经常得到报酬,这 个人就越原因从事该行动。 (2)刺激命题。刺激命题:如果某种特定刺激的出现曾 经成为一个人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 越是同过去相同,这个人就越有可能采取这种行动或 与此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一种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越有 可能采取该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 特定酬赏,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就越没有价值。 (5)侵犯-赞同命题:A.当某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 酬赏或得到了未估计的惩罚是,他将被激怒并可能采取 侵犯行为。B.当某人的行为获得了期望的酬赏甚至大于 期望的酬赏,或者未遭受预料中的惩罚,他会很高兴, 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
多人关系中,会产生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 这时在群体中还可能形成亚群体。
二、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 人际互动式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的有意识、有目的 的相互作用过程。其特点是:发生在具体个人之间、一般 是直接和面对面的互动;互动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角色、目 标和手段;互动双方都能感受到交往的结果;个人情感在 互动中发挥较大作用。 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互 动虽然也由群体成员来实现,但这些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 身份出现,而是作为群体的代表出现,其行为也较为正式。
(二)拟剧论(略) (三)本土方法论
又称“民俗方法论”或“常人方法学”,意为对普 通人(ethno)在社会互动中所使用的方法(method) 的研究(ology),是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 加芬克尔 (H.Garfinkel)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它研究人们在日 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显示的定义,详细考察 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 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本土方法论者认为社会互动时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 基础的规则所决定,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 宣的,但是,如果违背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本土方法论者常采用“无背景试验”,“打破规则试验” 进行研究。如在实验中,有些人紧贴着别人,并直盯着 他们。在家里礼貌地以“先生”、“女士”称呼父母等。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过程(略)
(一)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定向阶段、评价阶段、控制阶段
(二)芝加哥学派四阶段说 竞争、冲突、顺应、同化
第四节 集体行为
一、集体行为的一般特征 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那 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常 规而共同作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 卷入集体行为的人会表现出平时所没有的特征,如一个 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可能会作出殴打、抢掠等骇人的举动, 一个平时胆小怯弱的人可能表现得前所未有的英勇。
举例,哪些事件属于集体行为?
二、几种典型的集体行为 (一)恐慌(panic)
恐慌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心 理及违反常规的行为。
三、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和社交情境互动 商品交易、商业谈判、工作会议、上课等都是工作情境。 在这种情境下,互动双方有特定目标,有明确分工,很少 有情感交流。 宴会、舞会、郊游大都属于社交情境。社交情境下,人 们往往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目的。在社交情境下, 人们互动能带来思想上的愉悦,可能有一些感情投入,从 而促进关系的发展。 熟悉情境主要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场合。家庭成员、 亲戚朋友、邻居间的交往都属于此类。双方没有特定的目 的,行为方式比较随便,不必严守社交礼貌,按社会习俗 行事即可。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 和定名人。1922年获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 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2年起 在密苏里大学讲授社会学。1925年起先后 在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夏威夷大学 任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 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社会学系主任。 1934年起担任美国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 《社会学丛书》主编;1941~1952年任 《美国社会学杂志》主编;1955年任美国 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1956年任美国社会 学协会主席;1962~1966 年任国际社会 学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品有《电影和品 行》、《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工 业化与传统秩序》、《符号互动论:观点 和方法》。
(五)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 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 体。
讨论:请运用参照群体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 的现象
(1)你们家的收入状况怎样,通常跟谁比?
(2)你的学习情况怎样,通常跟谁比?
参照群体理论的典型案例: 参照群体——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是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于1949年 在《美国士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在研究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的士气和晋升的关系时,发现 士兵不是依据绝对的、客 观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在生 活中所处的位置,而是根据他们相对于周围的人所处 的位置来评价 。他们用来与自己比较的那些人便是 他们的的参照群体,如果比较的结果是自己处于较低 地 位,他们就会有“相对剥夺感。” (1)陆军和海军士兵对自己升迁的满意度 (2) 南方黑人士兵与北方黑人士兵对自己地位 的满意度
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讨论:什么是互动?请举例子说明社会 互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一般说来,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 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 含义: 第一,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社会 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之间。 第二,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 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没有信息交 流,互动就无法进行。
第三,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 面的场合下借助媒介发生。 第四,社会互动总是与特定的情境密切相关,并形 成特定互动模式。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 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拥抱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含 义 第五,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 形成一定的作用。例如,室友、恋人和夫妻间的互动会 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
有学者将互动理论与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 结构理论一起列为五种主要社会学理论建构取向。有代表 性的互动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一)符号互动论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例如鸽子可以作为代表和平的符号,课堂上学生的举手是 表示要发言或提问的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 势、表情都是符号。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符号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中介作用。人 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 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解释。人类以对某类事务 赋予的意义为基础对这一事务发生互动。例如,“点头微 笑”表示赞同的意义。但是人们对同一事务赋予的意义有 可能不同。例如,儿童对蛇的意义理解有可能不同。
(3)意义产生于互动。例如,儿童对蛇的意义理解不 同,主要是由于他们在与蛇的互动过程中赋予的意义不同。 (4)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 于互动。另一方面,意义的修改也有赖于互动。 (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 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 行为。例如,当别人推我们一下,我们做出反映之前,往 往会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6)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 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 念。例如,如果我们把别人“推”的动作理解为友好的表 示,我们就可能形成自己受人欢迎的自我概念。如果将它 理解为挑衅,就可能形成受人排斥的自我概念。
讨论:农民工的相对剥夺问题?
(四)戏剧理论 略 (五)社会交换论
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和埃默森。 这一理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的外显 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 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邻居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 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们交换让步;讨 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诀窍”
四、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混合性互动 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 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 情感方面的需求。 工具关系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 关系。这是互动遵守公平法制,如买卖双方的交换。 混合关系界于情感关系和工具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 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 系。它既有情感成分,也有工具成分。
符号互动论存在以上共同假设与观点的同时,内部也有 重大分歧和争议。当代符号互动论的两个派别: (1)芝加哥派。以布鲁默为代表,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 来研究互动过程。他们认为互动是一个角色创造的过程,主 张用生活史、自传、日记和信件等作为研究材料,采用个案 研究、非结构式访问、参与观察等方法来阐释互动过程。 (2)衣阿华(Iowa)派。以库恩为代表,主张用实证主 义的方法来研究互动。这一学派认为,人的行为被其地位、 角色所决定,根据个体的参照群体,可以预测其自我评价, 并进而预测其行为,提倡用问卷和态度量表来测量人的自我 概念,试图将互动理论操作化。
社会互动
二、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学并没有统一的互动理论,长期以来,互动理论 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德国的社会学家齐美尔被认为是 欧洲第一位互动理论家。他的理论对美国的互动论者有 着重要影响。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互动内容想 对应的互动形式,并对社交、统治与服从、冲突与凝聚 等具体互动形式做了详细分析。 在美国,形成了一乔治· 米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符号 互动论。此外,库利也是美国社会互动论的重要代表人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