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六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揭示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些互动对社会结构和变迁的作用。
社会互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认知、行为和身份认同。
本文将从社会互动的定义、类型、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的方式进行的。
社会互动可以发生在各个社会层面,从家庭、学校到工作场所、政治组织等都存在着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的目的是满足个体的需求、取得社会认同和建立社会关系。
社会互动可以分为主动互动和被动互动两种类型。
主动互动是指个体主动参与和发起的互动,如主动提出观点、建议或介入他人的谈话。
被动互动是指个体被动地接受和响应他人的互动,如听取他人的观点、接受他人的帮助。
主动互动和被动互动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作用着塑造个体的行为和社会角色。
社会互动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个体来说,社会互动是一种社会支持和交流的途径。
通过与他人交往,个体可以获得信息、获得支持和建立自身的社会身份。
社会互动也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个体的观点和行为受到他人的认同和适应的影响。
同时,社会互动也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通过与他人互动,个体可以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社会互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社会互动的形式和方式。
虚拟互动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沉迷和虚拟孤立等问题。
其次,社会互动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制约。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可能会影响互动的质量和结果。
最后,社会互动可能会引发冲突和紧张。
不同观点和利益的冲突可能会导致社会冲突和紧张局势的产生。
综上所述,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揭示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社会互动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既是社会支持和交流的途径,也是社会变迁和合作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界定(一)社会互动概念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基于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发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社会化的类型与过程一、交换(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ppt
处情况得模糊不清
• 类型: • (1)偶合群众 • (2)常规群众 • (3)行动群众 • (4)表意群众
成熟状态
• ④极端得情绪状态
• 暗示反应得客观条件: • ①有节奏或单纯得刺激 • ②反复持久得刺激 • ③具有特殊得暗示潜力得刺激
2、模仿
• 暗示与模仿就是一组对应得行为方式,引起模仿得
刺激就是暗示,而模仿就是对暗示得反应。
• 模仿就是在无强制条件下发生得,模仿者得行为与
受模仿者得行为相似,即别人干什么模仿者就干什 么。
• 引起同化得社会因素:通婚、教育、移居、入侵、文化传
播等。
• 同化得意义:对于社会,她主要起到文化传播与融合得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文化得发展。对个人,使人得行为产 生了根本性得改变。
• 同化得一般规律就是先进文化同化落后文化、较高文化同
化较低文化
7、合作
• 合作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得目
• 3、个人空间 • 个人空间指社会沟通过程中人与人传达某种意义得空间距
离,个人空间一般能表明人际关系得亲密程度,适当得个人 空间就是社会沟通顺利进行得保证。
•
人际距离学
• 亲密距离 • 个人距离 • 社会距离 • 公共距离
(二)社会互动得方式
• 1、暗示 • 指在无批评、无对抗得条件下,通过直接或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三、社会互动得手段与方式
• (一)社会互动得手段 • 1、语言沟通 • 语言就是由语音、词汇与语法构成得系统,分为口头语言与
书面语言,她们都就是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得工具。
• • 2、体态语言 • 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语速语调、身体姿势等,在日常互
社会互动
开创社会互动研究的先河。他指出“自我”的几种类型:物质自 詹姆斯: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是指个体由于同他 人交往而形成的自我感觉,是通过与别人的互动而形成的。
库 利:Βιβλιοθήκη 库利将詹姆斯的“社会自我”发展为“镜中我”的概念,指人们总 是想像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而获得自我感觉、自我形象或者自我 态度。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
1
基本理论范畴
2
相关理论分析
3
焦点问题
1.基本理论范畴的阐释
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的情境 基 本 理 论 范 畴 社会互动的维度 社会互动的类型 转型期我国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
1.1社会互动的涵义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 1908年在其所著的
《社会学》中提出此词,把它作为构成社会的一种主要形式。
1.5社会转型期我国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
1.人际交往的开放化、多样化
2.交往手段的间接化
3.人际关系的平等化、互利化
4.转型期我国人际交往的突出问题
1.人际交往的开放化、多样化 (1)交往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形式的多样性
2.交往手段的间接化
当前,我们进入了以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
1.人际道德构建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与道德建设密切相关的。
我们要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现代的社会道德风尚 融合,建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讲信修睦的人际道德规范。 2.打造现代诚信社会 诚信是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尤其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实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 信用文化。将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和谐起到重要的作用。
的信息网络的时代。转型期人们的社会交往手段呈现间接 化的特点。 电话、手机、电脑等传输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借以进行 交往的媒介。有了这些先进技术,人与人不管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都可以进行交往。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社会互动分析
• 狭义解释:竞争指的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群体 • • • • • • •
3、竞争
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是一种互 相反对的行为方式。 广义解释:生存竞争。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 存在以来就有竞争。发生竞争的原因主要在于: 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 竞争的特点: 1、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 2、有共同争夺的对象 3、竞争双方其中一方获得成功,即足以剥夺另一 方成功的机会,不可能双方之间同时获得成功 4、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产生原因: 人们在观 察、记忆、理解等等方面的不足或偏差。 为了耸人听闻,发言者往往夸大其词。• 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阻碍或缺乏信息、信息不清时,个人 可能会依据猜测、想象,对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释 某些普遍涉及到公众的人或事易成为人们的注意中心,对 此类人或事情的议论便会增多
四、集体行为的控制
• 集体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有性质之别: • 集体行为的破坏性或反社会性 • 集体行为的积极性 • 集体行为的控制主要是对那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妨碍人 • • • •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 一、符号互动论 • 二、拟剧论 • 三、本土方法论
第三节 集体行为
• 一、集体行为的涵义及其特征 • 集体行为就是指那些自发的、无组织的、不受正 • • • • • •
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 共同特征: 1、自发性 2、狂热性 3、非常规性 4、匿名性 5、短暂性
• • • • • •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年首次提出 学者看法:1、强调互动的结果,将人与人以及人与群体 之间的交互影响称为社会互动。 2、强调互动的过程,认 为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和沟通就是社会互动。 本书定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 触、沟通等方式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社会互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 第二,互动主体必须发生相互的接触 第三,互动主体对于互动符号的意义有比较一致的理解
社会学第六章社会互动
四、社会互动理论
• (一)形式主义互动论:乔治·齐美尔
• 社会是人们行为的组合,是人们的互动模 式。人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就是 社会产生的过程,既不同意唯名论也不同 意唯实论。
• 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以经常发生的个人与 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为基础
• 社会学的任务不是研究一切社会现象,而 是研究人们之间的互动形式。
• 人高于其他动物之处,除了身体的姿态外, 还以语言为交际工具。符号的使用超出了即 时的直接互动,扩展了人们活动的范围
• 人的思维也依赖于符号的使用,它使人们能
• 符号互动论内部的分歧:
• 主要是两个学派:芝加哥学派和衣阿华学 派之间的分歧。
• 代表人物是: • 赫伯特·布鲁默(芝加哥学派) 主张注重用
• 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此情 景中能做什么?
•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主张 把社会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 竞争:互动双方争夺同一目标
• 冲突:由于激烈的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 立情绪,出现以攻击对方为目的的行为
• 顺应:冲突在少数情况下会一方消灭另一 方:多数情况下一方或双方会改变其思想、 态度和习惯顺应对方,避免冲突
• 亲密距离:45cm以内。在亲密的个人接触 中保持的距离
• 私人空间:45-122cm。与朋友和熟人交 往时保持的距离
• 社会距离区:122-365cm。用于正式场合, 如会见
• 公共距离区:365cm以上。用于演讲、表
• 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 人际关系越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 近。
• 三人关系:每一方都面对 着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 人的个性特征。
• 不可能达到二人关系中可 能具有的亲密性。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PPT课件
24
加芬克尔的“违规实验”
下面就是发生在受试者(S)与实验者(E )之间的一次会话: (S)你好! (E)我到底好在那里?我的健康,我的财产 ,我的学生,我的心灵安宁,我的··· (S)(涨红了脸然后突然失去了控制)瞧! 我不过是表示礼貌而已。坦率地讲,我才 不管你是好是坏呢!
动
然后加快步伐。
7
(4)也可以在非 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5)总是在 特定 的情境下进行
二、社会互动的情境 1、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参与的人数)
中间人
仲裁人
从中渔利者
分裂者和征服者
8
2、熟悉情境、工作情境和社交情境(互动的目的)
9
3、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 (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11
四、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
1、接近与接触阶段 2、理解与了解阶段 3、调整与反应阶段 例如:《非诚勿扰》
12
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4、文化因素
13
五、社会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乔治.米德 角色理论 戏剧论——戈夫曼 参照群体理论——纽科姆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 本土方法论——哈罗德.加芬克尔
——霍曼斯 (1)实质:人们在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2)内容:有形的物质性的资源、无形的非
物质性的资源。
21
(3)原则 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 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4)酬赏 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四类 他们的价值依次增高
22
(四)常人方法学/本土方法论
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互动的概念本质及其社会学意义,掌握有关社会互动的各种社会学理论、社会互动的本质特征、一般结构及基本类型。
联系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研究的基本内容,对社会结构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做深入的讨论。
此外在本章中介绍社会学对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的研究。
重点难点:1. 社会互动的理论2.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区别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概述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特点(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人在社会中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即发生相互作用。
个人的行为引起他人的行为反应,他人的行为、期望又引起个人相应的行为反应,这种相互依赖、彼此相关的相互作用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互动。
所以社会学认为所谓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社会互动:首先,社会互动的主体是个人及群体;其次,社会互动是“相互性”行为;其三,社会互动中行动的目的性或有意识性;其四,社会互动是以信息的传递为前提和基础的;其五,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媒介进行的,所以在两个行动主体之间展开的互动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也可以借助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形式非面对面地展开;其六,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二)社会互动的特点:1 自主性:社会行动主体有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自身行动选择和支配的权利和自主能力。
从对互动对象的选择、确立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他人行为作出何种反应。
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2、强制性:社会行动主体是在其特有的地位、角色和社会环境力量下采取行动的,即受到环境的制约。
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被动性、盲目屈从性。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及其形式(一)构成社会互动必须要具备下列几个要素:1 行动者。
即互动的主体。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2 需求。
3 环境。
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个人或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都要适应他周围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中相互作用、联系和影响的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构成的,人们在互动中产生了社会规范、角色、价值观和文化等现象。
社会互动的基本概念社会互动的定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体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符号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影响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更包含了个体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互动。
社会互动的形式社会互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行为模仿、合作竞争等。
不同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和结果。
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社会互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个体性格、情感状态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在互动中的表现和结果。
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交互主义理论交互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基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产生的。
个体在互动中通过感知、解释、反馈等过程进行社会建构和个体塑造。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模仿行为、接受奖惩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技能和行为水平。
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的。
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言语、手势、动作等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产生了社会意义和文化传承。
社会互动的意义与影响社会互动在个体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推动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社会互动,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了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实现了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社会互动理论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互动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和谐发展。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剧本”、“观 众”、“表演者”、“角色”、“印象 管理”、“前台”、“后台”、“面 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 戈夫曼认为: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 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的表 演不是太成功,出现了一些让“演员” 困窘的状况时,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 对方“面子”,故意视而不见。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形式
一、交换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 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 互动形式。 也就是说,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 通过转让自己的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 物的行动
构成交换应有的四个要素: 1、目标:社会互动的行为者各自希望通 过互动所达到的目标 2、付出:即行动者向拥有预定回报的另 外一方提供行动的过程 3、回报:行动者接受自己行动的酬答 4、效益:目标与回报的一致程度 这四个要素就完成了一个互动的周期 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重 复交换
(二)交换的类型 1、物质交换 交换双方都对成本和利润进行理智的核 算,在形式上可能是自愿和等价的。但 情况有可能相反: (1)交换者可能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 而错误估计了交换行情 (2) 社会的交换条件可能本来就是对一 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2、非物质交换 指的是感情、文化等交流形式。 这类交换很难计算成本利润,是和自己 的感情、观念、价值、信仰等因素相关 的。
人们通过角色借用来理解他人对某些符 号所赋予的意义。 即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 场来阐释互动的情境,来决定自己应该 如何行动
(二)拟剧论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 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 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 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 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 的。
社会互动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
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转型 必然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一)向度。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
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包括:(1)情感关 系——是融洽还是对立?(2)利益关系——是 一致还是冲突?(3)地位关系——是平等还是 不平等? (二)深度。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 互动双方相互依赖性的大小。我们可以从互动 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 延续时间的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四个 方面分析或测量互动的深度。
结构两种,微观结构是由相互影响的 个体组成的,宏观结构是由相互联系 的群体组成的,社会交换存在于这两 种结构之中。布劳认为,并非所有的 行为都是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只是交 往行动中的一种类型,社会交换具有 两个特点:一是社会交换的互惠性, 参与交换的各方都期待着相互回报; 二是社会交换的自愿性和相互信任。
第一,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中介作用。 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第三,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第四,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 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 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五,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 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 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三)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
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 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 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 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是 他达成目的的工具。 混合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关系 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 同学、同事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交换论的几个命题; (1)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越经常得到报酬,这 个人就越原因从事该行动。 (2)刺激命题。刺激命题:如果某种特定刺激的出现曾 经成为一个人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 越是同过去相同,这个人就越有可能采取这种行动或 与此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一种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越有 可能采取该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 特定酬赏,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就越没有价值。 (5)侵犯-赞同命题:A.当某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 酬赏或得到了未估计的惩罚是,他将被激怒并可能采取 侵犯行为。B.当某人的行为获得了期望的酬赏甚至大于 期望的酬赏,或者未遭受预料中的惩罚,他会很高兴, 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 和定名人。1922年获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 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2年起 在密苏里大学讲授社会学。1925年起先后 在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夏威夷大学 任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 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社会学系主任。 1934年起担任美国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 《社会学丛书》主编;1941~1952年任 《美国社会学杂志》主编;1955年任美国 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1956年任美国社会 学协会主席;1962~1966 年任国际社会 学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品有《电影和品 行》、《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工 业化与传统秩序》、《符号互动论:观点 和方法》。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选择与具体情境相协调的行为方式,了解情境及情境要求, 是社会互动的基础: 一、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 两人关系可以获得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 情感和独特性,往往具有排他性特征。例如,恋人关系。 三人关系教复杂,每一方都要面对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 人的个性特征。这时很难达到二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 当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第三人往往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1)中间人——以局外人身份调解双方的冲突,但不能解决 冲突。(2)仲裁人——冲突双方都认可的、能以公平态度做出 解决冲突的最后决定的人。(3)从中渔利者——利用冲突获得 个人利益。(4)分列者和征服者——故意挑起两人的冲突以便 从中获利。
讨论:农民工的相对剥夺问题?
(四)戏剧理论 略 (五)社会交换论
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和埃默森。 这一理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的外显 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 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邻居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 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们交换让步;讨 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诀窍”
符号互动论存在以上共同假设与观点的同时,内部也有 重大分歧和争议。当代符号互动论的两个派别: (1)芝加哥派。以布鲁默为代表,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 来研究互动过程。他们认为互动是一个角色创造的过程,主 张用生活史、自传、日记和信件等作为研究材料,采用个案 研究、非结构式访问、参与观察等方法来阐释互动过程。 (2)衣阿华(Iowa)派。以库恩为代表,主张用实证主 义的方法来研究互动。这一学派认为,人的行为被其地位、 角色所决定,根据个体的参照群体,可以预测其自我评价, 并进而预测其行为,提倡用问卷和态度量表来测量人的自我 概念,试图将互动理论操作化。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过程(略)
(一)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定向阶段、评价阶段、控制阶段
(二)芝加哥学派四阶段说 竞争、冲突、顺应、同化
第四节 集体行为
一、集体行为的一般特征 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那 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常 规而共同作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 卷入集体行为的人会表现出平时所没有的特征,如一个 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可能会作出殴打、抢掠等骇人的举动, 一个平时胆小怯弱的人可能表现得前所未有的英勇。
(四)人际互动理论 1.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个人性格等心 理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2. 非语言沟通 有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互动中通过语言表达意 义的,平均不到35%,65%的互动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的。 3. 刻板印象 我们关于事物或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观念,即刻 板印象(Stereotype),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个人受社会 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产生的不准确、简单化的看法,如同 刻在木板上一样较难改变,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互动关系。 常见的刻板印象涉及性别、地域或种族、外表、年龄等
(3)意义产生于互动。例如,儿童对蛇的意义理解不 同,主要是由于他们在与蛇的互动过程中赋予的意义不同。 (4)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 于互动。另一方面,意义的修改也有赖于互动。 (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 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 行为。例如,当别人推我们一下,我们做出反映之前,往 往会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6)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 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 念。例如,如果我们把别人“推”的动作理解为友好的表 示,我们就可能形成自己受人欢迎的自我概念。如果将它 理解为挑衅,就可能形成受人排斥的自我概念。
社会互动
二、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学并没有统一的互动理论,长期以来,互动理论 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德国的社会学家齐美尔被认为是 欧洲第一位互动理论家。他的理论对美国的互动论者有 着重要影响。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互动内容想 对应的互动形式,并对社交、统治与服从、冲突与凝聚 等具体互动形式做了详细分析。 在美国,形成了一乔治· 米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符号 互动论。此外,库利也是美国社会互动论的重要代表人 物。
(五)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 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 体。
讨论:请运用参照群体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 的现象
(1)你们家的收入状况怎样,通常跟谁比?
(2)你的学习情况怎样,通常跟谁比?
参照群体理论的典型案例: 参照群体——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是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于1949年 在《美国士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在研究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的士气和晋升的关系时,发现 士兵不是依据绝对的、客 观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在生 活中所处的位置,而是根据他们相对于周围的人所处 的位置来评价 。他们用来与自己比较的那些人便是 他们的的参照群体,如果比较的结果是自己处于较低 地 位,他们就会有“相对剥夺感。” (1)陆军和海军士兵对自己升迁的满意度 (2) 南方黑人士兵与北方黑人士兵对自己地位 的满意度
第三,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 面的场合下借助媒介发生。 第四,社会互动总是与特定的情境密切相关,并形 成特定互动模式。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 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拥抱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含 义 第五,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 形成一定的作用。例如,室友、恋人和夫妻间的互动会 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
三、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和社交情境互动 商品交易、商业谈判、工作会议、上课等都是工作情境。 在这种情境下,互动双方有特定目标,有明确分工,很少 有情感交流。 宴会、舞会、郊游大都属于社交情境。社交情境下,人 们往往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目的。在社交情境下, 人们互动能带来思想上的愉悦,可能有一些感情投入,从 而促进关系的发展。 熟悉情境主要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场合。家庭成员、 亲戚朋友、邻居间的交往都属于此类。双方没有特定的目 的,行为方式比较随便,不必严守社交礼貌,按社会习俗 行事即可。
(二)拟剧论(略) (三)本土方法论
又称“民俗方法论”或“常人方法学”,意为对普 通人(ethno)在社会互动中所使用的方法(method) 的研究(ology),是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 加芬克尔 (H.Garfinkel)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它研究人们在日 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显示的定义,详细考察 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 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本土方法论者认为社会互动时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 基础的规则所决定,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 宣的,但是,如果违背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本土方法论者常采用“无背景试验”,“打破规则试验” 进行研究。如在实验中,有些人紧贴着别人,并直盯着 他们。在家里礼貌地以“先生”、“女士”称呼父母等。
四、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混合性互动 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 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 情感方面的需求。 工具关系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 关系。这是互动遵守公平法制,如买卖双方的交换。 混合关系界于情感关系和工具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 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 系。它既有情感成分,也有工具成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学者将互动理论与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 结构理论一起列为五种主要社会学理论建构取向。有代表 性的互动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一)符号互动论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例如鸽子可以作为代表和平的符号,课堂上学生的举手是 表示要发言或提问的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 势、表情都是符号。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符号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中介作用。人 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 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解释。人类以对某类事务 赋予的意义为基础对这一事务发生互动。例如,“点头微 笑”表示赞同的意义。但是人们对同一事务赋予的意义有 可能不同。例如,儿童对蛇的意义理解有可能不同。
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讨论:什么是互动?请举例子说明社会 互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一般说来,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 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 含义: 第一,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社会 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之间。 第二,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 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没有信息交 流,互动就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