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技全球化
• 所谓科技全球化,即研究和开发资源的全 球配置,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管理,研究 与开发成果的全球共享。这三个方面相辅 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科技全球化 浪潮的主旋律。
科技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非科学
• 凡不具备可检验性特征就不是科学,而是 非科学。
2、伪科学
• 是一种特殊的非科学,它实为非科学,却 伪装成科学,不承认自己的非科学的身份。 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一种反科学,它违背 科学精神,不遵循公认的科学规范,起破 坏科学的恶劣作用,却还要自称为科学。
3、反科学
• 主要是对科学的否定性评价,不自称科学, 却批判科学。它反对把科学方法视为万能 原则和最高的准则,反对排斥其他的方法, 反对只用科学的方法仲裁政治、道德、法 律艺术等人类一切问题,在原则上是合理 的。其问题在于片面性,如将一切灾难归 于科学。
科学技术化
• 科学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现代科学 的发展以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科学认识自 然的过程首先就是改造自然的过程。 • 例如: • 宇观领域---射电望远镜 • 微观领域----云室、火花、高能加速器 • 生命科学领域----核磁共振、B 超、计算机 技术等等
技术科学化
科学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现代技术是基于科学 理论认识的系统、自觉的改造活动。技术活动以 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前提 例如: 19世纪电磁理论-- 第二次技术革命; 光受激辐射理论,微波波谱学--激百度文库技术; 原子物理学-- 核工业技术 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技术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技术
二、技术的涵义和特点
• (一)什么是技术? • 技术是一个历史现象。技术概念是一个不 断发展着的历史概念。技术在历史上经历 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相应地,技 术的涵义也在不断更新。要想了解技术的 本质和特征,首先对技术在历史中的进化 过程作一番考察。
1、什么是技术
西方:技术 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技 艺、手艺、技能、本领。 ● 中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成书于战国 时期的《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 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天、地、材为自然界和物质的特征。工有巧— —工匠的技术。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一、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与技术的共同本质
• 科学与技术作 为人的实践活 动,体现了人 对自然的能动 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 现代科技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 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 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 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技术化, 技术科学化。
自 然 辩 证 法 概 论
第二篇 科技观
第一章
科学和技术的特征和体系结构 科学与技术概论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概论
• 一、科学的涵义和特点; • 二、科学划界标准 • 三、技术的性质和特点;
一、科学的涵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 (二)自然科学的特点
科学技术一体化
* 技术——科学(古代),科学——技术(近代), 科学技术一体化(现代)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目的 本质 任务 主体 客体 形态 方法 评价 法规 管理 科学 认识自然、指导改造自然 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潜在生产力 科学发现:解决是什么,为什么 智力劳动、个体性强,研究员学者、 教授 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 知识形态:论文(概念、规律) 个别到一般;实验到假说 唯一标准:真理性 发现优先权、著作权,无偿馈赠 选题自由性强,强调学术性 技术 运用自然规律直接改造自然 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技术发明:解决做什么,怎么做 智力劳动、群体性强;工程师、发明家 人工自然、预想的技术装置 物质形态:装置 知识形态:专利 一般到个别;原理到实验 实践标准:先进性;价值标准:实用性 发明专利权,有偿转让 项目计划性强,注重经济效益
当代的理解:何谓“技术”:
技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 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 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 法的总和。
(《哲学大词典》1992年版779页)
3、技术的基本特征
1、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相结合的 产物(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2、技术是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 主体要素:知识、经验、技能 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 3、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 过程。科技论文、发明是技术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4、 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 平的标志。
技术异化
• 人们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但技术 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 来了灾难,甚至于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 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这种现象 在学术界被称为“技术异化”
技术乐观主义
• 技术乐观主义产生于人类对技术的社会功 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认识的特定历史 条件下,其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 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 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 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二、科学的划界问题
• • • • (一)科学划界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科学划界的内在标准 (三)科学划界的标准的变迁 (四)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
(一)科学划界的概念及其意义
•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科学划界 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 题。 • 意义: • ①是古老而经典的问题; • ②是各学派争论的焦点,是各理论分歧的焦点; • ③现实意义:实质是划分科学标准;从长远来看, 对于塑造民族科学精神,建造民族文化,推进现 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
技术是什么
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 中把技术(Art)定义成“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 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 • • • • 1、技术是一种有实际目标的活动 2、技术的实现要通过社会协调来完成 3、技术的物质是手段、工具 4、技术的非物质手段是方法、规则等知识系统 5、指出技术本身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
2、科学的内涵
• 首先,科学是关于关于自然界、人类 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 其次,科学还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人类思维及其规律的认识活动; • 再者,科学也是一种社会建制; • 最后,科学也是一种实践力量,“知 识就是力量”
(二)自然科学的特点
1. 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 2.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 • 3.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 • 4.科学理论的可解释性、可重复检验; • 5.科学劳动的探索性; • 6.科学理论的预见性。
(二)科学划界的内在标准
• • • • 1、可检验性 2、相容性 3、逻辑完备性 4、主体际性
(三)科学划界的标准的变迁
• • • • 1、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 逻辑标准 2、证伪主义的划界 3、历史主义的划界---多元标准 4、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消解标 准
(四)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 科学 • 非科学; • 伪科学; • 反科学
(一)什么是科学?
1、 “科学”一词的来龙去脉 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o,后来又演变为 Scientia,最后成今天的科学,基本意思是 学问、知识,中国用“格物致知”表示穷 尽事物的原理而得真知,清末,人们将声 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称格致学。日本明治维 新时期,科学启蒙大师福田泽谕将译 Science为科学,到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 用“科学”二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