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ef92df58f5f61fb7366618.png)
一,名词解释1.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内容主要是传递军事捷报。
公开性,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之一。
2.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是经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定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进奏院必须将邸报样本送交枢密院审查,发布的邸报必须以定本为主,不得擅自增减。
3.京报: 1.概况: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和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类报纸通称京报。
因为报纸的出版地为京城。
报纸也是由京城向外发售故称京报。
2.特点1)有固定的报名,刊期和形式。
2)有一个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机构“报房”。
其包含五个环节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
3)一般来说没有自己采访的稿件。
4)公开向社会发售,是一种商品,读者以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也有少量市井。
3.备注:京报传抄稿案是中国第一个报案。
4.香港四大英文报刊:德臣报子子剌报士蔑西南华早报5.时务文体:维新报刊理论家在实践创办的一种新颖的报刊政治文体,这正文体的代表作是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论说,因刊载在时务报上,谈论的又是时务,所以称为时务文体。
6.竖三民:它们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宣传革命,言辞激烈,这三份前赴后继的报纸都以“民”字打头,又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
主要包括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7.癸丑报灾:1.性质:是1913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耳朵北洋军阀迫害记者,查封报纸的事件。
2.过程: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引起国民党的愤慨,于是发生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的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查封来许多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及一些反对专制主义的报纸,同时逮捕了一批新闻记者。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家,比前一年减少3/4.由于旧历1913年是癸丑年,故这一年报界遭受的摧残称为“癸丑报灾”8.四大副刊:是五四时期四家著名报纸副刊的合称:1.晨报副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0136a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5.png)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封建官报出现的时间:唐朝2、明代邸报资料提供者:通政司、六科3、1860年以前香港哪三家报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臣报》4、王韬办报情况:1874年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第一家政论报纸王韬对办刊工作的主要贡献:①鼓吹国人办报;②重视报刊政论;③致力于革新文风(报章体)循环日报:第一版为行情版;第二版为新闻与评论版;第三版为船运消息与广告版(第二版的文字未刊完转至第三版);第四版为广告启事版5、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6、真正对中国近代产生影响的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7、五四时期由学生主编的刊物:《湘江评论》毛泽东;《天津学生联合报》周恩来(本栏不确定,但这个时期比较出名的革命报刊就是这些了)8、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9、1928年后《大公报》的报道方针:爱国、拥蒋、反共10、国名党创办的三大新闻: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P172)11、新青年的改组:一是组织领导的改组;二是编排形式的改组;三是宣传内容的改组改组后:①仍然保持原来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采用他们的来稿;②想广大读者进行了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新一代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2、1931年后在瑞金创办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13、抗战时期的“八匹骡子办报”:即游击办报;缘由:《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
社长、总编辑是邓拓。
(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
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八匹骡子办报”。
14、《解放日报》的创刊: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fb970e2f60ddccda38a0dd.png)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1)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2)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3)孙樵的《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孙樵的文章证实了唐代确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
“开元杂报”就是抄件。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5)据考证,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即今人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
(6)敦煌进奏院状(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在仅存两份唐代的官报,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申派驻在朝廷的进驻官发回沙洲的,因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即归义军进奏院状。
(7)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8)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进奏院。
(9)定本制度:宋代的官报的审查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办法是: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这种制度始于公元999年只实施到南宋末。
(10)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042c1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a.png)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考题编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A.新闻B.揭帖C.牌报D.进奏院状2.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A.诏书B.烽火C.木铎4.直到唐朝才出现的传播工具是()A.语言B.文字C.进奏院状D.京报D.明代D.朝报3.秦、汉时代,中央向地方发布新闻的媒介是()5.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A.邸报B.小报C.京报6.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是()A.进奏院状B.朝报C.邸报7.在宋代,“新闻”一词还被用来代称()A.邸报B.小报C.朝报D.状报D.小报D.宫门抄()A.邸报B.小报C.朝报D.京报11.小报产生在()A.北宋B.南宋C.明末D.清初D.电子扫描10.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1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时期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14.“新闻”概念的出现是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5.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7.唐代手写新闻——封建官报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D.观察使牒A.邸报B.朝报C.进奏院状D.小报D.枢密院抽检制度18.在宋代,中央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称为()。
A.进奏院制度B.“定本”制度C.“承发朝报保头人”制度19.可以称为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的是()A.书同文制度B.进奏院制度C.定本制度20.南宋时期实行的邸报审稿制度可称为()A.定本制度B.内探制度C.台谏制度21.明、清民间报房翻印的邸报稿件,人们把它称为()A.朝报B.京报C.小报D.邸报2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23.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A.语言产生之前B.语言产生之后C.文字产生之后24.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的朝代是()A.唐B.宋C.明D.汉D.报纸产生之后D.保头制度D.朝报制度25.清代政府许可、民间报房印行的古代报纸是()A、京报B、露布C、状报D、邸钞26.清朝咸丰年间,向朝廷上奏折请求刻印邸报的官员是()A.张芾B.赵升C.周麟之D.王安石27、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以笔画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结束了各国文字异形混乱的情况,这项命令就是A.“书同文’’政策B.“画同文”政策C.“笔同文”政策D.“字同文”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https://img.taocdn.com/s3/m/c1973b0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d.png)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第⼀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15⽇创刊于上海。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化运动的开始。
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
在新⽂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从创刊到1922年7⽉⽌,共9卷。
陈独秀主编。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第4卷第1号开始,实⾏轮值主编制。
主编⼈有陈独秀,钱⽞同,刘半农,胡适,李⼤钊,沈尹默等。
《新青年》在新⽂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哪⼏个⽅⾯? 答:《新青年》⾼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学提倡新⽂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化运动。
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系列政论:《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论“词⽽辟之”。
他以袁世凯称帝的事实理论指出“主张尊孔,势必⽴君,主张⽴君,势必复辟”。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切⿊暗愚昧现象。
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持此观点。
③发起⽂学⾰命,提倡新⽂学反对旧⽂学,提倡⽩话⽂反对⽂⾔⽂。
胡适的《⽂学改良刍议》拉开了⽂学⾰命的序幕。
紧接着陈独秀的《⽂学⾰命论》,提出⽂学⾰命的三⼤主义。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代青年。
2、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主编、主要撰稿⼈。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
⼴⼤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
3、《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化的束缚,提出六⽅⾯要求:①⾃主的⽽⾮奴⾪的;②进步的⽽⾮保守的;③进取的⽽⾮退隐的;④世界的⽽⾮锁国的;⑤实利的⽽⾮虚⽂的;⑥科学的⽽⾮想象的。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a93d29e2bd960590c6774c.png)
事件1.《苏报案》性质:是清王朝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迫害革命报刊和报人的事件。
P97—P99起因: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章太炎为主笔和撰稿人,发表了许多鼓吹反清的言论,其中以关于邹容“革命军”宣传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影响最大。
这些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清政府的仇恨。
经过,结果:1903.7,清政府以《苏报》刊载了反清文章和章太炎、邹容抵毁清政府为由通过上海租界捕房逮捕了苏报的一些负责人,主编章士钊等事先逃走,章太炎等人被捕,邹容自行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经过十个月的审讯,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意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通过传媒的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了中国必须革命的道理,从而大涨了革命者的志气,大灭了清政府的威风。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P106性质:是辛亥革命前夕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大论战。
一次引导革命群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简单地说是革命,还是保皇?这是论战的中心。
2.是实行民主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平均地权。
经过、结果:《论战》在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高潮,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民报》方面参战的主要有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新民丛报》方面披挂上阵的主要是梁启超,梁启超尽管威风不减,无奈大方向错了,终于改变不了被动,失败的局面。
1907年11月,江河日下的《新民丛报》宣告停刊,论战终以革命派取得显赫胜利,改良派惨遭失败而结束。
意义:首先,革命派击退了保皇派的进攻,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其次,培养和锻炼了革命骨干,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再次,革命派通过论战,扩大了舆论阵地。
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P154—P155性质:是“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右翼”思想的论战。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a7e8b1f61fb7360b4c65a0.png)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 )A.邸报B.小报C.京报D.宫门抄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于( )A.唐朝B.宋朝C.秦朝D.汉朝3.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A.《特选撮要》B.《天下新闻》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A.《广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5.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付诸实践的中国人是(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王韬6.《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的作者是( )A.郑观应B.王韬C.梁启超D.章太炎7.1903年5月,应陈范邀请担任上海《苏报》主笔的是( )A.蔡元培B.邹容C.章太炎D.章士钊8.在辛亥革命期间,提出“先知先觉”是报纸的天职这一办报观点的是( )A.孙中山B.章太炎1C.于右任D.陈少白9.在中国,第一次载有言论出版自由条款的是( )A.《大清报律》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暂行报律》D.《中华民国约法》10.把新闻采写经验归纳为“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于右任11.1918年12月创刊的《每周评论》的出版地点是( )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12.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最先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页的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周恩来13.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1922年创刊于( )A.上海B.广州C.北京D.武汉14.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报《红星报》创刊于( )A.1931年B.1932年C.1934年D.1937年15.始终坚持发扬为读者报务精神的办报作风的是( )A.邹韬奋B.黄远生C.张季鸾D.胡政之16.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诞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于( )A.1939年B.1940年C.1942年D.1945年17.为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所欢迎的通俗小报是( )A.《边区群众报》B.《新中华报》C.《今日新闻》D.《解放日报》18.1945年,《救亡日报》在上海复刊,改名为( )A.《联合日报》B.《时代日报》2C.《建国日报》D.《和平日报》19.1947年《解放日报》停刊后,担负起中共中央机关报任务的是( )A.《新华日报》B.新华社C.《红旗》D.《解放》20.《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从胡风事件吸取教训》是在(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21.1956年,率先展开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是( )A.《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C.新华社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2.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其作者是( )A.陆定一B.胡乔木C.邓拓D.毛泽东2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的通讯作品是( )A.《随行纪谈》B.《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C.《燕山夜话》D.《长短录》24.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遭到毛泽东严厉批判的文艺作品是( )A.《刘志丹》B.《李慧娘》C.《林家铺子》D.《不夜城》25.最早在报眼位置上刊登毛泽东语录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解放军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6.1972年10月14日,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在第2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文汇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7.1981年首家推出“星期刊”的是(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中国青年报》D.《解放军报》328.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 )A.1987年B.1994年C.1996年D.1997年29.1960年5月20日,在台湾进行电视转播示范表演的是( )A.中国广播公司B.台湾电视公司C.中华电视公司D.有线电视公司30.香港出版的《东方日报》创刊于( )A.1949年1月B.1959年1月C.1969年1月D.1970年1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二)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二)](https://img.taocdn.com/s3/m/7952e56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4.png)
问答题: 1、中国古代报纸产⽣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4、试述邸报的基本特点。
5、简述街桥⼩报在宋代产⽣并盛⾏的原因。
6、简述《万国公报》业务的变化过程。
7、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的分歧? 8、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
(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9、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10、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11、王韬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12、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
13、“夷情备采”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14、《时报》报刊业务改⾰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5、简介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16、对兴中会时期的报刊应该如何评价? 17、“苏报案”是怎么⼀回事? 18、“癸丑报灾”是怎么⼀回事? 19、评述19世纪后半期发⽣在《申报》与《上海新报》、《新闻报》之间的报刊竞争。
20、同样是外商报纸的《上海新报》与《申报》,其主要区别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 21、《申报》创刊伊始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2、简介⾟亥⾰命前《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
(论战双⽅,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论战的意义) 23、简述“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24、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报刊思想的意义。
(邹韬奋主编的《⽣活》周刊的历史与特⾊。
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伟⼤的⼈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创办的三份新闻刊物的名称、创刊时间与地点。
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值得我们学习?) 25、简述中国⼴播事业的出现。
26、概述1922到1949年9⽉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刊的发展。
27、简述1931年11⽉到34年10⽉中央苏区的报刊宣传⼯作。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ed637910581b6bd97f19eaa6.png)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
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
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
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基本目的:参政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05cc08c5da50e2524d7f6f.png)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82c0f0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3.png)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一、填空。
1. 敦煌进奏院报是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两件残页),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偷走,现存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巴黎。
2.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是《急选报》。
3. 近代第一份报纸是于1815年在南洋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4. 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5. 《申报》的创办者是美查,创办于1872年。
6. 《循环日报》的创办者是王韬,创办于1874年。
7. 维新派最早的报刊是由康有为创办的《中外纪闻》。
机关报是《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8. 维新派在澳门办的《知新报》,于1897年创刊,是戊戌政变后幸存的屈指可数的几家维新派报刊之一。
9. 严复的《国闻报》,在天津创刊,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
10. 同盟会第一个大型机关报是《民报》,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
11. 于右任的“竖三民”是《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12. 《大江报》著名时评是詹大悲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
13. 戊戌政变之后的在国外的第一份报刊是《清议报》、于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
14. 天津《大公报》的四不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5. 戴季陶的“横三民”是《民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
16. 民初“三杰”: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
17. 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8.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19. 现代第一份报纸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20. 三个评论是《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星期评论》。
21. “四大副刊”是《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副刊》。
22.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刊是1922年创办的《向导》。
23. 《劳动周刊》是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7255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b.png)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通讯社是()A. 国闻通讯社B. 新华社C. 中央通讯社D. 申明通讯社答案:A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新华社社长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胡乔木D. 陆定一答案:D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由范长江所著?()A. 《中国的西北角》B. 《赛金花》C.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D. 《西行漫记》答案:D4. “文革”期间,中国新闻事业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下哪项不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A. 新闻媒体被大量关闭B. 新闻内容受到严格控制C. 新闻工作者被批斗D. 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答案:D5.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下哪项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A. 新闻媒体数量的增加B. 新闻报道内容的多样化C. 新闻审查制度的加强D. 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是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A. 党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多样性原则D. 独立性原则答案:A B C7. 新闻事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包括()A. 传播信息B. 引导舆论C. 监督政府D. 娱乐大众答案:A B C D8.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新闻事业史的重要事件?()A. 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闻报道B.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宣传C.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改革D.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新闻控制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中国新闻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国家建设的成就,团结人民,教育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同时,新闻事业还承担着对外宣传中国形象,介绍中国政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的任务。
10.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出现了更多的媒体形态和经营模式;二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新闻报道更加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深度;三是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四是新闻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要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5cf30bf78a6529647d53a2.png)
新闻史1、黄远生2、于右任3、章太炎4、王韬5、梁启超6、邹韬奋7、陈独秀8、范长江9、徐宝璜10、苏报案11、癸丑报灾12、新华日报13、四大副刊14、新华通讯社1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6、红色中华通讯17、申报18、时务报19、循环日报20、中国日报21、民报22、新青年23、每周评论24、向导周报25、政治周刊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重点:古代——1949年第一章:1、邸报:出现时间,主要内容,形式,统治者对官报的检查,谁曾经谈过这些问题,著书立说。
它的社会影响。
2、小报:谁发明的,社会影响,内容,时间,特点。
是非法的民间报纸。
3、京报:合法的民间报。
特点第二章外人有华办报的两个阶段:1515——1840——世纪末。
1、1840年后报纸出现的背景。
2、《察世谷每月统记传》3、《万国公报》4、《申报》5、《字林西报》6、《蜜蜂华报》第三章: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郑观应,洪仁轩,王韬的《循环日报》。
以康有为始,报刊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
维新派的时务文体,梁启超的《时务报》,其写作方式、特点以上报刊的特点和历史进步作用。
2、评价改良派的报刊第四章: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主张及对革命的作用2、《中国日报》3、《苏报》和“苏报案”4、《民报》:竖三民:民呼、民吁,民立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6、章太炎7、湖北《大江报》8、革命派的办报思想9、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迫害与摧残10、民初著名记者: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第五章:1、《新青年》发展的三个阶段:1915——1918;1919——1920。
9;1920。
9——1922。
72、五四时期新闻报刊的重大改革运动3、四大副刊4、瞿秋白5、徐宝璜第六章:1、党成立初期的主要报刊:《向导》《先驱》《中国青年》《热血日报》2、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和周恩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3、民间大报的出现4、《政治周报》《中国农民》5、《大公报》6、《申报》7、《世界日报》8、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9、中国早期的广播电台第七章:1、蒋介右如何重视抓新闻媒介2、***领导地区的新闻媒介发展3、《红星报》4、九一八后抗日情绪高涨,新闻工作者如何?5、范长江,邹韬奋,斯诺第八章:1、《救亡日报》2、《新华日报》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5、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6、“苏联呼声”第九章:1、国民党统治区发生的拒检运动2、“反客里空”运动3、延安新化广播电台在解放中的宣传与影响4、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工作者讲话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1、1956年的新闻改革2、1957年反右斗争对新闻界的影响3、1958年大跃进宣传媒介所出现的问题4、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报道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8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8](https://img.taocdn.com/s3/m/31001b1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7.png)
第⼋章⼗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中央⼴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
1932年11⽉该台的发射功率由500⽡增加为75千⽡,呼号改为XGOA. 1932年南京的《中央⽇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均有改⾰。
2、《布尔塞维克》:1927年10⽉在上海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组成由瞿秋⽩任主任的编委会。
为了迷惑敌⼈的视线,躲避国民党的查禁,《布尔塞维克》采取了伪装封⾯和⽬录及化名出版。
1932年出⾄第五卷第1期停刊,共出52期。
3、《红旗⽇报》,1930年8⽉15⽇在上海创刊,中共中央机关报。
由《红旗》三⽇刊和《上海报》合并组成。
李求实主编。
4、左翼新闻记者联盟:1932年3⽉20⽇成⽴。
“记联”成⽴后,通过各种⽅式,团结新闻界,开展进步宣传活动。
出版机关刊物《集纳批判》周刊。
创办了 “国际新闻社”和⼩型报纸《华报》,编发抗⽇稿件。
1934年夏, “记联”的活动全部转⼊地下。
1935年秋,⼜建⽴了公开组织 “中华新闻社”,⼀直活动到1936年5⽉。
5、简述鲁迅以报刊为阵地反对国民党⽂化“围剿”的⽃争。
答:鲁迅是左翼⽂化运动的主帅,率领左翼⽂化⼯作者,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与国民党的⽂化 “围剿”进⾏了英勇的⽃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他们注意守住营垒,发扬 “韧”的战⽃精神。
鲁迅⼀⽣⽤过⼀百三⼗多个笔名,其中⼤部分都是在后⼗年“围剿”严重时期使⽤的。
仅在《申报》上就先后换⽤过四⼗多个笔名。
②他们重视发挥杂⽂的战⽃作⽤。
他把杂⽂当做投向敌⼈⼼脏的“⼔⾸和投枪”,“必须是⼔⾸,是投枪,能和读者⼀同杀出⼀条⽣存的⾎路来的东西”。
鲁迅的杂⽂特点:把政论性与形象化融为⼀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瞿秋⽩称鲁迅的杂⽂是“战⽃的'⾩利通'”(⽂艺性论⽂)。
鲁迅⼀⽣编辑过19种报刊,并指导过许多报刊的编辑出版。
鲁迅从事报刊编辑的⾰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他的卓越的杂⽂,都是新闻⼯作者学习的楷模。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https://img.taocdn.com/s3/m/8a7bcbabb84ae45c3a358c35.png)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电视、报纸、报业结构的特点和初期报纸工作有哪些工作?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新华通讯社系统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电台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报业的特点:党报与非党报并存,国营、公私合营与私营报纸并存,其中党报、国营报纸占绝对优势。
有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
解放初期,私营报纸最多的为华东地区,又4家,其中14家在上海出版,如《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大报》、《亦报》、英文《字林西报》、英文《密勒氏评论报》等。
4、新闻总署:1949年10月19日成立,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
新闻总署由胡乔木任署长。
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新华通讯社)、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京新闻学校)。
1952年8月7日新闻总署被撤销。
5、“邮发合一”:是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的报纸发行方针,即把报纸发行主要委托给邮政局办理,通过全国邮路扩大发行范围。
(2001)6、《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噪情绪》:1956年6月20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著名社论。
这篇着重批评党内出现的急噪冒进情绪的社论,是刘少奇根据中央一次会议上的意见,授意中宣部同志起草并经他审定后发表的。
但不久后,这篇社论连同总编辑邓拓遭到了毛泽东的指责。
7、抗美援朝的宣传特点是什么?有那些重要作品?答:抗美援朝报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宣传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在朝鲜前线成立,北京、天津、沈阳三城市广播工作者组成了“抗美援朝广播收音工作团”,活跃在战地、火线。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战地新闻摄影队,近跟前哨部队进行实地拍摄。
(2)《人民日报》对抗美援朝的时事宣传报道十分重视,开辟了《抗美援朝》专刊。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7c1da2d1f34693daef3e9f.png)
一、填空、判断、单选1、最早的传播载体是金石碑刻。
2、古代官方报纸称为邸报。
3、记载最早出现的一种古代报纸形式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4、唐代的邸报叫进奏院状,是上行官文性质的一种半官方的情报。
[4]5、小报的产生与盛行,是宋代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
[7]6、明代邸报的三个层次:通政司、六科、提塘。
[9]7、《京报》,作为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11]8、1815年,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它是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14]9、1833年8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15]10、第一份外文报纸为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澳门,1822年。
[18]11、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在中国出版的外文报刊,一般都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
但是,就其新闻业务而言,采写编评水平较高,均已达到近代报刊应有的水准。
12、1827年,中国第一家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在广州创刊。
[18]13、香港最先出现的4家最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是:《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和《孖剌》。
[20]14、《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商业性报纸。
[21]15、上海的第一份近代报刊是创刊于1850年的英文周报《北华捷报》。
[23]16、上海最早商业性中文报纸是字林西报馆出版的《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
[24]17、《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创办人是英国人美查。
[25]18、最早认识报刊及其社会作用的中国人是林则徐和魏源。
魏源将林则徐的思想简要地归纳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33][34]19、洪仁玕,《资政新篇》。
[34]20、比较系统地提出办报主张的是六七十年代时出现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王韬和郑观应。
[35]21、1873年,《昭文新报》在汉口问世,由艾小梅创办,一直被视为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https://img.taocdn.com/s3/m/a7ce657b1eb91a37f1115ca6.png)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名词1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前人一度把木铎当做新闻事业的象征。
最早的带有文字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文。
金文;刻铸在铜器上的文字金器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岩刻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早在3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我过iu已经出现了集市贸易,同时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2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4 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5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关于小报的最早的记载,以及《朝野类要》的中说法。
6《万历邸钞》:是一种明代万历朝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的旧抄本,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7《天变邸抄》:是明代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fda8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a.png)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历年考题编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A.1813B.1815C.1817D.1822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A.马礼逊B.米怜C.麦都思D.吉德3.由于清朝廷不准外国人在华传教,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马礼逊和米怜等人便决定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 )A.香港B.澳门C.马六甲D.广州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地点是()。
A. 广州B.香港C.马六甲D.澳门5.创办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传教士米怜来自(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6.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A.《告帖》B.《张远两友相论》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D.《月蚀》7.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A.《月蚀》B.《告贴》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D.《张远两友相论》8.《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性质是()A.政治报刊B.商业报刊C.宗教报刊D.军事报刊9.《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宣传策略是A.孔孟加耶稣B.资产阶级革命加耶稣C.无产阶级革命加耶稣D.女权主义加耶稣10.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07年到广州后,连续数年传教活动一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A.不懂汉语B.不善交往C.清政府禁止传教D.清政府按照入教人数收费11.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12.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B.《中国邮报》C.《蜜蜂华报》D.《香港钞报》13.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B.《教会新报》C.《北华捷报》D.《圣心报》在中国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于()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遐迩贯珍》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华字日报》14.中国近代报刊中首次出现“编者按语”的报刊是()A.《各国消息》B.《天下新闻》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A.1815年B.1823年C.1828年D.1833年16.首设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价目表的中文近代报刊是(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天下新闻》D.《各国消息》17.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b3cac6bec0975f565e216.png)
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16.《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题库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25aad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d.png)
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媒介是(C )A.邸报B.进奏院状报C.皇帝的诏书D.京报2.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是(A )A.《蜜蜂华报》B.《广州纪录报》C.《香港纪录报》D.《中国丛报》3.近代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进行办报实践的国人,应首推(A )A.林则徐B.王韬C.康有为D.梁启超4.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且在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B )A.《强学报》B.《知新报》C.《湘学报》D.《湘报》5.认为报纸是“民史”“国口”的近代报刊思想家是(B )A.郑观应B.谭嗣同C.唐才常D.郑贯公6.辛亥革命时期,由陈独秀主编的影响较大的白话报刊是(C )A.《中国白话报》B.《杭州白活报》C.《安徽俗话报》D.《社会日报》7.被誉为“革命军总枢纽”的同盟会言论机关是(D )A.《民报》B.《神州日报》C.《天铎报》D.《中国日报》8.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出现短暂的繁荣景象,掀起出版热潮的是(C )A.妇女报刊B.报纸副刊C.政党报刊D.画报9.梁启超撰写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刊登在(D )A.《民国日报》B.《中华新报》C.《国风日报》D.《大中华》10.袁世凯称帝期间,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的报纸是(C )A.《国权报》B.《金刚报》C.《亚细亚日报》D.《国民新报》11.民国初年,被称为报界“怪杰”的名记者是(C )A.范长江B.张季鸾C.刘少少D.英敛之12.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担任了国内一家报纸的特约通讯员,为其撰写海外通信,这家报纸是(C )A.《大公报》B.《时事新报》C.《益世报》D.《新闻报》13.中共“四大”认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的政治机关报是(A )A.《向导》B.《新青年》C.《前锋》D.《布尔塞维克》14.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的第一任主编是(C )A.陈独秀B.蔡和森C.毛泽东D.瞿秋白15.创办于1923年1月的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A )A..上海大陆报一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B.哈尔滨广播电台C.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D.北京燕声广播电台16.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报学系,时任系主任的是(C )A.戈公振B.陈布雷C.徐宝璜D.毕德生17.1935年,成舍我创办的、当时销路最好的抗日救亡小型报是(A )A.《立报》B.《大众生活》C.《世界日报》D.《益世报》18.1937年8月,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的机关报是(C )A.《抗战》三日刊B.《文化战线》C.《救亡日报》D.《全民抗战》19.1937年9月,由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的是(B )A.《解放》B.《新中华报》C.《中国青年》D.《边区群众报》20.解放战争时期,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首先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是(A )A.《晋绥日报》B.《新华日报》C.《人民日报》D.《解放日报》21.1953年3月,新华社明确提出的总任务是(B )A.纯洁语言文字B.成为“消息总汇”C.主办系列报刊D.调整组织机构22.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宣告改版,发表了阐述改版目的与重点的重要社论(A )A.《致读者》B.《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为什么要整风》D.《全党必须认真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3.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领域要坚持的一-个基本的长期性方针是(A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大鸣”、“大放”、“大民主”C.“正面宣传为主”D.“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24.1957年3月,在北京成立的会长为邓拓的新闻界组织是(B )A.中国新闻学研究会B.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C.中国青年记者协会D.左翼新闻记者联盟25.1957年四五月间,被新闻界认为官员不尊重记者的一个典型案例是(D )A.“反右倾”B.“杂文事件”C.“三家村事件”D.“左叶事件”26.1960年底到1961年初,为克服“大跃进”宣传报道中的问题,党中央号召新闻工作者要(D )A.开展学术与思想文化批判B.全党办报C.树立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D.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7.196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全国地方电台实行军事管制,要求全部转播(C )A.北京电台节目B.上海电台节目C.中央电台节目D.广州电台节目28.1980年7月,率先披露了“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的报纸是(C )A.《解放日报》《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工人日报》C.《工人日报》《人民日报》D.《文汇报》《经济日报》29.20世纪80年代,集中报道了“关广梅现象”的报纸是(B )A.《人民日报》B.《经济日报》C.《辽宁日报》D. 《浙江日报》30.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复刊最早的报纸是(B )A.《天天日报》B.《成报》C.《明报》D.《新报》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
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告贴》是最早的广告;《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外形很像《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
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1、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3、王韬提出:一、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二、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四、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王韬的这些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5、林则徐、洪仁玕江、王韬、郑观应,对为什么要办报和如何办报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他们的报刊观点冲破了历史上民不议政的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现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出版自由和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是近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国人早期自办的报刊: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
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
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
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
但不公开发行。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
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 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
16、梁启超: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舆论界初露锋芒。
1896年3月主持《时务报》笔政,并参与了《湘报》的筹办和撰稿工作,戊戌政变后逃记亡日本。
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又在檀香山创办了《新中国报》,辛亥革命后回国。
又创办了《庸言》等报刊。
梁启超从1895年办《万国公报》开始,到1922年《解放与改造》停刊脱离报界,一共27年,在这27年中,他亲自创办或主编的报刊有11种,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
10、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
我国最早的白活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
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
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由梁启超主持编务。
23、兴中会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第一任社长是陈少白。
29、中国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和《大清报律》(1908年,第一部新闻法) 30、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1月在上海建立起来的。
国人自办电台最早的是1926年的哈尔滨电台。
32、五四时期著名刊物《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即发表在《新青年》上。
参加该报编辑的三位文化名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
33、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
第一个党的日报是《热血日报》,主编是瞿秋白。
《热血日报》办有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
34、由周恩来领导组建的延安新闻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试验播音,呼号XNCR ,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
35、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中社”,1937年1月改为现名,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开而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是向仲华。
44、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了《新青年》月刊和《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
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是李达。
46、毛泽东1919年7月曾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篇连载的大文章,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名义主办的《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
毛泽东主编,编辑了前四期,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等文章,以子任的笔名为《政治周报》的“反攻”专栏写了一系列的犀利杂文。
48、《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是潘梓年。
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
1945年11月和1946年4月,《新华日报》曾先后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和《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两篇文章,与《大公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53、1948年,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
56、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个报纸合并,改成大型的《解放日报》。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第一任主编是杨松。
63、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在天津学习时,主编革命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他组织革命团体,1920年1月创办《觉悟》革命刊物。
64、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著作,于1923年出版。
65、1931年,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红星报》,由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
《红星报》在长征中继续出版。
66、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主编出版《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67、解放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发表了大量的旅行游记,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
2、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唐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原因?):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③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3、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