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

合集下载

简单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简单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简单科学小实验及原理一、实验名称:水的沸腾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了解沸腾的原理。

实验原理:水的沸腾是指水在受热时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从液体中脱离的现象。

水的沸腾是由于液体内部的温度升高,使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当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到足以克服外界对液体的压力时,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从液体中脱离,进而产生沸腾现象。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装有水的容器,如烧杯或锅。

2. 将水加热,可以使用热板、燃气灶或电磁炉等加热设备。

3.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会开始出现沸腾现象。

4. 注意观察沸腾时水的表面,可以看到水中形成了许多气泡,并伴有水蒸气的释放。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水在受热过程中逐渐升温,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产生气泡并释放水蒸气。

二、实验名称:电流的导电实验实验目的:验证金属是导电材料,并了解电流的流动原理。

实验原理:金属是一种良好的导电材料,当金属两端施加电压时,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力,从而形成电流的流动。

电流的流动是由电子在金属中的迁移引起的。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导电材料,如金属丝或铜片。

2. 将导电材料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形成一个回路。

3. 打开电源,观察导电材料是否发光或产生其他物理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观察到,当导电材料与电源连接后,导电材料发光或产生其他物理变化,表明导电材料能够导通电流。

三、实验名称:日晷的制作实验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观察太阳光的变化,并了解日晷的原理。

实验原理:日晷是利用太阳光的方向和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日晷的原理是基于太阳光投影的角度和长度的变化。

太阳光的入射角度和长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太阳光的投影,可以推测出时间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直杆状的物体,如竹竿或直尺。

2. 将直杆竖立在地面上,使其与地面垂直。

3. 在直杆的底部固定一个标尺,用于测量太阳光的投影长度。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或钩码)、棉线(或其他细线)实验步骤:1、用1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2、用3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3、用5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4、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二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长木板(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大木块、小木块、铅笔盒、书本。

实验步骤:1、用长木板、铅笔盒、书本、或大木块等搭建一个斜面。

2、把小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或光滑的长木板上,观察小木快下滑的快、慢。

3、比较观察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支架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2、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3、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四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比较记录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杠杆尺的平衡,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四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弹力实验器材:弹簧(压簧或拉簧)、圆珠笔、橡皮球、玻璃球等实验步骤:1、两手用力拉拉簧或用力压压簧,慢慢减小拉力或压力,观察看到的现象。

2、把圆珠笔的顶端按在桌面上,松手观察现象?3、把玻璃球放在被挤压的弹簧一端,松手观察现象?4、用力挤压橡皮球,松手观察现象。

中班科学活动发现物体的电导性

中班科学活动发现物体的电导性

中班科学活动发现物体的电导性在中班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物体的电导性。

电导性是指物体是否能够传导电流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几个小节来探讨不同物体的电导性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一:金属导电性首先,我们可以进行金属导电性的实验。

准备一块金属铁丝、一块木棒和一个小灯泡。

将金属铁丝与灯泡的两个电极相连,然后用手将木棒接触金属铁丝和灯泡的另一个电极。

如果灯泡亮起来,说明金属铁丝能够传导电流,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实验二:非金属材料电导性除了金属,我们还可以测试一些非金属物体的电导性。

拿一块塑料板和一块海绵,将它们分别与灯泡的两个电极相连。

用手接触它们,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我们会发现,不像金属铁丝,塑料板和海绵无法传导电流,它们的电导性较差。

实验三:液体导电性液体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电导性。

我们可以用两个电极将液体与灯泡相连接,然后将液体倒入容器中,用手接触液体和电极。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可以判断液体的电导性。

例如,淡盐水、醋和柠檬汁通常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因为它们含有可溶解的离子物质,而纯净水则具有较低的电导性。

实验四:其他物体的电导性除了金属、非金属和液体,还有一些其他物体也具有特殊的电导性。

例如,我们可以测试电力线和磁铁。

将一根电力线的裸露部分与灯泡的两个电极相连,然后用手触摸电力线的绝缘部分。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可以发现电力线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同样,将一个磁铁与灯泡的两个电极相连,然后用手触摸磁铁的两边,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可以发现磁铁也具有一定的电导性。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电导性是不同的。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电导性,非金属和纯净水则具有较差的电导性。

液体的电导性受其溶解物质的影响,而电力线和磁铁也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

在中班科学活动中,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物体的电导性,并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电导性,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金属的导电性实验

金属的导电性实验

金属的导电性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金属的导电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金属对电流的导电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 电池2. 导线3. 灯泡4. 不同金属丝:铜丝、铝丝、铁丝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电池、灯泡、导线和不同金属丝准备齐全。

2. 连接电路:a) 将一段导线连接电池的正极,将另一端接触灯泡的底座。

b) 将另一段导线连接电池的负极,将不同金属丝的一端分别与导线连接。

c) 将不同金属丝的另一端全部连接在灯泡的另一头。

3. 进行实验观察:轮流将电路中的金属丝替换为铜丝、铝丝和铁丝,观察灯泡的亮度和稳定程度。

4. 记录实验数据:根据观察结果,记录不同金属丝在电路中的表现。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不同金属丝在电路中的表现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将分析不同金属丝的导电性能。

1. 铜丝: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金属,具有很高的导电性能。

当铜丝接入电路时,灯泡会明亮且保持稳定的亮度。

2. 铝丝:铝是一种良好的导电金属,但导电性能不如铜。

当铝丝接入电路时,灯泡会发亮,但亮度较铜丝略有下降。

3. 铁丝:铁是一种较差的导电金属,其导电能力较铜和铝差很多。

当铁丝接入电路时,灯泡会微弱发光,但亮度明显较低。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金属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铜具有最好的导电性能,铝次之,而铁的导电性能最差。

五、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而不同金属之间的导电性能差异很大,其中铜丝的导电性能最佳,铝次之,铁的导电性能最差。

六、实验小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金属的导电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的导电性与其电子结构密切相关,电子在金属中的自由运动使得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同时,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差异源于其电子在晶格中的排列方式以及电子能级的分布等因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金属导电性的影响因素,并应用此知识更好地理解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没有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大全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大全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大全1. 导电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 实验材料:电池、电灯泡、铁钉、纸夹、铝纸。

- 实验步骤:依次用电池和电灯泡连接铁钉、纸夹和铝箔,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 实验结果:电灯泡在铁钉和铝箔上发亮,纸夹上不发亮。

2. 温度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

- 实验材料:水、冰块、热水、温度计。

- 实验步骤:将水倒入三个杯子中,一个加入冰块,一个加入热水,一个不加入任何东西。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三个杯子中的温度。

- 实验结果:加入冰块的杯子温度较低,加入热水的杯子温度较高,不加入任何东西的杯子温度正常。

3. 阻力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电器中的阻力。

- 实验材料:电池、电灯泡、电线。

- 实验步骤:将电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观察电灯泡的亮度。

- 实验结果:用较长的电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电灯泡较暗;用较短的电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电灯泡较亮。

4. 植物生长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

- 实验材料:种子(例如豆子、花生)、土壤、花盆。

- 实验步骤:将不同种子分别放入不同的花盆中,养护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 实验结果:不同种子的植物生长速度和方式不同。

...5.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烫伤等危险。

- 实验材料的使用要谨慎,避免误用或浪费。

- 实验结果要准确记录,可以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展示。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大全,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并且通过实操加深对一些科学知识的理解。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案掌握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案掌握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案掌握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学生将能够提高对导电性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技巧。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并分析不同物质导电性差异的原因。

实验材料:1. 电源2. 电线3. 导电物体(如铁钉、铜丝等)4. 非导电物体(如木块、塑料丝等)5. 湿润的布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电源连接好并接通电源,准备好导电物体和非导电物体。

2. 实验操作:将导电物体依次与电源连接,观察是否导通电流。

再将非导电物体与电源连接,观察是否导通电流。

3. 结果观察:记录每种物质导通电流的情况。

结果分析:1. 导电物体实验结果分析:导电物体接通电路后能够导通电流,表明该物体具有导电性。

导电物体通常是由金属构成,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在电场作用下从一个原子跳跃到另一个原子,形成电流。

2. 非导电物体实验结果分析:非导电物体接通电路后不能导通电流,表明该物体缺乏导电性。

非导电物体通常是由非金属构成,非金属中的原子结构使得电子无法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形成电流。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小心电源的使用,避免触电危险。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断开电源,确认安全。

实验拓展:1. 将导电物体之间添加一道非导电物体,观察电流是否通路中断。

2. 使用不同导电物体,比较其导电性能差异。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金属等导电物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而非金属等非导电物体则缺乏导电性能。

理解物质导电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一概念。

本教案着重介绍了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帮助学生们逐步理解物质的导电性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物质导电性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导电性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什麽东西能导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什麽东西能导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什麽东西能导电》教学目标1.认识导电现象以及导电的材料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观察力3.引导幼儿从实验中学习,了解科学教学准备1.铜线、铝箔、铁钉、纸、胶带等材料2.电池、电灯泡等器材3.实验台、实验平台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次教学主题,比如“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材料可以导电吗?”等。

第二步:实验(20分钟)1.老师向幼儿展示铜线、铝箔和铁钉等不同的材料,并提醒幼儿们不要触碰电池的两端和电灯泡的灯丝。

2.老师将电池和铜线、铝箔以及铁钉等接触,让幼儿们观察是否有灯泡亮起来。

3.让幼儿们分别将铜线、铝箔和铁钉与电池的两端连接,观察是否能使灯泡亮起来。

4.老师让幼儿们用纸和胶带做电池的外面套,观察是否影响灯泡的亮度。

5.通过实验,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器使用材料及其特点,例如线路一般采用铜制导线,铝箔大多用于电解电容器等。

第三步:总结(5分钟)1.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并总结哪些物品是可以导电的。

2.让幼儿们思考导电现象对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用处,建立起快乐的探究体验和认知基础。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老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实验操作,评估幼儿对于本节课的理解程度; 2. 老师设计简单的测评问卷,了解幼儿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反思记录本次教学是基于探究式的,充分调动了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们亲身了解到什么是导电,了解到不同的物体具备不同的导电特性,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但是,应该在实验安全上更加注意,以避免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因为触碰或使用器材不当而导致意外伤害。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给予足够的自由操作时间和空间。

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报告单

11月14日
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或
暗盒的检测
实验目的:准确认识导体和
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步骤
一、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二、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三、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四、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科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

科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

科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在科学实验中,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导电性是指物体中电荷的流动能力,是电流传导的关键要素。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可以深入理解物质的结构和电学性质,同时也为实际应用上的电子设备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本文将会探讨科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的方法和相关结果。

为了完成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包括导线、电池、电流计等。

同时,还需要选择不同的导电材料,比如金属、塑料、陶瓷等,以及不同形态的材料,如导线、纸张、石头等。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实验流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一开始,我们首先连接电池和电流计,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然后,我们将不同的导电材料连接在电路中,通过电流计观察和测量它们的导电性能。

其中,金属材料往往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我们可以选择铜线、铁丝等进行观察。

相比之下,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差,因此我们可以选取塑料管、陶瓷瓶等进行比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尽量避免外部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其次,要准确测量电流的强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触摸裸露的金属线、小心操作电池等。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当电路中使用金属导线时,电流可以顺利通过,电流计显示较高的数值。

而当使用非金属材料时,比如塑料导线,电流则无法通过或仅有微弱的流动。

这是因为金属具有自由电子,能够容易地传导电流,而非金属材料的电子结构则不具备这种自由电子,因此导电性能较差。

另外,我们还可以观察不同形态材料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导线、纸张、石头作为例子进行观察。

在这个实验中,导线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能,与金属导线类似。

纸张由于含有水分和其他导电物质的存在,也会有一定的导电性,但远不及金属导线。

而石头等非导电材料则无法传导电流。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能够顺利传导电流;非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传导电流。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材料: 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棉线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1、1个垫圈的拉力用 ( ) 秒。

2、2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3、5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材料: 斜面、木块、棉线、铅笔盒、书毛巾实验目的: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过程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斜面上~观察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1、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实验结论: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就越大。

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被拉物体重~摩擦力大。

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

实验名称: 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实验材料: 杠杆尺及支架、钩码、实验目的: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方法实验过程1、组装杠杆尺~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吗,2、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3、在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四个格可以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实验现象:1、在右边第二格挂两个。

2、在右边第二格挂四个。

3、在右边第四格挂一个。

实验结论: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到支点处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名称: 探究弹簧的弹力实验材料: 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实验目的: 能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弹簧的弹性与弹力实验过程 :1、两手握住弹簧用力向两边拉~慢慢减小拉力~观察看到的现象。

实验10 物质的导电性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10   物质的导电性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 10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酸碱等物质的导电性; 2.知道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
实验用品:
学生电源、开关、导线、电极、小灯泡、烧杯;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 有: 馏水、乙醇等液体分别放入 烧杯中,将电源电极分别插 入上述液体中,通电,观察 小灯泡是否发光。 ;不能使小灯泡没有发 光的液体 有: 。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将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 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液体
问题与讨论:
为什么稀盐酸等溶液能够导电,而乙醇等液体却不能导电?

三年级学生实验实验操作: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

三年级学生实验实验操作: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

三年级学生实验实验操作: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实验题目: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的性质实验一:金属具有导热性实验方法: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我们发现,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这样在相同情况下金属先热,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实验二:金属具有延展性实验方法: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

放下它们,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三: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法: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

依次检验后,我们发现: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小电珠都能发光。

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电性。

总结以上三项实验,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

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

思考:
1、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思考:
1、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内部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电子
课堂检测
① 在条件改变1.时关,于绝导缘体体可和以绝变导缘体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A. 密度
B. 磁性
C. 硬度
D. 导电性
7.现有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两根、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准备探究 的课题有:①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②电阻跟导体的长度的关系;③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利用上述 器材,可以完成的探究课题是 (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31
课堂检测
10.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灯泡、电池和四种物品分别相连,灯泡一定不发光的是( )
A.
B.
C.
D.
11.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 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的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35
课堂检测
18.刘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器材有:玻璃泡破碎但钨丝完好的废白炽灯、标有“6V 6W”的小灯泡L、 蓄电池、开关S、酒精灯、火柴、导线若干。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然后用点燃 的酒精灯对白炽灯的钨丝加热,可观察到小灯泡L的亮度明显变暗,此时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变________。这个实验说 明了电阻跟________有关。
吸 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5.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

5.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
2
结论
9、总结结论正确(错误1处扣0.5分)。
2
习惯
10、整理好仪器,将桌面擦干净。
1
铁 钉
铝 丝
检验方法 正确2分; 操作正确
1.5分;实 验现象记
录正确1.5
分;判断 正确2分
实验 现象
容易让 电通过
不容易 让电 通过

(共7分)
4、实验总结:通过检验上面9
种物体发现:属于导体的是: ; 属于绝缘体的是:
2分
。(共2分)
5、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1分
成绩评定(总分)
20分
年—月___日监考老师:
临湘市
试题(五)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
学校名称:监考老师:
项 目
得分学号
分值姓名、
评分点
总分20
连接 电路
1、用电池盒、 导线按图A将电池、开 关、小灯座及 灯泡连接起 来接法正确。
①能顺次摆放物品;
1
②按图连接电路;
1
③连接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1
④导线头铜丝拧成一股后顺时 针方向旋进接线柱。
1
2、能及时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故障 能排除)
2
7、检验塑料三角板、橡皮擦、干木条、泡沫 块、铅笔芯、玻璃杯、铁钉、铝丝是否导电操 作正确(1.5分);实验现象记录正确(1.5分)。【错误1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3
8、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判断塑料三角板、橡皮 擦、干木条、泡沫块、铅笔芯、玻璃杯、铁钉、 铝丝是否导电正确(错误1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图A
ft-
K%r,丿
接法正确4分(能顺次摆
放物品;按图 连接电路;连 接时开关处 于断开状态; 导线头铜丝 拧成一股后 顺时针方向 旋进接线 柱);检查电 路1分;接触

盐水导电率实验报告

盐水导电率实验报告

盐水导电率实验报告探究盐水浓度对导电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盐水是由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子组成的溶液,其中的离子能够导电。

电导率表示单位体积内导电离子的数量,单位为西门子/米(S/m)或毫西门子/厘米(mS/cm)。

通过改变盐水中盐的浓度,可以观察到导电率的变化。

实验材料:- 盐- 水- 盐浓度计、导电仪器- 量筒、量杯、漏斗- 电极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盛有不同盐浓度的盐水溶液,可以分别为1%盐水溶液和10%盐水溶液。

2. 使用盐浓度计准确测量盐水溶液的浓度,并记录下来。

3. 准备导电仪器并将电极放入盐水中。

4. 打开导电仪器,测量并记录导电率值。

5. 将电极清洗干净,重复上述步骤来测量另一个盐水溶液的导电率。

6.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盐浓度导电率(S/m)1% x10% y实验结果:从实验数据中可以观察到,盐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导电率的增加。

在本实验中,10%盐水溶液的导电率(y)应该明显高于1%盐水溶液的导电率(x)。

实验讨论:1. 盐水浓度和导电率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2. 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导电率增加的速率是否有变化?3. 本实验中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导电率的测量结果?4. 盐水溶液的浓度是否是影响导电率的唯一因素?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对导电率产生影响?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水溶液的导电率也会增加。

然而,在盐浓度较高时,导电率的增加速率可能会减缓。

实验中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验证这些因素对导电率的影响。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 使用更高精度的盐浓度计来测量盐水溶液的浓度。

2.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可靠的平均结果。

3. 测量中应尽量避免电极接触其他物体,以防止干扰。

参考文献:1. Tanaka, Y. (1993).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Strong Electrolytes in the Extreme Dilute Region.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32(12), 3152-3157.2. Pauling, L. (1923). The Dependence of the Conductance of Electrolytes on Concentr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45(12), 2665-2761.。

学生实验报告单7: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学生实验报告单7: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2)重复检测两,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重复检测两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物体
预测
第一次检测
第二次检测
检测表明

不亮

不亮

不亮
导电
不导电
回形针




橡皮




钥匙




铁钉




铅笔芯




……
实验结论
回形针、钥匙、铁钉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这类物品都容易使电流通过。铅笔芯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它也可以使电流通过。橡皮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这类物品不容易使电流通过。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班级:四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一个电路检测器、回形针、橡皮、钥匙、铁钉
我们的猜想
实验记录(过程与步骤)
检测物品是否导电。
(1)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要检测物体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班级
姓名
组别
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
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
实验仪器
检验板一块、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
实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检验电路:先将检验电路中的夹子夹在一起,灯泡亮表示电路通。
2、用夹子分别夹住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钉子、铁丝、铝片等物体的两端,观察灯泡是否亮。并将鉴别后的材料分成两类。
观察灯泡的亮灭
1、灯泡亮的一类为: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像钉子、铁丝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灯泡不亮的一类为: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像玻璃、纸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仪器检查情况良好实验体会良好
实验评价
良好
备注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博山教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