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专题:《红岩》导读课
名著阅读专题:《红岩》导读课共67页文档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谢谢!
67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源自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红岩》导读设计
许云峰,从他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高度的政治敏感。甫志高叛变,为了掩护李敬原同志,许云峰临危不惧, 迎着叛徒走去,保护了李敬原。这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独当危难的英雄气概。狱中斗争,突出地展示了他钢铁般的 意志和丰富的斗志经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在阴森潮湿的地窖里,他竟然仅用自己的双手挖通了石壁。然而,他 没有从石洞逃走,而是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其他同志。他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
“阶级出身不能决定一切,三民主义我早就研究过了,不仅是三民主义,还研究了一切资产阶级的理论和主义, 但我最后确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真理J
【赏析】刘思扬,乃是“资产阶级出身的三少爷二但他始终信仰着共产主义,坚信共产党。这便是信仰和信念的
量。也正是这种信仰和信念,后来,他在监狱里不折不挠,经受诱惑,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阅读《红岩》,读者可以欣赏到地下工作者化装侦探、暗号接头、情报传递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可以感受到 革命英雄们坚持真理、无私奉献、团结一心、尽心尽智、舍己为人、坚强不屈等“红岩精神二
该书于1961年12月正式出版,重印100余次,册数超过了一千万。由此可见,该书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 位。
二、作家印象
【片段2】胜利的欢乐和永诀的悲哀同时挤压在孙明霞心头,她从未体验过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江姐,我 宁愿代替你去……不能,不能没有了你!”
“明霞,别这样。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 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一一脸不变色,心不跳J
用心倾听英雄的话语中钢铁一样的意志。比如城门前,江姐忽然发现,城门上被斩首示众的,竟然是自己的丈 夫彭松涛!此时,她热泪盈眶,悲痛无比!但想到党交给自己的任务,想到肩上承担的责任,便忍住悲痛,更加坚 强起来。她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J若非钢铁意志,岂能如此坚定?
《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
《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一、导读课概述本导读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巴金的作品《红岩》,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岩》的作者巴金以及他的创作背景;2. 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角色;3. 理解小说背景设定及历史背景,并与小说情节相对照;4.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革及个人命运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导读课第一部分(15分钟)- 介绍《红岩》的作者巴金及其作品背景(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巴金的创作经历和受到的影响,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 导读课第二部分(20分钟)- 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角色(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内心动机以及与主题的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3. 导读课第三部分(15分钟)- 探讨小说的背景设定及历史背景(10分钟)- 分析小说中描绘的革命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并与小说情节相对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事件和人物行为。
4. 导读课第四部分(20分钟)-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要表达的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介绍,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背景和情节发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3. 写作法:要求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对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进行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口头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于《红岩》的理解和思考。
六、拓展阅读建议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巴金的其他作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巴金作品的相关内容。
以上为《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作品,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红岩》名著导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红岩》名著导读教案课程背景《红岩》是一部以红军和红岩烈士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本书以红军长征中的四次围剿和红岩烈士的生与死为主线,以张富清为中心,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本书生动地展示了红军的英勇斗争和献身精神,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教学目标1. 通过导读,使学生了解《红岩》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文本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红岩》的背景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教学准备1. 电子版《红岩》的文本。
2. 板书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课:导读《红岩》背景和主题1. 介绍《红岩》的背景,包括红军长征和红岩烈士的历史事件。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主题重要?第二课:分析红岩烈士的形象1. 分小组讨论红岩烈士的形象,包括张富清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烈士形象进行介绍,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评论。
第三课: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1. 分析小说中描写的红军长征的场景和描写手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段描写,进行诵读和理解。
第四课:文学欣赏与思考1.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结构。
2. 学生独立阅读小说,思考并回答问题:你最喜欢的章节是哪一段?为什么?课堂作业1. 阅读《红岩》第一章,写一篇读后感。
2. 分析《红岩》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形象,写一篇角色扮演文。
教学反思通过导读《红岩》,学生对红军长征和红岩烈士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产生了兴趣。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手法,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一些学生对历史背景的掌握和文学欣赏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完整版)《名著导读红岩》PPT课件
他 是 谁?
他几个月大时就随 父母被囚禁在“白公 馆”在敌人的监狱里 长大。头很大,身子 纤瘦,经常帮助大人 做秘密工作遇害时不, 满9岁。
小萝卜头(剧照) 最年幼的烈士
他 是 谁?
他是潜伏最深的共
产党员,忍辱负重、 忠贞不屈.因装疯卖傻 而被特务称为 “疯老
头”,被关押在白公 馆,为渣滓洞、白公 馆越狱作出了巨大贡 献。
《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 一首悲壮史诗”。
《红岩》的成书背景
1948年,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 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 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 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 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 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 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红岩》的成书背景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 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 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 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 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 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 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 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 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杨益言
作者简介
杨益言(1925-),四川武 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 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 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 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 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 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 重庆市委工作。
作品评价 《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
秀的革命英雄传奇,被誉为 “革命的教科书”
江姐相关故事
江姐微笑着面对死亡 性格特点:视死如归,信念坚 定,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主要人物 发现郑克昌可疑,立即 命令放弃沙坪书店这个 联络站; 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许云峰(剧照) 处事果断
《红岩》阅读导读课教案
《红岩》阅读导读课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是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红岩》这部文学作品而设计的。
通过阅读导读课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背景、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红岩》并能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岩》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动机;2. 熟悉《红岩》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3. 分析《红岩》中的核心主题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红岩》的作者周作人(原名赵作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红岩》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2. 文学作品背景了解《红岩》是以四川抗日根据地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抗日战争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品所描绘的情景和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
3. 故事情节简介讲述《红岩》的故事情节梗概,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角色关系。
4. 核心主题与意义指导学生分析《红岩》所反映的核心主题,如青年人的成长与奋斗、家国情怀、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PPT和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相关信息和故事情节。
2.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3.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红岩》的原著,深入理解和体味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反应。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练或作业,检验学生对《红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电脑、投影仪、PPT;2. 《红岩》原著;3. 相关参考资料和文章。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红岩》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进行后续讨论和比较。
2. 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涉及的问题和主题。
3.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红岩》的感受和思考,形成读后感或评论。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红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罗广斌,男,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中国现代作 家,1945年在昆明参加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民青 社,曾参加重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六一社。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委员、常委、 统战部长,重庆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重 庆市文联专业作家。
● 1948年3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于叛 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 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 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1958年,在《红旗飘飘》 上发表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 火中永生》。1961年,出版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 说《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应。
用手和铁镣挖穿地牢, 绝不自己逃生
大义凛然面对死亡
意志顽强,有自我牺 牲精神
视死如归、有为 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人物介绍
许云峰是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 品质和气魄。
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李敬原在新生茶园碰头,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不顾个人安危, 挺身而出,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
内容梗概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 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 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 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 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小说围绕着三条线索来展开对斗争的描写:“人间地狱”—— 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生死较量;地下党所领导 的城市运动;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这三 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最终汇集到狱中斗争这条主线索上。 作者集中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生动 地表现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彻底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 而进行的殊死斗争,真实再现了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进行 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 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 精神。
《红岩》阅读指导课-教案
《红岩》阅读指导课-教案红岩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小说《红岩》的阅读能力,全面了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红岩》的背景和作者- 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影响;- 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
2. 理解小说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的核心主题,并讨论其表达方式和意义;- 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 解读小说的文学技巧与艺术手法-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叙事结构等文学元素;- 探讨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手法营造出的氛围和效果。
4. 阅读与讨论- 在课上对《红岩》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师讲授小说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与教师和同学一同讨论。
2. 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阅读;-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分享想法和观点,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3. 课堂演示与展示- 学生分组进行小说演讲、剧场表演、展板制作等活动;-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表达和展示能力。
四、教学评估1. 研究笔记和阅读报告- 要求学生每节课都做好笔记,并撰写阅读报告;- 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2.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等;- 评估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电子版《红岩》小说2.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和扩展阅读材料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六、教学时序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时间约为两个课时,教学时间安排如下:单元一:小说背景与作者(2课时)- 小说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讨论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单元二:主题与人物(4课时)- 分析小说的核心主题- 探讨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单元三:艺术手法与文学技巧(4课时)-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叙事结构- 探讨艺术手法对作品的影响单元四:阅读与讨论(2课时)-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 小组讨论和交流阅读体验和理解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以《红岩》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红岩》名著导读
四、观看视频片段,赏析主要人物
(一)、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一)、出示“作者简介”幻灯片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
江姐相关情节——
1、江姐看到丈夫的头颅挂在城楼上,忍受住悲痛,英勇地投入到新的战斗。(性格特点: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贞、坚强不屈)
2、江姐在狱中受尽严酷的折磨,但绝不屈服。(性格特点: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3、江姐微笑着面对死亡(性格特点:视死如归,信念坚定,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红岩》导读课件 共31页
甫志高叛变,带领特务突然出现在茶园的 时候,许云峰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 挺身而出,迎着叛徒走去,表现了他顾全 大局、独当危难,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 狱中斗争,突出地展示了他雷电、钢铁式 的性格特点。第一次审讯,面对矜持骄横、 不可一世的徐鹏飞,他坦然冷静,看透了 这种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满脑 子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贪图侥幸的念头,这 种人的阶级本能迫使他表现自己的愚蠢, 使他急于暴露已经获得”的材料。他钢铁似 的坚定和霹雳闪电式的还击,使徐鹏飞手 足无措,着着被动。
新年来临,她与大家一起绣红旗。在就义前,她 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 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 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总之,她是一位坚强 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 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难友们称之为 “中国的丹娘”。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 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 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 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 的事迹感人。性格特点是” 聪明能干、坚毅、沉静、 勤奋、感情细腻、忠诚。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 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 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 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 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 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 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 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 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 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许云峰牺牲后,白公 馆的难友们就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刘思扬等一 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 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岩》快速阅读-初中语文下册名著阅读名师精讲课件(部编版)全
内容概括 主旨归纳
1948年,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国。在国民党统治下 的重庆,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红岩》主要回忆了 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齐晓轩、许 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 场胜利前的殊死搏斗。同时,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延伸,把震撼人心 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 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侧 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表现了共产党人和革 命者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1.承接上一阅读任务,继续圈画出场人物,完善表 格 2.对比第四章到第六章具体语段,分别归纳江姐和 徐鹏飞的特点。 3.查阅1948年的历史事件,了解当时国共两党之间 的关系。
阅读任务单
第七章至第九章
1.圈画描写甫志高的语段,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联系前六章内容,分析他应该做什么工作,为什么他 想承担更多的工作?他为什么会叛变? 3.第七章到第九章,国民党逮捕了多名共产党员哪一个 人物的英勇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页码、摘抄、 阅读感受关键词,构建表格。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程光炜
《红岩》是从“身体”入手,阐释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 如何成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吴翔导宇读
作家作品 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由江竹筠 介绍入党;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 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1958年,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与刘 德彬、杨益言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61年,出版与杨益言合著长 篇小说《红岩》。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生于重庆市。曾在同济大学读书。 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在重庆被特务机关逮捕,囚 禁在渣滓洞集中营。重庆解放后,曾在中共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在“文化大 革命”期间受到迫害。“四人帮”后,杨益言才彻底平反,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 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名师整理)语文7年级下册《红岩》名著导读精品课件
许云峰夜入秘密 联络站沙坪书店 ,发现可疑之处, 毅然作出撤站决 定。危难时为了 掩护市委书记李 敬原挺身而出。 赴宴斗敌首,义 正辞严戳穿敌人
阴 谋。在狱中以顽 强的毅力用手指
他是一个很会掩饰的特
务,开始时装可
怜,伪装成很穷但倾向革
命的进步青年,骗取甫志
高的信任,打入沙坪书店
当义
郑 克 昌
工,导致沙坪书店被暴露 。后混进关着余新江等 革命青年的楼七室,妄想 找出集中营里共产党的
相关情节
江姐在去北川的路上, 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 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 不住要痛哭出声,但她 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 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 作。由于叛徒出卖,江
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 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 人运动领导工作,有着 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 领导人形象。果断、 许 沉着、冷静,有非凡的 云 胆识和过人的机智。 峰 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 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 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 通道留给了同志们。
对目前的形势感到更加严重了。对敌情的正确
判断和及时防止了破坏,并不能使他高兴,相反
1.茶
地,他感到内疚。把备用联络站交给甫志高管, 这是一种不应有的疏忽。过去虽然发现甫志高
馆李 的许多毛病,但今天看来,对他的问题还是认识
敬原 不足,这种人,即使一时有再好的表现,也是不能
脱险
相信的。许云峰从李敬原从容镇定的表情明显 地感到:不管风浪多大,他永远也不会张皇失措
3.(2018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甲】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
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
在房间里走动了。
《红岩》阅读推导课程设计
《红岩》阅读推导课程设计红岩阅读推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推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文本的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加深对《红岩》一书的理解和欣赏。
二、课程安排1. 第一课:导入与预(60分钟)- 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 引导学生对《红岩》进行预,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2. 第二课:阅读推导技巧(90分钟)- 讲解阅读推导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给予学生一些实践和练机会,如提供一段小说片段,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3. 第三至第十课:分析与讨论(8 x 90分钟)- 每次课程讲解一章或数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读《红岩》的主题、人物和情节4. 第十一课:总结与反思(60分钟)- 回顾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推导的经验和技巧,并分享个人感悟和体会-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进行集体讨论和解答三、教学方法- 导入与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阅读推导技巧:讲解理论并进行实践练- 分析与讨论: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和反思研究过程,并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四、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个人总结报告: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红岩》阅读推导研究经验和感悟的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和反思能力五、教学资源- 《红岩》全文电子版- 阅读推导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课堂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以上为《红岩》阅读推导课程设计的大致框架和内容安排。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需求,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岩》,并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推理能力。
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赤红之心,坚如磐石——《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价值认识价值:中国四十年代的战争与社会情况,感受黎明时刻的悲壮史诗。
精神价值:革命者的意志和信仰所焕发出的精神力量,在肉体摧残和心理折磨下的鉴定从容和识见。
思维价值:获得完整清晰的文学史思维,感受“红色经典"的社会现实意义。
方法价值:通过深层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习“圈点批注”法,学习“人物卡片制作"方法,由仅知道情节的浅阅读上升到感知“人格力量”的深阅读,并能够认识“革命"时代的中国精神。
学习目标1.解读《红岩》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浏览相关章节,走进人物群像。
3.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1.解读《红岩》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浏览相关章节,走进人物群像。
3.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囚歌》朗诵视频,学生谈感悟。
师补充介绍:这首诗篇是叶挺将军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从中你听到了什么?预设:对自由的渴望,对尊严的坚守,宁死不屈的决心,崇高的气节......在《红岩》这本书中,也有着一位位像叶挺将军一样的革命志士,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真想迫不及待地读一读啊。
二、畅聊封面,初步感知1.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预设:颜色选取红黄黑,图案选择青松和岩石。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预设:红色指红色革命,也指革命者的鲜血;黄色代黎明;黑色是指反动派的黑暗势力。
在空旷的原野上高高挺立着一棵松树,这正是革命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3.主要内容: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身陷囹圄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导读教案
《红岩》导读教案简介《红岩》是由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青年学生的斗争和牺牲。
本教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部作品。
教学目标- 了解《红岩》的背景和作者- 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和其象征意义- 掌握一些关键的文学术语和分析方法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介绍《红岩》- 作品背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作者简介:萧红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 第二部分:探讨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以红岩学校的抗日斗争为主线-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如爱国主义、友情、青春期的挣扎等3. 第三部分:剖析小说中的角色- 突出描写主要角色:如田晓霞、许杰、徐特立等- 分析角色形象的象征意义:例如田晓霞代表坚强与牺牲4. 第四部分:引入文学术语和分析方法- 解释关键的文学术语:如主题、象征、意象等- 介绍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如使用情节分析法、人物分析法等教学活动1. 阅读全文:指导学生阅读《红岩》全文并记笔记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的情节和主题3. 角色分析: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分析其形象和象征意义4. 文学术语练:练使用关键的文学术语进行分析和解释教学评估1. 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参与程度2. 学生对角色形象和象征意义的分析水平3. 学生在文学术语和分析方法运用上的理解程度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围城》、《枪花》等以上为《红岩》导读教案的简要内容。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岩》这部作品,以及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二板块——为了新中国综合学习活动——《走进〈红岩〉》《红岩》导读《红岩》导读设计思想:《红岩》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具有强大的可读性。
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因为青少年在受教育时期读什么书,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
当今社会流行的“快餐式”文学作品,大多数作品无从评估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们属于成年人的休闲读物。
给青少年的阅读以正确的引导,用文学的经典著作滋养下一代,用革命文学的经典激励下一代,这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要人变得更好。
”青少年这个阶段崇拜偶像、崇拜英雄,而《红岩》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个个当之无愧,正是时下孩子们缺少的应当崇拜的偶像。
歌星、球星固然可以成为学生狂热崇拜的偶像,但是青少年的偶像世界更应该有革命先烈的一席之地,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精神世界有空白和残缺。
教学目标:1.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了解《红岩》的相关资料。
2.借助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红岩中的人物形象感兴趣,激发学生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欲望。
3.指导学生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和洗礼,激发学生缅怀烈士、不忘国耻,培养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深深地爱上红色经典,并指导学生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让红岩精神更好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并逐步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教学准备:1.《红岩》小说。
2.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3.教师充分阅读本书。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主要 围绕 、 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 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 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红岩》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 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 士们亲切称为“ ”的 游击队司令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答: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20.中国最小的烈士是 谁?他的全名?他牺牲 时几岁?
21.他的父亲是谁?是 哪位将军的秘书?
22.监狱中,给小萝卜头 上课的人是( )
A.黄以声将军 B.齐晓轩 C.杨虎城将军
宋振中(1941年-1949年),绰号 “小萝卜头”,乳名森森,是宋绮 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1年出生于 西安。由于父母被国民党军统特务 逮捕入狱,年仅八个月的宋振中也 随父母入狱。因年龄小,行动相对 自由,成为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 的“小交通”。1941年11月宋振中 随母亲被捕后,先被关押在西安大 雁塔胡宗南司令部。1943年3月, 宋振中又随父母转押到贵州省息烽 县的阳朗坝监狱。1949年9月6日, 宋振中同其父母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于重庆戴笠警卫室,年仅9岁。
9.该集中营里最主要的监狱是什 么?
7.《红岩》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 至1949年重庆(地名)解放。
8.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 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 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它的基本情 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 敌我斗争为中心。
9.该集中营里最主要的监狱是渣 滓洞和白公馆。。
“中美合作所” 情报机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处于重庆歌乐山山下纵横10余公里的群 山之中,地形隐蔽。 由国民党特务头子、
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徐鹏飞等狗急 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
当晚,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 等同志牺牲了,一些同志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 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人物原型
江雪琴——江竹筠(被叛徒甫志Fra bibliotek出卖)孙明霞——曾紫霞(1949年8月被营救出狱) 李青竹——李青林 许云峰——许晓轩 余新江——余祖胜 彭松涛——彭咏梧 刘思扬——刘国鋕 龙光华——龙光章 黄以声——黄显声 陈松林——陈柏林 蓝胡子——蓝蒂裕 老大哥——唐虚谷 丁长发——丁地平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老石同志——王璞 成岗——陈然 胡浩——宣灏 小萝卜头—宋振中(1949年9月6日与父亲宋绮云烈士、母亲徐林侠烈士一起
刊物
。
11.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 联络站——“ 书店”,交由 负责。
12.在渣滓洞中, 死后开了追悼 会。
13.重庆当时的特务头子是 。
10.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 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 传刊物《挺进报》。
11.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 联络站——“沙坪书店”,交由甫 志高负责。
23. ____年__月__日,国民党特务 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 造了骇人听闻的“__.__”大屠杀。
1949,11,27,“11.27”
24.刘思扬在监狱墙上看到的《囚歌》 的作者是谁?
叶挺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敌人为表示和谈“诚意”,假意释放一些政治犯,来自 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他被送回刘 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说受区委 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刘思 扬表示怀疑,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 务郑克昌 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 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5.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 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 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 福。
6.《我的“自白书”》是成岗(陈然)写的。
刘思扬 (刘国銍)
7.《红岩》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 至____年___(地名)解放。
8.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 军和______派的垂死挣扎,是这 一时期的特点。它的基本情节以 “________”集中营内的敌我斗 争为中心。
罗广斌、杨益言(重庆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 根据亲身经历在1957年写出 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 生》,随后在此基础上创作 了长篇小说《红岩》。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1948年加入共 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 的胞弟(统率17万大军,负有国民党西南 防务重责)。1948年被捕,囚禁在渣滓洞、 白公馆。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 杀。
特务头子徐鹏飞妄图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 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得到任何东西。
敌人为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给犯人霉 烂的食物,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妄图动摇革 命者的意志。
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 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 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杨益言(1925----) ,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 工学院电机系。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 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 放后回四川。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渣 滓洞。
1948年,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 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 沙坪书店,作为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表现自己, 不顾联络站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 进步书刊。
区委书记江姐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 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注意隐蔽,他不以为然。
江姐到 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 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 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 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郑克昌入店工作,许云峰几 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 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被捕并成了叛 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 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主要围 绕许云峰、江姐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 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 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红岩》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 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 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 山游击队司令员。
4.
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
老朱
高邦晋
17.《红岩》中最后幸存 的共产党员是( )。
A刘思扬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18.下列事件不属于《红岩》中 的事件的一项是(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重庆防空洞惨案”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19.“他们因为协助发动 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 捕”,那场“事变”是指 哪件事?是谁发动的?
狱中联欢 唱歌
交换礼品
贴对联
表演节目
32.小说《红岩》问世以来,由
此衍生的文艺作品很多,如被改
编成电影
。
33.《红岩》部分情节被改编为 歌剧 以及多个版本的同名连 环画等为世人熟知。
34.小说《红岩》问世以来, 由此衍生的文艺作品很多, 如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 生》。
35.《红岩》部分情节被改编 为歌剧《江姐》以及多个版 本的同名连环画等为世人熟 知。
判断题
26.监狱之花 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 遗 下的女婴 ( √ ) 27.“红岩”的意思是红色的石头 (√)
回忆录
29.作者写的《在烈火中永生》 也是一部小说(×) 30.《红岩》记叙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 (×) 含虚构成
31.《红岩》第十六章《________》按照狱中联 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____, 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________,从中可 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 ______, 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第四部分写的 是________。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 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
• 刽子手集中到渣滓洞,以“马上转移,要办移交 ”为名,将男女牢中的人员锁在男牢楼下的八间 牢房里,突然用机枪、卡宾枪扫射,又纵火焚烧 牢房。30名受伤或未中弹的难友挣扎逃出,冲到 围墙缺口时被发现,又有十几人被枪杀,最后15 人脱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
• 这场大屠杀开始于1949年9月,结束于11月29日 ,殉难者达300余人。11月30日,重庆解放。烈 士们在黎明曙光刚刚到来的时候永远倒下了。
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
、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
自立、秦世楷。
• 25.在白公馆共产党员 越狱时走的密道是( )
挖的。
• A.成岗 • B.许云峰 • C.齐晓轩
判断题
26.“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 遗下的女婴 27.“红岩”的意思是红色的石头 29.作者写的《在烈火中永生》 也是一部小说 30.《红岩》记叙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
甫志高窜到乡下,江姐被捕,关押在渣滓洞。她受尽了 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 钉进她的十指。她傲然宣告: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 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年底,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
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
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
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
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
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