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
论城管执法工作人性化
论城管执法工作人性化提要鉴于现在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城管执法要提倡人文关怀,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做到城管执法人性化。
关键词:城管执法;人性化;人文关怀城管执法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行政机关改革的产物,与城市秩序、市民利益息息相关,虽然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但缺乏法律保障、行政处罚与行政管理的职责不清、执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强调人性化执法是破解城管执法难的有效途径。
一、人性化执法的概念人性化执法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话题。
所谓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具有一种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为民负责的文明执法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执法工作。
其实质为以人为本,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
人性化是执法的深化和完善,是执法技巧、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
就深层次讲,人性化执法存着主次关系,即以“执法”为主,“人性化”为辅。
人性化执法具有严格执法、平等执法、尊重人权和真诚服务的特点。
二、人性化执法的作用及其问题(一)城管形象欠佳,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
正确推进城管的人性化执法工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法制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1、人性化执法有利于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
推行人性化执法能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为能自觉认同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和监督。
2、人性化执法有利于实现城管执法的自身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管理中文明执法要求越来越高,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行人性化执法,注意执法分寸,就能做到宽严适度,提高文明执法的水平。
(二)人性化执法是现代文明的执法方式,是对传统执法观念支配下执法方式的改革。
正确把握人性化执法,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人性化执法不是执法力度弱化。
人性化执法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服务质量,强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对执法对象充满人性,不仅体现了彼此的人格平等,而且包含了执法对象在守法和接受监督管理时对执法者的支持与配合。
关于对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
关于对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关怀和保障被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注重人情、人事和人权的原则。
在我从事执法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人性化执法的重要性。
首先,人性化执法能够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人性化执法不仅关注罪行的严重性,更注重考虑被执法人员的背景、原因和特殊情况等因素。
通过平等、公正的对待,能够更好地保障执法的合理性,减少不当执法和冤假错案的发生。
其次,人性化执法能够增强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和形象。
执法部门的形象与执法行为密切相关,人性化执法不仅在行为上注重依法行事,还强调对被执法人员的尊重和关怀。
这种平等和关怀的态度,能够为执法部门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众对执法的信任度。
再次,人性化执法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通过平等、友善的执法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被执法人员的情绪和抵触心理,降低冲突的发生。
同时,人性化执法还注重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惩罚手段,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最后,人性化执法能够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在人性化执法的理念下,执法部门需要根据法律和人情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处理每一个案件。
这种执法方式是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能够带动整个社会向法治方向发展,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人性化执法是一种使执法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和公正化的理念和方式。
通过遵循这种理念,执法能够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减少社会矛盾,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作为一名执法人员,我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杨康中国的警察机关,称为“公安机关”,意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机关。
中国的警察,称为“人民警察”,警察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他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曾几何时,在传统的执法观念影响下,我们的一些执法部门,往往更多地注重结果,而不太注意过程和细节;往往过于强调法律的刚性和威慑力,而相对忽略法律本身应有的人文关怀。
这种威严有余、人情味不足的执法手段,既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与现代法制的原则和基本法理相悖。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一个可喜变化,说明我们的公安执法部门正在积极转变执法观念,正在从过去片面地强调法的执政工具功能,逐渐侧重于强调法的服务功能;正在从过去强调法的专政性、无情性,转向更多地张扬和显现法本身应有的人文关怀。
本文从人性化执法的涵义,以及目前对人性化执法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的分析出发,研究了人性的构成与层次结构、人的欲望、需要及其层次性,提出公安民警应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构建人性化执法环境,同时,应找准公安民警执法的正确角色定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一、人性化执法的内涵(一)人性化执法的涵义所谓公安民警的人性化执法,是一种把“人”作为执法活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执法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公安部门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公安执法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人性化执法有以下三层含义:(1)人性化执法首先是一种执法管理模式,这种执法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根本,以“人的本性”作为基础来设置的,是指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把人的要素放在中心的地位,还“人”本来的价值和尊严,创造出一种能够满足人性的、善的需要的社会环境。
运用人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来激发其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执法效率,这是人性化执法的出发点和最基本要求。
(2)作为一种执法模式,首先当然是依法办事,“法”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将个体的力量约束到一个集体当中去,并为这个集体服务,以产生更大的能量而提高效率。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者在执行职务时充分考虑被执法对象的人权、尊重其人格尊严等方面的一种执法方式。
它强调执法行为应当尊重被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且在执法过程中更加注重与被执法对象的沟通与交流,以达到执法的双赢目标。
作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是来自于法律和法规,而不是任意行使的。
因此,在执法中要注重合法性,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执法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同时,执法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持良好的处事态度,坚守公正平等原则。
首先,在执法行为中,要充分尊重被执法对象的人权。
人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被保护和尊重。
执法人员应当理解并尊重被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并在执法过程中注重保护被执法对象的人权。
例如,在进行人身搜查时,应保持谨慎、尊重的态度,且遵循合法的程序与原则,避免对被执法对象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
其次,人性化执法需要执法人员与被执法对象的沟通与交流。
执法并非一味地强制执行,而是要与被执法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情况。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减少冲突和误解的可能性。
例如,在交通执法中,执法人员可以在罚款之前与当事人进行交流,了解当事人的情况和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此外,要注重法律的从容审慎性,避免执行过度和过度使用武力。
作为执法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严重性和紧急性,采取恰当的执法手段和措施,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对于一些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劝导、训诫等手段进行处理,而不是盲目采取强制手段。
只有在严重违法犯罪行为面前,才需要适度、必要地使用强制手段,以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秩序。
最后,人性化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具备专业的素养与执法能力。
执法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且能够将法律知识与具体执法情况相结合,正确运用法律,确保执法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同时,执法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
基层管理人性化执法背后的思考
基层管理人性化执法背后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和社会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交警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在执法中体现人性关怀,已成为当前基层交警部门思索的重点问题之一。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执勤交警,现结合日常执法实践,试对基层管理人性化执法进行探讨,以期引玉。
一、”人性化”管理是形势进展的必定趋势。
首先,由于经济的快速进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而使得人们心中对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要求变得更为严克,体现在交通行为上的则为对交通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苛刻,越来越要求在交通管理中富有情感的和精神的因素。
其次,人们由于长期处于过于理性,刻板,冷峻的管理模式之中使得人们急需寻求由理性化向感性化的转变和过度,这种需求也正是”人性化执法”产生的原动力。
二、”人性化”执法的现实意义人性化执法是一个哲学命题,它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本质要求是异曲同工的,提倡人性化执法就是要求我们交通管理者要时时把便利群众和满意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为群众供应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
我们这支队伍,是人民通过税收奉养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执法的根基;人民群众满足,是我们执法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带着感情来执法,换位思索来管理”,在公正、严格执法的同时,要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重”。
三、对人性化执法的理解道路交通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较为宽泛,它既包括抽象的行政行为,如所制定的政策、出台的管理措施等,是否遵循法律、符合实际并代表和满意了大多数人出行的客观需要;也包括详细行政行为,如执法实践是否做到了”公开、公正、公正”和”合法、合情、合理”。
笔者陋见,人性化管理首先应从详细、微观,具有一对一特征的执法实践做起,从表象看,他是交警的个体行为;从实质上讲,他是代表了国家执法,是交警部门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基石。
有鉴于此,本文重点将对人性化执法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所谓人性化执法,就是在敬重法制精神、严格依法管理道路交通事务的基础上,既要维护和保障大多数交通参加者的权益,又要不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敬重其人格,体恤其感受,理解其需求,宽严相济、刚柔并蓄,体现”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敏捷性与原则性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热忱服务相结合”的执法原则。
浅议人性化执法
浅议人性化执法近年来,有关人性化执法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地执法机关亦纷纷推出新举措,以解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但人性化执法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如何执法才符合人性化?目前法律还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解释。
由于没有对人性化执法的权威性解释,不仅在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中,而且在被执法者和其他群众中,均对人性化执法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
为此,本文试图就人性化执法的内涵、标准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人性化执法的内涵探讨人性化执法必须先弄清什么是“人性化”。
在汉语中,“人性化”一词是由“人性”一词加“化”这个后缀组成的。
“化”一词有很多意思,它与其他名词相结合,就使原来的名词发生性质和状态的改变。
因此,“化”在与“人性”联合成一个短语“人性化”时,其意义主要取决于“人性”一词的意义。
什么是“人性”?查阅几种汉语常用的权威辞典,对“人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将人性定义为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2)《现代汉语词典》将人性定义为: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以及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3)《辞海》将人性定义为①人类的共性。
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②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③人性总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心理特征等原因,它有着不同的表义和演变。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汉语大词典》将人性定义为:①人的本性;②犹如人情,包括:礼节应酬等习俗;恩惠,情谊;人们所具有的正常情感、理性。
总的来说,“人性化”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文本,一切为了人;(2)理解人的正常理性和情感;(3)尊重人、信任人、关爱人、培养人,使人全面健康地发展;(4)把人不仅仅当作个体的人,还将人与群体、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
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正当的程序进行的非歧视的、人道的、理性的、文明的执法活动。
人性化执法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人性化执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人性化执法,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性化、温情化的方式处理执法工作。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人性化执法的理解。
首先,人性化执法要关注民生。
作为一名执法者,我们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执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比如,在处理一些涉及民生的案件时,我们要尽量采取调解、协商等方式解决,避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过大影响。
其次,人性化执法要注重人文关怀。
执法工作不仅仅是打击违法犯罪,更是对人民群众的关爱。
我们要在执法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帮助。
例如,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当事人,我们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人性化执法要讲究方式方法。
在执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
对于违法行为,我们要坚决打击,决不姑息;对于当事人,我们要耐心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通过人性化执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与温暖。
此外,人性化执法还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人性化执法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最后,人性化执法要创新工作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创新执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执法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总之,人性化执法是我们执法工作的重要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的领导。
二、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2024年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会执法工作的核心原则,乃是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的和谐统一。
人性化执法,意指执法者在遵循法律规定与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法定程序执行,同时不违背人之常情与理性。
此执法方式兼具合法性、保护性及普遍性,通过其实践,可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赖与支持,为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当爱戴、拥护并尊敬公安民警,他们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坚实后盾。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众或许会对“依法”二字的真正落实存疑。
近期国内发生的几起事件,起因多为琐碎小事,却酿成悲剧,这促使我们反思:执法人员在面对问题时,是否仅停留在抓人、拘留或罚款的层面,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安民警亦需自我反省,唯有心系百姓的执法者,方能赢得百姓的真心拥戴,正如古语所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社会各界频繁曝光的执法事件,往往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尤其是“执法不当”的案例。
与民间纠纷不同,尽管“执法不当”仅属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却尤为深远。
这不禁引发思考:我们的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始终严格遵循法律赋予的权力,是否因职业优越感而忽视了司法程序的严谨性,进而对嫌疑人造成不必要的名誉或身心损害?当案件调查进展不明或尘埃落定时,警察应及时消除因调查给嫌疑人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而非漠然处之,任由误解蔓延。
此举不仅关乎嫌疑人的权益,更影响着其周围人的看法,对嫌疑人的未来生活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存在警察无证据即随意传唤民众的现象。
虽无直接证据表明此举违法,但警察完全可以采取更为温和、合法且人性化的方式处理嫌疑人问题。
毕竟,在法院判决之前,任何人皆享有尊严与法律保护,其社会地位并不因警察身份而有所低减。
随着人性化执法理念的普及,我们欣喜地看到诸多正面现象。
在推行过程中,亦需警惕误区。
特别是“法律人性化”一词的流行,因缺乏专业法律人的深入讨论,其使用尚不规范,内涵亦未达成共识。
人性化执法浅议
人性化执法浅议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作为主要内容。
我认为这是给执法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作为一线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这种服务理念,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执法根本,努力体现在人性化执法中。
一、正确认识人性化执法的含义何谓人性化执法?就是执法人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尊重执法对象的合法权利,在确保执法顺利的前提下,给予人文关怀的执法。
人性化执法不是人性和法治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只重视个人情感而忽略法律的尊严与公正,而是执法者在公正执法的前提下,给予公民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维护人的正当权益,体恤人的自然需求,顾及人的感受和基本生活,让公民在领略法律所固有的威严和神圣的同时,也享受法律所带来的“温情”和“体恤”。
人性化执法是对人权原则的贯彻,是人文关怀的具体化,是政治文明在执法领域的生动体现。
一是人性化,即以人为本;二是执法,即代表国家履行法律。
人性化是要求,执法是主体。
二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既要维护法律的严肃和公正,又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去执法,彰显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过去那种疾风暴雨、严打严管、运动式的执法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执法,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等社会不和谐因素,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等社会和谐因素,就是要做到人性化执法。
因此,人性化执法的实质是谋求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是执法的深化和完善,是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它既强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对执法对象充满人性,也要保证执法对象和全社会成员在守法和接受监督管理时对执法者要支持和配合。
二、人性化执法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的法制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地提高,以往的简单、冷漠、刻板的执法方式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社会。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人性化执法是一种注重尊重人权、关心人民福祉、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和方式。
通过我的工作体验,我深刻体会到人性化执法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人性化执法可以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
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关心和尊重被执法对象的权益和需求,秉持平等和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就能够增强警民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这样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犯罪预防和社会稳定,还为警方提供了更多有效的线索和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其次,人性化执法有助于正确说服和引导被执法对象。
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与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听取他们的诉求和解释,耐心解释法律和规定的含义和后果。
通过与他们建立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背后的原因,从而给予适当的执法建议,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行为和思想。
另外,人性化执法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
如果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智,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缓解和调解的措施,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发生。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和暴力手段,而是以和解和解决问题为目标,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和纠纷。
最后,人性化执法能够提升警察的形象和声誉。
通过关心人民、尊重法制、用心服务社会,我们能够树立起威信和权威,获得更多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这种支持和认同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还能够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提升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人性化执法是一种有效、文明、理性和人文关怀的执法方式。
通过关心和关爱每一位被执法对象,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警民关系,正确说服和引导他们,减少冲突和伤害,提升警察形象和声誉,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论执法的人性化
论执法的人性化赣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08法学班李军言摘要: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人权保障意识的逐步增强,社会对执法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执法观念和执法行为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因此,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等执法理念和要求逐渐为各级执法机关所认可和接受,加强对新型执法理念的研究和挖掘,对于我们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推进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人性化执法;立法保障;以人为本;改进建议一、引言二、人性化执法的定义(一)人性化执法形成历史背景及认识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封建历史传统的国家,封建主义遗留精华与糟粕并存,两千多年来,宗法血缘、等级特权、漠视人权、刑讯逼供、重实体轻程序等封建执法观念、执法行为模式和司法体制遗祸无穷,给旧中国广大人民套上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桎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崭新的司法体制日益朝着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方向迈进,特别是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载入宪法,这表明保护人权已经正式上升为最根本的执法指导思想。
人性化执法是一个时期以来学界和政界高频率使用和讨论的话题,也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话题,这种争议首先表现在对人性化执法概念的认识上。
有的学者对人性化执法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人性化执法反映了对法治和执法的误读,反映了长期以来执法过程存在的瑕疵,人性化是法律自身的原有之意,这种提法有可能助长“人情化执法”的弊端。
也有学者对人性化执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人性化执法以人为主体和目的,以人权和人道为基本原则,将法律的教育功能与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
理论界对“人性化执法”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有权威的当属李龙教授和其学生杜晓成提出的: 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者遵循法律的具体规定,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正当的程序进行非歧视的、理性化的执法活动,它集中表现为人文关怀,表现为理解、宽容、尊重、关爱[1]。
论人性化城管行政执法的尺度及实施
全文共计6112字
论人性化城管行政执法的尺度及实施
论人性化行政执法的尺度及实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明执法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性化执法”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理念,不仅反映了执法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也鞭策着执法部门以时间行动对“人性化执法”予以诠释。
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实践过程,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人为控制因素很大,执法人员容易因自由裁量权过大而难以准确把握执法的尺度。
因此,辨证地理解“人性化执法”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中,笔者将从“人性化执法”的尺度和实施两个方面,并结合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实际工作情况,做一些探讨。
一、“人性化执法”的含义
所谓“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据正当有序的程序进行理性化、非歧视性的执法活动。
它集中表现为执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表现出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其实质为以人为本,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
这是执法的深化和完善,是执法技巧、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
具体地讲,
1。
人性化执法初探
人性化执法初探近年来,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法治政府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各界要求行政执法部门推行人性化执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本文就人性化执法的有关问题谈点一己之见,不当之处谨请专家指正。
一、人性化执法的含义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尊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人文理念的执法。
人性化执法是执法的深化和完善,是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
人性化执法实质上是执法工作的优化和执法质量的提高,是对人权原则贯彻的具体化,是政治文明在执法领域的生动体现。
人性化执法和严格执法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
严格执法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排斥人的意识情感等主观因素;人性化执法强调提供高质量的执法服务,强调尊重与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两者通过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公正与效率、执法与守法的关系而实现辨证统一。
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补充。
严格执法是人性化执法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严格执法,人性化执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强调人性化执法并不等于放弃严格执法,相反,严格执法是执法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推行人性化执法的重要意义人性化执法反映了执法者和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推行人性化执法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性化执法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依法行政就是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执法的根基,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执法的目的,随着国家的法制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地提高,以往简单、刻板的执法方式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社会,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实现从管制型执法到服务型执法的转变。
如何做好人性化执法工作
如何做好人性化执法工作随着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机关文明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性化执法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理念,正逐步渗透到质监部门行政执法全过程,它不仅体现了执法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也诠释了“执法就是服务”的科学内涵。
对人性化执法的认识所谓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理性化、非歧视性的执法活动,这是传统执法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执法技巧、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
但是,人性化执法绝不能泛滥为人情化执法,绝不意味着可以人为降低执法标准甚至不执法,也绝不等于“不平等执法”,作为一名质监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修身奉法、公正理性地把握法律尺度,讲求执法艺术,做一名符合现代法制社会要求的文明执法者。
人性化执法的实施我们认为,人性化执法可以从树立三种理念入手,全面、健康有力地实施。
树立执法刚柔相济的理念。
正所谓“只刚不柔,则难得民心;只柔不刚,则法无权威”,人性化执法首先要求必须具有执法的刚性,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依法行政,排除主观随意性;而柔性执法则强调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
在现阶段和谐社会进程中,刚性执法和柔性执法必须双管齐下,不可偏废。
通过多年的教育,执法人员刚性执法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柔性执法的意识和技巧则相对欠缺,为此,质监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的公务礼仪行为和文明用语,做到执法着装整齐、仪容端庄、文明执法。
执法人员不仅要查处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更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尽可能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体现人性化执法的理念。
如福建省南靖县质监局在查处该县山城供销社钟古肥料门市经销不合格复合肥料一案中,执法人员针对当事人不理解甚至抵触心理的状况,根据已掌握的违法事实,以民主平等、公开透明方式,充分运用思想工作方法和技巧,向当事人说透法理、讲明事理、说通情理,从而及时消除了其抵触情绪,当案件办结时,当事人对该局说理式的执法方式表示赞赏。
论人性化执法的尺度及实施
论人性化执法的尺度及实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明执法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性化执法”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理念,不仅反映了执法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也鞭策着执法部门以时间行动对“人性化执法”予以诠释。
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实践过程,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人为控制因素很大,执法人员容易因自由裁量权过大而难以准确把握执法的尺度。
因此,辨证地理解“人性化执法”成为当务之急。
一、何谓“人性化执法”所谓“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据正当有序的程序进行理性化、非歧视性的执法活动。
它集中表现为执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表现出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其实质为以人为本,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
这是执法的深化和完善,是执法技巧、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
具体地讲,“人性化执法”包括了两层的含义:一是“人性化”,二是“执法”。
从表面看,他们相辅相成,将法律的教育功能与惩罚功能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
但就深层次讲,其中也存有主次关系,即以“执法”为主,“ 人性化”为辅。
二、“人性化执法”在市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现状自1986年重庆市市政管理监察执法队伍成立以来,市政管理监察执法人员为城市的靓、丽、美、和谐、文明做出了不懈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但是,队伍成立初期,执法人员只注重执法对人性的矫正和鞭挞,忽视它对人性的肯定和张扬,无意间将“执法为民”变成了“执法对民”,否定了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和主人翁地位,片面地认为行政执法主要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因而在执法过程中常常将“硬、冷、暴”的形象展示于市民。
直到上个世纪末,“人性化执法”的概念才在市政执法工作中大力提倡和采用,其目的是尽快消除执法工作中的非人性化行为,将执法为民进一步深化。
2006年,市政管理执法部门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91号)精神,以《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实施“人性化执法”,定期开展思想作风整顿工作,教育引导执法人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文明执法,把行政执法工作做得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基本实现执法由主观随意向规范执法、依法行政转变,由简单堵截向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转变,由执法扰民向服务优先、执法为民转变,“润物细无声”地化解执法矛盾冲突,逐步改变“生硬冷酷”的老式执法方式,尊重公民的人格,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切实体现“人文关爱”。
2024年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
2024年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2024年,人性化执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
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法律的基础上,注重尊重和保护人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案情况的特殊性,灵活运用法律,通过教育、矫正和改造等手段,引导、教育和帮助违法犯罪人员实现自我教育与改造,重新融入社会。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人性化执法的实践,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人性化执法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性。
过去,我所在的执法机构在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处罚时,往往以惩罚和报复为主,忽视了违法犯罪人员的基本人权。
然而,这种做法只能导致社会的恶性循环,使犯罪问题得不到解决。
通过人性化执法,我们更加注重了对违法犯罪人员人权的尊重和保护,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教育、矫正和改造手段,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正面活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给予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其次,人性化执法注重个案情况的特殊性。
每个违法犯罪人员背后都有不同的经历和原因,需要我们对待时给予个案化的考虑。
过去,我们往往对所有违法犯罪人员一概而论,无视他们的个人情况和背景。
这种处理方式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违法犯罪人员更加失落和绝望。
而在人性化执法中,我们更注重了了解每一个违法犯罪人员的个人情况,从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矫正措施。
比如,对于一些因家庭问题而堕落的年轻人,我们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家庭关系修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对于一些因经济问题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我们注重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计划,引导他们重新参与到正当的社会劳动中去。
最后,人性化执法需要注重教育、矫正和改造的综合手段。
过去,我们在对待违法犯罪人员时,往往将惩罚作为唯一的手段,很少考虑到他们的教育和矫正问题。
然而,仅仅通过惩罚是无法真正解决犯罪问题的。
人性化执法要求我们采取综合的手段,包括教育、矫正和改造。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4篇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一)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注重人的尊严和权益,以人为本,体现温情、人情和正义的执法方式。
通过我的实践和体验,我得出以下几点关于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第一,平等对待。
人性化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对待每个人都要一视同仁,不分种族、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
在执行任务时,不以歧视或偏见为前提,对待每个人都要公平、公正地执行法律。
第二,尊重和沟通。
人性化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尊重被执法人员的尊严和权益。
在执法行动中,要与被执法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尽量解释和让其理解执法行为的目的和原因,避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羞辱。
第三,威慑与教育相结合。
人性化执法不仅仅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更重要的是通过执法行动,向被执法人员传递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可以提供相关法律知识和建议,引导被执法人员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第四,灵活和善意。
人性化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善意,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被执法人员的实际情况和背景。
尽量采取温和的方式和手段,鼓励被执法人员主动配合,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总的来说,人性化执法需要执法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善于沟通和理解,平等对待每个人,并能够恰当地处理各种情况和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公正、温暖和和谐的社会法治环境。
人性化执法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二)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注重员工个体尊重和发展的管理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关注员工需求:人性化管理强调员工的需求和权益,要注重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在工作中,我经常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倾听和尊重员工意见:人性化管理强调员工参与和决策的权利,我一直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倾听。
员工的意见不仅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以人为本,将保障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体现人文关怀。
人性化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人误认为是“人情化”执法,有的人认为是“软弱化”执法,还有的人认为是“不平等”执法等等,上述问题是由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的认识偏差引起的,为了完善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作评判的标准,加强监督检查,把人性化执法贯彻到每个环节。
一、公安民警实现人性化执法的必然性(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我们要实现人性化执法“人权是依法治国的精髓,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渐渐占据人心。
以人为本,是法制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当代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执法的需要,是以尊重人权和人道为基本要求,要求每一个人被尊重,包括公民个体和违法人员,切实保障每个人的存在价值都能够受到尊重,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基本的尊重,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存保障。
我国是一个正在逐步迈入法制化的国家,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
这样的思路使得人性化执法更符合现代法制社会保障人权的基本现状,也符合国际社会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要实施人性化执法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是我们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要实施人性化执法。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所面临的现状是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人性化的待遇,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来看,坚持人性化执法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方向和根本。
这样的性质迫使公安民警要具有人性化执法的意识,实施人性化执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民警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增强其对人性化执法的深刻理解,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人性化执法带来的社会效益。
(三)人性化执法可以改善公安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人性化执法是从人的情感、基本需求、发展前景等方面考虑的,把人的需求放在了中心位臵,为的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改善警民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之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同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以看出,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
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社会,这是和谐社会的起点。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者不能威严有余而仁善不足,既要尊重法律的权威,又要体现人性的关怀,以保障人们法律、权利上的公平,自觉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公安机关要把人性化执法服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平台,从而构建新型的和谐的警民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性化执法
“人性化执法”顾名思义,有两点意思:一是“人性化”,二是“执法”。
这两点相辅相成,但其中也有主次关系,即以“执法”为主,要合理运用执法权,保障守法者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者予以处罚;在公证执法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提高群众对执法行为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告诉我们,教人尊重法律、热爱法律、信仰法律是第一重要的理念。
这就要求执法者首先要端正执
法意识。
在规范执法程序和不违法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公民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权利,体恤人的需求,顾及人的感受,其实质就是亲民执法,让习惯于领教法律的威严的民众享受到法律的温情。
法律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意志和理智的体现。
的确,法律是无情的,是不受人的情感控制的理性的制度安排的,它的本质是一种刚性的规范。
法律条文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立法机关反复斟酌,不断修正的,因此它的内容极其严密,任何一条都没有商量的余地,从这点看,法律有其严酷的一面。
但也要看到,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加有序、和谐和安宁。
法律不但有惩罚犯罪的作用,也有服务社会,倡导优良社会风气的功能。
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在不违反法律具体规定的前提下,法律的执行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以此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
笔者以为,“人性化”执法,是执法的深化与完善,是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与“一般性”执法没有本质的区别。
它既强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对监管相对人充满人性,也要保证监管相对人和全体社会成员在守法和接受监督管理时对执法者要支持与配合。
因此,人性化执法实质上是执法工作的优化和执法质量的提高,以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制社会的完善。
并不是因为强调
人性化,执法人员就可能会执法不严,减弱执法力度,对不法行为、抗法行为一味迁就忍让,坚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导致执法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执法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受到人身伤害。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有悖于人性化执法的本意,是对人性化的异化,也不是法制建设的初衷。
二、正确理解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的关系
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并不是互相排斥,更不是互相抵触,而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
从调节方式上讲,严格执法体现刚性,“人性化”执法体现柔性。
但这种调节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并不排斥“刚性”与“柔性”的统一。
严格执法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较为排斥人的意识情感等主观因素;“人性化”执法强调提供高质量的执法服务,强调尊重与保护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两者通过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公正与效率、执法与守法的关系而实现辨证统一。
今年春运期间,某大队民警在邻近河南的一条高速公路执勤时曾查获一辆号牌为豫A27039的报废、套牌大客车。
该车核载34人,实载50人,超载16人,是一个流动演出卖艺的和尚戏班。
交警从预防交通事故、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强制报废车辆、卸客转运的处理决定,当得知这车乘客身无分文、回乡困难的情况时,巡逻民警马上向上级报告。
最后,从人文关怀的
角度,一些民警共同筹集资金帮助乘客们回乡。
领到回乡补助费,乘客们非常感激,并称赞交警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真心实意帮助了他们。
从运作方式看,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互为条件、互相补充。
“人性化”执法是以严格执法为前提的,“人性化”受到“法制化”的制约,不存在脱离或凌驾于严格执法之上的“人性化”执法,否则“人性化”执法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治”,而非现代社会的“法治”。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人性化”执法已并非传统的“人情”、“礼义”等带有封建色彩的执法活动,而是蕴涵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文关怀为表征的社会主义新型法治精神。
人性化执法是情、理、法相结合,提高执法质量,产生执法良性效应的有力体现。
从价值目标看,现代执法的根本目的已不是单纯惩罚犯罪和因果报应,而是通过法律手段挽救、帮助、教育、感化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
在这个层面上,纯粹的简单处罚不仅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执法效果,而且还可能强化他们与公安机关的紧张和对立,而“人性化”执法的微妙之处就是借助对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内心世界的启迪,来唤醒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XX同一地点违章百余次被罚万元,被罚者长时间未得到警示的“杜宝良现象”就是一个典型,它所暴露的表面上是执法制度的缺陷,实质上是执
法者的失职,客观上难免造成“为罚款而执法”的恶劣影响,导致社会矛盾。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根据《行政处罚法》而制定的,行政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而是维护交通秩序,制止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可以看出,105次的处罚行为有悖于《行政处罚法》的目的,XX交警这一执法的实际效果远远背离了立法进行交通管理的初衷,更谈不上体现立法精神。
“杜宝良现象”告诉我们,法治社会不仅需要完善法律、严格执法,而且需要科学执法、公正执法,要充分体现执法为民、人性化执法理念。
三、公安机关如何正确把握人性化执法
人性化执法是执法的深化与完善,是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它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服务质量。
人性化执法应体现出提示在先,教育在先,普法在先,处罚在后的人性化执法特点。
改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
执法者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突破,改变传统的“管制型”执法思维。
强化执法者“执法为民”的意识,建立和维护与行政相对人和谐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公安机关做为执法者,既是代表人民政府的执法者,又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服务者,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
因此,在执法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其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维护法律、信仰法律的
良好风气,为管好城市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人性化执法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增强凝聚力,化解矛盾,减少上访、上告等不安定因素,避免社会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执法者只有与管理对象交心,增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工作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执法者要态度和蔼,言辞礼貌,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充分表达意志,依法行使权利,对当事人的特殊困难予以同情和帮助,就会使当事人减少敌对情绪,服从处罚决定,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人性化执法对执法者的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法手段只柔不刚,则法无权威;只刚不柔,则难得民心。
人性化执法刚柔相济,通过规劝、引导、协调、疏导、教育、服务等方法,将大量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既方便群众,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维护了社会稳定,又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开展生动的法制教育过程中,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
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正确关系。
程序公正是指执法过程的公正,实体公正是指执法结果的公正。
一般说来,人们所追求和期望的是结果公正即实体公正。
实体公正是执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但如果没有程序公正,要实
现实体公正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要实现执法公正,必须确保程序公正。
只有将执法活动纳入公正程序的轨道,执法活动才能摆脱任意性的支配,排除非法律因素的干扰;只有做到程序公正,才能使人民群众对执法行为具有公正的感觉。
因此要确保程序公正,首先,执法人员观念要更新。
要增强平等保护行政相对人意识,依法平等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当事人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大力提升执法者的执法技能和法律素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面广、法律法规条文旁杂,执法者在全面掌握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执法钻研、执法开拓、执法创新,既要实现一职多能,又要术业有专攻。
另外,需要有机制作保障。
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一方面要执行好法律程序,做公正执法的典范;另一方面要接受执法监督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整个执法活动严格依法进行。
从警为民,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执法为民,做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服务为民,做人民的忠实公仆。
人民警察必将成为新的历史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