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动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基础概念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基础概念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基础概念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规律的学科。

了解并掌握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对于机械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为设计稳定、高效且精确的机械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动力学基础概念,并且探讨它们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一、质点、刚体和力1. 质点在动力学中,质点是指没有体积和形状,仅有质量的物体。

质点可以看做是一个非常小的物体,它在运动中只有位置发生变化,没有大小和形状上的变化。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常常将物体简化为质点来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简化计算和模拟过程。

2. 刚体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的物体。

刚体的特点是它的各个部分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在机械系统中,很多物体可以被近似看作是刚体,因为它们的变形可以忽略不计。

3. 力力是指施加在物体上的外部作用,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大小用牛顿来表示,方向用矢量表示。

在机械设计中,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于设计出稳定和可靠的机械系统至关重要。

二、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变化。

位移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它的大小表示距离,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在机械系统中,了解物体的位移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调整的位移。

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长度,方向则表示速度的方向。

在动力学中,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

对于机械设计师来说,了解和掌握物体的速度有助于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方向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了解物体的加速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运动行为,并优化设计以满足特定需求。

三、力的平衡和牛顿定律1.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的平衡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是静止。

机械动力学基础考试题答案

机械动力学基础考试题答案
6、自由度有阻尼系统的强迫振动,振幅最大发生在外激励频率与系统圆频率相等时。(错)
7、F0、 、m、c、k为已知实数且都不等于0的条件下,t为时间变量,运动微分方程 中的响应为单自由度有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错)
8、多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固有振型之间一定存在着关于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的正交性。(错)
主要特性参数有:质量、刚度、阻尼。
(2)机械振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研究外界激励(输入)、振动系统、响应(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试用数值说明阻尼对该振动系统的影响。
解:一方面使系统振动的周期略有增大,频率略有降低,即
另一方面使系统振动的振幅按几何级数衰减。
(4)什么是共振?在工程实际中机械系统共振时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一、判断题
1、通常来说,线性振动系统的自由度数和固有频率数是相等的。(对)
2、振动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与选取的广义坐标无关。(错)
3、单自由度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和铅垂平面做自由振动时,振动周期不相等。(错)
4、小阻尼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称为衰减振动。(对)
5、加大阻尼一定可以有效隔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错)
9、无阻尼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系统的质量、弹簧刚度和所受外激励有关。(错)
10、对于能量无耗散的单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在自由振动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采用能量法可直接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与运动微分方程。(对)
二、简答题
(1)简述机械振动的概念,并列出振动系统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
所谓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物体系)在平衡位置(或平均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
答:通常把激励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
机械振动系统的振幅显著增大。

机械动力学

机械动力学
0 M r r M d d
…………………② …………………③ 阻力(矩)不变。
M r0 r M d d

0 Md Md

不计摩擦驱动力(矩)
计摩擦驱动力(矩) 计摩擦阻力(矩)

Mr = 0 Mr
不计摩擦阻力(矩)
驱动力(矩)不变。
第四节 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
1.静平衡设计(D/b5)
o表征几何形状对摩擦力的影响。
θ
Q
θ
N 21 2

N 21 2

3)o 总汇 (1) 简单平面移动副
o =
N21
v12 P
f21 1 2 Q
3)o 总汇
(2) V形槽移动副
Q
o=/sin
θ
θ
N 21 2

N 21 2

3)o 总汇
比较槽面摩擦:o=/sin
(3) 三角螺旋副 Q
34
FR R32
1 4
2
R41

R43
R12
21 23
Md R41
2
R43
FR
1
4
3 V34
R32
【教师例7-2】图示平底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的 凸轮为圆盘,摩擦圆、摩擦角、驱动力矩Md、阻力FR 如图所示。试画出图示机构的静力分析图。
【解】 R12 2 R32 FR
1、Md
二、单自由度系统等效力学模型的建立 1.建立系统运动方程 建立依据: dE dW Ndt
1 1 1 1 2 2 2 2 J J m m E S1 1 S2 2 2 S2 3 S3 2 2 2 2 N M d 1 m2 g S 2 cos Fr S 3

第三部分机械系统弹性动力学基础课件

第三部分机械系统弹性动力学基础课件

(3) 两端均固定。边界条件可表示为
U (0) U (l) 0
它相当于( 4-24 )中k= ∞的情形。其相应的频率为
从而求的其固有频率
sin n l 0
nk
k
l
k
l
E , k 1,2,3, (4 28)
对应主振型
Uk (x)
C1k
sin
k
l
x, k
1,2,3
(4 29)
所以前三阶的主振型为
k11 k 21
k12 k 22
k13 k 23
y1 y2
0
0 0 m3 y3 k31 k32 k33 y3
其特征方程的代数形式为
8F0 l
A
4
l
2 n
2 n
4F0 l
0
4F0
l
8F0 l
A
4
l
2 n
4F0
l
0
4F0
0
l
8F0 l
A
4
l
2 n
解得固有频率为
n1
3.059 l
2(t ) t 2
a2 Y (x)
2Y (x) x 2
式中x和t两个变量已分离。
(4 3)
两边都必须等于同一个常数。设此常数为- wn2 则可得 两个二阶常微分方程
2(t ) t 2
wn2 (t )
0
2Y (x) x 2
wn2 a2
Y
(x)
0
(4 4)
(4 5)
式 (4-4)形式 与单自由度振动微分方程相同,其必为 简谐振动形式
左右截面的位移分别为u, u u dx
故微分段的应变为 u x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动力学基础试题(含部分答案)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动力学基础试题(含部分答案)
1 1 2 m2 x2 J eq 2 , 2 2
②由动能定理可知: E = m1 x12
1 2
其中 x1 a , x2 b , 为杆转过的角度. J eq m1a 2 m2b2 再求等效刚度, keq x 2
1 2
1 2 1 2 2 kx2 kb keq kb2 2 2
④推导出用单元节点位移表示的单元应变、单元应力表达式,再利用虚功方程建立单元节 点力阵与节点位移列阵之间的关系,形成单元的刚度方程式。 ⑤根据系统的动能与势能,得到各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 ⑥考虑整体结构的约束情况,修正整体刚度方程,求解单元节点的运动方程。 ⑦由单元节点的运动方程“装配”成为全系统的运动方程。 (6)简述机械系统的三要素及动力学模型。 (2012) 答:三要素:惯性、弹性、阻尼. 动力学模型:①集中参数模型,由惯性元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等离散元件组成;②有 限单元模型,由有限个离散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则是连续的;③连续弹性体模型将实际结 构简化成质量和刚度均匀分布或按简单规律分布的弹性体. 3. 试求图示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和固有频率。 (图 3、图 5 作纯滚动)
不作用外载荷时的力矩平衡可列为: ∴系统固有频率为:
M J
eq
keq 0
keq J eq

kb 2 . m1a 2 m2b 2
③由于 m作纯滚动,则运动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J kx r 0 ,其中 J 为 m相对于接地 点的转动惯量, J
kk mx kx 0 ,即: mx 1 2 k3 cos 2 x 0 k1 k2
∴系统固有频率为:n
k m
k1k2 k3 cos 2 k k k (k k 2 ) cos 2 k1 k 2 . = 1 2 3 1 m m(k1 k 2 )

机械系统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机械系统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机械系统动力学知识点总结机械系统动力学是研究对象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是机械领域的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机械系统动力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还能指导我们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就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运动描述、牛顿定律、动量与冲量、角动量、能量和动力学方程等内容。

一、运动描述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因此对于机械系统中的物体运动进行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中,常用的运动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描述了物体的位置变化,速度描述了物体的位置变化速率,而加速度描述了物体的速度变化速率。

1. 位移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中,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重要参数。

位移通常用矢量来表示,其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

位移可以分为线性位移和角位移两种,线性位移是描述物体沿直线方向的位置变化,而角位移是描述物体绕固定轴旋转的位置变化。

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速率的参数,通常用矢量来表示。

线性速度描述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速率,角速度描述物体绕固定轴旋转的位置变化速率。

线性速度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方向表示速度的方向,而角速度的大小表示角速度的大小,方向表示角速度的方向。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速率的参数,通常用矢量来表示。

线性加速度描述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的速度变化速率,角加速度描述物体绕固定轴旋转的速度变化速率。

线性加速度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方向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而角加速度的大小表示角加速度的大小,方向表示角加速度的方向。

以上就是机械系统动力学中常用的运动描述方法,通过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描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二、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础法则,它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牛顿定律一共包括三条,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机械动力学

机械动力学

机械动力学Copyright @ 2009 HRBEU 702All Rights Reserved绪论一、机械动力学性质1.机械:机构、机器的总称。

(机械原理)2.动力学:研究刚体运动及受力关系的学科。

动力学正问题—已知力(力矩)求运动;动力学反(逆)问题—已知运动求力(力矩)。

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在力作用下的运动、机械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力矩)的科学。

F ma=例:机构组成性质:曲柄、急回。

若已知力(力矩),当机构处于平衡状态时,求力矩(力)--机械静力学问题。

若已知M、F,求ω、v 时—机械动力学。

ωM Fv二、机械动力学研究内容1. 描述机械有那些基本参数1)机构参数:几何参数(杆长);物理参数(质量m,转动惯量J)。

2)运动参数:转角θ、ω、α、s、v、a。

3)力矩M、力F。

2. 内容1)已知机械的物理、几何参数进行动力学分析。

a、已知力求运动;b、已知力求运动。

可表示为:2)已知运动、受力求结构这是机械设计研究问题,一般实际做法是先设计后校核,少数情况是直接求设计参数。

例:(,)(,,,,,,)f F Mg l m J v a ωαZZ X YZ Z q求支点最佳位置。

如果梁静止为静力学问题;如果梁有惯性运动为动力学问题。

3)具体章节内容单自由度运动学方程的建立二自由度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如差动轮系、五杆机构多自由度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如机械手臂、机器人等理想情况下(无摩擦变形等)考虑摩擦,如铰链、关节处摩擦考虑弹性变形,如杆变形、并联柔性机器人变质量问题,如推土机工作过程、火箭发射过程有间隙情况下动力学研究,不详讲述三、研究对象--以机械为研究对象三大典型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组合机构四、其它1.学习机械动力学目的、意义学习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思想和基本方法,能够解决一般动力学问题。

2.教材(见前言)3.考核方式开卷。

§1-1 利用动态静力法进行动力学分析一、思路动静法: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将惯性力计入静力平衡方程,求出为平衡静载荷和动载荷而需在原动件上施加的力(力矩)。

机械动力学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动力学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动力学基础课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构件就是机器的_运动___单元体;零件就是机器的__生产___单元体;部件就是机器的__加装___单元体。

2、平面运动副可分为______低副__和____高副___,低副又可分为__转动副_____和___移动副____。

3、轮系运动时,所有齿轮几何轴线都固定不动的,表示___定轴轮系____轮系,至少存有一个齿轮几何轴线不紧固的,表示___行星轮系______轮系。

4、为保证带传动的工作能力,一般规定小带轮的包角α≥___120°_______。

5、若键的标记为键B20×70GB-79,则该键为__B____平键,b=___20___,L=_____70___。

6、轴的作用是_____支承轴上的旋转零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轴的承载情况不同,可以分为___传递运动和转矩____、___心轴_____、__转轴、传动轴_______。

7、凸轮机构就是由_____机架_______、________凸轮____、______从动件______三个基本构件共同组成的。

8、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等速转动时,摇杆往复摆动的平均速度不同的'运动特性称为___急回特性_________。

9、在蜗轮齿数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蜗杆的头数越太少,则传动比就越_______小_____。

10、齿轮啮合时,当主动齿轮的____齿根__推动从动齿轮的___齿顶___,一对轮齿开始进入啮合,所以开始啮合点应为______从动轮齿顶圆______与啮合线的交点;当主动齿轮的___齿顶___推动从动齿轮的___齿根___,两轮齿即将脱离啮合,所以终止啮合点为________主动轮齿顶圆____与啮合线的交点。

11、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协调使用____基孔新制__制,外圈与轴承孔的协调使用基轴制 _______制。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

第8章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8.1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2)熟练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方法,了解平衡试验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机械运动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中,机械系统的功、能量和原动件运动速度的特点,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外力与某些运动参数的函数关系(4)掌握建立单自由度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思路及建立运动方程式的方法(5)熟练求解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均是机构位置函数时机械的运动方程式(6)掌握飞轮的调速原理及飞轮的设计方法,能熟练求解等效力矩是机构位置函数时飞轮的转动惯量(7)了解机械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和方法8.2重点和难点提示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刚性转子动、静平衡的原理、方法以及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速度波动的原因及平均速度、速度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及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动平衡原理及计算,机构在机座上的平衡,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1.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根据直径D与轴向宽度b之比的不同,刚性转子可以分为两类:1)当时,可以将转子上的各个偏心质量近似的看作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其惯性力的平衡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这也就是静平衡问题。

用图解法和解析法皆可求解。

利用力的平衡公式可以先求出所需增加或减除的平衡质量的质径积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后,即可求得。

2)当时,转子的轴向宽度较大,偏心质量就不能再看作在同一个回转平面内,就必须进行动平衡设计了。

设计时,首先选定两基准平衡平面,然后运用平行力系分解的原理将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解到这两个平衡平面上,然后分别对两个平衡平面进行平衡设计即可。

不管是静平衡问题还是动平衡问题,在求出平衡质量后要在该零件图的相应位置上添加这一平衡质量,或在其相反方向上减少这一平衡质量。

经过平衡设计后生产出来的转子通常需要做平衡试验。

绝对平衡的转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也不需要。

所以应根据实际的需要选取转子的平衡品质,由此确定许用偏心距或许用质径积。

机械动力学

机械动力学

vSjy aSjy ) J j j j ]
例题P72
§3.4 动力学方程式的求解 注意:关键是确定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力矩的关系式(解析式、图表形式等)
一、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力矩均为位置的函数
(Md=Md(),Mr=Mr(), Me=Me(),Je=Je())
1. 等效构件的角速度

1 2
式中第二项符号的确定方法为:当Mj与ωj同向时取正号,反向时取负号。
广义力就是作用在广义坐标处的一个力或力矩,它所作的功等于系统中 全部力和力矩在同一时间内所作的功。
广义坐标为一个角位移时,广义力F为一等效力矩Me,它可按下式计算:
F
Me
m ( Fkvk
k 1
cosk
q
)
m
(M j
j 1
j )
q
Me表示式中的广义传动比 j / q、vk / q是由机构的尺度和位置决定的, Me仅仅是机构广义坐标q的函数,与广义速度 q 的变化无关。
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J e q
1 2
J e q
q2
Me
三、等效力学模型
机械系统是复杂多样的,在进行动力学研究时,通常要将复杂 的机械系统,按一定的原则简化为一个便于研究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等效条件 (1) 等效构件所具有的动能等于原机械系统的总动能; (2) 等效构件的瞬时功率等于原机械系统的总瞬时功率。
3、等效参数 (1) 等效质量me,等效转动惯量Je; (2) 等效力Fe,等效力矩Me。
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对于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构件的运 动规律其余所有构件的运动规律就可随之求得。因此可把复杂 的机械系统简化成一个构件(称为等效构件),建立最简单的等 效动力学模型,将使研究机械真实运动的问题大为简化。当等 效构件为一个绕机架转动的构件时,模型为图a。当等效构件 为一个移动滑块时,模型为图b 。

第7章机械动力学

第7章机械动力学

第7章 机械动力学7.1 概述一.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机械的摩擦及效率; 2)机械的平衡;3)分析、计算机械系统的速度波动,周期性波动的调速方法和有关的调速零件的设计。

二.机械中作用的力作为发动机的曲柄滑块机构 P-驱动力(爆发力) Mr –阻力矩(工作阻力矩) G2 –连杆重力重心上升-阻力,重心下降-驱动力F S2、M S2 - 惯性力与惯性力矩,N、Ff – 正压力与摩擦力7.2机械中的摩擦及效率一.机械中的摩擦 (一)移动副中的摩擦1. 平面摩擦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彼此间有正压力;(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作用:阻止两物体产生有相对运。

设摩擦系数为u ,F 21=uN 21μϕ==2121N F tg ,φ-摩擦角将F 21与N 21合成为R 21R 21-总反力(全反力) P 分解为P X 和P Y ,Y X P P tg =β(βsin P P X =、βcos P P Y =)Y 方向平衡:Py=N 21,即:βϕtg P tg F X=21,有βϕtg tg P F X =21讨论:① 总反力R 21恒与相对速度V 12成90°+φ ② 当β>φ,P X > F 21,滑块作加速运动;当β=φ,P X = F 21,动则恒动,静则恒静; 当β<φ,P X < F 21,原来运动,作减速运动,原来静止,永远静止,称自锁。

③ 自锁条件:β≤φβ=φ,条件自锁(静止); β<φ,无条件自锁。

2. 斜面摩擦斜面机构如图,滑块置于升角α的斜面上,摩擦角为φ,作用于滑块上的铅垂力为Q ,求滑块等速上升和下降时所需水平平衡力P 和P ’。

(1)求等速上升水平平衡力PP -驱动力,Q -阻力021=++R Q P,QP tg =+)(ϕα,)(ϕα+=Qtg P (1) (2)求等速下降水平平衡力P ’Q -驱动力,P ’-阻力021'=++R Q P ,QP tg ')(=-ϕα,)('ϕα-=Qtg P (2) 讨论:① 欲求下滑(反行程)P ’,只需将式(1)中P →P ’,φ→(-φ)② 下滑时,当α>φ,P ’为平衡力α<φ,P ’为负,成为驱动力的一部分,该条件下,若无P ’,则无论Q 多大,滑块不下滑,称自锁,自锁条件:α≤φ。

第一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1)

第一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1)
静力分析( Static Analysis ) 静力分析方法忽略机械运动中产生的惯 性力,根据对象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位置,运用静力学方法求 出为平衡载荷而需在驱动构件上施加的输入力或力矩,以及各运动 副中的反作用力。静力分析方法可以估算原动机的功率,进行构件 和运动副的承载能力计算,适用于低速机械。
E
研究内容
D
C
B
H
H1 A
我们以一个刨床飞轮曲柄滑块机构为例来说明动力学正问题和动力学 反问题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E
研究内容
D
C
B
H
H1 A
在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刨床中飞轮曲柄滑块机构工作的特点选择 了这个特定的曲柄滑块机构,并完成了其运动学设计,确定了电动机 的转速、各级传动的传动比和各构件的基本几何尺寸。
系统的动能 E 的计算
当广义速度为线速度时,令 me = 可写成 E = 式中的me为

i =1
m
[miν xi 2 + miν yi 2 ,J iν θ i 2 ] +
1 & me q12 2
& & θ&i 2 xi 2 yi 2 m e = ∑ [ mi ( ) + mi ( ) + J i ( ) ] i =1 & & & q1 q1 q1
本章所讨论的动力学问题是动力分析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机电传动 系统结构中的动力学问题。在将原动机作为系统的一部件时,如何 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问题的求 解。
基本理论方法
基本理论方法(拉格朗日第二方程方法)
拉格朗日方程分析方法
牛顿运动第二定律是研究动力学的基础。但是,用牛顿定律进行分 析时.是按照质点或刚体的运动来建立方程的,因而势必要在方程 中包含未知的约束反力,而且建立方程的过程也显得复杂。拉格朗 日方程是分析力学的核心内容,拉格朗日方程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分 析时,先选定系统的广义坐标,然后列出系统动能、势能和广义力 的表达式,代入到拉格朗日方程中,即可导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因而分析的步骤规范、统一。此外,在拉格朗日方程中不包含未知 的约束反力,从而克服了用牛顿定律推导动力学方程的缺点。因 而,拉格朗日方程是研究约束系统静动力学问题的一个普遍的方法。 下面介绍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分析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机械动力学是机械工程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是进行机械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

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进行机械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常见力学定理以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计算方法。

一、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系统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动力学则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及其与力的关系。

二、运动学的基本原理运动学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1. 位移: 位移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从初始位置到达最终位置之间的路径长度。

通常用位移向量表示,记作Δs。

2. 速度: 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时的位移变化率,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速度的大小为位移的改变幅度除以时间间隔。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速度通常用向量表示,记作v。

3. 加速度: 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变化率,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的改变幅度除以时间间隔。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一致。

加速度通常用向量表示,记作a。

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及其与力的关系,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和功与能量等概念。

1. 牛顿三定律:a.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b.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F是物体受力,m是物体质量,a是物体加速度。

c.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反向的反作用力。

2. 功与能量:a. 功(work): 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的位移。

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况。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机械设计是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

在机械设计中,动力学原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一、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知识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力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质点、刚体和弹性体的力学性质和运动学特性分析。

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1. 质点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质点的运动学研究了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而质点的动力学研究了质点受到的作用力与质点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牛顿第二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2. 刚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刚体是指绝对刚性的物体,它的形状和大小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刚体的运动学研究了刚体的平动和转动规律,包括质心运动和刚体自转运动。

而刚体的动力学研究了刚体受到的力和力矩等作用力与刚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3. 弹性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弹性体是能够发生形变和恢复原状的物体,包括弹簧、弹性杆等。

弹性体的运动学研究了弹性体的形变和位移规律,而弹性体的动力学研究了弹性体受到的力和力矩等作用力与弹性体形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是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机械系统的运动可以分为平动、转动和振动三种形式。

1. 平动运动:平动是指物体在空间内直线运动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将会做减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物体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转动运动:转动是指物体围绕一个固定轴线旋转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的力矩为零,物体将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如果合外力的力矩不为零,物体将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矩成正比,与物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

2012年机械动力学基础考试题答案解读

2012年机械动力学基础考试题答案解读

一、填空题(10分,每空2分)(1)、平衡位置(2)、非线性振动,非周期振动,连续系统(3)、质量、弹簧、阻尼(4)、线性(5)、质量,弹簧刚度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1)、√(2)、√(3)、×(4)、√(5)、×三、简答题(20分,每题5分)(1)、如何通过测量弹簧-质量系统的静变形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解:根据弹簧的静变形s δ和质量块的重力mg 相等,即mg k s=δ,确定sgm kδ=,代入固有频率公式,sn gm k δω==。

(2)、名词解释:静力耦合(弹性耦合),动力耦合(惯性耦合)。

解:振动微分方程通过刚度项来耦合,即刚度矩阵非对角元素非零,称为静力耦合或弹性耦合。

振动微分方程通过质量项来耦合,即质量矩阵非对角元素非零,称为动力耦合或惯性耦合(3)、在周期激励作用下,把几个谐响应的总和作为系统响应的理论基础上什么?解:叠加原理,即周期激励的响应等于各谐波分量引起响应的总和。

(4)、分别举例说明振动的危害和益处。

本题属于开放题。

四、计算题(15分)某仪表模型如下图所示,刚性杆AO (质量可忽略)绕O 点转动,杆长5=L cm 。

在A 点有一集中质量025.0=m kg ,拟在B 点加一阻尼系统,其刚度4=k KN/m 的弹簧和阻尼系数为c 的阻尼器,41=l cm 。

试求:系统经过2次循环后幅值减小40%,所需要的阻尼系数,且当OA 杆初始偏角为 5,初始角速度为零,求系统做自由振动方程。

A解:(1)设刚杆在振动时的摆角为θ,由刚杆的振动微分方程可建立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θθθ21212kl cl mL --= 0221221=++θθθmLkl mL cl (1) 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rad/s 320=1mkL l n =ω 由3540%-1131==A A 可得对数减幅系数: 2554.035ln 21ln2131===A A δ于是相对阻尼系数为0406.0)2(22=+=δπδζ根据方程(1)得:2212mL cl n =ζω由此得到阻尼系数Ns/m 1.015=1625025.03200406.022212=⨯⨯⨯⨯==l mL c n ζω(2)有阻尼系统固有频率为rad/s 319.73612=-=n d ωζω1)设系统有阻尼自由振动方程的解为:)sin(ϕωθζω+=-t Ae d t n由初始角 50=θ,00=θ 得: 5.12020=⎪⎪⎭⎫ ⎝⎛++=d n A ωθζωθθ 度 rad 1.53 =度 87.67arctan 000=⎪⎪⎭⎫⎝⎛+=θζωθθωϕn d )53.1367.319sin(1.5992.12+=-t e t θ度2)或者 设系统有阻尼自由振动方程的解为:())sin()(cos 21t A t A e d d t nωωθζω+=-其中 rad 0.08721805501====πθ A rad 0.0035319.7360.08723200.04060002=⨯⨯+=+=d n A ωθζωθ于是,())319.736sin(0.0035)319.736(0.0872cos 992.12t t e t +=-θ rad五、计算题(20分)解:梁和弹簧并联,其等效刚度系数为则系统的固有频率为:本题所示系统为无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即:取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则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其中,由单自由度系统在任意激励下的响应公式可得系统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在竖直方向的响应为:当时当时当时当t>t3时综上,系统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在竖直方向的响应为其中,六、计算题(10分)坐标,,分别表示,,偏离其各自平衡位置的水平位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初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动力学初步
飞轮的调速原理:由于飞轮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因 而要使其转速发生变化,就需要较大的能量,当机器 出现盈功时,机器转速只作微小上升,即可将多余能 量吸收储存起来;转速降低时,飞轮又能将其储存的 能量释放出来,以弥补能量的不足,而使机器速度只 作小幅度的下降。
四、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原因
盈亏功变化无规律,速度波 动无规律。
举例:汽车、拖拉机、碎石机、玩具小车
帮助机械越过死点,如缝纫机。
飞轮的结构
轮幅式飞轮:由轮毂、轮辐和轮缘三部分组成。
主要尺寸:宽度b、轮缘厚度h、平均直径Dm
J 轮幅
轮缘
轮毂
Dm
h
b
其轮毂和轮幅的转动惯量较小,可忽略不计。其转
动惯量为:
J
m
Dm 2
2
mDm2 4
飞轮轮缘的速度不能太大,以免飞轮在离心惯性力 的作用下破裂,造成事故。飞轮的外圆线速度不能超 过许用值:
m”1r1 m”br”b
m”br”b + m”1r1 + m”2r2+ m”3r3 = 0
空间力系的平衡
两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结论: 对于动不平衡的转子,无论其具有多少个偏心质
量以及分布在多少个回转平面内,都只要在选定的两 个平衡基面内加上或去掉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完全平 衡。故动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
平衡配重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 P2
Fb=mbω2rb
m2
总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为:
F = Fb +∑Fi = 0
P3
r2
r1
r3 m3 Fb
m1
ω
P1
mω2e = mbω2rb + m1ω2r1 + m2ω2r2+ m3ω2r3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


a a
'
(M
d
M r )d
1 2
J ( a ' ) ( a ' )
2
1 2
J ( a ) ( a ) 0
2
于是,经过一个公共周期,机械的动能又恢复到原来的 值,因而等效构件的角速度又恢复到原来的值。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机械系统在外力(驱动力和各种阻力)的作用下运转时, 如果每一瞬时都保证所作的驱动功与各种阻抗功相等,机械系
如图所示,如果 某一静不平衡转
子有偏心质量m1、
m2、m3, 它们的回转半径分别为 r 、r 2 和 r ,则当转子以角速度 等 1 3 速回转时,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别为:
p 1 m 1 r1
2
p 2 m 2 r2
2
p 3 m 3 r3
2
刚性转子的平衡
而 p1 、 p 2 、 p 3 为 一 平 面 汇 交 力 系 。 为 了 平 衡 这 些 离 心 惯 性 力 ,可 在 转 子 上 加 平 衡 质 量 m b , 使 其 所 产 生 的 离 心 惯 性 力p b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二、机械系统的速度波动
为了对机械稳定性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衡量速度波动程度的几个参数。 如图所示为在一个周期
内等效构件角速度的变化曲线。
其平均角速度 m 为:



T
d
0
m
T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 m 我们常近似地采用算术平均值来 表示: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同时,机械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速度波动,也会导致 运动副中产生附加动载荷,引起机械的振动,从而会降 低机械的寿命、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这就需要我们 对机械的运转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机械运转
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运动状态。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的平衡。
刚性转子的平衡
三、 转子的平衡
由于转子结构不对称或者是制造不精确、安装不准确、
材质不均匀等原因,都会导致其质心偏离回转轴。
如图所示,若回转构件以等角速度 回转, 其偏心质量为m,矢径为 r ,则将产生一个作 用在轴承上的离心惯性力,即:
p m r
2
刚性转子的平衡
p
的方向随转子的转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 ]。在设计机械时,应满足:
≤[ ]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三、机械系统速度波动的调节
1、周期速度性波动调节
为了调节周期性波动,可以在机械中安装一个转动惯量很 大的回转构件——飞轮,来调节周期性速度的波动。根据等 效构件的方法原理和力学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式:
Je d dt

2
2
dJ
刚性转子的平衡
对于刚性转子的平衡,如果只要求其惯性力达到平衡,称
作静平衡;如果不仅要求其惯性力达到平衡,而且要求由惯性 力引起的力偶矩也达到平衡,则称作动平衡。 至于作往复运动以及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因其重心 是运动的,而又无法使其重心的加速度在任一瞬时都为零,其 所产生的惯性力无法在构件本身上予以平衡,必须就整个机构 系统进行研究,努力使惯性力的合力和合力偶得到完全或部分
刚性转子的平衡
为了使该空间力系及由其各力构成的惯性力偶矩得以平衡, 我们可以根据转子的结构情况,选定两个平衡基面Ⅰ和Ⅱ。 根据理论力学中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与其相平行的两个分力的 原理,将上述各个离心惯性力分别分解到平衡基面Ⅰ和Ⅱ上。 当转子以等角速度 回转时,这些偏心质量所产生的
离心惯性力 P1 、 P2 、 P 将形成一个空间力系。 3
第十三章 机械动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回转构件的动平衡和静平衡原理
2、掌握机械产生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及 调节;
3、掌握机械系统效率及机械的自锁计算;
刚性转子的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机械平衡的意义
在机械的运转过程中,由于机械构件结构的不对称、内部 材质的不均匀或者制造安装不精确等原因,都可能使其中心惯性 主轴与回转轴线不重合而产生离心力。构件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 不仅会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的动载荷,增大运动副中的摩擦和构 件的内应力,降低机械的效率和使用寿命,而且还会产生振动。
1.起动阶段
在起动阶段,原动件 由零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正常的运 转平均角速度 m 为止。
这一阶段,由于机械所受的驱动力所作的驱动功 W 大于为克 服生产阻力所需的功 W r和克服有害阻力消耗的损耗功W ,所以系 统内积蓄了动能 E 。该阶段的功能关系为:
d
f
Wd
=
Wr
+W
f
+
E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p 与 p1 、 2 p + 3
2
p 、3
=0
2
相平衡,即:
p 1 +p 2
也 即 : m b
2 2
p +b
rb + m 1 r1 + m 2 r 2 + m 3 r3 = 0
或 :
m b rb + m 1 r1 + m 2 r 2 + m 3 r3 = 0 m b rb + m i ri = 0
将形成惯性力偶矩,仍会在支承中引
起附加的动载荷和造成机械振动。这 类转子的不平衡状态称为动不平衡, 而对其平衡称为动平衡。
刚性转子的平衡
转子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之矢量 和以及由这些惯性力所造成的惯性力偶矩之矢量和都为零,即: P =0 M =0
如图所示,若有一转子的偏心质量m1、m2、m3分别位于三个 平行的回转平面内,它们的矢径分别为r1 、2 和 r 3 。 r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我们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来表 示机械速度波动的程度,其定义为:角速度波动的幅度
( max min )与平均角速度之比,即: max min m
不同类型的机械,对速度不均匀系数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教材
和有关手册上都给出了一些常用机械参考的速度不均匀系数的
i 1 3
可以写成:
如 果 有 k 个 偏 心 质 量 , 则 有 : m b rb +
m
i 1
k
i
ri = 0
刚性转子的平衡
所以静平衡的条件是:分布在该转子回转平面内的各个偏 心质量的质径积的矢量和为零。 根据转子的结构情况选定 r b 值后,平衡质量 m b 的大小就 随之而定,其方位则由 r b 确定。 为使转子平衡,我们可以在平衡矢径 r b 方向添加 m b 或在
r b 的反方向处去掉相应的一部分质量,只要保证矢量和为零即可。
静平衡只需要在一个平面内增加或去处一个平衡质量,即可 使其得以静平衡,故又称单面平衡。
2.转子的动平衡
刚性转子的平衡
b 0 . 2),其偏心的质
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回转件(
d
量可能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如图所示凸轮轴。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转子的质 心位于回转轴线上,满足了静平衡的 条件,但由于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 心惯性力不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因而
a
的函数。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机械动能的增量为: E
W 1 2 J e ( )
2

1 2
J ea
2 a
由此可得到机械能 E ( )的变化曲线如图b。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在盈功阶段,等效构件的角速度由于动能的增加而上升; 反之,亏功阶段,等效构件的角速度由于动能减少而下降。 在等效力矩Me和等效转动惯量J e 的公共变化周期内,即图 中 a 到 a ' 的一段中,驱动功等于阻抗功,机械能的增量为零,
r
必然是等效构件转角 的
程中其等效构件(一般取原动件)
在一个周期转角 T 中所受等效驱 动力矩Md与等效阻抗力矩M r 的变 化曲线。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在等效构件任意回转角 的位臵,其驱动功与阻抗
功分别为:
W ( ) d W r ( )


M
a
d
( ) d
2.稳定运行阶段
起动阶段完成之后,机械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此时,机械原
动件以平均角速度 m 作稳定运转。此时 E =0,故有:
Wd
=Wr + W f
一般情况下,在该阶段机械原动件的角速度 会出现不大
的周期性波动,即在一个周期T内,各个瞬时 略有升降,但 在同一个周期内的始末 相等,机械动能也相等(即 E =0), 也就是机械的总驱动功与总阻抗功相等。
在机构中,由于构件的结构和运动形式不同,其所产生 的惯性力的平衡原理与方法也不同。 对于绕固定轴线回转的构件,其惯性力可以通过在该构件
上增加或取出质量的方法予以平衡。这类构件我们称作转子。 转子可以分为两大类:挠性转子和刚性转子。对于挠性
转子的平衡属于专门学科研究的内容。所以,刚性转子的平 衡问题使本章主要讨论的内容之一。
对于转子的平衡,我们首先在设计时就需要根据转子的 结构和质量分布等情况进行平衡计算,使其在工作时的惯性力 在理论上达到平衡。至于因制造不精确和材质不均匀等因素而 导致的不平衡,则需要利用实验的方法加以平衡。
一) 转子的平衡计算 1.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刚性转子的平衡
如图所示,对于轴向尺寸较小的回转构件(
m
max min
2
m 可查机械铭牌上的n(r/min)进行换算。
机械速度波动的程度不能仅用速度变化的幅度( 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