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
生态宜居城市的产城融合设计——以武汉后官湖新城为例
![生态宜居城市的产城融合设计——以武汉后官湖新城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f9dd60cc1755270722086e.png)
(1.湖北 工业 大学经 济与管理 学院 武汉 ,430068; 2.湖北工业 大学 土木工程 与建筑学 院 武汉 ,430068) 摘要 :生 态宜居城 市的建设不能 忽视 了产城融合 。与其 它类型城 市相 比 ,其 设 计 更 强 调 产 业 与 生 态 宜居 、人 文特 色、城 市功 能 及 与
H E Y an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 ̄ement,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8,China)
A 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ivable cities can't ignore the industry—cityintegration.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cities,
之 一 ,由 中法 两 国 政 府 在 2014年 3月 共 同启 动 l31。 在 蔡 甸 区 的 “十三 五 ”规 划 中指 出 ,该 城将 发 展 医 疗 健 康 、文 化 创 意 、生 态 居 住 、旅 游 等 产 业 ,建 设 产 城 融 合
周边 产城 的对接 。以武汉后 官湖新城 为例 ,在指 出所存在 问题 的 的 生 态城 市 。该 定 位 也 反 映 了整 个 后 官 湖 新 城 未 来 的
· 1O ·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TERRITORY & NATURAL RESO URCES STUDY
201 8 No。3
文 章 编 号 :1003—7853(2018)03—0010—03
多 体 现 在 环 境 、建 筑 、交 通 、产 业 等 有 形 标 准 上 ,而 宜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08d67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d.png)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13•【字号】武政办〔2021〕103号•【施行日期】2021.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1〕10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13日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打造有湿地花城特色的公园城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建设“湿地之都、花漾江城”,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引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1.坚持改造与提升并重,保护城市生态本底,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增加市民绿色福祉。
2.坚持绿化与美化并举,丰富季相色相,彰显层次,凸显特色,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建设有武汉特色的湿地花城景观。
3.坚持山水园林路桥共建,让城市山水资源、绿化景观和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相得益彰,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4.坚持市区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压实各方责任,引导全社会参与湿地花城建设,共同美化城市环境。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设80个湿地类型公园、50个小微湿地,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湿地保护全覆盖,彰显湿地之都生态魅力。
蔡甸区后官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招标
![蔡甸区后官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招标](https://img.taocdn.com/s3/m/eb654c0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4.png)
蔡甸区后官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招标项目背景蔡甸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个具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
后官湖是蔡甸区境内最大的湖泊,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后官湖流域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后官湖流域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生态环境,蔡甸区政府决定进行一项名为“蔡甸区后官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招标项目。
项目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和改善后官湖流域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具体目标包括: 1. 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改善排污管网等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后官湖。
2. 恢复植被覆盖:通过种植湿地植物和河岸带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河岸侵蚀。
3. 增加湖泊容积:通过清淤和拓宽湖泊出口等措施,增加后官湖的容积,改善水文条件。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当地的鱼类、鸟类等生物资源。
工程范围该工程的范围包括后官湖流域内的水域、河道、湿地和河岸带等区域。
具体工程内容包括: 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一座位于后官湖流域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周边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并将处理后的水排入后官湖。
2. 河道整治:对后官湖流域内主要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和修复,以提高河道通畅度,并改善水体自净能力。
3. 湿地恢复与建设:选择合适位置,在后官湖流域内恢复或新建一些湿地区域,以增加湿地面积和植被类型,提供栖息地和生态功能。
4. 河岸带植被恢复:在后官湖流域内的河岸带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河岸侵蚀和水土流失。
技术要求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该项目有一些技术要求需要满足: 1. 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并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2. 河道整治应根据河道断面形态特点进行设计,并考虑到自然沉淀、水生态修复等因素。
3. 湿地恢复与建设应选择适宜的湿地类型,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湿地植物。
蔡甸生态文明新城区
![蔡甸生态文明新城区](https://img.taocdn.com/s3/m/af21b4300912a21614792956.png)
武汉蔡甸打造生态文明新城区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2013-12-05 09:52:45来源: 新华网有0人参与分享到新华网武汉12月5日电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武汉市蔡甸区政府在后官湖区域先行先试,通过后官湖绿道建设规划锁定了生态红线,为城市生态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蔡甸后官湖郊野绿道隶属于武汉城市绿道体系中的郊野绿道,依托于后官湖沿岸滨水生态景观,是知音湖-索河郊野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长度110公里,占地总面积约550公顷,预计投资6亿元。
后官湖郊野绿道从汉阳月湖主题公园绿道引出,沿琴台大道、江城大道、天鹅湖大道向西经索河渡口至嵩阳山森林公园和索河风景区。
绿道规划兴建I级驿站24个、II级驿站48个、自行车道110千米、人行步道60千米、游艇码头10座。
作为全市规划建设的六个生态绿楔之一,在后官湖郊野绿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区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首先,为阻止湖岸线被周边的房地产项目蚕食,区政府自2011年底依法要求沿湖十多个楼盘将规划红线退后50米,为绿道建设让出空间。
其次确保湖水洁净,在全市率先取缔湖泊珍珠养殖,面积达7000多亩。
第三,完全拆除索子长河和后官湖内的拦网,严禁人工投放饵料避免污染水质。
第四,关停沿湖规模畜禽养殖小区7家。
第五,采石企业由高峰期的300多家减少到目前6家,今年将全部取缔,同时关停化肥厂、水泥厂等10多家“城中厂”,依法淘汰29家落后产能,全区30多家实心粘土砖厂实现全面关停。
通过综合手段治理,全区重点湖泊、河流水质现已全部恢复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后官湖被武汉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储备水源。
截止目前,绿道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已完成44公里的路基、水稳、沥青及路缘石的铺设;完成标识标牌15处,完成自行车标识90余处;沿线植树近7万株,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沿线绿化率达98%,修建驿站4处,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预计全长110公里绿道可于2014年年底全部建成。
武汉后湖规划方案 (2)
![武汉后湖规划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c0583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8.png)
武汉后湖规划方案背景武汉市后湖位于汉江北岸,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内陆淡水湖泊。
在城市化进程中,后湖周边区域快速发展,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逐渐受到影响。
为了保护后湖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武汉市政府启动了后湖保护与规划项目,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后湖规划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保护后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后湖周边城市化进程。
具体而言,规划方案包括以下目标:•保护后湖水质和生态环境;•优化后湖周边土地利用,推进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建设完备的后湖旅游休闲设施。
规划内容后湖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 后湖环保和治理后湖水质保护是规划的核心目标,因此规划方案提出了以下措施:•对湖泊尾水和河道入湖河水进行监测和排放管控;•对后湖周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减少空气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加强水生态修复,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肥料等有机污染源的入湖;•加强湖泊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2. 后湖旅游和休闲后湖旅游和休闲是规划方案的另一个核心目标,规划方案中提出了以下措施:•构建完善的旅游休闲设施,包括游船、观景台、自行车道、运动场等;•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周边特色小镇和民宿,打造旅游品牌;•引进和培育文艺、创意等方面的团队和机构,在后湖周边打造文化艺术氛围;3. 后湖周边城市化后湖周边城市化是规划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规划方案提出了以下措施:•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合理开发利用后湖周边土地资源;•组建专业的开发商团队和城市设计专家团队,实现区域城市化进程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开展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改善等工作;•制定市政府土地增值收益专项管理办法,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规划意义后湖规划方案的实施,不仅能够保护后湖生态环境,还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具体来说,后湖规划方案的实施有以下意义:•保护了后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有效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加强了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和环保意识,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展了后湖周边旅游和休闲业,增加了地方经济的多样性和韧性;•推进了后湖周边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蔡甸“知音汇”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武汉规划研究院
![蔡甸“知音汇”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武汉规划研究院](https://img.taocdn.com/s3/m/5822d995ccbff121dc368330.png)
一、审时势——背景及要求
Idyllic Urban Complex Concept Planning 蔡甸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
3 理思路
thinking
新思维 · 新转型
突破传统城乡规划范式
对标武汉市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标准、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的要求,本次规划应是“产业规划(定功能)+主题策划(定特色)+空间规划(定布局)”三者综合的统筹 性、全局性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整体打造、综合示范,整合项目、聚合资金,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五) 突出“持续”理念
坚持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不是人工打造的盆景,更不能借此机会,开发房地产或度假村之类的大规模建设项目,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在各建设主体各有侧重、各取所需的基础上,为农业、农村、农民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全 新生产、生活方式。
(三) 突出“生态”理念
坚持宜居宜业,三生统筹。生态是都市田园综合体的根本立足点。要把生态的理念贯穿到都市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和外延之中,要保持农村田园生态风光,保护好青山绿 水,留住乡愁,实现生态可持续。要建设循环农业模式,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绿色发展模式。将生态绿色理念牢牢根植在田园综合体之中,始终保持生产、生活、生态 统筹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在此总体部署下,蔡甸区积极行动,从全区长远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认真谋划,研究制定全区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积极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蔡甸亮点, 激活传统农村内生动力,推进全区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
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
![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362e583c1ec5da50e2704f.png)
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位于武汉蔡甸区境内,是武汉市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
该区域山水资源保护良好,湖泊岸线自然曲折,港汊天然交错,山体远近相映,湖光山色形成独特环境。
新城属于武汉新区范围,毗邻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汉阳区,具有良好的城市和产业依托,具备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的优越条件。
区域范围内已建成连通318国道和107国道的知音湖大道,东西向有连接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天鹅湖大道,连接汉阳区的新天大道、以及武汉城市圈快速出口路汉蔡高速及三环线等道路,交通便捷。
该区域共涉及42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万人。
低密度人口和较大面积可用地为科学规划提供了条件。
加快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服务配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承接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外移,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承载压力;有利于吸纳中心城区产业辐射,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武汉市和中部地区在建设宜居新城方面探索途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市级重要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为先行先试,探索道路,加快推进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现拟定总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切入点,秉承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规划建设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生态环保、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努力把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成“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民创业高新产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知音故里
![知音故里](https://img.taocdn.com/s3/m/a393e35c312b3169a451a44c.png)
知音故里,莲花水乡。
蔡甸区由原汉阳县演变而来。
长江、汉水的金三角,哺育了青山秀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京珠、沪蓉的金十字,构筑了高速动脉,交通优势得中独厚。
版图面积近1100平方公里,辖11个街乡镇和3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近50万人。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169.5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口径财政收入30.58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了三年翻一番。
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差异化发展,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0%以上。
鱼肥水美,物华天宝。
群山起伏,树木茂盛,植物繁多,湖泊星罗棋布。
54平方公里的南湖水系水质清纯,景点密布。
沉湖水系恬静自然,天然珍稀湿地保护区面积17.4万亩,天上飞来的大雁野鸭,水中游来的鱼虾蟹蚌,地上长来的芦荻菱角野藕,还有白鹳、黑鹳、小天鹅等国家一级、二级珍禽10多种,鸟类20余种;鱼肥水美,百鸟鸣栖,是武汉市最大的生态“绿肺”。
“蓬莱仙境”九真山、“佛山圣地”嵩阳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地灵人杰,精英荟萃。
春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楚隐贤钟子期,明代有官拜兵部尚书、后被权奸排挤回乡著述的戴金,清有榜眼及第的无神论者、官拜康熙侍读、礼部侍郎、内阁大学士的熊伯龙;今有,汉剧表演艺术大师吴天保、陈伯华;大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名人有:陈昌浩、蔡树藩、张执一、朱光亚、吴运铎……工业经济,发展迅猛。
初步形成了沌口区域电子及显示器板块、精细化工板块、常福区域新能源板块、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板块、姚家山区域轻纺服装工业板块等五大功能板块和机械汽配、通讯电子、轻工日化、环保新能源等四大主导产业。
全区共有工业企业56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1家,涉及14个工业行业类别,主要产品有液晶显示器、洗发护发水、汽车零部件、新能源、重型机械等。
冠捷公司年产值逾百亿元。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生态新城,宜业宜居。
规划面积近148平方公里的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被纳入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六个功能区之一、重大建设督办项目和“三年行动计划”。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有高清大图)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有高清大图)](https://img.taocdn.com/s3/m/8ff4d94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0.png)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附有⾼清⼤图)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2-12-12 来源:市局前⾔⼟地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基于我国⼈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必须贯彻落实"⼗分珍惜、合理利⽤⼟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地制度,统筹⼟地资源的开发、利⽤和保护,提⾼⼟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
根据《湖北省⼟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纲(2005~2020年)》,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于武汉市⼟地资源供需状况和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确定全市2006~2020年⼟地利⽤主要⽬标和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地区⽤地,优化⼟地利⽤空间布局,明确耕地和基本农⽥保护、建设⽤地节约集约利⽤、⼟地利⽤⽣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城区⼟地利⽤的管控要求,布局和安排⼟地整治⼯程和重点建设项⽬,提出统筹区域⼟地利⽤的调控政策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06~2020年为规划期,2010年为近期⽬标年,2020年为远期⽬标年。
《规划》是指导全市⼟地利⽤和管理的纲领性⽂件,是落实⼟地宏观调控和⼟地⽤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地利⽤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章总则⼀、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的战略机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地的根本指导⽅针,统筹区域、城乡、近远期的⽤地需求,协调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为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和⽣态宜居滨江城市提供⽤地保障。
武汉蔡甸后官湖地块住宅项目概念与规划设计说明
![武汉蔡甸后官湖地块住宅项目概念与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bdce9d44028915f804dc2f8.png)
(六)、绿化系统 (1)绿化空间体系
规划中以原有生态环境为基础和线索,沿各条道路形成多个沿路林荫景观带,并 依托组团广场、平台等形成绿化景观节点,由此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绿化脉络, 与周边山水环境融为一体,并使之与各组团绿地、各住宅私家庭院绿地构成层层渗透、网 络化的绿化体系。并在其间辅以老人与儿童休闲、游戏空间,强调邻里文化与日常生活, 为丰富的社区生活提供物质载体。
(3)整体性与丰富性 对于一个楼盘而言,整体而大气的形象至关重要,它关乎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
而从销售与居住的角度而言,则需要房型的多样化与丰富细腻的建筑与环境细节,从而提 高居住的舒适性,舒适性与社区的整体品质。
(4)均好性 通过规划设计,消除地块内房产开发的死角,提高土地开发的价值与潜力。
(二)、设计方法——整体设计 在现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组织组群的空间布局与环境景观的塑造常常相互分离, 在设计程序上存在先后,环境设计常常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个“补充完善的后续工作” 并且由于群体布局的限制,不能给环境设计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弹性,环境没能发挥对于住 区营造的景观意义。 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基地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二要强化居住于景观的联系, 创造一种富有诗意的栖居环境,就必须采用整体设计方法。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 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想读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的空间形态的影响, 只要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整合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
(七)、竖向设计 (1)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形,综合考虑建筑防洪要求,道路路基稳定及纵坡要求, 污水和雨水排放要求等的基础上,对地块内的一些标高控制点进行竖向设计,使各点标高 项目协调,最终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优美的目标。
中建武汉知音文化主题公园资料
![中建武汉知音文化主题公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b8dbf2fab069dc502201db.png)
知音文化主题公园资料集目录:1、武汉·中国知音城项目介绍2、知音文化主题公园介绍3、周边项目介绍4、附图武汉·中国知音城项目介绍一、 项目名称:武汉·中国知音城——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新农组团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或者“本项目”)二、项目概况:项目范围:东至新天村、西至京珠高速、南至知音湖、北至汉蔡高速,规划范围约22.89平方公里,开发整理面积13.08平方公里。
项目可出让用地规模不少于5000亩,主要包括新天、铁铺、新农、红庙、马鞍山、五贤路以南区域六个板块(最终具体项目用地范围、数据,依据本项目所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所取得的规划文件和测绘定桩成果为准)。
图1.1 项目区位图规划范围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图1.2 项目实施范围图1.3 项目六大组团分布图三、区域分析1、位置与交通本项目位于吴家山、沌口两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紧邻王家湾中央商务区和蔡甸城关,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紧邻京珠高速、汉蔡高速和城市三环线,距武汉天河机场仅20多分钟车程,内有知音大道、新天大道,即将兴建的城市四环线和地铁四号线横贯其间,交通极其便捷。
2、自然资源项目毗邻武汉市西部生态廊道,生态环境优越,山水资源丰富。
南部的知音湖水质优良,是武汉市备用水源地之一。
马鞍山山系横贯知音城,植被覆盖率高,栖息着苍鹭、鹭鸶等多种野生鸟类。
3、文化资源项目所在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是武汉市重要非物质文化“知音文化”的发源地。
区域位于武汉市旅游整体格局中的环城游憩带上,处于“琴台-龙阳湖-南湖-索河”串联的旅游走廊的核心位置。
4、地质情况区域地形平缓,地面高程19.6~31.2米。
高点为马鞍山,相对高差约80m;地质构造相对稳定,无大的断裂及褶皱通过,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知音文化主题公园项目介绍武汉·中国知音城首期项目包括知音文化主题公园、红庙组团块、马鞍组团,总占地面积约7.5平方公里。
重大基础设施
![重大基础设施](https://img.taocdn.com/s3/m/47b29fdfc1c708a1284a44d8.png)
青 衣
部分快速路通道鸟瞰图
3、重点功能区建设项目
• ——化工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附属交通、 雨水、污水、照明及绿化工程)及2200亩产业用地征地拆迁“三通一 平”,乙烯核心厂区、防护区征地拆迁等 • ——王家墩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33条道路总里程长63 公里,4个广场、8个公园、7个游园、28处防护绿地、5座公交场站、 3座加油站、2个通信局、7座变电站,2个医院、10所小学等 • ——武汉新区四新片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项目:主要包括道路建设、 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四新片区场平工程 •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土地整理、 青 道路及水、电、热力等配套设施建设
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武汉重大基础设施实施
PPT制作小组成员: 焦俊翔 王 超 翟 优
青 衣
什么是基础设施
•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 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 的公共服务系统。 • 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 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 即俗称的基础建设(physical infrastructure),而且包括 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 性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
青 衣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城市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因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湖泊众多的特殊地理环境,城 市路网布局、区域开发的统筹发展、废弃物集中处理等城 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不尽合理,武汉在城市基础设施方 面历史欠债也较多。虽然近几年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 入全面快速建设期,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市民居住生活 环境日渐改善,但随着武汉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 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集聚人口快速膨胀,城市交通拥堵 问题目益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将更重,压力将 青 更大。
武汉后湖规划方案
![武汉后湖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91ed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9.png)
武汉后湖规划方案
武汉后湖是武汉市城市中心区的一片重要的城市绿肺,占地面积约
2.8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后湖,武汉市政府制定了一系
列规划方案。
以下是对武汉后湖规划方案的一些详细介绍。
首先,武汉后湖规划方案的核心目标是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
通过加
强生态修复,保持湖泊水质清澈,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在景观
规划上,强调建设像生态之林、佳境花园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打造具有
独特魅力的旅游景观。
此外,武汉后湖规划方案还注重提升交通便利性。
计划中将修建地铁站、交通枢纽,优化交通布局,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同时,规划中将
引入新的交通工具,如水上巴士,以提供更多的交通方式选择。
最后,武汉后湖规划方案还加强了生态环境管理。
规划中提出加大湖
泊及周边的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湖泊水质监测,确保后湖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规划中还加强对湖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以保持湖区的整洁和秩序。
总的来说,武汉后湖规划方案是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后湖的全面规划。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景观品质,优化交通布局和加强社区发展,使后
湖成为一个生态、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乐园。
这将为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将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思考
![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b1b3bbcf121dd36a32d8246.png)
关于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我区坚持‚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环境立区、实干兴区‛发展思路,正着手在后官湖148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民创业高新产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接纳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外移,努力推进蔡甸及全市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的战略意义一是建设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通过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实施的战略方针,构建合理的生态经济布局,为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提供理想的平台。
作为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六大功能区之一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在推进‚两型社会‛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设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可积极创新城乡空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新途径,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实现节约型、和谐型空间利用模式。
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途径,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 5个方面的一体化进程,实现市域空间资源‚一盘棋‛、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是实现武汉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武汉市中心城区在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制造业发展逐渐成熟,随着产业的提档升级以及人口的外迁转移,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向武汉周边地区转移成为必然选择。
此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电子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在配套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上,还存在巨大拓展空间。
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用现代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从武汉后官湖治理效果看湖泊保护对策
![从武汉后官湖治理效果看湖泊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d9960b866fb84ae45c8dcd.png)
从武汉后官湖治理效果看湖泊保护对策作者:雷新徐关瑜邓为中李雪松郑晨昀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5期[摘要]在城镇化、工业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武汉市生态湖泊水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后官湖作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典型湖泊,通过创新科学发展思路,转变管理体制,优化湖泊功能定位,以加强湖泊综合治理,在经济发展中立足优先截污,以预防为主的湖泊保护方略,在发展的同时确保湖泊生态环境不出问题。
[关键词]城市湖泊;污染防治;水体质量;景观利用;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X524 ; ; ; ; ;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倡导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湖泊作为自然栖息地,具有良好的生态调节功能,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城镇化、工业化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湖泊水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工作重心应以预防为主。
后官湖作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典型湖泊,在湖泊水环境保护的压力下,以前瞻性的发展理念,积极优化湖泊功能定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致力保护好湖泊生态环境。
1 ; ;武汉市后官湖概况后官湖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东部与汉阳区接壤,东南部与武汉经济开发区相连。
区域内山水资源丰富,是典型性北温带浅水型淡水湖泊,主要有天鹅湖、南湖、白莲湖、高湖、皮泗湖、东湖等水体组成。
水域总面积约34km2,现状水质为三类,岸线长度178km,容积约1077亿m3。
湖区山清水秀,景观资源丰富,环后官湖周边地区已经成为武汉市重要的风景旅游度假胜地,同时,也是武汉市生态资源保持较好的地区之一。
随着武汉经济快速发展,后官湖周边房地产开发过度,山头被削平,林木被砍伐,动物环境被破坏,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加之居民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湖内,造成一定区域的水质变差,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严重超标,保护后官湖水环境工作刻不容缓。
2 ; ;武汉市后官湖采取的保护措施2.1 ; ; 转变管理体制,优化湖泊功能建立管理平台,全面经营管理后官湖,建设后官湖功能优化的体制基础。
武汉湖里新城规划方案-更新版
![武汉湖里新城规划方案-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2c30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d.png)
武汉湖里新城规划方案项目概述武汉湖里新城是武汉市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口过剩和城市拓展所面临的问题。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为850公顷,是未来武汉市计划建设的主要住宅区域之一。
湖里新城规划以新颖的设计概念、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为设计方向,依据城市的发展趋势,建设一座展现现代化、人性化、现代化而文明的城市。
设计理念武汉湖里新城计划在城市建设方面采用了“人本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将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注重人文环保,倡导文化融合,追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规划还追求形式美、实用美和环保美,打造现代化、人性化、文明化的城市。
城市规划通过考虑人们的需求和环境的要求,结合当代国际发展趋势,为现代城市生活带来一种令人愉悦的居住环境。
区域分配湖里新城规划由城市中央控制区和城市外围交通控制区所组成。
其中,中央控制区包括五个主要区域: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区。
而城市外围交通控制区被划分为两大块区域:主要交通区和新城商业中心区。
中央控制区住宅区住宅区位于湖里新城区中央;此区是该项目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该住宅区范围内包含了多种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联排别墅和独立别墅。
认真设计生活环境,唤起居民主人翁意识,让住宅中的每一个区域都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商业区商业区是位于住宅区周围的城市控制区之一,包括超市、饭店、药店和餐馆等。
该区域内有多个商场和便利店,还包括一些娱乐性项目,比如KTV、电影院和游戏中心。
文化区文化区位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这一片区域将是新城的文化中心。
文化区包含了各类文化设施,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展览中心。
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是湖里新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共绿地被安排在住宅区和商业区之间,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绿化带、花园和公共公园,并设置有儿童游乐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等。
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是新城的娱乐中心,包括各种娱乐设施,比如室内外运动场、游泳池、游乐区和健身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位于武汉蔡甸区境内,是武汉市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
该区域山水资源保护良好,湖泊岸线自然曲折,港汊天然交错,山体远近相映,湖光山色形成独特环境。
新城属于武汉新区范围,毗邻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汉阳区,具有良好的城市和产业依托,具备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的优越条件。
区域范围内已建成连通318国道和107国道的知音湖大道,东西向有连接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天鹅湖大道,连接汉阳区的新天大道、以及武汉城市圈快速出口路汉蔡高速及三环线等道路,交通便捷。
该区域共涉及42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万人。
低密度人口和较大面积可用地为科学规划提供了条件。
加快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服务配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承接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外移,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承载压力;有利于吸纳中心城区产业辐射,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武汉市和中部地区在建设宜居新城方面探索途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市级重要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为先行先试,探索道路,加快推进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现拟定总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切入点,秉承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规划建设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生态环保、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努力把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成“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民创业高新产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建设原则(一)生态环保优先的原则。
突出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水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建立以本地适生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恢复自然水系和植被。
建立健全环保政策,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加强环境监控,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区域协调,突出生态经济。
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先发展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应用建筑节能技术,所有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100%。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
(三)生态宜居的原则。
按照既适宜居住又方便创业的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
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
大力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
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乐区建设,大力发展以旅游度假、商务休闲、会展经济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四)先流转后征用的原则。
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五)先还建后拆迁的原则。
坚持把拆迁还建作为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的重要环节。
规划区现有房屋按政策实施拆迁,按规划配套建设好农民还建居住区,确保拆迁农民及时入住新居。
(六)先安置后转移的原则。
加强对就业人员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变“体能型”就业为“技术型”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形式多样、农民自愿”的原则,依法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解决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七)先储备后开发的原则。
加快规划区域的土地储备,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区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储备,通过市场运作,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按生态规划要求开发建设。
三、功能定位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推进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成为武汉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民创业高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拓展活力的新区。
在功能分区上,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主要分为马鞍山生态宜居板块、南湖旅游观光板块、高湖科教文化板块和文岭现代服务业板块等四大板块。
马鞍山生态宜居板块是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的主要居住区。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生态友好、设施完善的人居系统;发展适应两型社会特点的产业体系,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商业金融、邮电通讯、行政办公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创造安居、乐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南湖旅游观光板块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
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生态保护开发经验,通过对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发挥湖泊和岛屿的独特优势,大力培植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业。
高湖科教文化板块是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的科技教育基地和人才聚集中心。
以长江大学为依托聚集教育资源,着眼于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新兴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产学研结合基地和文体文化交流基地。
文岭现代服务业板块是承接研发中心、企业总部金融后台的重要区域。
大力发展科技研发、软件产业、金融服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生态宜居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四、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在蔡甸区后官湖地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东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至南湾湖大桥,西至大集虎头山,北至汉蔡高速公路)建设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
2009年,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原则,完成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划分产业功能区,完成基础设施规划,结合实际,在基础设施、项目引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先行组织实施。
2010—2012年全面推进,整体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集聚产业基本形成,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2013—2015年全面建成,全区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居住人口达到30万,建成低密度建筑、高绿化环境、适度集聚产业、公共服务健全的现代新城。
(二)阶段性目标2009年重点抓好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产业定位,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由蔡甸区人民政府委托市规划局,通过招标方式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进行高起点规划,科学划分功能区,明确主导产业。
二是切实做好项目区征地拆迁还建工作,启动新天、铁铺、新农、姚家林、文岭、南湖、大集等还建社区建设。
三是高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天大道景观工程、大学路、集贤路、马鞍山南路、马鞍山西路、生态新城污水收集系统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主干道“三纵三横”网状闭环格局。
同时,启动配套建设马鞍山变电站、小集自来水加压站、知音湖大道、天鹅湖大道景观工程。
四是加快推进和记黄埔、太子会所、同济健康谷、千年美丽项目三期、鸿亚项目二期、长江大学等已签约、已供地、已审批项目建设。
蔡甸区人民政府应积极探索项目合作开发新模式,集中精力抓好规划审批、政策制定、资源整合等工作,综合运用市场手段,积极寻求引进有实力、信誉好的国内外企业参加项目建设。
2010-2012年,启动新天南路、新天北路、知音湖大道延伸工程、天鹅湖大道延伸工程,推进大学路、集贤路、马鞍山南路、马鞍山西路等工程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成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建设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治安消防、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加快金融、邮政、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重点发展物流、研发、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
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宜居新城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与外界的流通,逐步推进新城与中心城区的承接并轨。
2013-2015年,全面完成园区骨干道路网络、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及和记黄埔商贸城、长江大学、同济健康谷、太子会所等重点项目及一批房地产项目建设。
同时,依托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服务外包、软件产业、总部经济、文体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绿色建筑等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实现经济蓬勃高效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五、保障措施(一)机制保障成立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议,通报建设情况,加大工作协调督办力度。
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及新城建设目标任务,制订具体工作意见并确保完成。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沟通联络工作;市规划局负责项目区域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导工作;市发改委负责将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纳入全市“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行动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负责项目区域相关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工作;市建委负责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指导;市交委负责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指导;市国土房产局负责项目建设用地申报审批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规划区域的环评工作;市水务局负责湖泊保护指导和污水统一收集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市财政局负责项目区域各类专项资金的调度工作;市林业局负责项目区域园林绿化和山体保护的指导工作;市农业局负责项目区域农民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工作;汉阳区人民政府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本辖区与项目区域相关基础设施对接工作;市城投公司负责项目区域融资协调指导工作。
蔡甸区具体负责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的建设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深化工作机制,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业骨干,组建独立运行的工作专班。
(二)资金保障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推进新城建设。
成立新城开发建设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参股,争取金融机构贷款,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在整体合作开发推进中,充分依托项目承建单位筹资力量,采取土地置换、项目合作、共享建设使用权等多种方式,解决投资资金问题。
(三)人才保障建立新城开发专家库和工程咨询机构,聘请专家,组建非常设顾问机构,及时根据建设需要对新城规划、建设进行评审、咨询等,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同时,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加大引进实用人才、专业人才力度,为新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四)用地保障加大土地流转和迁村腾地力度,按照“先建后拆、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原则,全面推进还建社区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积极推进“拆小并大、整村搬迁”模式,整理可供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实行可用地集中整理,连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