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课程简介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39c627a5e9856a56126003.png)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380课程名称:基因工程英文名称:Gene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课)学时:45学时,27学时理论讲授,18学时实验,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学分:2.0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工程。
二、课程简介“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克隆的工具酶、载体,重组分子、重组子的鉴定与表达。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意义、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为今后开展基因工程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Gene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for life science students.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general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btainment of the target gene, tool enzymes and vectors, molecule recombination, and its expression and tes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let students know significant, general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Gene Engineering, so to make solidity knowledge base for further research.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基因工程是4年制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现代生物技术中最主要的一门技术,同时与其他工程技术相辅相成。
大学《基因工程学》教学大纲
![大学《基因工程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1f763e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3.png)
《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Genetic Engineer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2200200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4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0)学分:3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生物技术专业。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简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其以分子遗传学理论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技术学科。
基因工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的问世带动了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
基因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基因的克隆、基因的表达、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等。
它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它是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中最重要的课程,其它三大工程是建立在基因工程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为生物技术制药等后继学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是为了让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的技术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基因操作的工具酶,基因克隆常用载体,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合成,重组体的构建,重组体向宿主细胞的导入,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以及克隆基因的表达,同时了解基因工程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贡献如下:1)了解基因工程学的历史、发展和前沿知识。
2)掌握基因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要求:学完基因工程学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2)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因工程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能力是基因工程学课程的基础。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f008b94e45c3b3566ec8b48.png)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因工程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工作思路,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及参加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门课是以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上述课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大肠杆菌基因工程、酵母菌基因工程、高等动物基因工程、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等。
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调整并限定其广度和深度,在保证达到一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同时注意本课程和其它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防止疏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教学难点: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合适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也可以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参考资料,训练其针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学时)1.教学内容(1)基因工程的概念;(2)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历史;(3)基因工程的研究意义。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基因工程的概念;(2)难点: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及在生物工程中的地位。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95946171fe910ef02df8e4.png)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2S43X 学分:2.5 周学时:3 总学时:34+17 开课学期: 2.2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Genetic Engineering适用专业: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海洋药物、和环境与资源等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应完成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学习。
网络课程地址: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海洋学院二、课程简介基因工程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猛,最为引人注意的学科。
基因工程技术以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学科为基础,引入工程学概念,通过周密设计,进行精确的实验操作,高效率的达到目的。
该学科极大推动了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进程,彰显了其在生物科学和技术中的核心地位,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重点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及常规实验方法,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并加以应用。
针对基因工程在动植物、微生物等医药卫生领域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取得的成果及产生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并开展生物伦理学讨论,客观评价该学科的成就与挑战。
基因工程是本科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海洋药物、和环境与资源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今后继续学习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制药、遗传育种等生物信息学等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积累实践经验。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了解基因工程在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而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方法和流程、了解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研究现状、学习基因工程基本实验技术和原理、了解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并进行伦理学思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来客观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a406325901020207409c72.png)
《基因工程》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9060281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时:56(理论32,实验24)学分: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因工程是获取、整理、破译、编辑和表达生物体遗传信息(基因)的一种操作平台与技术,它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诠释、基因编码产物的产业化、生物遗传性状的改良乃至基因治疗等方面正日益显示出愈来愈高的实用价值。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基因工程概论、分子克隆单元操作、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真菌基因工程、昆虫基因工程、高等动物基因工程、高等植物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将DNA重组技术归纳为切、接、转、增、检五大基本操作单元,进而按照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分类,逐一展开各系统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讲述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策略和思路,并力求以图解的方式取代繁琐的描述。
本课程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本门课程旨在为学生讲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单元操作与应用策略,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可为从事生物、农业、环保、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任务是:(一)熟悉和掌握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设备。
(二)学会根据生产、科研要求和技术选择分子操作的技术和设备。
(三)了解基因工程在各领域的应用、新的知识与技术,了解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状态。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基因工程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以及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突破。
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和安全性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含义;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突破。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突破。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内容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2. 基因工程的的发展简史3. 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DNA重组克隆的单元操作(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载体的基本结构和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的特点、构建原理;掌握限II型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原理和部分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与切割末端。
《基因工程简介》课件
![《基因工程简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04fa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4.png)
基因转导
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细胞,实 现基因功能的调控和表达。
基因编辑
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基 因组中的特定位置进行精确编 辑和改造。
基因工程的伦理和风险问题
1 伦理问题
基因工程涉及对生命和基因的控制,引发伦理和道德层面的反思和讨论。
2 风险问题
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环境风险和基因突变等潜在问题,需要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管。
《基因工程简介》PPT课 件
基因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和改变生物基因组的学科。通过改变生物体基因组 的结构和组织,可以产生改善农作物、生产药物、治疗疾病等社会需求的生 物。
基因工程的定义
基因工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知识,设 计和操作基因的技术,以改变生物体的特征,实现对生命过程和物质转化的 控制。
农业生产
基因工程可以改良农作物,提高产 量和耐性,解决粮食安全和环境问 题,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变革。
基因编辑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修改 和调整生物基因组,开辟了新的治 疗疾病和改良物种的途径。
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
基因克隆
将感兴趣的基因从一个物种转 移到另一个物种,以实现基因 的功能研究和应用。
3 社会问题
基因工程引发公众关注和争议,涉及科技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
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精准医学
基因工程将深化个体基因组研究, 实现个体化治疗和预防,推动精 准医学的发展。
生物能源
基因工程技术有望提升生物能源 的生产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 发展和应用。
基因工程课程简介
![基因工程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0900589a98271fe900ef979.png)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Genetic engineering》outline for Lecture一、课程简要说明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基因工程3、课程英文名称:Genetic engineering4、修读类型:必修5、课程层次:专业核心课6、学分/学时: 3.5 学分 / 63 学时7、考核计算方式:平时成绩( 10%),实验成绩( 20%),期末考试( 70%)8、开课学期:三年级第六学期9、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10、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11、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12、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选用:《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engineering 》,Desmond S.T.Nicholl, 2002参考书: 1)《基因工程》,楼士林,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理科基地教材)2)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13、大纲制定时间:2006年9月1日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简介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以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引入工程学的概念,通过周密的设计,进行精确的实验操作,高效率地达到目的。
本课程主要为本科生讲述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
另外还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卫生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基因工程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2、课程性质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对工业、农业、医疗卫生以及生命科学本身的研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涉及DNA 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技术以及微生物、动植物基因工程的操作方法等等,以拓宽学生生命科学的知识面,为日后熟练驾驭该技术服务于科学研究及国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因工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6c55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f.png)
基因工程教学大纲一、前言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对基因的分析、操作和调控,实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生物学研究和应用。
本教学大纲将系统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基因工程领域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掌握基因工程的主要原理和技术方法;3. 理解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主要内容1. 基因工程概论1.1 基因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2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和意义1.3 基因工程与传统遗传学的区别和联系2. 基因工程技术2.1 重组DNA技术2.1.1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2.1.2 DNA片段的电泳分离和纯化2.2 基因克隆技术2.2.1 质粒载体的构建和筛选2.2.2 载体DNA的转染和表达2.3 基因编辑技术2.3.1 CRISPR/Cas9系统原理和应用2.3.2 基因组编辑的伦理和风险3. 基因工程应用3.1 农业领域的基因工程3.1.1 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和安全性评价3.1.2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3.2 医学领域的基因工程3.2.1 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技术3.2.2 个性化医疗和基因组学研究3.3 工业领域的基因工程3.3.1 酶工程和微生物发酵技术3.3.2 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操作:进行重组DNA、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实验;3. 论文研讨:就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讨论;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献和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等;2. 作业成绩:包括理论作业和实验报告成绩;3. 期末考核:进行知识的笔试和实践技能测试。
六、参考教材1. 《基因工程导论》常晓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周志刚,科学出版社,2018;3. 《基因工程应用手册》张三,人民军医出版社,2019。
基因工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09f5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6.png)
基因工程教学大纲引言:基因工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学科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设计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基因工程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按照科学规范和教学需求,为基因工程课程设计一份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基因工程1.2 学分:3学分1.3 先修课程:生物学、遗传学1.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二、课程目标2.1 理论目标:2.1.1 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2.1.2 理解重要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1.3 掌握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2.2 实践目标:2.2.1 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2.2 提高信息搜索与科学写作的能力。
2.2.3 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3.1 基因工程概述3.1.1 定义和发展历程3.1.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领域中的应用3.1.3 基因工程伦理与法律问题3.1.4 基因工程与社会发展3.2 DNA重组技术3.2.1 DNA结构与功能3.2.2 基因克隆技术3.2.3 DNA测序和合成技术3.2.4 基因组编辑技术3.3 基因工程应用3.3.1 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3.3.2 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3.3.3 基因工程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3.3.4 基因工程在能源生产中的应用3.4 基因工程实验技术3.4.1 DNA提取和纯化技术3.4.2 PCR技术3.4.3 DNA凝胶电泳3.4.4 基因组分析技术3.5 数据分析与文献检索3.5.1 基因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与比对3.5.2 基因数据库检索与利用3.5.3 资料整理与科学写作方法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4.1.1 知识点讲解与示范4.1.2 案例分析与讨论4.1.3 学生主动学习与互动交流4.2 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4.2.1 实验指导与操作规范4.2.2 实验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4.2.3 团队合作与交流4.3 课堂讨论与辩论4.3.1 学生主题报告4.3.2 学术论文讨论与评论4.3.3 伦理与法律问题辩论五、评价方式5.1 学生的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5.2 实验报告与成果展示(占总评成绩的30%)5.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六、教材和参考资源6.1 教材:-《基因工程导论》-《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实验教程》-《基因工程实验指导与操作手册》6.2 参考资源:-学术期刊论文-基因工程相关网站-教学实验室设备和工具书籍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全面了解基因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掌握基础的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ca58d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6.png)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 介绍基因工程的定义和目的- 阐述基因工程在现代生物科技中的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兴趣和好奇2. 基本概念与原理- 分子生物学相关基础知识回顾- DNA的组成和结构- 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DNA复制与修复3. 基因工程技术- DNA分离与纯化技术- PCR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原理- 基因克隆技术与融合蛋白表达4. 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基因检测和诊断技术- 基因治疗和基因药物- 基因编辑和CRISPR-Cas9技术5. 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转基因作物及其意义- 抗虫、抗病基因的导入- 增强作物产量和耐逆性的基因改造6. 基因工程的伦理与安全性问题- 基因工程与生物安全- 基因编辑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法律法规对基因工程的限制和监管7. 实践与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学习和操作 - 基因工程实验的设计和执行- 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报告8. 开展学术论文研究-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文献检索和资料整理- 研究课题的选择和设计9. 课程评估与考核- 平时成绩与课程参与度的评估-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口头报告-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估的方式10. 参考资料- 书籍:《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 文献:相关研究论文- 网站: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官方网站以上是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并能够深入思考基因工程所涉及的伦理和安全性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与实验的环节,学生将锻炼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培养论文写作和研究能力。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基因工程,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Genetic engineering》outline for Lecture一、课程简要说明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基因工程3、课程英文名称:Genetic engineering4、修读类型:必修5、课程层次:专业核心课6、学分/学时:3.5学分/ 63学时7、考核计算方式: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70%)8、开课学期:三年级第六学期9、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10、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11、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12、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选用:《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engineering》,Desmond S.T.Nicholl, 2002参考书:1)《基因工程》,楼士林,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理科基地教材)2)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13、大纲制定时间:2006年9月1日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简介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以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引入工程学的概念,通过周密的设计,进行精确的实验操作,高效率地达到目的。
本课程主要为本科生讲述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
另外还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卫生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工程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2、课程性质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对工业、农业、医疗卫生以及生命科学本身的研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涉及DNA 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技术以及微生物、动植物基因工程的操作方法等等,以拓宽学生生命科学的知识面,为日后熟练驾驭该技术服务于科学研究及国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因工程是获取、整理、破译、编辑和表达生物体遗传信息(基因)的一种操作平台与技术,它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诠释、基因编码产物的产业化、生物遗传性状的改良乃至基因治疗等方面正日益显示出愈来愈高的实用价值。
本课程从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入手,将DNA 重组技术归纳为切、接、转、增、检五大基本操作单元,进而按照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分类,逐一展开各系统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讲述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策略和思路,并力求以图解的方式取代繁琐的描述,是本课程努力体现的两大特色。
本课程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
3、教学目的通过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系统学习,使本科生对这门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已被誉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的新兴起的学科有所了解,弄通它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思路,适应社会对高新技术的要求,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加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或报考研究生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4、教学基本要求基因工程是建立在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应用性科学。
所以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上述课程基础。
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复习所涉及的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对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提问,以免影响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在课程结束前要求每位学生在课余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写一篇专题报告。
对讲述本门课程的教师要求有比较丰富的基因工程研究实践经验和阅读大量的相关参考书和科研文献,认真备课,根据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讲稿或课件。
本课程从本学年开始采用双语教学。
三、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讲授按每周3学时,16周共45学时安排课堂讲课。
3周实验共18学时。
1、课堂讲课的主要内容:Chapter 1 Introduction (2hrs)1.1What is genetic engineering?1.2What are general steps involved in genetic engineering?1.3The foundations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genetic engineering1.4The course content and how to learn the course?本章要点:掌握基因工程的含义和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突破。
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次重点)Part I: The basis of genetic engingeeringChapter 2 The molecular biology basi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3hrs)2.1The structure of DNA and RNA2.2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2.3Gene and Gene structure2.3.1Gene structure in prokaryotes2.3.2Gene structure in eukaryotes2.4Gene expression2.5Genomes2.5.1Genome size and complexity2.5.2Genome organization本章要点:掌握DNA、RNA结构、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和基因组基本组成。
Chapter 3 Working with nucleic acids (3hrs)3.1Isolation of DNA and RNA3.2Handl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3.3Radiolabelling of nucleic acids3.3.1End labeling3.3.2Nick translation3.3.3Labelling by primer extension3.4Nucleic acid hybridisation3.5Gel electrophoresis3.6DNA sequencing3.6.1Maxam—Gilbert (chemical) sequencing3.6.2Sanger—Coulson (dideoxy or enzymatic) sequencing3.6.3Electrophoresis and reading of sequences本章要点:掌握DNA和RNA提取、DNA电泳、核酸放射性标记、分子杂交和DNA序列测定的技术原理。
(次重点)Chapter 4 The tools i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3hrs)4.1Restriction enzyme—cutting DNA4.1.1Type II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4.1.2Use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4.1.3Restriction mapping4.2DNA modifying enzymes4.2.1Nucleases4.2.2Polymerases4.2.3Enzymes that modify the ends of DNA molecules4.3DNA ligase—joining DNA molecules本章要点:掌握限II型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原理和部分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与切割末端。
掌握常用的DNA聚合酶的特性和用途。
了解DNA连接酶和修饰酶在基因操作中的用途。
(重点)Part II: The methodology of gene manipulationChapter 5 Host cells and vectors (8hrs)5.1Host cells types5.1.1Prokaryotic hosts5.1.2Eukaryotic hotst5.2Plasmid vectors for use in E.Coli5.2.1What are plasmids?5.2.2Basic cloning plasmids5.2.3Slightly more exotic plasmid vectors5.3Bacteriophage vectors for use in E.Coli5.3.1What are bacteriophages?5.3.2Vectors based on bacteriophage λ5.3.3Vectors based on bacteriophage M135.4Other vectors5.4.1Hybrid plasmid/phage vectors5.4.2Vectors for use in eukaryotic cells5.4.3Artificial chromosomes5.5Getting DNA into cells5.5.1Transformation and transfection5.5.2Packaging phage DNA in vitro5.2.3Alternative DNA delivery methods本章要点:掌握基因工程受提细胞的类型和要求。
掌握载体的基本结构和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的特点、构建原理。
掌握在体外源DNA连接的方式和原理以及感受态菌的制备原理。
掌握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重点)Chapter 6 Cloning strategies (6hrs)6.1which approach is best6.2Cloning from mRNA6.2.1Synthesis of cDNA6.2.2Cloning cDNA in plasmid vectors6.2.3Cloning cDNA in bacteriophage vectors6.3Cloning from genomic DNA6.3.1Genomic libraries6.3.2Preparation of DNA fragments for cloning6.3.3Ligation, packaging and amplification libraries6.4Advanced cloning strategies6.4.1Synthesis and cloning of cDNA6.4.2Expression of cloned cDNA molecules6.4.3Cloning large DNA fragments BAC and YAC vectors本章要点:掌握化学合成DNA的原理和DNA文库的构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