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断章》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光中认为,这首诗的意味在 阐明哲理,表明“世间万物皆有 关联,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另有一人却 在高处观赏,连你也一起看进去, 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更巧 妙的是它阐明了世间的关系有主 有客,但主客之势变易不居,是 相对而非绝对”。
余 光 中 认 为 :
番细 那 思 意 才 作 蕴 《 论 滋品 独 , 境 足 为 艰 断 诗 味来 出 那 , 呢 言 深 章 者 在, 机 把 那 ! 情 的 》 大 心的 杼 玩 浓 那 诗 哲 看 都 头确 的 不 郁 优 来 理 作 把 。是 题 尽 隽 美 读 诗 是 卞 别旨的永如,,一之 有,戏的画诗其首琳 一细味情的味实意的 ,
(一)画面
“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 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 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 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 风物素描
(二)哲学沉思
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 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 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 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 “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 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 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 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 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卞之琳这个名字长久地散发着沉静、 睿智而潇洒的书卷气和文人气,仿佛永远 年轻,永远俊逸,永远超然物外。 他是为诗而塑就的,而且是为东方和 西方共同塑就的,念一念他的诗,听一听 那充盈、茁实而轻灵的音响,多么美妙、 动听„„
断章
断 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另 一 种 理 解
为何说是一首言情诗?
《断章》写于1935年,此时的卞之琳正处在失恋的痛 苦中。 《雕虫纪历》写道:”但是后来,在1933年初秋,例 外也来了。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 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 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 只 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 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 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 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 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
“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想那光 洁的石或绿油油的青苔;闻吟吟风声,想那林中清 脆的乌鸣。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明媚和谐。透过 这宁静自然,是一个小楼,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 背后是一双眼睛。“你”一下就成了别人的风景。
关于意境
关于意境
第二个意境的中心是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寂静无人的夜里打量着世 界,也许是想在人世间的美中找点慰藉。明月当空,皎 洁的月光使夜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若有若无,如梦 如幻。“你”获得了美丽的满足吗?也许。然而,诗人 要告诉“你”:此刻的“你”正做了他人的梦境。正被 人设计在哀愁的、惹人怜的形象上,满足了别人的想象。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 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 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 著名短诗。
全诗四行,分成两节,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 组镜头。 上段是一个精心提炼的场景:桥,桥前的风 景,桥后的楼。其中有两个动点,一个是桥上 人的视点,一个是楼上人的视点,且一前一后, 一高一低,呈现出前摄后、高压低之势,构成 一幅有趣的图画,又脱现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经 典性场面。
本诗的哲学意蕴
第二节:
(一)画面: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也许是看 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只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 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重要。重要 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 “你”是这幅 “窗边月色”图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 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 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 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二)哲学沉思:
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 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 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 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 相对的、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 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 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断章
卞之琳
卞 之 琳 简 介
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研 究家。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 海门汤家镇。 1929年入北京大 学英文系学习并从事诗歌写作。 1933年后在保定、济南等地的中 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成都 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后赴延安, 在鲁艺任教。1940年后任西南联 合大学、南开大学教授。1947年 赴英国专事创作。1949年回国后 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为中国社会 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 《慰劳信集》、《十年诗草》和 《雕虫纪历》等。
此诗的意象是刹那性的,诗人在刹 那的观赏中提炼出8个可相互交叉重叠 的意象,即“站在桥上的你”、“楼上 看风景的人”、“桥”、“楼”、“明 月”、“窗子”、“别人”、“梦”。 这虽然是一刹那的意境,却表现出复杂 的关系,在短短的35字里涵蕴了深刻丰 富的人生哲理。
本诗的哲学意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第一节:
下段首句写明月饰窗,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言外托出一个当窗望月的人。这 本也平常。但末句却突然点出望月人此 刻恰是他人梦里之人,仿佛推出了螳螂 后面的黄雀,使读者的想象视野徒然扩 展,于不动声色间出奇制胜。
关于意境
诗只有四句.每个字、词,每句话 都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味便觉意味悠 长.耐人寻味。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 词语-营造了两个优美的意境,同时带 着深深的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