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要领

合集下载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

吴式太极拳- 简化30式要领身体上准备:1.虚领顶劲:行拳过程中要保持头顶悬2.尾闾中正:尾闾与地面保持垂直,与头顶悬对应3.含胸拔背胸部不要向前挺,放松。

脊背要撑圆,拔背就是用头把中枢神经提起来。

4.沉肩坠肘肩膀放松,不要拱肩,肘关节垂直对着地面,不要外翻。

5.松腰垂臀腰部放松,使气下沉丹田,臀部内收不要外撅。

6.裹裆含腚大腿肌肉外翻,把裆部撑圆,肛门上提,使气不外泄。

7.气沉丹田呼吸变深使横膈膜下降,气入下丹田。

腹部呼吸使得上下丹田都充满气。

8. 胯部要内收一点9. 身体不要前倾太多,头,脊椎和尾闾保持一直线贯通。

第一式:太极起式首先:两脚平行步、与肩同宽、两个胳膊放松下垂、好像挂在肩膀上、感觉手要碰到地面似的,头要虚领顶劲、目光放远处,含胸拔背,肩窝、膝盖窩、腹股沟要松弛下沉、不要向前顶出,膝盖微微内扣,宁静安舒。

闭口,鼻息,舌顶上鄂。

吸气,食指引导双手向前,好像是贴着地面似地,同时要有向远处伸展的意念,到与肩同高的地方,向中间收容,手腕向下按,开始向下落,同时意念气沉丹田,过腹部膝盖自然弯曲,就是气沉丹田的引导。

重心移到右脚,双手打开到30度位置,左脚跟微微抬起,再双手向前合拢,同时左脚伸出,变虚步,阴阳掌。

双手向前合拢时,要有向远方伸出的意念。

阴阳掌这个三角形要有弹性的,不是瘪掉的,就是要虚劲,大拇指领劲,对着鼻尖。

第二式:揽雀尾从琵琶手开始,以左脚跟为轴向右转90度,右手上提一点身体带动右手在左手上划一个圆弧,意念向远处伸展,变成阴阳掌,大拇指对着鼻尖,母指根与鼻尖同高,琵琶手要向前伸出展点(两手的肘关节要微微合拢一点)、三角形也是要有弹性并蓄劲(注意大拇指要上翘领劲)。

手伸出同时,右脚向前也伸出,变成虚步,右脚尖微微内扣,重心落在左脚。

脚不动,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边落边转到与肩同高处,再收回一点。

左转45度,脚不动,由虚步变弓步,右手指尖领劲就是意念在指尖、指尖上感受一个螺旋劲(在推手过程中螺旋劲相似切线的作用把对方的力牵引和化解掉)、手往45度方向伸展身体向前挤出、同时眼睛朝着手指方向穿过手指看出去、步伐不动,腰转带动手到右侧30度,转动的过程就是太极拳的崩劲(好像是挤出去一样)。

(完整版)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

(完整版)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据、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拥、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撮、按、采、捌四手为化解手,即报破拥、按破挤、采破肘,捌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搌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捌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拥挤肘靠进攻法。

据按采捌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筷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捌与坤、据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执行坤六段。

报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导语:吴氏太极拳深受广大*的喜欢。

如何练习吴氏太极拳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跟着吴氏太极拳教学来学习,坚持学习吴氏太极拳让你身强体壮!1、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2、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立如平准,活如车轮。

3、以心行气,务令沉着。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三个阶段是必须跨越的,否则,就无法谈及圆活。

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太极拳的动作也是由思想支配的,而这个思想就是业内学者常说的“意”。

在习拳中,把“意”理解为合乎拳法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

人们常说的用“心”去练,也就是指的用思想、用“意”去练。

一般来说,意即是心。

然而仔细分析,心与意之间尚有区别,那就是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意密切相关。

无论是行功练拳或推手,心动则意起,意起则气随。

心静则意坚,意坚则气沉。

因为意从心出,意体现其拳形,观其拳形则知其心意,明其传神。

拳形表现尚欠佳者,主要原因在于手练有余而心练不足。

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提手上势4、手挥琵琶5、揽雀尾6、单鞭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抱虎归山14、十字手斜15、斜搂膝拗步16、转身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单鞭19、肘底看捶20、倒撵猴左右三度21、斜飞式22、提手上势23、白鹤亮翅24、搂膝拗步25、海底针26、扇通背27、翻身撇身捶28、退步搬拦捶29、上步揽雀尾30、单鞭31、云手32、单鞭。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吴式太极拳又分不同的派系,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柔化,吴式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对势和劲的要求也是有很多的,我们该怎样练习吴氏太极拳的势和劲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传统吴式太极拳老架子在练法上素有文练和武练之分。

吴家拳谱上说:“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练之,则为内丹”。

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修身养性之功;“武练之,则为外丹”。

有防身御敌、矫健身手、以柔克刚之能。

其武练体系包括低架、快拳、散手,以及排打、势法、劲法等。

练太极拳而不经武练,难以致用。

太极拳之用,在技理上完全遵循阴阳开合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上充分展示沾粘连随的技法特征。

凡修吴式太极文武真功,得内丹外丹之宝,无不经过“形、势、劲、意、气、神”六个方面训练,这六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不能截然分开。

它们层次分明,由浅人深,故习惯卜称六层功夫。

其中势与劲在武练技击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技击水平。

太极拳原名“十三势”。

以势命拳,在中华武术中极为罕见,足见“势”在此拳中之地位。

正确认识和理解势与劲之内涵,熟练掌握势法与劲法之运用,是修炼太极拳技击真功的必由之路。

何为“势”在普及性教学中,不乏将太极十三势说成是十三种方法。

这是不错的。

但是具体解释是什么方法时,则往往将“棚捋挤按:采捌肘*”称为八种手法或劲法,而将“进退顾盼定”说成是“五种步法”,这就值得考虑了。

因为十三势不仅都讲“手足”,也都讲“官骸”,即每——势都包含“手眼身法步”。

拳谱上说,“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

又说“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可见身法是十三势的重要内容,不能光将其理解成为手法.与步法。

事实上太极拳*势法赢人,而每一势都离不开特有的身法,所以前辈们既有“用势法打人”,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说。

身法到位,是赢人的关键。

在老拳谱中,将前八势归为八卦,将后五势纳进五行,这是采用古代传统哲学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十三势。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吴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下面是店铺想跟大家分享的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欢迎大家浏览。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一、起势:1、重心右移:2、左脚跟提起;3、左脚横移;4、左脚跟落平;5、两臂前伸;6、旋腕上棚;7、蹲身按掌。

二、揽雀尾:1、两掌外棚;2、坐步抱掌(左抱七星);3、左弓步打挤;4、转身措掌;5、坐步抱掌(右抱七星);6、右弓步打挤;7、翻掌前伸;8、坐身回捋;9、转腰翻掌;10、右弓步前棚掌;11、坐身摆臂;12、回身扣脚前按掌;13、转腰摆掌。

三、搂膝拗步:1、转身提按;2、左脚向左横移;3、左弓步搂按;4、上步提按;5、右弓步搂按;6、上步提按;7、左弓步搂按。

四、手挥琵琶:1、坐身抱掌(左抱七星);2、转腰翻掌;3、左弓步平抹;4、并步左掌上棚。

五、野马分鬃:1、转身摆掌;2、上步坐身捋掌;3、胸前合掌;4、左弓步分掌;5、上步坐身捋掌;6、胸前合掌;7、右弓步分掌。

六、玉女穿梭:1、上步坐身翻掌;2、左弓步棚掌;3、坐身旋掌;4、回身托掌;5、左弓步架按掌;6、转身扣脚抱掌;7、转身上步抱臂;8、右弓步棚掌;9、坐身旋掌;10、回身托掌;11、右弓步架按掌;12、坐身抱掌(右抱七星);13、收脚插掌;14、右脚横移;15、胸前合掌;16、右弓步分掌;17、上步坐身翻掌;18、左弓步棚掌;19、坐身旋掌;20、回身托掌;21、左弓步架按掌;22、转身扣脚抱掌;23、转身上步抱臂;24、右弓步棚掌;25、坐身旋掌;26、回身托掌;27、右弓步架按掌。

七、肘底看锤:1、上步捋掌;2、左弓步按掌;3、坐步上打拳。

八、金鸡独立:1、两拳变掌左掌前劈;2、左弓步穿掌;3、独立挑掌;4、坐身劈掌;5、弓步穿掌;6、独立挑掌。

九、倒撵猴:1、蹲身翻掌;2、撤步搂按掌;3、坐身提按掌;4、撤步搂按掌;5、坐身提按掌;6、撤步搂按掌;7、坐身提按掌;8、撤步搂按掌;9、坐身提按掌;10、撤步搂按掌。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吴式方架太极拳学习要领1、对头部的要求:吴式方架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下颏微收,项直竖,头顶百会穴微有上顶之意。

所谓“上顶”之意,并不是真的用力上顶,而只是有其意而已,术语谓之“虚领顶劲”。

2、对目光的要求:目光必须随主动之手的运行而动。

至定势时目光向前远视,意将劲放至极远处,意远则劲长。

接下一势时,目光将劲收回,仍随主动之手的运行而动。

3、对肩的要求:太极拳要求“沉肩”,即要求两肩必须始终往下松沉。

特别是当手和臂往上举起时,要特别注意肩往下沉。

当手臂有前推动作时,肩部不能随臂前扭即所谓“递肩”;当手和臂有往后动作时,肩部不能随臂后扭或后仰。

总之,手和臂的任何动作都不能牵动肩,似乎臂与肩之间是脱节的,互不相关的。

只有这样,肩才能算是松沉,即肩关节已松开了。

否则肩随臂动,肩部必然着力。

肩部着力,肩关节之间的肌肉必然紧张、僵硬而收缩。

肩关节不能松开。

连接肩关节之间的韧带无法伸长,“内劲”便不能透发出去。

这样,推手时只要对方稍一牵动,即能牵一臂而动全身,自身站立不稳而跌出。

太极拳还要求两肩必须始终保持水平,不能一高一低,以免身体歪斜、扭曲。

4、对胸、背部的要求: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

所谓“含胸”,实际上就是将胸部的肌肉尽量放松。

具体做法是:上身正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然后再长呼一口气,胸部肌肉自然往下放松。

在练架子中,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了。

那种挺起胸部,使胸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是错误的;故意的凹胸做成驼背状,也是错误的。

所谓“拔背”,是指每当定势发劲时,将腰脊命门处向后鼓出,并带动整个脊柱似有后鼓之意,背部肌肉似有往两侧扩张之意,这就是拔背。

然而,拔背并非驼背,两者不能混淆。

5、对臀部及两胯的要求:太极拳要求敛臀。

所谓“敛臀”,是指把臀部往里收起。

具体做法是把尾闾骨往前、往上托起,加上命门后鼓,则可形成身弓。

太极拳要求两胯旋转必须灵活。

所谓的“活泼于腰”的“腰”,实际是指两胯。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练习吴式太极拳对于我们现代人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起到健身和防身,而且还能排空思想杂念,静心修炼,有利修身养性。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

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实在不易。

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上。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

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境界。

静是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时常静心修炼太极拳能起到非常好的缓解疲劳的作用,对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单纯以用力大小的程度来衡量。

轻是相对重而言的。

太极经中说:“左重侧左虚,右重侧右虚。

”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以解释为柔,“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轻是有力不用。

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末展”为“太极劲”。

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的最高阶段。

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灵练习吴式太极拳最重要的是灵活。

灵是神足,而神为一身主宰,神充气足,自然举止灵活。

学习吴式太极拳要轻灵变化、圆活自如,应该注意四项的特点,在实战中,巧用刚柔相济、快慢结合、前后相连。

“顿”是暂停,“挫”是转折。

在练习快拳中,“中定劲”即“顿”的表现,跳跃的动作是“挫”的应用。

刚劲用于坚强的发劲,柔则用于温和的动作,即刚劲后继之温和。

转换动作要快,所谓快中有转换,慢里有舒展。

功架要大,整套拳架在开始时要大方前行,收势要安静,不可马虎,这就是前后相连,也就是说吴式太极拳也需要一气完成。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切即认真的意思。

练习太极拳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事,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

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立安舒,发劲须沉着松静,揖除杂念,即可落实功夫的真谛矣。

吴式37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分解要领

吴式37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分解要领

吴式37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分解要领
吴式37式太极拳的第一段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其他段式的基础。

下面是第一段的分解要领:
1. 起势:身体直立,双脚并肩,两手自然下垂,注意呼吸。

2. 左右分脚:将左脚向左跨一步,同时将左手提起,右手自然向下放置,屈膝下蹲,注意身体要保持平衡。

3. 右掌劈:将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左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4. 左掌劈:将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右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5. 单鞭:将右手向后退,同时将左手向前伸出,掌心向外,手臂与身体形成一条直线,右脚跟抬起,左腿微屈做出单鞭的姿势。

6. 局部收势:将左手回收,右手和左脚同时向身体收起,保持身体平衡不动。

7. 左右分脚:将左脚向右跨开一步,同时将右手提起,左手自然向下放置,屈膝下蹲,注意身体要保持平衡。

8. 右掌劈:将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左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9. 左掌劈:将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右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10. 抱球系列:将右手与左手重叠,放在丹田部位,保持内心平静,呼吸放松。

以上就是吴式37式太极拳的第一段分解要领,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这段基础技巧。

吴式太极拳口诀

吴式太极拳口诀

吴式太极拳口诀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

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吴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1.起式与站桩:吴式太极拳的起式与其他太极拳的起式有所不同。

吴式太极拳的起式是右脚踏出一步,双手自然下垂,腰胯微曲,头颈挺直,双眼平视前方。

站桩练习可以帮助调整呼吸,增强身体的平衡感。

2.腰胯的运用:吴式太极拳注重腰胯的运用。

腰胯是整个身体的重心所在,腰部的旋转与胯部的推动是吴式太极拳的核心动作。

通过腰胯的运用,可以使身体的力量传递得更加顺畅。

3.手臂与身体的协调:吴式太极拳注重手臂与身体的协调。

手臂的动作应该贴合身体,与身体的动作相呼应。

在进行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时尤为重要,手臂的动作要与身体的动作相互配合,形成有力的抗压能力。

4.站稳即动,动中求静:吴式太极拳注重站桩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状态。

站稳后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产生推进力,如“开合”、“上下”等动作。

动作中要求保持身体的平衡感,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既要保持稳定,又要有力量。

5.轻灵与柔和:吴式太极拳不追求速度和力量,注重以柔克刚。

动作要保持轻松灵活,不要用力过猛。

精神上要保持宁静,呼吸要平稳自然。

通过锻炼太极拳,可以使身体变得柔和灵活,恢复身心的平衡。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意念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意念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动作要领第一式:太极起势(4动):1、两脚平行相距一拳宽自然站立,平均承担身体的重量。

两臂、两腿和脊柱关节拉开,肌肉放松,精神放松,思想专一(排除一切杂念)。

意在右肩松左胯、意在右肘松左膝、意在右手松左脚,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

意念依次在右手小手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左脚横移与肩宽左脚大趾、二趾、三趾、四趾、小趾依次落地,脚跟落地想右手掌根。

重心在两脚中间。

2、两脚平立意念忘掉(无极式)。

3、两腕前掤意在手心劳宫,意念用指尖够手心。

两臂起略高于肩,两掌手指舒展前伸。

4、两掌下采意在手背(外劳宫)。

第二式:揽雀尾(八动):1、左抱七星意在右肩。

2、右掌打挤意在夹脊。

3、右抱七星意在左肩。

4、左掌打挤意在夹脊。

5、右掌下捋意在右掌心。

6、右掌前掤意在右掌心。

7、右掌后掤意在右掌心。

8、右掌前按意在右掌心。

第三式:搂膝拗步(六动):1、左掌下按意在右肩井。

2、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

3、右掌下按意在左掌心。

4、左掌前按意在右掌心。

5、左掌下按意在右掌心。

6、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

第四式:手挥琵琶(四动):1、右掌回捋意在左肩。

2、左掌前掤意在右掌心。

3、左掌平按意在左手中指指尖。

4、左掌上掤意在左掌心。

第五式:野马分鬃(四动):1、左掌回捋意在右肩。

2、左肩左靠意在玉枕穴。

3、右掌回捋意在左肩。

4、右肩右靠意在玉枕穴。

第六式:玉女穿梭(二十动):1、右掌翻转意在右肩井。

2、左掌斜棚意在左掌心。

3、左掌反采意在左肩井。

4、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

5、左掌右转左掌心。

6、右掌斜棚右掌心。

7、右掌反采意在右肩井。

8、左掌前按意在右掌心。

9、两掌内合意在右肩井。

10、右掌下采意在左掌心。

11、右脚横移意在左肩井。

12、右肩右靠意在玉枕穴。

13、右掌翻转意在右掌心。

14、左掌斜棚意在左掌心。

15、左掌反采意在左肩井。

16、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

17、左掌右转意在左掌心。

18、右掌斜棚意在右掌心。

19、右掌反采右意在肩井。

吴氏45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吴氏45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吴氏45式太极拳动作要领一.起势(面向正南)1.并步直立(南)、2.(左)开步站立(南)、3.双臂上棚(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二.右揽雀尾1.(左)虚步棚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4.(左)虚步棚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5.(左)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6.坐腿下捋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7.弓步前棚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8.座腿托掌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左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三、左单鞭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2.马步平捋(胸向东南)马步呈倒八字四、提手上势1.虚步棚手,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2.弓步前挤,3.开步撑按(胸向南)。

五、白鹤亮翅1.直立举臂(胸向南),2.曲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东),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东),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提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

七、手挥琵琶(东)1.坐腿棚手2.弓步前推3.开步棚举八、进步搬拦捶1.屈蹬按抱、两手心约10厘米,2.弓步平抹,3.坐腿回捋,4.立身拦掌(胸向东),5.弓步打捶。

九、如封似闭(东)1.坐腿回抻,2.弓步按掌。

十、十字手1.弓步分掌(胸向南),2.屈蹲合抱。

十一、左揽雀尾1.上步提按左脚左前上步(东南),2.弓步搂推,3.坐腿捋,4.弓步前棚,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胸向西南)。

十二、右单鞭1.撤步勾手、右脚向右后(东北)撤步,脚尖外碾落地2.马步平捋(胸向西北)右掌心向正北。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 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

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83 式口诀,欢迎阅读。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

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

一、太极起4 动:
⑴两腕前掤掌托球,⑵右脚抓地左步移。

⑶两脚落实筑地基,⑷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 动:
⑴退步圆撑推左掌,⑵两臂交叉上步挤。

⑶退步圆撑推右掌,⑷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两掌抱球运二脉,⑹右掌斜掤松腕挒。

⑺右掌反采划眉梢,⑻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 动:
⑴右掌变勾撤左步,⑵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 动:
⑴右勾变掌抓小腹,⑵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 动:
⑴退步圆掌推左掌,⑵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 动:
⑴手摸六穴左搂膝,⑵左弓竖腰右掌按。

⑶跟步回采抱七星,⑷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手摸六穴左搂膝,⑹左弓竖腰右掌按。

⑺蹲身捋按左托球,⑻手摸六穴右搂膝。

吴式太极拳基本知识

吴式太极拳基本知识

吴式太极拳基本知识吴式太极拳基本知识——据王老师1983年口述记录整理一、基本步形:(一)从脚的放置上分:1、自然步:两脚并列平行,脚尖相齐,两脚间隔一脚宽,(约10厘米),两脚外沿之间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胯宽,自然站立。

2、平行步:(开立步):两脚平行,脚尖齐,两脚外沿之间的距离约为本人的肩宽,自然站立。

3、正步:两脚间隔,前后左右各为一脚之长,两脚平行成道轨步。

即川字步。

4、隅步:两脚间隔,左右一脚半长,前后半脚长(均以本人脚长为标准)。

5、马步:两脚跟左右在一直线上,脚尖稍向外撇,两脚尖相距两脚长,膝盖垂直于脚尖。

6、倒八字步:两脚尖距一拳余,两脚相互垂直。

7、一字步:两脚一前一后,前后脚的里侧在一直线上(如退步跨虎一势的第一动)。

(二)从腿的姿势上分:1、弓步:前腿弓,后腿绷直(非僵直),两脚踏实,重心在前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垂线(三尖相对)。

2、仆步:一腿绷直侧伸,脚尖内扣,使脚垂直于腿,另一腿弯曲下坐,尾闾坐于后脚跟,膝盖对脚尖,两脚平行。

3、坐步:前脚尖竖起,脚跟点地,前腿绷直,后腿下坐,尾闾坐于脚跟,鼻尖、膝盖尖对后脚尖。

顶心、重心、脚心,三心相垂。

4、独立步:一腿直立,另一腿大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

5、虚步:一只脚尖点地,放在另一脚内侧,另一脚踏实,支撑体重,两腿弯曲。

6、歇步:两腿交叉,下蹲,重心在前腿,后脚尖着地,脚跟离地,高架又称盖步,低架又称坐盘步。

如右脚放在左脚的左前方,右脚尖右撇,左脚尖着地,脚跟翘起,下蹲,后腿膝盖顶在前腿的膝窝处,重心在右腿(前腿),例如披身踢脚的第二动。

(三)按手足配合方式分:1、顺步:弓步时,前按的手和在前的腿为同一侧。

2、拗步:弓步时,前按的手和在前的腿为异侧。

(四)按运动方式分:1、上步: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弧形螺旋向前上步,脚跟先着地,随着重心前移,全脚着地。

连续上步为进步。

2、退步:一脚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弧形向后退一步,脚掌先着地,随之重心后移,全脚着地。

吴式太极拳十要

吴式太极拳十要

吴式太极拳十要一、中定:伸屈与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

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道之本也。

何以守中?无过不及。

何以能定?不为起使,不为利诱。

伸屈开合,进退顾盼,互争者中也。

中者,以脚为立点,以势为重心,以动作为枢机,故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此虽技之一端,实为全体之纲领。

二、虚领顶劲:顶劲即顶头悬。

头顶正直,腹内松净,气沉丹田,精神贯顶,如不倒翁上轻下沉,又如水中浮标漂浮不没。

歌曰:神清气沉任自然,漂漂荡荡浪里转攒;任你风浪来推打,上轻下沉不倒颠。

三、感觉:身有所感,心有所觉。

有感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感应互生,人于精微。

推手互相问劲、找劲,即是锻炼感觉与反应,感觉灵敏,变化无穷。

四、听劲:听者权也,即权衡轻重,推手时侦察敌情谓之听,听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掌,以心行意,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

听劲要准确灵敏,随其伸就其屈,乃能进退自如。

五、量敌: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整军行旅之初,当先审己而量敌,以计胜负也。

拳虽小道,其理亦然,以己之短当人之长,谓之失策;以己之长当人之短,谓之得计。

量敌应问劲,问其动静,听其来劲方向与重心所在。

彼此未进入攻守之时,应以静待动,以逸待劳,不存主见。

彼未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当彼此相互承变之间,即知其虚实而应付之。

六、知机:推手分三个功夫阶段,由不知不觉而后知后觉,由后知后觉而先知先觉。

当阴阳未分,动静未明,姿势未成,虚实未知。

似有征兆时谓之机,此唯高手能知之。

能知机则能造势,所谓无中生有,乘机而动,低手则反之。

高手心气沉静,姿态雍容,逆来顺受,运用自如,低手则进无门,退无路,攻之不可,守之乏术,此即知机与不知机之分。

七、双重:无虚实谓之双重。

双重之病有双手与双脚之分。

拳经曰: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又曰:‘有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者,率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是故双重之病最难自知自觉,非知虚实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则听劲。

李仁柳前辈论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李仁柳前辈论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李仁柳前辈论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文化历史频道】家父吴式太极拳前辈李仁柳先生的推手视频,在网上推出才几个月,其点击收看率已逾十万,可见李仁柳前辈的拳艺深受拳友的欢迎。

李仁柳先生所著《武术泰斗教你学拳丛书--吴式太极拳》一书,更是深入浅出,道出其数十年习练吴式太极拳的体会及感悟的精华,与习拳者大有帮助。

本人将陆续在此刊登一些论述,以供喜爱太极拳的拳友们学习参考。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该部分分为1、“意”为统帅,“气”为主导;2、虚领顶劲、尾闾中正;3、含胸拔背、气沉丹田;4、沉肩坠肘、松腰垂壂;5、分清虚实、重心中定;6、动中求静、内外俱练。

1、“意”为统帅、“气”为主导吴式太极拳练的是精神,即“用意”;是养气以至“行气”,不是一般的“用力”。

精神、用意,是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的职能,而“气”是人体所固有的功能。

练太极拳要以“意”为统帅,以“气”为主导,肢体动作要服从“意”的指挥和“气”的运行,不能无意识的盲动,也不能盲目地憋气迸力。

练拳时,既要提起精神,又要精神内涵,思想专一,意守拳式动作做法和套路动作过程,动中求静,以静驭动。

排除一切杂念的干扰,并逐步使动作过程与腹式呼吸相协调,以至使呼碳吸氧的呼吸气与人体机能所固有的“元气”浑为一体,形松意紧,气沉丹田,随动作的屈伸、进退,周身气血畅通,渐至能“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这样做可以使脑细胞活动有序化,即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保护性的抑制,又可以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调节平衡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各器官,是可以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主动地进行调节平衡的。

而内脏器官有所不同,它是在植物神经的“非随意功能”支配之下的。

植物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这两种神经分布到同一脏器,所起的作用却相反。

例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植物神经系统就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这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对脏器起协调作用。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三)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三)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三)四、沉肩坠肘、松腰垂臀沉和坠是一个意思,就是肩要下沉不上耸,肘也要下沉不上抬。

松腰垂臀是指腰部不要凹陷,臀部不要外突,使腰椎与骶骨、尾骨保持正直。

注意沉肩坠肘、松腰垂臀,既有助于神志虚静,也有助于重心下沉,有利于重心中定。

五、分清虚实、重心中定分清虚实先从分清两腿的虚实入手,置体重于左腿,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置体重于右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

虚实转换,须严格掌握好动作过程,俟动作做熟后,再从分清大的虚实,逐步发展、提高到分清小的虚实。

分清大的虚实,即如出手的过程,是由虚到实的过程;收手的过程,是由实到虚的过程。

虚,一般体现在动作过程中;实,体现在到达定式之时。

然后进一步要求分清小的虚实,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这主要是在两手两臂产生麻、胀、沉等气的感传以后,开始有松沉之劲时,沉劲的集中就是实,沉劲的分散或转移就是虚,逐渐做到时时处处都可以有沉劲的集中和转移,也就时时处处都有虚和实的机动灵活的转化,以至可以在周身节节贯串。

太极拳的重心中定是靠“沉气”和机动灵活的调节虚实,两腿所以要分清虚实,就是为了把身体重心垂直到地面,定位在实腿上,虚腿则备作随时可以调节。

“沉气”是为了把身体的重心下降到腰以下,不浮在腰以上的[已过滤词语],比较不容易偏离垂直的中心位置。

六、动中求静、内外俱练内外俱练就是既重视做好缓慢柔和、连绵不断的动作形象,又重视呼吸运动与肢体动作相结合,这样不但使整个运动系统各组织器官(包括肌肉、骨骼和关节)得到很好的锻炼,又能使内脏各器官也同时得到很好的锻炼。

太极拳既要求“精神能提得起”,又要求“神宜内敛”,这是掌握动中求静练法的重要保证。

能提起精神,不萎靡不振,是为了保证能集中思想于按照太极拳的特点做好动作。

神内敛,不贲张,也还是为了保证太极拳的动作能体现各种矛盾转化的复杂过程。

能够静得下来,就会意识到随着动作的缓慢柔和,呼吸也在逐渐由粗而细,由短而长,由浅入深。

吴式太极拳拳谱解述108式动作要领

吴式太极拳拳谱解述108式动作要领

吴式太极拳拳谱解述108式动作要领
吴式太极拳是纵多太极拳里的一种,到今天为止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那么吴式太极拳都有哪些招式呢?今天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吴氏108式太极拳拳谱,赶紧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吧!
吴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1、预备式
2、太极起式
3、提手上势
4、手挥琵琶
5、揽雀尾
6、单鞭
7、提手上势
8、白鹤亮翅
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
13、抱虎归山 14、十字手斜 15、斜搂膝拗步 16、转身搂膝拗步
17、揽雀尾 18、单鞭 19、肘底看捶 20、倒撵猴左右三度
21、斜飞式 22、提手上势 23、白鹤亮翅 24、搂膝拗步
25、海底针 26、扇通背 27、翻身撇身捶 28、退步搬拦捶
29、上步揽雀尾 30、单鞭 31、云手 32、单鞭
33、左高探马 34、右分脚 35、右高探马 36、左分脚
37、转身蹬脚 38、搂膝拗步二度 39、进步栽捶 40、翻身撇身捶
41、高探马 42、右分手双峰贯耳 43、一起脚 44、退步七星
45、退步打虎式 46、二起脚 47、双峰贯耳 48、披身踢脚
49、转身蹬脚 50、高探马 51、进步搬拦捶 52、如封似闭
53、抱虎归山 54、十字手 55、斜搂膝拗步 56、转身搂膝拗步
57、揽雀尾 58、单鞭 59、手挥琵琶 60、野马分鬃
61、手挥琵琶 62、野马分鬃左右三度 63、手挥琵琶 64、野马分鬃
65、玉女穿梭二度 66、手挥琵琶 67、野马分鬃 68、玉女穿梭二度。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有哪些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有哪些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有哪些吴式太极拳的最大特点是柔性化,它松静自然,大小适中,颇受广大人民的青睐,那么你知道练习吴式太极拳时它的身法要领是什么么?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练太极举生理上的要求和和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心理上的要求属于精神方面:生理上的要求则要落实到身体各部位。

(一)虚领顶劲,(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正直,下颌稍向内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则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

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

无论身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动。

(二)涵胸拔背:涵是向内收敛之意。

练习太极拳时尤忌挺胸,挺胸易于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闭气,此二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方法。

涵胸是胸微微沉下,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丹田矣。

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涵胸与拔背是相连的。

作好虚领劲和涵胸拔背。

则满身轻利矣。

(三)沉肩坠肘:沉肩垂肘与涵胸拔背都是互相关联的。

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

坠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坠肘则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两胁失去保护。

(四)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部是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

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

因为太极拳的运动变化皆系于腰。

腰松关系着身体的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

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

(五)裹裆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向襄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向上提,称为含腚。

(六)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

做到了虚领顶劲与尾合中正,就能使全身处一种兴奋状态。

(七)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使横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饱满,精神振奋,有利于动作顺遂。

行气法练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式太极拳要领
一、练太极拳心理上(思想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五字诀”,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

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

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

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

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

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

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

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

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

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

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切:即是认真的意思。

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

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

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恒: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各人体质和时间,制订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

时间舆运动和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

总之,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不能偏废。

二、练太极拳生理上身体上的要求
练太极举生理上的要求和和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心理上的要求属于精神方面:生理上的要求则要落实到身体各部位。

(一)虚领顶劲,(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正直,下颌稍向内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则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

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

无论身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动。

(二)涵胸拔背:涵是向内收敛之意。

练习太极拳时尤忌挺胸,挺胸易于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闭气,此二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方法。

涵胸是胸微微沉下,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丹田矣。

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涵胸与拔背是相连的。

作好虚领劲和涵胸拔背。

则满身轻利矣。

(三)沉肩坠肘:沉肩垂肘与涵胸拔背都是互相关联的。

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

坠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坠肘则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两胁失去保护。

(四)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部是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

松腰就是要求腰
部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

因为太极拳的运动变化皆系于腰。

腰松关系着身体的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

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

(五)裹裆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向襄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向上提,称为含腚。

(六)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

做到了虚领顶劲与尾合中正,就能使全身处一种兴奋状态。

(七)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使横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饱满,精神振奋,有利于动作顺遂。

三、行气法
练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

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气”也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一种是无形的元气。

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

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

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之气。

元气充足。

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

中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以奏效。

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练气的要求,首先是使呼吸平稳,由平稳而达到深呼吸,不可故意改变平稳的呼吸方式,用静、轻、慢、切、恒的方法练习太极拳的功架,久而久之,动作自然配合呼吸。

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
目的达到。

以上各节都有关联,要深加体会,自然贯通,达到延年益寿,非作枝梗之末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