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操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案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是一个集众家之长而又简化了的会计软件,该软件主要提供账务、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及管理功能。
第一课题系统管理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管理控制台,掌握对软件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
教学重点:账套管理教学难点:启动系统管理教学过程:一、启动和注册系统管理★系统允许以两种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一是以系统管理员(Admin)的身份,一是以账套主管的身份。
1、启动系统管理2、注册系统管理二、设置操作员★设置操作员只能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功能主要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
三、建立账套账套管理包括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等功能。
1、设置账套信息(账套号、账套名称、账套路径、启用会计期、会计期间2、设置单位信息3、确定核算类型4、确定分类信息5、确定编码方案6、设置数据精度7、系统启用四、设置操作员权限★操作员权限设置功能用于对已设置的操作员进行授权第二课题系统初始化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将通用会计软件转成专用会计软件,将手工会计业务数据移植到计算机。
教学重点:会计科目设置教学难点:期初余额录入教学过程:一、设置基础档案(1)设置部门档案(2)设置职员档案(3)设置客户档案(4)设置供应商档案(5)设置外币及汇率(6)设置结算方式二、设置会计科目(1)建立会计科目①科目编码(本级科目全编码=上一级科目全编码+本级科目编码)②会计科目名称③科目类型④账页格式(金额式、外币金额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外币式)⑤辅助账设置(2)修改和删除会计科目★账套启用期间需要删除尚无发生额的科目,则必须先删除其期初余额;但已有姓额或有下级科目的科目则不能删除。
(3)指定会计科目(主要是指定出纳的专管科目)三、设置凭证类别1、凭证类别分类2、限制科目设置四、输入期初余额1、总账期初余额录入2、辅助科目期初余额录入3、试算平衡第三课题日常账务处理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查询和打印输出。
会计电算化 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教案标题:会计电算化教案目标:1.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和技巧;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a.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作用。
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和技巧a.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方法;b.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步骤;c. 会计电算化中常用的功能和工具的操作技巧。
3. 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a. 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的会计科目设置和账簿建立;b. 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的凭证录入和凭证审核;c. 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3. 操作演示: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和方法。
4.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实际案例,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效率;3. 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会计电算化软件;3. 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实习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 组织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竞赛或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3. 鼓励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教案撰写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的编写还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案适用课程:会计电算化课时安排:共5章,每章2课时,总计10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与操作方法。
3. 会计软件在日常账务处理中的应用。
4.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5.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与维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演示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法:学生独立操作会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电算化实践中的案例,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2. 会计软件教学版。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4. 教案、讲义、案例等教学资料。
二、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使学生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1.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2. 会计电算化概述讲义。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三、第二章:会计软件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种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和操作方法。
3. 使学生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会计软件的种类和功能。
2. 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和操作方法。
3. 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种类、功能、运行环境和操作方法。
会计电算化教案三篇

会计电算化教案三篇【篇1】会计电算化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
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1、理解会计的目标2、掌握会计的概念四、课时安排一次课(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
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七、板书设计剩余产品的出现会计产生文字的产生【篇2】会计电算化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
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X学时课程学分:X学分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会计电算化实务是一门将会计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为今后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意义。
(2)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如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管理、报表生成等。
(3)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和安全管理。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数据的录入、处理和输出。
(2)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和参数调整。
(3)能够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解决常见的操作问题。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程内容1、会计电算化概述(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作用。
2、财务软件的应用基础(1)财务软件的安装和启动。
(2)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包括账套管理、用户管理、基础档案设置等。
3、总账系统(1)总账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如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类别设置、期初余额录入等。
(2)凭证处理,包括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等。
(3)账簿管理,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查询与打印。
4、报表系统(1)报表格式设计,包括表头、表体、表尾的设置。
(2)报表公式定义与计算。
(3)报表的生成与输出。
5、工资管理系统(1)工资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如工资项目设置、人员档案设置等。
(2)工资数据的录入与计算。
(3)工资分摊与凭证生成。
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1)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如资产类别设置、部门设置等。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学时安排:共计75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5 学时,实践教学30 学时。
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 会计软件的分类及其功能3. 会计软件的实施与运行4. 会计科目设置与账户体系5. 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应用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3. 上机操作法: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会计软件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45 学时,每课时45 分钟。
2. 实践教学:安排30 学时,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
3.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50%)、实践报告(30%)和课堂表现(2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电算化教程》2. 教学辅助材料:PPT、案例资料、实践指导书等。
3. 会计软件:财务软件、ERP 软件等。
4. 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环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会计软件的应用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3. 上机操作: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占总评的30%。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度,占总评的20%。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3)学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会计处理。
2. 实验要求(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2)掌握会计科目设置、凭证录入、账簿查询等基本操作。
(3)能够独立完成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实验内容1. 会计电算化概述(1)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2)分析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挑战。
2. 会计电算化软件介绍(1)介绍常见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特点和功能。
(2)讲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3. 会计科目设置(1)学习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设置方法。
(2)练习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设置一级和二级科目。
4. 凭证录入与审核(1)学习凭证的分类和录入要求。
(2)练习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录入和审核凭证。
5. 账簿查询与管理(1)学习账簿的分类和查询方法。
(2)练习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查询和打印账簿。
三、实验步骤1. 登录会计电算化软件,进入系统初始化界面。
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3. 录入经济业务凭证,注意凭证的日期、摘要、会计科目、金额等信息的准确性。
4. 审核录入的凭证,确保凭证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5. 查询各类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打印并分析账簿信息。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注意保护个人和数据的安全,避免随意泄露账号和密码。
3. 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共同解决问题。
五、实验成果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否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
(2)是否掌握会计科目设置、凭证录入、账簿查询等基本操作。
(3)能否独立完成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 评价方法(2)操作考核: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考核,检验操作技能。
(3)成果展示:展示会计电算化实验成果,如财务报表等。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案教案标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
3. 能够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 解释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挑战。
c. 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
2. 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a. 介绍常见的会计软件及其功能。
b. 演示会计软件的安装和设置。
c. 指导学生学习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账、录入凭证、查询账簿等。
3. 日常会计核算实训a. 设计实际的会计案例,要求学生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
b. 强调会计准则和规范的遵守。
c. 指导学生进行账务调整和年末结账等操作。
4. 报表编制实训a. 介绍常见的财务报表和报表编制要求。
b. 指导学生使用会计软件生成财务报表。
c. 分析和解读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会计电算化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应用价值。
3. 操作演示:演示会计软件的安装和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软件界面和功能。
4. 实训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实训总结:让学生总结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实训心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7. 练习与评估: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程度,并给予及时反馈。
教学资源:1. 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参考书籍。
2. 会计软件的安装包和操作手册。
3. 实际会计案例和财务报表样本。
4. 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1. 实训成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训操作和报表编制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
2. 练习与考试评估:通过练习题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4.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优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会计软件的安装和启动录入和修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3. 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运用初始化设置和参数设置录入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期末结算和结账4.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移动会计和远程会计的应用智能会计和自动化会计核算的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让学生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和探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2. 操作技能: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正确率和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材,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会计电算化软件:选择一款适合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供学生实践操作。
3. 课件和教案:准备详细的课件和教案,方便学生理解和教师授课。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第5-8课时: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第9-12课时:练习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运用。
第13-16课时:探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七、教学实践1. 实践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实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和素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种类和功能。
3.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会计电算化实践案例分析。
5.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比较和优缺点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种类和功能。
2. 演示法: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电算化的优缺点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
2. 课件:制作会计电算化课程的PPT课件。
3. 会计电算化软件:准备会计电算化软件供学生实践操作。
4.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言: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
2. 讲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作用。
3. 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
4. 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电算化的优缺点。
5. 总结讲解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比较和优缺点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局限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估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软件操作演示:观察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情况。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案财务管理系会计电算化教研室图4-3-2图4-3-32、单击“增加”按钮,依次录入两名新增临时工的相关档案信息。
图4-3-4二、编辑工资数据打开正式工工资类别,录入本月正式工的变动数据。
单击“业务处理→工资变动”,打开“工资变动窗口”图4-3-5图4-3-6利用成批处理给财务部所有人员增加5%的补贴。
单击“替换”按钮。
图4-3-7图4-3-8 图4-3-9图4-3-10图4-3-11图4-3-12图4-3-13四、查看工资分钱清单本单位临时工工资由出纳从银行提款,按部门发放。
操作步骤:打开临时工工资类别→业务处理→工资分钱清单。
在票面额设置对话框中,首先要选择分钱月份,再选择票面组合,进行确定之后,系统根据实发工资项目自动计算出各种面额的张数。
图4-3-15在“业务处理”菜单中,单击“扣缴个人所得税”按钮,在“栏目选择”中,根据查询需要进行各项目的选择,然后单击“确定”,如图4-3-16,即可查询到“个人图4-3-16 图4-3-17六、工资分摊处理1、工资分摊设置操作步骤:业务处理→工资分摊,打开“工资分摊”对话框,如图4-3-18所示。
单击“工资分摊设置”按钮,打开“分摊类型设置”对话框,单击“增加”按钮,录入计提类型名称“应付工资”及计提比例摊构成设置”对话框,如图4-3-19,在第一条记录中双击“部门名称”栏,参照选图4-3-19图4-3-20临时工工资分摊设置与正式工步骤相同,应该注意的是,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和养老保险金。
2、分摊、计提生成转账凭证①在单击“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工会经费”项目前的复选框现则所有类型②双击相关标签选定管理部、销售一部、产品研发部③选择计提会计月份④选择计提分配方式图4-3-22 应付工资一览表图4-3-24 生成转账凭证临时工工资分摊、计提生成转账凭证与正式工步骤相同。
七、工资数据的统计分析(一)打印管理部的工资发放签名表操作步骤:打开“工资管理”→“统计分析”→“账表”→“我的帐表”,进入“账表管理”对话框,展开“工资表”,在列表中双击“工资发放签名表”,如图4-3-25,选择该项,则选择有下级部门的非末级部门时,该非末级部门的所有下级部门均被选中。
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教(10.8版)程教案

一、概述会计电算化技能是当今会计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特设计了《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教程》(10.8版)教案,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2.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3. 能够利用电算化技能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技能概述1.1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定义1.2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发展历程1.3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应用范围及意义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2.1 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设置2.2 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功能介绍2.3 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3.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例分析3.1 会计核算实例分析3.2 财务管理实例分析3.3 会计电算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4. 实操训练4.1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模拟操作训练4.2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实例操作训练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3. 课堂互动讨论4. 实操训练和作业指导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技能概述1.1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技能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1.2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会计电算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第二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2.1 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设置演示和讲解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设置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技能。
2.2 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功能介绍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和功能布局。
2.3 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学会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会计软件的种类和选择。
3. 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4. 会计软件在日常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5. 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会计软件的种类和选择。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软件在日常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3.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会计软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网络环境:校园网或互联网,保证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输。
3. 软件环境:配备必要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计软件的操作任务,考察其操作熟练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素材:收集和整理实际会计电算化应用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操作指导:提供详细的会计软件操作指导文档和视频教程。
5. 练习题库:编制丰富的练习题,涵盖各个知识点。
七、教学安排1. 第1-2周: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第3-4周:介绍会计软件的种类和选择。
3. 第5-6周:学习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4. 第7-8周:练习日常会计业务处理。
5. 第9-10周:讨论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 第11-12周:课程总结和复习。
《会计电算化实习》教案

创建账套实际操作
授课类型:理论课 上机课 √ 实践课 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 √ 图 像 音 像 其他会计电算化习课 程 教 案第 8 页
目的与要求:
了解总账系统操作·知识
教学内容(授课2课时)
一、总账系统内容及功能
二、总账系统初始化
三、总账控制参数设置
四、凭证管理
五、银行对账
六、期末业务处理
思考题、作业:
创建账套实际操作
授课类型:理论课 上机课 √ 实践课 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 √ 图 像 音 像 其他
会计电算化实习课 程 教 案
第 18 页
会计电算化实习课 程 教 案
第 19 页
目的与要求:
了解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操作·演示
教学内容(授课2课时)
一、建立固定资产账套
二、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设置
教学资源:多媒体 √ 图 像 音 像 其他
会计电算化实习课 程 教 案
第 25 页
目的与要求:
了解应收款核算系统操作·任务
教学内容(授课2课时)
一、设置
二、1月份发生经济业务
三、账套备份
重点与难点:
了解运行应收款的优势,应收款系统的填制
思考题、作业:
创建账套实际操作
授课类型:理论课 上机课 √ 实践课 其他
会计电算化实习课 程 教 案
第 7 页
目的与要求:
了解总账系统操作·任务
教学内容(授课2课时)
一、期初余额录入
二、总账控制参数设置
三、凭证管理
四、进行出纳签字
五、进行主管签字
六、进行审核凭证
七、记账
八、银行对账
九、自动结转定义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教案

一、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实训内容1. 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2. 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3. 会计核算实务4. 会计电算化实验项目三、实训课时1. 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2课时2. 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4课时3. 会计核算实务:4课时4. 会计电算化实验项目:4课时四、实训教学过程(一)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1. 课时分配:2课时2. 教学内容:a.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发展历程b.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作用c. 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d. 会计电算化系统结构e.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类型及特点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4. 教学步骤:a. 讲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意义b. 分析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及系统结构c. 讨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类型及特点d.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二)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1. 课时分配:4课时2. 教学内容:a.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与卸载b.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c.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初始化设置d.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日常操作3.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4. 教学步骤:a. 教师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与卸载b.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c. 教师讲解初始化设置及日常操作d.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三)会计核算实务1. 课时分配:4课时2. 教学内容:a. 会计科目设置b. 会计凭证录入与审核c. 会计账簿登记与查询d. 会计报表编制与输出3.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4. 教学步骤:a. 教师演示会计科目设置b.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会计凭证录入与审核c. 教师讲解会计账簿登记与查询d.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e. 教师讲解会计报表编制与输出f.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四)会计电算化实验项目1. 课时分配:4课时2. 教学内容:a. 实验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安装与初始化b. 实验二:会计凭证录入与审核c. 实验三:会计账簿登记与查询d. 实验四:会计报表编制与输出3.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4. 教学步骤:a.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及操作步骤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c.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实验心得d. 教师点评实验成果,解答学生疑问五、实训考核1.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2.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3. 实验成绩: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撰写等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会计电算化实训,学生掌握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会计核算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教案:会计电算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常用软件应用。
3.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二、教学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a.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发展背景b.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a.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介绍b.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和功能c.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处理a.电算化会计科目的设置和管理b.电算化会计凭证的录入和管理c.电算化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达到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熟悉软件的界面和功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会计核算案例,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意义。
b.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背景和相关的技术进步。
2.理论讲解(30分钟)a.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b.介绍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和其功能。
c.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案例。
3.软件操作(60分钟)a.展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操作方法。
b.讲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和管理。
c.演示会计凭证的录入和管理。
4.案例分析(30分钟)a.选取实际的会计核算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b.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分析。
5.总结与小结(10分钟)a.总结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优势。
b.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用具1.黑板和粉笔2.多媒体投影仪3.会计电算化软件(根据具体软件情况选择,如金蝶、用友等)六、教学评价1.平时考勤:按时到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作业成绩:完成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作业。
3.考试测试: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原理、软件操作和应用进行考察。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
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教案资料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初级会计电算化2. 课时安排:90分钟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4.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讨论5.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会计电算化软件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2. 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3. 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与启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骤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15分钟)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机制。
3. 演示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方法(20分钟)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与启动,以及基本操作步骤。
4. 实践操作(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5. 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讨论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图,加深对会计电算化原理的理解。
2.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方法,并尝试独立操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4.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应用常见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介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与特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与购买5.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会计数据的输入与编辑会计数据的查询与分析会计数据的输出与打印七、教学过程6. 讲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15分钟)讲解常见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与启动方法。
介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与特点,让学生了解软件的用途。
(完整版)会计电算化教案

(完整版)会计电算化教案固定资产一、教学目标1、掌握固定资产的账套的创立2、掌握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的业务处理4、掌握固定资产和总账系统的核对二、重点难点重难点:1、固定资产的业务处理2、固定资产和总账系统的核对三、教学方法演示、讲授教学、提问、指导练习四、教学时数理论教学4学时,五、教学过程(一)、固定资产系统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特点(1)初始化数据量大,数据保留时间长。
(2)日常数据输入量少,数据处理方式单纯。
(3)统计功能要求较高,内容输出较多。
2、固定资产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联系(数据传递联系)(1)账务系统(通过转账凭证)(2)成本系统(折旧费用)3、固定资产的功能(1)管理固定资产卡片(2)处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功能(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净值的功能(二)、固定资产的初始化1、启用固定资产以账套主管身份登录系统管理,在账套选项下进行固定资产的账套启用设置。
2、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用友通,进行固定资产账套的创建。
注意事项:(1)、固定资产账套启用日期要在账套启用日期之后(2)、与总账系统的对应科目的设置,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这两个科目。
(3)折旧方法的设置。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部门设置:根据企业实际部门机构情况,进行设置4、对应折旧科目设置(1)选择“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设置,进入部门编码表(2)选择“**部门”,然后单击修改,选择对应的折旧科目,例如管理部门,对应科目为管理费用,单击保存。
5、资产类别设置(1)选择“设置”/“资产类别”,进入资产类别编码表(2)单击增加按钮,输入类别名称、净残值率、选择计提属性“正常计提”,折旧方法“***”,依次设置其他资产注意事项:资产类别编码不能重复,同一级类别名称不能相同,已近使用过的类别不能设置新的下级6、增减方式设置(1)选择“设置”/增减方式,进入增减方式对话框(2)单击“直接购入”,然后点击“修改。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某高校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课程。
本案例以该课程的一次实践教学活动为例,详细描述了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审计等工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会计行业的热爱。
三、案例实施1. 实践教学准备(1)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本案例选择某知名会计电算化软件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该软件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易于上手等特点。
(2)编写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软件功能,编写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设置、凭证录入、账簿查询、报表编制、期末结账等。
(3)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时间、实践步骤、实践要求等。
2. 实践教学过程(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
(2)讲解:由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讲解,包括软件界面、功能模块、操作步骤等。
(3)实践操作:学生按照实践教学内容,在软件中进行实际操作,包括会计科目设置、凭证录入、账簿查询、报表编制、期末结账等。
(4)问题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由教师或组长进行解答。
(5)小组讨论:各小组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6)成果展示:各小组完成实践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包括软件操作演示、实践报告等。
3.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成果评价:评价各小组的实践成果,包括软件操作演示、实践报告等。
(3)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是一个集众家之长而又简化了的会计软件,该软件主要提供账务、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及管理功能。
第一课题系统管理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管理控制台,掌握对软件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
教学重点:账套管理教学难点:启动系统管理教学过程:一、启动和注册系统管理★系统允许以两种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一是以系统管理员(Admin)的身份,一是以账套主管的身份。
1、启动系统管理2、注册系统管理二、设置操作员★设置操作员只能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功能主要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
三、建立账套账套管理包括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等功能。
1、设置账套信息(账套号、账套名称、账套路径、启用会计期、会计期间2、设置单位信息3、确定核算类型4、确定分类信息5、确定编码方案6、设置数据精度7、系统启用四、设置操作员权限★操作员权限设置功能用于对已设置的操作员进行授权第二课题系统初始化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将通用会计软件转成专用会计软件,将手工会计业务数据移植到计算机。
教学重点:会计科目设置教学难点:期初余额录入教学过程:一、设置基础档案(1)设置部门档案(2)设置职员档案(3)设置客户档案(4)设置供应商档案(5)设置外币及汇率(6)设置结算方式二、设置会计科目(1)建立会计科目①科目编码(本级科目全编码=上一级科目全编码+本级科目编码)②会计科目名称③科目类型④账页格式(金额式、外币金额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外币式)⑤辅助账设置(2)修改和删除会计科目★账套启用期间需要删除尚无发生额的科目,则必须先删除其期初余额;但已有姓额或有下级科目的科目则不能删除。
(3)指定会计科目(主要是指定出纳的专管科目)三、设置凭证类别1、凭证类别分类2、限制科目设置四、输入期初余额1、总账期初余额录入2、辅助科目期初余额录入3、试算平衡第三课题日常账务处理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查询和打印输出。
教学重点:凭证填制教学难点:凭证审核及记账教学过程:一、填制凭证1、增加凭证(凭证头、凭证正文)凭证头: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附单据数凭证正文:摘要、科目、辅助信息、金额2、修改凭证3、删除凭证①作废/恢复凭证②整理凭证4、查询凭证二、审核凭证★作废凭证不能被审核,也不能被标错。
审核人和制单人不能是同一个人,凭证一经审核,不能被修改、删除,只有取消审核签字后才可修改或删除,已标记作废的凭证不能被审核,需先取消作废标记后才能审核。
三、记账一般采用向导方式,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不用人工干预,记账操作每月可多次进行。
★第一次记账时,若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不能记账。
★上月未结账,本月不能记账。
★未审核凭证不能记账,记账范围应小于等于已审核范围。
★记账过程一旦断电或其他原因造成中断后,系统将自动调用“恢复记账前状态”恢复数据,然后再重新记账。
四、账簿查询1、基础会计核算账簿管理(1)总账的查询(2)明细账的查询(3)日记账的查询2、各种辅助核算账簿管理(1)客户往来账的查询(2)供应商往来的查询(3)个人往来的查询(4)部门核算的查询(5)项目核算的查询五、结账1、结账之前检查工作准备(6点)2、对账3、工作报告4、结账★结账只能由有结账权限的人进行★结账前要进行数据备份六、关于引入和输出账套使用引入和输出账套数据必须先以系统管理员(admin)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
1、备份账套数据2、引入账套数据★只有系统管理员(admin)才能备份账套数据。
★若要删除账套,在“账套输出”对话框中选择“删除当前输出账套”选项。
正在使用的账套不能删除。
★由于账套数据都比较大,一般应将账套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上,以便妥善保存。
第四课题报表处理系统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报表处理模块完成各期的财务报表数据。
教学重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教学难点:报表中公式设置教学过程:一、启动财务报表(新建)二、报表格式定义1、设置报表尺寸2、定义组合单元3、画表格线4、输入报表项目5、定义报表行高和列宽6、设置单元风格7、设置关键字8、调整关键字位置三、报表公式定义1、财务报表公式分类:主要有计算公式、审核公式和舍位平衡公式(1)计算公式:定义了报表数据之间的运算关系,可以实现报表系统从其他子系统取数。
计算公式必须定义。
(2)审核公式:用于审核报表内或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审核公式不是必须定义的。
(3)舍位平衡公式:用于报表数据进行进位或小数取整时调整数据。
2、设置报表计算公式(1)直接输入法(2)引导输入法★单元公式中涉及到的符号均为英文半角字符★单击“fx”按钮或双击某公式单元或按“=”键,都可打开“定义公式”对话框四、报表数据处理1、录入关键字2、整表重算★报表数据处理工作必须在“数据”状态下进行。
第五课题应收/应付款核算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核算和管理客户及供应商的往来款项教学重点:收款、付款单据的录入教学难点:应收/应付款账款核销(往来勾对)教学过程:一、初始设置操作1、设置往来单位档案2、收付款条件设置从供应商角度:需设置付款条件从销售角度:需设置收款条件3、账龄区间设置(主要设置各账龄区间的天数)4、期初数据录入(1)应收系统:期初发票、应收单据的录入(2)应付系统:录入期初暂估入库的存货(货已到票未到的存货、期初在途存货)、票已到货未到的存货、期初受托代销的存货。
二、日常使用操作1、收款、付款单据的录入收款单是收到款项而输入的单据;付款单是付出货款而填制的单据。
2、应收/应付款账款核销(往来勾对)3、账龄分析4、应收/应付账款查询(单据查询和账表查询)(1)单据查询:销售发票和采购发票、收款单和付款单等(2)账表查询:往来总账、往来明细账、往来余额表的查询,并可以实现总账、明细账、单据之间的联查。
第六课题工资核算模块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对单位职工工资管理教学重点:工资账套建立教学难点:工资项目设置教学过程:一、建立工资账套★系统管理中的账套针对整个核算系统,而工资账套只针对工资子系统。
★建立工资账套的前提是在系统管中理中首先建立本单位的核算账套并且启用了工资核算子系统。
1、引入期初备份数据(以账套主管启用工资系统)2、建立工资账套(1)参数设置(单个、多个)(2)扣税设置(选择代扣个人所得税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工资项目“代扣税”,并自动进行代扣税金的计算。
(3)扣零设置(扣零至元、扣零至角、扣零至分)(4)人员编码二、基础信息设置1、部门设置2、人员类别设置人员类别及工资费用的分配、分摊有关,以便于按人员类别进行工资汇总计算★账套基础信息的设置必须在关闭工资类别的情况下进行。
3、工资项目设置即定义工资项目的名称、类型、宽度、小数、增减项4、银行名称设置5、工资类别管理(1)建立工资类别(如:在职人员、退休人员)(2)打开工资类别(3)关闭工资类别(4)删除工资类别(5)汇总工资类别★工资类别建立完后自动打开★若要再建立其他工资类别,应先关掉当前工资类别,然后再建立。
6、人员档案设置登记工资发放人员的姓名、职工编号、所在部门、人员类别等7、设置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1)选择建立本工资类别的工资项目(2)设置计算公式★定义公式要注意先后顺序,先得到的数据应先设置公式。
★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和实发合计公式应是公式定义框的最后三个公式,并且实发合计的公式要在应发合计和扣款合计之后。
三、日常处理1、工资数据管理(1)筛选和定位(对部分人员的工资数据进行修改)(2)页编辑(可以对选定的个人进行快速录入)(3)替换(用于工资增减变动)2、数据计算及汇总若基本工资数据和变动工资数据发生了变化,可以重新进行工资数据的计算及汇总。
五、工资分钱清单系统提供了票面额设置的功能,用户可根据单位需要自由设置,系统根据实发工资项目分别自动计算出按部门、按人员、按企业各种面额的张数。
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申报本系统特提供个人所得税自动计算功能,用户只需自定义所得税率,系统自动计算个人所得税。
七、银行代发八、工资分摊(1)设置工资分摊类型(2)分摊工资费用(3)生成凭证★生成的凭证在自动传递到总账系统后,需要进行审核和记账。
7、工资数据查询统计(1)工资表:工资发放签名表、工资发放表、工资卡、部门工资汇总表、人员类别工资汇总表、条件汇总表、条件统计表、条件明细表、工资变动明细表、工资变动汇总表等。
(2)工资分析表四、期末处理1、月末结转(只能在会计年度的1月至11月进行)2、年末结转(进行年末结转后,新年度账将自动建立)第七课题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目标: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教学重点:固定资产账套建立教学难点:折旧方法的设置教学过程:一、建立账套建立固定资产账套的前提是在系统管理中首先建立本单位的核算账套并且启用了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1、引入期初备份数据(以账套主管启用固定资产系统)2、建立账套(1)约定及说明(同意协议)(2)启用月份(3)折旧信息(计提折旧方法、折旧汇总分配周期)(4)编码方式(手工输入、自动编码)★本系统类别编码最长可为4级10位。
(5)账务接口(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对账科目设置)二、基础设置1、部门设置2、资产类别设置★资产类别编码不能重复,同一级的类别名称不能相同。
★类别编码、名称、计提属性、卡片样式不能为空★已使用过的类别不能设置新下级。
3、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设置(对应折旧科目是指折旧费用的入账科目)资产计提折旧后必须把折旧归入成本或费用,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按部门归集的,也有按类别归集的。
4、增减方式设置(增加方式、减少方式)(1)增加方式:直接购买、投资者投入、捐赠、盘盈、在建工程转入、融资租入。
(2)减少方式:出售、盘亏、投资转出、捐赠转出、报废、毁损、融资租出。
5、折旧方法设置方法:不提折旧、平均年限法(一)、平均年限法(二)、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6、输入期初固定资产卡片原始卡片的录入不限制必须在第一个期间结账前,任何时候都可以录入原始卡。
(1)卡片编号:系统根据初始化时定义的编码方案自动设定,不能修改(2)已计提月份:系统将根据开始使用日期自动算出,但可以修改(3)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及计算折旧有关的项目录入后,系统会按照输入的内容自动算出并显示在相应项目内,可及手工计算的值比较,核对是否有错误。
三、日常处理1、资产增加(1)输入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原值一定要输入卡片录入月月初的价值,否则会出现计算错误。
★新卡片第一个月不提折旧,累计折旧为空或0。
(2)生成凭证★卡片输入完后,也可以不立即制单,月末可以批量制单。
2、资产变动原值变动、部门转移、使用状况变动、使用年限调整、折旧方法调整、净残值(率)调整、工作总量调整、累计折旧调整、资产类别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