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_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2015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岩体的结构特征对岩体在一定荷载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方式和
强度特征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常常成为决
定岩体稳定性的控制面。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例如在岩石坝基的深部滑动抗滑 稳定性分析中,有些结构面为切 割面(包括横向切割面和侧向切割
面,详见第十一章P445),而有些
成为滑移控制面。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方法举例
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分类
RQD 值:用直径 75mm 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 钻进,大于等于 10cm 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 RQD 值 岩体质量评价 度百分比。
0-25 很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5-50 差 GB50021-2001 50-75 一般 75-90 好 90-100 很好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分类标准的定量化-岩体质量指标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岩体分类中采用了“岩体质量指标”或 “综合特征指标”来判别岩体性能的优劣,因而含有这类指标 的分类又被称为岩体质量分级,如上所述的RMR、Q和Z系统。 分类中有了定量指标作为依据,更便于将作过详细勘探测试 研究的场地的经验和成果应用于研究程度较差或处于勘测初级 阶段的工地,从而达到简化和减少勘测程序和工作量的目的。 分类中的定量指标还可用于讨论不同分类方案之间的相关性。 如鲁弗里奇等根据新西兰多个工程的经验,对RMR、RSR和Q系统 三者得出的如下关系式: RMR=1.35lgQ+43 RSR=0.77RMR+12.4 RSR=13.3lgQ+46.5
浅部结构面 浅表 生结 构面
表部结构面
卸荷断裂 重力扩展变形破裂
卸荷裂隙 风化裂隙 风化夹层 泥化夹层 次生夹泥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续表1-1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结构面规模等级划分:
按其对岩体力学行为所起控制作用,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即贯通性 宏观软弱面(A类)、显现结构面(B类)和隐微结构面(C类)。
d
α
β α β
(a)
图8-2 顺向坡
(a)α <β ;(b)α >β
(b)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3 )靠近地表的岩体,其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外营力 对岩体的改造进程。这是由于结构面往往是风化、地下水等各种 外营力较活跃的部位,也常常是这些营力的改造作用能深入岩体 内部的重要通道,往往发展为重要的控制面。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岩体权值系统)
参 数 数 值 范 围 点荷载强度 >10 未扰动 指标(MPa) 岩石材 料强度 单轴压缩强度 参>250 数 (MPa) 权值
表 4-6
在此低范围内进 行单轴压缩测试 5~25 权 1~5 值 <1 2 1 3~10m 2
RMR(Rock Mass Rating)分类
研究结构面最关键的是研究各类结构面的分布规律、发育密 度、表面特征、连续特征以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形式等。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1.2.1 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原生结构 面、构造结构面及浅、表生结构面。其主要特征及工 程地质评价详见表1-1。
原 生 结 构 面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层状结构:代表含有一组连续性好,抗剪性能显著较低的软 弱面的岩体,一般岩性不均一。可进一步分为层状(软弱面间 距50~30cm)、薄层状(间距小于30cm)。还可以据岩性不 均一程度划分出软硬相间的互层状结构。 碎块状结构:代表含有多组密集结构面的岩体,岩体被分割 成碎块状,以某些动力变质岩为典型,如溪洛渡泡灰岩。
通常有:宾尼亚斯基的RMR分类 (1973);
巴顿的Q系统分类(1974); 谷德振的岩体质量指标Z系统分类(1979)。 此种分类力图将类型与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以及对策设计等 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因而受到地质和工程界的重视。(可详见工程 地质勘察教材或其它文献)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西藏横断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南麓地震带 川滇地震带 甘、川地震带
地 形 高 度 ( ) 地 壳 厚 度 ( )
柴达山 喜马拉雅山 冈底斯山 唐古拉山 昆仑山 阿尔金山 青 藏 高 原
天山 莫霍面
图 1-2
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剖面和地震带位置
(据时振梁等)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总之,对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是分析评价区域稳定 性和岩体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工程地质之所以要将岩体的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意义如下: (1)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岩体力学强度相对薄弱的部位,它导致岩 体力学性能的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只有掌握岩体的结 构特征,才有可能阐明岩体在不同荷载下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分 异状况。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按岩体结构面规模及其力学效应:将结构面分为5级(孙广忠)。
表6-2 结构面分级及其特征(据孙广忠,1988) 级序 分级依据 结构面延展长、几公里 至几十公里以上,破碎 带宽度达数十米 延展规模与研究的岩体 相若,破碎带宽度比较 窄,几厘米至数米 延展长度短,从十几米 至几十米,无破碎带, 面内不夹泥,有的具有 泥膜 延展短,未错动、不夹 泥,有的呈弱结合状态 力学效应
4~10 2~4 1~2 1
Bieniawski(1973)提出,其分类系统由岩块强
100~250 50~100 25~50
不连续面条件的分类指标
1~3m 4 4 <0.1 5 8
表 4-7
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5类参数
2
15 12 不连续面长度 (持续性/连续性) 钻孔岩芯质量
组成。
上犹江电站坝基内板岩泥化夹层
坝基岩体由泥盆纪砂岩、板岩组成,地层中夹有一层由层 间错动和地下水的活动造成的板岩泥化夹层,倾角一般小 。 于10 ,其内摩擦系数f=0.24 ~ 0.30(内摩擦角φ = 14
。
~ 17
。
) ,抗剪强度低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a
b
结构面影响边坡 岩体的稳定性
c
结构面影响地下洞 室围岩的稳定
沉积结构面:层理,层面,软弱夹层,不整合面,假整合面,古 冲刷面等。 火成结构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岩脉、岩墙接触面,喷出岩 的流线、流面,冷凝节理面等。
变质结构面:片理,片麻理,板劈理,片岩软弱夹层等。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节理(X型节理,张节理)
构造 结构 面 断层(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 层间错动带,羽状裂隙,破劈理
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 工程地质分析
•本章学习内容和要求
掌握岩体、岩体结构、结构面、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建造 和改造在岩体结构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岩体结构的意义; 掌握结构面的成因类型,了解其主要特征,岩体结构分类 和岩体质量分类的代表性方案;
了解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成因及特征,岩体结构的岩相分 析方法; 了解岩体结构特征的改造以及岩体构造结构特征的地质力 学分析方法; 掌握结构面统计调查的路线精测法及其资料校正方法,岩 体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的程序,了解岩体结构统计分析的 意义及作用。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十分复杂,与构造应力场、岩体的结
构特征及所处的地貌部位等因素相关。
将“岩体”广泛运用到工程地质学研究当中,也不过才几
十年,但它代表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
之前评价岩体(岩石材料性质)——之后评价岩体(岩体 结构特征、岩体的力学属性、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与过程 等)
另外,按岩体改造的程度可划分为完整的、块裂化或板裂 化、碎裂化和散体化等四个等级。 岩体结构分类已被广泛采用,划分依据和各结构类型岩体的 主要特征如图1-4。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块裂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岩体的工程应用分类 工程应用分类是以岩体稳定性或岩体质量评价为基础的分类,为综 合性分类。目前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的指标:即与岩石工程性质有 关的指标(力学性质)、岩体后期改造有关的指标(岩体结构)和岩 体赋存条件方面的指标(地下水或地应力等) (表1-3) 。
少数属于软弱结构面
不夹泥 大节理或小断层 开裂的层面 节理 劈理 层面 次生裂隙 不连续的小节理 隐节理 层面 片里面
1.是岩体力学性质,结构效应的
Ⅳ级
基础 2.有的为次级地应力场边界
1.岩体内形成应力集中
Ⅴ级
来自百度文库
结构面小,且连续性差
2.岩体力学性质、结构效应的基
础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1.2.2 岩体分类
§1.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块体状结构:代表岩性均一、无软弱面的岩体,含有的原生
结构面具有较强的结合力,间距大于1m。通常出现在厚层的碳
酸盐岩、碎屑岩;花岗岩、闪长岩;原生节理不太发育的流纹岩、 安山岩、玄武岩、凝灰角砾岩中。 块状结构:代表岩性较均一、含有2~3组较发育的软弱结构 面的岩体,结构面间距1~0.5m。成岩裂隙较发育的厚层砂岩或 泥岩,槽状冲刷面发育的河流相砂岩体等沉积岩,原生节理较发 育的火山岩体等。
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前缘卸 荷裂隙导致崩塌示意图
①灰岩;②砂页岩互层;③石英 岩
软硬岩性互层的陡坡局 部崩塌示意图
1砂岩;2页岩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此外,对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还可以推广于宏观地质体,应用于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宏观地质体中的莫霍面、构造层的分界面、 区域性大断层等相当于地质体中的巨型结构面。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岩体(rock mass):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 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它由岩体中含有的不同类型的结 构面及其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状况所确定。 结构面(structural plane):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 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厚度)的地质界 面(或带)。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 隙等。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discontinuities)。 结构体(structural body):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将 岩体切割成形状、大小不同的块体,称结构体。
分类方案多,可归结为岩体结构分类和岩体工程应用分类两 种分类系统,发展趋势是:力图使分类指标定量化。
岩体结构分类
岩体结构是建造和改造这两方面的综合产物,岩体结构类 型划分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综合考虑。
按建造特征可将岩体划分为块体状(或整体状)结构、块状结 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和散体状结构等类型。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岩体结构特征的形成
岩体结构特征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是建造与改造两者综合作用的产物。
它以特定的建造(如沉积岩建造、火成岩建造和变质 岩建造)为其物质基础。建造确定了岩体的原生结构 特征;而岩体经历的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构造作用 改造以及浅、表生作用(如风化、卸荷、地下水作用 等,主要是地壳浅、表部岩体)改造,使岩体结构趋 于复杂化。
1.形成岩体力学作用边界 2.岩体变形和破坏的控制条件 3.构成独立的力学介质单元
力学属性
1.属于软弱结构面 2.构成独立的力学模型
地质构造特征
Ⅰ级
较大的断层
—软弱夹层
1.形成块裂岩体边界 2.控制岩体变形和破坏方式 3.构成次级地应力场边界
Ⅱ级
属于软弱结构面
小断层 层间错动面
Ⅲ级
1.参与块裂岩体切割 2.构成次级地应力场边界
90~100 75~90 RQD(%) 分离度(间隙) 权值 20) 17 (mm >2m 权值
<1m 7 6 无 6
0 10~20m
•本章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岩体结构的概念,岩体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规律; (2)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及其研究意义、岩体结构类型的 实用价值; (3)岩体结构的统计方法-路线精测法。
本章难点:
(1)结构面成因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岩体结构分类; (2)岩体结构介质模型应用。按介质的连续性特征,不 同的力学理论适用于不同的岩体结构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