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3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导学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3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17cb18ce2f0066f53322d0.png)
专题3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过程1.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1)细胞分化: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都会出现稳定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就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基因__________的结果。
(2)细胞的全能性:__________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为__________的潜能。
细胞全能性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3)愈伤组织:由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经过__________过程形成的组织,就叫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__________的呈无定形状态的__________。
(4)脱分化:由__________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脱分化,又叫去分化。
(5)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__________,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6)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移植——→试管苗———→完整的植物体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内部因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同种植物材料,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 __________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外部因素:(1)营养条件 常用的是__________ 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 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2)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中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 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b87a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7.png)
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菊花的结构和生长习性;2.掌握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3.掌握菊花组织培养的实施步骤和培养基配方;4.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2.掌握菊花组织培养的实施步骤和培养基配方;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菊花的颜色、形状和结构,并提问:“你们曾经发现过一朵菊花能够产生多少新的芽吗?”引导学生思考菊花的生长能力和再生能力。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菊花的结构、生长习性和组织培养的概念。
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对菊花的结构和生长习性有更直观的了解。
3.实验操作(40分钟)步骤一:消毒菊花茎段将已经生长1个月以上的绿色菊花茎段收集起来,用70%的酒精进行消毒。
步骤二:分离菊花的茎段将消毒后的菊花茎段迅速剪成1cm左右的小段,取出其中央部分的解剖母细胞。
步骤三:培养基的配制1)准备菊花的培养基,按照配方将麦芽提取液、原生质点营养液、磷酸二氢钾、蔗糖等成分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琼脂,加热至溶解。
2) 将培养基分装入培养瓶中,每瓶约20ml,盖上培养瓶盖。
步骤四:组织培养将分离好的菊花的茎段放入培养基中,轻轻晃动培养瓶,使菊花的茎段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
步骤五:培养条件的控制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温度应保持在25-28℃,并保证有足够的光照。
4.实验记录(20分钟)学生观察和记录培养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菊花茎段是否生出新的芽,新芽的数量和形态。
5.讲解与总结(10分钟)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菊花组织培养的实验结果。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菊花能够在组织培养中再生?”、“组织培养在菊花繁殖中的应用有哪些?”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菊花的结构和生长习性,并掌握菊花组织培养的实施步骤和培养基配方。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4:3.1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4:3.1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161feaf1ffc4ffe47acab.png)
菊花的组织培养我说课的内容是《菊花的组织培养》,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考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破等几个部分(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教材分析《菊花的组织培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属于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应用范畴。
主要内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分化、育种及微生物的培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月季的花药培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下面,谈谈我对本节课所面对的学习对象的特点)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学完必修的三本教材,具有该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等。
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且认知能力也有所提升,但他们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不强,自主设计实验意识薄弱,故本节课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探究方式实施教学,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设计实验能力。
三、考情分析近几年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频率逐渐走高,命题形式以简答题为主,选择题也有所呈现。
命题主要以植物组织培养为材料背景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以及涉及的MS培养基及消毒灭菌的相关的知识。
(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如下为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能记住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2、能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并掌握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3、能掌握和运用外植体的消毒、接种、培养等方法。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学情、考情、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五、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理及过程。
学习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六、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
![《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ab2d2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6.png)
《菊花的组织培养》是选修一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第一节课。
本节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操作、结果分析与评价、课题延伸四部份内容。
大约需要三课时。
本节课为第一、二课时,进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学习。
(一)知识方面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2、掌握菊花组织培养的过程(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进行菊花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三)能力方面菊花组织培养在实验过程中的技术手段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可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增进学生的感性知识,匡助学生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而关于培养基,可以利用旁栏思量题,让学生通过与微生物培养基配方的对照来认识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特点。
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过程方法课前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学生回答。
再提问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由教师分析说明,巩固基础知识。
引入根据我们学过和知识,我们了解了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现在就让我们新课来回顾一下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1、植离体的植物组织或者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学生回顾旧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愈伤组织。
这个过程我们把它称为脱分化过程。
愈伤组织形成后在一定知识,并到知的条件下继续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者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识进行小结。
分化。
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影菊花组织是离体培养,因此需要人为的提供必需的物质,同学们讨论一学生阅读讨响植下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应该含有哪些物质呢?论,老师总结物组大量元素: C、H、O、N、P、K、Ca、Mg、S织培微量元素: B、Mn、Cu、Zn、Fe、Mo、I、Co养的有机物: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因素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环境影响: PH、温度、光照条件3、菊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提问:学生回花组现在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对菊花组织培养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72925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9.png)
此外,我觉得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做得不够好。我发现,在学生们讨论时,我过于关注整体进度,而忽略了个体学生的需求。未来,我会在学生讨论时,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讨论交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3. 请举例说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如繁殖困难或繁殖力低的植物、病毒检测与脱毒、遗传改良等。
4. 请简述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一个应用实例,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大量快速繁殖菊花,保持其品种特性,也可用于脱毒和遗传改良。
高中生物人教版菊花的组织培养实践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菊花的组织培养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71ca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c.png)
高中生物人教版菊花的组织培养实践教案实践目标:通过菊花的组织培养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实践材料:1. 菊花茎段(长约5cm):准备新鲜的菊花,选取健康的茎段。
2. 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物质(植物激素)。
实践步骤:1. 杀菌处理:将菊花茎段在酒精灯上迅速烧灼杀菌,避免外部细菌的污染。
2. 剪切茎段:用镊子将菊花茎段切割成约5cm长度,确保每段都包含着新鲜的芽眼。
3. 培养基配置:将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物质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并在烧杯中加热溶解均匀。
4. 培养瓶准备:用95%的乙醇将培养瓶彻底清洗消毒,然后加入准备好的培养基,约2/3满。
5. 茎段培养:将准备好的菊花茎段插入培养瓶中,注意不要碰触到瓶壁。
6. 封口处理:在培养瓶口用无菌棉塞或锡纸封口,防止细菌侵入。
7. 光照条件:将培养瓶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如灯箱或温室。
8. 观察和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菊花茎段切口处是否有白色的组织生长,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践要点:1. 培养基的配置和消毒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2. 茎段切割要迅速进行,避免切口过长时间的接触空气导致污染。
3. 培养瓶的封口要严密,避免外部细菌的侵入。
4. 光照条件要与植物生长习惯相匹配,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周期。
实践检测:通过观察和记录菊花茎段切口处的组织生长情况,学生可以获取实践结果。
1. 成功情况:在一定时间内,菊花茎段切口处出现白色的组织生长,说明组织培养成功。
2. 失败情况:菊花茎段切口处没有组织生长,可能是培养基的配比不合适,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污染等问题。
实践拓展:1. 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实验,比较它们的组织培养效果。
2. 组织培养的应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园艺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际意义。
实践总结:通过本次菊花的组织培养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技术,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word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f64abcf524ccbff021840d.png)
人教版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情景导入★知识目标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力目标归纳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设计表格比较微生物培养基与MS培养基的配方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对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技术有一定基础;已修完必修一二三模块,具有该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单倍体育种等。
★教材分析:(1)该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三的重点内容、必选内容,课标要求尝试培养基制备、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以及栽培等基本操作技术。
需要专题二中的培养基配制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2)该课题与必修模块的联系:必修1模块中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让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外界条件、组织培养的过程以及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必修3 模块中植物激素调节;必修2模块中单倍体育种(3)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操作复杂而精细,操作难度较大的实践活动,其操作流程包括:配制母液、培养基配制与灭菌、外植体选择和消毒、接种、形成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和生根、组培苗移栽等操作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学习组培的基本原理和进行外植体接种操作为主。
(4)为使实验正常完成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十分重要。
★教学建议:先回顾必修一细胞全能性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组织培养的原理,由于本实验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实验时间比较长,第一次做的成功率很低,因此这节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把原理理解透。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2662affa26fff705cc170a6e.png)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3.1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归纳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设计表格比较微生物培养基与MS培养基的配方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二、【课题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三、【课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及其计数方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知识回顾:联系“植物细胞工程”,回答下列问题:1.1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12活动1:阅读“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3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思考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4愈伤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思考2〗填表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1.5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简单表示为:活动2:阅读“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6材料: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人教版生物选修1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选修1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eb19af4b73f242326c5f18.png)
选修1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一、课题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a.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b.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
3.情感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二、课题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三、课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四教学流程械要灭菌。
2.接种时要注意茎段的形态学上下端,不能倒插。
3.经组织培养获得的幼苗需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1.接种3 ~4d后,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统计多少外植体被污染,多少能正常生长,分析被污染原因。
2.是否完成脱分化和再分化。
3.是否进行统计、对照与记录。
4.生根苗移栽是否合格。
四、课题延伸讲解: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如芦荟、豆瓣绿、秋海棠、月季。
环节三:课堂小结共同回顾本节要点:呼应、回答。
突出本节重点。
环节四:课堂练习(2013·重庆,5)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演练、回答。
突出重点。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9026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0.png)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基本组织培养技术,并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组织培养是通过体外培养,将植物体的某一组织,如节点、叶片或根部等,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通过无菌技术使其继续生长与分化,最终将产生类似于原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以菊花为例,通过取菊花茎段,按照一定的培养条件进行组织培养,得到新的植株,从而实现了一定的繁殖。
同时,通过组织培养,还可以对植物进行基因转化等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前准备1.灭菌器的开启和预热2.酒精灯的备用3.菊花的取样:取新鲜无病菊花茎段(约5cm×0.3cm大小)2~3根,并进行洗涤和去皮除茎部的边缘处,制成7-8段,每段大小大约为3mm×3mm。
4.备制菊花的MS培养基(详细成分可根据实验需要调整)3.2 组织培养1.手术台周围及手上用酒精进行消毒后,开始组织培养2.取出菊花茎段,切出约3mm×3mm的草质部分,用酒精灯进行消毒3.将消毒好的草质部放到菌瓶中,加入培养基,呈45度角倾斜,盖好盖子,放到37℃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4.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操作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菊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
通常情况下,培养基中会出现更多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使得菊花茎段逐渐生长并逐步分化,最终形成类似于菊花植株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来源单一,最终的植株会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在后续的应用研究中可以被用于多种实验。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菊花组织培养的操作,使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组织培养在种植业方面的广泛应用和意义,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实践出真知。
同时,本实验还要求学生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和环境的清洁,养成合理的生物实验操作方式和习惯,提高实践技巧和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高二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菊花的组织培养 Word版无答案
![高中生物高二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菊花的组织培养 Word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d155c2c850ad02de8041fd.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
能力目标掌握培养基制备、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以及栽培等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尝试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如何在短时间内对珍稀品种进行大规模的快速繁殖呢?引出本节课课题: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活动】预习初知一、预习初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1、细胞分化: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上都会出现稳定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就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基因__________的结果。
2、细胞的全能性:__________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为__________的潜能。
细胞全能性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3、愈伤组织:由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经过_________过程形成的组织,就叫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_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的呈_________状态的__________。
4、脱分化:由__________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脱分化,又叫去分化。
5、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_________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__________,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讲授】【知识深化----我问你答】二、【知识深化----我问你答】通过回忆必修1斯图尔德的胡萝卜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引出以下问题串: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2、为什么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否就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4、实现细胞的全能性,首先需要怎么做?4、生物体内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5、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常选自于哪些部位?为什么?6、实现细胞的全能性,除了离体以外,还需要哪些条件?7、组培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常用的培养基是?主要包括哪些成分?各成分的作用是?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明显的不同是?8、配置好的MS培养基中还常常需要添加什么?常用植物激素以及影响激素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在组培过程中,至少需要配置几种培养基,作用及使用顺序是?9、一般情况下,脱分化过程是否需要光照,再分化过程呢?【活动】【探究学习---实验操作】三、【探究学习---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包括哪几步?制备MS固体培养基:【思考及讨论】如何利用手中的小纸片,模拟制备过程?(注意各成分的添加顺序)外植体消毒:【思考及讨论】熟读外植体消毒的流程,小组讨论总结口诀(顺口溜)。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e6cbde941ea76e58fa0440.png)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3.1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归纳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设计表格比较微生物培养基与MS培养基的配方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二、【课题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三、【课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及其计数方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知识回顾:联系“植物细胞工程”,回答下列问题:1.1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活动1:阅读“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3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思考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4愈伤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思考2〗填表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1.5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简单表示为:活动2:阅读“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6材料: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06411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实验目的:•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流程;•了解组织培养在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1.2 实验器材和药品:•菊花种子•MSD基本培养基•NAA生长调节剂•BA生长调节剂•蒸馏水•酒精灯•微型无菌操作室•培养箱、显微镜等1.3 实验步骤:步骤一:菊花种子表皮消毒将菊花种子进行表皮消毒,消毒液为75%的酒精浸泡5min,10%的漂白粉浸泡15min,然后用蒸馏水3次洗净消毒液。
步骤二:种子接种将表皮消毒的菊花种子连同种子量不超过1g的MSD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宽口直颈瓶中,培养基的PH值为5.8-6.0。
步骤三:组织培养将菊花幼芽雏轴打成2-3mm的小段,选取完整、新鲜、直径不超过5mm的芽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接种在初培养基上并在暗处培养7天。
步骤四:移植到调节培养基中将芽段移植到含有生长调节剂NAA和BA的调节培养基中,并在暗处培养14天,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步骤五:移植到非调节培养基中将生长良好的组织移植到未添加生长调节剂的非调节培养基中,培养时间根据组织生长情况而定。
1.4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要精细,无菌操作要做好;•控制实验室的温度、光照和湿度;•在实验操作前,先了解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消毒方法。
二、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是一次对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学习,同时也是一次对于实验操作流程的熟悉,让学生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生物技术实践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设计上,首先进行表皮消毒,这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操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接下来是种子接种,这是实验中相对简单的一步,但是也需要将种子与培养基完全接触,保证实验成功。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洁净、无菌的实验室环境,控制适当的温度、光照和湿度;培养箱的温度不能超过25℃,不能阳光直接照射;要避免湿度过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三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三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9d49b9089eb172dec63b753.png)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目标】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一、基础知识(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如:受精卵增殖→生长→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
(3)特点:①持久性: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在______期达到最大限度。
②稳定性:细胞分化是稳定的,一般是____________的。
③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4)结果: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5)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细胞全能性(1)定义: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
(2)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3)实例: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
但它的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能性的比较: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植物组织培养(1)必要条件:①细胞离体;②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2)原理:细胞的全能性(3)相关概念:①外植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3.1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归纳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设计表格比较微生物培养基与MS培养基的配方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二、【课题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三、【课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及其计数方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知识回顾:联系“植物细胞工程”,回答下列问题:1.1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活动1:阅读“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3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思考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4愈伤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思考2〗填表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1.5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简单表示为:活动2:阅读“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6材料: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化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
〖思考3〗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思考4〗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原因是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1.7营养: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Cl、Ni、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1.8激素: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响结果。
1.9环境条件:PH、温度、光等环境条件。
菊花组培所需PH为5.8,温度为18-22℃,光照条件为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小时。
2.实验设计活动3:阅读“制备MS固体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212.1配制各种母液:将各种成分按配方比例配制成的浓缩液。
使用时根据母液的浓缩倍数,计算用量,并加蒸馏水稀释。
2.2配制培养基:应加入的物质有琼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并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毫升。
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原因是菊花茎段组织培养比较容易。
2.3灭菌:采取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思考6]MS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是什么?肉汤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有哪些特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维持细胞渗透压;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
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
活动4:阅读“外植体消毒”,填写下列流程图:[思考7]在此消毒过程中,是不是强度越大越好,为什么?不是。
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既要考虑到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到植物的耐受力。
3.发酵操作活动5:阅读“接种、培养、移栽和栽培”,填写:3.1前期准备:用70%的酒精消毒工作台,点燃酒精灯。
注意所有接种工作都必须在酒精灯旁进行,器械使用前后都要用火焰灼烧灭菌。
3.2接种操作:接种过程中插入外植体时形态学上端朝上,每个锥形瓶接种7~8个外植体。
〖思考8〗外植体接种与细菌接种相似之处是操作步骤相同,而且都要求无菌操作。
3.3培养过程应该放在无菌箱中进行,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3.4移栽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其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
然后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壮苗。
最后进行露天栽培。
[思考9]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你认为造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外植体消毒不彻底;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中被杂菌污染;锥形瓶密封性差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四)实例探究例1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
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
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A.有丝分裂B.分化C.减数分裂D.全能性解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脱分化,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由愈伤组织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无性繁殖的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的一种分裂方式。
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要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
答案:C例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A.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B.将成熟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C.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D.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解析: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答案:D☆综合应用例3、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A.消毒灭菌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光照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解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诱导,但不需要阳光。
答案:C(五)巩固练习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是:A.植物细胞的完整性B.植物细胞的多样性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细胞杂交2.要大量繁殖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获得的植物,应该采用哪种繁殖方式?A.种子繁殖B.分裂生殖C.出芽生殖D.营养生殖3.下列关于愈伤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B.用叶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有机养料D.人们可以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所需物质4.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内,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稳定性差异的细胞,是因为A.细胞失去全能性 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C.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5.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A.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C.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D.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6.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D.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7.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A.形成层细胞B.韧皮部细胞C.木质部细胞D.叶肉细胞8.植物组织培养是指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9.某园艺场经过长期精心选育,培养出一株形态优美的兰花,如果要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并尽快大规模繁殖,最适合的繁殖方式是()A.分裂生殖B.有性生殖C.孢子生殖D.组织培养10.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新的植株。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要离开母体C.新植株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答案:1~5 C DBCC 6~10 CACDD七、【课余作业】1、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2、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培养技术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八、【教学体会】课题背景介绍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说明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资料袋】克隆羊多利2003年2月14日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证实世界上首只成年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已经死亡。
多利的尸体将被制成标本,存放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多利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1997年2月23日被介绍给公众,它是用一只6岁母羊的体细胞进行克隆,由罗斯林研究所与英国PPL医疗公司共同培育而成的。
罗斯林研究所所长哈里·格里芬说,绵羊通常能活11到12年。
但2002年1月科学家发现多利羊的左后腿患上了关节炎这种典型的“高龄病症”,现在,多利羊壮年死于老年羊常得的肺部感染疾病。
研究人员对它实施了“安乐死”。
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的诞生曾震惊了世界,它的死也引起了人们对克隆动物的关注、以及对克隆技术发展前景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