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失血性休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性抢救
根据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按 休克的防治原则进行纠酸、扩容、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及防治细胞损伤等治疗, 自行设计抢救方案,观察并比较各项救 治措施后血压和微循环的变化。
实验性抢救
1. 生理盐水 (输液量自行确定)。 2. 去甲肾上腺素:2mg溶于25ml生理盐中,静脉 滴注(30min输完),与放血前所测得的收缩 压高度作比较。 3. 山莨菪碱(654 - 2):2mg溶于25ml生理盐水 中,静脉滴注(30min输完)。 4.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入。 5. 输血。
实验方法步骤
1. 称重、固定,耳缘静脉注入1.5%戊巴比 妥钠(2ml/kg)。 2.手术: 气管插管 动脉插管 静脉插管 3.记录正常血压
实验方法步骤
4.全身肝素化:生理盐水肝素1ml/L 5.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少量放血:总血量(70ml/kg)的1/10,观察 机体自身调节能力。 大量放血:少量放血10min后开始进行, 放血达总血量的20%~25%(包括少量放血量), 使血压降至40mmHg(5.3kPa)左右,并维持 20min;观察一般情况、心率、呼吸、皮肤粘 膜颜色、温度和血压等;
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复制与解救
Shock
• 休克是shock的英文译音,原意为打击或震
荡。它作为医学术语,首次用于描述人体遭受 强烈打击后发生的一种危急状态,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 • 现代,休克是指由多种强烈损伤因素引起 全身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使组织或器官的微循 环灌流量不足而导致的重要组织或器官功能障 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特点:心脏排血量高、外周阻力低
休克的发展 过程和发病机制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血容量充足
正 常 血 液 循 环
心泵功能正常
血管容量正常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血容量
心泵功能障碍 血管容量
休 克
休克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 休克分为三期,不同期微循环的改变各 不相同。
一、休克Ⅰ期(休克早期、微循 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代偿期)
(一) 微循环状态改变
(二)微循环状态改变的机制
(三)微循环状态改变的代偿意义 (四)临床表现
(一) 微循环状态改变
微循环内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流态 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毛细血管前阻力显著增加:小动脉、微 开放的毛细血管减少,毛细血管血 由线流变为粒线流,甚至粒流,出 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 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开 现齿轮状运动。 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 放,组织灌流量减少 变小,微血管运动增强
注意事项
1.本实验手术较多,应尽量减少术中出血和休 克。 2.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 致神经源性休克。 3.颈总动脉插管须固定好,实验过程中防止其 过度移动和滑脱。 4.实验所用的三通管、动脉插管均应提前肝素 化,以防止凝血。 5.牵拉肠袢要轻,并不断给肠系膜滴加预热的 温生理盐水。
• 三、休克Ⅲ期(休克晚期、微循 环衰竭期、DIC期、难治期、不 可逆期)
(一) 微循环状态的改变
• 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麻痹性扩张
• 毛细血管血流停滞,无复流现象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不灌不流
特点
1.微血管反应性↓↓:呈麻痹性扩张状态,血液凝 固性↑
2. DIC形成
血液凝固性↑微循环通路受阻,使之处于 “不灌
(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1.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失液→血容量↓ 2. 心源性休克:心衰→心输出量↓
3. 血管源性休克: 血管床扩张→血管容量↑→回心血量↓
(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
1. 低排高阻型休克: “冷休克”
特点:心脏排血量低、外周阻力高
2. 高排低阻型休克: “暖休克”
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早期
休克病人的典型的临床症状:
面色苍白或紫绀、 四肢湿冷 脉搏细速、尿少、 神志淡漠及低血压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二、休克的分类
按原因分类 按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休克的分类
•
• • • • • • •
按原因分类
1. 失血性休克 2.创伤性休克 3.烧伤性休克 4.感染性休克 5.心源性休克 6.过敏性休克 7.神经源性休克
实验原理
采用颈总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低血容量性休 克。由于放血使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回心血量 减少,血压下降,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 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急 剧减少,导致休克。通过回输血液和输液,补 充血容量,抢救休克,同时分别使用缩血管药 和扩血管药,比较其疗效,分析它们在失血性 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不流”状态
血管活性药物对于休克的 抢救
• 扩血管药物:
a.酚妥拉明是α受体阻滞剂,可解除内源性去甲 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微血管痉挛和微循环淤滞, 可使肺循环内血液流向体循环而防治肺水肿。 b.山莨菪碱(654-2)是M受体阻断剂,可引起外周 血管舒张,阻力降低,改善微循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缩血管药物: a.多巴胺 激动心脏β受体,使收缩性增 强,心输出量增加,故多巴胺对于伴有 心脏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效果 较好。 b.异丙肾上腺素 可激动β1受体使心肌收 缩力增强,同时激动β2受体降低动脉阻 力,因而具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二、休克Ⅱ期(休克期、微循环 淤血性缺氧期、休克失代偿期)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长期过度 兴奋,组织持续缺血和缺氧,病情
可发展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或称
休克期
(一) 微循环状态改变
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 – – –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 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逐渐减轻; 微静脉:扩张淤滞:血细胞粘附聚集; 微循血流: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