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噪声与振动..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环保设计作业指导书

环境工程环保设计作业指导书

环境工程环保设计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环境工程与环保设计概述 (4)1.2 环保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4)1.3 环保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第2章环境工程设计与评价方法 (5)2.1 环境工程设计流程 (5)2.1.1 前期调研 (5)2.1.2 方案制定 (5)2.1.3 方案评估 (5)2.1.4 设计深化 (5)2.1.5 设计评审 (5)2.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5)2.2.1 环境影响识别 (5)2.2.2 环境影响预测 (6)2.2.3 环境影响评价 (6)2.2.4 环境保护措施 (6)2.3 环保设计方案比选 (6)2.3.1 技术可行性 (6)2.3.2 经济效益 (6)2.3.3 环境效益 (6)2.3.4 社会效益 (6)2.3.5 可持续发展 (6)第3章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6)3.1 水质分析与评价 (6)3.1.1 水样采集 (6)3.1.2 水质分析方法 (7)3.1.3 水质评价 (7)3.2 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7)3.2.1 物理处理技术 (7)3.2.2 化学处理技术 (7)3.2.3 生物处理技术 (7)3.2.4 集成处理技术 (7)3.3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实例 (7)3.3.1 工程设计原则 (7)3.3.2 工艺流程设计 (7)3.3.3 主要构筑物设计 (7)3.3.4 实例分析 (8)第4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8)4.1 大气质量分析与评价 (8)4.1.1 分析方法 (8)4.1.2 评价内容 (8)4.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 (8)4.2.1 控制技术 (8)4.2.2 控制方法 (8)4.3 除尘脱硫工程设计与实例 (8)4.3.1 除尘工程设计 (8)4.3.2 脱硫工程设计 (8)4.3.3 实例分析 (9)第5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设计 (9)5.1 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 (9)5.1.1 固体废物分类 (9)5.1.2 固体废物特性 (9)5.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方法 (9)5.2.1 压缩与粉碎技术 (9)5.2.2 焚烧技术 (9)5.2.3 堆肥技术 (10)5.2.4 生物处理技术 (10)5.2.5 污泥处理技术 (10)5.2.6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10)5.3 填埋场设计与实例 (10)5.3.1 填埋场设计原则 (10)5.3.2 填埋场设计内容 (10)5.3.3 实例 (10)第6章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设计 (10)6.1 噪声与振动评价方法 (10)6.1.1 噪声评价 (10)6.1.2 振动评价 (11)6.2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11)6.2.1 噪声控制技术 (11)6.2.2 振动控制技术 (11)6.3 噪声治理工程设计与实例 (11)6.3.1 工程设计原则 (11)6.3.2 实例分析 (12)第7章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12)7.1 生态修复概述 (12)7.2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2)7.2.1 污染土壤诊断 (12)7.2.2 修复技术选择 (12)7.2.3 修复方案设计 (13)7.3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13)7.3.1 水体污染诊断 (13)7.3.2 修复技术选择 (13)7.3.3 修复方案设计 (13)7.4 生态修复工程实例 (13)第8章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 (14)8.1 环保设施运行维护 (14)8.1.1 运行维护目的 (14)8.1.2 运行维护内容 (14)8.1.3 运行维护要求 (14)8.2 环保设施监测与检测 (14)8.2.1 监测与检测目的 (14)8.2.2 监测与检测内容 (14)8.2.3 监测与检测要求 (14)8.3 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案例 (14)8.3.1 案例一:某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15)8.3.2 案例二:某火力发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管理 (15)8.3.3 案例三:某钢铁企业除尘设施运行管理 (15)第9章环保设计经济性与效益分析 (15)9.1 环保设计经济性分析 (15)9.1.1 投资估算 (15)9.1.2 成本分析 (15)9.1.3 经济效益评价 (15)9.2 环保设计效益评价 (16)9.2.1 环境效益评价 (16)9.2.2 社会效益评价 (16)9.2.3 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平衡 (16)9.3 环保项目投资与融资 (16)9.3.1 投资决策分析 (16)9.3.2 融资渠道与方式 (16)9.3.3 融资风险分析 (16)9.3.4 融资成本控制 (16)9.3.5 政策支持与补贴 (16)第10章环保设计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环保设计新技术与发展方向 (17)10.1.1 新型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 (17)10.1.2 清洁能源技术进展 (17)10.1.3 污染防治技术革新 (17)10.2 环保设计政策与法规 (17)10.2.1 我国环保设计政策概述 (17)10.2.2 国际环保设计法规与标准 (17)10.2.3 环保设计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17)10.3 环保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展望 (17)10.3.1 环保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7)10.3.2 环保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17)10.3.3 环保设计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绪论1.1 环境工程与环保设计概述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运用科学、工程和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噪声与振动控制北大核心

噪声与振动控制北大核心

噪声与振动控制_北大核心期刊噪声与振动控制基础信息:ﻭ《噪声与振动控制》(NoiseandVibrationControl)由声学学会主办,大学承办,编辑部设在大学徐汇校区内。

本刊物是科技人员、工程师和大专院校师生,交流学习噪声与振动控制应用研究的理论、技术、方法、经验和知识的公共平台.主要内容有噪声与振动控制理论;噪声振动治理的技术理论、方法、经验、设计技术以及工程实例;基础理论讲座;噪声振动测试技术;国内外噪声振动控制原器件、、新材料、新产品以及工厂介绍等。

读者对象:研究生、大专院校师生、单位从事噪声振动控制科技人员。

曾用刊名:振动与噪声控制。

噪声与振动控制办刊宗旨:ﻭﻭ《噪声与振动控制》办刊宗旨:刊登原创学术,跟踪学科领域的最新方向及其动态;交流科研成果及噪声与振动控制工作经验;和普及相关标准和规范,促进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强调学术、突出应用、兼顾理论与工程、提高与普及结合。

ﻭﻭﻭ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荣誉:ﻭﻭ本刊系:中文核心期刊、科技统计源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物理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科协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

ﻭﻭ噪声与振动控制栏目设置:ﻭﻭﻭ《噪声与振动控制》十大栏目:1。

综述、2。

振动理论与数值解法、3.运载工具振动与噪声、4.环境振动与环境声学、5。

建筑振动与建筑声学、6.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7.减振降噪设备和器材、8.标准规范与评价、9。

振动噪声测试技术、10.工程。

ﻭﻭ噪声与振动控制订阅方式:ﻭﻭISSN:1006-1355,CN:31-1346/TB,地址:市华山路1954号大学机械与动力楼308室,邮编码:200030。

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期刊振动与冲击信息与控制电光与控制控制计算机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控制工程控制与决策ﻭ噪声与振动控制社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操作指南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操作指南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操作指南第1章基础知识 (4)1.1 环境监测概述 (4)1.2 环境治理技术简介 (4)1.3 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关系 (4)第2章环境监测技术 (4)2.1 监测点位布设 (4)2.1.1 布设原则 (5)2.1.2 布设方法 (5)2.1.3 注意事项 (5)2.2 监测项目及方法 (5)2.2.1 监测项目 (5)2.2.2 监测方法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3.1 数据处理 (6)2.3.2 数据分析 (6)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2.4.1 质量保证 (6)2.4.2 质量控制 (6)第3章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6)3.1 水质监测技术 (6)3.1.1 采样技术 (6)3.1.2 水质分析方法 (6)3.1.3 在线监测技术 (7)3.2 水污染治理技术 (7)3.2.1 物理治理技术 (7)3.2.2 化学治理技术 (7)3.2.3 生物治理技术 (7)3.3 水生态修复技术 (7)3.3.1 生态恢复技术 (7)3.3.2 水生生物修复技术 (7)3.3.3 生态流量调控技术 (7)第4章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 (8)4.1 大气质量监测技术 (8)4.1.1 监测方法 (8)4.1.2 监测项目 (8)4.1.3 监测仪器与设备 (8)4.2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8)4.2.1 物理治理技术 (8)4.2.2 化学治理技术 (8)4.2.3 生物治理技术 (8)4.3 灰霾与光化学烟雾治理 (8)4.3.2 光化学烟雾治理 (9)4.3.3 联合治理 (9)第5章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 (9)5.1 土壤质量监测技术 (9)5.1.1 采样技术 (9)5.1.2 样本处理与分析 (9)5.1.3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9)5.2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9)5.2.1 物理治理技术 (9)5.2.2 化学治理技术 (9)5.2.3 生物治理技术 (9)5.3 土壤修复技术 (10)5.3.1 植物修复技术 (10)5.3.2 微生物修复技术 (10)5.3.3 电动修复技术 (10)5.3.4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0)5.3.5 整合修复技术 (10)第6章噪声与振动监测与治理 (10)6.1 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0)6.1.1 噪声监测技术 (10)6.1.2 振动监测技术 (11)6.2 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 (11)6.2.1 噪声治理技术 (11)6.2.2 振动治理技术 (11)6.3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管控 (11)6.3.1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11)6.3.2 声环境管控 (12)第7章辐射环境监测与治理 (12)7.1 辐射监测技术 (12)7.1.1 辐射监测概述 (12)7.1.2 辐射监测设备 (12)7.1.3 辐射监测方法 (12)7.2 辐射污染治理技术 (12)7.2.1 辐射污染治理概述 (12)7.2.2 辐射污染治理技术方法 (13)7.2.3 辐射污染治理应用实例 (13)7.3 辐射防护与安全 (13)7.3.1 辐射防护原则 (13)7.3.2 辐射防护措施 (13)7.3.3 辐射安全监管 (13)第8章固体废物监测与治理 (14)8.1 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14)8.1.1 监测方法 (14)8.1.3 监测仪器与设备 (14)8.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14)8.2.1 减量化技术 (14)8.2.2 资源化技术 (14)8.2.3 无害化技术 (15)8.3 危险废物管理与应急处置 (15)8.3.1 危险废物识别与分类 (15)8.3.2 危险废物包装与运输 (15)8.3.3 应急处置 (15)8.3.4 安全管理与监督 (15)第9章城市环境监测与治理 (15)9.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15)9.1.1 监测对象与方法 (15)9.1.2 监测点位布设 (16)9.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6)9.2 城市水环境治理 (16)9.2.1 水环境监测 (16)9.2.2 水污染治理技术 (16)9.2.3 治理工程实施与管理 (16)9.3 城市噪声与固废处理 (16)9.3.1 噪声监测与治理 (16)9.3.2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6)9.3.3 治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 (16)9.3.4 法规与政策支持 (16)第10章环境监测与治理新技术展望 (16)10.1 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趋势 (17)10.1.1 传感器技术 (17)10.1.2 物联网技术 (17)10.1.3 大数据分析技术 (17)10.1.4 遥感技术 (17)10.2 环境治理技术创新方向 (17)10.2.1 污染物去除技术 (17)10.2.2 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 (17)10.2.3 生态修复技术 (17)10.2.4 智能化环境治理技术 (18)10.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集成应用 (18)10.3.1 智能监测与治理一体化 (18)10.3.2 多技术融合应用 (18)10.3.3 区域性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18)10.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18)10.4.1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8)10.4.2 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创新 (18)10.4.3 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 (18)10.4.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8)第1章基础知识1.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测量和评估,以掌握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的技术活动。

第七章噪声污染监测教材

第七章噪声污染监测教材
LP总 LP LP机
可从噪声叠加公式进行推算,但很麻烦, 可从P245图7-2查出其值,参见P333例题
7-3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从噪声的定义可知,它包括客观物理现象和主观 感觉两方面。最后判断噪声强弱的是人耳。所以 确定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是十分重要 的,不过这种关系很复杂,因主观感觉牵涉到复 杂的生理机构和心理因素,所以这类工作是用统 计方法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待测声强I参考声强 的对数乘

I LI 10 lg I0
空气中参考声强I0=10-12瓦/米2。
LI 10lg I 120
空 中参气考中声参压考P声0=强2 1I00=-51P0a-1相2瓦对/米应2的。声是强与空气
(四) 声功率级Lw
LW
10 lg W W0
根据大量实验得出:响度级每改变10方响度将 加倍或减半。
前响度面级已为知4频0率“为方”10,00响HZ度纯为音1其“声宋压”级;为若4声0d压B级, 为50dB,响度级为50“方”,响度为2“宋”; 声压级30dB,响度级30“方”,响度0.5“宋” 。
响度和响度级N的关2系0.1:LN 40
I

P2
c
I总

P12
c

P22
c

P12 P22
c
P总2

I总


c

P12 P22
c

c

P12

P22
P总2 P12 P22
若以分贝为单位进行核算,则必须按对数 法进行运算。
LP1
10lg
P12 P02

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作业指导书

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作业指导书

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的重要性 (3)1.1.1 环境保护监测的必要性 (3)1.1.2 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4)1.2 指导书的目的与意义 (4)第2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4)2.1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4)2.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5)2.2.1 环境保护基本法 (5)2.2.2 环境保护单行法 (5)2.2.3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5)2.2.4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5)2.2.5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5)2.3 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 (5)第3章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6)3.1 环境监测概述 (6)3.2 常用环境监测方法 (6)3.2.1 大气监测方法 (6)3.2.2 水质监测方法 (6)3.2.3 土壤监测方法 (6)3.2.4 噪声监测方法 (6)3.3 环境监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7)3.3.1 新技术 (7)3.3.2 发展趋势 (7)第4章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 (7)4.1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7)4.1.1 采样技术 (7)4.1.2 分析技术 (7)4.1.3 在线监测技术 (7)4.1.4 遥感监测技术 (7)4.2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 (8)4.2.1 物理治理技术 (8)4.2.2 化学治理技术 (8)4.2.3 生物治理技术 (8)4.2.4 综合治理技术 (8)4.3 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案例分析 (8)4.3.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案例 (8)4.3.2 工业企业空气污染治理案例 (8)4.3.3 区域空气污染协同治理案例 (8)4.3.4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案例 (8)第5章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8)5.1.1 采样技术 (9)5.1.2 水质参数测定技术 (9)5.1.3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 (9)5.2 水污染治理技术 (9)5.2.1 物理治理技术 (9)5.2.2 化学治理技术 (9)5.2.3 生物治理技术 (9)5.3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案例分析 (9)5.3.1 案例一: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10)5.3.2 案例二: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 (10)5.3.3 案例三:某饮用水源地保护 (10)第6章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 (10)6.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10)6.1.1 监测方法 (10)6.1.2 监测流程 (10)6.1.3 监测结果应用 (11)6.2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11)6.2.1 物理治理技术 (11)6.2.2 化学治理技术 (11)6.2.3 生物治理技术 (11)6.3 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案例分析 (11)第7章噪声与振动监测与治理 (12)7.1 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2)7.1.1 噪声监测技术 (12)7.1.2 振动监测技术 (12)7.2 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 (12)7.2.1 噪声治理技术 (12)7.2.2 振动治理技术 (12)7.3 噪声与振动监测与治理案例分析 (13)7.3.1 噪声监测与治理案例 (13)7.3.2 振动监测与治理案例 (13)7.3.3 综合监测与治理案例 (13)第8章固体废物监测与治理 (13)8.1 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13)8.1.1 监测方法 (13)8.1.2 监测指标 (14)8.2 固体废物治理技术 (14)8.2.1 填埋技术 (14)8.2.2 焚烧技术 (14)8.2.3 资源化利用技术 (14)8.3 固体废物监测与治理案例分析 (15)第9章生态保护与修复 (15)9.1 生态保护概述 (15)9.1.2 生态保护原则 (15)9.1.3 生态保护法律法规 (15)9.2 生态修复技术 (15)9.2.1 生态修复技术分类 (16)9.2.2 生物修复技术 (16)9.2.3 物理修复技术 (16)9.2.4 化学修复技术 (16)9.3 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16)9.3.1 案例一:某地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16)9.3.2 案例二:某矿区生态环境修复 (16)9.3.3 案例三:某城市河道生态修复 (16)第10章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发展趋势 (16)10.1 环境保护监测新技术展望 (16)10.1.1 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 (17)10.1.2 环境物联网技术 (17)10.1.3 基因组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7)10.2 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0.2.1 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 (17)10.2.2 生态修复技术 (17)10.2.3 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 (17)10.3 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创新前景 (17)10.3.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 (17)10.3.2 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创新 (18)10.3.3 环境保护协同治理 (18)10.3.4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18)第1章绪论1.1 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作为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七章 建筑隔声ppt课件

第七章 建筑隔声ppt课件
➢ 双层玻璃之间最好留较大的间距,同时两层玻璃不 要平行放置,以免引起共振和吻合效应。
➢ 在两层玻璃之间沿周边填放吸声材料,把玻璃安放 在弹性材料上,如软木、海绵、橡胶等。
精品课件
10
fc fc fc
精品课件
11
wall_H wall_M wall_L
source
Sound transmis精s品io课件n through a wall 12
精品课件
13
三、双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绝
单靠增加墙的厚度来提高隔声量既不经济,也不合理。
把单层墙一分为二,做成留有空气层的双层墙,则 在总重量不变的情况下,隔声量有显著的提高。
21
五、门窗的隔声
门窗是隔声的薄弱环节。一般门窗的结构轻薄,而且 存在较多的缝隙,隔声能力往往比墙体低很多。
1、门的隔声 门的隔声特性比墙体差。 原因:重量比墙体轻;门周边有缝隙;
提高门的隔声能力的方法:
➢ 做好周边的密封处理。 如采用橡胶、泡沫塑料条、毛毡处理,加垫圈。
➢ 采用厚而重的门扇,如钢筋混凝土门。 ➢ 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精,品课用件 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叠合22
精品课件
9
2、吻合效应
随着频率的升高,隔声量会有一个较大的降低,这种现象是
由吻合效应产生的,临界频率称为“吻合临界频率”f c 。 薄、轻、柔的墙,f c 高;
厚、重、刚的墙,f c 低。
噪声对人影响的频率范围主要在100~2500Hz,吻 合效应发生在这一范围的处理方法:
➢采用硬而厚的墙板来降低临界频率 ➢采用软而薄的墙板来提高临界频率
问题: 墙体轻,根据质量定律,隔声性能差,难以满足隔声 要求。
措施: ➢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隔开,做成复合墙板。

建筑行业安全施工标准与规范

建筑行业安全施工标准与规范

建筑行业安全施工标准与规范第1章总则 (4)1.1 范围 (4)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1.3 术语和定义 (5)第2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5)2.1 施工现场安全组织与管理 (5)2.1.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5)2.1.2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5)2.1.3 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5)2.1.4 施工现场消防管理 (5)2.2 施工现场安全培训与教育 (6)2.2.1 安全培训内容 (6)2.2.2 安全培训方式 (6)2.2.3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 (6)2.3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与整改 (6)2.3.1 安全检查制度 (6)2.3.2 安全隐患整改 (6)2.3.3 安全整改复查 (6)2.3.4 安全信息反馈 (6)第3章施工机械设备安全 (6)3.1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6)3.1.1 施工机械选用原则 (6)3.1.2 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7)3.1.3 机械安全防护措施 (7)3.1.4 机械安全监督检查 (7)3.2 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 (7)3.2.1 操作人员资格要求 (7)3.2.2 操作前准备 (7)3.2.3 作业中安全操作 (7)3.2.4 特殊作业环境要求 (7)3.3 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 (7)3.3.1 日常维护与保养 (7)3.3.2 定期检查与维修 (7)3.3.3 设备故障处理 (8)3.3.4 设备报废与更新 (8)第4章施工用电安全 (8)4.1 施工临时用电设计 (8)4.1.1 施工临时用电设计应遵循我国现行电气设计规范,保证施工过程中用电安全。

84.1.2 设计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制定合理的用电设计方案。

(8)4.1.3 临时用电线路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保证用电设备正常工作。

(8)4.1.4 临时用电设计应明确电源接入点、配电室、用电设备等关键部位,合理分配用电负荷。

(8)4.1.5 临时用电线路应避开易燃易爆场所,降低火灾风险。

环保产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南

环保产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南

环保产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南第1章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基础 (3)1.1 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性 (3)1.2 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 (3)1.3 运行维护人员培训与管理 (4)第2章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 (4)2.1 设施运行规程制定 (4)2.1.1 制定原则 (4)2.1.2 制定内容 (4)2.2 设施运行监测与调控 (5)2.2.1 监测方法 (5)2.2.2 调控措施 (5)2.3 异常情况处理与应对 (5)2.3.1 异常情况识别 (5)2.3.2 异常情况处理 (5)2.3.3 应急预案 (5)第3章污染治理设施维护保养 (6)3.1 设施维护保养内容与周期 (6)3.1.1 维护保养内容 (6)3.1.2 维护保养周期 (6)3.2 设施检查与维修 (6)3.2.1 设施检查 (6)3.2.2 设施维修 (6)3.3 设施更新与升级 (7)3.3.1 设施更新 (7)3.3.2 设施升级 (7)第4章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7)4.1 废气治理设施类型与原理 (7)4.1.1 吸附脱附设施 (7)4.1.2 吸收净化设施 (7)4.1.3 生物滤池设施 (7)4.1.4 等离子体净化设施 (8)4.1.5 膜分离设施 (8)4.2 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维护要点 (8)4.2.1 设施运行监测 (8)4.2.2 设施维护保养 (8)4.2.3 故障排查与处理 (8)4.2.4 预防性维护 (8)4.3 废气排放监测与处理 (8)4.3.1 废气排放监测 (8)4.3.2 废气处理效果评估 (8)4.3.3 废气排放异常处理 (8)第5章废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9)5.1 废水治理设施类型与原理 (9)5.1.1 物理治理设施 (9)5.1.2 化学治理设施 (9)5.1.3 生物治理设施 (9)5.2 废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要点 (9)5.2.1 设施运行监控 (9)5.2.2 设施维护保养 (9)5.2.3 药剂管理 (9)5.3 废水排放监测与处理 (9)5.3.1 排放监测 (9)5.3.2 排放处理 (10)5.3.3 排放记录与报告 (10)第6章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10)6.1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类型与原理 (10)6.1.1 填埋场 (10)6.1.2 焚烧炉 (10)6.1.3 压缩式垃圾处理设施 (10)6.1.4 生物处理设施 (10)6.1.5 磁选、浮选等物理分离设施 (10)6.2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要点 (10)6.2.1 设施检查与维护 (11)6.2.2 操作规范 (11)6.2.3 监测与调整 (11)6.2.4 废物处理与处置 (11)6.3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 (11)6.3.1 危险废物识别 (11)6.3.2 危险废物预处理 (11)6.3.3 危险废物处置 (11)第7章噪声与振动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11)7.1 噪声与振动治理设施类型与原理 (11)7.1.1 噪声治理设施 (11)7.1.2 振动治理设施 (12)7.2 噪声与振动治理设施运行维护要点 (12)7.2.1 运行维护基本要求 (12)7.2.2 运行维护要点 (12)7.3 噪声与振动监测与评价 (12)7.3.1 监测方法 (12)7.3.2 评价标准 (12)第8章环保设施自动化与信息化 (13)8.1 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维护 (13)8.1.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3)8.1.2 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要求 (13)8.2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运维 (13)8.2.1 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13)8.2.2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要求 (13)8.2.3 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维要点 (14)8.3 智能化技术在环保设施中的应用 (14)8.3.1 智能化技术概述 (14)8.3.2 智能化技术应用实例 (14)8.3.3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14)第9章环保设施安全与环保管理 (14)9.1 设施安全运行与管理 (14)9.1.1 设施安全运行 (14)9.1.2 设施安全管理 (15)9.2 环保法律法规遵守与执行 (15)9.2.1 法律法规遵守 (15)9.2.2 法律法规执行 (15)9.3 环保设施应急预案 (15)9.3.1 应急预案制定 (15)9.3.2 应急预案执行 (15)第10章环保设施运行维护案例分析 (16)10.1 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案例 (16)10.1.1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废气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16)10.1.2 案例二:某钢铁企业烧结机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16)10.2 废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案例 (16)10.2.1 案例一: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16)10.2.2 案例二:某电镀园区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16)10.3 综合性环保设施运行维护案例 (16)10.3.1 案例一:某工业园区环保设施运行维护 (16)10.3.2 案例二: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16)10.3.3 案例三:某大型企业自备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维护 (16)第1章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基础1.1 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性污染治理设施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和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操作手册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操作手册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操作手册第1章绿色施工概述 (4)1.1 绿色施工的定义与意义 (4)1.2 绿色施工原则与目标 (4)1.3 绿色施工的实施策略 (5)第2章绿色施工前期准备 (5)2.1 项目策划与组织 (5)2.1.1 成立绿色施工组织机构 (5)2.1.2 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5)2.1.3 绿色施工培训与宣传 (5)2.2 绿色施工方案制定 (5)2.2.1 环境保护方案 (5)2.2.2 能源节约方案 (6)2.2.3 材料管理方案 (6)2.2.4 施工过程控制方案 (6)2.3 施工资源与设备选用 (6)2.3.1 施工材料选择 (6)2.3.2 施工设备选用 (6)2.3.3 施工资源合理配置 (6)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 (6)3.1 生态保护措施 (6)3.1.1 施工前生态调查与评估 (6)3.1.2 施工方案优化 (6)3.1.3 生态保护设施建设 (7)3.1.4 施工过程监控与调整 (7)3.2 施工现场绿化 (7)3.2.1 绿化设计 (7)3.2.2 绿化施工 (7)3.2.3 绿化管理与维护 (7)3.3 生物多样性保护 (7)3.3.1 保护措施制定 (7)3.3.2 生态保护与恢复 (7)3.3.3 施工废弃物处理 (7)3.3.4 生物多样性监测 (7)第4章能源节约与利用 (8)4.1 能源消耗分析与评估 (8)4.1.1 能源消耗分类 (8)4.1.2 能源消耗数据收集 (8)4.1.3 能源消耗评估 (8)4.2 节能技术与应用 (8)4.2.1 高效设备选用 (8)4.2.2 保温隔热技术 (8)4.2.4 高效能源利用技术 (8)4.3 可再生能源利用 (9)4.3.1 太阳能利用 (9)4.3.2 风能利用 (9)4.3.3 地热能利用 (9)4.3.4 生物质能利用 (9)第5章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9)5.1 水资源消耗控制 (9)5.1.1 制定合理用水计划 (9)5.1.2 优化施工用水管理 (9)5.1.3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 (9)5.2 雨水收集与利用 (10)5.2.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5.2.2 雨水收集设施建设 (10)5.2.3 雨水资源利用 (10)5.3 施工废水处理与排放 (10)5.3.1 废水分类与处理 (10)5.3.2 废水排放与监管 (10)5.3.3 废水资源化利用 (10)第6章废弃物管理 (10)6.1 废弃物分类与存放 (10)6.1.1 分类原则 (10)6.1.2 分类方法 (11)6.1.3 存放要求 (11)6.2 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 (11)6.2.1 减量化措施 (11)6.2.2 资源化利用 (11)6.3 危险废弃物处理 (11)6.3.1 处理原则 (11)6.3.2 处理方法 (11)6.3.3 处理要求 (12)第7章粉尘、噪声与振动控制 (12)7.1 粉尘污染防治 (12)7.1.1 尘源封闭 (12)7.1.2 粉尘捕集 (12)7.1.3 湿式作业 (12)7.1.4 粉尘排放 (12)7.2 噪声与振动控制 (12)7.2.1 噪声源控制 (12)7.2.2 噪声传播控制 (12)7.2.3 振动控制 (12)7.2.4 噪声与振动监测 (13)7.3 施工现场环境监测 (13)7.3.2 监测设备 (13)7.3.3 数据分析 (13)7.3.4 异常处理 (13)第8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13)8.1 建筑垃圾减量化 (13)8.1.1 设计与施工阶段建筑垃圾减量化 (13)8.1.2 施工过程建筑垃圾控制 (13)8.1.3 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13)8.2 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 (13)8.2.1 建筑垃圾分拣与回收 (13)8.2.2 建筑垃圾破碎与筛分 (14)8.2.3 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 (14)8.3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 (14)8.3.1 再生骨料的应用 (14)8.3.2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14)8.3.3 再生砖的应用 (14)8.3.4 建筑垃圾衍生产品的应用 (14)第9章绿色施工管理与评价 (14)9.1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构建 (14)9.1.1 管理体系框架 (14)9.1.2 管理体系文件 (14)9.1.3 管理体系运行 (15)9.1.4 持续改进 (15)9.2 施工过程监控与改进 (15)9.2.1 施工过程监控 (15)9.2.2 施工过程记录 (15)9.2.3 施工过程改进 (15)9.3 绿色施工评价与认证 (15)9.3.1 评价指标体系 (15)9.3.2 评价方法 (15)9.3.3 认证程序 (15)9.3.4 认证后管理 (15)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5)10.1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 (15)10.1.1 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6)10.1.2 施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6)10.1.3 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16)10.2 绿色施工标准化与规范化 (16)10.2.1 施工标准制定与实施 (16)10.2.2 施工过程监控与管理 (16)10.2.3 施工评价与考核 (16)10.3 绿色施工教育与培训 (16)10.3.1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16)10.3.3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16)10.3.4 绿色施工宣传与普及 (17)第1章绿色施工概述1.1 绿色施工的定义与意义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环保、节能、低碳、高效的技术、材料和管理方法,以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7第七章第 5节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7第七章第 5节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城市噪声的控制
• 避免交通噪声和工厂噪声干扰居住区 • 利用临街的建筑物作为后面建筑的防噪屏障 • 严格施工噪声管理 • 对居住区,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应采取消声建造措施,并布置
边缘角落处
室内设备噪声控制
(1)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来降低噪声 (2)降低噪声源的激振力 (3)降低噪声辐射部件对激振力的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 • 设备噪声的降低,意味着性能提高和寿命延长。 • 机械产品本身的噪声级,可以做为评价其本身综合性能的一项重
• 风机、水泵的出口加软管连接,也是隔振的一种方式。
隔振器

精密磨床隔振基础




振动传递
• 如某个产生振动的设备与一构件 (固有频率f0)相连,则通过这个构 件传导出去的振动动力占振源输 入动力的百分比称作振动传递比 T
1 T ( f / f0 )2 1
隔振结构固有频率 f0 比振源频率f 越低,振动传递比就越小,隔振效
• 吸声尖劈用于半消声室、全消声室,尺寸可根 据用户要求定制。
吸声减噪法使用原则
1.只能取得 4~12dB的降噪效果,因仅能减少反射声(混响声)
• ——不可能通过吸声处理得到更大的减噪效果
2.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吸收减噪法将不会得到 理想的降噪效果。
3.室内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声减噪法收效最大。
• 原理:利用布置在管内壁上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 传播的噪声迅速随距离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1)在总图设计时应按照“僻静分开” 的原则对强噪声源的位置合理地布置
• 将高噪声车间与办公室、宿舍分开。 • 在车间内部,把高噪声的机器与其他机器设备隔离开来,尽可能集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作业指导书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作业指导书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作业指导书第1章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概述 (4)1.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4)1.2 公共设施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4)1.3 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的法律法规 (5)第2章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5)2.1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5)2.1.1 环境政策 (5)2.1.2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5)2.1.3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2.1.4 目标和计划 (6)2.1.5 结构与职责 (6)2.1.6 能力、培训与意识 (6)2.1.7 运行控制 (6)2.1.8 应急准备与响应 (6)2.1.9 监测、测量与评估 (6)2.1.10 内部审核 (6)2.1.11 管理评审 (6)2.2 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6)2.2.1 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 (6)2.2.2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6)2.2.3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 (6)2.2.4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 (7)2.2.5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与评审 (7)2.2.6 环境管理体系改进 (7)2.3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7)2.3.1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7)2.3.2 程序文件 (7)2.3.3 作业指导书 (7)2.3.4 记录表格 (7)第3章公共设施管理体系的构建 (7)3.1 公共设施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7)3.1.1 管理目标 (7)3.1.2 管理组织 (7)3.1.3 管理制度 (7)3.1.4 管理流程 (8)3.1.5 人力资源 (8)3.1.6 技术支持 (8)3.1.7 财务保障 (8)3.2 公共设施管理体系的构建步骤 (8)3.2.1 确立管理目标 (8)3.2.2 设计管理组织结构 (8)3.2.4 设计管理流程 (8)3.2.5 配置人力资源 (8)3.2.6 引入技术支持 (8)3.2.7 保证财务保障 (8)3.3 公共设施管理文件的编写 (8)3.3.1 管理手册 (8)3.3.2 操作规程 (8)3.3.3 维护保养手册 (9)3.3.4 安全操作规程 (9)3.3.5 应急预案 (9)3.3.6 记录与报告 (9)第4章环境管理关键环节与措施 (9)4.1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9)4.1.1 环境保护策略 (9)4.1.2 污染防治措施 (9)4.2 能源管理与节能降耗 (9)4.2.1 能源管理策略 (9)4.2.2 节能降耗措施 (9)4.3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4.3.1 废弃物处理策略 (9)4.3.2 资源化利用措施 (9)4.3.3 生态修复与保护 (10)第5章公共设施管理的关键环节与措施 (10)5.1 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布局 (10)5.1.1 设施规划原则 (10)5.1.2 设施布局策略 (10)5.2 公共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10)5.2.1 使用管理 (10)5.2.2 维护保障 (10)5.3 公共设施的更新与改造 (10)5.3.1 更新策略 (10)5.3.2 改造措施 (11)第6章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信息化 (11)6.1 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理 (11)6.1.1 信息化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11)6.1.2 信息化管理的核心要素 (11)6.1.3 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框架 (11)6.1.4 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11)6.2 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1)6.2.1 系统需求分析 (11)6.2.2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11)6.2.3 系统架构设计 (11)6.2.4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11)6.2.6 系统开发与实施 (11)6.3 信息技术在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1)6.3.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1)6.3.2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1)6.3.3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1)6.3.4 云计算在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1)6.3.5 人工智能在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1)6.3.6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1)第7章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的监测与评估 (11)7.1 监测与评估的基本方法 (11)7.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1)7.1.2 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12)7.1.3 评估方法 (12)7.2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12)7.2.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12)7.2.2 水环境质量监测 (12)7.2.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2)7.2.4 噪声与振动监测 (12)7.3 公共设施管理效果的评估 (12)7.3.1 公共设施管理效果评估概述 (12)7.3.2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效果评估 (12)7.3.3 公共交通设施管理效果评估 (12)7.3.4 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效果评估 (12)7.3.5 公共设施管理效果持续改进 (12)第8章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的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 (13)8.1 人员培训的基本要求 (13)8.1.1 培训原则 (13)8.1.2 培训目标 (13)8.1.3 培训对象 (13)8.2 培训内容的设置与实施 (13)8.2.1 培训内容 (13)8.2.2 培训方式 (13)8.2.3 培训实施 (14)8.3 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14)8.3.1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14)8.3.2 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 (14)8.3.3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14)8.3.4 激发创新精神 (14)第9章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的应急预案与风险防范 (14)9.1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14)9.1.1 编制原则 (14)9.1.2 编制内容 (14)9.1.3 实施要求 (15)9.2 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 (15)9.2.1 风险识别 (15)9.2.2 风险评估 (15)9.3 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15)9.3.1 风险防范 (15)9.3.2 应对措施 (15)第10章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的持续改进 (15)10.1 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与方法 (16)10.1.1 基本理念 (16)10.1.2 方法 (16)10.2 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中的问题诊断 (16)10.2.1 识别问题 (16)10.2.2 分析原因 (16)10.2.3 评估问题严重程度 (16)10.3 持续改进的实施与评价 (16)10.3.1 制定改进计划 (16)10.3.2 实施改进措施 (16)10.3.3 评价改进效果 (16)第1章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概述1.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等手段,对人类活动所涉及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系列活动。

第七章-船体噪声及其控制(1)概要

第七章-船体噪声及其控制(1)概要
按噪声的起源不同,船舶噪声主要可分为三类: (1)空气动力噪声:主要是由气体振动而产生的空气动
力性噪声,如船用主机、辅机的排气系统、通风机、空压 机系统等产生的噪声,一般称为空气噪声。 (2)机械性噪声:由固体振动而产生的机械性噪声,如 主机、辅机的气阀机构、活塞连杆等在摩擦、冲击等交变 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噪声,一般称为固体噪声或结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交变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周期 性的交变力所引起电磁振动而产生的电磁性噪声,如船上 的发电机组、交变器、配电板等产生的噪声。
发出的声波可经多次反射而无吸收。在这类房间内的 某一点处,声音是由声源直接发射过来的,再加上所 有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回来的各种分量的声波的反复 交混组成。如果此室中声源停止发声,由于声波的多 次反射或散射仍可使声音持续一段时间,这个现象叫 “混响”。 这种房间称为混响室,混响时间的长短随频率而变。
通常,我们将影响船舶舱室噪声的噪声源具 体分为螺旋桨噪声、船舶机械噪声和结构噪声。
1.螺旋桨的噪声
螺旋桨是船舶的一个主要噪声源,它可以引起 船体振动而导致噪声,也可以直接产生噪声。
螺旋桨引起的船体振动所产生的噪声,按频率 的观念常常划分为叶频和轴频。
如按噪声的产生原因又可分为涡流噪声和旋转 噪声。
涡流噪声不光是水流对螺旋桨的冲击,还包括 由于桨叶叶梢和螺旋声能是在某 窄频带内的。
旋转噪声是由于螺旋桨周期地击水所引起,它 的频谱是不连续的,它能使船体形成100Hz以内 的低频噪声和振动。
螺旋桨直接产生的噪声有空泡噪声和谐鸣声。
空泡噪声是螺旋桨水下噪声的主要成分。气泡 在爆破时产生的冲击波冲击船体和螺旋桨,此 时会出现像用大铁锤打击船底似的巨响。它的 频率成分实际上不随转速而变,其频率一般在 400Hz~1000Hz之间,而强度可能达到100dB。

第七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

第七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得到整个声频范围内纯音的响度 级。将频率不同,响度级却相同的点连成曲线,便可 得到一簇曲线,如图7-2所示,因为每一条曲线上各点 的声音都一样响,因此这种曲线称做等响曲线。
6.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A声级: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 有关人员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 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 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 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
(3)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4)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 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 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例如,当噪声在80-85dB(A)时,往往很易激 动、感觉疲劳,头痛;95-120dB(A)时,作业人员常前 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 力减退;噪声强到140-150dB(A)时不但引起耳病,而 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增高。
4.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的关系
参见教材p187图7-1 5.响度级与等响曲线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 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它的频率及波 形有关。响度的单位为"宋",1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 频率为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如 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1宋的声音大n倍,即该声音的响 度为n宋。 所谓响度级,就是以1000Hz 的纯音作标准,使其和某 个声音听起来一样响,那么此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定 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记作LN,单位为方(Phon)
40 30 20
农村静夜

振动与噪声测试技术

振动与噪声测试技术
2
(1-4)
这里Ir是在半径等于r的半球面上的平均声强。 声波振动的快慢用频率f来表示,单位是Hz(赫) ,它表示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倒数为振 动周期T,单位是s(秒) 。人类只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000Hz 的声音为超声。 声波的幅值随时间的变化图称为声波的波形。如果波形是正弦波,则称为纯音,纯音的声波可以用 下述函数描述: p=Psin(ωt+θ) 式中:P-幅值;ω-角频率,ω=2πf,f-频率;θ-初始相位。 如1000Hz声音就是指频率为1000Hz的纯音。如果波形是不规则的,或随机的,则称为噪声。如果噪 声的幅值对时间的分布满足正态(高斯)分布曲线,则称为“无规噪声”。如果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单位频 带宽度噪声成分的强度与频率无关,也就是具有均匀而连续的频谱,则此噪声称为“白噪声”。如果每单 位频带宽度噪声的强度以每升高一倍频程下降3dB而变化,则此噪声称为“粉红噪声”,粉红噪声是在等比 带宽内能量分布相等的连续谱噪声。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把那些不希望听见的声音称为噪声,如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等。钢琴声是 乐声,但对于正在学习或睡觉的人就成了扰人的噪声。 按照声源的不同,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机械噪声主要是由于固 体振动而产生的,在机械运转中,由于机械撞击、磨擦、交变的机械应力以及运转中因动力不平均等原 因,使机械的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发生振动,从而辐射机械噪声,如机床、织布机、球磨机等产生的 噪声。当气体与气体、气体与其它物体(固体或液体)之间做高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滞作用引起了气 体扰动,就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类风机进排气噪声、喷气式飞机的轰声、内燃机排气、储气罐排 气所产生的噪声,爆炸引起周围空气急速膨胀亦是一种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动、 磁致伸缩引起电磁部件振动而发生的噪声,如变压器产生的噪声。 按照噪声的时间变化特性,可分为四种情况:噪声的强度随时间变化不显著,称为稳定噪声(见图 1.1a) ,如电机、织布机的噪声。噪声的强度随时间有规律地起伏,周期性地时大时小的出现,称为周期 性变化噪声 (见图1.1b) , 如蒸汽机车的噪声。 噪声随时间起伏变化无一定的规律, 称为无规噪声 (图1.1c) , 如街道交通噪声。如果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 间不超过1s,并且两个连续爆发声之间间隔大于1s,则称 为脉冲声(图1.1d) ,如冲床噪声、枪炮噪声等。 城市环境噪声在噪声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主 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 噪声。由于城市中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和超声速飞机的大 图 1.1 噪声的时间特性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与治理实施方案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与治理实施方案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与治理实施方案第1章总论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4)2.1 污染类型及分布 (4)2.2 污染程度评估 (5)2.3 污染成因分析 (5)第3章污染防治战略与规划 (5)3.1 总体战略 (5)3.2 分阶段目标 (6)3.3 实施路径与措施 (6)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 (7)4.1 工业废气治理 (7)4.1.1 概述 (7)4.1.2 工业废气治理技术 (7)4.1.3 工业废气治理措施 (7)4.2 机动车尾气控制 (7)4.2.1 概述 (7)4.2.2 机动车尾气控制技术 (7)4.2.3 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8)4.3 城市扬尘污染防治 (8)4.3.1 概述 (8)4.3.2 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 (8)4.3.3 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8)第5章水污染防治 (8)5.1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 (8)5.1.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8)5.1.2 废水回用技术 (8)5.1.3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案例 (9)5.2 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9)5.2.1 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9)5.2.2 污水资源化技术 (9)5.2.3 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案例 (9)5.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9)5.3.1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特点 (9)5.3.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9)5.3.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案例 (9)第6章土壤污染防治 (10)6.1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 (10)6.1.1 监测网络构建 (10)6.1.2 污染源排查 (10)6.2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 (10)6.2.1 农用地分类管理 (10)6.2.2 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 (10)6.2.3 农业生产调整 (10)6.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 (10)6.3.1 修复技术选择 (10)6.3.2 修复工程实施 (10)6.3.3 修复效果评估 (10)6.3.4 修复后土地利用 (11)第7章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 (11)7.1 噪声污染防治 (11)7.1.1 噪声污染来源与影响 (11)7.1.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1)7.2 振动污染防治 (11)7.2.1 振动污染来源与影响 (11)7.2.2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11)7.3 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1)7.3.1 噪声监测技术 (11)7.3.2 振动监测技术 (12)第8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12)8.1 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 (12)8.1.1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12)8.1.2 生活垃圾转运与处理 (12)8.1.3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12)8.2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 (12)8.2.1 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12)8.2.2 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与利用 (12)8.2.3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12)8.3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13)8.3.1 危险废物收集与运输 (13)8.3.2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 (13)8.3.3 危险废物监管与风险防控 (13)8.3.4 危险废物信息公开 (13)第9章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3)9.1 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13)9.1.1 生态系统现状评估 (13)9.1.2 生态系统分区管控 (13)9.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9.1.4 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 (13)9.2 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14)9.2.1 污染土壤修复 (14)9.2.2 水体生态修复 (14)9.2.3 植被恢复与重建 (14)9.3 生态补偿机制 (14)9.3.1 生态补偿政策制定 (14)9.3.2 生态补偿资金筹措与管理 (14)9.3.3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与评估 (14)9.3.4 社会参与与监督 (14)第10章污染防治管理与保障措施 (14)10.1 政策法规体系 (15)10.1.1 制定完善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

环境监测第七章噪声及振动监测

环境监测第七章噪声及振动监测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第二节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第三节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第五节 噪声标准 第六节 噪声监测 第七节 振动及测量方法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一、声音的定义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空气发生振动,当振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 二、噪声及其主要危害 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人们的睡眠和工作,诱发疾病,干扰语言交流,强噪声还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损环建筑结构。
3.声强级
4.声压级
声压级常用Lp表示,定义为: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 在空气中规定p0为2×10-5Pa,该值是正常青年人耳朵刚能听到的1000Hz纯音的声压值。
四、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1.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 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 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 I总=I1+I2。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8 000
11 313.6
5 656.80
500
707.100
353.550
16 000
22 627.2
11 313.6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一、声级计 1.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概述 (4)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1.1.1 地表破坏 (4)1.1.2 地下水位下降 (4)1.1.3 矿山地质灾害 (4)1.1.4 矿山废弃物污染 (4)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4)1.2.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1.2.2 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4)1.2.3 保护生态环境 (5)1.2.4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1.2.5 维护国家权益 (5)第2章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5)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5)2.1.1 调查目的 (5)2.1.2 调查内容 (5)2.1.3 调查方法 (5)2.2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5)2.2.1 评价目的 (5)2.2.2 评价内容 (5)2.2.3 评价方法 (6)2.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6)2.3.1 监测目的 (6)2.3.2 监测内容 (6)2.3.3 监测方法 (6)2.3.4 监测频次 (6)第3章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6)3.1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6)3.1.1 塌陷灾害 (6)3.1.2 滑坡灾害 (7)3.1.3 岩爆灾害 (7)3.1.4 瓦斯灾害 (7)3.1.5 水害 (7)3.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7)3.2.1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7)3.2.2 预防措施 (7)3.2.3 工程防治措施 (7)3.3 矿山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7)3.3.1 应急预案制定 (7)3.3.2 预警预报 (8)3.3.3 应急响应 (8)第4章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8)4.1 矿山土地复垦技术 (8)4.1.1 土地平整技术 (8)4.1.2 土壤改良技术 (8)4.1.3 水土保持技术 (8)4.1.4 植被恢复技术 (8)4.2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8)4.2.1 生态恢复技术 (9)4.2.2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9)4.2.3 水环境修复技术 (9)4.2.4 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9)4.3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案例 (9)4.3.1 案例一:某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9)4.3.2 案例二:某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9)4.3.3 案例三:某石灰石矿山生态景观建设 (9)4.3.4 案例四:某磷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9)第5章矿山废水处理与利用 (9)5.1 矿山废水来源与特点 (9)5.1.1 矿山废水来源 (9)5.1.2 矿山废水特点 (10)5.2 矿山废水处理技术 (10)5.2.1 物理处理技术 (10)5.2.2 化学处理技术 (10)5.2.3 生物处理技术 (10)5.2.4 联合处理技术 (10)5.3 矿山废水回用与资源化 (10)5.3.1 废水回用 (10)5.3.2 资源化利用 (10)5.3.3 生态补水 (11)第6章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1)6.1 矿山固体废物类型与特点 (11)6.1.1 类型 (11)6.1.2 特点 (11)6.2 矿山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1)6.2.1 尾矿处理技术 (11)6.2.2 废石处理技术 (11)6.2.3 煤矸石处理技术 (11)6.2.4 冶炼废渣处理技术 (11)6.3 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12)6.3.1 尾矿资源化利用 (12)6.3.2 废石资源化利用 (12)6.3.3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12)6.3.4 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 (12)第7章矿山噪声与振动控制 (12)7.1 矿山噪声与振动来源 (12)7.1.1 矿山开采活动 (12)7.1.2 矿山设备运行 (12)7.1.3 矿山物料运输 (12)7.2 矿山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12)7.2.1 防噪降噪措施 (13)7.2.2 振动控制技术 (13)7.2.3 矿山绿化与景观优化 (13)7.3 矿山噪声与振动监测与管理 (13)7.3.1 监测方案制定 (13)7.3.2 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13)7.3.3 监测结果应用 (13)7.3.4 管理制度建立 (13)7.3.5 员工培训与宣传教育 (13)第8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3)8.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4)8.1.1 生态保护原则 (14)8.1.2 生态保护措施 (14)8.2 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技术 (14)8.2.1 生态修复技术 (14)8.2.2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4)8.3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4)8.3.1 生态环境监测 (14)8.3.2 生态环境评价 (15)第9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15)9.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5)9.1.1 法律层面 (15)9.1.2 法规层面 (15)9.1.3 规章层面 (15)9.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与制度 (15)9.2.1 政策层面 (15)9.2.2 制度层面 (16)9.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管 (16)9.3.1 执法监管体系 (16)9.3.2 执法监管措施 (16)9.3.3 法律责任追究 (16)第10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践 (16)10.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案例 (16)10.1.1 案例一:某金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6)10.1.2 案例二:某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6)10.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创新 (17)10.2.1 技术创新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 (17)10.2.2 技术创新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7)10.2.3 技术创新三: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 (17)10.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3.1 发展趋势 (17)10.3.2 展望 (17)第1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概述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 地表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噪声与及振动控制技术

噪声与及振动控制技术

三 噪声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1. 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
2. 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3.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4. 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三 噪声的特点与影响
引起 耳聋
诱发 疾病
影响
生活
影响
工作
影响
噪声引起耳聋
听觉疲劳(暂时性听阈迁移):置身于较强噪声环 境中一段时间,耳鸣、听力减弱,但脱离噪声源听觉 会恢复原状。
二 噪声的分类
噪声源
交通噪声 工业噪声
喇叭声 汽笛声 刹车声
纺织厂 印刷厂 机械厂
建筑施 工噪声
打桩机 搅拌机
社会生活 噪声
叫卖声
争吵声
交通噪声源
工业噪声源
建筑施工噪声源
社会生活噪声源
工业生产噪声
常见工业设备声级范围(dB)
设备 名称
声级 范围
设备 名称
织布机 96-106 锻机
鼓风机 引风机 空压机 破碎机
74-80
76
名称 洗衣机 除尘器
钢琴 电视 电风扇
电冰箱
社会生活噪声
家用电器噪声(dB)
声级范围
名称
50-80 60-80 60-95 55-80 40-60
窗式空调 缝纫机 吹风机 高压锅 脱排油烟机
40-50
食品搅拌机
声级范围 50-65 45-70 45-75 58-65 55-60 65-75
抛光机 锉锯机 挤压机
声级 范围
设备 名称
声级 范围
91-110 卷扬机 80-90
91-95 91-105 91-95 91-95
退火炉 拉伸机 细纱机 整理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声波与声速
物体(固、液、气)的振动是声音的来源。振 动在弹性介质中以波动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 波称为声波。
(振动→挤压周围介质质点 →时密时疏,疏密过程从质点向前传 播)为纵波(质点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和疏密波。
声速c―声波在一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s。
介质不同,c不同。0℃,空气c=331m/s。氢气c=1270m/s;20℃,水, c=1460m/s。
不同子样的声级可以运算,相加,相减,平均。P212-213或
(8.9-8.13)。
响度级Ln―将声压和频率联系起来的特性,单位为方 ( phon )。以 1KHz 纯音为基准,一个噪声和这个基 准声一样响,则这个噪声的响度级( phon)就等于这 个纯音的(声压级(dB值))。
例:某噪声,听起来和声压级为95dB,1KHz的基音一样响,这个噪音的响
频率f――声波每秒振动次数。Hz。
声频:耳听声范围:20~20000Hz。 波长λ――声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 m。空气,声频范围内,λ=1.72cm~17.2m 周期T―声波前进一个波长距离所需时间。
则:
cf
1 T= f c
2.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声压:有声波时,介质中压力超过静压力的值(Δp), 为声波动力。 瞬时声压―某一瞬间所产生的压力增值。 大气:p(t)=P(t)-P0=声波中介质压力-大气压力。
当 LN≥40 , 噪 声 响 度 级 Ln 每 增 加
二.声的传播与衰减
1.不计大气吸收的传播 测点距声源不同,声压级不同。 (1)室内点声源 声压级: LP LW 10 lg( 声源中央,Q=1; 墙或地[通过1球面],Q=2; 两墙与线[通过1/4球面],Q=4; 三面交点[通过1/8球面],Q=8 r―离声源距离m。 R房间常数= Q――位置指向性因数。
2πLr(柱面)LP减少3dB。减少量Z0lgr 10lg 吸声系数→∞,声波传播墙影响。面声源,不衰减。
2.计及大气吸收
由于空气的粘滞性和热传导,声能→热能。或被吸收,声压级Lp 衰减,
其附加衰减量 A 7.4 a [8.16/P214]
f 2r

(dB) f Hz, r m, 相对湿度。
3.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n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平均声能。(声音强弱)
2 1 T p 自由声向 In pun dt w / m2 T 0 ec 声强级SIL(Sound Intensity Level) I LI 10 lg LdB P I0 基准声强I0=10-12w/m2 对应基准声压p0=2×10-5Pa

4.声功率与声功率级
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发出的总声能。
w
声功率( w)是恒量,声压( p)和声强( In)在声场不

s
球似 Inds 4 R 2 In

同地点有不同的值,与R成反比,声功率级SWL(Sound
Level)
w dB Lw 10 lg LI LP w0 -12 2 基准声功率 w0=10 w (1m 的I,球半径R=0.2821m处)
第七章1 噪声与振动
第一节 噪声基础
噪声 ―― 令人不愉快的声音。(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
对人体有害、不需要的声音)
噪声污染――噪声超过人们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 近10年,美、日、俄增加10dB;北京:达86dB。严重破坏人类 的生活环境,身体健康。 列为国际三大公害(水、大气、噪声)
一.基本特性
Q 4 Db [4πr2 -点源通过面积] ) 2 4 r R
sa 2 m 1 a
,α-吸声系数,S-室内总面积m 。
2
(2)混响场:各点声压均匀,与r无关,Q=0
(3)自由场:无墙,R→∞,Q=1点声源,距离r增加一倍,声压级 LP减少6dB。
半自由场:一面墙, R→∞ , Q = 2 线声源,传播通过面积为
p=0

无声。
1atm=1.013×105Pa
有效声压(一般称为声压)―瞬时声压在一段时间内的均 方根值。
1 Pe T

T
p 2 (t )dt
0
听阀声压―正常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的声压:
p0 2 105 Pa。( f 1000 Hz
痛阀声压―正常人耳感到疼痛的声压。

时)
基准 0dB 120dB
2.对睡眠、交谈和思考影响
睡眠:影响数量和质量。连续噪音:40dB 10%人的影响, 70dB 50%人影响 突然噪音:40dB 10%人的惊醒,60dB 70%人惊醒 交谈:连续噪音:55dB即多影响;65dB提高嗓门;90dB, 无法交谈。 思考:噪声使工作效率下降,心情烦燥,反应迟钝,分 散注意力,引起安全事故。
5.响度,响度级,计权声级(A)
人耳对声音的感受不仅与声压有关,也与频率有关。 频率不同,感受不同,对低频和较高频不敏感。空压 机(高频)和小汽车(低频)均为90 dB,听起来前者 响得多。
测量仪器中,为了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设计计数网络A、B、
C按接多的声间不同程度滤波。A网络将大部分低频波滤掉, 与人耳对噪音的感觉一样。所以用A网络的声级A表示噪声大 小,称为分贝A,dB(A)。
度级为95phon。
所以,响度级是人类主观感觉声音响的程度的指标。 得到等响曲线。
响度N―与响度级一一对应,单位是宋(sone);可以
较直观地表示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增减的百分数与人 类主观感觉声音响的程度的变化较接近。 10phon,N增加一倍。与人类主观感觉更接近。
( LN 40) N 2 10
三.噪声危害
1.对听力影响
听觉器官损伤,刺耳、疼痛、听力下降、耳鸣、出 现听觉疲劳。长期强噪声下,使暂性的听阀偏移不能恢 复,产生噪声性耳聋(f=500,1000,2000Hz,平均听力 损失超过25dB)。
轻度耳聋:损失: 15~40dB ;中度: 40~60dB ;全耳
聋:85dB。
听力保护标准:85~90dB。 >115dB立即有耳聋危险。 120dB痛阀声压
p 20Pa
声压级SPL(Sound Pressure Level)-有效声压与听阀声压之比的对
数的20倍,单位为分贝db]
pe L p 20 lg p 0
一般:听阀0dB,公共汽车内80dB, 讲演90 dB,痛阀120dB, 飞机喷口附近150dB。
dB(decib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