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王丽)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c88d066edb6f1afe001f0b.png)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并掌握了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分析能力,因而在实验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制法,从已有知识的出发,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级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
杨晓琴
单位
应县二中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逐步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和合理实验装置。
2.利用课堂资源来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
1.选择装置的原则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总结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人工降雨”和“植物光合作用”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信息说出视频中涉及的主要物质是什么,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气体,那么在实验室如何得到它呢?如何获得二氧化碳?怎么验证是二氧化碳?如何操作?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1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1](https://img.taocdn.com/s3/m/51955a23e2bd960590c67782.png)
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写一家人到野外散步的小事,体会这家人表现出的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教育学生用心去孝敬父母。
三、学情分析
散步虽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是,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平时,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情景虽时而所见,却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悟具体的句子来进行体会学习。
学法:讨论、交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初中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课时
提供者
孙宝柱
单位
盂县西烟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理解具体的句子来体会文章所散发出的人性美和语言美。
3.找出你认为最能打动你的话或段落,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能力,锻炼其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领悟文章的主旨
四、自测提升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分歧拆散各得其所波光粼粼
2.用“亲情是,使人”的句式,写一个排比句。
学生完成测试,小组长负责检查并督促改正。
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王丽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王丽](https://img.taocdn.com/s3/m/bccfef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3.png)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王丽发布时间:2022-03-17T17:52:22.56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4期作者:王丽[导读] 实施新课改之际,思考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觉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发展智慧。
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好“引路人”,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带着激情,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王丽甘孜县城关第三完全小学【摘要】实施新课改之际,思考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觉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发展智慧。
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好“引路人”,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带着激情,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打造高效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3-017-01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三十余载。
初上讲台,课堂教学大多实行的是我先写出教案,头头是道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则是记笔记,然后背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几年教学实践,发觉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效益低。
实施新课改之际,思考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觉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发展智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王 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王 丽](https://img.taocdn.com/s3/m/ce77003c770bf78a6429541f.png)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王丽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效果质量提高小学数学目前,课改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向前推进。
而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育上仍以一个威严管理的形象自居,对学生出现的不符合答题特点的反应,教师简单粗暴地指责学生,在单纯传授知识的旧教学观下,小学数学课堂一直遵循着固定的模式,即“以导入形式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为主的新知识学习———以巩固新知识为目的的大量练习”。
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教师就心急火燎,怕一个学生的思路带偏其他学生,于是直截了当地抛出答案,使同学被动接受答案。
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处于半开放状态,限制了学生探究的能动性,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笔者拟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入手,总结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1 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与教学方式的运用。
这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达到新教改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要敢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敢于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型教育模式。
1.1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技术,把他们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当中。
将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将普通的“师讲生从”的模式转变为交互式、可视化的模式。
教师自身要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解、善于把课堂的精髓部分用超文本的形式显示出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能力。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2baff27df5335a8102d22099.png)
回顾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回答〕:讨论分析后,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一个书写原则:要遵守客观事实。
〔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书写原则: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含义。上述知识就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的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探究任务三〕:如何标注生成物的状态?
〔引导〕:①箭头都标在了哪一方?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一样吗?
〔提问〕:第六组CaCO3的右侧标有向下的箭头,表示什么含义呢?
播放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每组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写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的卡片粘在白纸条上,并将各组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科目
初中化学
教学对象
初三学生
课时
提供者
何匡义
单位
长子县第七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变化的学习方法,并初步运用观察获取信息,并运用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进行加工处理。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5f1d354b35eefdc8d3339b.png)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都是消费者:(1)消费的分类
(2)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消费者权益需要保护的原因)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1)享有的权利
(2)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
(3)消费者也应履行义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科目
政治
教学对象
八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马继红
单位
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提高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过程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说、试、断、找”几个环节,结合大量的图片与漫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确立的依据:学生对消费者的权利知之甚少,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掌握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方法,前提必须知道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D、某商店规定,本店出售的商品终身免费维修
3、某顾客在购买皮鞋时要求商家提供皮鞋的产地。该顾客是在行驶()
A、对商品的自主选择权B、公平交易权C、对商品情况的知情权D、依法求偿权
4、王某到市场李某的摊位购买25斤牛肉,付钱后觉得分量不够,到工商管理处称,只有18斤。李某侵犯了王某的()
A、自主选择权B、公平交易权C、知悉权D、依法求偿权
七、教学评价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3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3](https://img.taocdn.com/s3/m/54628ec9aa00b52acfc7cabe.png)
(引导探究)
第一阶段:实验前
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除了这些以外,还应该注意观察蜡烛的哪些特性呢?
(学生发言)还应该观察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
(学生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并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归纳)石蜡质软、不溶于水,并且密度小于水
设计探究方案如下:
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回忆,并设疑;
第二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步:交流讨论问题;
第四步:小结。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通过讨论明确每步操作的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
讨论问题(二)
为什么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高?
(预计学生答案)
因为外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剧烈,放热多、温度高
讨论蜡烛蒸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讨论问题(三)
吹灭蜡烛的时候,观察到有白烟生成。猜测一下,观察到的白烟可能是什么物质?
②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③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价值观。
④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
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48956d8e9951e79b892753.png)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807a0c0740be1e650e9a95.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拿了一些实物(如:硬盘、CD、主机、内存条、显卡、鼠标、键盘等),还包括学生已经不常见的软盘,虽然已经淘汰的东西,但也可以告诉学生以前保存文件的工具,从几兆到几吉,从只能保存文档到可以保存若干视频感受硬件发展之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CPU:又称中央处理器。是电脑世界中最大的司令官,就像是我们大脑一般,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负责指挥计算机进行各种运算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特点:CPU运算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台电脑性能的发挥,速度决定一切。
提问:举例说说自己熟知的cpu型号?
存储器:
a、内存储器:
简称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放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等信息的设备。
二、给出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的基本组成
2、能正确识别计算机上的主要部件,并知道其作用
3、简单的掌握一些配置硬件的方法
三、新课
1、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部分
①、硬件系统
定义:组成计算机各种设备的总称。
输入设备
外部设备: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
主机
内存储器
a、输入设备:
将外部的各种信息、命令转变为数字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能正确识别计算机上的主要部件,并知道其作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台计算机有哪些部件组成呢?
除了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关于计算机的部件呢?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5c394ca8956bec0975e3b1.png)
1.经历了有理数乘法法则这一知识规律的发现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2.这堂课运用了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方法。3.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下节课乘法运算律打下基础。
让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做、所听、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训练学生的
归纳和表达能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列出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再用数轴来表示一下
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后,把这一结论用投影仪演示。
学生动手画,一学生板演。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得出做铺垫。
由学生灵活应用自己得出的结论。此两题重在尝试和探索,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可适时点拔。
二、展开。例1例2计算: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2页练习的第1、2题。
学生做课本例题并写出法则
可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解答,再请学生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则并加强记忆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
石巍
单位
左权二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感受有理数乘法的实际背景,认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经历有理数乘法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在探究和交流活动中,促进观察、猜想和归纳概括能力。
2014继续教育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2014继续教育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9690e5172ded630b1cb65a.png)
(2)学生能根据别人的健康问题提建议,能写出重点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并能描述怎样对待健康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科内容,学生有了处理紧急事件的基本能力,树立互帮互助,关心他人的精神。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识
与
技能
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10
8
5
3
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10
8
5
3
能够用英语提建议
10
8
5
2
操
作
技
能
熟悉运用新单词、短语、句型描述健康状况
8
6
4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10
8
5
3
能用所学内容处理身体健康发生的问题
10
8
5
3
情
感
态
度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勇于开口、动脑,发言次数多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To express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2) To learn totake care of yourself and others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Step 1 Greeting
T: How are you?
Ss: I’m fine.Thank you.How are you?
B: I think she should 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a5133ebcd126fff7050b43.png)
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以鼓 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所用时间 的多少及正确率评出优胜者。(全班 分六小组,每小组八位同学)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 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 23 个省、 5 个自 治区、4 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 别行政区,总计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台湾是我 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运用材料,了解历 史上的行政划分
三、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 县、 镇三级行政区划,
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 班级、 小组一样。 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直 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 县。 我国行政 区的划分, 有些地方比较复杂, 在填写 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时, 要从当地的实际 出发,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没有县、 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 地方, 行政区划是四级, 即省(自治区)、 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 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 镇(乡)。 除此以外, 国家根据特殊需要, 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 和澳门的吗?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一国两制” 的 伟大构想,1997 年 7 月 1 日,我国政 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设立香港特别 行政区;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 归祖国,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四、活动一 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 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 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 最重要的是省 一级的行政区, 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 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 称和位置: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教师按照课本第 7 页的顺序, 用吹塑纸 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 完成中国政 区图。 (学生回答)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98cc81cc22bcd126ff0c85.png)
本文写“我”与母亲 正字音,然后回答。
母亲读书时, 将影 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 和 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自由 朗读了这首诗, 请同学们说 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么样 的感觉,看看我们会不会 学生谈感受,主要突 感受散文诗的深 “心有灵犀” 。 (这首诗表达 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 深的母子之情 了什么感情?这是一个怎 母亲的慈爱、善良 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 妈?
25
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 ,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合作学习之中。 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 参与 25 思考过程。 程度 3、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 补充自己的想法。 4、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1、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参与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效果 3、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 合 作 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 交流 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通过 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 到了母爱与父爱的熏陶, 希 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 妈妈爱自己的爸爸, 做一个 懂事的好孩子。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总结师生 共同完成, 可以对 文章温故知新, 有 新的领悟和见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生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要点
分值
得分
1、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精神 2、发言响亮、清晰。 状态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金色花》 一课 科目 提供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 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 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 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面对散文诗不是十分了解,对散文诗和叙事文没有良好 语文 教学对象 单位 七年级 课时 时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bd23f6941ea76e58fa0457.png)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在山的那边》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 1 提供者单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
2.积累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七个词语,并会运用。
3反复朗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逐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2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3.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通往理想之路充满艰难险阻,只有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才能实现理想。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内容分析《在山的那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一首新诗。
这首诗歌以大海和群山为喻,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渴望得到新同学的赞许,渴望得到新老师的鼓励,但学生学习的随意性较强。
学生会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会结合语境分析理解词语,对诗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能准确把握,但对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能理解,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品味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领会本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大海》设置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口述: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老师:你们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老师:你们喜欢大海吗?老师:我也很喜欢大海,喜欢大海波涛滚滚的气势,喜欢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关注自然界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
有趣和有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力》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有: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认识重力的方向,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了解重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力的三要素,引出重力的三要素
提问力的三要素,引出重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
回答重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回想力的三要素,并思考重力的三要素是怎样的。
3、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给学生实验方案,发给学生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总结实验结论。
分组做实验,多次测出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点,得出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重力教学设计
课题:重力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
课时
1
课时
提供者
王莉
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第九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铅垂线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3、独立动手完成实验。
10、20、30
4、完成课堂练习。
10、20、30
5、能提出有见解的问题。
10、20、30
八、板书设计
重力
1、什么叫重力?
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的物体因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
4、重力的大小:
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用G=mg表示,g=9.8N/kg。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总结实验结论,小组讨论,老师总结后,得出物体所受重力的质量的关系。
4、提问:
(1)什么叫重心?
(2)重心的位置如何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通过做实验知道物体重心所在的位置,以及如何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让学生知道重心的位置和重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引导提问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本课进行小结
5、物体的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回答教师提问,深化对本节的认识。
使学生对本节学到的内容加深了解
四、课堂练习
设计几个练习,学生做时巡查学生完成情况,做完后评估讲解。
认真做练习,巩固本节知识
巩固本节知识,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根据情况点拨。
七、教学评价设计
姓名班级日期
成绩
1、认真听课,大胆发言。
10、20、30
2、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
10、20、30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发给每个学生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铝、铁、铜)的圆柱体,让学生感觉他们有什么不同。
2、引入重力的概念。
学生反复掂量、观察这三个圆柱体,思考讨论这三个圆柱体有什么不同。
利用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感知物体受到的重力,激发学生研究重力的趣。
二、出示目标,探究新知
1、重力产生的原因及重力的施力物体
挂一个物体,用剪刀把细线剪断,让学生观察物体落地,分析这个物体落地的原因,思考重力产生的原因及施力物体。
观察物体落地现象,分析物体受重力的原因和施力物体。
让学生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及重力的施力物体。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57班和58班两个班的物理课,57班学生比较稳重,知道学习,但发言不很积极,58班学生较活泼,发言很积极,喜欢问问题,通过观察和相处,我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高。尤其是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对于本节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较容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重力的概念,然后讨论重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实验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