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
小班任性行为的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任性行为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
任性行为是指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违背社会规范和他人意愿的行为。
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困扰。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小班幼儿的任性行为,成为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班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1. 撒娇、哭闹:为了得到玩具、零食或其他物品,幼儿会通过撒娇、哭闹等方式向家长或教师提出要求。
2. 挑剔、攀比: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他人给予的关注和关爱过度依赖。
3. 挑战、挑衅: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会采取挑战、挑衅等行为。
4. 拒绝合作:在完成集体任务时,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甚至拒绝参与。
5. 逆反心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会故意与家长、教师对抗。
三、小班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任性行为。
2.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风气、媒体传播、同伴影响等都会对幼儿的任性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生理因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产生任性行为。
4. 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态度、班级管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任性行为。
四、小班任性行为的预防和纠正策略1. 家庭教育方面:(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
(2)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3)家长要合理满足幼儿的需求,避免过度溺爱和忽视。
2. 社会环境方面:(1)社会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媒体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渲染负面信息。
(3)同伴之间要互相尊重、关爱,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生理因素方面:(1)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情绪失控,幼儿可能会因为受挫或不满意的情况而大声哭闹或发脾气,甚至出现打人、踢人等行为。
其次是自我中心,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只顾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行为,比如抢夺玩具、不愿意分享等。
幼儿任性行为还包括冲动行为,幼儿可能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比如突然扔掉玩具或推倒物品。
幼儿可能表现出固执己见和不服从的行为,拒绝接受成人的规则和指导,甚至表现出挑战性和顽固性。
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但都体现了幼儿在情绪控制、社会交往和规则遵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引导。
1.2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重要性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商。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任性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和引导,可能会演变成持续性的问题行为,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
通过矫正幼儿任性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任性行为的存在不仅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困扰,更会对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不仅是对幼儿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对整个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需要。
只有及时、有效地矫正幼儿任性行为,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成长阶段,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栋梁。
2. 正文2.1 心理学理论与幼儿任性行为心理学理论对幼儿任性行为的解释和矫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的任性行为是由外部环境条件所引发的,通过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地改变幼儿的行为。
这一理论强调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和调控,通过奖励积极行为和惩罚消极行为,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任性行为是由于认知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幼儿在认知发展的某一阶段容易表现出任性行为。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第一篇:行为矫正的重要性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愈加普遍,其中任性行为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行为矫正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行为矫正主要是通过某种手段,使得孩子的不良行为逐渐转化为良好的行为。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性格、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这个孩子的行为矫正计划。
首先,行为矫正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行为不良一旦得到有效的矫正,家长们将不再因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忧虑,同时也可以避免孩子的行为不良逐渐恶化。
其次,行为矫正可以提高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行为矫正过程中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乃至心理状态有改变,这将激发他们的自控意识,从而长远地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最后,行为矫正还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信任。
行为矫正不是只教了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也要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到孩子的内在情况,建立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沟通。
这对未来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任性孩子的不良行为应及早得到行为矫正,这对孩子本身、家长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多种多样,如打砸东西、撒泼打滚、顶撞、妨碍家务、叛逆情绪等。
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因孩子的性格、成长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行为呢?很多家长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任性,没有正常的教育训练,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虽然孩子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幼儿行为,但更多是因为外部因素因素的作用。
例如,缺乏父母的良好引导、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小朋友之间互相影响、缺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缺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引导等。
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背后隐藏了一些因素,家长和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背景,尽早制定出行为矫正计划,使得孩子逐渐成长为独立、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乖巧孩子。
对于有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正,家长和老师需要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从而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行为矫正。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一、引言幼儿的任性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和社交能力。
研究和实践如何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讨论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二、理论分析1. 任性行为的定义任性行为是指儿童在面临挫折或受到限制时,表现出的情绪激动、拒绝服从和强烈情绪反应的一种行为。
幼儿期的任性行为是正常的,但过度任性的行为却可能成为一种心理问题。
幼儿的任性行为有时是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还未学会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或者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
要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关注幼儿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其次是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是提供正面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三、实践方法1. 理解幼儿的情绪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首先需要理解幼儿的情绪。
当幼儿出现任性行为时,家长或老师需要及时关注他们的情绪表现,了解他们为何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可能是因为在家庭中受到了挫折,或者是受到了其他孩子的影响等。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幼儿的情感需求,才能更好地去矫正他们的任性行为。
2.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家庭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更容易接受矫正的指导,也更愿意学习和改变任性的行为。
3. 提供正面的引导和激励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正面的引导和激励。
当幼儿因为受挫失败而表现出任性行为时,我们可以先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耐心地解释为什么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最后鼓励他们试着接受一些新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并且学会用更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实践案例小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由于家中的家长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疏于陪伴和关爱他,导致小明经常表现出任性行为。
幼儿教师该如何面对幼儿的任性
幼儿教师该如何面对幼儿的任性幼儿教师是承担教育和照顾幼儿的重要角色之一。
面对幼儿的任性行为,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与态度,引导幼儿积极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师如何应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并提供一些观点和方法。
首先,幼儿教师应理解幼儿行为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行为通常是自发、主观和情绪化的。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情绪失控、固执己见、反复无常等行为。
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行为是幼儿发展阶段的一部分,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并以更宽容和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
其次,幼儿教师需要建立积极的关系和沟通。
与幼儿的互动和亲密关系对于纠正任性行为非常重要。
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展示关心和理解。
通过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意愿,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处理幼儿的任性行为时,师幼互动是关键。
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例如表扬合适的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积极行为的意愿,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同时,在幼儿犯错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认识错误,并鼓励他们改正。
此外,为了引导幼儿远离任性行为,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幼儿需要明确了解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教师应当与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并确保规则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当幼儿违反规则时,教师需要及时做出回应,强调违反规则的后果,并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最后,幼儿教师应与幼儿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对于引导幼儿摆脱任性行为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和家长分享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寻求他们的帮助和建议。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教师可以共同制定适合幼儿的行为管理策略,并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
总结起来,幼儿教师应理解幼儿行为的特点,建立积极的关系和沟通,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与家长密切合作。
这些方法将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并为幼儿的行为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幼儿任性行为之我见
幼儿任性行为之我见幼儿的任性行为是家长和老师经常会面对的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任性行为不仅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困扰,也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而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解决任性行为问题的关键。
幼儿的任性行为往往是由内心世界的不稳定引起的,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对某些事情不满意而表现出的反抗。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首先要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排解情绪,引导孩子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对预防和降低幼儿任性行为也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性格。
家长要学会耐心、温和地与孩子沟通,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不以权威和严厉对待孩子。
在学校中,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会对幼儿的任性行为产生影响。
老师应该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情感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降低任性行为的有效途径。
幼儿通常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容易被外部环境和环境所左右。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自觉遵守规则和约定,不再盲目地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避免产生任性行为。
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对处理幼儿任性行为也非常重要。
在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时,家长和老师不应过于严厉、暴力或者忽视,而应该理性冷静地对待,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寻找引发任性行为的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和疏导。
也要注重奖惩的方法,在奖励孩子良好的行为的也要适度地采取惩罚措施对不良的任性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在处理幼儿任性行为问题时,我认为以上几点尤为重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孩子可能因个性和背景原因表现出不同的任性行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幼儿期是孩子行为和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问题之一。
任性行为指的是幼儿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出任性、固执和不合群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幼儿自身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扰。
对于有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正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行为分析是行为矫正的第一步。
分析幼儿的行为是为了找出他们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个性特点等。
通过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行为表现,并与其他幼儿的行为进行比较。
还可以与家长、教师和心理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为行为矫正提供指导。
针对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幼儿行为发展的关键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积极行为。
家长应该尽量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长还可以通过规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和奖惩制度,引导幼儿正确行为。
建立适合幼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也是行为矫治的重要方面。
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序的学习场所和合理的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奖励、惩罚、示范和引导等。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也是行为矫正的重要环节。
心理专家可以通过与幼儿和家长的个别或家庭会诊,了解任性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在心理疏导和辅导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对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行为矫正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任务。
通过行为分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可以有效地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如何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
如何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幼儿的任性行为是他们在认知以及情感发展中的一种表现,当他们遇到挫折、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时,可能会表现出种种的任性行为。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正确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建议:1.理解与倾听:首先,要尽力去理解幼儿的需求和感受。
幼儿可能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通过行为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父母和教育者要倾听和观察幼儿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信任基础。
2.建立规矩与边界:幼儿需要有清晰的规矩与边界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制定适当的规则,确保幼儿明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同时,在设定规则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当幼儿的任性行为超出规定的边界时,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制止和引导。
3.鼓励表达情感:幼儿常常因为他们自己无法处理复杂的情绪而表现出任性。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幼儿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学会用言语和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例如,幼儿可以学会用“我希望”、“我需要”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通过任性行为来表达。
4.提供替代方法与选择:当幼儿表现出任性行为时,父母和教育者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替代方法与选择。
例如,当幼儿不愿意合作时,可以提供一些可选择的活动或者任务,让他们能够自主决策。
这样一来,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有权作出选择,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出现。
5.引导问题解决与冲突解决能力:幼儿任性行为的背后可能是一些挫折感或冲突。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能力。
例如,可以教给他们合作与沟通的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够降低任性行为的发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给予适当的关注与赞赏:幼儿有时候通过任性行为来获取关注。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关注与赞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渐渐减少任性行为的出现。
幼儿任性行为之我见
幼儿任性行为之我见幼儿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一种行为。
无论在家庭、幼儿园或托儿所中,幼儿任性行为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幼儿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哭闹、撒泼、发脾气、拒绝接受指导等形式,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作为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幼儿的任性行为呢?我的见解是,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任性行为的成因,然后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和纠正幼儿的行为。
任性行为的成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情绪失控、需求得不到满足、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等。
幼儿的任性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情绪或需求的冲动时,容易表现出失控的行为。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导致情绪上的波动,从而表现出任性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任性行为视为幼儿的不良表现,而应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和情感状态。
在面对幼儿的任性行为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解。
家长和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状态,不要过分苛责或品头论足。
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在幼儿表现出任性行为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法来引导他们,比如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关注,帮助他们缓解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被关心的重要性。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幼儿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
在幼儿出现任性行为时,我们可以耐心地引导他们进行情绪解释和思考,帮助他们逐渐理解自己情绪的起因和表现,并学会寻找恰当的方式来化解情绪。
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让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逐渐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
对于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行为塑造和示范来引导幼儿。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可以从身教入手,给幼儿树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模范,引导他们学习和模仿。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教会幼儿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宽容待人、如何控制和表达情绪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DOC 磐安教育幼儿行为、心理案例有个幼儿的情况就非常特殊,下面就对这名幼儿的做一下分析。
1、幼儿的一般情况王某,男,5岁,独生子女。
该幼儿性格外向,长得也可爱,嘴巴又甜,但不与人友好相处,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哭闹。
在班上一旦与同伴发生争执(玩玩具时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他就一味哭,严重时躺在地上,直到老师进行不公平的处理后才停止。
2、幼儿的家长情况王某与爸爸妈妈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充裕,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工程师,但父母平日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姥姥退休在家照顾他。
王某姥姥非常疼爱他,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王某爸爸希望在生活习惯、性格等各方面培养他,可是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姥姥总是舍不得孩子辛苦,跟爸爸唱反调。
妈妈一味关注他情绪是否好,只要王某发脾气,苦恼,就会迁就,时间一长,王某便有恃无恐,对谁都不怕了。
【问题情境】(1)和妈妈逛商场是王某最高兴的事,看着形形色色的玩具,他激动得又蹦又跳,看着这个也想要,看着那个也舍不得放下,妈妈不给他买就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
开始时妈妈会轻生轻语哄他,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继续哭闹。
妈妈生气了,批评了几句,这下他更无理取闹了,把想要的玩具死死地拽在手里,小脸憋得通红,看着他声嘶力竭,上气不接下气,妈妈不忍心了……(2)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帮忙搬东西,在那位小朋友搬动的时候他就堵住这位小朋友的路,让他把东西给他,让他搬。
我说下次请你帮忙,他就是不作声,直直的站在那一动不动,跟他讲道理一点都听不进去。
【个案分析】一、任性行为形成的可能原因儿童的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
王某的任性行为较为严重,我非常关注。
在教育实践中我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其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中心意识强。
他是一个比较愿意展示自己的小朋友,但老师不能每件事都让他一个人做,当老师请其他小朋友做事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任性行为。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幼儿的任性发脾气闹情绪的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表现。
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尚未发展完全,无法有效地处理情绪导致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这种行为,幼教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分析和对策,以便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首先,幼教人员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找出其发脾气的原因。
幼儿的发脾气行为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情绪需求不满足:幼儿发脾气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对玩具、食物或者人的要求等。
幼教人员可以尝试提供其他选择,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注意力需求:幼儿可能因为想要获得他人的关注而发脾气。
幼教人员可以尝试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关注,帮助幼儿满足这种需求。
3.控制欲望:幼儿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当他们感到无法控制其中一种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发脾气的行为。
幼教人员可以尝试提供一些可以选择的活动、角色或决策,帮助幼儿感到有掌控力。
其次,幼教人员需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以便帮助他们掌控情绪和改善行为。
1.建立情绪识别能力: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和识别不同情绪的表现,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2.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幼教人员可以教导幼儿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比如深呼吸、数数、寻求帮助等,以帮助幼儿在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
3.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幼教人员可以教导幼儿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教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分享、妥协、理解他人等。
最后,幼教人员应该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无缝衔接。
1.分享观察和评估结果:幼教人员可以向家长分享观察到的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
2.探讨共同对策:幼教人员和家长可以共同讨论针对幼儿的发脾气行为的对策,比如家庭和幼儿园的规则和奖惩机制的一致性等。
3.互通信息和反馈:幼教人员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进展的反馈,以便家长在家中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如何矫正大班幼儿的任性行为
一、为何要矫正大班幼儿的任性行为矫正幼儿任性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需要,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经常看到这种情境,孩子在商店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站在那不肯走了,不买便哭闹,有的孩子不只是哭闹,有的连哭带骂,有的又踢又打,甚至睡在地上,满地打滚。
当大人提出建议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再说,孩子就容易变的非常暴躁。
放任幼儿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
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
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
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
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幼儿任性是一个心理的需求和表现。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育的过程中,可变性和波动性很大。
儿童期是施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期及早帮助和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对幼儿有效地实施卫生保健,这样幼儿的任性行为会得到矫正,健全幼儿的人格。
那么,何为认性?所谓任性,就是任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任性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自我意愿不受制约,一味地从心理上、行动上来求得满足,因此,一满足又刺激着更多、更大的不满足的心理冲动。
任性的孩子常常又表现为不达目的不肯罢休,非常执拗,甚至胡搅蛮缠。
会为了一些小事而莫名其妙地大声哭闹、嘶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长时间赌气、不理人、不吃东西、乱掷和乱折东西等。
事实证明:那些从小倔强的孩子,长大后多成为有主见、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其关键在于教育,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重,只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它,正确引导就可能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坚韧、顽强、有毅力。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给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
行为矫正是一种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干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孩子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愿,缺乏合作精神和自制力。
这些行为包括拒绝服从,经常发脾气,对规则和约束不敏感等。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等。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行为矫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干预:一是建立积极的肯定性关系。
父母或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起积极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注重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努力和积极表现,以增强孩子们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是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制定明确的家规和班规,告知幼儿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三是提供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和动力。
对不当行为要适当惩罚,让孩子明白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引导他们担当责任。
四是培养社交能力。
提醒幼儿注意他人感受,培养友善和合作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鼓励幼儿主动分享和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行为矫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干预方式。
通过建立积极的肯定性关系、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提供合理的奖惩制度和培养社交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这将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自控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设立明确的目标:明确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遵守规则的意识等。
2.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增加亲子或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干预创造有利条件。
4. 打造激励机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奖励措施,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适时赞扬和奖励他的行为,并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奖励,如游戏时间、小礼物等。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个案分析:
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白领,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从小就非常任性,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学校里,他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不愿意遵守纪律,甚至有时会顶撞老师。
在家里,他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总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父母非常头疼。
对策:
1. 增进亲子沟通: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尊重他的意见,不要轻易否定他的想法,同时也要引导他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2. 建立规则意识: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让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孩子违反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也要表扬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表现,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友谊、合作的故事,让孩子理解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引导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
学会换位思考。
4.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锻炼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和毅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6.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及教育建议
吉林教育·教研19/2016 159 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及教育建议张 晶(伊通满族幼儿园,吉林伊通 130700) 如今的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时代。
幼儿先天而来就携带着任性的特点,其身体和心理在0~7岁阶段飞速发展。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任性的表现。
随着生理发育,幼儿接触的外部世界逐步多,有时他们会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大哭大闹,这其实也可以说,幼儿的任性是幼儿主动发展的表现。
家长们会认为这是幼儿太小,没有对幼儿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放任幼儿的任性行为,因此幼儿教育者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要正确地引导和教育,采取更有效的教育办法、更科学的措施,帮助幼儿克服任性的不良习惯。
一、幼儿任性行为表现任性是任自己主观的险清和喜好去做事。
换句话来说,是对个人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
这种行为的直接结果是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这种行为常常表现在幼儿身上,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也是幼儿教育者必须认识到的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这种任性形为的发生。
具体表现为:自我意愿不受制约,尤其是在家长不管的情况下,一味地从心理上、行动上来求得满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任性又表现为不达目的不肯罢休,达到一定程度时非常执拗,甚至胡搅蛮缠。
我们最常见的是一些幼儿会为小事而莫名其妙地大声哭闹、嘶叫。
我们经常会在商场里看见有小孩儿在地上打滚儿,坐在地上不愿起来,在朋友家也能看到有的长时间赌气、不理人、不吃东西,还有的有破坏性行为,如乱掷和乱折东西等。
其实这些现象很好解释,那就是任性是孩子性格、情绪的表现,这应该说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从其出生开始就有任性的行为。
通过对幼儿任性行为的了解,即对幼儿任性行为的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找出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研究计划,提出改进幼儿任性行为的教育建议。
以幼儿园的家长和教师为访谈对象,在充分了解己有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任性情况,结合调查目的,进行设计,了解孩子在家中常有的任性行为表现,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背景,了解孩子在园的任性行为表现及原因,总结出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于一名有任性行为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对行为矫正的分析与矫治进行探讨。
要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任性行为多半源于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他们常常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关注和体谅。
幼儿可能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通过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环境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也可能对幼儿的任性行为产生影响。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矫治。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父母可以设置一些规则和奖惩机制,指导幼儿正确地表达情绪和需求。
教师和保育员也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幼儿活动规则,引导他们尊重他人,分享资源。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也非常重要,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是长期养成的,改变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引导。
在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保持耐心和稳定的心态,避免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情绪化的行为。
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需要与幼儿积极沟通和交流,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幼儿的任性行为在其成长过程中是常见的现象,但如何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幼儿的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听从大人的指示、反抗控制、自行决定和拒绝合作等。
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矫正,可能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关系来进行矫正。
父母和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真诚的交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通过倾听和理解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也要给予幼儿合理的指导和规范,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被认可的,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在和幼儿沟通时,要保持耐心和真诚,并尽量避免批评和指责的语言,这样可以建立起积极的互动与信任关系,进而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规矩和界限来帮助幼儿矫正任性行为。
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阶段,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因此他们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父母和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矩,如尊重他人、分享玩具等,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我们还可以对违反规矩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让幼儿明白好的行为会得到奖励,而不良行为会受到惩罚。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和社交能力,从而矫正任性行为。
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妥协和分享,减少自我中心和任性的行为。
游戏和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于幼儿的任性行为,我们还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冲突,他们需要时间来适应和调整。
我们要对幼儿的行为保持理解和宽容,以耐心引导和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实践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关系、设置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开展游戏和活动以及保持耐心和理解等方式来帮助幼儿矫正任性行为。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康康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康康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抗粗暴,发泄不满3、当康康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康康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康康的任性行为当康康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康康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康康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3、当康康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康康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康康的任性行为.当康康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引言:幼儿任性行为在家庭、学校及社交场合中常常出现,给家长和老师带来许多困扰,幼儿任性行为的频繁出现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学习,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成为了家长和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就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探讨,希望为幼儿的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任性行为在幼儿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暴躁情绪:幼儿经常因为小事情发脾气,不愿意配合或者接受别人的意见,表现出暴躁的情绪。
2. 不服从:幼儿经常不服从家长或教师的要求,做事情时不听话,不合群,表现出固执己见的态度。
3. 自我中心:幼儿在处理事情时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别人的感受,缺乏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4. 情绪化:幼儿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小事情感到不安或者挫折,表现出缺乏应对情绪的能力。
以上几种任性行为可能会给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
如何正确矫正这些任性行为,成为了家长和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理解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应该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
幼儿的任性行为往往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不成熟所导致的,所以家长和教师们应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避免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的行为。
2. 建立明确的规矩和约束家庭和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规矩和约束,让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家长和教师还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3. 鼓励积极行为在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时,家长和教师们应该注重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逐渐克服任性行为。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家长和教师们还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情绪管理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教导他们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情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
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康康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康康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
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康康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
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康康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康康的任性行为.当康康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
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康康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赶紧去看看。
”
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明确要求,预防在先。
平时对康康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
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康康任性的发作。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
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
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
糕,就带你出去。
”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
当康康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
事后,当康康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
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
”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4)激将法
利用康康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如:康康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
”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喜羊羊的吗?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净。
”
(5)适当惩罚
康康年龄还小,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如康
康任性不吃早饭,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
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老师详细的询问了康康的表现,认真的观察的在园行为,仔细分析他的行为存在的心理因素,及时和家长沟通,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行为偏差.家长和老师形成这样的共识,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
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
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
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
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
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经过康康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康康的让人头痛的任性坏毛病渐渐消失了.他成为
了一个活泼聪明,文明礼貌,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大家都夸:康康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