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四、土地的工程属性
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 成。
土地工程特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作为 建筑地段的适宜性及限制性。同时,土 地工程特性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费 用。
五、土地的社会属性
(五)时间变化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 紧密联系,因为处于不同空间位 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质的变 化状况是不相同的。
(六)土地资源的再生性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 可更新性。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生产 力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 长而减少,即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地对于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科学在资源科学学科中的地位
资源科学
综合资源学
区域资源学
部门资源学
(二) 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土地科学 或土地学
土地生态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测量学 土地利用学 土地统计学 土地工程学 土地法学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经济学 土地行政学 其他
3、 现代阶段
近来年,世界人口增长、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与区域发展(PRED)问题,越来越 受到各国重视,土地资源研究的中心任务 也转移到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相互 作用机制上。土地资源研究因此发展到了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覆盖变化阶段。
重点与难点
土地资源有关概念 属性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基于大数据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研究第一章概述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域等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是指为了掌握国土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变化等情况,而对国土资源进行的全面调查和持续监测。
大数据作为一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章基于大数据的国土资源调查基于大数据的国土资源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够管理、展示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工具。
它通过将图层状的空间数据叠加在一起,形成具有空间位置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的数据库,使我们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大数据技术将为地理信息系统带来更为精确、更为全面、更为高效的空间数据,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人造或天然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有关地球表面的性质和特征的一种技术。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进行国土资源调查以及环境监测的标准。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遥感图像进行自动化识别和分类,不仅能够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
3. 传统普查方法传统普查方法是指对于国土资源进行现场勘测和人工采集数据的方式。
由于传统普查方法存在着数据不全、数据分散、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因此很难对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进行全面、精确的调查和监测。
但是,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整合分散的数据,快速建立资源数据库,精确的推算出目标资源分布情况,实现对资源的全面调查。
第三章基于大数据的国土资源监测基于大数据的国土资源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观测、测量、分析和评价,以及对环境变化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的过程。
大数据技术可以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空间大数据分析,并整合多源数据,实现对环境的全面、及时、连续监测。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2、土地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土地调查与评价第一章 概述
比上年净减少面积
700万亩 1400万亩 1000万亩 2500万亩 3800万亩 1400万亩 600万亩 400万亩 100万亩
丘 陵 上 的 梯 田
2007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开始
2007年6月22日上午10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 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图为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发 表重要讲话。
❖ 1998年耕地面积有19.45亿亩 ❖ 2007年减少到18.26亿亩 ❖ 9年期间净减少1.19亿亩 ❖ 平均每年减少耕地在1320万亩 ❖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 一些省市人均耕地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
0.8亩警戒线。
❖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土地问题上, 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 守住耕地不少于18亿亩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 度。
❖ 1984至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初步 查明了当时全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情况。
1991年试点--1994年全面铺开--1998年汇总
❖ 保住18亿亩耕地(2009年18.27亿亩)、近16亿亩基 本农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 “底线”,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参考书目
❖ 教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刘黎明主编 中国农业 大学出版社
❖ 参考书: ❖ 土地资源学 王秋兵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吴次芳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期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自然资源学报、中国 土地科学等
绪论
GIS
❖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特定 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采集、存贮、 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 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系统(李德 仁等, 1995)。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谢谢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理学、 土壤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形成、分 布、数量、质量、评价、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 面。
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 遥感监测、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牧业用地、城市和工业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 布特点不同。
集中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 性,某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和资源丰富,成为土地资源密集 区。
动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 环境的变迁,土地资源的分布也 在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这些挑战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 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
对策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节约 集约用地、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3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自然和人文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地资
源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
形成。
土地资源的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的演变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土地资源的变化。
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6.17•【文号】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施行日期】2009.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09年5月31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徐绍史二○○九年六月十七日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在土地调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第一章 绪论
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县、乡(镇)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A、准备工作——编写调查任务书、组织调查专业队、培训和试点、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仪器与工具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5.土地资源的价格: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一般因素(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土地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个别因素(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
? 原则:
? 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状 ②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斜边特性 ③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④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 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②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③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划分 ④分异特性逐级积累的原则 ⑤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 ⑥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⑦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课件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26
六、面积量算:方格法、求积仪法、 计算机量算
七、《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填写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27
第三章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
一、目的和任务
以2007年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以08年12月 31日为统一时点,分三个时段,查清08年度辖区 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内容: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23
五、内业工作
(一)变更图斑上图,修改变更图件
1. 根据野外调查图,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把变 化内容转绘在变更图上,利用相关工具,展绘 上图。
2. 每年变化情况分别用一种颜色清绘。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24
(二)变更图斑编号
1. 原图斑号加支号 a) 一个图斑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图斑
11
确定变化位置的几种方法:
1. 截距法
2.
指能够确定已知点,量取已知点到新增地
物点距离,确定新增地物在图上位置和范围的方
法。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12
截距法Hale Waihona Puke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13
2. 距离交会法
3.
指至少能确定位于需补测新增地物点不
同方向和2个明显地物点,量取明显地物点至新
增地物点距离,交会出新增地物点的方法。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6
二、内容
1. 判定权属、地类变化情况
2. 确定变化位置
3. 记录变化情况
4. 更新基础图件和数据
5. 保持土地基础信息的现势性、可靠性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7
三、需要的资料
(一)调查工作底图
1. 航空摄影图片: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彩红外航片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土地的概 念图解2
地上层 地表层
地下层
土者,吐也,万物之本源;地者,诸生 之根菀。地表面,土壤层,是狭义的土地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 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 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 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 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 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这也就是土壤 与土地两个概念经常混淆的原因之一。
时间。
总之:可将其简述为:土地是地球 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 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 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的概 念图解2
地上层
气候 土壤 地貌
土 地
地表层
水文 植被 动物
地下层
岩石 水文地质
(二)土地与有关概念的辨识 1.土地与土壤 无论国内或国外,在土地与土壤之间确实存 在似清非清的认识状况,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 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 体。土壤与土地的区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 以说明:
从生态学观点看, 土地是一个由气 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 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 态系统,与此同时,土地又是 整个地球更大系统的自然环境要素, 土地是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 输入与输出及物质交换转移得以实 现的基础,是储存库和供应站。
经济学家的观点看: 马歇尔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 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 的物质和力量; 伊利认为,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 所赋予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经济学上的土地是未经人的协 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
5、时间变化性 例如土地随时间而产生的季节性变化,即动 植物的生长、繁育和死亡;土壤的冻结与融 化,河水的季节性泛滥等。这些都影响着土 地的固有性质和生产特征。 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紧密联系,因 为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 质的变化状况是不相同的。
土地勘界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勘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土地勘界活动。
第三条土地勘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二)尊重历史,尊重实际;(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四)便民利民,服务社会。
第四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土地勘界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勘界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土地勘界范围和内容第五条土地勘界范围包括:(一)国有土地;(二)集体土地;(三)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土地;(四)依法设立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用途土地。
第六条土地勘界内容应当包括:(一)土地权属界线;(二)土地面积;(三)土地类型;(四)土地利用现状;(五)土地权属证书登记内容;(六)其他需要勘界的内容。
第三章土地勘界程序第七条土地勘界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申请;(二)受理;(三)勘测;(四)公示;(五)审核;(六)审批;(七)公告;(八)登记。
第八条申请土地勘界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土地勘界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三)土地权属证明材料;(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勘界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勘测工作。
第十条勘测完成后,应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日。
第十一条公示期满后,对没有异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经审核同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同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审核意见后三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十四条审批同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告土地勘界结果。
第十五条土地勘界结果公告后,申请人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四章土地勘界争议处理第十六条土地勘界过程中,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一)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二)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申请调解;(三)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66号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正文:----------------------------------------------------------------------------------------------------------------------------------------------------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6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土资源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结合国土资源统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部直属事业单位,以及中央管理的地勘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国土资源统计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搜集、整理、提供国土资源统计资料的活动。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开展国土资源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国土资源及其调查、勘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真实情况,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国土资源统计工作实行国土资源部统一领导,分级分类负责的管理体制。
国土资源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全国国土资源统计工作。
国土资源统计由国家、省(区、市)、市、县四级统计构成。
国土资源统计分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
专业统计主要负责国土资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与各司局业务相关的指标的统计,由部专业司局或部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综合统计主要负责对未纳入专业统计的指标进行统计,由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组织实施。
国土资源统计实行“逐级上报(或直报)、同级汇交”的工作制度,专业统计部门向上级报送数据的同时,要向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汇交统计资料,实现统计数据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畅通和一致。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国土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按精简、效能的原则设计统计报表,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减轻基层统计负担。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第45号令公布根据2016年1月5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在土地调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土地调查机构及人员第七条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地 类 调 绘
②以实线表示地类界线,按图例标出地类符导。当地类 界线与线状地物或境界线重合时,可省略不绘。
③地形图上最小图斑面积:耕地、园地和水域为6.0mm2; 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为15.0mm2;居民地及交通用地为 4.0mm2;相应于航片上最小调绘图斑的面积,应根据航 片的平均比例尺进行折算。 ④调绘的明显地物的界线在图上位移应不大于0.3mm:固 准地区或不明显地物(包括地类)界线的位移应不大于 1.0mm。 ⑤地类图斑以村或航片为单元按自然顾序编号,图斑序 号不得重复或遗漏。
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
方法分类
解析法
图解法
仪器法
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
解析法 : 解析法主要用于实地精确测定面积。
图解法:一般将图上被测算图形分割成一系列简 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等),运用标准的量度工具,在图上量出分割后 的各几何图形的边长、高等几何要素,利用几何 图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汇总出整个图形的面 积,再按图上比例尺经过单位换算,计算出实地 面积之数值。 仪器法:主要使用有关仪器进行土地面积量算。
3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与现代技术应用
3.1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 备、其他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等
外业调绘(查)
调绘前准备工作, 路线调查、 制定土 地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 资料整理分析、遥感图象转绘、面积量算、 编制专题成果图、编写调查报告和技术总
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
1 土地资源调查目的任务
目 的
任 务
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 据; 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 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清查各类土地资源数 量; 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 特性和质量状况;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地统计学——精选推荐
土地统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1、土地统计: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及动态变化的工作过程。
2、土地统计具有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和土地统计学三种涵义。
土地统计工作指取得土地统计资料的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全过程的总称;土地统计资料指土地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反映土地资源特征和规律的数字理疗及其他资料的总称;土地统计学则是指系统地论述土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
它们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土地统计工作和土地统计资料是过程和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关系则是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关系。
3、土地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料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变化动态,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土地数据信息,更新完善资料,保证统计资料的现势性;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依据;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为监督、管理土地资源、资产的合法、合理利用服务。
4、土地统计学(1)特点:数量性、总体性、时空性、综合性、实用性。
(2)基本过程(土地工作的基本过程):①土地统计设计、②土地统计调查、③土地统计整理、④土地统计分析、⑤土地统计预测、⑥土地统计决策。
(3)有关基本概念1)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由许多个别事物在某一共同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整体,它是统计总体的简称。
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就叫总体单位。
例如,要研究某县耕地面积变动情况,则全县的耕地总面积就是一个总体,而每一块耕地则是总体单位。
2)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指标是统计指标的简称,它是反映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①两者的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现,也可不用数值表现;而指标必须用数值表现。
②两者的联系:指标的数值时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表现汇总的结果。
标志与指标随研究的任务不同而转换。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二、二)
或土质较好的土地,利用方便,效益较 高,从而拉大需求量,而可供使用的这 些土地的面积又有限,因而表现出地产 供给的稀缺性。 另一方面,地产供应的稀缺性也与 土地总量有限密切联系。 2.地产位置的固定性 . 地产具有位置的固定性,这就决定了 地产是不动产,它不能随着土地产权的 流动而改变其实体的空间位置。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6.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 地产可以像其它商品一样进行流通,但 在市场上流通的不是地产商品的实体本身, 而是地产产权的代表物——证书。地产的最 重要内容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占有和利用它 的权利或是产权关系。地产的交易实际上是 地产产权的交易。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土地用途的改变和土地需求量的增加, 土地不仅不会折旧,反而还可以反复使 用和永续利用,并随着人类劳动的连续 投入而不断发挥它的性能。甚至,它还 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其自然 增值。地产的这种特性使其在现代金融 活动中成为最可靠的融资手段。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地产流通的国家与地区,租赁 是地产市场流通的主要形式,甚至是 唯一的形式。在那些地产可以自由买 卖的国家与地区,很多地产也是采用 租用的形式,从而导致所有权与使用 权的分离。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3.地产个体的异质性 . 由于形成地产的区位、地理、土壤、地 质等不同,从而体现为地产的质量差异、 用途差异、经济价值差异。因而,从理论 上说,单位面积地产的价格处处都可以是 不同的。 4.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 .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由于土地经营 者对土地的投资、土地周围设施的改善、
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 . 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 入商品流通。但与一般商品相比,它是一 种特殊商品。它具有下述特殊性: (1)一般商品是用来交换劳动产品的,而 土地这个特殊商品,它具有非劳动产品与 劳动产品的二重性。 (2)一般商品是属于价值物,其价格是价 值的货币表现。然而,土地的价格具有两 重性: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 另一方面是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 因而土地估价也与一般商品不同,有着特 殊的理论和方法。
国土资源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土资源概述(1)资源的概念:资源为资财的来源并特指天然的财源,(《辞海》)。
一般认为,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
其中包括:1)自然资源:完全是自然物,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而被利用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能量,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扩大,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2)经济资源: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经人类劳动后的产物,可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原材料、机器、能源、交通等。
3)社会资源:以非物质形式作用于人类生活过程中的资源,如经营管理、资本、市场、人才、法律、道德、政策等。
4)知识资源:是从社会资源中分化出来,如科学、技术、文化、信息等。
(2)国土的概念: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也就是全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对近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具有开发其资源权利的区域。
“国土”一词最早源于德国,经日本引入我国。
(1)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土地(2)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资源或全部资源的总和(3)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自然环境(4)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生态环境(5)一个国家范围内的以土地为中心的资源与环境的物质体系(6)一个国家的疆域或疆土、领土广义: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全部领土、领海和领空狭义: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土地一个主权国家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大陆架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及其物质资源的总称。
领土:国家主权管辖的陆地部分。
领海:国家主权管辖的海域部分。
领空:国家主权管辖的陆地和领海范围内的全部上空。
大陆架:从海岸低潮线起,海底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向海洋方向。
倾斜延伸,到坡度显著加大的转折处为止。
专属经济区: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于沿海某一国家管理的经济海域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比较全面而确切的涵义: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以及存在于这一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各种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成的物质系统。
国土资源学第一章 绪论
国土资源管理导论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人口众多,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制于资源的短缺。
现实中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利用造成的浪费和破坏,资源的短缺、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
因此,加强我国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研究,显得日趋重要和紧迫。
1998年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组建而成的国土资源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土资源相对统一的管理体制已开始形成,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障。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教育,树立国情意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另一方面要求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措施,增强资源的保障能力。
第一章绪论我国国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在世界位居第三,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
但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人均占有的耕地、草地、林地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3%、42%和26%。
中国现有长达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和长达1.8万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领海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
第一节国土及国土资源的概念一、国土国土是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
包括国家的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土和上空。
它是由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组成的物质实体,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资源、国民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或环境。
狭义国土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
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疆域,属于空间的范畴。
领土通常指一个国家的陆地部分(包括河流、湖泊等内陆水域)和它的地下层。
领海指沿海国家根据其地理位置特点、经济发展和国防的需要,自行确定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会 社会经 经 济条件 济 属 土地生产 力和收益 性
1.3 土地类型调查
主 要 内 容
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 布状况; 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 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 替规律。 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
调 查 目 的
为土地评价服务;
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土地科学研究服务; 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土地资源调查的要求有哪些?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 源调查
提 供
定义
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 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基 础,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
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用于
基础资 料和科 学依据
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 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 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
土 壤 质 量
Doran和Parkin(1994) 提出 是土壤在生态系统中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 境质量和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
曹志洪和史学正(2001)认为 是指土壤支撑粮食生产所需的肥力高低;容 纳、吸收、降解和自净各种环境污染物质能力的 强弱,以及促进人与动植物健康能力大小的综合 量度。
(1)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 土地总面积。 (2)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 属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土地类型、 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查的 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2 内容
调绘界线 调研经验 量算面积 编制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界线;各级行政辖区(含村)范围界线; 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 调查研究土地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及成因 量算出各权属单位和各地类图斑面积。
国内外土地资源调查历史回顾
中国历史上土地清丈情况:耕地-征收土地税
赋 20c50n至今:在以农林业为主的单项资源基 础调查方面进展较快;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取 得较大成绩;国土资源详查全面完成。 国外:土地资源调查为自然资源和国土规划 的主要任务。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自 然 属 性
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水资源 植 土 被 壤
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 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 交通状况及区位、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公共设 施(如能源、供水、供电、电讯等) 农用地生产力(农林牧渔用地结构、作物布局、垦殖 率、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总产值或总收入、产投 比)、城市土地收益(区位面积、营业额、利润、税 金)
2、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
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 量的性状指标。
指 土地的可量度或可量测的属性
如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
获 得
野外实地调查及测定;收集相关学科 的调查成果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
调查指标
气 候
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 水季节、降水强度)
⑥两种以上线状地物并列,无法按实地位置表示时,可 以保留主要线状地物,舍去或移动次要线状地物(需在 手簿中作详细记载,以便内业面积量算时作相应的扣 除)。次要线状地物在面积量算时不能作为图班分界线。
线状地物宽度丈量见图。
①境界包括国界及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土地权属界包括村队、地、厂矿、 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界和使用权界。 ②国界以调查区所使用的地形图为准。
分幅权属界线图和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图件 (如土地利用分区图)等。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地
汇总面积 类面积。
编写报告 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编写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技术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管理的
1.2
1 定义:
土 地 质 量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
是指
地
土地资源 土 壤
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 记录
2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包 括 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 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的调查 大 体 分 为
土地利用调查 土地类型调查 土地质量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
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 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
1、任务:
⑧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整幅度有具体的要求。
新 增 地 物 补 测
①新增地物或实地地物有变化时应进行补测, 一般调给在像片平面图上;当使用未纠正航 片时,还应转绘到地形图上,也可直接补测 到地形图上, ②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段的中误差, 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0.8mm;山地不 得超过1.2mm。 ③一般采用单张航片测图或平板仪测图的方法 补测。根据仪器和技术条件等因素,或用截 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或极坐标法等, 但必须满足上述精度要求。 ④依比例尺标绘的地物,需测定地物的边线; 不依比例尺(或半依比例尺)标绘的地物,需 测定地物的中心点(线)位置。 ⑤补调地物要记录在案,并用草图标明位置。
1 土地资源调查目的任务
目 的
任 务Biblioteka 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 据; 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 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清查各类土地资源数 量; 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 特性和质量状况;
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 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 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 重要依据。
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 问题、并进行土地利 用分区;
选择调绘路线 地形图的定向定位
土地(资源)类型图斑的勾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调绘步骤:
掌握恰当的调绘 底图的比例尺
选好站立点
补测地物
边调绘边检查, 不得漏调和重叠
抓住特征地物,远 看近判相结合
调绘整饰
填写外业手簿
外业调绘内容
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境界与权属界调绘、新增地物补测
①按分类系统中各级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含义,判别实地 地类进行调绘;
境 界 与 权 属 界 调 绘
③调查区的各级行政界线和村的土地权属界线(包括插花地和飞地), 无论是同期调查,还是不同期调查,均应出相邻单位共同签署确认。 若以线状地物为界,应明确线状地物的归属关系,标明注记。 ④在调查区,调查人员与相邻双方委派指界人员必须同时到现场指界 及标绘,双方同指一界,为无争议界线;如双方所指界线不同,则两 界之间的土地为争以土地,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 ⑤权属界线的外业调绘。 ⑥没有争议的按规定格式填写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并填写有争议土 地权届界线原由书,按《土地管理法》处理。 ⑦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权属界线证 明文件的,应按文件确定的界线量算面积。
成果整理、成果验收、成果应用与更新。
土地面积量算
面积量算的概述 面积量算的方法
面积量算的程序
面积量算的概述
土地面积的量算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项 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通过土地面积量算可为各级行政单位、 各土地权屑单位量算出土地总面积和备分类 土地面积。 在土地面积的量算中,湖泊、水库、池 塘、渠道纵横断面等,均为不规则图形。在 土地面积量算中都是近似计算。在实际测量 面积时,虽常采用的是求积仪法和方格法、 数字化仪法(需要使用相应软件)。
3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与现代技术应用
3.1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 备、其他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等
外业调绘(查)
调绘前准备工作, 路线调查、 制定土 地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 资料整理分析、遥感图象转绘、面积量算、 编制专题成果图、编写调查报告和技术总
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
土地资源
优劣程度 (评价)
土
壤
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 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 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 健康等)、特定用途(包 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 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 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例如:
Larson和Pierce(1991) 定义为土壤在以下方面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征: ①为植物生长提供生育的基质; ②调节和分配环境中水的运动; ③作为环境中有害化合物形成、减少和退化的缓 冲剂。
着 墨 整 饰
调绘和补测后要及时着墨整饰。着墨整饰也是一种有 效的检查手段。 ①当天调给的内容,当天清绘,做到片片清、 天天清、幅幅清。 ②着墨整饰的顺序,调绘片的着墨可按先线 状地物、后块状地物的顺序进行。线状地物的 清给以先河流、道路,后境界、土地权属界顾 序着摸墨,块状地物以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 顺序进行,并以村(或航片)为单位,依次对每 个图斑编序号。 ③利用航片进行的外业调绘,除按精度要求逐 片整饰外,还应注意各片的接边衔接。 ④利用地形图进行外选调绘,经整饰后即为编 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底图。
内业工作
面积量算:
(1)原则:以图幅为理论控制,分幅进行量算, 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进行汇总。 (2)步骤: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面积 汇总; (3)方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 法。 编图与图面整饰 编制各级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图,进行图 面(图名、图例、色彩、符号、花边)整饰。 撰写调查报告
地 类 调 绘
②以实线表示地类界线,按图例标出地类符导。当地类 界线与线状地物或境界线重合时,可省略不绘。
③地形图上最小图斑面积:耕地、园地和水域为6.0mm2; 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为15.0mm2;居民地及交通用地为 4.0mm2;相应于航片上最小调绘图斑的面积,应根据航 片的平均比例尺进行折算。 ④调绘的明显地物的界线在图上位移应不大于0.3mm:固 准地区或不明显地物(包括地类)界线的位移应不大于 1.0mm。 ⑤地类图斑以村或航片为单元按自然顾序编号,图斑序 号不得重复或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