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研究患者遵医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了解了患者遵医行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对策,结果表明: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药物、病情及社会保障、卫生服务等;同时阐述了对策有健康宣教、健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重视患者参与及良好的医患关系等。
关键词: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对策
遵医行为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用药、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1]。良好的遵医行为是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与遵医行为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不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没积极遵守医疗建议或违背医务人员建议的行为[1]。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治疗方案的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可能[2]。患者遵医行为与疾病康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就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1影响因素
1.1患者自身情况
1.1.1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女性病人、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的病人遵医行为较好[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低的患者遵医行为较低[3]]。同时此类患者往往可能进行着一些不合理的工作或劳动,比如不能合理的安排休息与劳动、过度负重等,进一步降低了其遵医率[5]。有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理解力、记忆力下降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管理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导致依从性差[6],同时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活的信心[7];青少年患者发生不遵医行为率较高[8];婴幼儿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较少[9]。。
1.1.2知识信念患者对治疗措施、效果有无信心、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均会影响遵医行为。有研究表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越多,服药依从性就越好。病人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害程度越高时,病人采取遵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病人认为,采取遵医行为将获得利益时病人的依从性越高[10]。对相关知识缺乏的患者依从性差,患者不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预后,不懂得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随意相信各种偏方、广告等,均会导致遵医行为降低[7]。
1.1.3病情与治疗有研究[3]认为,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对患者遵医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一些病人当症状减轻或自认为痊愈时会停止治疗;另一些患者则在接受治疗后感觉更差时或未看到健康状况改善易中断治疗;有病人因症状缓解而积极治疗;一些出现严重症状的病人则因害怕病情加重而依从性更佳。
药物方面有研究证明治疗方案复杂、用药品种过多是患者最难以遵从药物治疗的原因,这除了患者病情复杂外,还与临床医生的大处方或不明确诊断而进行大范围用药有关;一是药物剂量、剂型不适宜,使患者产生厌恶感;二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过大而停药;三是因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压力过大而停药;四是患者自觉无明显症状或症状缓解而停药[11]。
1.1.4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及协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家庭支持时,病人意志消沉,依从性降低;有时病人的家庭责任感也会促使其规则治疗以求尽快痊愈;但某些家庭责任如赚钱养家、照看小孩等可能影响遵医行为[11]。
1.2卫生服务及医患关系
1.2.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患者自费项目多,患者承担负责比例过高,加重了经济负担。研究表明[12]公费患者不遵医率低于自费患者。
1.2.2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卫生服务提供的方式包括医疗机构的距离,治疗的连续性、灵活取药的时间、工作时间与医疗机构营业时间均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3]。
1.2.3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及诊疗模式
有文献指出,当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使其失去安全
感和信赖感时,便产生不遵医行为[8]。
个性化的诊疗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契合,但是,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使大部
分患者都涌向大医院,导致医生工作量加大,无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诊疗[13]。
1.2.4健康教育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耐心,或者由于工作忙碌而没有及
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方法、复诊时间、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对疾病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没有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而导致不遵医行为的发生[14]。
1.2.5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良好正面的社会舆论引导。近年来,某些媒体违反职业道德,为了博取关注度,对一些医疗纠纷事件大肆进行夸大负面
报道,甚至出现失实的报道的情况,人为制造医患沟通障碍,加大医患关系紧张程度[15]。
1.2.6 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的交流技巧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一是医生言语信息量失衡;二是医生言语态度失衡;三是医生言语策略失慎;四是医生诊疗
过程中言语伴随信息的影响[13]。患者就诊时,都希望能尽可能多获知自己病情治疗的正
确信息,而医生由于工作忙碌,或者自身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要求;有的医生
患者交流时个人的语言风格、语速、音调、习惯性表情的变化,会使一些患者情绪波动,不
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有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时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态度生硬;或者对有特殊疾患的患者没有采用保护性的语言,均可使患者情绪失控。医患交际中医生的
医学语言偏误往往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16]。
2对策
2.1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首先要加大社会保障
力度,加强医疗保障,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
性质,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其次,医护人员应对家属进行系统指
导与教育,充分利用家属的配合,使其监督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家属的关心和支持一方面可以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给予足够的经济
支持。
2.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开启个性化诊疗模式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务人员应加强医
疗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的学习,积极开展科研成果学术交流,提高医疗质量;并根据患
者的病情,开展个性化的诊疗模式,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时,加强医患交流,重视患者在医疗
制定方案上的参与,能够让患者在内心理解并接受其治疗方案,在实际的执行医嘱过程中会
自觉地遵守医嘱,慢慢的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
2.3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可以排除和纠正患者错误的保健观念和治疗态度,指导和帮助患
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健康宣教的方式多种多样,对此医护人员也做了许多的创新与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在帮助患者提高遵医率方面有重要作用,定期进行家庭随访,可以随时提醒和
帮助患者遵医嘱,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17]。电话随访可以使患者与医护人员保持电话联系,患者也可以随时进行电话咨询,改善患者的遵医情况[18]。出院后跟踪随访可将医院健康教
育延伸到病人出院后康复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利用电子通讯资源及网络
信息资源,运用QQ 聊天工具与电子邮箱工具使健康教育从医院门诊扩展到社区、家庭,督
促手术后患者及时进行后续治疗并给予康复护理指导[19]。“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20]互动模
式糖尿病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从一般的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互动
式教育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能更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帮助患者形象并且
正确地认识疾病,掌握饮食、用药、运动等相关知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疾病知识和遵医
行为[21]。
2.4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4.1 良好医患关系是保证患者遵医行为的前提,而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医患双
方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杜绝医闹。
2.4.2改进沟通方式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运用较多的是语言。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要
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语言亲切、态度真诚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对疾
病的治疗、预后、费用有足够的了解。尽可能多地为患者提供医学信息;在特定情境下和患
者面对面交流时要讲究语言策略,避免患者产生误会和加重疑虑;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并耐
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如果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在进行医学技术诊疗的同时倾
注了情感,就会高度认同医生的医嘱,医患关系就能由戒备、对立、走向理解和和谐,不遵
医的行为就会减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