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现代汉语介词配价解析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知识点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功用:一是用来构成词。
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语素组”。
是词的“建筑材料”。
如:地、牛、羽等。
2、粘着:所谓粘着, 是指一个音义结合体绝对不能处于单说的地位, 即绝对不能单独成句。
3、当代类型学: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当代语言类型学实际是要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并且是一种蕴含性共性即有条件的共性:假如P那么Q【文字表达】P?Q【逻辑蕴涵关系表达式】4、配价:语法研究中的“配价”实际上就是借用了化学中“价”的概念。
化学中提出“价”( 亦称“原子价”或“化合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
如水分子式( H2 O ) 。
汉语语法引进“价”这个概念, 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
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动词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
5、语义指向:按狭义的理解,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如:( 1)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2)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3)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广义的理解, 包括语义所指。
语义所指, 是指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与反身代词) 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 以及空语类与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6、语法化: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沈家煊,1994)。
即一般称之为“实词虚化”。
7、话题和陈述:话题( topic )和陈述( comment )是语用学里谈论信息结构的一对概念。
话题就是说话所要叙述或谈论的对象, 陈述就是对话题所作的具体说明。
例如:西湖风景优美。
8、语义特征:“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是从语义学中借用来的,原指某个词语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语法学中的语义特征是指某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其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要素。
论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
论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汉语的动词配价是指与动词配合的言语物件或其他形式的补充。
它在面对不同动联的情况下,赋予了动词语义更丰富的表达。
因此,动词配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表达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作一番详细的阐述。
一、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1.据动词的意义动词配价原则的第一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意义来选择配价。
汉语动词有很多,有些动词表示行动本身,有些表示行动的方向和结果,有些表示行动的对象和结果,而有些表示行动的原因和结果,所以我们在选择动词配价时,要根据动词本身的意义来选择。
2.据动词的动作动词配价原则的第二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动作来选择配价。
有些动词可以表示一种行为,而有些则表示一种持续的动作。
在选择动词配价时,要根据动词的动作来进行选择。
3.据动词的时间动词配价原则的第三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时间来选择配价。
有些动词表示的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有些则表示的是长期的动作。
在选择动词配价时,要根据动词的时间来进行选择。
4.据动词的语汇习惯动词配价原则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语汇习惯来选择配价。
在语言习惯上,有些动词可以与某些词语配合出现,而有些则不可以,所以要在选择动词配价时注意语汇习惯的使用。
二、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方法1.法法则法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第一个方法是语法法则法。
根据语法法则,汉语动词可以与词语、短语、介词短语、动名词短语等补充形式结合使用,以表达更丰富的语义。
这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选择动词配价。
2.词短语法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第二个方法是动词短语法。
动词短语是指以动词为基础,以及与动词配合的其他形式的短语。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不同的动作和意义。
3.语习惯法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第三个方法是词语习惯法。
词语习惯法是指以动词的语汇习惯来选择动词配价,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不同的语义。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摘要】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配价语法引起了国内汉语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如雨后春笋。
本文通过综述近四十年国内外学者对配价语法的研究,梳理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的“中国化”进程,厘清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的概念、性质、方法、原则和分类,并为未来的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关键词】配价语法;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方向一、配价语法简介配价语法又称依存语法,其思想最早来源于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理论。
1953年,特斯尼耶尔在《结构句法概要》中,第一次提出配价概念[1]。
1959年,《结构句法基础》出版后,立即引起了世界语言学界研究“配价语法”的热潮。
20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国外研究配价语法的主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特斯尼耶尔的配价思想被众多学者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艾尔本、赫尔比希、邦茨欧等学者相继发表文章,指出配价语法研究的是以动词为核心的句法结构,动词在整个句子中具有绝对性的支配能力,其他句子成分依存于动词并受其支配[2]。
这一概念为广大学者所赞同,并逐渐引起了中国配价学者的关注。
二、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一)配价语法的“中国化”进程国内汉语学界公认的研究配价语法的开山之作当属朱德熙于1978年发表的文章——《“的”字结构和判断句》,该文论述了“的”字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提出了著名的“歧义指数理论”,拉开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序幕。
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我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初创与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张烈材等人译介大量的国外配价语法研究论著,国内学者也纷纷投身到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有学者指出,现代汉语名词和形容词亦有配价能力。
20世纪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发展与深入阶段。
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对配价语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学界对配价语法的研究如雨后春笋。
学者们主要针对现代汉语的配价性质、配价方法展开了大量研究。
现代汉语配价理论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配价理论研究综述作者:蔡云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摘要:配价理论引入我国已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了。
现今汉语界主要在语义、语法及语用三个层面运用配价理论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探讨近十年配价理论在汉语界的研究情况,从中吸收优势,将其运用到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并力图在形容词辨析的研究与教学上能够有所贡献。
关键词:配价;词汇;形容词作者简介:蔡云莹,1989年生,女,云南昆明人,2007年至今就读于西北大学,硕士学历,西北大学文学院 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1一、引言语言学的“配价”概念借自于化学,受其启发,语言学借用“价”(valence)指动词跟一定数目的名词成分(记作NP)之间的依存关系(dependency),其中,动词是支配成分,NP是从属成分。
国内的配价研究最早由朱德熙先生引进。
在其1978年发表的《“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一文中第一次运用配价概念解释了“的”字结构的歧义现象。
配价理论进入中国之后,在我国语言研究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继朱德熙先生之后,张斌、吴为章、范晓、廖秋忠、刘丹青、袁毓林、张国宪、周国光、沈阳、陆俭明等学者先后发表过文章、著述等,或深入讨论配价理论,或运用配价理论来观察、分析汉语语言现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配价理论在对外汉语界的应用(一)综述类,即理论及发展情况的概述1、陆俭明.配价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3月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宜大讲语法,但老师们如果能具有相应的语法知识,则能在教学环节发挥巨大的作用。
配价语法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诸如:“的字句”的歧义,介词结构“对(于)……”作定语的问题等问题。
这一新的语法理论无疑能够帮助汉语教师打开思路,帮助解释一些其他理论难以解释的语法现象。
2、张建军.配价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月配价语法理论缘起于法国,在引进国内的时候,本土化或者说如何为我所用成为基础性的议题。
运用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给”一词进行分析
运用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给”一词进行分析摘要: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配价理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将配价理论由起初的动词,扩展到了名词、形容词、介词,甚至句式结构等领域。
配价理论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
本文运用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给”一词进行分析,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作为介词,“给”都有其自身的配价特点与配价要求。
关键词:配价理论给语言现象一、“给”一词的词性与词义“给”一词在上古时期读音为[jǐ],许慎《说文解字》中:“给,相足也。
从糸合声。
”“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几个义项:①充足;充裕。
②口齿伶俐;能说善辩。
①供应、供给。
②赐给;给予。
③满足。
④供人差使;服役。
⑤及;到达。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列举了“给” [geǐ]作为动词、介词和助词的诸多义项。
作为动词,“给”有三个义项:①使对方得到。
②使对方遭受。
③容许、致使,用法与“叫、让”相近。
作为介词,“给”有七个义项:①引进交付或传递的接受者。
②引进动作的受益者。
③引进动作的受害者。
④为、替,这种情况见于“给我”加动词,用于命令句。
⑤加强语气,这种情况见于“给我”表示说话人的意志。
⑥朝、向、对。
⑦被动。
作为助词,“给”直接用在动词前,用于口语。
如“杯子叫我给打碎了一个”。
简言之,现代汉语中“给”可表示给予义、使役义、处置义和被动义。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给”是动词“给”语法化的结果,仍然带有动词“给”的一些内涵。
二、配价理论配价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首先提出。
配价理论中的“价”,借自化学中的“价”。
“价”在化学中指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能与多少个一价的氢原子化合,“向”在数理逻辑中指一个谓词能带多少个自变项或论元。
把这两个概念运用到语言学中,“价”或者“向”指的就是一个词依据句法关联性能支配多少个从属成分。
因此,“价”或者“向”的实质就是词的支配能力。
配价理论强调把动词看做句子的核心,研究一个单句的位于核心动词能支配几个他类成分,以及动词与其所支配的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学-配价分析
配价分析 5 朱德熙先生创立的 “VP的”歧义指数公式 p=n-m P 代表“VP的”歧义指数 n代表动词 V的配价数 m 代表在“VP的”里出现的V的价成分的数目 张三游泳的 p=n-m 今天游泳的 p=n-m 参观博览会的 p=n-m 反对的是他。 p=n-m 反对的是这个方案(意见)。 既可能是施事,又可能是受事,才有可能产生歧义。 这个名词的语义特征符合这个动词的多个配价成分,或 多个行动元,才会产生歧义。
配价分析
讨论: “对校长的意见” 有什么歧义,为什么有歧义? 为什么可以说 “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 “他是王刚的 教师”? “砍坏了” 有什么歧义,为什么有歧义? “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有什么歧义,为什么有歧义?
配价分析 1 怎样解释“反对的是他”的歧义句式? 施事: 反对的是他 苦练的是她 违反的是他 吃过的是小王
受事: 反对的是他 吃的是馒头 看的是电影 学的是英语
配价分析 1 怎样解释“反对的是他”的歧义句式? 原因: “反对的”有歧义 “他反对的” “反对张三的”没有歧义 “反对的”为什么有歧义? 2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与配价分析 提出者: 法国语言学家Lucien Tesnière 特思尼耶尔(上个世纪 50 年代) “价”:来自化学,(原子价、化合价)分子结构中各 元素原子数目的比例关系。水H2O氧化铁Fe2O3
喝啤酒的学生 喝啤酒的 p=n-m “VP的”所修饰的NP,如果正好是V的配价成分,那么 NP在一定上下文中可以省略。 “VP的”与 “学生”是同指关系,所以可以省略。 “VP的”与 “方式”不是同指关系,所以不可以省略。
配价分析 7 介词结构“对…”所修饰的形容词 对我很冷漠 对他很热情 问题:是不是所有形容词都能受介词结构的修饰? *对她很漂亮 *对我咸 *对我很干净 *对我苦 为什么第一组能用“对…”修饰,而第二组就不行? 第一组:持有者、针对者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七讲 配价分析法
“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 语法上有区别吗?
• 喝啤酒的学生请举手。 • 喝啤酒的 请举手。
√
• 喝啤酒的方式多种多样。 • 喝啤酒的 多种多样。 ×
• V+NP1+的+NP2-1→ NP2-1 +V+NP1 喝啤酒的学生 →那学生喝啤酒 看电影的那个人 →那个人看电影 唱京戏的那个同学→那个同学唱京戏 下象棋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下象棋
4、方针政策类。
• (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方针 • (政府)对农民的优惠政策
歧义句:
(1)对儿子的感情 (2)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3)对这部电影的吸引力 (4)对美国的政策
“老师”和“教师”
他是王刚的老师 *他是王刚的教师 张三的老师 *张三的教师
(袁毓林1992)
• 不光动词、形容词有配价问题,名词 也有配价问题。名词的配价表现为某 个名词一定要求与另外的某个名词在 语义上构成依存关系。
• 所谓“依存关系”,就是说二者各自 均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先决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个名词,如果不要求与另外的名词在语义上构成 依存关系,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为零价名词,我们 把它记为A0。如“大海、天空、空气”等。 • 一个名词,如果只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在语义上 与之构成依存关系,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为一价名 词,我们把它记为A1。如“哥哥、弟弟、叔叔、爸 爸、爷爷、姑父”等亲属称谓名词;“脚、手、锅 盖、抽屉”等部件名词,等等。 • 一个名词,如果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在语义上与 之构成依存关系,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为二价名词, 我们把它记为A2。二价名词都是抽象名词。如“意 见、兴趣、态度、害处”等。
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结构探析
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结构探析闫克【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0)011【摘要】现代汉语介词是一种具有配价能力和配价要求的特殊虚词。
与动词配价结构相比,介词的配价结构在句法上具有非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非自足性,是句子深层中的次谓语。
介词的配价成分在数量上一般是两个,通常表现为句子的主语和介词的宾语,其中后项配位倾向于由时间、地点、工具等非核心语义角色充当。
%Modern Chinese preposition is a kind of special form words,having valance capability and valance pared with the Verb's valence structure,the preposition's valence structure is non-independent in syntax and non-self-sufficient in semantics,and is a secondary predicate in the deep sentence.The number of the preposition's valence components is two.They usually appear as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and the object of the preposition.The second valance position apt to be occupied by non-core semantic roles,such as time,place and instrument.【总页数】5页(P61-65)【作者】闫克【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3【相关文献】1.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探析 [J], 康庆业2.现代汉语介词"随"和"随着"比较探析 [J], 赵志清3.试论"V不及物+NP"结构的生成机制——兼议现代汉语"V+介词短语"结构 [J], 李昕妍4.现代汉语介词“随”和“随着”比较探析 [J], 赵志清5.试论“V不及物+NP”结构的生成机制--兼议现代汉语“V+介词短语”结构 [J], 李昕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配价语法下》word版
配价语法下中国的配价理论研究(一)配价的性质(1)配价属于语义范畴。
持这种看法的有廖秋忠、范晓、张国宪、周国光等。
例如张国宪指出:就实质而言,配价仍属于语义范畴,配价由语义决定,是价载体在各种场合具体运用时所具有的一种语义功能。
(2)配价属于句法范畴。
朱德熙先生在分析动词"向"时,是有意识回避语义问题的,所以引入了"潜主语""潜宾语"这些句法概念,但是这里的"向"也不是纯粹句法的。
值得一提的是,持这种看法的人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见解。
(3)配价属于句法-语义范畴。
持这种看法的有吴为章、杨宁、韩万衡、金立鑫等等。
吴为章认为:"任何句法的'向'都是'形式-意义'的结合体,它是逻辑-语义的'向'在具体语言结构中的实现,是因语言而异的,是有确定的数量的,是有序的。
语法学引入'向'的目的既然主要是为了说明动词的支配功能以及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那么它对'向'的解释,就应当是'句法-语义'的。
"(4)"价"可以区分为"语义价"和"句法向(价)"。
邵敬敏认为:"语义价"是指一个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有可能与它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的语义类别的总和,这种成分主要是名词性的,也可能是非名词性的。
一个动词可以联系几种语义类别,即几种"语义格"就有几个"价";"句法向"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不借助其他语法手段(例如"介词")最多可以同时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并与谓词发生直接语义联系的语义格的数目。
这个句法结构不是指最简单的主谓句而是指尽可能复杂的句子。
语义价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句法向是指一种现实性。
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结构探析
、
介词 配价 结构 的句法 特征
现 阶段 现 代汉 语 的配价 研 究 已经 涉 及 了 动词 、
名词 和 形 容词 . 词 配价 的明 确化 无 疑使 此 项 研 究 介 工作 向前迈 进 了一 步 。 这 四种 词 类 的配价 系统 之 在
间, 动词 配价 与介词 配价 的关 系无疑 是最 关键 的 , 以
力 的词 类 范畴 , 名词 、 容 词 、 置 词 ( 括介 词 ) 如 形 前 包
胡 壮麟 等 (0 5 认 为 介 词可 以解 释 为次 动 词 : 20 )
从 概 念 功 能 上讲 , 是 一 个 次 过 程 ; 人 际意 义 上 它 从
讲 , 是 一个 次 谓语 成 分 。 “ 它 次过 程 ” “ 、 次谓 语 ” 的 提法 正是 对介 词配 价结构 在句 子 中的句法 地位 的准
收 稿 日期 :0 1 0 — 5 2 1 - 7 1
交换 的活动场 景 :
a 买方一 金钱 购 b
价 能力 和 配价 要求 的特 殊虚 词 。 文 将 根据 动 词 配 本 价 与介 词 配价 的对 比分 析 。 就 句子 的配价 体 系 中 拟 介词 配 价结 构 的句 法 特 征 、 词 配价 成 分 的数 量 表 介 现及 语 义性 质 等几 个 问题 。 来具 体 探 讨介 词 配 价 的
第 1卷 第 1期 0 1
2 1 1 . 01 年 1N
南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 a o a y n om l n esy S ca S in e ) o r l f n a gN r a i ri ( o i c c s n N U v t l e
对 现代 汉 语介 词 的传 统 看 法也 是 极 为相 似 的 : 介词 在 句子结 构上 没有 独立性 , 能单独 充 当句 法成 分 , 不 只 能跟所 介 引的词语 一起 充 当主要谓 语动 词 的修饰 语。 与我 们不 同的是 , 传统 观点 出于 对介词 虚词 属性 的考虑 。 片面 地将 介 词 结构 的非 独立 性 归 因于 介词
汉语配价语法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作"篇章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研究的课题如:篇章结构、篇章连贯、信息结构、句子的主位结构等。
功能语法的主要门类有:
1.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Typology-Universals)研究;
2.语义认知语法(Semantics and Cognitive Grammar)研究;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4.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研究;
朱德熙首先明确地把配价语法的思想引进汉语语法研究。他在1978年发表的《"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国语文》第1.2期)中,用动词配价的观点分析动词性成分加"的"构成的"的"字结构的歧义指数等问题,引起了许多语法学者对配价语法进行研究的兴趣。比如,文练(1982)《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第1期)讨论了确定动词向的前提和标准。吴为章(1982)《单向动词极其句型》(《中国语文》第5期)对单向动词进行了次分类,并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单向动词构成的各种句式。廖秋忠(1984)《现代汉语中动词的支配成分的省略》(《中国语文》第4期)分析了动词的配价成分的省略问题。刘丹青(1987)《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南京师大学报》第3期)讨论了形容词的配价问题。袁毓林(1989)《准双向动词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讨论了"辩论、握手"等其中一个从属成分必须由介词引导的双向动词及相关句式。
介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介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介词在现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类虚词,用来构成短语、修饰名词以及表达时间、地点、方式等语义关系。
在语法结构上,介词通常出现在名词短语的前面,起到连接作用,帮助语句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首先,介词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关系。
例如,我们常用的"在"这个介词就可以表示某个动作发生的时间点或时间范围,比如"在今天"、"在下午"、"在三点钟"等。
除了"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表示时间的介词,如"自从"、"从"、"到"等。
这些介词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描述时间的先后顺序,使句子更加流畅和准确。
其次,介词还可以用来表示地点关系。
比如,"在"可以表达事物所处的位置,如"在家"、"在办公室"、"在学校"等。
除了"在"之外,还有一些表示地点的介词,如"到"、"从"、"去"等等。
这些介词可以帮助我们描述事物在空间上的关系,给读者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
除了表示时间和地点关系之外,介词在现代汉语中还可以用来表示方式、原因、目的等语义关系。
比如,"以"可以表示某种方式,如"以书店为主题的聚会"、"以邮件联系"等。
"因为"可以表示原因,如"因为下雨,所以我们取消了活动"。
"为了"可以表示目的,如"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些介词的使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使句子更加灵活多变。
再次,介词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比如,介词通常与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类相连,形成短语。
最新现代汉语-介词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 表示此关系的词有:从、自从、自、打、 到、往、在、由、向、于、至、趁、当、 当着、沿着、顺着等。
▪ 例如:运动会将于明天举行。 趁农闲搞点副业。 他沿着小河慢慢地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介词
一、定义 二、分类 三、语法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一、介词的定义
定义:介词是一种起标记作用的虚词,依附 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 主 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 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 施事、受事、对象等。
注意:
为、为了、为着 (1)表示服务对象。“为”后为动词时,“为”一般可以
用“替、给”替换。 例如:你的考试成绩这么好,我真为你高兴。 “为”后不是动作动词时,一般可以用“替”替换,不能用
“给”替换。 例如:为新中国的事业而奋斗。 (2)“为”在表目的时,也可用“为了”或“为着”。这
两个词后面的“了”或“着”都不是动态助词。 例: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上司百般奉承。
表示原因。 例如:由于下雨,今天的郊游被取消了。
由北京出发,并开始了旅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
▪ 表示此关系的词有:按、按照、遵照、依照、 根据、据、靠、本着、用、通过、拿、比等。 例如:按照客观规律,制定方针政策。 据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风。 通过对比就能得出结论。
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现代汉语介词配价解析
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现代汉语介词配价解析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现代汉语介词配价解析现代汉语介词在理论处理上虽然被划归为虚词,但是它们还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仍然具⽀配其他成分的语义基础,还不是完全形态化的语法标记和语义标记。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介词是⼀种具有配价能⼒和配价要求的特殊虚词。
本⽂将根据动词配价与介词配价的对⽐分析,拟就句⼦的配价体系中介词配价结构的句法特征、介词配价成分的数量表现及语义性质等⼏个问题,来具体探讨介词配价的特点。
⼀、介词配价结构的句法特征现阶段现代汉语的配价研究已经涉及了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介词配价的明确化⽆疑使此项研究⼯作向前迈进了⼀步。
在这四种词类的配价系统之间,动词配价与介词配价的关系⽆疑是最关键的,以往动词配价研究的症结正在于此。
种种语⾔事实也显⽰,介词配价有着明显的特点。
下⾯,我们就对介词配价结构的具体特点进⾏详细考察。
吴贻翼(2000)指出,由于跟其他⼀切有配价能⼒的词类范畴,如名词、形容词、前置词(包括介词)等⽐较起来,“动词是最具有结构性的,可以看做是整个句⼦结构的潜在负荷者”,因⽽介词的配价与动词的配价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通常只具有与其他词语组配的能⼒,不具有预⽰任何句法结构的能⼒。
⽽动词在语义上总是预⽰⼀定的句法结构,具有与其他词组成⼀定的句法结构的能⼒。
”[1]也就是说,动词的配价结构在语义上是⼀个相对独⽴的“整句”,可以直接实现为句⼦,表达⼀个完整的事件或过程;⽽由介词构成的配价结构是⼀个“零句”,所表达的只是⼀个“零过程”,它在语义上是不完整的,必须依附于其他结构才能在句⼦中实现。
例如,从动词“买”(释义:拿钱换东西)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样⼀个商业交换的活动场景:a购买⽅-b⾦钱c出售⽅-d商品由此以“买”为核⼼谓语动词,我们可以造出下列语义完整、句法合格的句⼦:(1)a-v-d:张三买了⼀件衬⾐。
(2)a-b-v-d:张三三⼗块钱买了⼀件衬⾐。
⽽由介词“从”(释义:表⽰起点,指处所、来源)我们可以联想到某个地点,但这却不⾜以形成可以独⽴运⽤的句⼦:(3)?张三从学校(4)?张三从北京胡壮麟等(2005)认为介词可以解释为次动词:从概念功能上讲,它是⼀个次过程;从⼈际意义上讲,它是⼀个次谓语成分。
介词(现代汉语)
介词(现代汉语)1.介词的含义介词,是用于名词性成分的前边,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意义的虚词。
2.介词的种类汉语的介词种类繁杂,通常根据它与介词短语中的语义特征分别为以下几种。
表时间、处所:自自从打在当于到趁向往朝由沿顺表对象:对同跟管将与和对于关于至于把表方式、方法、依据:按按照根据遵照本着用以靠拿经经过表原因:由于因因为表目的:为了为为着表被动:被叫让给表排除:除除了表比较:比3.介词的语法特征汉语介词的语法表现比较单纯,所以,其语法特征也相应比较简单,有以下几点。
(1)主要功能是与名词性成分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作状语、补语、定语。
①他[在家]休息。
② [沿着山路]往前走。
③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
④大家反复研究了[对这个问题]的处理。
(2)标示特定的格角色。
①这事[由小赵]引起,也[归他]处理。
(施事)②我[把那个苹果]吃了。
(受事)③我[用这把刀]切肉。
(工具)④我[在教室里]看书。
(处所)⑤我[向他]借了五百元钱。
(对象)(3)介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重叠、不能后加“着、了、过”表示动态。
4.部分介词和动词的界定汉语的介词又名“副动词”、“次动词”,这实际上体现了它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介词大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
有一些介词虚化得比较彻底,已经没有了动词痕迹,但有些虚化得比较晚,在具体表现上还残留有动词的痕迹。
这部分介词有时在运用时,需要与动词进行界定,如“在、给、叫、用、拿、比、到、通过”等等。
具体界定方法如下。
(1)介词不能带“着、了、过”表示动态,动词可以:①我给了他一封信。
(动词)②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介词)③他拿我开玩笑。
(介词)④他拿着书。
(动词)有个别介词自身带一有“着、了”等语素,不要误认为动态助词,如:沿着、为了、当着。
(2)介词不能重叠,动词可以:①他叫人打了。
*他叫叫人打了。
(介词)②你叫他,他就来。
你叫叫他,他就来。
(动词)③他比我高。
现代汉语介词解释
现代汉语介词解释现代汉语中介词是一类标记语义关系的虚词,常常被用于连接名词、代词或其他语法成分,起到修饰、定义、补充或限定的作用。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现代汉语介词的解释:1. 关于(guānyú): 表示关于某个事物或主题的内容。
例如:“关于环保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
”2. 对于 (duìyú): 表示对某个对象或事物的态度、看法或作用。
例如:“对于这个建议,我持有不同的观点。
”3. 在 (zài): 表示某个时间、地点、状态或条件。
例如:“在夏天,我喜欢去海边度假。
”4. 跟(gēn): 表示某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或类似性。
例如:“他跟他爸爸长得很像。
”5. 向 (xiàng): 表示方向或目标。
例如:“他向我走来。
”6. 靠 (kào): 表示依靠、靠近或倚赖。
例如:“他靠在树上休息。
”7. 在于 (zàiyú): 表示某个问题、原因或解释所在。
例如:“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8. 与(yǔ): 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比较。
例如:“她与他一起工作了三年。
”9. 经过(jīngguò): 表示经历或穿越某个过程或地点。
例如:“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才取得了这个成绩。
”10. 自 (zì): 表示来源、出处或自身的性质。
例如:“这本书出自他的手笔。
”以上是对现代汉语一些常见介词的简要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介词用法和例句,请参考相关现代汉语语法书籍或在线资源。
现代汉语介词的语义表现
现 在 动词 之 前 的位置 上 , 附 于后 面的 动词 短语 。 依
关键 词 : 词 ; 义 ; 介 语 虚词 ; 句法 中 图分类 号 : 4 . H16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9—15 ( 0 0 0 0 6 0 10 7 0 2 1 ) 5— 0 5— 4
中除 占主流 地位 的虚 词 说外 , 有前 人 主 张 的 “ 还 副 动” ( 说 次动说 ) 最 近 提 出 的 “ 实半 虚 ” 。这 和 半 说
一
词类 虚 实之 分 的界 限 。下 面 , 们 将 从 支 配 能 力 、 我
成员 数量 变化 趋 势 、 句法位 置 选择 等几 个方 面来 考
察介 词 的语 义表 现 。
二、 现代 汉语 介 词 的支配 能 力
分歧的存在 , 缘于人们在词汇分类 中一味求 同不
敢 存 异 , 词 类 虚 实 的划 分 标 准 绝 对 化 、 单 化 。 把 简
就 介词 而言 , 本 问题在 于 对介 词虚 化 程度 的具 体 根 事 实认 识不 足 , 介 词 内部 的 不 平 衡 现 象 置 之 不 对 理 。郭 锡 良( 9 7 指 出 , 研 究 古 汉 语 虚 词 , 先 19 ) “ 首 必须 有 历史 发展 观点 , 考察 每个 虚 词 的来 源 和历 要
现代汉语-介词
可编辑课件PPT
7
“在……中”中间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动作正 在
进行。如: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 (2)由于、由区别: “由于”表示原因;“由”表示“从”或“被、让”,也有
表示原因。 例如:由于下雨,今天的郊游被取消了。
由北京出发,并开始了旅程。
可编辑课件PPT
8
2、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
19
(二)作定语:介词短语与中心语之间一定要用 “的”。
例如:人们对月球的研究,以后还会不停地继续下 去。 古时候流传着不少关于这位诗人的故事。
(三)作补语: 例如: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班车是开往济南方向的。 能充任补语的介词只有“于、向、自、到、在、给、
往”等少数几个。
可编辑课件PPT
20
(四)作宾语:常用作宾语的是“为了……”、 “在……”,而且多见于“是”字句。
例如:对他笑了笑。 √对于他笑了笑。×
对“对于、对”误用的几种:
第一,该用“对”而用了“对于”。例如:
政府做工作,要对于人民负责。×
第二,主体客体的位置颠倒。例如:
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对科学著作是看不懂的。√
可编辑课件PPT
15
(2)跟、和、与、同
“跟”用于必须有两方面参与的动作行为的句子中 例如:我跟他下棋。 也可以用于一方就可以完成的动作行为。“跟”的
可编辑课件PPT
22
注意:
▪ 动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加动态 助词或者重叠;反之,则是介词。 例如“从、被、关于、对于”等。
可编辑课件PPT
23
参考书籍: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 刘月华、潘文娱 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介词在理论处理上虽然被划归为虚词,但是它们还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仍然具支配其他成分的语义基础,还不是完全形态化的语法标记和语义标记。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介词是一种具有配价能力和配价要求的特殊虚词。
本文将根据动词配价与介词配价的对比分析,拟就句子的配价体系中介词配价结构的句法特征、介词配价成分的数量表现及语义性质等几个问题,来具体探讨介词配价的特点。
一、介词配价结构的句法特征现阶段现代汉语的配价研究已经涉及了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介词配价的明确化无疑使此项研究工作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这四种词类的配价系统之间,动词配价与介词配价的关系无疑是最关键的,以往动词配价研究的症结正在于此。
种种语言事实也显示,介词配价有着明显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对介词配价结构的具体特点进行详细考察。
吴贻翼(2000)指出,由于跟其他一切有配价能力的词类X畴,如名词、形容词、前置词(包括介词)等比较起来,“动词是最具有结构性的,可以看做是整个句子结构的潜在负荷者”,因而介词的配价与动词的配价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通常只具有与其他词语组配的能力,不具有预示任何句法结构的能力。
而动词在语义上总是预示一定的句法结构,具有与其他词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的能力。
”[1]也就是说,动词的配价结构在语义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句”,可以直接实现为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事件或过程;而由介词构成的配价结构是一个“零句”,所表达的只是一个“零过程”,它在语义上是不完整的,必须依附于其他结构才能在句子中实现。
例如,从动词“买”(释义:拿钱换东西)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商业交换的活动场景:a购买方-b金钱c出售方-d商品由此以“买”为核心谓语动词,我们可以造出下列语义完整、句法合格的句子:(1)a-v-d:X三买了一件衬衣。
(2)a-b-v-d:X三三十块钱买了一件衬衣。
而由介词“从”(释义:表示起点,指处所、来源)我们可以联想到某个地点,但这却不足以形成可以独立运用的句子:(3)?X三从学校(4)?X三从胡壮麟等(2005)认为介词可以解释为次动词:从概念功能上讲,它是一个次过程;从人际意义上讲,它是一个次谓语成分。
[2]“次过程”、“次谓语”的提法正是对介词配价结构在句子中的句法地位的准确反映。
介词配价结构的这种次级谓语地位与学界对现代汉语介词的传统看法也是极为相似的:介词在句子结构上没有独立性,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跟所介引的词语一起充当主要谓语动词的修饰语。
与我们不同的是,传统观点出于对介词虚词属性的考虑,片面地将介词结构的非独立性归因于介词的依附性。
其实,这种依附性的载体既不是介词也不是介词的宾语,而是整个介词短语。
例如:(5)我自己一个人从农场走到市里,是三十多里。
(英才杂志社《十年百人》)→*我自己一个人从走到市里,是三十多里。
→*我自己一个人农场走到市里,是三十多里。
→*从农场在此例中,何止是介词“从”不能单独出现,名词“农场”也不能单独出现,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出现在句子中;整个介词短语“从农场”也不能单独使用,要依赖于主要谓语“走到市里”。
“从”与“农场”的结合恰恰说明介词的配价有着极为强烈的强制性,不能缺省也不能隐含(动词的配价成分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空缺的,如二价动词“吃”可以用如“我吃过饭了→吃过了”);而“从农场”的句法要求正是其次谓语结构地位的反映。
马庆株(1998)就曾敏锐地指出:“介词也可以有配价成分,但和动词有明显的区别。
动词满足了配价以后,述宾结构有可能成为可以单说的形式;而介词满足了它的配价要求以后,介词结构仍然不可能变成可以单说的形式。
”[3]将介词结构看做次谓语,无疑会使抽象句子“S+Prep+N1+V+(N2)”与现代汉语中的连动式“S+V1+N1+V2+(N2)”发生一定程度的混淆,况且介词在发生学上与连动式也有很深的渊源。
但是二者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对汉语连动式而言,“从意义上讲,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结构)连用,构成一个整体,其间没有主谓、联合、偏正、动宾、动补的语法关系;从事理逻辑上看,连动式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结构),代表的行为动作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或事理逻辑上的顺序”[4]。
此外,两个动词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属于同一个层次上的谓语性结构,都能独立成句,可以构造出:S+V1+(N1)和S+V2+(N2)。
而介词结构“Prep+N1”作为次谓语只具备谓语的部分特性,不能自立;主要谓语“V+(N2)”可以独立成句。
由此可见,它们不在同一层级上。
这种地位区别可以按传统观点解释为: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主要谓语动词的状语修饰语,二者之间是偏正关系。
例如:(6)李阿姨去办公室接她家里来的。
(王朔《看上去很美·自序》)→李阿姨去办公室。
(连动结构的前项独立成句)→李阿姨接她家里来的。
(连动结构的后项独立成句)(7)老院长给孩子们讲了个号称安徒生的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同上)→*老院长给孩子们。
(介词的配价结构不能独立成句)→老院长讲了个号称安徒生的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谓语动词的配价结构独立成句)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介词的配价结构在句法上的非独立性、在语义上的非自足性,是它区别于相近结构的突出特征。
二、介词配价成分的数量要求在传统研究中,我们习惯性地将介词与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合称为介词结构或介宾短语。
这样一来,在配价研究中我们很容易将介词的配价成分限制在介词后面的宾语位置上,得出介词在数量上要求并支配一个配价成分的结论。
以往的配价研究中,很多主X“介词所引导的宾语是介词的支配成分”的学者大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处理模式其实就是“直接成分—语义配价模式”。
①如果在形式上严格遵照直接成分关系,那么下例的配价体系应当建构为甲式,但在实际的分析中,学界的观点却是乙式:(8)他给我修好了录音机。
甲:修+给=>(他)给我修好了录音机↓↓录音机我乙:修+给=>他给我修好了录音机↙↘↓他录音机我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动词的配价研究突破了直接成分关系(结构层次关系)的束缚,实现了动词配价在语义上和在句法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对介词配价的研究却局限于直接成分关系之中。
这种用“双重标准”处理同类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杨宁(1996)已经指出,配价理论是依存语法框架中的局部理论,依存语法(包括配价理论)和成分语法是直接对立的,“直接成分—语义配价模式”在成分语法①杨宁(1996)指出,有些汉语学者把配价限制为语义要求,主要原因是,“他们把句法看作是不必对应于语义层面的形式句法层面,在此层面上以直接成分(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把句法关系限制为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承认其他句法关系;而在语义层面上却借用以依存关系分析法(它是和直接成分分析法直接对立的)为基础的配价概念,认为没有句法关系的单位之间或结构体与其成分之间也可以有语义关系。
”例如:对于“猫捉老鼠”,不承认“猫”和“捉”之间或“猫捉老鼠”和“捉”之间有句法关系,只承认有语义关系;不承认“捉”对于“猫”的句法要求,只承认语义要求。
这种模式可以称为“直接成分—语义配价”模式。
用配价理论势必使得语义描写和形式描写脱节。
[5]既然如此,要全面考察介词的配价情况,我们也要突破直接成分关系的限制,从语义上寻找介词的所有关联项,并发现其形式上的特征。
根据我们上文的分析,现代汉语介词(甚至是古汉语中保留下来的介词)来源于动词中的特殊成员———赋元动词。
这类动词能在其后的宾语位置上赋予相关的句法成分以位置默认题元(受事)之外的题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类动词前的句法位置上,往往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题元。
现代汉语介词作为特殊的联系项,它所连结的不是其他语言中的介词所连结的VP和NP,而是像一般及物动词一样,连结S和NP,在句子(S+PP+VP)中构造出一个依附于主过程(SVP)的次过程(SPP)。
那么在SPP(即:S+Prep+N1)中,介词应该同时支配句子的主语和它后面的宾语两个配价成分:S←Prep→N1。
我们看到,现代汉语介词“把”虚化之前的动词用法就是如此:(9)禹亲把天之瑞令。
(动宾谓语句中动词“把”支配两个配价成分“禹”和“天之瑞令”)(10)武王把钺讨纣。
(连动结构中前项动词“把”支配两个配价成分“武王”和“钺”)由此我们认为,在连动句或兼语句(S+Vf+N1+V+N2)的句法环境中,二价赋元动词在向介词虚化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语义降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语义降级的不单是赋元动词(Vf),也不单是赋元动词所构成的动宾结构(Vf+N1),而是由它所构成的整个主谓结构“S+Vf+N1”(这个结构在语义上是非终结的、不自足的,常常要求后续或追加动词短语)。
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上,这个主谓结构表现为以介词为核心的次谓语结构:S+Prep+N1,成为句子“S+Prep+N1+V+(N2)”深层语义结构的一部分,并通过一定的句法操作最终在句法层面显现出来,担当补充、修饰核心谓语的语法功能。
这个结构的完整性在二价名词的配价结构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袁毓林(1995)介绍,二价名词语义上包含一个降级述谓结构,可以表示为:N(a P b)(a、b代表个体常项,“P”代表“对”等谓词。
[6]例如:立场:态度〈某人对某事〉→(11)先生们,我·对这一事业的·立·场越来越坚定了。
兴趣:喜好的情绪〈某人对某事〉→(12)幼年时代他·对·幻·想·小·说的·兴·趣显然影响了他后来的思考。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二价名词的降级述谓结构处于定语从句中。
而石毓智(2000)的研究表明,从句是句子内部的构造成分,一般不受语境等外界因素的制约,可以作为鉴别汉语有标记结构和无标记结构的手段。
[7]那么,二价名词的降级述谓结构“a-P -b”就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结构。
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由介词所构成的次谓语结构“S+Prep+N1”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体。
与前者不同的是,它在依附于主要谓语的过程中发生了论元合并等句法操作。
根据这种处理机制,例(8)“他给我修好了录音机”的配价层次体系应当建构如下:由此我们认为,具有配价要求的现代汉语介词在数量上要求两个配价成分,它突破了句子中直接成分关系的限制,直接关联充当句子主语的语义成分和充当介词宾语的语义成分。
三、介词配价成分的性质要求配价是一个包含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综合概念,既然介词配价在句法上有别于动词配价,那下面我们就从语义上探讨一下二者有什么区别。
陈平(1994)根据原型理论讨论了汉语中语义角色充任主语和宾语的优先序列:施事>感事>工具>系事>地点>对象>受事。
并解释说,对于动词来讲,序列左端的成分施事性最强,充任主语的倾向性较大,序列右端的成分受事性最强,充任宾语的倾向性较大;比较而言,序列中间的语义角色施事性和受事性都较弱,充任主语和宾语的倾向性就相应减弱,从而在句法配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