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 第1讲体验高考真题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2017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对命题的限制,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难度降低,评价、探究类试题逐渐减少,理解、分析、概括三种基础性的阅读能力成为考查重点。
[感悟考题](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9+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集训 9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2)[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第86届奥斯卡:横看竖看都很完美戴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大家嚼着比萨拿着金人心满意足,而至于奖项的分配也没有半点爆冷。
《为奴十二年》凭借最佳影片、最佳女配、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笑至最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两位男星分享男主男配殊荣。
当然,本届的最大赢家自然还是《地心引力》,这部时代佳作完美重现了当年《发明男孩雨果》横扫技术奖项的盛况,一连收获7座小金人!至此,这样一届横看竖看都完美到不像话的奥斯卡圆满结束。
而至于为何完美,且听我细细道来。
该猜中的都猜中了我相信,但凡是从评奖季就开始跟进的朋友,几乎都猜中了今年获奖名单的七八成。
对观众来说,诸多前哨站消息让预测奥斯卡的乐趣巨幅降低,但殊不知这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现象。
其实这意味着奥斯卡这场巨大的公关与金钱交易秀,早在前哨战阶段各方就达成了利益的共识,最终的奥斯卡只不过是翻盖开奖的“过程”而已。
我相信,随着韦恩斯坦发起的公关大潮愈演愈烈,今后的奥斯卡预测将越来越没有难度和意义。
该照顾的都照顾到了要将这届奥斯卡戴上“完美”的桂冠,我相信很多人都老大不愿意。
比如说小李子又陪跑了,拉基尔又饮恨了,U2的主题曲明明更有得奖相之类。
对不起,你认为是否完美从来都不重要,就算再骂天顿地,明年你依然会乖乖地来看颁奖典礼。
“艺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
”——电影产业无疑是这句箴言最忠实的拥趸,这么多年来,对内,业界一直保持着“敬老”与“提新”的双向标准(既维持学院的庄严与专业,又激发新鲜血液的积极性);对外,则肩负着关注社会热点和指引时代精神的重任。
今年的手段显然更加高明,从《伊丽莎白》时代就该拿影后的凯特·布兰切特圆梦,从二十多岁打拼到四十多岁的马修·麦康纳问鼎,“敬老”手法浑然天成。
而面对被业界尊为“革命”的《地心引力》,学院也毫不吝啬,一如当年对待“雨果”时的豪放发出7奖,“提新”之举大气磅礴!至于社会热点,还有什么比关注同性恋与艾滋病群体更具话题?于是一部掺杂着关爱同性恋群体生存状况、艾滋病治疗争议、医疗制度改革等多重元素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成功上位。
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中国学生接受职业与毕业指导的比例最低,严重缺失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严重缺乏职业准备与规划意识。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考个好大学,有了名校做靠山,还怕找不到好工作?这些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的路径。
探索、尝试、规划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与他人、认识家庭与社会的过程。
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扬长避短。
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
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能发现自我价值的孩子,才能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引领孩子们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
(摘编自孙宏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更长远的育人目标》,《光明日报》2018年7月7日)材料二: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
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
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在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同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资料: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及报告
整体攻略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6-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 闻体裁。一般通讯分为两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通讯可以采 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 3.时评 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 评论,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点。鲜明的观点是时评的重要特 征。 4.综述 综述是指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对大量的数据、 资料、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评论性文章。综述 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问题 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 8.4%。种结论。
(2017·全国Ⅱ卷 T8—B 项)居民 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
评析 推断 类
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 文中的信息对象发表评析 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 性的结论或由某种前提推 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 出某种评析性的论断。此类 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 选项的评析推断有时为合
整体攻略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7-
5.访谈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 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 章。访谈具有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 6.报告 报告又称“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进行分析 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的一类新闻体裁。强调 时效,追求理性。常以夹叙夹议为主要报道形式,惯用第三人称,关 注社会热点,反映百姓生活。调查报告主要有情况调查报告、典型 经验调查报告和问题调查报告三类。
整体攻略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新闻ppt(6份打包)
新闻的文体特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关注点三: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 容,标画显示背景的句子,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 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的文体特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三、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 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 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明确高考考查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新闻类文本的考查频率较低, 截至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直没有考查新闻类文本,但 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 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 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明显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考 考查“新闻类文本”的可能性。
新闻的文体特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 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 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②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 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常 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文档:专题4 、5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报告 传记 专题5 实用类文本阅读
基础保分课 2道选择题——题“异”法“同”,求快求准实用类文本两道选择题的考查有一定的区别,单选题所设置的选项,其信息区间跨度小,往往局限于某一段中;而双选题所设置的选项,其信息区间跨度较大,概括性强,往往需要综合全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无论是单选题还是双选题,都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与分析,所以两题的解题方法是相同的,都需到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区间,然后与选项比对,进行综合分析;稍有不同的是单选题的信息更“显性直白”一些,双选题的信息更“隐性综合”一些。
一、单选题解题技法指导[技法指导]单选题快解“3字诀”[解题示范][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百岁科界泰斗,一生赤子情怀1927年,年方14岁的张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预科班。
1933年12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到交大访问,张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的全过程。
与大师面对面,极大地鼓舞了张煦,为了激励自己,他在宿舍里贴上了马可尼的大幅照片。
随后的岁月里,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常年压着一张马可尼的标准照。
与大师的一面之缘,成了他一生修身治学的精神支柱。
1936年,年仅23岁的张煦带着优异的成绩和简单的行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通信工程学科。
在美国求学的四年,张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每天的学习和实习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在哈佛听课,他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一面专心听,一面认真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刻在心里。
实验课上,他从来不肯仅仅照着书本演示一遍就完事,总是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测试,直到对实验方法、测试仪器都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留美的学习和生活,不仅给张煦后来从事通信工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High Thinking,Low Living(勤奋思考,简单生活)。
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张煦怀着“祖国培养我,我要报效祖国”的理想,回到抗战艰难时期的祖国。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
晴朗无云的夜晚,你仰头望天,可以看到数万亿英里外的星星发出的光芒,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击出的陨石坑也清晰可见。
而低下头,你看到的只有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
仅仅下到距地面十码,我就觉得已远离人世间,这里,最初在古海洋大陆架上形成的石灰岩层闪闪发光,我看得入了迷。
地下世界牢牢保守着它的秘密。
直到最近二十年,生态学家才追踪到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
这些真菌将单独的树木连成了彼此联通的森林,这一活动已经持续了数亿年。
2013年,在中国重庆发现了一个拥有独立天气系统的洞穴网络:大团的水汽在巨大的中央洞穴中聚集,冰冷的尘雾如云层般在远处阳光的洞室中飘荡。
在意大利北部一千英尺的地下,我沿着绳索滑到了一个空旷的圆形石室,满地都是黑色的沙堆,地下河从中横贯而过。
踩在沙堆上,就像穿行在漆黑星球上的无风沙漠中。
为什么要往地下去?这样做完全是反本能的,既违背理性的意愿,恐怕也少有人会心生向往。
特意把一件东西埋入地下,大都出于某种隐蔽的目的,而从地下取回一件东西,无一例外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但是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地下的世界,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吧,”而我想反驳:“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投得更深吧。
”对于人类栖居的这个具有深度的世界,“水平视野”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目前处于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本应一直被埋藏的东西自行露出了地面,让我们无法再忽视,那种强烈的侵入感令人愕然。
在东西伯利亚的森林里,一个巨型坑洞在不断软化的土地上张开了血盆大口,它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袒露出已有二十万年历史的地层,当地的雅库特人称它为“地下世界入口”,在英国,近年来的酷暑使得古代建筑遗迹纷纷闯进人们的视野——罗马时期的观测塔、新石器时代的围墙……陆续被揭开面纱,就像大地上的麦田怪圈,从空中俯瞰即可辨认,格陵兰岛西北部,冷战时期的一个导弹基地在五十年前被封在冰盖下,如今它即将重见天日,里面储存着数十万加仑的化学污染物。
考点2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点25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图表信息及任务传记类阅读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其中新闻类文章作为新教材的独立单元包括人物传记,人物通讯等体裁文章作为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新闻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新闻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考向一新闻类图标信息类【真题再现】(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
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二: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
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
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
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
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新闻ppt(6份打包)4
新闻文体的另一变体——访谈考查的3大题型 结 束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 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 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 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 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 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新闻文体的另一变体——访谈考查的3大题型 结 束
二、访谈的要求 1.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2.一组问题要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主 题要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每个问题明确单一。要始终围绕访问者(提问者)的 思路(话题意识)展开。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尽力引 导访谈对象回答,争取让访谈对象把问题讲透。 4.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用语要平实化、口 语化。
一、访谈的概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 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 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 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 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 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 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新闻文体的另一变体——访谈考查的3大题型 结 束
5.访问者在总结时,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要联 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 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特别是负面的,要指出正确 的方向)。
新闻文体的另一变体——访谈巧
1.一般技巧
类型
技巧
作用
趣问
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 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 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 拉近双方的距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信息类文本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1讲 强化读文技能(讲义)(解析版)
专题一信息类文本阅读第01讲强化读文技能目录1. 选文特点:试题选材及命制以民族文化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越来越契合时代精神,越来越跟上时事变化,体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包括科技创新、新的科学观念的培养。
2. 题型特点:全国新高考Ⅰ、Ⅱ卷分值是17分,3道客观题,均为单选型,每道题3分;2道主观题,每道题4分,结合材料分析文本+深度理解和创意解读。
3. 命题趋势:全国新高考Ⅰ、Ⅱ卷采用两到三则材料阅读的方式,综合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更贴近新课标“设计合理的高考试卷试题”中的要求。
在题型和分值上还在变化,还未有稳定的命题设置规律。
这更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论述类文本的相关知识基础之上懂得灵活变通。
在命题材料的选择和题型设置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稳”体现在总的命题格局保持了稳定,选材为社科类学术论文,着重考查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等核心素养和归纳概括能力、论证推理能力、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变”则体现在选文方向和考点选择上。
客观选择题(3道,共计9分)主观简答题(2道,共计8分)第01讲 强化读文技能信息性阅读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催生的题型,旨在提升学生多渠道阅读能力及快速检索、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阅读量大、题目难度适中的题型特点,决定了该题型以快读准读、提高答题效率为第一学习要务。
在熟悉信息类文本【政论文、学术论文、书评、时评等论述类文本以及科普文、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等实用类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5.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4)典型性。调查报告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 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地选择典型,探索事物的发 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5)新闻性。调查报告要求尊重客观事实、记述真人真事、反应迅 速及时。不仅要介绍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还要进行分析、评价, 揭示事物的本质,概括基本经验,指明发展方向。 调查报告主要有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和问题调查报 告三类。 调查报告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 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便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 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 主体:集中叙述调查的情况和调查者的观点。主要采用纵式、横 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二、报 告 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 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另外, 调查报告的叙述方式, 惯用第三人称。 报告的文体特征: (1)社会性。调查报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 问题,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警戒或 鼓舞的作用。 (2)针对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 际问题而写作的,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 和思想倾向。 (3)真实性。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 确是首要的。 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 的,是具体而真实的。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 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 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 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 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 容。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 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 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 是,否定所非。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 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 到分,说完了事。
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 第1讲
专题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因其时代感强、实用性佳,近几年成为高考考查实用类文本的首选文体,预计近几年高考在文体的选择上不会有较大改变。
此类文本的考查点与当今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特色相吻合,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检索、加工能力,即有效输入、准确输出。
所以,本书针对本专题设置两讲,第一讲解决如何阅读的问题,即信息的输入;第二讲解决如何做题的问题,即信息的输出。
第1讲解题的关键——2类材料信息的获取一、真题体验——把握高考新动向(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 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 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 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 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 次。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 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 《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 极回应,言之有物。
2.访谈形式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 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 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 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3.访谈的阅读步骤 步骤一: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 步骤二: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 (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 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步骤三: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 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 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 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 步骤四:把握关键,深入内核 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 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 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把握访谈主题。
考向一 新闻的写作技巧 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新闻的真实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 现出来的。 (2)新闻的结构技巧,既包括新闻的结构方式技 巧,也包含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 (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 实时如何处理的技巧。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5《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阅读(含访谈)》ppt课件1
-12 -
其实,完全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 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 本,较2012 年 上升了0.51 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 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 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 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 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 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的不同?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 的成年国民更倾 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 过 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8-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 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 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6.97 本,较2012 年提高了1.48 本,其中14-17 周岁未成年人课外 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 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 分析发现,2013 年我国0-8 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 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86.5%, 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 费23.87 分钟陪孩子读书。
-14 -
2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 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第一则更侧重于报道在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下,数 字化阅读的相关情况;第二则侧重报道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在不 同的方面介绍国民阅读情况。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的信息,范围依然是“材料一”和“材料 二”但, 比较的角度是“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的报 道。可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比较。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4-2023-2024)三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试卷(含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4-2023-2024)三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试卷(含答案解析)2.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
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
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
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馐,为了摆脱这种草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
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树木那里。
是旁边的树吗?不。
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
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速之客来袭的信息。
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
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
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
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
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
但也有偶然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
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
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
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讲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
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
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
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解析B项中“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的说法错误。
2015年的企业和高校遭侵权的比例比2013、2014年高,但低于2011、2012年。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比细节,数据图要注意数据的变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解析A项,根据材料一,“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的说法不全面,还应包括“制度供给”。
B项,“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这一说法不正确。
由材料四可知,体现大学科研工作价值的应是成果“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不是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D项,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其次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准确筛选原文信息,注意选项和原文的比对。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6分)答案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从材料三、四可以明显看出,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协作,但材料三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这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相关方是企业、高校和政府。
材料四重点说了高校科研成果很难转化的原因,一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二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
想要解决问题,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协作。
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相关方各自掌握的资源,点出其所起的作用即可。
二、(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解析D.语义夸大。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D项“主要原因”说法错误,语义夸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AE)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解析B.“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说法错误,居民要做的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是针对政府的。
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把材料二第二段“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一句中的“影响”变换成了“制约”,语义夸大。
C.材料一说“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从这一点来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材料二进一步明确“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强调了其污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