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素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26f7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a.png)
《素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素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素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素芭,即素描芭蕾,是现代芭蕾舞中的一种形式,它是绘画和舞蹈的结合体。
在素芭的表演中,舞者需要根据音乐节拍和曲调,以及舞台上的道具和布景,进行形体和肢体的协调运动,同时还要将表演和情感表达融入其中。
因此,素芭教学设计对于舞蹈学习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素芭教学设计中包括了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和教具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确定等。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需要明确素芭舞蹈在技巧、表现和情感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在教材和教具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技能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芭教材和教具,以及掌握教学素材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教师还需要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课程的高效率和学生的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一些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听讲、示范、体验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镜子前,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并逐渐加深动作的难度,学习基本的素芭动作;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曲调和动作变换,创造出自己的舞姿和表演,提高表现力和舞蹈感受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和反馈,共同提高素芭舞蹈的水平和品质。
在评估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估方式,如小组演出、个人评估和互评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坚持努力,并激发其对素芭舞蹈的热爱和探索。
综上所述,素芭教学设计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芭舞蹈的品质。
一个好的素芭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素芭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不断开拓素芭舞蹈的新境界和美感综合以上内容可得,素芭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舞蹈的基本要求和美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26352d02020740be1e9b35.png)
《素芭》教学设计湖北省汉川市实验高中彭先友【教学目标】1、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整体感知,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描写手法。
3、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展示和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讲解——质疑——点评。
【教学用具】投影仪、课件、导学案。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泰戈尔的名言导入[出示课题、课件2]“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印度作家泰戈尔曾说过。
二、探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1、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出示课件3和课件4]小说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这就是素芭所生活的环境,一切似乎是无比美好比温暖的。
可是,在这样看似无比纯净的地方,素芭是孤独的,她只能一个人在河岸边坐着,独自遐想,和大自然进行别人无法理解的交流。
2、分析村里的人们是怎样看待素芭的。
[出示课件5和课件6]父母对她的归宿担心,村人也对她的前途发出议论,点出了素芭所处的尴尬境地。
唯一的朋友帕勒达帕并没有对素芭投来关注的目光,只是对素芭有一种亲昵的称呼而已。
3、理解描写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素芭生活的村庄确实美丽如画,但那里人情冷漠。
在如此美丽而热闹的地方,素芭却是那样的孤寂。
这样的描写反衬出素芭内心的孤独和凄苦。
三、探究人物形象1、质疑讨论:哑女素色到哪里去寻求心理安慰?这样写有何作用?生: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大自然和动物那里寻找安慰。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温顺的小动物面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这些侧面反映了人情的冷漠,反衬了素芭的痛苦和不幸。
师:是的,动物有2头牛、1头山羊和1只小猫。
素芭从人类那里无法得到关爱,只能从动物和大自然寻找心理安慰和自己的快乐。
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自然是温暖而自由的,可爱温驯的动物与她交流,素芭用眼神和手浯表情达意。
教学设计5:第7课 素芭
![教学设计5:第7课 素芭](https://img.taocdn.com/s3/m/0dd6c6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0.png)
素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眼睛赏析素芭这一人物形象;深入感悟文章主题,培养学生于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中探究主旨的小说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小说中对女性的同情,对野蛮文化制度的批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把握小说主题;通过素芭的眼睛来解读人物的形象,寻找人物悲剧之因。
【教学难点】理解典型形象代表典型环境,思考作者塑造这一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作家与作品1.齐读泰戈尔诗歌《飞鸟与鱼》,感受无法言说的痛。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别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2.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年—1941年)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是一个伟大诗人,诗集作品如《吉檀迦利》(诺奖获奖作品)《飞鸟集》《眼中沙》《园丁集》《新月集》等。
泰戈尔不仅是为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名小说的创作巨匠。
他一生创作了93篇短篇小说,被称为“孟加拉语短篇小说的奠基人”,英国著名文学家汤普森评价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二、故事与情节1.概述小说主要情节:《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
素芭是一个哑女,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被身边的人嫌弃、厌弃,后来被父母骗嫁到远方。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4918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f.png)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1.2 作品背景介绍1.3 作品主题探讨1.4 教学目标及方法1.5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素芭形象分析2.2 人物关系梳理2.3 人物性格特点探讨2.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故事情节梳理3.2 情节设置的作用3.3 重要情节分析3.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作品主题概述4.2 主题相关情节分析4.3 主题的现实意义4.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五章:艺术特色分析5.1 作品的艺术风格5.2 文学手法分析5.3 人物塑造技巧5.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六章:文学背景与时代精神6.1 《素芭》的文学背景6.2 印度社会文化与《素芭》6.3 作品的时代精神分析6.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七章:象征手法与寓意解读7.1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7.2 寓意解读与主题深化7.3 象征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7.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八章:比较研究与批评视角8.1 与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8.2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素芭》8.3 不同批评视角下的作品解读8.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九章:创作技巧与启示9.1 泰戈尔的创作风格与技巧9.2 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9.3 文学创作与人生体验9.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10.1 课程总结10.2 作品拓展阅读推荐10.3 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提升10.4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人物形象分析补充和说明:在分析素芭的形象时,要关注她作为一个哑女的形象如何体现她的内心世界,她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如何展现她的性格特点。
要注意她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如何体现她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重点环节2:情节分析补充和说明:在分析情节时,要关注素芭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重要情节如何体现作品的主题。
要注意情节的设置如何吸引读者的兴趣,如何使读者产生共鸣。
重点环节3:主题探讨补充和说明:在探讨作品主题时,要关注作品如何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素芭》教案新部编本3
![《素芭》教案新部编本3](https://img.taocdn.com/s3/m/67ab7854cc7931b764ce1512.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素芭》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素芭》是人教版高中课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小说代表作品。
泰戈尔把孟加拉中世纪著名的毗湿奴教派诗人琼迪达斯的格言——“人,是最高的真理”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他的诗作、小说洋溢着浓厚的人道主义风格。
同时由于作者的诗人身份,他的小说是典型的“诗化小说”,如教学用书中指出“具有内敛、含蓄、隽永的美感特征,所以也就具备了一种朦胧的神韵”。
这样一种意在言外的诗意美,和我们中国的诗歌的“象外之象”“题外之旨”的美学特征是一致的。
我任教高二文科班,这个班的学生敏锐细腻,进入高二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天5分钟的古典诗歌鉴赏,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爱好。
从预习交流中看出学生本能地喜欢这篇小说,但是说不出所以然来。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了解和分析。
有了以下教学设想:在学生对该小说的悲剧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情节补白、揣摩人物心理等阅读手段对小说深入体味,认识素芭的悲剧性形象,同时认识到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一切美好性灵的哀婉叹息。
针对小说“诗化”特点,课堂创设多种朗读情境,引导学生在涵咏中感受、享受小说语言中浓浓的诗意。
在学生心有戚戚焉之际,教师可以抛出一首自己改写小说片断的诗作,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改写小说。
总之,本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由情节、人物、语言之“象”,入于本文悲悯诗意的“环中”,以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表达阅读体会领悟到的“象外之象”,变客观式阅读鉴赏为享受式、创造式阅读,以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
教学设计一、情节补白,感受人物凄凉命运,感受印度女性命运的哀歌二、深味人物,从眼睛到灵魂,重点讨论素芭的梦、素芭的成长。
落实知识目标:理解小说中运用心理、幻觉等人物塑造手段。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de283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c.png)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1.1 概述《素芭》的背景及主题1.2 介绍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风格1.3 分析《素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故事情节梳理2.1 简述主人公素芭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2.2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2.3 讨论素芭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分析素芭的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3.2 探讨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3.3 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素芭命运的影响第四章:小说艺术特色分析4.1 分析《素芭》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特点4.2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及其意义4.3 讨论莫泊桑在人物描写和心理刻画方面的技巧第五章:主题思想探讨5.1 分析《素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意义5.2 探讨小说中的人性关怀和道德批判5.3 讨论《素芭》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呈现第六章:文本细读与分析6.1 选取小说中的关键章节进行细读分析6.2 解读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元素6.3 分析小说语言风格和叙述技巧第七章:创作手法与文学传统7.1 探讨《素芭》中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元素7.2 分析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继承与发展7.3 比较莫泊桑与其他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第八章:文化与社会背景8.1 探讨《素芭》中所反映的19世纪末法国社会状况8.2 分析小说中的阶级与性别问题8.3 讨论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与社会批判第九章:读者反应与批评视角9.1 分析读者对《素芭》的接受历史与评价变化9.2 引入文学批评理论视角,对小说进行多元解读9.3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第十章:拓展阅读与写作练习10.1 推荐与《素芭》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视野10.2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莫泊桑的叙述风格10.3 布置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素芭》或莫泊桑的其他作品这十个章节的教案设计涵盖了《素芭》的教学内容,从背景知识到文本分析,再到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读者反应和批评视角,以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结束,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素芭》优质课教案_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素芭》优质课教案_16](https://img.taocdn.com/s3/m/27c776206c85ec3a86c2c521.png)
课题:素芭一、教材分析《素芭》是人教版高中课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所不同,必修教材是按照文体进行编排的,这本选修教材是按照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编排的,这个单元重点介绍的是小说的人物。
本文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小说代表作品。
泰戈尔把孟加拉中世纪著名的毗湿奴教派诗人琼迪达斯的格言——“人,是最高的真理”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他的诗作、小说洋溢着浓厚的人道主义风格。
同时由于作者的诗人身份,他的小说是典型的“诗化小说”,如教学用书中指出“具有内敛、含蓄、隽永的美感特征,所以也就具备了一种朦胧的神韵”。
这样一种意在言外的诗意美,和我们中国的诗歌的“象外之象”“题外之旨”的美学特征是一致的。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二是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性格特征),三是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意义。
二、学情分析: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在实施新理念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却很难调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导学案”辅助教学,以导学案为基础加入创新理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但对小说人物的塑造方法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同时学生可能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不甚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八之外国小说欣赏素芭精品教案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八之外国小说欣赏素芭精品教案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ec98604a1b0717fd5dd9e.png)
《素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2、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泰戈尔的名言导入: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3.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4.那些把灯背在他们的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他们前面去。
5.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6.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海兽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的;但是人类却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7.上帝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
8.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9.人在他的历史中表现不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
10.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11.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在站在黑暗当中呢。
12.小草呀,你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13.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14.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15.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6.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17.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18.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19.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
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20.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21.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22.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23.在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是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的。
24.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25.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去找呀。
26.瀑布歌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我却很快活地给与了我全部的水。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9c038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3.png)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评价方式第二章:作者及作品简介2.1 的作者2.2 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3 作品主题与风格2.4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故事梗概与人物分析3.1 故事梗概3.2 主要人物及其特点3.3 人物关系梳理3.4 角色分析第四章:章节解析4.1 第一章至第五章内容解析4.2 重要情节与主题联系4.3 文学手法分析4.4 问题与思考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堂讨论:作品主题与风格5.2 小组活动:人物关系梳理与角色分析5.3 写作练习:从作品中学习写作技巧5.4 作业:阅读感悟分享第六章:章节解析(续)6.1 第六章至第十章内容解析6.2 重要情节与主题联系6.3 文学手法分析6.4 问题与思考第七章:作品主题探讨7.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7.2 孤独与归属的辩证关系7.3 女性地位的反思7.4 讨论: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八章:比较阅读8.1 与其他作品的主题对比8.2 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8.3 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8.4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分享阅读心得9.2 学生学习收获的反思9.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建议9.4 课程评价与反馈第十章:拓展阅读与研究10.1 推荐拓展阅读作品10.2 作家其他作品的阅读与分析10.3 文学研究论文的阅读与写作10.4 学生汇报:拓展阅读成果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案中,对于课程背景的导入应详细介绍《素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明确,包括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补充和说明:在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时,应强调《素芭》在作者创作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对作品主题与风格的解析应深入,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八素芭教学设计外国小说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八素芭教学设计外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5111f856bcd126fff6050b17.png)
语文:《素芭》教学设计(人教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问题一:素芭是通过什么和世界交流的?
问题二:假如她会说话我们能听到她和世界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学生联系小说内容,想象素芭的内心世界,这个步骤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问题三:看来在素芭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世界,充满无言的快乐。
为什么会这么美好?
(穿插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心中有佛,眼里也有佛)素芭是带着爱对待自然,对待身边的哪怕是小动物。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善良美丽纯净的女孩(感受人物)
问题四:素芭周围的人是心灵的探索者吗?
不是,包括她父母,那些农人和小男孩,都不是,他们漠视,甚至嘲笑素芭,因此素芭个善良美丽纯净的女孩结果是被抛弃。
从而我们看到印度女性的受侮辱和受歧视的命运。
(主题)
问题五:那泰戈尔呢?是心灵的探索者吗?
是的,他用诗意的语言塑造素芭,用心灵的语言挖掘素芭,让我们看到女孩美好善良的心灵世界。
引出泰戈尔的“爱的哲学”。
引出泰戈尔的名言。
播放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歌曲。
让学生一起朗诵歌词,体味“心中充满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境界。
(更深的主题)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af8a3da45177232f60a2dc.png)
《素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心理、外貌等描写,分析素芭等待形象;2、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类型等。
3、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把握其主要特征。
4、了解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5、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素芭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2、体会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时间: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二、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
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
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
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个人家。
2、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明确:章节情节1.素芭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生活环境: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亲密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帕斯达帕: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父母之命: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6.被逼远嫁: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三、重点赏析:第一章: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1、指名学生朗读,思考:素芭有一个缺陷,就是天生不会说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287f8c84254b35eefd3486.png)
《素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描写方法,明确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描写刻画。
1、体会环境(场景)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进一步把握环境(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概括素芭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充分感受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刻画人物形象方法探究。
难点:1、第二、三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的悲剧命运和人物的典型性。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20世纪初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古老的文明之邦陷入贫穷、愚昧之中。
为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一位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特·泰戈尔。
一、作者简介:泰戈尔及其创作(1861~1941):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
共有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
创作主张“爱的哲学”。
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素芭》、《弃绝》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二、预习检查:概述小说的情节和各部分主要内容:情节要点:哑女素芭的不幸人生和悲剧命运。
内容要点:(一)素芭其人(二)生活环境(三)动物朋友(四)人类朋友(五)父母之命(六)被逼远嫁三、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一)对眼睛的刻画:美丽的素芭1、快速浏览第一部分,说说素芭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明确:美丽、孤独。
运用肖像描写来写素芭的眼睛(主要)、嘴唇。
(朗读第6自然段)概括:美丽、清澈、灵动、深邃,会说话的眼睛。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深沉地关怀和最热情地赞美细腻地进行工笔细描,中间运用了大量的贴切而惊人的比喻,勾勒得让人遐想又艳羡。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
《素芭》教案范文
![《素芭》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a95f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8.png)
《素芭》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素芭》舞蹈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舞蹈《素芭》的基本动作和动作要领。
2.练习和掌握舞蹈的基本节奏和舞步。
3.通过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10分钟)1.教师准备素芭舞蹈音乐,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引导学生观察舞台上的舞者,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什么舞蹈?”“你们觉得这支舞蹈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舞蹈动作学习(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舞蹈《素芭》的基本动作,如舞者的手臂、腿部、躯干等的动作要领。
2.分段学习舞蹈动作,先由教师示范,再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
3.强调学生要注意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表达力,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和舞蹈的流畅度。
三、舞蹈节奏练习(20分钟)1.教师给学生介绍舞蹈《素芭》的节奏特点,如快速、轻快等。
2.教师给学生示范基本的舞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练习,并逐渐加快节奏。
3.让学生尝试自由编排几个小舞步,展示个人的创造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四、整体练习和巩固(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练习,将之前学到的舞蹈动作和舞步进行串联。
2.强调学生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和舞蹈的流畅度,加强对舞蹈的理解和表达。
3.给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动作和提高舞蹈的质量。
五、表演实践(15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独立的舞蹈。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表演自己编排的舞蹈,展示舞蹈的成果和舞台表现能力。
3.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互相交流、学习和积极评价。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舞蹈《素芭》的基本动作和动作要领。
2.学生能够按照舞蹈的节奏进行舞步练习,并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编排个人舞段。
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舞台表现能力。
4.通过表演实践,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表达。
扩展活动:1.邀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舞蹈技巧和表达的指导。
2.参观舞蹈演出或通过视频观看其他舞蹈作品,拓展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17b41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d.png)
《素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教师姓名:教师职称:副教授1.2 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素芭》教学教案设计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素芭》,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主题、人物及情节,提高学生对印度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姓名:泰戈尔国籍:印度文学成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2.2 作品背景《素芭》创作于1916年,是一部描绘印度农村生活的小说。
作品通过主人公素芭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观念和女性地位等问题。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素芭地位:低级种姓女子性格特点:内向、敏感、善良、坚韧命运:被卖给老光棍,经历苦难,最终获得自由3.2 其他人物教师、学生、村民等,各具特色,展现了印度农村社会的众生相。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素芭的的成长历程童年时期:与家人生活在农村,受到封建礼教和等级观念的束缚。
成年后:被卖给老光棍,忍受身心折磨。
: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下,获得自由,重拾生活希望。
4.2 重要事件素芭与家人的关系逐渐恶化。
素芭被卖给老光棍,遭受苦难。
教师和学生在素芭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
素芭最终获得自由,重拾希望。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作品主题反映印度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对女性的压迫。
揭示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追求。
倡导自由、平等、正义,呼唤社会改革。
5.2 讨论话题素芭命运的原因分析。
作品对印度社会现实的批判。
素芭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六章:章节内容解析6.1 第一章:故事的开端介绍素芭的家庭背景,她的父母是贫困的农村劳动者,素芭的出生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的希望。
6.2 第二章:素芭的成长描述素芭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她的存在并不被重视。
6.3 第三章:素芭的婚姻交易素芭被父亲卖给了一个老光棍,这个章节能让学生看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
《素芭》(泰戈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素芭》(泰戈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35e415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8.png)
•••••••••••••••••《素芭》(泰戈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素芭》(泰戈尔)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来凤一中覃和平教学目标:1、复习话题知识;2、学习体会人物形象刻画方法;3、体会素芭形象的悲剧性教学重难点:学习体会人物形象刻画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泰戈尔的诗句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飞鸟集》)(节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别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二、整体感知:(一)视角:全知视角(二)人称:第三人称(三)场景:结合文章标题,将全文粗略地分为六个场景。
请概括小说各场景内容并拟定标题1 素芭的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 素芭的生活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 素芭的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 素芭的同伴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 素芭的婚事 --------残酷的现实,孤独的哭诉6 素芭的悲剧 --------悲伤的眼泪,凄苦的结局三、人物分析1、父母对素芭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父母对待素芭的句子并分析)A.“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B.“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女儿身上的任何疵点看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C.“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所以她是父母心中的压力、残疾、污点、包袱,对她冷漠、欺骗。
《素芭》教学案例(选修教学案例)
![《素芭》教学案例(选修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0ca0dd8bd63186bcebbce7.png)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素芭》是人教版高中课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小说代表作品。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了解和分析。
有了以下教学设想:教学设计一、情节补白,感受人物凄凉命运,感受印度女性命运的哀歌二、深味人物,从眼睛到灵魂,重点讨论素芭的梦、素芭的成长。
落实知识目标:理解小说中运用心理、幻觉等人物塑造手段。
三、改写小说片断成诗歌,深味小说语言,深味文本的悲剧美。
整堂课要在紧紧围绕小说人物鉴赏的同时,突出小说悲剧美的体味,同时又有浓郁的诗情,每个环节用一首诗歌过渡,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创造激情和欲望。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读课文一次,课外查找泰戈尔的介绍以及收集摘录他的诗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讲授讨论,半课时点评学生诗作教学实录1师:齐读小说最后一节,请同学想象素芭嫁人后的命运。
学生:素芭将会陷入悲惨的境地,“除了心灵的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无声的哭泣。
”也有学生表示困惑,当场在座位上就提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小说中的丈夫马上可以再娶?为什么印度女性必须嫁人?明知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素芭的父母还“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教师拿起身边的《泰戈尔短篇小说》介绍说,揭露印度落后的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戕害是泰戈尔小说的一大主题。
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这篇小说读出、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当时印度童婚制盛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就得嫁人。
二、女孩的地位很低,嫁人要破费家庭很多钱财,如小说第一章中的描写。
三、女孩如果不能出嫁将是父母的耻辱,甚至会被逐出种姓。
从文中素芭父母的不同态度也可以感受到印度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戕害,按常理应该母亲更爱自己的女儿,但母亲却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看做自己的奇耻大辱。
选修语文《素芭》教案
![选修语文《素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76d3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d.png)
选修语文《素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素芭》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理解《素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3.掌握《素芭》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1.理解《素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掌握《素芭》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三、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素芭》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2.讨论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4.批判性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细节,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讲授(30分钟)1.引入话题: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童话故事及其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发学生对文学故事的兴趣。
2.介绍《素芭》的作者:讲解金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素芭》的好奇心。
3.讲述《素芭》的故事情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素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分析与讨论(40分钟)1.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素芭》的第一印象以及故事中的关键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词,并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关系。
3.组内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情节转折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
第三课时:词汇学习与运用(40分钟)1.新词学习:讲解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2.课文鉴赏:让学生反复阅读故事中重要段落,分析作者用词和句式的特点。
3.词汇运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使用故事中的重要词汇,编写自己的段落。
第四课时:批判性阅读与思考(40分钟)1.批判性阅读:通过选取故事中的某一段落,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阅读的方法,分析段落中的意义和作者意图。
2.学生讨论: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导入二、泰戈尔及其作品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
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
母亲病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
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
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
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
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
但是,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
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爱开始却十分恩爱的婚姻结束了。
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了。
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二、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情节1 素芭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 生活环境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 亲密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 帕斯达帕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 父母之命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6 被逼远嫁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三、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小说的第二章,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
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
(1)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2)村民“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问: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3)朋友:帕勒达帕“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
”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
“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
”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
“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
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4)动物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
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
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
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
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5)大自然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倾诉。
朗读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
四、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读到这里,我相信素芭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心里有很清晰了,下面就请你在这个句子填上一个词语,并从文本中找出理由:素芭是一个_____的姑娘。
举例:素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素芭是一个善良孤寂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五、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1、小说的结尾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考官们”的检验。
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
此后,素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
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泰戈尔,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六、时代背景介绍: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
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於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不仅如此,大约西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
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
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需索,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
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
而相亲是女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
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
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
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
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
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
七、想象练习那么,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一句话。
八、总结:人物描写手法分析“要讲述一些想象出来的事,印度人是举世无双的。
”----古希腊旅行家那么,泰戈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明确:手法分析:正面描写(眼睛)侧面描写(生活环境)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
九、布置作业想像一下素芭被抛弃之后的情景,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而侧面描写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
下面我们来欣赏文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一起来看看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
附:•司马迁生理残疾!写史记!传千古!孙膑缺失髌骨下肢残疾!孙膑兵法!打败庞捐!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人奋斗!荷马!盲人书写的荷马史诗!罗斯福!小儿麻痹的总统!张海迪,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作家!史蒂文霍金!只有3根手指能动!泰戈尔名言•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