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学规划
一、《弟子规》教材分析
《弟子规》是由清代李毓秀编撰而成,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它的思想核心是孝悌仁爱,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尊兄爱弟、尊敬长辈,如何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道理。

它三字成句,音韵和谐,便于吟诵。

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二、《弟子规》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

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小小、小班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中、大班在诵读《弟子规》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

对能力强的幼儿,引导阅读原文。

三、教学目的
1、教育幼儿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幼儿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幼儿诚实、守信。

5、指导学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四、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熟读。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六、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利用进餐前和离园前复习巩固,亲子阅读。

七、方法措施
根据《弟子规》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幼儿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创设适宜的环境进行教育。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幼儿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幼儿理解原文的主旨。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园本课程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实践。

2013年12月
《弟子规》——总叙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的大概内容及含义。

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学习诵读弟子规总叙部分。

教学准备:
1、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
2、《弟子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是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
《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

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

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四、带领幼儿诵读:老师念一句,幼儿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

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课后延伸: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入则孝(一)教案
封开教育幼儿园莫丽萍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2、让孩子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并能背诵弟子规。

3、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孝顺父母。

教学准备:
1、内容: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2、图片、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讲述,引出课题。

2、教师念弟子规并配合图片解释词句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
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3、幼儿跟老师念一次“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4、出示图片,提问孩子图片中的内容。

5、教师结合图片讲述图片内容: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恭敬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戒我们时,应当虚心接受。

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6、教师.通过以上图片故事内容,引出弟子规句子“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7、幼儿跟老师念一次“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8、幼儿听录音机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9、幼儿和老师一起读弟子规。

10、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孝顺父母,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弟子规》——入则孝(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2、教育幼儿要孝顺父母。

3、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图片、故事、文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以讲形式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的故事背景。

理解父母的爱,学会孝顺父母。

3、带领幼儿诵读“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三、理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的含义
1、向幼儿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的含义
(附录故事)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2、与幼儿一起认读“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四、回顾内容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认一认图中是刚才学的哪一句?
五、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弟子规》——入则孝(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3、教育幼儿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私藏起来,如果私藏的话,父母一定会很伤心。

教学准备:
图片、文字“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故事《陶母封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讲述故事(故事内容见附录1)。

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的故事背景。

理解父母的爱,学会有什么事情要告知父母,不要让父母伤心。

3、带领幼儿诵读“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三、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的含义
1、向幼儿解释“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的含义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

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

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
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

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通过提问形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如果去到朋友家看到朋友的玩具很想玩应该怎样做?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引导。

教育幼儿出门跟朋友玩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不能自己擅自出去。

去到朋友家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或偷偷藏起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玩一定要问过朋友并征得朋友同意才可以拿来玩。

3、与幼儿一起认读“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四、游戏《谁会说?》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中是刚才学的哪一句?
五、小结:
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

出去玩的时候要告诉爸爸妈妈,出去玩要和爸爸妈妈保持联系,以免爸爸妈妈担心。

附录1《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

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
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

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弟子规》——入则孝(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意思。

3、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幼儿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的去除掉(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


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教学准备:VCD教学碟、图片、故事《郯子鹿乳奉亲》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幼儿一起观看VCD《弟子规》“入则孝“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新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教师讲述故事,以故事的形式重点让幼儿理解“亲所好力为具”的故事背景。

了解父母的爱好,尽力为父母准备。

3、带领幼儿诵读“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1、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

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

(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2、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3、引导幼儿向他学习
四、小结
请幼儿讨论:平时我们喜爱的东西父母都会为我们准备,而我们知不知道父母所喜爱的东西呢?会不会为父母尽力去准备呢?,
*附录1《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

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

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

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

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弟子规》——入则孝(六)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的含义。

2.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弟子规》中的两句经典原文。

3. 体验活动的快乐,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动画故事《苦心劝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理解"亲爱我,孝何难"的意思。

1.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谁?他们爱我们吗?他们是怎样爱我们的?
2. 提问: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怎样爱他们呢?
3. 小结: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孝顺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 多种形式变化学习诵读"亲爱我,孝何难"。

(1)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读这句话?(点头读)
(2)还想怎么读?(摇头,加节奏)
二、观看动画,帮助幼儿加深理解“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的意思。

1、观看第一部分:动画片里有谁?父亲对爷爷的态度怎么样?
2、观看第二部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孙元觉怎么做?
3、观看第三部分:孙元觉说了什么?父亲怎么做?
4、小结。

5、多种方式变化学习诵读“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三、巩固诵读。

1、听学:听一听播音员阿姨是怎么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学的高兴吗?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们又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我们都要做一个懂得孝顺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1、让每个幼儿回去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
2、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弟子规》——出则弟(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意思。

3、培养幼儿懂得关心爱护别人的良好生活教育。

教学准备:
图片、文字“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故事《温公爱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讲述故事(故事内容见附录1)。

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故事背景。

理解爱兄弟姐妹就是孝,家里相处好兄弟。

生活上,哥哥爱护年龄小的弟弟的妹妹,不欺负、打骂他们;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对他们有礼貌,不能经
常吵架。

3、带领幼儿诵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三、理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含义
1、向幼儿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含义
爱兄弟姐妹就是孝,家里相处好兄弟。

生活上,哥哥爱护年龄小的弟弟的妹妹,不欺负、打骂他们;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对他们有礼貌,不能经常吵架。

2、与幼儿一起认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3、帮助幼儿记忆
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四句打乱顺序,请幼儿读读、拼拼。

附录1《温公爱兄》
司马光是北宋是著名的官员,后人又称他“司马温公”。

它不仅学识渊博,富有才华,对自己的哥哥伯康更是敬重有加,十分照顾。

当时,他哥哥已经有80岁高龄了。

尽管事务繁忙,司马光却不忘照顾他。

司马光住在洛阳时,每次返乡探亲,总会去探望哥哥。

司马光和哥哥的感情好极了,他经常问寒问暖,给哥哥喂饭、擦身,想照顾父亲一样尽心尽力。

伯康年纪大,胃口不好,每顿饭只能吃一点儿,一天要吃好几次。

司马光照顾哥哥格外费心,很怕他挨饿,每次吃过饭后不久,就会关心地询问:“哥哥,你饿吗?要不要再吃一点儿?”
天冷了,他怕哥哥着凉,便会轻抚哥哥的后背,关切地问:“哥
哥,你冷吗?要不要加件衣服?”
司马光关心哥哥,胜过关心自己。

后来,他的事迹流传开来,成为美谈。

《弟子规》——出则弟(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结合实际引导幼儿理解“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的意思。

3、教育幼儿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的礼仪。

教学准备:
图片,字卡。

教学过程:
1、复习朗诵: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2、引导幼儿回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的意思。

3、欣赏图片
4、与幼儿一起讲述图片的意思。

5、出示字卡学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6、讲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的意思。

(不论是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可以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7、请小朋友现场演练:(1)、开饭了。

(2)、谁先进电梯。

(3)、今天我做小主人。

8、小结,结束活动。

《弟子规》——出则弟(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幼儿理解“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馀。

”的含义。

2、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故事《懂事的子路》、《贤明的妻子》,文字“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二、学习新内容。

1、事先请一位老师和幼儿做准备,进行情境表演。

帮助幼儿理解“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的含义,知道对待长辈应有的礼节。

2、带领幼儿诵读“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3、教师讲述故事《懂事的子路》,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的含义。

懂得如果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该怎么做,在正式场合上如果长辈不开口说话,我们又该怎么做。

4、带读“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5、引导幼儿进行“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的情景表演,使幼儿加深对其中含义的理解。

6、教师讲述故事《贤明的妻子》,通过故事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馀。

”的含义。

7、带读“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馀。


8、引导幼儿进行“长辈到家里做客”的情景表演,加深幼儿对“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馀。

”的理解。

三、总结。

《弟子规》——出则弟(四)教案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教学目标:
1、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3、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教学准备:
1、两把椅子
角色:老奶奶、小朋友
2、小品道具:两把椅子、一本《弟子规》课本
角色:小朋友两个
3、相关内容的弟子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公车上
公车上,有位小朋友坐在座位上,并用手霸占着旁边的一个空位子,这时候,车上的一位老奶奶和这个小朋友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
老师表演小品,台词如下:
老奶奶:小朋友,这里有人坐吗?
小朋友:我妈妈要坐这个位子的,她现在去刷公交卡,马上就要回来做的。

表演完毕,请小朋友判断表演中小朋友的表现,并说出正确的做法。

当场请2名小朋友把正确的做法表演一遍,一名演老奶奶,另一名演小朋友。

二、情景表演:借课本
课上,一位小朋友没带书本,别人在看书时,他只能东张西望,这时他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老师表演如下:
小朋友甲东张西望,小朋友乙诵读《弟子规》几句。

小朋友乙:你没带课本?
小朋友甲点点头。

小朋友乙:我这本借给你吧。

小朋友甲:那你不是没课本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