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法求空间角

合集下载

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共22张PPT)

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共22张PPT)

向量的加法与数乘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 角形法则,即$vec{a} + vec{b} = vec{b} + vec{a}$。
数乘是指实数与向量的乘积,满足分 配律,即$k(vec{a} + vec{b}) = kvec{a} + kvec{b}$。
向量的数量积
向量的数量积定义为$vec{a} cdot vec{b} = left| vec{a} right| times left| vec{b} right| times cos theta$,其中$theta$为两 向量的夹角。
数量积满足交换律和分配律,即$vec{a} cdot vec{b} = vec{b} cdot vec{a}$和$(lambdavec{a}) cdot vec{b} = lambda(vec{a} cdot vec{b})$。
03 向量的向量积与混合积
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
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其模长为 |a×b|=|a||b|sinθ,其中θ为a与b之间的夹角。
适用范围
适用于直线与平面不垂直的情况。
利用向量的混合积求二面角
1 2 3
定义
二面角是指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
计算公式
cosθ=∣∣a×b×c∣∣∣∣a∣∣∣∣b∣∣∣∣c∣∣,其中a、 b和c分别是三个平面的法向量,θ是两个平面之 间的夹角。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两个平面不平行的情况。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
定义
线线角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
计算公式
cosθ=∣∣a⋅b∣∣∣∣a∣∣∣∣b∣∣∣, 其中a和b是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经典教案教案章节一:向量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向量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教学内容:1. 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向量的运算规则:a) 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b) 向量减法:向量减去另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c) 数乘:一个实数乘以一个向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其实数乘以原向量的模,新向量的方向与原向量相同。

d) 点乘:两个向量的点乘,得到一个实数,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向量的运算规则。

教案章节二:空间向量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包括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a) 空间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b) 空间向量减法:空间向量减去另一个空间向量等于加上这个空间向量的相反空间向量。

c) 空间向量的数乘:一个实数乘以一个空间向量,得到一个新的空间向量,其实数乘以原空间向量的模,新空间向量的方向与原空间向量相同。

d) 空间向量的点乘:两个空间向量的点乘,得到一个实数,表示两个空间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

教案章节三:向量的投影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投影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向量的正交投影和斜投影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向量的投影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向量的正交投影和斜投影的计算方法:a) 向量的正交投影:将向量投影到垂直于某一平面的向量上,得到的投影向量与投影平面垂直。

b) 向量的斜投影:将向量投影到某一平面上,得到的投影向量与投影平面不垂直。

空间向量法求空间角图示原理

空间向量法求空间角图示原理
空间“角度”问题
学习目标:
• (1)、理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原理 • (2)、熟练掌握向量法求空间角
原理分析
1.异面直线所成角
rr 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若两直线
l
,
m
所成的角为
(0


2
)
,

rr ab
cos r r
ab
l
a
m
l
a
b m
2. 线面角
r
r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 a,平面 的法向量为 u ,且
直线l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0≤ ≤ ),则
2
rr
au
u
a
sin r r au
lau来自3、二面角法向量法 将二面角转化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
如图,向量
n
,m

则二面角
l
的大小
=〈m, n 〉
m, n
m
n
注意法向量的方向:同进 同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 夹角的补角;一进一出, 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
L
rr
uv
若二面角 l 的大小为 (0 ,) 则 cos r r .
uv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经典教案第一章:向量法概述1.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的几何性质1.2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向量的点积向量的叉积1.3 向量法在空间角求解中的应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思路向量法与传统解法的比较第二章:空间向量基本定理2.1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定义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表述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意义2.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向量加法的平行性质向量数乘的分配性质向量点积的性质2.3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利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求解空间角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 空间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组合的定义线性组合的运算规则3.2 空间向量空间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的定义线性相关的判定条件3.3 空间向量空间的基底基底的概念基底的选取方法第四章:空间向量的内积与距离4.1 空间向量的内积内积的定义内积的运算规则4.2 空间向量的距离距离的定义距离的运算规则4.3 空间向量的内积与距离的应用利用内积与距离求解空间角内积与距离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五章:空间向量的外积与向量积5.1 空间向量的外积外积的定义外积的运算规则5.2 空间向量积向量积的定义向量积的运算规则5.3 空间向量的外积与向量积的应用利用外积与向量积求解空间角外积与向量积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空间向量法求解空间角6.1 空间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空间向量的加法运算空间向量的减法运算运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2 空间向量的数乘空间向量的数乘定义数乘对向量几何性质的影响6.3 空间向量的点积点积的定义与运算规则点积的性质与应用6.4 空间向量的叉积叉积的定义与运算规则叉积的性质与应用第七章:空间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7.1 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概念点、线、面的关系立体几何中的各类角度定义7.2 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求解空间角的步骤与方法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案例7.3 空间向量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八章:空间向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8.1 空间向量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导航与定位的基本原理空间向量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案例8.2 空间向量在运动规划中的应用运动规划的基本概念空间向量在运动规划中的应用案例8.3 空间向量在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向量应用航空航天领域的空间向量应用第九章:空间向量法的拓展与延伸9.1 空间向量与线性代数的关系线性代数基本概念回顾空间向量与线性代数之间的联系9.2 空间向量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物理学中的空间向量应用计算机科学中的空间向量应用9.3 空间向量法的进一步研究空间向量法的优化与发展空间向量法在未来的研究方向第十章:空间向量法教学实践与反思10.1 空间向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10.2 空间向量法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调整与改进10.3 空间向量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向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用箭头表示。

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和角

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和角

所以异面直线BD与D1A间的距离为
3 。 3
(2) A1 B1 = (0,1, 0), 设n = ( x, y, z )是平面A1DB的一 个法向量,因为DA1 = (1, 0,1), DB = (1,1, 0), ì ì x +z = 0 nDA1 = 0 镲 由眄 即 取x = - 1, 镲 î x+y =0 î nDB = 0 | nA1 B1 | 1 2 于是n = (-1,1,1, ),且 = = 。 2 |n| 2 2 所以点B1到平面A1 BD的距离为 。 2
例1:如图1所示: 三棱柱ABC - A1 B1C1中,CA=CB, AB = AA1, ? BAA1 60o, ( 1)求证:AB^ A1C (2)若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 AB =CB,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C C1
B A A1
B1
图1
C
C1
O
B A1
Z
解:由(1)知OC ^ AB,OA1 ^ AB, 又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交线 为AB,所以OC ^ 平面AA1 B1 B, 故OA、OA1、OC两两相互垂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O
C
C1
B A1
B1 图1-2
X o - xyz 设AB = 2,由题设知A(1, 0, 0)、B(- 1, 0, 0)、C (0, 0, 3)、A1 (0, 3, 0), 则BC = (1, 0, 3)、 BB1 = AA1 = (- 1, 3, 0)、 A1C = (0, - 3, 3). 设n = ( x, y, z )是平面BBCC的法向量,则 ì x + 3z = 0 ì nBC = 0 镲 即 可取n = ( 3,1, -1), 眄 镲 î nBB1 = 0 î - x + 3y = 0 nA1C 10 故 cos < n, A1C >= =. 5 | n | ×| A1C |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步骤。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讲解其基本性质。

2. 讲解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向量法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空间向量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掌握情况。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实际问题案例库。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十、教学PPT内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十一、教学案例案例一:求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向量的夹角。

案例二:求解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夹角。

案例三:求解空间旋转体的主轴与旋转轴的夹角。

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空间向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三、教学拓展1. 研究空间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2. 探索向量法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十四、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I要点梳理知识冋顾理消救材1.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已知异面直线11, 1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S i, S2,当0<< Si, S2>< ,直线11与12的夹角等于〈S i, S2〉当n< < Si, S z>< n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等于n—< S1, S2 >.⑵已知平面n和n的法向量分别为n1和敗,当0<< n1, n2>< ,平面n与n的夹角等于〈n i, n2〉n当2< < n 1,敗〉^ n时,平面n与n的夹角等于兀―〈n i,n2>.⑶已知直线I的方向向量为S,平面n的法向量为n, 则直线l与平面n的夹角sin 0= |cos〈 s, n > |.2.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PA|2—|P A S of.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 |PA n o|.I夯基释疑夯实基础突破疑砒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V”或“X”(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的夹角.n(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刁,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⑸直线I的方向向量与平面a的法向量夹角为120 °则I和a所成角为30°2.已知二面角a—I —B的大小是n, m, n是异面直线,且m丄a, n丄伏则m,3n所成的角n B.nnC.2nD.6|OP n| |n ||— 2— 6 + 2| =2,故选 B.• cos 〈 n , a >又I 与a 所成角记为 0,即 sin = |cos 〈 n , a >4 5133答案 B解析 ■/ m 丄a, n 丄B,•••异面直线m , n 所成的角的补角与二面角 a-1- B 互补.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彳, • m , n 所成的角为3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中,平面O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2, — 2,1),已知点P( — 1,3,2), 则点P 到平面OAB 的距离d 等于 ()A . 4B . 2C . 3D . 1答案 B解析 P 点到平面OAB 的距离为4.若平面a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4,1,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a = (— 2, — 3,3),则I 与 a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 •/ na =— 8— 3 + 3 = — 8, |n |=“ 16+ 1 + 1 = 3 2, |a |= ” ‘4+ 9 + 9 = .22,n a ―84^/11|n| |a |= 3 2X 22=—335 . P 是二面角a — AB — B 棱上的一点,分别在平面a B 上引射线PM 、PN ,如果/ BPM =/ BPN = 45° / MPN = 60° 那么平面 a 与B 的夹角为 _________ . 答案 90° 解析不妨设PM = a , PN = b ,如图,A作ME 丄AB 于E , NF 丄AB 于F ,•••/ EPM = / FPN = 45° •PE =, PF = -22b ,E为CC i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嚅C並C. 103 10D.^思维启迪本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BC I、AE所成的角来求. 答案B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则A(1,0,0),E(0,2,1),B(1,2,0),C i(0,2,2). BC i= (—1,0,2),Al= (—i,2,i),cos〈BC i, AE >BC i A E 30D,G/Hi/I11111/E C y|BC I||AE|10 -求解,而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两向量的夹角a的范围是[0, n,所以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应有cos 0= |cos a|.已知直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AA1= 2AB, E 为AA i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 i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 D.;—> —> —> —> —> —>EM FN = (PM —PE) (PN—PF)=PM PN —PM PF —PE PN+PE PF=abcos 60 —ax^bcos 45 —乎abcos 45 +^axab ab—辿 + ab= 0O 1 O 5••• EM丄FN , •••平面a与B的夹角为90°题型分类・深度剖析题型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 1 长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AB= AA i= 2, AD = 1,BC i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所以异面直线BC i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誉.思维升华用向量方法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通过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来1B.5答案C解析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A i = 2AB = 2,则B(1,1,0), E(1,0,1), C(0,1,0), D i(0,0,2),•-BE = (0,- 1,1),••• cos 〈 BE , C D 1 >1 +2 = 3后2 • 5= 10题型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 2】如图,已知四棱锥 P — 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形, AB // CD ,AC 丄BD ,垂足为H , PH 是四棱锥的高,E 为AD 的中点. (1) 证明:PE 丄BC ;(2) 若/ APB = /ADB = 60 °求直线PA 与平面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思维启迪:平面的法向量是利用向量方法解决位置关系或夹角的关键,本题可通过建立 坐标系,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平面PEH 的法向量.(1)证明 以H 为原点,HA , HB , H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 y , z 轴, 线段HA 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 A(1,0,0) , B(0,1,0).设 C(m,0,0), P(0,0, n) (m<0, n>0),则 D(0, m,0), E ;,罗,0 . 可得 PE = 2,罗,-n , BC = (m ,- 1,0).因为 PE BC = m — m + 0 = 0,所以 PE 丄 BC.⑵解由已知条件可得 m = —_3故 C -于,0 0 , D 0,—于,0 , E J ,*, 0,P(0,0,1). 设n = (x , y , n H E = 0, 则Sgx -吕=0,』HP = 0, Z= 0.C D i = (0,- 1,2),yAC 丄BD,BC= 1 ,AD = AA1= 3.因此可以取n = (1, - 3, 0).又PA= (1,0, - 1), 所以|cos < F A, n〉1=乎.一迈所以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丁.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虽21,1 汙― (2013 湖南)如图,在直棱柱ABCD —A1B1C1D1中,AD // BC,/ BAD = 90°(1) 证明:AC 丄B1D;(2) 求直线B1C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方法一(1)证明如图,因为BB1丄平面ABCD , AC 平面ABCD,所以AC丄BB1.又AC丄BD,所以AC丄平面BB1D, 而B1D 平面BB1D,所以AC丄B1D.⑵解因为B1C1 // AD,所以直线B1C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等于直线AD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记为9).如图,连接A1D,因为棱柱ABCD —A1B1C1D1是直棱柱,且 / B1A1D1= / BAD = 90°从而Rt △ ABC s Rt △ DAB,故AB = DA =BCAB,所以A i B i丄平面ADD I A I,从而A i B i丄AD i.又AD = AA i= 3,所以四边形ADD i A i是正方形.于是A i D丄AD i,故AD i丄平面A i B i D,于是AD i丄B i D. 由⑴知,AC丄B i D,所以B i D丄平面ACD i. 故/ ADB i= 90°—0,在直角梯形ABCD中,因为AC丄BD,所以/ BAC = Z ADB.即AB= , DA BC = 3.连接AB i,易知△ AB i D 是直角三角形,且B I D2= BB2+ BD2= BB?+ AB2+ AD2= 2i,即B i D = 2i.AD 3 vf2i在Rt△ AB i D 中,cos Z ADB i= =21 = ^^,即cos(90 ° 0= 从而sin 0=一即直线B i C i与平面ACD i所成角的正弦值为一尹.方法二⑴证明易知,AB,AD,AA i两两垂直.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AB,AD,AA i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t,则相关各点的坐标为A(0,0,0),B(t,0,0),B i(t,0,3),C(t,i,0),C i(t,i,3),D(0,3,0),D i(0,3,3).从而E h D = (—1,3,—3),AC= (t,i,0),BD = (—t,3,0).因为AC丄BD,所以A C E B D = —t2+ 3 + 0= 0,解得t= .3或t =—,3(舍去).于是B T D = (—.3,3,—3),AC= ( . 3,i,0),因为AC B i D = —3+ 3 + 0= 0,(2)解 由 AC = CB =-^AB 得, 以C 为坐标原点,CA 的方向为 方向,CC 1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AC 丄 BC.x 轴正方向,CB 的方向为y 轴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sin 0= |cos 〈 n , B 1C 1 > |=n B 1C 1|n | |E h C 1| _ .3_ .21=7= 7即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 7题型三求两个平面的夹角【例3】(2013课标全国II )如图,直三棱柱 ABC - A 1B 1C 1 中,J 2AB , BB 1 的中点,AA 1 = AC = CB =-^AB. (1) 证明:BC 1 〃 平面 A 1CD ;(2) 求平面A 1CD 与平面A 1CE 夹角的正弦值.思维启迪 根据题意知/ ACB = 90°故CA 、CB 、C®两两垂直,可以 C 为原点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求两个平面的夹角.(1)证明 连接AC 1交A 1C 于点F ,则F 为AC 1的中点. 又D 是AB 的中点,连接DF ,则BC 1 // DF . 因为DF 平面A 1CD , BC 「平面A 1CD , 所以BC 1 //平面A 1CD.所以AC 丄B i D ,即AC 丄B i D.⑵解 由⑴知,AD i = (0,3,3), AC= ( 3, 1,0), B i C i = (0,1,0).设n = (x , y , z)是平面ACD i 的一个法向量, n A C = 0, 3x + y = 0,则$,即丫n AD i = 03y+3z= 0,令 x = 1,则 n = (1, -3, 3).设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为0,则D ,C|C可取m = (2,i,—2).从而cos〈n, m> ~~,故sin〈 n, m>6 3 .Cxyz.设CA= 2,贝U D(1,1,0), E(0,2,1), A i(2,0,2),CD = (1,1,0), CE = (0,2,1), CA i= (2,0,2).设n= (x i, y i, z i)是平面A i CD的法向量,n CD = 0, x i + y i = 0,则即可取n= (i, - i,—i).n CA i= 0, 2xi+ 2zi =0.同理,设m是平面A i CE的法向量,m CE = 0, 则Tm CA i= 0.所以平面A i CD与平面A i CE夹角的正弦值为思维升华求平面间的夹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n 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所求角的大小,但要注意平面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刁.吕I」H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 2, O O的直径AB= 2,C是;的中点,D为AC的中点.(1)证明:平面POD丄平面FAC;(2)求平面ABF与平面ACF夹角的余弦值.(1)证明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B, OC, OF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0,0,0), A( —1,0,0),B(1,0,0), C(0,1,0), P(0,0, 2), D(—2, 2 0).设n i = (x i, y i, z i)是平面POD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 i OD = 0, n i OP = 0,lie —2xi + 2y i=,得2 2 (■:;'2 z i= 0.所以平面ABP与平面ACP夹角的余弦值为10 5所以z i = 0, x i = y i,取y i = 1,得n i = (1,1,0).设n2=(X2, y2, Z2)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2 PA= 0, n2 PC= 0,| —X2—■.”'2Z2= 0,得y2 —:;.;2z2= 0.所以X2=—2z2, y2= ,2z2.取z> = 1,得n2= (—2, 2, 1).因为n 1 n2= (1,1,0) (—2, 2, 1)= 0,所以m丄n2•从而平面POD丄平面PAC.⑵解因为y轴丄平面FAB,所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3= (0,1,0).由(1)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n2= ( —2, 2, 1). 设向量n2和n3的夹角为0,则C0S 9=|器3|=€=甲.题型四求空间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G丄平面ABCD , CG = 2, E, F分别是AB, AD的中点,则点C到平面GEF的距离为___________ .思维启迪所求距离可以看作CG在平面GEF的法向量的投影.答案*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n=(1,1,3)所以点C到平面GEF的距离为d=嘗6 11 11则CG = (0,0,2),由题意易得平面GEF的一个法向量为思维升华求点面距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②等体积法;③向量法.其1.①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中向量法在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规则图形中较简便.亍心讥IY4 (2012大纲全国改编)已知直四棱柱 ABCD — A I B I C I D I 中,底面 ABCD 为正 方形,AB = 2, CC 1 = 2 2, E 为C®的中点,则点 A 到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 2 B. 3C. ,2D . 1答案 D解析 以D 为原点,DA 、DC 、DD i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贝U D(0,0,0), A(2,0,0), B(2,2,0), C(0,2,0), C i (0,2,2 .2), E(0,2 ,,2).设n = (x , y , z)是平面BED 的法向量.n BD = 2x + 2y = 0 则S T.DE = 2y+V2z = 0取y = 1,贝U n = (— 1,1, — .2)为平面BED 的一个法向量. 又 D A = (2,0,0),•••点A 到平面BED 的距离是|n D A|l— 1x 2+ 0+ 0||n |'.;—12+ 12+ — ,22=答题按板系列8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典例:(12分)(2013江西)如图,四棱锥 P — ABCD 中,PA 丄平面 ABCD , E 为BD 的中点,G 为PD 的中点,△ DABDCB , EA = EB = AB = 1 , PA = 3,连接 CE 并延长交 AD 于F.6G⑴求证:AD丄平面CFG ;(2)求平面BCP与平面DCP夹角的余弦值.思维启迪(1)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2)利用AD、AP、AB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夹角求两个平面BCP、DCP夹角的余弦值.规范解答(1)证明在厶ABD中,因为E为BD的中点,所以EA= EB = ED = AB= 1 ,n故/ BAD = 2,n3'/ ABE = / AEB =-因为△ DAB也厶DCB,所以△ EABECB ,n从而有 / FED = Z BEC = Z AEB =-,3所以Z FED = Z FEA. [2分] 故EF 丄AD , AF = FD ,又因为PG = GD,所以FG // FA.又FA丄平面ABCD ,[4分] 所以GF丄AD,故AD丄平面CFG. [6分]⑵解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9分] [10 分][12 分]则 A(0,0,0) , B(1,0,0), C 号,于,0 ,D(0, ,3, 0), P 0, 0, 2 , 故BC =扌冷,0, Cp = -2,设平面BCP 的法向量为 n i = (X i , y i , Z i ),n i CP = 0 则 -n i BC = 0令 y i = — ,3,贝V X i = 3, Z i = 2, n i = (3,— 3, 2). 同理求得面DCP 的法向量为n 2= (i ,,3, 2),从而平面BCP 与平面DCP 夹角0的余弦值为 ,I n i n 2|4 卫cos Fsg n 2〉= |n i ||n 2= 4X 2=〒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温馨提醒 (1)利用向量求角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每年必考,主要是突出向量的工具性作用.GD—3电I 2, 2,0. [8分](2) 本题易错点是在建立坐标系时不能明确指出坐标原点和坐标轴,导致建系不规范.(3) 将向量的夹角转化成空间角时,要注意根据角的概念和图形特征进行转化,否则易错.思想方法・感悟提高方法与技巧1 .用向量来求空间角,各类角都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夹角来计算.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若用向量知识,则离不开以该点为端点的平面的斜线段.失误与防范1 .利用向量求角,一定要注意将向量夹角转化为各空间角.因为向量夹角与各空间角的定义、范围不同.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有时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可能更方便.B i D 和CD i 所成的角( )、选择题1.已知正方体ABCD — A i B i C i D i 如图所示,则直线为 A . 60 ° B . 45 ° C . 30 ° D . 90 °答案 D解析 以A 为原点,AB 、AD 、AA i 所在直线分别为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i ,则射线CD i 、B i D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CD i = (-i,O,i),•••直线B i D 和CD i 所成的角为90°2 .如图,四棱锥 S —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丄底面ABCD ,则下列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 AC 丄 SB B . AB //平面 SCDC . 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等于 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 D . 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DC 与SA 所成的角 答案 D解析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 丄BD. 又••• SD 丄底面 ABCD , • SD 丄AC.其中SD A BD = D , • AC 丄平面SDB ,从而 AC 丄SB. 故A 正确;易知 B 正确;设 AC 与DB 交于O 点,连接SO.则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为/ ASO , 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为/ CSO ,练出高分A 组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0分钟)B i D = (— i,i ,i),COS 〈 CD i , B i D >i + 0— i 2X- 3= 0,SA. i2nB.nnC.4nD.6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iS ABC = 2 X ■. 3 X•.::.;: 3 X. nsin 3=3“ 34A: 2B.3 C逅C. 3答案解析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棱长为i,1则A i(0,0,i), E i , 0, 2 , D(0,i,0),Eft •-心=(0,i, —i) , A T E= i, 0, —2 ,设平面A i ED的一个法向量为n i= (i, y, z), y—z= 0 ,则i|i —2z= 0 ,y= 2,z= 2..n i= (1,2,2).•••平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2n2= (0,0,i) , . cos〈n i ,血〉=23.所以平面A i ED与平面ABCD夹角的余弦值为2 3.在四面体P —ABC中,PA, PB, PC两两垂直,设PA = PB= PC = a,则点P到平面ABC又0A= OC, SA= SC,.•./ ASO= / CSO.故C正确;由排除法可知选 D.93. (2013山东)已知三棱柱ABC —A i B i C i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4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为底面A i B i C i的中心,则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VABC—A i B i C i = S\BC X OP = 3-43 X OP = 4, /. OP = _ 3. 又OA= ~2^X ,3X1= i, tan/ OAP = OA = .3,—/ 兀/ n又0< / OAP<2, OAP = 3.2 3余弦值为在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点E为BB i的中点,则平面A i ED与平面ABCD夹角的的距离为A•身 B.fa C.3 D. 6a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Pxy z,则P(0,0,0),A(a,O,O),B(0,a,0),C(0,0,a).过点P作PH丄平面ABC,交平面ABC于点H,则PH的长即为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PA = PB= PC, ••• H ABC 的外心.又•••△ ABC为正三角形,• H ABC的重心,可得H点的坐标为(3,3,3)• PH - ... 3- 02+ a - 0 2+ 3 - 0 2詔a.•••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a.二、填空题6. 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0,1,0), n= (0,1,1),则两平面夹角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4m n 2 n解析cos〈m, n>=丽厂T,•〈m,n>=;.•两平面夹角的大小为n7.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 i B i C i中,AA i丄底面ABC, AB = BC= AA i,/ ABC = 90°点E、F分别是棱AB、BB i的中点,则直线EF和BC i所成的角是_________ .答案60°解析以BC为x轴,BA为y轴,BB i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 = BC = AA i = 2,则C i(2,0,2), E(0,i,0), F(0,0,i),则E F = (0,- i,i), B C i= (2,0,2),•- EF BC i= 2,RBcos〈E F, B C1> 2 _ 1 -,2X2*2—2,答案3,5 i0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AB、AD、AA i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小i i则A i(0,0,i),E(i,0,2),F(2, i,0), D i(0,i,i).• A?E_ (1,0,—2), A?D i_ (0,1,0).设平面A i D i E的一个法向量为n_ (x, y, z),n A T E _ 0, 则n A i D i_ 0,1x —2z_ 0, 即2y_ 0.••• EF和BC i所成的角为60°8. 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的棱长为1 , E、F分别为BB「CD的中点,则点F到平面AQ i E的距离为________令z_ 2,贝y x_ 1..・.n_ (1,0,2).又心_ (2, 1, —1),•••点F到平面A i D i E的距离为T1_ 心n I_〔2 —2|_ d_|n| _ 5 _10 .三、解答题9.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丄平面ABCD , P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60°,在四边形ABCD 中,/ ADC _/ DAB _ 90° AB _ 4,CD _ 1 , AD _ 2.(1)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B, P的坐标;(2) 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1)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ADC _ Z DAB _ 90°AB_ 4, CD_ 1, AD _ 2,a • A(2,0,0), C(0,1,0), B(2,4,0)..13 13,•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3 13 .由PD丄平面ABCD,得/ FAD为P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FAD = 60°在Rt△ FAD 中,由AD = 2,得PD = 2.3, • P(0,0,2 . 3).—> ——>(2) •/ FA = (2,0,- 2 3), BC= (- 2,- 3,0),• cos〈PA, BC〉2 X - 2 + 0X -3 + - 2^3 X 04 .1310. (2013天津)如图,四棱柱ABCD - A1B1C1D1中,侧棱A1A丄底面ABCD , AB // DC , AB 丄AD , AD = CD = 1 , AA1 = AB= 2, E 为棱AA1的中点.(1) 证明:B1C1 丄CE;(2) 求二面角B1 - CE - C1的正弦值;(3) 设点M在线段C1E上,且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线段AM的长.方法一如图,以点A为原点,以AD, AA1, AB所在直线为x轴, 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A(0,0,0), B(0,0,2) ,C(1,0,1),B1(0,2,2), C1(1,2,1), E(0,1,0).(1)证明易得B?C1 = (1,0, - 1), CE= ( - 1,1, - 1),于是B1C1C E =0,所以B1C1丄CE.(2)解B1C = (1 , - 2, - 1).设平面BQE的法向量m= (x, y, z),m B1C= 0, ]x-2y-z= 0,则即消去x,得y+ 2z= 0,不妨令z= 1,可得一个法m CE = 0, -x+ y-z=°.向量为m= (- 3,- 2,1).由(1)知,B1C1 丄CE,又CC1 丄B1C1,可得B1C1 丄平面CEC1, 故BQ1= (1,0,—1)为平面于是cos 〈 m, B i C i 〉 m B i C i|m | |B i C i |从而 sin 〈m , B ?C i 〉=亠尹sin 0= |cos 〈 AM , AB 〉|= AM AB||AM| |A B|于是-6,解得匸*(负值舍去), CEC i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二面角B i - CE - C i 的正弦值为亡尹 ⑶解 AE =(o,i,o ), E C i =(i,i,i ),设E M = ?E C i =(入入为,o w 庄i ,有AM = AE + EM 可取AB = (0,0,2)为平面ADD i A i 的一个法向量.设B 为直线AM 与平面ADD i A i 所成的角,则所以AM = 2.方法二(1)证明因为侧棱CC i丄底面A i B i C i D i, B i C i平面A i B i C i D i,所以CC i丄B i C i.经计算可得B i E = .5, B i C i= .2, EC i=v3,从而B i E2= B i C i+ EC i,所以在△ B i EC i中,B i C i丄C i E,又CC i, C i E 平面CC i E, CC i Q C i E = C i,所以B i C i丄平面CC i E,又CE平面CC i E,故B i C i丄CE.⑵解过B i作B i G丄CE于点G,连接C i G.由⑴知,B i C i丄CE,故CE丄平面B i C i G,得CE丄C i G , 所以/ B i GC i为二面角B i-CE —C i的平面角.在Rt △ B1C1G 中, B i G ='42 3即二面角B i—CE —C i的正弦值为亠号.⑶解连接D i E,过点M作MH丄ED i于点H ,可得MH丄平面ADD i A i,连接AH , AM , 则/ MAH为直线AM与平面ADD i A i所成的角.设AM = x,从而在Rt△ AHM中,有在Rt△ C i D i E 中,C i D i = i, ED i = , 2,得EH = ,2MH = 3X.在厶AEH 中,/ AEH = i35° AE = i,由AH2= AE2+ EH2—2AE EHcos i35 °得珞(=i+9/+承整理得5x2— 2 2x— 6 = 0,解得x = ■, 2(负值舍去).所以线段AM的长为.2.所以sin / B i GC i =• cos〈F D i, OE >〔+ 2=VT55 • 3= 5B组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PA丄平面ABCD ,若AB= PA,则平面ABP与平面CDP的夹角大小为A. 30°B. 45°C. 60°D. 90°答案B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PA= 1,知A(0,0,0) , B(1,0,0), D(0,1,0), C(1,1,0), P(0,0,1)由题意得,AD丄平面ABP,设E为PD的中点,连接AE,贝U AE丄PD ,又••• CD丄平面PAD, ••• AE丄CD,又PD A CD = D, • AE 丄平面CDP.• AD = (0,1,0), AE = (0, 2 , 2)分别是平面ABP、平面CDP的法向量,而〈AD, AE〉= 45°•平面ABP与平面CDP的夹角大小为45° 2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0是底面ABCD的中点,E, F分别是CC i,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0E和FD i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_____________ .答案严5解析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 i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1,0,O), D i(0,0,2), O(1,1,0), E(0,2,1),•F D i= (—1,0,2),OE = (—1,1,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的棱长为2,则点D i到平面A i BD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A I =(2,0,2), DB =(2,2,0),设平面A I BD的一个法向量n = (x, y, z),n DA I=2X+ 2z= 0 则S T .n DB = 2x+ 2y= 0令x= 1,贝U n= (1, - 1,- 1),•••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为.ID^A1 n| 2 23d |n| .3 3 .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AD // BC,Z ABC=90° PA丄平面ABCD , PA = 3, AD = 2, AB = 2羽,BC= 6.(1)求证:BD丄平面PAC;(2)求平面BPD与平面ABD的夹角.(1)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 , B(2 3, 0,0),C(2 .3, 6,0), D(0,2,0), P(0,0,3),• A P =(0,0,3), A C = (2西,6,0), BD = (- 2亞,2,0).•- BD AP = 0, BD AC= 0.• BD 丄AP, BD 丄AC.又••• FA Q AC= A, • BD丄平面FAC.⑵解设平面ABD的法向量为m= (0,0,1), 平面PBD的法向量为n = (x, y, z),则n BD = 0, n BP = 0.答案2333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I(0,0,2) , A i(2,0,2), D(0,0,0), B(2,2,0), D1A1 = (2,0,0),••• BP = (- 2 3, 0,3), •••-2 3x+ 2y= 0,-2 3x+ 3z= 0, 丫=晶,解得\ =塑Z= 丁x.令x= .3,则n= ( .3, 3,2),m-n 1• cos〈 m, n > = ----- =一|m||n| 2•••平面BPD与平面ABD的夹角为60°(3)证明:在线段 5. (2013北京)如图,在三棱柱 ABC — A i B i C i 中,AAQ I 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 ABC 丄平面AA 1C 1C , AB = 3, BC = 5.(1)求证:AA i 丄平面ABC ;⑵求平面A 1BC 1与平面BB 1C 1夹角的余弦值;BD 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丄A 1B ,并求 的值. BC 1(1)证明 在正方形 AA 1C 1C 中,A 1A 丄AC.又平面ABC 丄平面AA 1C 1C ,且平面ABC 门平面AA 1C 1C = AC , ••• 丄平面 ABC.(2)解 在厶ABC 中,AC = 4, AB = 3, BC = 5,••• BC 2 = AC 2+ AB 2, AB 丄AC•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A 1(0,0,4), B(0,3,0), C 1(4,0,4), B 1(0,3,4), A 1C 1= (4,0,0), A 1B = (0,3 , — 4), B 1C 1 = (4 , — 3,0) , BB 1 = (0,0,4). 设平面 A 1BC 1的法向量 n 1= (X 1 , y 1 , Z 1),平面 B 1BC 1的法向量n 2= (X 2 , y ,Z 2).A 1C 1 n 1 = 0 , 4x 1 = 0• \AB m= 0 脚-4乙=0•取向量 n 1= (0,4,3)f _B 1C 1 n 2= 0, 4x 2 — 3y 2 = 0,由S _ ? $^B _1 n 2= 0 -4z2= °.取向量 n 2= (3,4,0), m n 2 16 16…cos 〈 n 1, n 2〉= 1 1 1 . = = cl2 |n 1| |n 2| 5X 5 25'由题意知二面角 A 1 — BC 1 — B 1为锐角,•平面A 1BC 1与平面BB 1C 1夹角的余弦值为 黒 25 ⑶证明 设D(x , y , z)是直线BC 1上一点,且BD =疋_1.• (x , y — 3, z) = X 4,— 3,4),3— 3 X, 4 A 解得 x = 4 入 y = 3 — 3 入 z = 4 X — AD = (4 人又 AD 丄A i B , ••• 0+ 3(3 — 3R — 16X= 09 BD 9则X=旦,因此BD =— 则 A 25 '因此 BC i 25.。

利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知识点+例题+练习

利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知识点+例题+练习

教学内容利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空间角的定义,弄清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2.掌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求空间角中的转化思想.重点1.掌握各种空间角的定义,弄清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2.掌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求空间角中的转化思想.难点1.掌握各种空间角的定义,弄清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2.掌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求空间角中的转化思想.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自主梳理1.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作直线a′∥b,则a′与a的夹角叫做a与b的夹角.②范围:两异面直线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量求法:设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φ,则有cos θ=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线与平面的夹角①定义:直线和平面的夹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②范围:直线和平面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量求法: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u,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与u的夹角为φ,则有sin θ=|cos φ|或cos θ=sin φ.3.二面角(1)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2)二面角的向量求法:①若AB、CD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与CD→的夹角(如图①).②设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1与n2的夹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如图②③).自我检测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0,1,0),n=(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________.2.若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2,4,-4),b=(-6,9,6),则l1与l2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3.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120°,则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4.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CD=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0·铁岭一模)已知直线AB、CD是异面直线,AC⊥CD,BD⊥CD,且AB=2,CD=1,则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ACB=90°,CA=CB=CC1,D为B1C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D和A1C所成角的余弦值.变式迁移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异面直线BA1和AC所成的角.探究点二利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已知平面ABCD⊥平面DCEF,M,N分别为AB,DF的中点,求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变式迁移2如图所示,在几何体ABCDE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BE和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BE=AB=2,CD=1,点F是AE的中点.求AB与平面BD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探究点三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例3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BAD=90°,SA⊥平面ABCD,SA=BC=BA=1,AD=12,求面SCD与面SBA所成角的余弦值大小.变式迁移3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侧面SAB与侧面SAC均为等边三角形,∠BAC=90°,O为BC中点.(1)证明:SO⊥平面ABC;(2)求二面角A—SC—B的余弦值.探究点四综合应用例4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BCD中,侧面ABD、ACD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D是公共的斜边,且AD=3,BD=CD=1,另一个侧面ABC是正三角形.(1)求证:AD⊥BC;(2)求二面角B-AC-D的余弦值;(3)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ED与面BCD成30°角?若存在,确定点E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变式迁移4 (2011·山东,19)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B=90°,EA⊥平面ABCD,EF∥AB,FG∥BC,EG∥AC,AB=2EF.(1)若M是线段AD的中点,求证:GM∥平面ABFE;(2)若AC=BC=2AE,求二面角A-BF-C的大小.1.求两异面直线a、b的所成的角θ,需求出它们的方向向量a,b的夹角,则cos θ=|cos〈a,b〉|.2.求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可先求出平面α的法向量n与直线l的方向向量a的夹角.则sin θ=|cos〈n,a〉|.3.求二面角α—l—β的大小θ,可先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1,n2所成的角.则θ=〈n1,n2〉或π-〈n1,n2〉.)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B的中点,则sin〈DB1→,CM→〉的值等于________.2.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E是侧棱BB1的中点,则直线AE与平面A1ED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3.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BC和AD的中点,则AE与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4.(2011·南通模拟) 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B1C,C1D与上底面A1B1C1D1所成的角分别为60°和45°,则异面直线B1C和C1D所成的余弦值为________.5.P是二面角α—AB—β棱上的一点,分别在α、β平面上引射线PM、PN,如果∠BPM=∠BPN=45°,∠MPN=60°,那么二面角α—AB—β的大小为________.6.(2011·无锡模拟)已知正四棱锥P—ABCD的棱长都相等,侧棱PB、PD的中点分别为M、N,则截面AMN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7.如图,P A⊥平面ABC,∠ACB=90°且P A=AC=BC=a,则异面直线PB与AC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_.8.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是A1C1的中点,则直线AD与平面B1D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二、解答题(共42分)9.(14分) 如图所示,AF、DE分别是⊙O、⊙O1的直径,AD与两圆所在的平面均垂直,AD=8.BC是⊙O的直径,AB=AC=6,OE∥AD.(1)求二面角B-AD-F的大小;(2)求直线BD与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10.(14分)(2011·大纲全国,19)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1)证明:SD⊥平面SAB;(2)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正弦值.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11.(14分)(2011·湖北,18)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各棱长都是4,E是BC的中点,动点F在侧棱CC1上,且不与点C重合.(1)当CF=1时,求证:EF⊥A1C;(2)设二面角C-AF-E的大小为θ,求tan θ的最小值.自主梳理1.②⎝⎛⎦⎤0,π2③|cos φ|⎪⎪⎪⎪a·b|a|·|b| 2.②⎣⎡⎦⎤0,π2 3.(1)[0,π]教学效果分析自我检测 1.45°或135° 2.90° 3.30° 4.60° 5.60° 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用向量法比较简单,若用基向量法求解,则必须选好空间的一组基向量,若用坐标求解,则一定要将每个点的坐标写正确.(2)用异面直线方向向量求两异面直线夹角时,应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π2 解如图所示,以C 为原点,直线CA 、CB 、CC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CA =CB =CC 1=2,则A 1(2,0,2),C (0,0,0),B (0,2,0),D (0,1,2), ∴BD →=(0,-1,2),A 1C →=(-2,0,-2),∴cos 〈BD →,A 1C →〉=BD →·A 1C →|BD →||A 1C →|=-105.∴异面直线BD 与A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5.变式迁移1 解 ∵BA 1→=BA →+BB 1→,AC →=AB →+BC →, ∴BA 1→·AC →=(BA →+BB 1→)·(AB →+BC →) =BA →·AB →+BA →·BC →+BB 1→·AB →+BB 1→·BC →. ∵AB ⊥BC ,BB 1⊥AB ,BB 1⊥BC , ∴BA →·BC →=0,BB 1→·AB →=0, BB 1→·BC →=0,BA →·AB →=-a 2, ∴BA 1→·AC →=-a 2. 又BA 1→·AC →=|BA 1→|·|AC →|·cos 〈BA 1→,AC →〉,∴cos 〈BA 1→,AC →〉=-a 22a ×2a =-12.∴〈BA 1→,AC →〉=120°.∴异面直线BA 1与AC 所成的角为60°.例2 解题导引 在用向量法求直线OP 与α所成的角(O ∈α)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求〈OP →,OP ′→〉,其中OP ′为斜线OP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二是通过求〈n ,OP →〉进而转化求解,其中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解设正方形ABCD ,DCEF 的边长为2,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DC ,DF ,DA 为x ,y ,z 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M (1,0,2),N (0,1,0),可得MN →=(-1,1,-2).又DA →=(0,0,2)为平面DCEF 的法向量,可得cos 〈MN →,DA →〉=MN →·DA →|MN →||DA →|=-63.所以MN 与平面DCE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cos 〈MN →,DA →〉|=63.变式迁移2 解 以点B 为原点,BA 、BC 、BE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A (2,0,0),C (0,2,0),D (0,2,1),E (0,0,2),F (1,0,1). ∴BD →=(0,2,1),DF →=(1,-2,0). 设平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2,a ,b ),∵n ⊥DF →,n ⊥BD →, ∴⎩⎪⎨⎪⎧n ·DF →=0,n ·BD →=0.即⎩⎪⎨⎪⎧(2,a ,b )·(1,-2,0)=0,(2,a ,b )·(0,2,1)=0. 解得a =1,b =-2.∴n =(2,1,-2). 设AB 与平面BDF 所成的角为θ,则法向量n 与BA →的夹角为π2-θ,∴cos ⎝⎛⎭⎫π2-θ=BA →·n |BA →||n |=(2,0,0)·(2,1,-2)2×3=23, 即sin θ=23,故AB 与平面BD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23.例3 解题导引 图中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没有明显的公共棱,考虑到易于建系,从而借助平面的法向量来求解.解建系如图,则A (0,0,0), D ⎝⎛⎭⎫12,0,0,C (1,1,0), B (0,1,0),S (0,0,1), ∴AS →=(0,0,1),SC →=(1,1,-1),SD →=⎝⎛⎭⎫12,0,-1,AB →=(0,1,0),AD →=⎝⎛⎭⎫12,0,0. ∴AD →·AS →=0,AD →·AB →=0. ∴AD →是面SAB 的法向量,设平面S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有n ·SC →=0且n ·SD →=0.即⎩⎪⎨⎪⎧x +y -z =0,12x -z =0.令z =1,则x =2,y =-1.∴n =(2,-1,1).∴cos 〈n ,AD →〉=n ·AD →|n ||AD →|=2×126×12=63.故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63. 变式迁移3 (1)证明 由题设AB =AC =SB =SC =SA . 连结OA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A =OB =OC =22SA , 且AO ⊥BC .又△SBC 为等腰三角形,故SO ⊥BC ,且SO =22SA .从而OA 2+SO 2=SA 2,所以△SOA 为直角三角形,SO ⊥AO . 又AO ∩BC =O ,所以SO ⊥平面ABC . (2)解以O 为坐标原点,射线OB 、OA 、OS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设B (1,0,0),则C (-1,0,0), A (0,1,0),S (0,0,1).SC 的中点M ⎝⎛⎭⎫-12,0,12, MO →=⎝⎛⎭⎫12,0,-12,MA →=⎝⎛⎭⎫12,1,-12, SC →=(-1,0,-1), ∴MO →·SC →=0,MA →·SC →=0.故MO ⊥SC ,MA ⊥SC ,〈MO →,MA →〉等于二面角A —SC —B 的平面角.cos 〈MO →,MA →〉=MO →·MA →|MO →||MA →|=33,所以二面角A —SC —B 的余弦值为33.例4 解题导引 立体几何中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方式往往是通过假设,借助空间向量建立方程,进行求解.(1)证明作AH ⊥面BCD 于H ,连结BH 、CH 、DH ,则四边形BHCD 是正方形,且AH =1,将其补形为如图所示正方体.以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C (0,1,0),A (1,1,1). BC →=(-1,1,0),DA →=(1,1,1), ∴BC →·DA →=0,则BC ⊥AD .(2)解 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则由n 1⊥BC →知:n 1·BC →=-x +y =0,同理由n 1⊥AC →知:n 1·AC →=-x -z =0, 可取n 1=(1,1,-1),同理,可求得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0,-1). 由图可以看出,二面角B -AC -D 即为〈n 1,n 2〉,∴cos 〈n 1,n 2〉=n 1·n 2|n 1||n 2|=1+0+13×2=63.即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为63. (3)解 设E (x ,y ,z )是线段AC 上一点, 则x =z >0,y =1,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DE →=(x,1,x ),要使ED 与平面BCD 成30°角,由图可知DE →与n 的夹角为60°,所以cos 〈DE →,n 〉=DE →·n |DE →||n |=x 1+2x 2 =cos 60°=12.则2x =1+2x 2,解得x =22,则CE =2x =1.故线段AC 上存在E 点,且CE =1时,ED 与面BCD 成30°. 变式迁移4(1)证明 方法一 因为EF ∥AB ,FG ∥BC ,EG ∥AC ,∠ACB =90°, 所以∠EGF =90°, △ABC ∽△EFG . 由于AB =2EF , 因此BC =2FG . 连结AF ,由于FG ∥BC ,FG =12BC ,在▱ABCD 中,M 是线段AD 的中点,则AM ∥BC ,且AM =12BC ,因此FG ∥AM 且FG =AM ,所以四边形AFGM 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GM ∥F A .又F A ⊂平面ABFE ,GM ⊄平面ABFE ,方法二 因为EF ∥AB ,FG ∥BC ,EG ∥AC ,∠ACB =90°, 所以∠EGF =90°, △ABC ∽△EFG . 由于AB =2EF , 所以BC =2FG .取BC 的中点N ,连结GN ,因此四边形BNG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GN ∥FB .在▱ABCD 中,M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结MN , 则MN ∥AB .因为MN ∩GN =N , 所以平面GMN ∥平面ABFE .又GM ⊂平面GMN ,所以GM ∥平面ABFE .(2)解 方法一 因为∠ACB =90°,所以∠CAD =90°. 又EA ⊥平面ABCD ,所以AC ,AD ,AE 两两垂直.分别以AC ,AD ,AE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C =BC =2AE =2,则由题意得A (0,0,0),B (2,-2,0),C (2,0,0),E (0,0,1),所以AB →=(2,-2,0),BC →=(0,2,0).又EF =12AB ,所以F (1,-1,1),BF →=(-1,1,1).设平面BF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m ·BC →=0,m ·BF →=0,所以⎩⎪⎨⎪⎧y 1=0,x 1=z 1,取z 1=1,得x 1=1,所以m =(1,0,1).设平面向量ABF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n ·AB →=0,n ·BF →=0,所以⎩⎪⎨⎪⎧x 2=y 2,z 2=0,取y 2=1,得x 2=1.则n =(1,1,0).所以cos 〈m ,n 〉=m ·n |m |·|n |=12.因此二面角A -BF -C 的大小为60°.方法二 由题意知,平面ABFE ⊥平面ABCD . 取AB 的中点H ,连结CH . 因为AC =BC , 所以CH ⊥AB ,过H 向BF 引垂线交BF 于R ,连结CR ,则CR ⊥BF , 所以∠HRC 为二面角A -BF -C 的平面角. 由题意,不妨设AC =BC =2AE =2,在直角梯形ABFE 中,连结FH ,则FH ⊥AB . 又AB =22,所以HF =AE =1,BH =2,因此在Rt △BHF 中,HR =63.由于CH =12AB =2,所以在Rt △CHR 中,tan ∠HRC =263= 3.因此二面角A -BF -C 的大小为60°. 课后练习区 1.21015 2.90°解析 ∵E 是BB 1的中点且AA 1=2,AB =BC =1, ∴∠AEA 1=90°,又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A 1D 1⊥平面ABB 1A 1,∴A 1D 1⊥AE ,∴AE ⊥平面A 1ED 1. ∴AE 与面A 1ED 1所成的角为90°. 3.23解析 设四面体的棱长为a , AB →=p ,AC →=q ,AD →=r ,则AE →=12(p +q ),CF →=12(r -2q ).∴AE →·CF →=-12a 2.又|AE →|=|CF →|=32a ,∴cos 〈AE →,CF →〉=AE →,CF →|AE →|·|CF →|=-23.即AE 和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4.64 5.90° 解析不妨设PM =a ,PN =b ,作ME ⊥AB 于E ,NF ⊥AB 于F , 如图:∵∠EPM =∠FPN =45°,∴PE =22a ,PF =22b ,∴EM →·FN →=(PM →-PE →)·(PN →-PF →) =PM →·PN →-PM →·PF →-PE →·PN →+PE →·PF →=ab cos 60°-a ×22b cos 45°-22ab cos 45°+22a ×22b=ab 2-ab 2-ab 2+ab2=0, ∴EM →⊥FN →,∴二面角α—AB —β的大小为90°. 6.255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四棱锥的棱长为2,则PB =2,OB =1,OP =1. ∴B (1,0,0),D (-1,0,0), A (0,1,0),P (0,0,1), M ⎝⎛⎭⎫12,0,12, N ⎝⎛⎭⎫-12,0,12, AM →=⎝⎛⎭⎫12,-1,12, AN →=⎝⎛⎭⎫-12,-1,12, 设平面AMN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由⎩⎨⎧n ·AM →=12x -y +12z =0,n ·AN →=-12x -y +12z =0,解得x =0,z =2y ,不妨令z =2,则y =1.∴n 1=(0,1,2),平面ABCD 的法向量n 2=(0,0,1),则cos 〈n 1,n 2〉=n 1·n 2|n 1|·|n 2|=25=255.7. 2解析 PB →=P A →+AB →,故PB →·AC →=(P A →+AB →)·AC →=P A →·AC →+AB →·AC →=0+a ×2a ×cos 45°=a 2.又|PB →|=3a ,|AC →|=a .∴cos 〈PB →,AC →〉=33,sin 〈PB →,AC →〉=63,∴tan 〈PB →,AC →〉= 2. 8.45解析 不妨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1,0),B 1(3,1,2),D ⎝⎛⎭⎫32,-12,2.则CD →=⎝⎛⎭⎫32,-12,2,CB 1→=(3,1,2),设平面B 1DC 的法向量为 n =(x ,y,1),由⎩⎪⎨⎪⎧n ·CD →=0,n ·CB 1→=0,解得n =(-3,1,1).又∵DA →=⎝⎛⎭⎫32,-12,-2,∴sin θ=|cos 〈DA →,n 〉|=45.9.解 (1)∵AD 与两圆所在的平面均垂直, ∴AD ⊥AB ,AD ⊥AF ,故∠BAF 是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2分) 依题意可知,ABFC 是正方形,∴∠BAF =45°. 即二面角B —AD —F 的大小为45°.(5分)(2)以O 为原点,CB 、AF 、OE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O (0,0,0),A (0,-3 2,0),B (3 2,0,0),D (0,-3 2,8),E (0,0,8),F (0,3 2,0),(8分)∴BD →=(-3 2,-3 2,8), EF →=(0,3 2,-8).cos 〈BD →,EF →〉=BD →·EF →|BD →||EF →|=0-18-64100×82=-8210.(12分)设异面直线BD 与EF 所成角为α,则cos α=|cos 〈BD →,EF →〉|=8210.即直线BD 与E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8210.(14分) 10.方法一 (1)证明 取AB 中点E ,连结DE ,则四边形BCDE 为矩形,DE =CB =2,连结SE ,则SE ⊥AB ,SE = 3.又SD =1,故ED 2=SE 2+SD 2,所以∠DSE 为直角,即SD ⊥SE .(4分) 由AB ⊥DE ,AB ⊥SE ,DE ∩SE =E , 得AB ⊥平面SDE , 所以AB ⊥SD .由SD 与两条相交直线AB 、SE 都垂直,所以SD ⊥平面SAB .(7分)(2)解 由AB ⊥平面SDE 知,平面ABCD ⊥平面SDE .(10分)作SF ⊥DE ,垂足为F ,则SF ⊥平面ABCD ,SF =SD ·SE DE =32.作FG ⊥BC ,垂足为G ,则FG =DC =1. 连结SG ,又BC ⊥FG ,BC ⊥SF ,SF ∩FG =F , 故BC ⊥平面SFG ,平面SBC ⊥平面SFG . 作FH ⊥SG ,H 为垂足,则FH ⊥平面SBC .FH =SF ·FG SG =37,则F 到平面SBC 的距离为217.由于ED ∥BC ,所以ED ∥平面SBC ,E 到平面SBC 的距离d 为217.(12分)设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d EB =217,即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217.(14分)方法二 以C 为坐标原点,射线CD 为x 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设D (1,0,0),则A (2,2,0)、B (0,2,0).(2分) 又设S (x ,y ,z ),则x >0,y >0,z >0.(1)证明 AS →=(x -2,y -2,z ),BS →=(x ,y -2,z ), DS →=(x -1,y ,z ), 由|AS →|=|BS →|得(x -2)2+(y -2)2+z 2=x 2+(y -2)2+z 2, 故x =1. 由|DS →|=1得y 2+z 2=1.①又由|BS →|=2得x 2+(y -2)2+z 2=4, 即y 2+z 2-4y +1=0.②联立①②得⎩⎨⎧y =12,z =32.(4分)于是S (1,12,32),AS →=(-1,-32,32),BS →=(1,-32,32),DS →=(0,12,32).因为DS →·AS →=0,DS →·BS →=0, 故DS ⊥AS ,DS ⊥BS .又AS ∩BS =S ,所以SD ⊥平面SAB .(7分) (2)解 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a =(m ,n ,p ),则a ⊥BS →,a ⊥CB →,a ·BS →=0,a ·CB →=0.又BS →=(1,-32,32),CB →=(0,2,0),故⎩⎪⎨⎪⎧m -32n +32p =0,2n =0.取p =2得a =(-3,0,2).(10分) 又AB →=(-2,0,0),cos 〈AB →,a 〉=|AB →·a ||AB →||a |=217,所以AB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14分) 11.(1)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已知可得A (0,0,0),B (23,2,0),C (0,4,0),A 1(0,0,4),E (3,3,0),F (0,4,1).(2分)于是CA 1→=(0,-4,4), EF →=(-3,1,1). 则CA 1→·EF →=(0,-4,4)·(-3,1,1)=0-4+4=0, 故EF ⊥A 1C .(8分)(2)解 设CF =λ(0<λ≤4),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 则由(1)得F (0,4,λ).(8分) AE →=(3,3,0),AF →=(0,4,λ),于是由m ⊥AE →,m ⊥AF →可得⎩⎪⎨⎪⎧m ·AE →=0,m ·AF →=0,即⎩⎨⎧3x +3y =0,4y +λz =0.取m =(3λ,-λ,4).又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可取侧面A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于是由θ的锐角可得cos θ=|m ·n ||m |·|n |=3λ2λ2+4,sin θ=λ2+162λ2+4,所以tan θ=λ2+163λ=13+163λ2.(10分) 由0<λ≤4,得1λ≥14,即tan θ≥13+13=63. 故当λ=4,即点F 与点C 1重合时,tan θ取得最小值63.(14分)。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
与 和 m
的夹角n
与 和 的夹角
m
n
互补
相等
a
m
a
m


o


o







n
cos =
b
b

cos ,
n
cos =
−cos ,
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设两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m 和 n ,
所以,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的余弦
值为
cos cos m, n
⋅ AB = 0, ⋅ SA = 0
− + = 0
∴ቊ
2 − = 0
取x=1,则y=1,z=2; 故
∴ sin =
(3)由(2)知面SAB的法向量1
又∵OC⊥平面AOS,

则有
=(1,1,2)
∴ OC
是平面AOS的法向量,
2 = OC = (0,1,0)
cos < 1 , 2 >=
于是我们有 SA=(2,0,-1);
OS=(0,0,1);
(1).cos < SA, OB>=
OB=(1,1,0);
y
O
AB=(-1,1,0);
SA ⋅ OB
=
SA ⋅ OB
=
A
2
5⋅
10
5
C
2
B
x
所以异面直线SA与O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0
5
(2)设平面SAB的法向量
显然有
= (, , )
二、知识讲解与典例分析
例1:在Rt△AOB中,∠AOB=90°,现将△AOB沿着平面AOB的法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经典教案教案章节:一、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

2. 掌握向量法求空间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介绍。

2.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解释空间角的概念。

2. 讲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概念的理解。

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计算方法的掌握。

二、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介绍。

2.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实例。

教学步骤:1. 复习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概念,引入计算方法。

2. 讲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步骤,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计算方法的理解。

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解空间角问题的能力。

三、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 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应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1. 给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进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解空间角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了解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角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拓展与应用。

2. 能够应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空间角问题。

教学内容:1. 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拓展与应用介绍。

向量法求空间角(有答案)

向量法求空间角(有答案)

姓 名 年级 性 别 学 校 学 科 教师上课日期上课时间课题17向量法求空间角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 范围两异面直线l 1与l 2所成的角θ 设l 1与l 2的方向向量为a ,b ,则cos 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π2]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设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___________=________[0,π2]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θ 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为n 1,n 2,则|cos θ|=___________=|n 1·n 2||n 1|·|n 2|[0,π]类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顶点C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 ,B ,V 分别在x 轴、y 轴、z 轴上,D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 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自主解答】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V (0,0,6),∴AC →=(-2,0,0),VD →=(1,1,-6),∴cos 〈AC →,VD →〉=AC →·VD →|AC →||VD →|=-22×22=-24. ∴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需要通过作平行线将异面直线的夹角转化为平面角,再解三角形来求解,过程相当复杂;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和论证过程只需对相应向量运算即可. 2.由于两异面直线夹角θ的范围是(0,π2],而两向量夹角α的范围是[0,π],故应有cos θ=|cos α|,求解时要特别注意.变式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DA =DC =4,DD 1=3,求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4,0,3),B (4,4,0),B 1(4,4,3),C (0,4,0),得A 1B →=(0,4,-3),B 1C →=(-4,0,-3).设A 1B →与B 1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1B →·B 1C →|A 1B →||B 1C →|=925,故A 1B →与B 1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925, 即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25.类型二 求线面角例2、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AB ⊥AC ,P A =AC =12AB ,N 为AB 上一点,AB =4AN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 (1)证明:CM ⊥SN ; (2)求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的大小.【自主解答】 设P A =1,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P 分别为x ,y ,z 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P (0,0,1),C (0,1,0),B (2,0,0),又AN =14AB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N (12,0,0),M (1,0,12),S (1,12,0),(1)CM →=(1,-1,12),SN →=(-12,-12,0),∴CM →·SN →=(1,-1,12)·(-12,-12,0)=0,因此CM ⊥SN .(2)NC →=(-12,1,0),设a =(x ,y ,z )为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CM →·a =0,NC →·a =0.则⎩⎨⎧x -y +12z =0,-12x +y =0.∴⎩⎪⎨⎪⎧x =2y ,z =-2y .取y =1,则得a =(2,1,-2). 因为cos a ,SN →=-1-123×22=-22.∴〈a ,SN →〉=34π.所以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为34π-π2=π4.1.题中直线的方向向量SN →与平面的法向量a 的夹角并不是所求线面角θ,它们的关系sin θ=|cos 〈SN →,a 〉|.2.若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利用法向量计算θ的步骤如下:变式、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C 1C 的中点,求BE 与平面B 1B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 (2,2,0),B 1(2,2,2),E (0,2,1),BD →=(-2,-2,0),BB 1→=(0,0,2),BE →=(-2,0,1).AC →=(-2,2,0)即平面B 1BDD 1的一个法向量,设n =(-1,1,0). cos 〈n ,BE →〉=n ·BE →|n ||BE →|=105. 设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为θ,cos θ=sin 〈n ,BE →〉=155, 即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5. 类型三 求二面角例3、若正方形ACDE 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 垂直,M 是CE 和AD 的交点,AC ⊥BC ,且AC =BC ,求二面角A -EB -C 的大小.【自主解答】 ∵四边形ACDE 是正方形,∴EA ⊥AC . 又∵平面ACDE ⊥平面ABC ,∴EA ⊥平面ABC .以点A 为坐标原点,以过A 点平行于BC 的直线为x 轴,分别以直线AC ,AE 为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EA =AC =BC =2,则A (0,0,0),B (2,2,0),C (0,2,0),E (0,0,2). ∵M 是正方形ACDE 的对角线的交点,∴M (0,1,1).设平面E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E →且n ⊥AB →,从而有n ·AE →=0且n ·AB →=0.又∵AE →=(0,0,2),AB →=(2,2,0),∴⎩⎪⎨⎪⎧(x ,y ,z )·(0,0,2)=0,(x ,y ,z )·(2,2,0)=0,即⎩⎪⎨⎪⎧z =0,x +y =0.取y =-1,则x =1,则n =(1,-1,0).又∵AM →为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且AM →=(0,1,1),∴cos 〈n ,AM →〉=n ·AM →|n ||AM →|=-12. 设二面角A -EB -C 的平面角为θ,则cos θ=12,即θ=60°. 故二面角A -EB -C 为60°.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避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一难点,转化为计算两半平面法向量的夹角问题,具体求解步骤如下:(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3)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4)判断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5)确定二面角的大小.变式、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条棱长均为a ,D 是侧棱CC 1的中点,求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解】 以B 为原点,过点B 与BC 垂直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BB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C (0,a,0),B 1(0,0,a ),C 1(0,a ,a ),A (-32a ,a 2,0),A 1(-32a ,a 2,a ),D (0,a ,a 2). 故AB 1→=(32a ,-a 2,a ),B 1D →=(0,a ,-a2).设平面AB 1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1→=0,n ·B 1D →=0,即⎩⎨⎧32ax -a 2y +az =0,ay -a2z =0.得x =-3y ,z =2y . 取y =1,则n =(-3,1,2).∵平面ABC 的法向量是AA 1→=(0,0,a ),∴二面角θ的余弦值为cos θ=AA 1→·n |AA 1→||n |=22. ∴θ=π4. ∴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为π4.对所求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不理解致误例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正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1,0,1),C 1(0,1,1). 由题意知DA 1→=(1,0,1)是平面ABD 1的一个法向量, DC 1→=(0,1,1)是平面BCD 1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 〈DA 1→,DC 1→〉=DC 1→·DA 1→|DC 1→|·|DA 1→|=12,所以〈DA 1→,DC 1→〉=60°. 所以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为120°.练习:1.若异面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与l 2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150°,则l 1与l 2所成的角为( )A .30°B .150°C .30°或150°D .以上均不对【解析】 l 1与l 2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相等或互补,且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应选A.2.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与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 〈m ,n 〉=-3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 ) A .30°B .60°C .150°D .120°解析】 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n 〉|=32, ∴θ=60°,应选B. 3.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u =(1,0,-1),平面β的法向量v =(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cos 〈u ,v 〉=-12·2=-12,∴〈u ,v 〉=23π,而所成的二面角可锐可钝,故也可以是π3.4.如图3-2-2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C =BC =1,CC 1=2,求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以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1,0),C 1(0,0,2),A 1(1,0,2).则A 1B →=(-1,1,-2),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n =(1,0,0).设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为θ,A 1B →与n 的夹角为φ,则cos φ=A 1B →·n |A 1B →||n |=-66,∴sin θ=|cos φ|=66. ∴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6.。

向量法求空间角(含解析)

向量法求空间角(含解析)

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考点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异面直线l 1,l 2所成的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是u ,v ,则cos θ=|cos 〈u ,v 〉|=|u·v||u||v|.考点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于点B ,设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直线AB 的方向向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量为u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u ,n 〉|= u ·n |u ||n |=|u·n||u||n|.考点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如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n 1和n 2,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即为向量n 1和n 2的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常用结论总结】1.线面角θ的正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与平面的法向量n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sin θ=|cos 〈a ,n 〉|,不要误记为cos θ=|cos 〈a ,n 〉|. 2.二面角的范围是[0,π],两个平面夹角的范围是0,2.【例1】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如图所示,AB =4,BC=3,AC =5,D 为棱AB 的中点,三棱柱的各顶点在同一球面上,且球的表面积为61π,则异面直线A 1D 和B 1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A .5B .25C .5D .25【例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AD 是正三角形,AB =2,平面PAD ⊥平面ABCD ,则P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4B .4C .13D 【例3】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各棱长均相等,E 是P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P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6B C .13D .12学霸笔记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用坐标表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即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对点训练1】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均相等,∠BAA 1=∠CAA 1=60°,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 .13C .4D 【对点训练2】 “曲池”是《九章算术》记载的一种几何体,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均为扇环形的柱体(扇环是指圆环被扇形截得的部分).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曲池,AA ⊥面ABCD ,AA 1=4,底面扇环所对的圆心角为π2,AD 的长度是BC 长度的2倍,CD =1,则异面直线A 1D 1与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3B .13C .3D .4【对点训练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C=AB=2,BC =2√2,Q 为A 1B 1的中点,E 为AQ 的中点,F 为B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与A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C .D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例4】 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如图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 (1)求证:平面AD F ⊥平面ADE ; (2)求直线EF 与AD F 所成角的正弦值.【例5】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 A ⊥平面ABCD ,P A=AD=2AB=8,点M 在棱PD 上,且PA =PM ⋅PD ,AM ⊥MC.(1)求证:CD ⊥平面P AD ;(2)求BM 与平面ACM 所成角的余弦值.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 学霸笔记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的解题步骤【对点训练4】 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BC 、CD 的中点. (1)求证:D 1 F ∥平面A 1EC1;(2)求直线AC 1与平面A 1EC 1所成角的正弦值.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 【对点训练5】 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菱形,∠ABC =60°,AB =2,AA 1=2√3,E 为线段DD 1上一点.(1)求证:AC ⊥B 1D ;(2)若平面AB 1E 与平面ABCD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25,求直线BE与平面AB 1E 所成角的正弦值.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例6】 在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中,△ACD 与△ACB 均是等边三角形,直线ED ⊥平面ACD ,直线EB ⊥平面ABC ,DE ⊥BE . (1)求证:平面ABC ⊥平面ADC ;(2)求平面ACE 与平面BCE 夹角的余弦值.【例7】 如图,三棱锥A −BCD 中,DA =DB =DC ,BD ⊥CD ,∠ADB =∠ADC =60∘,E 为BC 的中点. (1)证明:BC ⊥DA ;(2)点F满足EF⃗=DA ⃗,求二面角D −AB −F 的正弦值.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学霸笔记利用空间向量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解题步骤【对点训练6】 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A =AB =AC =2,AA ⊥AB,AC ⊥AB ,D 为A B 的中点,E 为AA 的中点,F 为CD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ABC ;(2)求直线BE 与平面CCD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平面A CD 与平面CC D 夹角的余弦值.高中数学 ︵ 向量法求空间角︶培优篇 【对点训练7】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为棱BC 的中点,F 为棱CD 的中点.(1)求证:D 1F ∥平面A EC ;(2)求直线AC 与平面A EC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A −A C −E 的正弦值.【对点训练8】 如图,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PA =PB ,AB ⊥AC ,E 是PB 的中点. (1)证明:OE ∥平面PAC ;(2)若∠ABO=∠CBO =30°,PO =3,PA =5,求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

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51 向量法求空间角

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51 向量法求空间角

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7.7 向量法求空间角考试要求 能用向量法解决异面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问题,并能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程序,体会向量法在研究空间角问题中的作用.知识梳理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异面直线l 1,l 2所成的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是u ,v ,则cos θ=|cos 〈u ,v 〉|=|u·v ||u ||v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于点B ,设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直线AB 的方向向量为u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u ,n 〉|=⎪⎪⎪⎪⎪⎪u ·n |u ||n |=|u·n ||u ||n |.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如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n 1和n 2,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即为向量n 1和n 2的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 ) (3)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π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 √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为u ,平面的法向量为n ,则线面角θ满足sin θ=cos 〈u ,n 〉.( × ) 教材改编题1.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 答案 A解析 由于cos 〈m ,n 〉=-12,所以〈m ,n 〉=120°,所以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30°.2.已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s 1=(1,0,1)与直线l 2的方向向量s 2=(-1,2,-2),则直线l 1和l 2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24B.12 C.22D.32解析 因为s 1=(1,0,1),s 2=(-1,2,-2), 所以cos 〈s 1,s 2〉=s 1·s 2|s 1||s 2|=-1-22×3=-22.所以直线l 1和l 2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2.3.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m =(1,2,-2),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则平面α与平面β夹角的正切值为( ) A.49 B.94 C.46565 D.654 答案 D解析 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 ⎛⎭⎪⎫0≤θ≤π2,则cos θ=|cos 〈m ,n 〉|=|m ·n ||m ||n |=49, 则sin θ=1-cos 2θ=1-⎝ ⎛⎭⎪⎫492=659, 所以tan θ=65949=654.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1)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3,AB =1,则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A .30°B .45°C .60°D .90° 答案 C解析 ∵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3,AB =1, ∴AA 1=3,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B 1(1,1,3),C (0,1,0),D 1(0,0,3), AB 1—→=(0,1,3),CD 1—→=(0,-1,3), 设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θ, 则cos θ=|AB 1—→·CD 1—→||AB1—→||CD 1—→|=24×4=12.又0°<θ≤90°,∴θ=60°,∴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60°.(2)(2022·杭州模拟)如图,已知圆锥CO 的截面△ABC 是正三角形,AB 是底面圆O 的直径,点D 在AB 上,且∠AOD =2∠BOD ,则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4B.12C.14D.34 答案 A解析 因为∠AOD =2∠BOD , 且∠AOD +∠BOD =π, 所以∠BOD =π3,连接CO ,则CO ⊥平面ABD ,以点O 为坐标原点,OB ,OC 所在直线分别为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圆O 的半径为2,则A (0,-2,0),B (0,2,0),C (0,0,23),D (3,1,0), AD→=(3,3,0),BC →=(0,-2,23), 设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D →,BC →〉|=|AD →·BC →||AD →||BC →|=|-6|23×4=34,所以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4. 思维升华 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用坐标表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π2,即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跟踪训练1 (1)有公共边的△ABC 和△BCD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则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 14解析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取BC 的中点O ,连接OA ,OD .因为△ABC 和△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以OA ,OC ,OD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D ,OC ,O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3),B (0,-1,0),C (0,1,0),D (3,0,0), 所以AB→=(0,-1,-3),CD →=(3,-1,0), 设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B →,CD →〉|=|AB →·CD →||AB →||CD →|=⎪⎪⎪⎪⎪⎪12×2=14,所以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4.(2)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CC 1的中点,AF →=λAD →(0<λ<1),若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210,则λ的值为______.答案 13解析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正方体的棱长为2, 则A 1(2,0,2),D 1(0,0,2),E (0,2,1),A (2,0,0), ∴D 1E —→=(0,2,-1),A 1F —→=A 1A —→+AF →=A 1A —→+λAD →=(-2λ,0,-2).∴|cos 〈A 1F —→,D 1E —→〉|=|A 1F —→·D 1E —→||A 1F —→||D 1E —→|=22λ2+1×5=3210,解得λ=13⎝ ⎛⎭⎪⎫λ=-13舍去. 题型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 (12分)(2022·全国甲卷)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CD ∥AB ,AD =DC =CB =1,AB =2,DP = 3.(1)证明:BD ⊥P A ;[切入点:由等腰梯形ABCD 的性质求BD 长](2)求PD 与平面P A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关键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法向量]思维升华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的解题步骤跟踪训练2如图,在六面体P ACBD中,△P AB是等边三角形,平面P AB与平面ABD 所成角为30°,PC=AB=2AD=2BD=2AC=2BC=4.(1)证明:AB⊥PD;(2)若点E为线段BD上一动点,求直线CE与平面P AB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大值.(1)证明取AB的中点M,连接PM,DM,如图,因为P A=PB,DA=DB,所以PM⊥AB,DM⊥AB,且PM∩DM=M,PM,DM⊂平面PDM,所以AB ⊥平面PMD ,又PD ⊂平面PMD ,所以AB ⊥PD .(2)解 连接CM ,则CM ⊥AB ,由AC =BC =22,P A =PB =AB =4,可得CM =2,PM =23,于是CM 2+PM 2=16=PC 2,所以PM ⊥CM ,又PM ⊥AB ,AB ∩CM =M ,MC ,AB ⊂平面ABC ,所以PM ⊥平面ABC , 以M 为原点,MC ,MB ,M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M (0,0,0),C (2,0,0),B (0,2,0),P (0,0,23), 由题意知∠CMD =120°,可得D (-1,0,3), 平面P 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设BE→=λBD →=λ(-1,-2,3),λ∈[0,1], 则CE→=CB →+BE →=(-2-λ,2-2λ,3λ), 设CE 与平面P AB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n ,CE→〉|=2+λ1·(-2-λ)2+(2-2λ)2+(3λ)2,令2+λ=t ,t ∈[2,3],则λ=t -2, 所以sin θ=tt 2+(6-2t )2+3(t -2)2=148t 2-36t +8,令f (t )=48t 2-36t +8,t ∈[2,3],由对称轴1t =38知,当1t =38,即λ=23时,f (t )min =54,则(sin θ)max =45=255,于是(tan θ)max =2.所以直线CE 与平面P AB 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大值为2. 题型三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例3 (2023·泰安模拟)如图,在五面体ABCDE 中,已知AC ⊥平面BCD ,ED ∥AC ,且AC =BC =2ED =2,DC =DB = 3.(1)求证:平面ABE ⊥平面ABC ;(2)求平面ABE 与平面BEC 夹角的余弦值.(1)证明 取BC 的中点M ,AB 的中点N ,连接DM ,MN ,EN .∴MN ∥AC ,MN =12AC ,又DE ∥AC ,DE =12AC ,∴DE ∥MN ,DE =MN ,∴四边形MNED 是平行四边形, ∴EN ∥DM ,EN =DM ,又AC ⊥平面BCD ,AC ⊂平面ABC , ∴平面ABC ⊥平面BCD ,∵DC =DB ,∴DM ⊥BC ,又平面ABC ∩平面BCD =BC ,DM ⊂平面BCD , ∴DM ⊥平面ABC ,∴EN ⊥平面ABC , 又EN ⊂平面ABE ,∴平面ABE ⊥平面ABC .(2)解 由(1)知,AC ⊥BC ,EN ∥DM 且EN =DM ,EN ⊥平面ABC ,平面ABE ⊥平面ABC , 以C 为原点,CA ,CB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CN ,则A (2,0,0),B (0,2,0),N (1,1,0),E (1,1,2), 则CB→=(0,2,0),CN →=(1,1,0),CE →=(1,1,2), 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E →=x +y +2z =0,n ·CB →=2y =0,取z =2,则⎩⎨⎧x =-2,y =0,∴n =(-2,0,2), 又AC =BC ,则CN ⊥AB ,又平面ABC ∩平面ABE =AB ,CN ⊂平面ABC ,∴CN ⊥平面ABE ,即CN→=(1,1,0)为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BE 与平面BEC 的夹角为θ, 则cos θ=|cos 〈n ,CN →〉|=|n ·CN →||n ||CN →|=|-2|2×6=33, ∴平面ABE 与平面BEC 夹角的余弦值为33.思维升华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平面与平面夹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平面与平面夹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然后通过这两个向量的夹角可得到平面与平面夹角的大小.跟踪训练3 (2022·贵阳模拟)如图,AC ,BD 为圆柱OO ′底面⊙O 的两条直径,P A 为圆柱OO ′的一条母线,且AP =AC .(1)证明:AB ⊥PD ;(2)若∠AOD =π3,求平面DPC 与平面PCB 夹角的正弦值. (1)证明 ∵AC ,BD 为圆柱OO ′底面⊙O 的两条直径, ∴∠BAD =90°,∴AB ⊥AD ,∵P A 为圆柱OO ′的一条母线,∴P A ⊥AB ,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AB ⊥平面P AD ,又PD ⊂平面P AD ,∴AB ⊥PD .(2)解 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D ,CB ,过C 的母线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P =AC =4,则BC =2,AB =23,CD =23, 则D (23,0,0),B (0,2,0),P (23,2,4),C (0,0,0), ∴CD→=(23,0,0),CB →=(0,2,0),CP →=(23,2,4),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CP →=23x +2y +4z =0,n ·CB →=2y =0,令x =2,则y =0,z =-3, ∴n =(2,0,-3),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m =(a ,b ,c ), 则⎩⎪⎨⎪⎧m ·CP →=23a +2b +4c =0,m ·CD →=23a =0,令b =2,则a =0,c =-1,∴m =(0,2,-1), 设平面DPC 与平面PC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n ,m 〉|=|n ·m ||n ||m |=|3|7×5=10535,∴平面DPC 与平面PCB 夹角的正弦值为1-105352=47035.课时精练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 =60°.(1)求证:BD⊥平面P AC;(2)若P 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因为P A⊥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P A⊥BD.又因为AC∩P A=A,AC,P A⊂平面P AC,所以BD⊥平面P AC.(2)解设AC∩BD=O.因为∠BAD=60°,P A=AB=2,所以BO=1,AO=CO= 3.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0,-3,2),A(0,-3,0),B(1,0,0),C(0,3,0).所以PB→=(1,3,-2),AC →=(0,23,0). 设PB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 cos θ=⎪⎪⎪⎪⎪⎪⎪⎪PB →·AC →|PB →||AC →|=622×23=64, 即P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4.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由已知可得BF ⊥PF ,BF ⊥EF , PF ∩EF =F ,PF ,EF ⊂平面PEF , 所以BF ⊥平面PEF . 又BF ⊂平面ABFD ,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2)解 如图,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F =1,由(1)可得DE ⊥PE . 又DP =2,DE =1,所以PE = 3. 又PF =1,EF =2, 所以PE ⊥PF , 所以PH =32,EH =32.则H (0,0,0),P ⎝ ⎛⎭⎪⎫0,0,32,D ⎝ ⎛⎭⎪⎫-1,-32,0,DP →=⎝ ⎛⎭⎪⎫1,32,32,HP →=⎝ ⎛⎭⎪⎫0,0,32.又HP→为平面ABFD 的一个法向量,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HP →,DP →〉|=|HP →·DP →||HP →||DP →|=343=34.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3.如图①,在高为6的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且CD =6,AB =12,将它沿对称轴OO 1折起,使平面ADO 1O ⊥平面BCO 1O ,如图②,点P 为BC 的中点,点E 在线段AB 上(不同于A ,B 两点),连接OE 并延长至点Q ,使AQ ∥OB .(1)证明:OD ⊥平面P AQ ;(2)若BE =2AE ,求平面CBQ 与平面ABQ 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 由题设知OA ,OB ,OO 1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OB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Q 的长为m ,则O (0,0,0),A (6,0,0),B (0,6,0),C (0,3,6),D (3,0,6),Q (6,m ,0). ∵点P 为BC 的中点, ∴P ⎝ ⎛⎭⎪⎫0,92,3, ∴OD→=(3,0,6),AQ →=(0,m ,0),PQ →=⎝ ⎛⎭⎪⎫6,m -92,-3. ∵OD →·AQ →=0,OD →·PQ →=0,∴OD→⊥AQ →,OD →⊥PQ →, 即OD ⊥AQ ,OD ⊥PQ ,又AQ ∩PQ =Q ,AQ ,PQ ⊂平面P AQ , ∴OD ⊥平面P AQ .(2)解 ∵BE =2AE ,AQ ∥OB ,∴AQ =12OB =3, 则Q (6,3,0),∴QB→=(-6,3,0),BC →=(0,-3,6).设平面CBQ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 由⎩⎪⎨⎪⎧n 1·QB →=0,n 1·BC →=0,得⎩⎨⎧-6x +3y =0,-3y +6z =0,令z =1,则y =2,x =1,n 1=(1,2,1). 易得平面AB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 设平面CBQ 与平面ABQ 的夹角为θ, 则cos θ=⎪⎪⎪⎪⎪⎪n 1·n 2|n 1||n 2|=66,即平面CBQ 与平面ABQ 夹角的余弦值为66.4.(2022·新高考全国Ⅱ改编)如图,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P A =PB ,AB ⊥AC ,E 为PB 的中点.(1)证明:OE ∥平面P AC ;(2)若∠ABO =∠CBO =30°,PO =3,P A =5,求平面AEC 与平面AEB 夹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如图,取AB 的中点D ,连接DP ,DO ,DE .因为P A=PB,所以PD⊥AB.因为PO为三棱锥P-ABC的高,所以PO⊥平面ABC.因为AB⊂平面ABC,所以PO⊥AB.又PO,PD⊂平面POD,且PO∩PD=P,所以AB⊥平面POD.因为OD⊂平面POD,所以AB⊥OD,又AB⊥AC,AB,OD,AC⊂平面ABC,所以OD∥AC.因为OD⊄平面P AC,AC⊂平面P AC,所以OD∥平面P AC.因为D,E分别为BA,BP的中点,所以DE∥P A.因为DE⊄平面P AC,P A⊂平面P AC,所以DE∥平面P AC.又OD,DE⊂平面ODE,OD∩DE=D,所以平面ODE∥平面P AC.又OE⊂平面ODE,所以OE∥平面P AC.(2)解连接OA,因为PO⊥平面ABC,OA,OB⊂平面ABC,所以PO⊥OA,PO⊥OB,所以OA=OB=P A2-PO2=52-32=4.易得在△AOB中,∠OAB=∠ABO=30°,所以OD =OA sin 30°=4×12=2, AB =2AD =2OA cos 30°=2×4×32=4 3. 又∠ABC =∠ABO +∠CBO =60°,所以在Rt △ABC 中,AC =AB tan 60°=43×3=12.以A 为坐标原点,AB ,A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以过A 且垂直于平面AB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43,0,0),C (0,12,0), P (23,2,3),E ⎝ ⎛⎭⎪⎫33,1,32,所以AE →=⎝ ⎛⎭⎪⎫33,1,32,AB →=(43,0,0),AC →=(0,12,0). 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 n ·AE→=0,n ·AC →=0,即⎩⎪⎨⎪⎧33x +y +32z =0,12y =0,令z =23,则n =(-1,0,23).设平面AEB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AE →=0,m ·AB →=0,即⎩⎪⎨⎪⎧33x 1+y 1+32z 1=0,43x 1=0,令z 1=2,则m =(0,-3,2),设平面AEC 与平面AEB 的夹角为θ, 所以cos θ=|cos 〈n ,m 〉|=⎪⎪⎪⎪⎪⎪n ·m |n ||m |=4313.则sin θ=1-⎝⎛⎭⎪⎫43132=1113, 所以平面AEC 与平面AEB 夹角的正弦值为1113.5.(2023·莆田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F 为PD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FC ;(2)请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作答. ①∠ABC =π3; ②BD =3AC ;③P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π4.若P A ⊥平面ABCD ,AB =AP =2,且________,求平面ACF 与平面ACD 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 连接BD 交AC 于点O ,因为ABCD 是菱形,所以O 为BD 的中点.连接OF .因为F 为PD 的中点,所以OF 为△PBD 的中位线,所以OF ∥PB .因为OF ⊂平面AFC ,PB ⊄平面AFC , 所以PB ∥平面AFC .(2)解 过O 作Oz →∥AP →,以O 为原点,OB →,OC →,Oz →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选条件①:∠ABC =π3. 在菱形 ABCD 中,AC ⊥BD . 因为AB =AP =2,所以OB =OD =2sin π3=3, OA =OC =2cos π3=1,所以O (0,0,0),A (0,-1,0),C (0,1,0), F ⎝ ⎛⎭⎪⎫-32,-12,1.所以AF →=⎝ ⎛⎭⎪⎫-32,12,1,AC →=(0,2,0). 设平面AC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F→=-32x +12y +z =0,n ·AC →=2y =0,不妨令x =2,则n =(2,0,3),显然m =(0,0,1)为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CF 与平面ACD 的夹角为θ, 所以cos θ=|cos 〈m ,n 〉|=|m ·n ||m ||n |=37×1=217. 选条件②:BD =3AC .在菱形ABCD 中,BD =3AC , 所以OB =3OC ,所以BC =OB 2+OC 2=2OC . 因为AB =AP =2,所以OA =OC =1,OB =OD = 3.所以O (0,0,0),A (0,-1,0),C (0,1,0),F ⎝ ⎛⎭⎪⎫-32,-12,1.所以AF →=⎝ ⎛⎭⎪⎫-32,12,1,AC →=(0,2,0).设平面AC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 →=0+2y +0=0,n ·AF →=-32x +12y +z =0,不妨令x =2,则n =(2,0,3).显然m =(0,0,1)为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CF 与平面ACD 的夹角为θ, 所以cos θ=|cos 〈m ,n 〉|=|m ·n ||m ||n |=37×1=217. 选条件③:P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4.因为P A ⊥平面ABCD ,所以∠PCA 为P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即∠PCA =π4.在Rt △P AC 中,由∠PCA =π4,可得P A =CA =2. 所以OA =OC =1,OB =OD = 3.所以O (0,0,0),A (0,-1,0),C (0,1,0),F ⎝ ⎛⎭⎪⎫-32,-12,1.所以AF →=⎝ ⎛⎭⎪⎫-32,12,1,AC →=(0,2,0).设平面AC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 →=0+2y +0=0,n ·AF →=-32x +12y +z =0,不妨令x =2,则n =(2,0,3).显然m =(0,0,1)为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CF 与平面ACD 的夹角为θ, 所以cos θ=|cos 〈m ,n 〉|=|m ·n ||m ||n |=37×1=217.6.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 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1)证明 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因为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 所以AD ∥平面PBC ,又因为AD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PBC =l , 所以AD ∥l ,因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所以AD ⊥DC ,所以l ⊥DC ,且PD ⊥平面ABCD ,所以AD ⊥PD ,所以l ⊥PD , 因为DC ∩PD =D , 所以l ⊥平面PDC .(2)解 以D 为坐标原点,DA→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因为PD =AD =1,则有D (0,0,0),C (0,1,0),A (1,0,0),P (0,0,1),B (1,1,0), 设Q (m ,0,1),则有DC→=(0,1,0),DQ →=(m ,0,1),PB →=(1,1,-1), 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DC →·n =0,DQ →·n =0,即⎩⎨⎧y =0,mx +z =0,令x =1,则z =-m ,所以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m ),则cos 〈n ,PB →〉=n ·PB →|n ||PB →|=1+0+m 3·m 2+1.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所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cos 〈n ,PB→〉|=|1+m |3·m 2+1=33·1+2m +m 2m 2+1=33·1+2mm 2+1≤33·1+2|m |m 2+1≤33·1+1=63, 当且仅当m =1时取等号,所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

向量法求解空间距离与空间角

向量法求解空间距离与空间角

向量法求解空间距离与空间角要求能掌握用向量法解决空间距离与空间角问题。

一、 空间向量与空间距离由向量的数量积||||cos AB b AB b θ⋅=⋅可知,向量AB 在向量b (直线l 的方向向量)方向上的射影(投影)是||cos ||AB b AB b θ⋅=,也就是说向量AB 在向量b (直线l 的方向向量)方向上的射影(投影)是线段AB 在直线l 上射影线段的长。

1、 点面距离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MP在向量n 方向上射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 ⋅=。

2、 线面距离公式: 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P ∈直线l ,点M 为平面α内一点,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上射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 ⋅=。

3、 面面距离公式:平面α∥平面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M 为平面α内一点,点P 为β平面β内一点,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上射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 ⋅=。

4、向量法求解距离问题的步骤: ① 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 将相应线段及平面的法线等用向量或坐标表示出来; ③ 利用向量的相应距离公式求解。

5、典例评析: 例1、(03广东)已知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1,AA 1=2,点E 是CC 1的中点,F 是BD 1中点。

(1)证明:EF 是BD 1与CC 1的公垂线; (2)求点D 1到面BDE 的距离。

二、 空间向量与空间的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n,其向量的夹角为θ,直线a 、b 的所成的角为α,(0,]2πα∈,则||cos |cos |||||m n m n αθ⋅== ,即||cos ||||m n arc m n α⋅=。

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共22张PPT)

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共22张PPT)

1
M
2 x 0 z 0 即 取z =2得x=1,y = - 2 2 x 2 y z 0 A
D O B
C
y
所以平面B1MA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2, 2) 1 2 4 6 cos B1O, n 6 6 9
x
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角
6 所以二面角B1 MA C的余弦值为 。 6
即为两直线的夹角;当向量夹角为钝角时,两直线的夹角为向
量夹角的补角.
直线和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二、线面角: 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0, ]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
A

2
n
思考:如何用空间向量的夹角 表示线面角呢?
B

O

结论: sin
| cos n, AB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常见的有: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复习回顾
• 直线的方向向量:两点 • 平面的法向量:三点两线一方程 • 设a=(a1,a2,a3),b=(b1,b2,b3) 则(1)a·b= a1b1+a2b2+a3b3 .
复习回顾
• 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 法向量分别为n1、n2.
10 5
所以直线SA与OB所成角余弦值为
课堂小结:
1.异面直线所成角:
C
D
cos sin
|cos CD, AB | | cos n, AB |

A

B
D1
A
O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3.二面角:
n


B
n2

7.6.1向量法求空间角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7.6.1向量法求空间角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 2】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120°, AB=1,BC=4,PA= 15,M,N 分别为 BC,PC 的中点,PD⊥DC,PM⊥MD.
(1)证明:AB⊥PM; (2)求直线 AN 与平面 PDM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因为 AB=AD,O 为 BD 的中点,所以 OA⊥BD. 因为平面 ABD⊥平面 BCD,平面 ABD∩平面 BCD=BD,OA⊂平面 ABD,所以 OA ⊥平面 BCD. 因为 CD⊂平面 BCD,所以 OA⊥CD. (2)以 O 为坐标原点,OD,O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y 轴,z 轴,过点 O 且垂直于 BD 的 直线为 x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2)由(1)知,A( 2,0,0),B( 2,1,0),C(0,1,0),P(0,0,1),M 22,1,0, 则A→M=- 22,1,0,P→M= 22,1,-1, B→C=(- 2,0,0),P→B=( 2,1,-1). 设 n1=(x1,y1,z1)为平面 PAM 的法向量,
则nn11··PA→ →MM= =00, ,
以 D 为坐标原点,DA,DC,D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
设 BC=2x,则 D(0,0,0),A(2x,0,0),P(0,0,1),B(2x,1,0),M(x,1,0).所以A→M=(-x,1,0), P→B=(2x,1,-1),
所以(-x,1,0)·(2x,1,-1)=0,解得 x= 22(负值舍去).所以 BC= 2.
(2)以 A 为原点,AD 所在直线为 x 轴,AB 所在直线为 y 轴,AA1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2,则 A(0,0,0),A1(0,0,2),D1(2,0,2), E(0,2,1),∴A→A1=(0,0,2),A→D1=(2,0,2),A→E=(0,2,1).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 课件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  课件

错解:以点 C 为原点,分别以, , 1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 BC=2,CC1=a(a>0),
则 A(4,0,0),A1(4,0,a),B(0,2,0),B1(0,2,a).
由 A1B⊥B1C,得1 ·1 = 2 − 4 = 0,
∴a=2.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
空间中的角的向量求法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v,

(1)两条直线 l,m 的夹角为 0 ≤ ≤
则 cos = |cos <a,b>|=
|·|
;
||||
π
2
,
(2)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0 ≤ ≤
θ=sin φ.
|·|
或cos
||||
3.二面角
剖析:(1)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2)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有两种方法:
①几何法:若 AB,CD 分别在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半平面内,且是
与棱 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与的夹角(
或其补角)(如图①).
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又 E,F 分别为 BC,PC 的中点,
所以 A(0,0,0),B
3, −1,0 ,
3, 1,0 , 0,2,0 , 0,0,2 ,
3 1
( 3, 0,0),
, ,1 ,
2 2
所以 = ( 3, 0,0), =
3 1
, ,1
2 2
.
设平面 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 m=(x1,y1,z1),
设 n=(x,y,z)是平面 A1ABB1 的一个法向量,则

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第一课时概念梳理回归基础最新考纲考情考向分析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问题.2.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本节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涉及用向量法计算空间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二面角及空间距离等内容,考查热点是空间角的求解.题型以解答题为主,要求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广泛应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l 1与l 2所成的角θa 与b 的夹角β范围 ⎝⎛⎦⎤0,π2 [0,π] 求法cos θ=|a ·b ||a ||b |cos β=a ·b|a ||b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a 与n 的夹角为β,则sin θ=|cos β|=|a ·n ||a ||n |.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 知识拓展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供选用) (1)两点间的距离设点A (x 1,y 1,z 1),点B (x 2,y 2,z 2),则|AB |=|AB →|=(x 1-x 2)2+(y 1-y 2)2+(z 1-z 2)2.(2)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BO →|=|AB →·n ||n |.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 )(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π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5)若二面角α-a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 1,n 2所成角为θ,则二面角α-a -β的大小是π-θ.(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P104T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 A .45° B .135° C .45°或135° D .90°答案 C解析 cos 〈m ,n 〉=m·n |m||n |=11·2=22,即〈m ,n 〉=45°. ∴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45°或180°-45°=135°.3.[P117A 组T4(2)]如图,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2,则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______.题组三 易错自纠4.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10B.25C.3010D.225.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l与α所成的角为________.6.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P A ⊥平面ABCD ,若AB =P A ,则平面ABP 与平面CDP 所成的角为______.第二课时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题型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例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所以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思维升华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 (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跟踪训练 (2017·广东五校第一次诊断)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ABC =60°,AC 与BD 相交于点O ,AE ⊥平面ABCD ,CF ∥AE ,AB =AE =2.(1)求证:BD ⊥平面ACFE ;(2)当直线FO 与平面BED 所成的角为45°时,求异面直线OF 与BE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 题型二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典例(2016·全国Ⅲ)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 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 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题型三 求二面角典例(2017·全国Ⅱ)如图,四棱锥P-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E 是PD 的中点.(1)证明:直线CE∥平面P AB;(2)点M在棱PC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跟踪训练(2017·天津)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 A⊥底面ABC,∠BAC=90°.点D,E,N 分别为棱P A,PC,BC的中点,M是线段AD的中点,P A=AC=4,AB=2.(1)求证:MN∥平面BDE;(2)求二面角C-EM-N的正弦值;(3)已知点H在棱P A上,且直线NH与直线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1,求线段AH的长.题型四求空间距离(供选用)典例(2018·株洲模拟)如图,△BCD与△MCD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平面BCD,AB⊥平面BCD,AB=23,求点A到平面MBC的距离.思维升华求点面距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2)等体积法.(3)向量法.其中向量法在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规则图形中较简便.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空间角典例(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AB,AB∥DC,AD=DC =AP=2,AB=1,点E为棱PC的中点.(1)证明:BE⊥DC;(2)求直线BE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3)若F为棱PC上一点,满足BF⊥AC,求二面角F-AB-P的余弦值.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克服传统立几以纯几何解决问题带来 的高度的技巧性和随机性.向量法可操作性强―――运算过程 公式化、程序化,可以人人学会,有效地突破了立体几何学习 中的难点,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充分体现出新教 材新思想、新方法的优越性 .1.Βιβλιοθήκη 十一套练习题 2.总结向量法求距离
老本 师专 、题 朋到 友此 ,结 请束 批, 评各 、位 指领 正导
向量法求 专
题讲 座
空间角
制作 张 浩
(1)教材地位分析
立体几何板块主要有两大类型 (1)判断、推理型 (2)有关的 几何量的计算,其中包括空间角、空间距离、体积的计算。
空间角及其求法是是立体几何包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体几何 板块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2) 高考地位分析
在历届高考中,空间角及其求法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与距离的计算、线 面位置关系论证形成新的热点,该部分的分值约6-16分,属于中等难度。
理解空间角的概念、会求空间角的大小。
立体几何高考分 析
高考中,立体几何板块往往有4个题目:2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 和1个大题。在大题中,一般是论证题和空间角(距离)计算组成。 在选择题中有时有一个题考查空间角的求法。
异面直线所成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二面角

定 义
在空间任取一点o,分别 作a,b的平行线,从而 形成的的锐(直)角
2 3
2
所以D1E与BC1所成角为arccos
2 3
2
A1
D1
B1
C1
D
AE
X
B CY
二、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r 设则平面与的斜线uAAuBBur与的, nr 平关面系所成的角互为余或,n与是其平补面角的互法向余量,
即sin cosuAuBur ,12n..r什如么何是求平平面面的的法法向向量量??
程(1高)考异题面改直编线)CD与B1C1所成角的大小A;1
(2)求面B1BD与平面BDM所成二面角 的大小. (3)AB与平面BDM所成角的大小
A X
Z
C1
M
B1
DC
B Y
如图,已知ABCD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
为 3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1折成直二面角,
(1)证明AC BO1
(2)求二面角O AC O1的大小
3 9
三、求二面角
法一、如图AB l,CD l, AB ,CD
则二面角 l 的大小为
uuuv uuuv AB,CD
α B
l
A
C
D β
注意:向量的方向
三、求二面角
法的二法:向量一nr个,二mur 面所角成的的平角面的角关系与是如这何个相判二等定面法或角向互的量补两的个方半。向平?面

斜线与它在平面 内的射影所成的 锐角。
从一条直线引出的两 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 形叫做二面角。
表示 异面直线a,b所成角 线a与平面 所成角 l (面-棱-面)
范围
(0 , ]
2
[0 , ]
2
[ 0 , ]
要点 找适当点、作平行线 找射影、二足相连 用什么度量?
一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是取定基底
一、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 θ ,
uur uuur
则与AB,CD的关系是 相等或互补 uuur uuur
即cos cos AB, CD
A
B
D C
例题讲解: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 点E为棱AB的中点,求: (1)异面直线D1E与BC1所成角的大小; (2)D1E与平面BC1D所成角的大小; (3)二面角D-BC1-C的大小;
A
X
E
BCY
n • DB 0, r uuuur
2x 2y 0
令x r 1,则y 1, z 1
n• DC1 0 2y 2z 0 则n (1, 1,1)
uuuur r cosD1E, n
uuuur r Duu1uEur •rn D1E n
3 9
所以D1E与平面BC1D所成角为arcsin
z
(05年全国卷17题)
O1
C
D
O1
C
D
O
B
y
A
O
B
A
x
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 F,G, H , I分别为
A1D1, A1A, A1B1, B1B, B1C1的中点,求平面GEF与平面
GIH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z
B1
E
A1
H C1
G D1
F
B
I
C
y
A
D
x
本节课主要复习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 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定义及向量法求空间角.
uCurD 面BC1C 所以CD=(0,-2,0)是平面BC1C的法向量 X
uuur cosCD,
r n
uuur r CuuDur •rn
3
CD n 3
D
AE
BCY
由两法向量的方向可知,二面角D BC1 C的大小为arccos
3 3
课堂练习: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CB=90°,AC=1,CB= ,侧2 棱 AA1=1,侧面A1B1BA的两条对角线交点 为D,B1C1的中点为M. (2004全国新课
Z
(1) 解: 如图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Duu1(u0ur,
0,
2),
E
(2,1,
0), B(2,
uuuur
2,
0),
C1
(0,
2,
2)
D1E (2,1, 2), BC1 (2,0, 2)
uuuur uuuur cosD1E, BC1
uuuur uuuur Duu1uEur •uBuuCur1 D1E BC1
两个法向量,其方向
同时指向r 内ur侧或外侧,
则 与 n, m互补
两个法向量,其方向一个
指则向与内侧nr ,,mur 另相一等个指向外侧,
n
m
l
n
m
l
Z
例题讲解:
点(已E3)为知二棱正面A方B角的体D中A-B点BCCD,1--求AC:1的B1大C1小D1;的棱长为nr2,A1
D1
B1
C1
r (3)解:平面BC1D的法向量为n (1, 1,1)
B
n
A
Z
例题讲解: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
点E为棱AB的中点,求: (2)D1E与平面BC1D所成角的大小;
A1
D1
B1
C1
(3)二u面uur角D-BC1-uuCuu的r 大小;
D
(2)解DB
(2,
2,
0),
DC1
(0,
r
2,
2)
设r平面uuuBr C1D的法向量为n (x, y,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