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学习笔记
《课程纲要》分享课心得
《课程纲要》分享课心得
最初听到《课程纲要》一片茫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课程纲要》。
更不知道要怎么上好《课程纲要》分享课,对我来说,最难的是要怎么导入这个课题,如何突出分享这个主题,以及如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课程纲要》。
当我听完两位老师的《课程纲要》分享课后,我有了很大的感悟,首先,不仅使我从根本上了解了什么是《课程纲要》,它都包括哪些方面,而且对课本也更加熟悉了。
其次,上好《课程纲要》分享课重点就要放在“分享”上,上好这一堂课,关键的不是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讲什么,怎么讲”,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知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
在课堂上,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上好《课程纲要》分享课,不仅是把内容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课程纲要》。
在听过两位老师的课后,我还学会了如何更有趣的导入课题,而不是一上去就把《课程纲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学生难以理解,而且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还学会了在上这个课的时候,要尽量的避免把专业的术语教给学生,尽可能的使一些专业术语变得简单化,口头化,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只有把《课程纲要》分享课上成常态课,才会易于学生理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程纲要之感悟
一、走进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 课程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 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 情编制的、 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 素的计划大纲, 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 内的课程计划。 课程纲要》 内的课程计划。《课程纲要》要 解决的就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某门 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 施途径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
2.《课程纲要》一定要立在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 课程纲要,将课程纲要与学材有机 结合。课堂教学以课程纲要为指导,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 。
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二、编制课程纲要
• 有课程意识 • 做到四把握 • 做到四读懂 • 做到三清楚 • 处理好四元素
三、使用课程纲要
1.《课程纲要》一定要与学生共享 《课程纲要》
《 课程纲要》是教师对学期目标 和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实施,也是学 生对自身学习目标与要求的了解和 执行。共享课程纲要,就是让学生 在学习活动前明白在学习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笔记个人整理
三新一德自考温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笔记整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引导简明提纲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一、什么是课程?课程本质的观点有哪些?(P3----概念、P3----三点)二、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起什么样的作用?(P5----四点)3、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有哪些?(P16----三点)4、咱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发?(P17----5点)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19----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育目标有哪些?(P20----七点)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P21----六点)第二章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建一、结合课程结构的一样理论,谈谈你对“课程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课程结构的调整”这一观点的熟悉。
(P27----第一节)二、谈谈我国课程结构的现状。
(P35----三点)3、九年一贯制课程的大体理念是什么?(P38----六点)第三章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一、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有哪些超越的地方?(P66----六点)二、如何明白得这次课程标准编制的理论基础与视点?(P73----四点、P80----四点)3、结合一门具体的课程标准来分析课程目标。
(P84)4、课程内容选择的原那么是什么?(P93----三点)第四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变迁一、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是什么?(P97----概念、P100----三点)二、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自主、合作、探讨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明白得。
(P102)3、结合自己的明白得,谈谈在学习方式中碰到哪些问题?你以为应该如何解决?(P11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体方式有哪些?(P118----三点)第五章教材的开发与治理一、如何明白得教材的含义?(P128)二、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134----四点)3、结合具体教材说明新教材有哪些特色?(P141)4、简要说明教材的治理进程。
小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
小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第一篇:小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学习内容:小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学习时间:2013年9月16日主持:胡德月主讲人:李素芹主讲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讲了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讲了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
第五部分为附录。
下面我分别说说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启蒙课程的科学课,必须要精心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但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应当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在学习内容和活动方面应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建造打下基础的一些内容。
《学习纲要》阅读笔记
《学习纲要》阅读笔记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学习纲要》这本书,感触颇深。
它就像一盏明灯,为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指引了方向;又似一位智者,在我困惑时给予了清晰的解答。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重要性。
书中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际,无一不让我大开眼界。
首先,让我深受启发的是关于教育的部分。
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书中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无论他们来自何种家庭背景、身处何地。
而提高教育质量,则需要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现象,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无法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教育。
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其次,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发凸显。
书中指出,我们要鼓励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不能被他人“卡脖子”。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比如高铁、5G 技术等,但同时也意识到在一些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我们还存在着差距,仍需不断努力。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也要培养创新思维,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再者,书中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阐述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我们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但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能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被遗忘,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比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特别关注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读书笔记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读书笔记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一书的重要内容和观点。
1. 引言在此书的开篇,作者介绍了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的重要性和目的。
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阶段,而教学指导纲要则是一个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关键指南。
2. 教育理念在第二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幼儿园教育的理念。
他强调了幼儿园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语言、社交、情感和身体等各个方面。
他鼓励教师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3. 教学目标第三部分介绍了幼儿园教学的目标。
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惯。
同时,他强调了培养兴趣、激发创造力和培养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4. 教学内容在第四部分,作者列举了幼儿园教学的内容范围。
他提到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并建议教师们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5. 教学方法第五部分重点介绍了幼儿园教学的方法。
作者提倡教师运用游戏、故事、观察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6. 评估与反馈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幼儿园教学的评估和反馈。
作者强调了对孩子们的研究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反馈,以便教师们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结论本书详细介绍了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它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对《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一书的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学习感受心得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学习感受心得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纲要》这门课程,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心得:
首先,这门课程非常重要。
语文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也是我们思维发展的基础。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纲要》,我了解到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了在学习
语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言规范,还包括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这门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包括了课文的学习和阅读、写
作的训练、古文诵读等。
在课文学习和阅读方面,我学会了正确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了对课文的鉴赏能力;在写作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和进行逻辑思维,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古文诵读方面,我了解了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魅力,也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最后,这门课程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纲要》,我不
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培养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
课文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在阅读课文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培养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写作的训练中,我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素质和能力,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纲要》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更培养了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我相信这门课程的学
习经历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体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纲要分享课随笔
小学体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纲要分享课随笔
课程纲要分享课主要是学期伊始,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主要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的室内课。
通过播放体育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通过对学生上体育课要求的阐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围绕学生对应的水平阶段,引入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围绕《课程纲要》进行讨论。
从“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身体素质”着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无论是零散时间还是大段时间都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意识。
从“你认为我们学校的场地都适合做哪方面的运动”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环境,从学校现有条件出发,进而引入本学期主要学习内容。
紧接着给学生展示学期安排目录,表格内容分别是本学期的周次和相关技能
的课时安排,让学生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
结合一项体育技能,从“你认为通过学习这项体育技能,你能学到些什么”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相关体育课上技能学习时应该着重学习的部分,从而引出相关体育课程中需要学生实现的课堂目标。
结合体育课堂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你认为一节体育课中都需要包含哪些环节呢”,引导学生了解热身和放松对运动的重要性,做到凡有运动,必有热身,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
在课堂中,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向学生抛出问题,分享和分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单独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最终的展示和分享,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最后进行总结。
纲要教育评价学习笔记
纲要教育评价学习笔记纲要教育评价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价方法,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以下是纲要教育评价学习笔记的主要内容:1. 评价目的:- 反馈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 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监控教育质量,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2. 评价原则:- 客观性:评价应基于事实,避免主观偏见。
- 公正性:对所有学生的评价应一视同仁。
- 全面性:评价应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
- 发展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用于指导教学和学习。
- 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提高自我认识。
-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增进理解和合作。
4. 评价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价。
- 测试法:通过书面或口头测试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项目、报告等作品。
- 访谈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来了解其学习情况。
5. 评价标准:- 明确性: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易于理解和执行。
- 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 一致性:不同评价者应用同一标准应得出一致的结果。
6. 评价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
- 设计评价工具:根据评价目标设计评价表、测试题等工具。
- 实施评价: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方法进行评价。
- 分析评价结果:对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 反馈评价信息: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用于改进教学。
7. 评价结果的应用:- 教学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学生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 教育决策:评价结果可作为教育政策和资源分配的依据。
8. 评价的挑战与对策:- 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评价过程中的偏见。
- 增强评价的多样性,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
纲要下知识点归纳总结
纲要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学习方法1.1 概念1.2 积极学习态度1.3 目标设定1.4 时间规划1.5 学习环境1.6 学习工具1.7 注意力集中1.8 复习方法二、知识总结2.1 概念2.2 思维导图2.3 笔记技巧2.4 思维整理2.5 学习总结的重要性2.6 总结的方法和步骤2.7 应用总结三、记忆技巧3.1 记忆的原理3.2 记忆的障碍3.3 记忆技巧3.4 联想记忆法3.5 故事记忆法3.6 反复记忆法3.7 词频记忆法3.8 创意记忆法四、解决问题技巧4.1 问题解决的概念4.2 分析问题的方法4.3 创新解决问题的技巧4.4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五、知识迁移5.1 知识迁移的概念5.2 知识迁移的方式5.3 桥接技术5.4 实战应用六、自我评估6.1 自我评估的概念6.2 评估方法6.3 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6.4 不断学习与改进七、实践应用7.1 应用知识的重要性7.2 实践的方法7.3 实践经验的总结7.4 创新实践的机会八、知识输出8.1 知识输出的形式8.2 写作技巧8.3 演讲技巧8.4 制作教学资料8.5 分享交流九、心理调适9.1 学习焦虑9.2 学习压力9.3 消除学习障碍的方法9.4 增强自信心9.5 健康生活十、成果反馈10.1 检验学习成果的方法10.2 目标达成的标准10.3 总结反思10.4 计划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十一、知识更新11.1 学习的持续性11.2 获取新知识的途径11.3 不断更新知识11.4 与时俱进结语:学习方法、知识总结、记忆技巧、解决问题技巧、知识迁移、自我评估、实践应用、知识输出、心理调适、成果反馈、知识更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有效地学习和总结知识需要综合运用以上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课程纲要 总结)
《课程纲要》使用总结
《课程纲要》是对一个学期课程实施的整体规划。
,不仅考虑到怎样教,还要考虑到怎样评价,是以大纲或提纲的方式一致性地回答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问题。
《课程纲要》强调的是“学”,学是重中之重,是教学计划的一个提升。
首先,课程纲要实现了有效教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那就是非常清楚每课的知识点,往往忽略了课与课之间以及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的目标,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有时会让我们失去对整个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把握。
而《课程纲要》,实际上也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需要研究、分析教学中所设计到的各方面因素,如课程目标、相应的课时、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等情况。
也正因为如此,《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即系统地思考,有利于教师审视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形成课程意识。
其次,通过细化解读课标的深入不但老师得到了成长,也促进学生学习。
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
对于学生来说,课程纲要描述了学习的目的地,画出了学习线路图,并且提供了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课程纲要也有利于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课程教学安排,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而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我们教师在每一学期的第一堂课就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这样一种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方面的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程纲要的心得体会三
课程纲要的心得体会三篇7:音乐《课程纲要》课心得体会及反思大家好。
上周讲了一个课程大纲分享课,很有感触。
今天,我和在座的优秀老师、学长们简单交流一下。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多指教。
最初听到《课程纲要》一片迷茫,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课程纲要》。
更不知道要怎么上好《课程纲要》分享课,我觉得,课程纲要分享课最主要的就是要和学生分享。
因此,首先我通过向学校的优秀教师请教,上网查资料,渐渐地了解什么是《课程纲要》,它都包括哪些内容。
而且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教材也更加熟悉了。
然而想把课程纲要分享课讲好,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就拿我的这节课举个例子,我觉得我的音乐课程纲要分享课讲的不像音乐课,像是语文课,我想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音乐形式,但是不知道在哪里设计,想要体现出一些音乐元素,但是不知道怎么加入进去,所以,在忐忑中讲完了这节课。
课后,贺老师和学校的几位老师针对这节课的优缺点进行了非常专业的点评和指导,而我自己也从中也学习了很多,有很大的收获。
我觉得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分享课就是要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通过这一分享来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学习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目标的确立不是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知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
我的目标中就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制定的学习目标太笼统,行为主体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教师。
用了一个“使”,“使,激发”这种词语的都是以老师为主,而不是学生,所以这些词语是不能出现的。
2.目标细化;所定制的课程目标必须是结合本校实际来制定,贯穿整个教材,不能过多,2-3条即可。
3.通过・・・・・的方式,来达到什么的情感。
例,通过聆听、小组讨论来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学习内容。
学习的内容是单元的`主题,学习的方式就是分享,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采取听辨音乐来熟悉单元主题,或者老师范唱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句歌词来让学生寻找单元主题,这样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笔记个人整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笔记个人整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各国纷纷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篇学习笔记将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展开讨论,整理个人对该主题的见解和理解。
1. 背景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各国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升教育体系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这些纲要通常由政府主导,汇集了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者的智慧,提出新的课程理念和改革目标。
2. 纲要内容分析:不同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内容各异,但普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目标: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公民,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强调创新、实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课程设置:纲要会对学科设置进行调整,在保证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互动,开设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 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倡导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式的学习模式。
- 评价体系:纲要还涉及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改革,取消应试教育模式,注重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估。
3. 改革纲要实施效果评估:改革纲要的实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验证,以下是对部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效果的简要评估:- 芬兰: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实施后,芬兰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学生整体水平提高。
- 新加坡: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扩充选修课程,提供学生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实施后,学生在兴趣和专长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 中国: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实施后,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但由于过渡期较短,改革进程仍在进行中。
4.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 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是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的课程需求。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读书笔记上周四按照教务处安排,我们利用教研时间组织学习了《山东省中小学学科课程一体化指导纲要》,重点学习了其中的语文部分,通过纲要的学习以及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现在浅谈体会如下: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是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育人功能显而易见,它对于小学生的一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
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同时也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需要。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以及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
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文浅谈了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中,我们发现语文学科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主要是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内容,它不是直接的说教形式,而是蕴藏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中,耐读、耐看,深受小学生喜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起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坚强勇敢、团结向上的良好品德。
课程纲要学习总结
课程纲要学习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落实,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构建,8月20日,我校全体教师共同学习《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
对课程纲要的编写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首先,大家清楚地了解什么是“课程纲要”。
学科《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它比一般的教学工作计划更为系统,更具整体性、可操作性。
其次,通过学习,教师从内心认识到编写课程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对教材进行钻研,探讨,梳理和归纳,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就如任丽红老师说的“要想不看教材,不吃透教材,休想编写课程纲要。
”
再次,大家感到编写课程纲要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不可能是朝夕间的工作,需要教师本人静下心来用心琢磨,与同科教师交流才能完成的。
第四,课程纲要的编写虽然困难,但是大家从中还是感到它的积极意义。
即“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
最后,教师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中心校能将同科教师聚在一起,彼此相互交流,补充,完善,共同提高古荥镇教师的素养,特别是能
照顾到规模小的学校。
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新课程标准得理念与创新》第一讲新课程得基本理念引言:课程改革就是教育改革得核心,课程创新因而就是教育制度创新得重点。
本次改革得宗旨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得、现代化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得核心理念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得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得发展。
新课程得基本理念:走出知识传授得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得人”得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得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得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得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得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得现实,创建富有个性得学校文化。
第一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得人”得发展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与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得形式代替一直沿用得教学大纲。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得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得重要价值视其本身为重要得目得,而非作为获取“知识与能力”得手段。
2、谋求个体、自然与社会得与谐发展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义得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得关系、学生与她人及社会得关系、学生与自然得关系,致力于人得自然性、社会性与自主性得与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价格统整得人。
其次,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得束缚,强调向儿童得生活与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得基本来源。
第二节统整学生得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1、增强课程得生活化2、凸显课程得综合化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体现为:首先,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课程所坚持得基本理念之一就就是恢复儿童生活得完整性,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儿童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得倾向,帮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得探究主题,过自己得有价值得生活。
其次,新课程还对旧有得课程结构进行改造,设置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得综合化。
再次,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得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得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得融合。
一年级课程纲要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新的一年级教师,我有幸在刚刚开始的教学生涯中接触到一份详细的一年级课程纲要。
这份纲要不仅为我提供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也让我对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一年级课程纲要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纲要的重要性一年级课程纲要是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通过学习课程纲要,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明确教学目标:课程纲要明确了教学目标,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规范教学内容:课程纲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使教师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
教师应依据课程纲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指导教学方法:课程纲要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完善评价体系:课程纲要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依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课程纲要的内容特点通过学习一年级课程纲要,我发现其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 全面性:课程纲要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使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到均衡发展。
2. 系统性:课程纲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同时,课程纲要还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可操作性:课程纲要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教师能够轻松驾驭课堂。
4. 发展性:课程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三、课程纲要对教学实践的启示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园纲要读书笔记
幼儿园纲要读书笔记幼儿园纲要是对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原则和要求进行系统规范和细化的文件。
作为幼儿教师,我积极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纲要,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纲要的读书笔记。
一、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四个方面。
其中,智育是指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言、数理方面的学习;德育是指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体育是指培养幼儿的体质和运动能力;美育是指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以帮助幼儿全面成长。
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游戏、观察、操作和实践等方式,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在教育任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三、幼儿园的教育原则幼儿园的教育原则包括以儿童为中心、全面发展、循序渐进、顺应幼儿发展规律、注重个性发展和培养兴趣等。
以儿童为中心是指教师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教育活动;全面发展是指促进幼儿在身心、智力、语言、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循序渐进是指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活动;顺应幼儿发展规律是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教育活动;注重个性发展是指教师要尊重和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兴趣是指通过多样的活动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四、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幼儿园纲要对教育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教师素质等方面。
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活性强,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育环境要创设和谐、温馨、富有活力的氛围,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要具备专业素质和爱心,能够合理引导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教学大纲》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学大纲》读书笔记幼儿园教学大纲读书笔记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为了规划和指导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连贯性和有效性,提高幼儿的研究效果。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教学大纲的读书笔记: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手、吃饭等日常生活技能。
- 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 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培养- 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如跑、跳、爬等,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 进行简单的健身操和伸展运动,锻炼幼儿的肌肉和骨骼。
-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如洗手、刷牙等。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注重听说训练,通过听故事、说话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读写训练,如认字、识字游戏等。
社交能力培养- 通过合作游戏和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培养幼儿的分享与关心他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交惯。
艺术创造能力培养- 提供多种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活动。
- 创设艺术欣赏的环境,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
认知发展培养- 注重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训练,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
- 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研究。
- 营造积极、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
- 采用示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研究热情。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评估幼儿的研究情况,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 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幼儿的研究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纲要学习笔记王燕舞课程开发技术:如何编制课程纲要设计思路课程开发,也叫课程发展,是一个似明白又不太明白的词。
在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教研室应成为地区一级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应成为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专业领导者,因此,课程开发应该是教研员的专业活动领域,如何编制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研员能够(1)明确课程开发的概念与范畴;(2)熟悉《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要点;(3)能够区别教学观与课程观,以便于自己能在课程视域下开展自己的工作。
本专题设计了两个课时的研讨内容,旨在对课程开发作一澄清,以便于后续的讨论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本专题核心的研讨问题有三个:1.课程开发:是什么?2.如何编制《学期课程纲要》?3.如何审议《学期课程纲要》?核心问题1:课程开发:是什么?1.1 何为课程?就课程开发而言,难理解的是“课程”而不是“开发”一词。
课程是什么?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我问一位初中化学老师,新旧课程有什么变化,该老师回答我:与95年版相比,01年版的化学教材演示实验从84个变成80个;知识点还是31个,减了3个,加了3个。
想起前段时间语文界在讨论“鲁迅的选文多啦少啦”的问题……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对课程的理解存在问题,把课程当作教材了。
因此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编,就是知识点的增与减,“课程改革就是少啦少啦多啦多”……我们先从字面上去理解,所谓课程就是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的“进程”。
那么“课”要具备那些要素呢?时间、学生、教师、有目标、有计划……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作为一门课程,必须至少满足下列四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要素或问题:1、明确的目标(期望学生到哪里?)2、适切的内容(需要用什么作为载体?)3、有序的实施(怎样带学生去那里?)4、恰当的评价(如何确定他们已到那里了吗?)只有一致性地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才能称得上课程。
因此,教材不是一种完整的课程,只是一种内容载体,是课程的一个文本;知识或经验都不是课程,还需要用“课”去加工……一种完整的课程不仅是在文本上的回答,应需要在实践中回答,文本课程只是实践课程的一种准备,一种规划与设计,就像造房子需要图纸加建造,吃饭需要点菜加吃……1.2课程有哪些性质?由于课程涉及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因此涉及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儿童的课程应该是怎么样的、课程到底对儿童有何影响等问题,因此课程至少具有下列的性质:民主性:因为儿童是谁的?是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儿童自己……因此决定儿童的课程的主体一定是多元的。
开放性:因为儿童与生俱来就是有差异的生命个体,儿童又是发展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又不一样的,因此儿童的课程一定是开放的。
科学性:教育就是影响人的活动。
为什么要影响人?通过什么影响人?如何影响人?影响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课程问题。
课程就是诞生于科学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的,因此课程的另一重要性质就是科学性,即基于证据的教育活动,如上的四个问题就反映了这一点。
教育往往关注“应然”,而课程关注的是“实然”,因此教育是一个专业,课程也是一个专业。
千万不要以为懂教育就是懂课程,课程需要实践的证据。
1.3 何为课程开发?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1、“从无到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
如新课程方案中增加了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新增了一门“通用技术”课程等。
2、“从粗到精”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
如校本课程就是从原来的选修课、活动课等发展而来的。
3、“从外到内”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如怎样将预设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
4、“从上到下”的角度来看,如将国家课程标准变成学生的素养或能力,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进行备课,然后上课,最后看看学生习得的东西是否符合课程,这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也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
归纳一下,课程开发,简单地说,某一主体发展出一种方案或活动,并将这一方案或活动赋诸行动,使得外在的教育目的转变成学生的学习结果或素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大概可以描绘一下课程开发是什么:(1)谁来开发课程?国家、地方、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都可以作为开发的主体。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合作小组。
(2)课程开发的范围有哪些?有一项活动、单门课程、一类课程(学习领域)和所有课程。
可以是开发课程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开发课程整体。
(3)课程开发的类型有哪些?因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4)课程的最终形式有哪些?可以是方案、纲要、教案;可以是课程标准、教材、活动;也可以是作业设计、命制题目、编制考卷……基于这样的认识,教研员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课程开发领域的。
教学观与课程观的差异在于,教学观可能只关心怎么教或/和教什么,而课程观一定要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与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要一致性。
有必要提一下,课程规划、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关系。
课程开发概念框架(见幻灯片)1.4教研员为什么需要学习课程开发?1、国家课程政策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地方一级必须承担国家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责任,即如何将国家课程地方化,最终落实到校本化。
这样,教研室应成了地方一级课程发展中心,即如何将国家课程发展成为本地的课程;教研员就是课程开发员,有时是自己开发,有时是指导教师开发课程。
2、教研员专业化的要求。
基于上述认识,教研员的责任就是与教师一道,将国家课程发展成为本地的学生课程。
因此教研员的专业活动,简单地讲就是课程开发,其角色就是专业的课程领导者。
1.5教研员不了解课程开发会带来什么问题?1、制造“两张皮”,上课不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过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2、只考虑“原原本本”地执行,而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开放性。
3、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工作是国家课程开发的一个部分,而强行推行自己的“课程产品”,过度权威。
4、长期的点状工作导致点状思维,缺乏系统思考,如很容易将教师的工作理解为“教教材”,或只关注“怎样教”,而没有一致性思考另外三个课程问题。
5、只关注“课”而不关注“课程”,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下部内容核心问题2:如何编制《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2.1《课程纲要》的界定通常,教师比较擅长写的是教案,但是,《课程纲要》却很少听说。
课程是复杂的专业活动,一定需要事先做好规划,我们把一个学期或模块的学科课程规划称之为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很能体现一个教研员或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能力。
《课程纲要》是以大纲或提纲的方式一致性地回答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问题。
2.2 《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先呈现一份结构上比较完整的课程纲要。
一份课程纲要,在结构上一般包括:(二)《课程纲要》呈现格式1(见幻灯片)《课程纲要》的具体意义包括:(1)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即系统地思考;有利于教师审视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形成课程意识。
(2)有利于教师整体盘点开设这门课程的资源与条件,即原先教学进度表的功能。
(3)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全貌和相关的课程评价政策。
(4)有利于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与质量管理。
2.3 如何确定、叙写课程目标提供一些实例……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学习目标、课时目标都是一回事,不能一节课既写教学目标,又写学习目标。
叙写目标就是为评价服务的,因此目标总是小于教育结果的,它不是教育结果全部,而是教育结果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
目标的确定有两条路线:一是内容标准+学情分析,这主要指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学生研究+社会需求+专家建议,这主要指校本课程的目标确定。
目标的数量:一个学期的目标一般只要4-6条,每条最好2-3句话。
目标叙写的ABCD法则:主体是学生,因为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清晰、可测量,不然,成了“正确的废话”;行为条件就是为了便于评价附加的,例如通过16课时的学习,增强审美的兴趣。
行为程度也是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意在通过一定课时的学习后,至少三分之二学生可达到的水平。
它既不是高标准,也不是低要求,而是量力而行。
学期目标与课时目标只是具体化的层次差异,其叙写法则是一样的。
2.4如何依据目标有条理地组织课程内容?要点:当前课程内容的无组织现象:个人经验;依赖教材;拼凑。
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作为基本的线索。
基本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整理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相互转化。
根据这些原则,有条理地分配一个学期或一节课的时间。
关于“用教材教”。
如果目标不清晰,倡导“用教材教”是十分危险的,很有可能会把当然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的“深挖洞,广积粮”也当作“正确的做法”。
2.5如何依据目标确定教与学的方式?当前为何出现“为活动而活动”“为合作而合作”,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没有把教学方式的变革与目标结合起来考虑。
目标决定教与学的方式,决定实施手段。
在阐述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2.6如何依据目标实施评价?评价涉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如何命题、编制试卷一定要依据学期目标。
因为目标决定评价,这是评价的第一原则。
评价首先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以便于教师作出后续的教学决策,其次是复习或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再次是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与评价方式多样的问题。
《课程纲要》还需要清楚地告知相关的评价政策:如最后是百分制还是等级制?百分是如何构成的,与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有关系吗?学生可不可以免学不免考?提供几个实例并作分析。
核心问题3:如何审议《课程纲要》3.1审议人员的构成?教师编制的《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需要进行审议,以保证质量,也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的性。
审议人员一般由学科教研组长、专家教师、校长,有条件的话邀请学科教研员、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参与。
3.2审议程序(1)组建审议小组;(2)明确审议的基本原则与要点;(3)小组民主审议,并记录书面审议结果;(4)向当事人反馈审议结果。
.3审议要点对《学期课程纲要》的审议主要关注:第一,结构是否完整?如一般项目是否完整;课程要素是否齐全;是否以大纲的方式呈现。
第二,课程要素: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研究;4-6条,指向关键表征;对三维目标的关注;便于检测;叙写规范内容:依据目标处理教材;课时分配合理;可得到资源的利用实施:依据目标选择教学方式;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可行性评价:依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与关键目标的对接;对过程与结果的关注;相关评价政策一定要清晰。
一致性:关键目标的线索;第三,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是否具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