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总结习题 1
仪器分析总结习题 (1)
第一章 气象色谱法1. 死时间tM2. 保留时间tR3. 调整保留时间t ’R4. 死体积VM5. 保留体积VR6. 调整保留体积7.相对保留值γ218.标准偏差σ9.半峰宽度Y1/2 10.峰底宽度Y1、若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计算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2、在一根色谱柱上分离苯和甲苯,保留时间分别为和,死时间为1min ,问: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 (3,3)3、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 的分配比为4,死时间为30s ,求组分A 的保留时间(150s )4、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A 、柱长B 、相比C 、柱温D 、流动相流速5、在气液色谱中,下列变化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 、改变载气流速B 、改变固定液化学性质C 、增加柱温D 、增加柱长E 、增加固定液的量例1 已知某组分峰Y =40s ,tR=400s 。
计算理论塔板数n 。
例2 已知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neff =1600块,组份A 在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00s ,试求A 峰的半峰宽和Heff 。
例3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 。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
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 cm ,柱长是多少? 解: γ2,1= 100 / 85 =n 有效 = 16R2 [γ 2,1 / (γ 2,1 -1) ]2= 16× × / ) 2= 1547(块)L 有效 = n 有效·H 有效 = 1547× = 155 cm1600)40400(16)(1622===Y t n R 理'21/25.54() R t L n H Y n ==有效有效有效即柱长为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例2 有一根1m长的柱子,分离组分1和2得到如图的色谱图。
图中横坐标l为记录笔走纸距离。
仪器分析习题习题解答-1
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 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共振线(resonance line)。 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共 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sensitiv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 强度较大的谱线, 灵敏线 (sensitive lin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 、 强度较大的谱线 , 多是共 振线(resonance line)。 振线(resonance line)。 最后线(last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 最后线(last line)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 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分析线(analytical line)。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 分析线(analytical line)。 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 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 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π→π* 跃迁产生的 。 它的特点是 :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 R 吸收带大 , 跃迁产生的。它的特点是: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R吸收带大,
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 摩尔吸收系数εmax>104。K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因此用 于判断化合物的共轭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应用最多的吸收带。 于判断化合物的共轭结构 。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中应用最多的吸收带 。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习题的总结
例1: 色谱柱长为2m ,固定相为5%的阿皮松,分离柱温为1000C ,记录纸速度为2.0cm/min 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 ,半峰宽为0.20cm ,求理论塔板数。
例2:已知物质A 和B 在一根30.0cm 长的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16.40min 和17.63min ,不被保留组分通过该柱的时间为1.30min , 峰底宽为1.11 min 和1.21 min ,试计算(1)柱的分离度(2)柱的平均塔板数(3)塔板高度(4)达1.5分离所需柱长例3:在一根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要使它们完全分离以(R=1.5),则柱长应为多少?解: 即在其他操作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色谱柱长要选择5m 左右才能使分离度达R=1.5,组分达到完全分离例4: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色谱纯对二甲苯、甲苯、苯及仲丁醇,混合后稀释,采用氢焰检测器,定量进样并测量各物质所对应的峰面积,数据如下:物质 苯 仲丁醇 甲苯 对二甲苯3221102.1)0.220.05.1(54.5)(54.5⨯===W t n R mm L H 7.1102.120003=⨯==n cm L 602=⇒m/μg 0.4720 0.6325 0.8149 0.4547A/cm2 2.60 3.40 4.10 2.20以仲丁醇为标准,计算各物质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例5: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 =1.5 。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
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 cm ,柱长是多少?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例6: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两个组分的柱效均为n=3600块/m ,柱长为1m ,而保留时间分别为12.2s 和12.8s ,计算分离度。
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 =1.5,所需要的柱长例7:已知一色谱柱在某温度下的速率方程的A=0.08cm; B=0.65cm2/s; C=0.003s, 求最佳线速度u 和最小塔板高H.解: 欲求 u 最佳和H 最小,要对速率方程微分,即()2cm 40.36325.0g f m μ=仲丁醇()2cm ..10481490g f m μ=甲苯()()()061403632501048149022.....==='cm gcm gf f f m m m μμ仲丁醇甲苯甲苯()06163250814********.....m m m=⨯=⨯=='(仲丁醇)(甲苯)(甲苯)(仲丁醇)(仲丁醇)(甲苯)甲苯m m A A f f f ()()101980..='='对二甲苯苯mm f f minH u op →C B u op =BCA H 2min +=18.185100'1'2==R R t t =α)(154718.018.15.1161162222块=⎪⎭⎫ ⎝⎛⨯⨯=⎪⎭⎫ ⎝⎛-=ααR n eff cmH n L eff eff eff 1551.01547=⨯=⋅=8533.036008.12448133.036002.12442211=⨯===⨯==n t W n t W R b R b 72.08133.08533.0)2.128.12(2=+-⨯=R m L R R L 34.4172.05.1212122=⨯⎪⎭⎫ ⎝⎛=⨯⎪⎪⎭⎫ ⎝⎛=cmBC A H s cm C B u op 1683.0003.065.0208.02/7.14003.065.0min =⨯+=+====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改进分离度A α太小,两组分未分开应改变固定相极性,降低柱温B k 太小,n 也太小,应增大固定液用量,降低柱温C n 太小,许多组分未分开应设法降低板高,提高柱效例: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简称ODS或C18):是最常用的非极性键合相。
仪器分析练习题01附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01附答案⼀、单选题1. 相对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是()A.样品⽤量⼤B.相对误差⼤C.选择性差D.分析速度慢2.提⾼分析仪器性能的关键是()A.提⾼仪器的灵敏度B.降低仪器噪⾳C.提⾼仪器的信噪⽐D.提⾼仪器⾃动化程度3. 与本底信号不同,空⽩信号的产⽣原因是()A.仪器周围磁场的⼲扰所致B.溶剂的⼲扰所引起的C.仪器随机噪⾳的存在D.试样中除待测组分外的其它组分的⼲扰4. 下列哪种⽅法不属于⾮光谱法()A.折射法B.红外光谱法C.光散射法D.旋光法5. 下列哪种光谱是由原⼦内层电⼦能级跃迁⽽获得()A.原⼦光谱B.分⼦光谱C.X射线能谱D.γ射线能谱6. 下列哪种电磁辐射的能量最⼤⽽且适⽤于核能级跃迁()A.红外光B.紫外光C.γ射线D.X射线7. 光⼦的能量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A.光的强度B.光的频率C.光源的功率D.光的速度8. 在⼀定波长范围内,通常可认为光栅的⾊散率随波长的增⼤⽽()A.增加B.减⼩C.不变D.不确定9. 在紫外光区测定时,吸收池材料应选择()A.玻璃B.透明塑料C.⽯英D.溴化钾10. 可⽤于紫外和可见区的连续光源是()A.氘灯B.碘钨灯C.氙灯D.碳硅棒11. 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A.200~400 nmB.400~800 nmC.800~2500 nmD.10~200 nm12. 频率v=1015 Hz的电磁辐射属于下列哪⼀种光谱区()A.红外区B.可见区C.紫外区D.微波区13. 同⼀光栅,⼆级光谱的⾊散率与⼀级光谱的⾊散率⽐值是()A.2B.1C.0.5D.214. 分析仪器的本底信号是指()A.没有试样时,仪器产⽣的信号B.试样中⽆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的信号C.试样中待测组分所产⽣的信号D.待测组分的标准物质所产⽣的信号15. 对仪器灵敏度和检出限之间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灵敏度⾼则检出限必然低B.灵敏度和检出限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C.由于噪⾳的存在,单纯灵敏度⾼并不能保证检出限低D.减⼩仪器噪⾳是提⾼仪器灵敏度和降低检出限的前提⼆、填空题1. 传播⽅向及能量(波长)均发⽣改变的散射是________________。
仪器分析总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试述“仪器分析”是怎样的一类分析方法?有何特点?大致分哪几类?具体应用最广的是哪两类?2、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光谱法的仪器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容器、检测器和读出器件五部分组成。
作用略。
3、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解释名词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特征谱线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量子流,它即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电磁波谱――将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便得到电子波谱.电子波谱无确定的上下限,实际上它包括了波长或能量的无限范围.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
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特征谱线――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核外电子能级不同),其共振线也因此各有其特征。
元素的共振线,亦称为特征谱线。
5、解释名词:灵敏线共振线第一共振线共振线――由任何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谱线称为共振线.主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是最灵敏线、最后线灵敏线――元素的灵敏线一般是指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和较大的跃迁几率。
AAS解释下列名词:多普勒变宽、谱线轮廓、光谱通带、释放剂、峰值吸收积分吸收锐线光源多普勒变宽――又称为热变宽,它是发射原子热运动的结果,主要是发射体朝向或背向观察器运动时,观测器所接收到的频率变高或变低,于是出现谱线变宽。
仪器分析经典习题及答案汇总
仪器分析经典习题及答案汇总1为什么物体对光选择性吸收?答:因为物体分子的总能量: E=Ee +Ev+ErEe、Ev 、Er分别为分子的电子能、振动能和转动能。
而能级差△E= E1-E所以当光与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分子吸收光能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具有量子化的特征。
只有满足当光的能量hν等于物体分能级差子的能级差即hν= E’-E=△E时,分子才能吸收光能,有较低的能级E跃迁到较高的能级E’,所以物体对光选择性吸收。
2价电子跃迁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答:价电子跃迁的基本类型有:σ→σ*跃迁, n →σ*跃迁,π→π*跃迁,n→π*跃迁四种。
特点:(1)σ→σ*跃迁所需能量△E大,约为800KJ/mol,吸收波长λmax小于150nm即在远紫外有吸收,属于这类跃迁的有机分子有烷烃。
(2)n→σ*跃迁所需能量△E较大,吸收波长λmax较小,小于185nm,吸收峰的吸收系数ε较低,有孤对电子的含O,N,S和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的衍生物可发生此类跃迁。
(3)π→π*跃迁所需能量△E较小,小于725 KJ/mol,吸收波长λmax较大,大于165 nm,ε在近紫外-可见光有吸收,ε大,103-106,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都可发生此类跃迁,并随共轭链的增长,△E减少,λmax增大。
(4)n→π*跃迁所需能量△E最小,小于420 KJ/mol,吸收波长λmax最大,大于280 nm,在近紫外-可见光区有吸收,摩尔吸收系数ε小,小于103,在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发生此类跃迁。
3溶剂效应对紫外光谱的影响?为什么?答:(1)溶剂的极性对蓝外光谱的影响很大,极性溶剂可使n→π*跃迁向低波长方向移动,成为蓝移,浅色效应;使π→π*跃迁向高波长方向移动,发生红移,即深色效应;(1)溶剂的酸碱性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也很大,如苯胺在酸性溶液中接受H+成铵离子,渐渐失去n电子使n→π*跃迁带逐渐削弱,即胺基与本环的共轭体系消失,吸收谱带蓝移;苯酚在碱性溶液中失去H+成负氧离子,形成一对新的非键电子,增加了羟基与苯环的共轭效应,吸收谱带红移,所以当溶液由中性变为酸性时,若谱带发生蓝移,应考虑到可能有氨基与芳环的共轭结构存在;当溶液由中性变为碱性时,若谱带发生红移,应考虑到可能有羟基与芳环的共轭结构存在。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选择题1、色谱法1-1.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C;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分离度D.死时间1-2.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B ;A.峰面积B.保留值C.峰高D.半峰宽1-3.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A ;A.峰面积B.保留值C.保留指数D.半峰宽1-4.用分配色谱法分离A.B和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系数K A>K B>K C,则其保留时间大小顺序为C ;A.A<C<B B.B<A<C C.A>B>C D.A<B<C1-5.同时包含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项因素的是B;A.保留值B.分离度C.选择性D.理论塔板数1-6.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C ;A.理论塔板数B.容量因子C.相对保留值D.分配系数1-7.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C ;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分离度D.死时间1-8.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D ;A.载气流速B.柱长C.检测器类型D.固定液性质1-9.两组分的分离度R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A ;A.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B.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C.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D.色谱柱效能越高1-10.物质A和B在一根长 30.00 c m色谱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 min和17.63min,峰底宽度分别为1.11min和1.21min,若达到1.5分离度所需柱长度为B ;A.42c m B.60c m C.240c m D. 84.83c m1-11.下列哪个因素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B ;A.增加柱长B.降低柱温C.把N2换成H2D.降低流动相速度1-12.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 D ;A.t R B.W C.A D.R1-13.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C;A.死时间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相对保留时间1-1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用于色谱柱效能的评价,下列参数不属于区域宽度的是D;A.σB.W1/2C.W D.t R’1-15.可用做定量分析依据的色谱图参数是AB ;A.A B.h C.W D.t R1-16.下列因素中不是色谱分离度R的影响因素的是D;A.色谱柱效能B.色谱柱容量C.色谱柱选择性D.色谱柱形状1-17.气相色谱法规定完全分离时分离度R的数值是B;A.R=1.0 B.R=1.5 C.R=2.0 D.R=2σ1-18.当下列操作条件改变时,分离度R会随之改变的是AC ;A.载气流速B.进样器温度C.色谱柱室温度D.检测器温度1-19.当色谱柱效能增高相应组分的色谱峰更尖.窄时,预示着分离度R的变化是A;A.分离度R值可能增大B.分离度R值可能减小C.分离度R 值无明显改变D.无法确定分离度R值的变化1-20.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的贡献是AB ;A.提出了色谱柱效能指标B.解释了色谱峰的分布形状C.给比了选择分离条件的依据D.解释了色谱峰变形扩展原因1-21.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其数值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B ;A.色谱峰的位置B.色谱峰的形状C.色谱峰的面积D.色谱峰的高度1-22.当下列因素改变时,色谱柱效能的理论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不会随之改变的是D;A.载气的流速B.色谱柱的操作温度C.组分的种类D.组分的量1-23.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根据色谱图中的某色谱峰计算的塔板数n 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数值越大则说明C;A.色谱柱对该组分的选择性越好B.该组分检测准确度越高C.该组分与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可能高D.该组分检测灵敏度越高1-24.根据V An Deemter方程可以计算出载气的最佳操作流速,其计算公式是B;A.B.C.D.1-25.在气相色谱填充柱中,固定液用量相对较高且载气流速也不是很快,此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中可以忽略的是C;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C.气相传质阻力D.液相传质阻力1-26.根据速率理论,当下列因素改变时不一定使色谱柱效能增高的是C;A.减小色谱柱填料粒度 B.降低固定液膜厚度C.减小载气流速D.尽可能降低色谱柱室温度1-27.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色谱柱效能影响较大,当色谱柱室操作温度改变时下列因素会随之改变的是BC;A.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涡流扩散B.各组分的容量因子C.各组分的气.液相扩散系数D.各组分的相互作用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气相色谱的特点C;A.选择性好B.分离效率高C.可用来直接分析未知物D.分析速度快1-29.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C;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1-30.气相色谱法中的程序升温是按—程序改变B;A. 流动相配比B. 色谱柱温度C .载液的流速D . 组分的分离度1-31.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B;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1-32.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样品中色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1-33.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D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1-34.不影响组分保留值的因素是C ;A.载气流速B.柱长C.检测器类型D.固定液性质1-35.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不能给出的检测信息是C;A.组分随时间改变的量变B.组分的检测响应时间C.组分的种类D.组分的检测灵敏度1-36.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与检测物质量的数学关系有AC;A.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正比B.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反比C.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正比D.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反比1-37.分离.分析常规气体一般选择的检测器是A;A.TCD B.FID C.ECD D.FPD1-38.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环境中农药残留量时,检测器最好选择C;A.TCD B.FID C.ECD D.FPD1-39.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检测器最好选择D;A.FID B .ECD C.FPD D.NPD1-40.气相色谱仪进样器需要加热.恒温的原因是A;A.使样品瞬间气化B.使气化样品与载气均匀混合C.使进入样品溶剂与测定组分分离D.使各组分按沸点预分离1-4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包括极性.化学结构等越相似,它们之间A;A.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大B.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大C.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小D.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小1-42.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保持流速恒定,减小柱填料的直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D;A.柱压增大B.保留时间增大C.色谱峰变宽D.分离度增大1-43.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B;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1-44.空心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原理是B;A.吸附B.分配C.离子交换D.体积排阻1-45.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讨算分离度R应选择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样品中包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1-46.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B;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1-47.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B;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荧光检测器1-48.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反相色谱形式D A.石蜡油/正已烷B石油醚/苯C.甲醇/水D.氯仿/水1-49.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正相色谱形式A A.甲醇/石油醚B.氯仿/水C.石蜡油/正己烷D.甲醇/水1-50.在正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A;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D.不确定1-51.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B;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D.不确定1-52.液相色谱法中的梯度洗脱是按—方程序连续改变AB ;A.流动相配比B.流动相极性C.载液的流速D.组分的分离度1-53.HPL C与G C的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C;A.柱前压力高B.流速比G C快C.流动相的粘度较大D.柱温低1-54.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2 ;A.不存在分子扩散B.不存在涡流扩散C.传质阻力很小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1-55.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B;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D.不确定1-56.—般而言,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效能高10-100倍,其主要原因是A;A.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长要长1—2个数量级B.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口径要小1—2个数量级C.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固定液用量要少1—2个数量级D.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传质阻力要小1—2个数量级1-57.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中,常使用比最佳载气流速稍高的流速作为实际载气操作流速,如此操作的原因是B;A.有利于提高色谱柱效能B.可以缩短分析时间C.能改善色谱峰的峰形D.能提高分离度1-58.根据V An Deemter方程,判断当载气流速偏离最佳流速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的变化BC;A.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涡流扩散减小柱效能增高B.当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传质阻力减小柱效能增高C.当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分子扩散增大影响柱效能D.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各项因素同时增大1-59.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对分离.分析影响很大,除载气流速影响色谱柱效能外,其他的影响是AB;A.载气的分子量影响色谱柱效能B.载气的种类影响检测器灵敏度C.载气的种类影响检测器准确度D.载气的分子量影响色谱峰形状1-60.气相色谱仪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分离.分析影响很大,其选择原则是AD;A.得到尽可能好的分离度B.使分析速度尽可能快C.尽可能减少固定液流失D.尽可能采取较低温度1-61.对于样品组成较简单的气相色谱分析常采取恒定色谱柱柱箱温度操作,此时选择设置温度时除选择原则规定的因素外,还应考虑BC;A.样品的进样量B.样品各组分的沸点C.固定液的“液载比”D.色谱柱的长度1-62.对于多组分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柱室程序升温操作,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AC;A.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峰形B.缩短分析时间C.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分离度D.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1-63.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时常采用相对保留值r1,2作定性分析依据,其优点是C;A.相对保留值r1,2没有单位B.相对保留值r1,2数值较小C.相对保留值r1,2不受操作条件影响D.相对保留值r1,2容易得到1-64.如果样品中某组分的保留参数与标准物质的保留参数有一致性,则结论是B;A.该组分与标准物质是同一物质B.该组分可能与标准物质相同C.该组分与标准物质不是同一物质D.该组分与标准物质没有分离1-65.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归一化法”的优点是BC;A.不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品B.结果受操作条件影响小C.结果不受进样量影响D.结果与检测灵敏度无关1-66.使用“外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应注意BD;A.仅适应于单一组分分析B.尽量使标准与样品浓度一致C.不需考虑检测线性范围D.进样量尽量保持一致1-67.影响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淮确度的因素有AC;A.仪器的稳定性B.样品的分离度C.进样操作的重现性D.检测组分的含量1-68.下列情形中不适宜使用“外标法”定量分析的是CD;A.样品中有的组分不能检出 B.样品不能完全分离C.样品待测组分多D.样品基体较复杂1-69.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单点外标法”比较适合的情形是AC;A.组成比较相近的大批量样品B.待测物含量变化较大C.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D.使用高灵敏度检测器1-70.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外标标淮曲线法”更适合的情形是BC;A.检测线性范围较宽B.待测物含量变化较大C.不能保证标准与样品含量相近D.分析样品数量较大1-71.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特别适应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其原因是B;A.容易找到内标物 B.能有效扣除样品基体干扰C.生物样品容易分离D.待测物的标准品不易得到1-72.下列情形中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优点的是D;A.定量分析结果与进样量无关B.不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被检出C.能缩短多组分分析时间D.可供选择的内标物较多1-73.使用“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选择内标物应注意其结构.性质与待测物相近且含量准确已知,此外还应注意AB;A.在色谱图上内标物单独出峰B.尽量使内标物峰与待测物峰相近C.内标物的响应信号足够大D.内标物的色谱峰为对称峰1-7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缺点是BD;A.内标物容易与样品组分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B.合适的内标物不易得到C.内标物与样品中各组分很难完全分离D .每次分析均需准确计量样品和内标物的量1-75.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的同时,定性分析的依据最好使用B;A.内标物的保留时间B.待测物与内标物的相对保留时间C.内标物的调整保留时间D.待测物的调整保留时间1-76.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时常绘制“内标标准曲线”,该曲线指的是AD;A.X i%—A i/A S曲线B.m i—A S曲线C .m i—A i/A S曲线D.m i/ m S—A i/AS曲线1-7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m=f.A,式中f的正确含义是AD;A.组分的检测灵敏度B.对任意组分f都是相同的常数C.与检测器种类无关D.单位面积代表的物质量1-78.实际气相色诺定量分析时常使用相对校正因子f i,s=f i/f s,它的优点是BC;A.比绝对校正因子容易求得B.相对校正因子没有单位C.相对校正因子仅与检测器类型有关D.不需要使用纯物质求算1-79.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使用.计算绝对校正因子f=m/A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A.计算绝对校正因子必须精确测量绝对进样量B.使用绝对校正因子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的一致C.使用绝对校正因子必须保证色谱峰面积测量的一致D.计算绝对校正因子必须有足够大的分离度1-80.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必须使用校正因子的原因是BD;A.色谱峰面积测量有一定误差,必须校正B.相同量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响应信号不同C.色谱峰峰面积不一定与检测信号成正比D.组分的质量分数不等于该组分峰面积占所有组分峰面积的百分率1-81.在下列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情形中,一定要使用校正因子的是C;A.使用“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同系物B.使用“单点外标法”直接比较定量分析组分含量C.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种组分的含量D.绘制“内标标准曲线”1-8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对进样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方法是AC;A.归一化法B.外标法C.内标法D.内标标准曲线法1-83.气相色谱法的定性依据A;A.保留时间t R, B.峰面积C.峰高D.半峰宽1-8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依据A;A.保留时间t R, B.峰面积A C.峰高H D.半峰宽A/21-85.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依据D;A.保留时间t R, B.半峰宽C.保留体积D.峰面积或峰高1-86.气相色谱法的定量依据B;A.保留时间t R, B.峰面积C.死体积D.分配系数1-87.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一般为A;A.氢气、氮气B.氢气、空气C.空气、氮气D.空气、氩气1-88.在正相液液色谱中,1、正已烷、2、甲苯,3、苯甲腈,4、苯甲酸出峰的先后顺序A;A.1,2,3,4 B.4,3,2,1C.3,4,2,1 D.2,1,4,31-89.在反相液液色谱中,1、正已烷、2、甲苯,3、苯甲腈,4、苯甲酸出峰的先后顺序B;A.1,2,3,4 B.4,3,2,1C.3,4,2,1 D.2,1,4,31-90.下列各种色谱法,最适宜分离什么物质1气液色谱A2正相色谱B3反相色谱C4离子交换色谱D5凝胶色谱E6气固色谱F7液固色谱GA.易挥发、受热稳定的物质B.极性亲水性化合物C.疏水性化合物D.离子型化合物E.相对分子量高的化合物、聚合物F.气体烃类、永久性气体G.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异构体1-91.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C;A.紫外光度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示差折光检测器D.电导检测器1-9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指标是BC ;A.相对保留值B.峰面积C.峰高D.半峰宽1-9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指标是C ;A.峰面积B.半峰宽C.保留时间D.峰高1-9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比气相色谱法高,其主要原因是BC;A.输液压力高B.载液种类多C.固定相颗粒细D.检测器灵敏度高1-95.采用反相分配色谱法BD ;A.适于分离极性大的样品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样品C.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D.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1-96.采用正相分配色谱A ;A.流动相极性应小于固定相极性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组分C.极性大的组分先出峰D.极性小的组分后出峰1-97.能给出色谱、光谱三维流出曲线的检测器是C;A.固定波长型紫外光度检测器B.可变波长型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荧光检测器1-98.阳离子、阴离子及中性分子经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若电渗淌度大于阴离子的电泳淌度,则它们的先后流出顺序为C;A.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B.中性分子、阴离子、阳离子C.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D.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2.电分析法2-1.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B ;A.电极电位为零B.电极电位为一定值C.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D.电位与温度无关2-2.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时,应AC ;A.选择电极电位对待测离子浓度有响应的电极作指示电极B.通过测量指示电极电位来实现C.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实现D.不需要标准溶液2-3.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BD ;A.与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B.与溶液中响应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C.与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D.与参比电极电位无关2-4.电位分析法中待测离子的浓度的对数ACA.与电池电动势成线性关系B.与参比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C.与指示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D.与上述因素均有线性关系2-5.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须BC ;A.用电位差计B.在“零电流”条件下进行C.读取平衡电位值D.有电流通过2-6.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D ;A.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C.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D.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2-7.“盐桥”的作用是消除B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C.接触电位D.相间电位2-8.电位法中常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是因为AC ;A.其电极电位准确已知且恒定B.结构简单,体积小C.K C l浓度不易变化D.能用来制作复合电极2-9.关于离子选择电极,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D ;A.不一定要有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B.无电子交换C.不一定有晶体膜D.不一定有离子迁移2-10.采用“零电流”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是A ;A.电位法B.电导法C.库仑法D.伏安法2-11.电化学分析法中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的方法BC ;A.电导法B.伏安法C.电位法D.库仑法2-12.下列电化学方法中不是采用电解池的是A ;A.电位法B.库仑法C.阳极溶出法D.经典极谱法2-13.定量分析中,能有效地排除基体干扰的方法是CD ;A.标准曲线法B.直接比较法C.标准加入法D.内标法2-14.电化学分析法中,经常被测量的电学参数有AC ;A.电位B.电感C.电流D.电容2-15.常用的指示电极有D ;A.标准氢电极B.银电极C.甘汞电极D.玻璃电极2-16.测量溶液pH值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BA.玻璃电极和A g-A g C l电极B.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C.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饱和甘汞电极和A g-A g C l电极2-17.普通玻璃电极不能用于测定pH>10的溶液,是由于B;A.OH-离子在电极上响应B.N a+离子在电极上响应C.NH4+离子在电极上响应D.玻璃电极内阻太大2-18.通常组成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部分为AA.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敏感膜,电极管B.内参比电极,饱和K C l溶液,敏感膜,电极管C.内参比电极,pH缓冲溶液,敏感膜,电极管D.电极引线,敏感膜,电极管2-19.测量pH值时,需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DA.避免产生酸差B.避免产生碱差C.消除温度影响D.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2-20.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B;A.不对称电位B.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C.液接电位D.温度2-21.氟离子选择电极对F-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由于B;A.只有F-能透过晶体膜B.F-能与晶体膜进行离子交换C.由于F-体积比较小D.只有F-能被吸附在晶体膜上2-22.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有选择性响应,此选择性主要由B ;A.玻璃膜的水化层所决定B.玻璃膜的组成所决定C.溶液中的H+性质所决定D.溶液中的H+浓度所决定2-23.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与D无关oA.选择性系数B.共存离子浓度C.共存离子所带电荷数D.响应斜率2-24.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的要求为A;A.浓度高,体积小B.浓度低,体积小C.体积大,浓度高D.体积大,浓度低2-25.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B o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校正方法误差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2-26.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2-27.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 AB的目的是C;A.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B.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C.消除干扰离子D.提高响应速度2-28.在测定溶液pH时,需用标淮pH缓冲溶液进行校正测定,其目的是C ;A.消除温度的影响B.提高测定的灵敏度C.扣除待测电池电动势与试液pH值关系式中的“K”D.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2-29.用直接电位法定量时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液,下列对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B.恒定溶液的pH值C.掩蔽干扰离子D.消除液接电位2-30.离子选择电极的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A ;A.对特定离子呈Nernst响应的敏感膜B.内参比电极C.内参比溶液D.电极杆2-31.普通pH玻璃电极测量pH>9的溶液时AC ;A.会产生钠差B.产生酸误差C.测得的pH值偏低D.测得的pH值偏高2-32.玻璃电极产生的“酸差“和“碱差”是指C;A.测NA+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B.测OH-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C.测定pH高时,产生“碱差”;测定pH低时,产生“酸差D .测pOH时,产生“碱差”;测pH时,产生“酸差”2-33.玻璃电极的膜电位是指C ;A.玻璃膜外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B.玻璃膜内侧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C.跨越玻璃膜两侧溶液之间的电位差D.玻璃电极的电位2-34.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有选择性响应,此选择性主要由B ;A.玻璃膜的水化层所决定B.玻璃膜的组成所决定C.溶液中的H+性质所决定D.溶液中的H+浓度所决定2-35.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D ;A.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C.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
仪器分析练习题01附答案
一、单选题1. 相对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A.样品用量大B.相对误差大C.选择性差D.分析速度慢2.提高分析仪器性能的关键是()A.提高仪器的灵敏度B.降低仪器噪音C.提高仪器的信噪比D.提高仪器自动化程度3. 与本底信号不同,空白信号的产生原因是()A.仪器周围磁场的干扰所致B.溶剂的干扰所引起的C.仪器随机噪音的存在D.试样中除待测组分外的其它组分的干扰4.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非光谱法()A.折射法B.红外光谱法C.光散射法D.旋光法5. 下列哪种光谱是由原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而获得()A.原子光谱B.分子光谱C.X射线能谱D.γ射线能谱6. 下列哪种电磁辐射的能量最大而且适用于核能级跃迁()A.红外光B.紫外光C.γ射线D.X射线7. 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A.光的强度B.光的频率C.光源的功率D.光的速度8. 在一定波长范围内,通常可认为光栅的色散率随波长的增大而()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确定9. 在紫外光区测定时,吸收池材料应选择()A.玻璃B.透明塑料C.石英D.溴化钾10. 可用于紫外和可见区的连续光源是()A.氘灯B.碘钨灯C.氙灯D.碳硅棒11. 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A.200~400 nmB.400~800 nmC.800~2500 nmD.10~200 nm12. 频率v=1015 Hz的电磁辐射属于下列哪一种光谱区()A.红外区B.可见区C.紫外区D.微波区13. 同一光栅,二级光谱的色散率与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值是()A.2B.1C.0.5D.214. 分析仪器的本底信号是指()A.没有试样时,仪器产生的信号B.试样中无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生的信号C.试样中待测组分所产生的信号D.待测组分的标准物质所产生的信号15. 对仪器灵敏度和检出限之间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灵敏度高则检出限必然低B.灵敏度和检出限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C.由于噪音的存在,单纯灵敏度高并不能保证检出限低D.减小仪器噪音是提高仪器灵敏度和降低检出限的前提二、填空题1. 传播方向及能量(波长)均发生改变的散射是________________。
考试必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汇总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光谱法1、何谓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有什么特点?答: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共振辐射光(共振线)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1)准确度高;(2)灵敏度高;(3)测定元素范围广;(4)可对微量试样进行测定;(5)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2、何谓共振发射线?何谓共振吸收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哪部分产生共振发射线?哪部分产生共振吸收线?答: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为共振激发,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称为共振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光源产生共振发射线、原子化器产生共振吸收线。
3、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常常选择共振线作分析线?答:(1)共振线是元素的特征谱线。
(2)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
4、何谓积分吸收?何谓峰值吸收系数?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法常采用峰值吸收而不应用积分吸收?答: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将光源发射的电磁辐射通过原子蒸汽时,被吸收的能量称为积分吸收,即吸收线下面所包围的整个面积。
中心频率处的吸收系数称为峰值吸收系数。
原子吸收谱线很窄,要准确测定积分吸收值需要用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目前还难以达到。
而,峰值吸收系数的测定只要使用锐线光源而不必使用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就可办到。
5、原子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原子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
光源:发出待测元素特征谱线,为锐线光源。
原子化系统: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汽。
分光系统: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检测系统:6、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为什么要采用锐线光源?为什么常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P143原子吸收谱线很窄,半宽度仅为千分之几纳米,要准确地测定积分吸收值需要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目前还难以实现。
7、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在吸收池前面,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在原子化系统(也是吸收系统)的后面,为什么?答: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待测谱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光谱概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的是()。
A.B.C.D.2.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A.波长B.频率C.波数D.能量3.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A.频率和波长B.波长和波数C.频率和波数D.频率、波长和波数4.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的是()A.X射线B.红外光区C.紫外和可见光区D.无线电波5.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的是()。
A.微波B.X射线C.无线电波D.g 射线二、简答题1.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2.请按照波长和能量递减的顺序排列下列常见的电磁辐射区: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 射线、无线电波。
3.常见的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光谱概论习题答案A 2.D 3.C 4.A 5.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的吸收峰()A.消失B.精细结构更明显C.位移D.分裂3.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率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率为()A.T/2 B.T2 C.T1/2 D.2T4.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A.0.334 B.0.343 C.0.434 D.0.4435.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不一定为最大吸收波长D.吸收光谱曲线不能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6.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A.通常选用蒸馏水B.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C.通常选用试剂溶液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7.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A.乙醛B.乙烯C.1, 5-己二烯D.2-丁烯醛8.助色团能使谱带()A.波长变短B.波长变长C.波长不变D.蓝移9.不能用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参数是()A.吸光度B.最大吸收波长C.吸收光谱的形状D.吸收峰的数目10.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B.C.D.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的影响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12. 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13.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e值愈大愈好B. 显色剂的e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e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e值相差愈大愈好14.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5. 下列化合物中,不适合作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用的溶剂是()A.水B.苯C.乙腈D.甲醇二、简答题1.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哪几种?2.具有何种结构的化合物能产生紫外吸收光谱?3.为什么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时要加入盐酸羟胺溶液?4.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什么总是选择在λmax处进行吸光度的测量?5.举例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何检查物质纯度。
仪器分析期末习题总结及答案
仪器分析期末习题总结及答案仪器分析期末习题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仪器分析的主要方法?A. 色谱分析B. 电化学分析C. 核磁共振分析D. 微生物分析答案:D2. 以下哪个仪器适用于气体分析?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 红外光谱仪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C3. 以下哪项是色谱分析的原理?A. 原子的不同质量可以通过磁场作用下的轨道半径大小来区分B. 分析物会在高温下分解成原子,然后通过光的吸收来检测C. 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离,通过不同迁移速度来定量D. 分析物会在红外光的照射下发生拉曼散射,然后通过光的散射来检测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电化学分析的方法?A. 极谱法B. 恒电位滴定法C. 微克级气相色谱法D. 电导法答案:C5. 比较以下体系的pH值,哪个最为酸性?A. pH = 7B. pH = 4C. pH = 9D. pH = 14答案:B二、填空题1. GC-MS是指气相色谱联用____________分析仪器。
答案:质谱2. 氢离子浓度在10^-3 mol/L的溶液的pH值为__________。
答案: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高____________,用于无机分析的方法。
答案:选择性4. 气体分子通过驱动力作用在色谱柱上迁移的速度与其分配系数成____________依赖关系。
答案:反比5. 电导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来确定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答案:离子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利用原子吸收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仪器。
首先,样品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气态的原子状态。
然后,样品原子经过吸收池,与光源所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发生共振吸收作用。
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有的特定元素的浓度。
2. 什么是红外光谱仪?简要介绍其在分析领域的应用。
1_仪器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B.相对保留值C.半峰宽D.峰面积2.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可见光区的光源是( )。
A.氢灯B.卤钨灯C.氘灯D.能斯特灯3.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
(C)CH 3O CH 3O C(b)COOHO Cl(a)OA.a>b>cB.c>b>aC.b>a>cD.c>a>b4. 某化合物Cl-CH 2-CH 2-CH 2-Cl 的1H NMR 谱图上为( )。
A.1个单峰B.3个单峰C.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D.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5. 利用质谱法分析某未知化合物,要得到具体的样品结构信息从而对其进行定性,则需要采用( )离子化方式。
A.CIB.EIC.FID.ESI6. 物质的UV-Vis 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物质的IR 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分子的振动/转动B.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原子核的自旋7. 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A.C 4H 8OB.C 3H 4O 2C.C 3H 6NOD.(A)或(B)8. 糖的纸层析显色剂是( )A. α-萘酚-浓硫酸试剂B. 邻苯二甲酸-苯胺试剂C. 均是D. 均不是9. 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A.200~400nmB.400~800nmC.1000nmD.10~200nm10. 在GC 分析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B.相对保留值C.峰面积D.半峰宽11. 在进行UV-Vis 光谱分析的过程中,若已知化合物在227nm 波长处有较强的吸收,对于光源和比色皿的选择应采用( )。
A.碘钨灯与石英比色皿B.硅碳棒与石英比色皿C.氘灯与石英比色皿D.氢灯与玻璃比色皿12.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 ( ) > ( ) > ( )。
仪器分析习题1
1.什么是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包括哪两种类型。
2.电极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测量?3.已知甘汞电极的标准电位是0.2678V,Hg2+1Hg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是0.788V,计算Hg2Cl2的溶度积Ksp值。
4.什么是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系数和选择比?已知一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OH-的选择系数为0.10,问氟离子浓度为10-2mol/L时,若允许测定误差为5%,能允许的OH-浓度是多大?5.在25℃用PH=4.01的标准缓冲溶液标准-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对,测得E=0.814V,假定aH+=[H+],问在1.00×10-3mol/L的乙酸溶液中测得的E应为多少?(乙酸离解常数K=1.75×10-5)。
6.有一溶液是由25ml浓度为0.050mol/L的KBr和20ml浓度为0.100mol/L的AgNO3混合而成。
若将银电极插入该混合溶液中,求银电极的电极电位。
7.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样中的氟离子的含量,取水样25ml加入离子强度调节结冲液25ml,测得电位值为+0.1372V(对甘汞电极),再加入1.00ml浓度为1.00×10-3mol/L的标准氟溶液,测得其电位值为+0.1170V(对甘汞电极)。
氟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0mV/PF,不考虑稀释效应的影响,计算水中F-的浓度。
8.与原子结构、原子能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能用它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为什么它不能直接给出物质分子组成的信息?9.直流电弧、交流电弧、高压电容火花、ICP光源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比较它们的分析特性,并说明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些分析特性的原因?10.棱镜和光栅为什么能用来分光?试从色散率、分辨率、集光本领等方面说明棱镜和光栅光谱仪各自的特点。
11.普通光栅、闪耀光栅和中阶梯光栅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会有各自的这些特点?12.原子发射光谱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哪几种?它们的原理和特点分别是什么?13.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采用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场合。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
第一章引言判断题1.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就一定具有很低的检出限。
()2.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与色谱分析构成了仪器分析的主体。
()3.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要比化学分析法高得多。
()4.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5.对常量组分的分析,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等化学分析的准确度较高。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单项选择题1.只要柱温、固定相性质不变,即使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有所变化,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可保持不变的是()A.保留值;B.调整保留值;C.相对保留值;D.分配比。
2.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
3.在气相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组分与载气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组分D.载气与固定相4.只要柱温、固定相性质不变,即使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有所变化,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可保持不变的是()A.保留值;B.调整保留值;C.相对保留值;D.分配比。
5.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
6.在气相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组分与载气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组分D.载气与固定相7.关于气相色谱的范第姆特方程式(Van Deemeter),下列几种说法是正确的?()A.最佳流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大;B.最佳流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小;C.塔板高度最小时,流速最小;D.塔板高度最小时,流速最大。
8.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A.相比;B.扩散速度;C.分配系数;D.理论塔板数。
9.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气-液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A.组分分配在液相中的质量与分配在气相中的质量之比;B.组分在液相中与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比;C.气相所占据的体积与液相所占据的体积比;D .组分在气相中的停留时间与组分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之比。
仪器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参考答案仪器分析习题参考答案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的重要分支,通过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有关样品组成和性质的信息。
在学习和掌握仪器分析的过程中,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下面将针对几个常见的仪器分析习题,给出参考答案。
一、光度法习题1. 一种染料溶液的吸光度为0.5,在1 cm厚度的比色皿中测得,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4 L·mol^-1·cm^-1,溶液的浓度为多少?解答: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摩尔吸光系数ε之间的关系为A=εC。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C=A/ε=0.5/(1.2×10^4)=4.17×10^-5 mol/L。
2. 一种药物在波长为254 nm的紫外光下具有最大吸收,某药片中含有该药物,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7,比色皿的光程为1 cm,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4 L·mol^-1·cm^-1,药片中该药物的质量含量为多少?解答: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摩尔吸光系数ε之间的关系为A=εC。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C=A/ε=0.7/(2.5×10^4)=2.8×10^-5 mol/L。
由于药片中的质量含量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可得药片中该药物的质量含量为2.8×10^-5 g。
二、电化学分析习题1. 在一次电池中,阳极上的反应为:2Cl^-(aq) → Cl2(g) + 2e^-,阴极上的反应为:2H^+(aq) + 2e^- → H2(g)。
如果电池的电动势为1.36 V,求电池中的标准电动势。
解答:根据电池的电动势公式ΔE=ΔE阳极-ΔE阴极,其中ΔE阳极为阳极反应的标准电动势,ΔE阴极为阴极反应的标准电动势。
根据已知数据,可得ΔE阳极=1.36 V,ΔE阴极=0 V。
代入公式,可得ΔE=1.36-0=1.36 V。
仪器分析习题-完整篇[1]
无色或浅色物质的分析常需要用显色剂进行显色,显色反应条件的 选择包括用量、酸度、温度、及显色时间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 号显示系统五部分组成。 近紫外区(200-400nm)的吸收光谱法已适用于药物的定量测定、 定性鉴别及结构分析中。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及强度与化 合物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所用溶剂的极性、pH值等对吸收 光谱有显著影响。化合物的结构不同跃迁类型也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吸 收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对照 法、差示光度分析法,对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含量测定,还有双波长法 等。 本章重点是电子跃迁的类型、吸收带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计算方法。 本章难点是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第十一章
一、内容提要
光学分析概论
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 仪器分析方法,统称为光学分析法。 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子流,具有波粒二象 性。电磁辐射按照波长顺序的排列称为电磁波谱,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 互作用是普遍发生的复杂的物理现象。 由于各区电磁辐射能量不同,与物质相互作用遵循的机制不同,因 此所产生的物理现象亦不同,由此可建立各种不同的光学分析方法。
2.分光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但都离 不开以下几个主要部件( ) A.光源 B.单色器 C.吸收池 D.检测器 E.记录仪 3.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可用( ) A.钨丝灯 B.卤钨灯 C.低压氢灯 D.氘灯 E.氦灯 4.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比色皿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比色皿的外壁有水珠 B.手捏比色皿的毛面 C.手捏比色皿 的磨光面 D.用卫生棉擦去比色皿外壁的水珠 E.待测液注到比色皿的2/3 高度处 5.标准曲线法在应用过程中,应保证的条件有( ) A.至少有5~7个点; B.所有的点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C.待测样品浓度应包括在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之内; D.待测样品必须在与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并使用相 同的溶剂和显色系统 E.测定条件变化时,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6.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由以下元件组成( ) A.聚光透镜 B.狭缝 C.准直镜 D.色散元件 E.光闸门 7.能同时产生R、K、B吸收带的化合物是( ) A.CH2=CH—CHO B.CH≡C—CHO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A. 样品用量大B. 相对误差大C. 选择性差D.重现性低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A. 原子吸收分析法B. 原子发射分析法C. 核磁共振分析法D. 质谱分析法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A. 伏安分析法B. 电位分析法C. 永停滴定法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B. C1-活度C. AgCl活度D.Ag+和C1-活度之和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B. 一定浓度的H+C. 一定浓度的F-和H+D. 一定浓度的Cl-和H+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B. 避免产生碱差C. 消除温度的影响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C. 饱和KCl溶液D. 玻璃膜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气象色谱法1. 死时间tM2. 保留时间tR3. 调整保留时间t'R4. 死体积VM5. 保留体积VR6. 调整保留体积7.相对保留值γ218.标准偏差σ9.半峰宽度Y1/2 10.峰底宽度Y1、若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计算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2、在一根色谱柱上分离苯和甲苯,保留时间分别为和,死时间为1min,问: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 (3,3))150sA的保留时间(4,死时间为30s,求组分3、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的分配比为4、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A、柱长B、相比C、柱温D、流动相流速5、在气液色谱中,下列变化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改变载气流速B、改变固定液化学性质C、增加柱温D、增加柱长E、增加固定液的量例1 已知某组分峰Y=40s,tR=400s。
计算理论塔板数n。
t40022R n?16()?16()?1600例2 已知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neff=1600块,组份A在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00s,理40Y'Lt Heff峰的半峰宽和。
试求A2R?n)H?5.54(有效有效nY21/有效要达到完全分离,100秒,在一定条件下,例3 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柱长是多少?R= 即。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
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 cm2,1= 100 / 85 =γ解:2,1 -1) ]2 2,1 / (γγ n有效 = 16R2 [ = 16×× / ) 2(块) = 1547 = 155 cm× = 1547有效H有效· = n有效 L.即柱长为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为记录得到如图的色谱图。
图中横坐标l1和2 例2 有一根1m长的柱子,分离组分度,的分离笔走纸距离。
若欲得到 R= 有效塔板数应为多少?色谱柱要加到多长?1 的相对保留值r2,解:先求出组分2对组分1tR2=17min, Y2=1min, (1)从图中可以看出, n = 16(tR2/Y2)2 =4624所以; tM = 17-1 = 16min R2=tR2 –) t'R1= tR1- tM =14-1=13min t'(2R1=16/13 'α = t'R2/t (3)相对保留值neff=16(t'R2/Y)2=4096Heff=L/neff=3/4096×(3/4096)[(16/13)/(16/13-1)]2 式据公:L=16R2 Heff=162 根另一种算法=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得到如下数据、 25组分保留时间/min 峰宽/min空气 (P)丙烯丁烯(B))丙烯和丁烯的分离度是多少?2)丁烯的分配比是多少?(1(计算:解:(1)kB= t'R(B)/tM = (2) R = [tR(B)-tR(P)]×2/(YB+YP)= ×2/ + =例6 已知物质A和B在一个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和分钟。
不被保留组分通过该柱的时间为分钟,峰宽为和,计算:(1)??柱的分辨本领;(2)??柱的平均塔板数;(3)??塔板高度;(4)??达到分离度所需的柱长度。
解: (1) R=2 (2) nA=162=3493nB=162=3397nav=(3493+3397)/2=3445(3) H=L/n=3445=×10-3cm=×10-3cm(4) n1/n2=(R1/R2)2n2=3445×=×103L= nH =×103××10-3=7 、已知某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3600,组分A和B在该柱上的保留时间为27mm和30mm,求两峰的峰底宽和分离度。
Y1=27/(3600/16)1/2= mmY2=30/(3600/16)1/2= mm=2(30-27)/+2)=6/R=求最佳线速度μ和最小塔已知一色谱柱在某温度下的速率方程的A=; B=s; C=, 8 例。
板高H 最小,要对速率方程微分,即H最佳和 u欲求: 解.dH/dμ=d(A+B/μ +Cμ)/dμ=-B/μ 2+C=0最佳线速: u最佳=(B/C)1/2最小板高: H最小=A+2(BC)1/2可得μ最佳=1/2=sH最小=+2×1/2=例题:60℃时在角鲨烷柱上正己烷,正庚烷和某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求该组分的保留指数,并确定该组分是什么物质。
解:由于tR'(6)=,tR'(7)=,tR'(x)=,n=6Ix=100[6+(lg tR'(x) -lg tR'(6))/ (lg tR'(7)-lg tR'(6))]=100×[6+(-)/()=644与文献值比较,可知该组分为苯。
解:先利用峰高乘以半峰宽计算各峰面积,然后利用归一化法求各组分质量分数。
根据公式A=hY1/2, 求得各组分峰面积分别为:; ; ;从而求得各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苯酚:%; 邻甲酚:%; 间甲酚:%;对甲酚:%例将纯苯与某组分A配成混合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苯的样品量为μg时,峰面积为,组分A的样品量为μg时的峰面积为,求组分A以苯为标准时的相对校正因子。
例一、分析乙醛和丙酮的混合试样,取1μL试样进行色谱分析,乙醛的峰面积为,丙酮的峰面积为。
制备纯乙醛和丙酮的标准溶液时,称取乙醛,丙酮,混合后取1μL该和。
计算试样中乙醛和丙酮的混合物进行色谱分析,测得乙醛和丙酮的峰面积分别为质量分数。
公式解:单点校正法。
P55s=+=56% 标准溶液中:乙醛:ωs=+=44% 丙酮:ω所以:样品中=% 乙醛:ωi=(56%/×丙酮:ωi=(44% /×=%1、当色谱峰的半峰宽为2mm,保留时间为,死时间为1min,色谱柱长为2m,记录仪纸速为2cm/min,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塔板高度以及有效理论塔板数,有效塔板高度。
2、用一根2米长色谱柱将两种药物A和B分离,实验结果如下:空气保留时间30秒,A与B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0秒和250秒,B峰峰宽为25秒。
求该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两峰的分离度。
若将两峰完全分离,柱长至少为多少?第二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梯度洗脱与程序升温的区别梯度洗提的实质是通过不断改变流动相的强度,来调整混合样品中个组分的k值,使所有谱带都以最佳平均k值通过色谱柱。
流动相强度包括溶质的极性、pH值和离子强度等。
它所起的作用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相仿,所不同的是梯度洗提中溶质k值的变化是通过溶剂的极性、 pH值和离子强度来实现的,而不是借改变温度来达到的。
2、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极性顺序,流动相极性与样品洗脱顺序的关系正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NLLC)对于亲水性固定液,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极性组分。
反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RLLC)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非极性组分。
3、液相色谱流动相(正反相色谱定义及区别)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洗脱剂。
流动相组成改变,极性改变,可显着改变组分分离状况;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极性柱也称正相柱。
极性组分k大。
若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则称为反相液液色谱法,非极性柱也称为反相柱。
极性组分k小增4、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顺序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5、离子对色谱法的特点有正相离子对色谱法和反相离子对色谱法之分,后者应用广泛;反相离子对色谱法解决了难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问题;可借助离子对的生成引入紫外吸收或发荧光的基团,提高检测灵敏度。
.6、空间排阻色谱法的原理试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隙以及孔穴旁流过。
太大分子不能进入,直接通过柱子并首先在色谱图上出现;中等大小分子有些空穴能进,有些空穴不能进;小分子可进入胶孔渗透到颗粒中,在色谱图上后出现。
溶剂分子最小,在色谱图上最后出现。
洗脱次序决定于分子质量大小和形状。
适于分离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合物(103~105)。
1.一般而言,流动相选择对分离基本无影响的是液固吸附色谱;液液分配;离子交换;(空间排阻)2.选择合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以下物质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离子交换;分子排阻(1)极性较低化合物正相色谱(2)中高极性分子型化合物反相色谱(3)分子量大于2000的高分子化合物空间排阻(4)离子型或可离解化合物离子交换3.分离结构异构体,最适当的选择(吸附色谱);离子对色谱;空间排阻;离子交换原子发射光谱法1、能量次序2、为什么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由于原子光谱不涉及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只有电子能级跃迁,原子的各个能级是量子化的,电子的跃迁也是不连续的;而分子光谱形成过程不但存在电子能级,还包括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转 > E振 > E电E而且三者的能量次序是:2、原子发射光谱仪构造光源种类及适用范围:3、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发射光谱的产生):原子的外层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到了发射光谱。
4相关术语:共振线:在所有原子谱线中,凡是由各个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谱线非共振线:激发态与激发态之间跃迁所产生的谱线灵敏线:元素的最特征谱线,一般主共振线为灵敏线。
最后线:当元素含量减小到最低时,仍然坚持到最后出现的谱线。
含量低时,最后线为灵敏线,含量高时不一定。
分析线:用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谱线5、定性及定量分析依据:定性原理:由于原子或离子的能级很多并且不同元素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特定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可产生一系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通过识别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存在与否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原理:待测元素数目越多,其激发态原子的密度也越大,发射的谱线越强,据此可进行---定量分析。
6、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源直流电弧某经济作物植物体进行元素的定性全分析.炼钢厂炉前12种元素定量分析高压火花钢中锰的定量分析交流电弧铁矿石定量全分析交流电弧头发各元素定量分析交流电弧/ICP水源调查6种元素(Cr、Mn、Cu、Fe、Zn、Pb )定量分析 ICP 7、(6分)下图为乳剂特性曲线,说明AB、BC、CD段的曝光情况,并写出黑度S与曝光量H间的线性关系方程式,指出线性方程中的斜率及其在横坐标上截距的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