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测试题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https://img.taocdn.com/s3/m/e8cf45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d.png)
第一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神权色彩浓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交融开始出现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荀子则主张“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
据此可知荀子提倡的“义”更加()A.重视思想道德规范B.追求人心内外和谐C.强调外在制度约束D.注重社会道义责任5.秦国被称为“尚首功之国”,规定即使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这体现的治国思想属于()A.儒家B.法家C.阴阳家D.墨家6.图1中秦朝的举措()A.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不利于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D.促进各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7.《隋书》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是()A.“与民休息”政策B.“推恩令”C.郡国并行制D.刺史制8.为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军费,汉武帝听从大臣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在长安建立一个由中央政府掌控的五铢钱造币厂;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置盐铁官、酒榷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c45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5.png)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作家不是秦汉时期的作家?A.李斯B.司马迁C.董仲舒D.司马相如正确答案:A.李斯。
李斯是秦朝的作家,而司马迁、董仲舒和司马相如都是汉朝的作家。
2、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A. 《史记》B. 《战国策》C. 《汉书》D. 《庄子》正确答案:D. 《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而《史记》、《战国策》和《汉书》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
3、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D.纸质书籍成为主要阅读材料正确答案: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以及纸质书籍成为主要阅读材料。
而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作品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A. 《道德经》B. 《楚辞》C. 《淮南子》D. 《春秋繁露》正确答案:BCD。
《楚辞》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但也是秦汉时期流行的文学作品之一。
《淮南子》是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也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也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而《道德经》是战国的作品,不属于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
2、下列哪些作家是秦汉时期的作家?A.屈原B.贾谊C.班固D.张衡正确答案:BCD。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作家,不属于秦汉时期的作家。
而贾谊、班固和张衡都是秦汉时期的作家。
3、下列哪些是对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正确描述?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B.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人才辈出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影响深远D.佛教传入中国,影响深远正确答案:AB。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以及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人才辈出。
而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但影响深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因此,选项C和D都不是对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正确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4cc721a300a6c30c229f67.png)
第一单元测试史前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聚落遗址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能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3.下列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9.“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黄帝 B.大禹 C.舜11.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二单元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二单元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https://img.taocdn.com/s3/m/f23afba9e2bd960591c6775e.png)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如果说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形成B.权力结构的变革C.思想专制的加强D.宗法观念的破坏解析:选B。
从西周至秦朝,古代中国的官制历经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由远古时期的世袭变为封建社会的中央任命,其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B项正确。
2.(2020·重庆月考)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
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
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
这说明了()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D.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解析:选C。
依据材料“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可以看出秦朝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加强皇权,不是强调“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和“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故B、D两项错误。
3.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
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
朝议制度()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解析:选A。
据材料“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得出朝议制度便于皇帝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
4)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解析:选D。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综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ca2be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8.png)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0春,郯城县期中)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判断,主父偃高度评价材料中“秦皇帝"哪一方面的历史功绩( A )A.统一全国B.初创郡县制C.首创中央集权制D.推行郡国制2.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D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嬴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D.秦国主要依靠嬴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嬴政3.(2020,顺德区期末)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C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4.“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水利工程是( C )A.白渠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5.(2020,胶州市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B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沉重③秦朝灭了六国④秦朝严酷的刑罚⑤焚书坑儒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6.(2020,孝义市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
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B )A。
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刘邦、项羽起义7.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A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建立了张楚政权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汉高祖刘邦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e3b2d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9.png)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准?“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状况下提出的?起到什么作用?
(3)“上”实行了这些措施后,消灭了什么局面?
24.(本题13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进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14.C
【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实行中心集权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所以答案选C。
15.A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信息提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故历史老师应当姓秦。A符合题意;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不合题意;夏朝之后是商朝朝,西周奴隶制王朝。C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本题3分)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谁的建议?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孔子
D.张骞
9.(本题3分)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班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开发南疆
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e795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7.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建立元朝3.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当时,刻石用的文字是A.甲骨文B.楷书C.小篆D.行书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A.汉高祖刘邦死后,继任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战国时期,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旗号C.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D.李冰修建都江堰,使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5.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衡水隆重召开。
董仲舒因出谋划策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最主要的谋划是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应募出使西域C.提出“推恩”的建议D.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6.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C.设立西域都护D.控制西域各族7.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军阀割据混战B.生产得到发展C.国家大一统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8.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
下面是某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示意图,对这些图示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B.图二所示是三省六部制C.图三所示开始出现于清朝D.上述图示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9.武帝初即位,大臣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为此,汉武帝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削弱王国C.焚书坑儒,禁锢思想D.北击匈奴,拓展版图1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知识点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知识点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4b802da32d7375a4178080.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知识点测试题(含答案)知识点1 秦灭六国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曾长期虚设其位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1 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知识点2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045dd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d.png)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
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
”这个“庞大帝国”的建立者是( )A.大禹B.周武王C.秦始皇D.汉高祖2.“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这则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 )A.推行郡县制度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创立皇帝制度D.开创君主专制制度3.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会陷国家于不利。
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
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关于统一文字的,下列哪种字体最有可能是秦始皇统一后使用的( )A B C D5.《史记》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B.阿房宫C.骊山陵墓D.万里长城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攻”B.“无为而治”C.“仁政”治国D.依法治国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罚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8.下面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9.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767d1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0.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
这反映了秦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B.重视农业生产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D.注重兴修水利2.考古学家在湘西里耶秦简上发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
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B.统一了度量衡C.流通圆形方孔钱D.实行车轨统一3.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
他们都是为了( )A.削弱诸侯王势力B.加强思想控制C.消除匈奴威胁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4.西汉陆贾在其政论散文集《新语》中有言:“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材料中陆贾认为秦亡的原因是( )A.秦朝缺乏行之有效的统治措施B.秦朝以酷刑维护统治秩序C.秦朝失去治理国家的好时机D.秦朝时期暴民众多5.成语是语言文学中的一块宝石,许多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请问与成语“揭竿而起”有关的事件是( ) A.诸侯争霸 B.秦灭六国、统一中国C.秦始皇“焚书坑儒”D.陈胜、吴广起义6.我国象棋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
“楚河汉界”和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黄帝、炎帝D.秦始皇、汉武帝7.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兴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8.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岁增,戶口寝息(人口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9.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初中历史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3年单元测试
![初中历史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3年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850da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9.png)
(VIP&校本题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3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计20分)1.(1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 )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阿基米德2.(1分)下列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百科全书”式人物达•芬奇的作品是( )A.《神曲》B.《哈姆雷特》C.《罗密欧与朱丽叶》D.《最后的晚餐》3.(1分)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4.(1分)大化改新中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它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措施?( )A.政治B.思想C.文化D.经济5.(1分)历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民主政治B.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奴隶制共和国D.资本主义制度6.(1分)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C.分封贵族为诸侯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7.(1分)“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君主立宪制度B.共和制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联邦制8.(1分)西欧庄园的佃户主要包括( )A.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B.无地的农民C.缺少自由的农奴D.流浪过来的人9.(1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 )A.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C.查理曼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10.(1分)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布匿战争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查理•马特改革。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9070c79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8.png)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某某某某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监测)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解析:选D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和中央集权,故选D项;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基层治理,不涉及宗法关系问题,“摧毁”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而材料强调基层治理,排除C项。
2.(2019届某某乌鲁木齐一模)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
”这反映出( )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解析:选D 材料信息“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说明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
3.(2019届某某内江一模)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X执政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可见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排除A项;科举制在隋朝创立,排除C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X执政”,此说法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ab26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7.png)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统治者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
这表现在( )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B.北击匈奴、南抚夷越、开凿灵渠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体现了“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丝绸之路开辟,体现了“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
D项正确。
2.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
这说明,西汉对外关系( )A.秉承了天朝上国观念B.呈现出制度化特征C.采取了朝贡外交模式D.抛弃了传统华夷观,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可知西汉建立涉外机构,并与域外国家保持贡纳关系,这说明对外关系呈现出制度化特征,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排除。
C项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排除。
D项“抛弃了传统华夷观”说法绝对,排除。
3.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
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判断,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经济凋敝B.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的愿望C.当时民族关系趋于缓和D.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当时民族政权并立。
该词表达了辛弃疾想通过军事战争替君王收复河山的愿望,故B项正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e7a38433d4b14e852468c0.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图是琪琪同学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简图,其中,与②对应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
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
只有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
”他评价的是秦朝的()A.郡县制度B.监察制度C.皇帝制度D.焚书坑儒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4.对右边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春秋争霸B.战国争雄C.百家争鸣D.秦的统一5.《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掌副丞相……”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百官B.掌管军事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6.右图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
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不包括()A.徭役繁重B.刑法严苛C.滥用民力D.开拓交通7.楚汉之争的性质是()A.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B.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C.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D.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8.中国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治世是()A.光武中兴B.武帝盛世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9.有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个“他”是指()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周武王10.“汉武雄图载史篇”,下列关于汉武帝“大一统”的理解正确的是()A.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形成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局面B.仅指国家加强对边疆的统一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11.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C.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D.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12.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的争论正确的是()A.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捷径B.是打击诸子百家的需要C.是汉朝大一统的需要D.是统一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13.右侧《汉代讲经图》为东汉画像砖的拓片摹本,反映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场景。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c3f9acd0d233d4b14e697e.png)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典型例题】例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在评论秦的统治时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J##Y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解析】本题是多种能力综合考查题。
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汉初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理解本段材料。
【答案】B例2、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要求阐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分析其因果关系。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经历了创立、发展、遭禁、提倡、改造、独尊等曲折过程。
正确认知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儒家学派的发展史,有助于深刻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经历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历史阶段性特点加以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诸侯割据称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推动了“诸家蜂起”和“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的儒家学派由创立到继承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一个颇具影响的学派。
它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和社会理论的精华。
秦统一后,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法家学说成为专制主义皇权的理论依据。
儒家学派受打击甚至被禁止,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极端严重摧残。
西汉初年,儒家学派从秦代被摧残压抑状态中开始复苏,但尚未被重视。
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派的大一统思想、君臣伦理观念适应了当时政治大一统的需要,统治者开始提倡儒家思想。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政策,为汉武帝采纳。
董还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解放与发挥,这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此时的儒家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儒家思想已有所不同,它吸收了法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经过改造,成为新儒学。
中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
![中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ea7e08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4.png)
中职/中专/职高/技校中国历史浙江省2022年第二单元测试卷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本试卷共三大题,共 4 页,卷面总分值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朝代是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2.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隶书B.甲骨文C.金文D.小篆3.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九章算术》B.地动仪C.造纸术D.《伤寒杂病论》4.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
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C.奖励农耕政策 D.盐铁官营政策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封国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6.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7.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单一的血缘关系D、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8.下列有关秦朝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与嬴政的决策密切相关B、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县两级C、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推行D、是对分封制度的进一步继承19.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10.“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
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
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4、“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
”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行省制5、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
”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8、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酰(丑),遥(迁)陵拔(应为“掾”,吏)训(刑讯)蛮、衿(蛮荆)。
(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激化了社会矛盾9、“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世袭制度C.大一统制度D.郡县制度10、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1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1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着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1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5、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1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19、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以法治国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20、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1、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当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22、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B.“天人感应”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3、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
”儒家这一思想A.与宗法观念相通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C.受佛道思想影响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24、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一,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选择题:二、材料解析: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分)(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3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井田制破坏。
(4分)(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分)(3)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6分)(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