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测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

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

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

4、“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行省制5、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8、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12)10简内容是(正面):

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酰(丑),遥(迁)陵拔(应为“掾”,吏)训(刑讯)蛮、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激化了社会矛盾

9、“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B.世袭制度C.大一统制度D.郡县制度

10、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1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1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着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5、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1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9、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以法治国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20、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1、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22、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

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B.“天人感应”

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3、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儒家这一思想

A.与宗法观念相通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

C.受佛道思想影响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

24、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一,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