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f50922c81c758f5f71f6749.png)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摘要:鲁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包括稀有的古人类化石、精美的岩溶地貌景观,并发育有典型的地层剖面、地质构造、花岗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自然景观,具有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4处,地方级地质遗迹点15处。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古人类化石;微型岩溶景观;地质遗迹;沂源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北部,总面积30.37km2。
是以古人类遗址和岩溶地貌为主体,花岗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要观赏内容,集科学研究与地质考察、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型地质公园。
1 区域地质背景1.1 地层园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淄博-新泰地层小区。
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早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晚古生代月门沟群;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新生代官庄群及第四纪松散堆积[1,2]。
1.2 构造公园区地处郯庐大断裂以西约50km,华北地台东部的鲁西地块北部,属三级构造单元的泰沂隆起区,由鲁山凸起和沂源凹陷两个四级构造单元组成。
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主要包括稀有的古人类化石、精美的岩溶地貌景观,发育典型的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及水体景观;其中沂源溶洞群内所含的古人类化石及微型岩溶地貌景观是公园主体、亦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遗迹。
共划分为6个大类、11个类型、14个亚类。
3 主要地质遗迹特征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共33处。
经评定[3]地方级地质遗迹点15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
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点分别为沂源猿人化石、千人洞遗址、九天洞、鲁山二长花岗岩剖面。
3.1 古人类3.1.1古人类化石沂源县是“沂源猿人”的发现地,是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发源地之一。
1981年和1989年两次文物普查,已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1块(图1),眉骨2块,牙齿8颗、肱骨、股骨、肋骨1段及伴生动物骨骼化石10余种。
河南鲁山中下寒武统馒头组遗迹化石研究
![河南鲁山中下寒武统馒头组遗迹化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700c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c.png)
第3期2020年6月No.3 June,2020遗迹化石作为重要的古生物学实体,使人们能从原地生物行为和演化古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事件[1-2]。
遗迹化石虽然无法像实体化石一样保存完整的生物形态与身体结构,但由于遗迹化石具有原地埋藏、可保存在实体化石缺少的地层中、保存生物行为习性等生物遗体无法保存的信息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体化石记录地质信息的不足,在古生态学、沉积学和古环境重建等方面具有特别的作用[3-5]。
新元古代晚期发生了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到了早寒武世晚期,重新开始发生海侵,形成北高南低的陆表海沉积环境;早寒武世沧浪铺期,从南侧秦岭洋向北侵进的海侵到达位于板块西南缘的鲁山地区(本研究区内),具体表现为埃迪卡拉系东坡组杂色粉砂质页岩之上平行不整合发育海侵初期的砂砾岩相辛集组;到了龙王庙期(馒头组),区内普遍海侵形成了广泛的陆表海,地势平坦、气候干热、生物繁盛,沉积了以紫红色泥页岩为主的地层[6]。
鲁山县下汤剖面馒头期、毛庄期与徐庄期以陆源碎屑岩沉积为主要的沉积模式与裴放等[7]的河南寒武系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十分吻合。
因此,本研究采用其三分馒头组的方案对馒头组沉积的特征与古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如图1所示。
作者简介:狄彤(1993— ),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地层与古生物学。
河南鲁山中下寒武统馒头组遗迹化石研究狄 彤(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摘 要:遗迹化石是古生物-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载体,是各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记录,是生物体、生物行为、沉积底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龙王庙时期,鲁山地区沉积了以紫红色泥页岩为主的地层。
鲁山县下汤剖面馒头期、毛庄期与徐庄期以陆源碎屑岩沉积为主的沉积模式与裴放等的河南寒武系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十分吻合,因此,采用其三分馒头组的方案对馒头组沉积的特征与古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遗迹化石;馒头组;沉积现代盐化工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图1 鲁山地区区域地质与地层1 研究概况区内古生物学与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始于孙云涛(1923)。
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
![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6e99a47a8956bec0975e313.png)
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刘振宏1,2,张 良1,杨长秀1,2,武太安1,2,崔霄峰1,2,任建德1,2,杨长青1,2(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2.河南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河南平顶山467021)摘 要:鸡冢岩体为经历两次岩浆脉动上侵而成的复式深成岩体,化学成分表现为贫SiO 2,低MgO ,富CaO 、Na 2O ,岩石类型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属岩浆混合花岗岩。
研究表明,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相似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
成分变异图解显示,SiO 2与Al 2O 3、K 2O 、CaO 、MgO 、FeO 3、TiO 2及稀土、微量元素La -Ce 、Nd -Sm 、La -Ba 、Th/Yb -Ta/Yb 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有大量幔源组分加入,说明鸡冢岩体为岩浆混合作用产物,其形成与华北陆块南缘陆内俯冲造山作用有关。
关键词:鸡冢岩体;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岩浆混合;陆内俯冲中图分类号:P58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56(2004)02-0075-07收稿日期:2004-02-34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河南1∶25万平顶山市幅区域地质调查》(200113000013)作者简介:刘振宏(1963-),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①河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内乡县幅区域地质调查.2003.②河南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神林幅、丹霞寺幅区域地质调查.1993. 花岗岩成因是花岗岩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学者具有不同类型划分方案。
其中,按物源所划分的S 、I 型花岗岩分类[1]应用最广、影响最大;随着花岗岩研究的逐渐深入,单一模式所确定的以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的S 、I 型花岗岩引起争论。
花岗岩的生成不仅仅是地壳物质再循环作用的结果,而且还往往有幔源组分的参与,最常见的就是基性和酸性岩浆混合[2~5],这种混合可以形成复杂的花岗岩类型。
鲁山县草店金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鲁山县草店金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1a3f1da6c30c2259019e21.png)
鲁山县草店金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周朝军1,吴淑琴2,孙朝阳2,刘书亚2,丁毅2(1.平顶山市万华物贸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2.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通过对鲁山县草店金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构造带、岩体及围岩 蚀变与金成矿的关系,认为主成矿期在中低温阶段,与花岗岩体中脉状细晶岩的侵人活动有关,与区域构造的燕山 晚期活动引发的局部韧性剪切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结合以往工程控制程度,提出草店金矿区深部及其周围是找矿 的远景区。
关键词:草店金矿;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找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7)03-0020-02鲁山县草店金矿矿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县城西南约 10 km的熊背乡与壤河乡交界处,矿区隶属壤河乡、熊背 乡管辖。
草店金矿区包括康家沟矿段、西沟矿段、王沟矿段和黑阴寺矿段,其中康家沟、王沟矿段正在进行地采生 产阶段。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东秦岭北缘板内增生带部位,栾川一黑沟 断裂北侧,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汝阳群(P t j1)、熊耳群(Pt2x),局部地段零星出露太古界太华群地层(Arth)。
区域主构造线走向为NWW向,受印支末期-燕 山早期杨子板块俯冲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向北 逆冲的叠瓦式构造。
燕山期及之后的N E向断裂活动发 育,成群成带密集分布,倾向NNW或SSE,均为逆-平逆 断层,对本区的岩浆活动、变形变质乃至成矿均具有重要作用。
岩浆岩发育,从时代分有燕山中、晚期侵人岩、晋 宁期侵人岩,为伏牛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一部分。
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多金属成矿带(瓜级)鲁山铁铜金成矿带(汉级)。
区内主要有草店金矿、二道沟金 矿、槐树沟金矿等,三个金矿区均赋存于区域下汤〜拐河 韧性剪切带内,受下汤〜拐河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构 造控制,沿剪切带呈近等间距分布。
河南省侵入岩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
![河南省侵入岩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7f349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f.png)
河南省侵入岩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河南省位于华北板块、中国中部,自古以来便是政治、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富含矿产资源的地区。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稀土等资源属于其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对于河南省的经济和国内的能源供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侵入岩是指曾经从地下深处侵入到上层岩石中,形成具有可见结晶的岩体。
在河南省的地质构造体系中,侵入岩构造单元是很有特色而且很有价值的一个构造单元,其划分及特征可归纳如下:划分:河南省的侵入岩构造单元可分为白垩纪中、晚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的郏县岩体、散布在全省的一些小型岩肢等几种类型。
其中,郏县岩体是河南省第一大侵入岩体,面积达3200 km2,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侵入岩体之一,分为西侧、中心和东侧三个岩捻,其分布在黄河两侧和汝南洛阳一线北侧,脊线长达100公里,厚度近20公里。
除此之外,还有河南省内的砀山、内乡、南阳、灵宝等地的小型岩肢。
特征:1. 岩石成分复杂:河南省内的侵入岩构造单元中,主要成分为花岗岩和二长岩,其中含有大量的铁、铝、钠、钾、镁等元素,成分相对复杂,导致其中的矿物成分也很丰富。
2. 结构形态奇特:侵入岩构造单元中的岩体,因为是从深处侵入的,所以在形态上非常奇特,有块状、层状、漩涡状、环状等不同的结构形态。
3. 易于识别:由于侵入岩构造单元中的岩石具有结晶、流线以及裂缝等特征,因此在河南省内很容易识别出侵入岩的存在,方便地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
4. 重要的经济学意义:侵入岩构造单元中的侵入岩石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含铜、铝、钾等元素的矿床的产生与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5. 环境变化记录:河南省内岩体的形成在地球历史上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其结晶特征、岩石变形、重熔过程等可以为研究古环境变化提供重要的记录。
总的来说,河南省的侵入岩构造单元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其在地质、矿产、环境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对于河南省的经济和国内的资源供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方城县烟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河南省方城县烟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ae17e5a216147916112882.png)
· 293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河南省方城县烟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蒋华军 蒋东平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烟庄金矿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过渡部位;区域主要控岩控矿构造为黄土岭—郭沟—田庄韧性剪切带;伴随长期地质作用的演化,形成太华群、熊尔群、官道口群、栾川群碎屑—碳酸盐岩,作为矿源层及赋矿地层,随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形成和发育区域断裂构造和控矿断裂构造,在这一时期同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岩浆活动,矿源层中金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再分配,形成初步富集,在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下,再次活化萃取,沿控构造运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关键词:成矿规律;找矿潜力分析;金矿方城县烟庄金矿采矿权位于方城县独树镇内,区域上位于黄土岭—郭沟—田庄北西向构造与伏牛山复式花岗岩体复合部位,属伏牛山金多金属矿集区的一部分。
一、成矿地质背景烟庄金矿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过渡部位,栾川韧性剪切带与马超营韧性剪切带次一级黄土岭—郭沟—田庄剪切带上,伏牛山复式花岗岩体南东接触带(插图1)。
区域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上元古界栾川群,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熊耳群,中生界三叠系、白恶系,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主要构造为黄土岭—郭沟—田庄韧性剪切带,总体表现为片理和拉伸线理陡倾片理化带,呈剪切带构造性标志,剪切带20公里,宽5公里,是一条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区内侵入岩种类繁多,分布广,以酸性岩类最发育,中性岩类次之,少量基性岩,具多期活动特点。
出露面积占区域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属于伏牛山花岗岩基东延部分。
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中部和东北部,主要有鸡冢岩体、交口岩体、神林岩体、四棵树岩体等。
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年龄在80-172Ma之间。
二、区域金矿床成矿规律伴随长期地质作用的演化,首先形成太华群、熊尔群、官道口群、栾川群碎屑—碳酸盐岩,作为矿源层及赋矿地层,随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形成和发育区域断裂构造和控矿断裂构造,在这一时期同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岩浆活动,含矿热液使矿源层中金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再分配,形成初步富集;最后,在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下,再次活化萃取矿源层有用组份,形成一定量混合含矿热液,沿控构造运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河南省鲁山县简草沟铀矿点成矿地质特征
![河南省鲁山县简草沟铀矿点成矿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30af6412b160b4e767fcf67.png)
河南省鲁山县简草沟铀矿点的成矿地质特征【摘要】该矿点位于鲁山县瓦屋乡境内,交通方便有公路与洛(阳)——鲁(山)公路相连,由原二级部中南地勘局309队第六队四分队在1982年发现,四分队、中南局230研究所相继在该矿点开展了地质、γ详测、地表槽井探工程、电法测深和氡气测量、刻槽取样等工作,经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该矿点成矿地质特征。
【关键词】铀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1 区域地质背景(1)大地构造位置:该铀矿化点处于华北地台邻接秦岭地槽的太华亚区内。
背孜——瓦屋穹窿的东南。
(2)地层:本区岀露地层主要为太华群,自下而上为耐庄组、荡泽河组、铁山岭组、水底沟组和雪花沟组。
太华群总厚度大于5880米。
水底沟组,按其岩性组合可分成四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岩性为石墨斜长片麻岩、石墨透辉石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状石墨大理岩透镜体,中部夹有厚层条带(纹)状含砾石墨大理岩及石墨云母变粒岩。
第二岩性段,岩性为石墨斜长片麻岩,石墨透闪石斜长片麻岩夹1—2层薄层状石墨大理岩透镜体,局部见花岗质混合。
产状275°sw∠78°。
第三岩性段:岩性为石墨斜长片麻岩,石墨透闪斜长片麻岩,石墨透辉斜长片麻岩夹数层薄层状石墨大理岩透镜体及薄层状石墨云母变粒岩,混合岩。
第四岩性段:岩性为石墨斜长片麻岩,石墨透闪斜长片麻岩夹石墨透辉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及薄层状石墨大理岩,产状295°sw∠60°。
雪花沟组:岩性以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浅粒岩和大理岩、条带状花岗混合岩。
根据荡泽河组年龄值26.2亿年,雪花沟组为22.8亿年,以及水底沟组的原岩主要为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岩石组合,石墨层中有机碳含量0.5%-2.6%,显示当时大气圈已充氧;水底沟组的片麻岩中以斜长石为主等特征;可将下部耐庄组、荡泽河组、铁山岭组归于太古代;把上部水底沟组、雪花沟组归于晚古代—早元古代早期。
中元古代熊耳群:是一套以安山岩及流纹岩为主体的火山岩,与雪山沟组呈不整合接触,接触面产状270°—310°/sw∠40°—45°。
鲁山棚沟金矿床包裹体特征及找矿意义
![鲁山棚沟金矿床包裹体特征及找矿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71d2e1eff00bed5b9f31dcf.png)
第15卷 1997年 第2期 6月 河 南 地 质HENAN GEOLOGY V ol.15 No.2 Jun. 1997鲁山棚沟金矿床包裹体特征及找矿意义 张正伟 林潜龙 杨晓勇 刘德良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大学七系)摘 要 棚沟金矿床赋存于华北古陆块南缘前寒武纪花岗岩中,在空间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中的燕山末期花岗斑岩控制。
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判断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
通过岩石矿物组合及包裹体组成、性质、同位素等测试,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且有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入。
通过电子探针测定的岩矿组分,计算围岩成岩及变质温度,以及成矿温度、压力和沉淀条件,认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减压环境中的岩浆热液充填和交代蚀变,以及热液的泡腾作用。
从找矿标志角度确定富CO 2的泡腾包裹体群、液相高硫富HCO -3、气相高CO 2和高CO 2/H 2O 比值等参数是寻找此类金矿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金矿,包裹体,地球化学,鲁山县中图法分类号 P 611 矿床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熊背乡棚沟,最初由河南省区调队在1∶5万填图过程中发现,并做了矿点检查工作 。
本课题在研究伏牛山地区金矿类型过程中,认为属于典型的中低温热液裂隙交代型金矿,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包裹体地球化学。
1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1〕,在区域上受下汤—拐河断裂带控制。
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相当于原划定的许山组,分布于矿区北东部。
主要为安山岩、安山玢岩,受区域构造作用,岩石片理化现象普遍,在与西南侧的花岗岩接触处,可见黑云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绢云石英片岩〔2〕。
侵入岩主要为花岗质岩石,矿区西部大面积出露似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肉红色—灰白色,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区域构造主要有下汤—黄土岭断裂穿过矿区〔3〕,影响宽度达4~6km ,在断裂带内有东西向各种脉岩充填,混染明显,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等。
鲁山县西部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鲁山县西部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6cb9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3.png)
鲁山县西部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代天胜;吴雅男【摘要】鲁山县西部地热资源丰富,具备热储、热源以及热传导通道等地热系统的重要条件,经勘探及综合资料证实,该区地热资源为偏硅酸-氟医疗热矿水.用之于洗浴、医疗,其价值要远超单独利用热能的价值.【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16)018【总页数】1页(P71)【关键词】地热特征;地热资源【作者】代天胜;吴雅男【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一)地质构造。
该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及多期构造变动,断裂构造发育,变形强烈,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近东西向。
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规模大、切割深,是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也是区内的主要控热构造,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规模小,但密度大,尤其是北东向断裂成群出现,北西及北东向断裂是二级控热、导热、导水、储水的主要构造。
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压性、张性和扭性断裂,按传统方法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近东西向断裂主要有车村—下汤断裂、二郎庙—温汤庙断裂及水磨庄—栗村断裂。
车村—下汤断裂倾向南,倾角60°~78°,断裂以北出露地层有熊耳群、汝阳群、洛峪群、震旦系、寒武系等,断裂以南为晋宁期及印支、燕山期花岗岩。
该断裂曾有过张性活动,并伴有热液活动。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地下水主要储存、运移在前新生界各类岩石的构造、风化裂隙中,属构造、风化裂隙水。
根据区内出露的岩石,可进一步划分为侵入岩构造、风化裂隙水,喷出岩构造、风化裂隙水,碎屑岩构造、风化裂隙水及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四种类型。
1.侵入岩构造、风化裂隙水。
区内有大面积为晋宁期和燕山期侵入花岗岩,车村—下汤断裂与二郎庙—温汤庙及水磨庄—栗村断裂之间的断裂带中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及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沿断裂形成裂隙密集带,裂隙密度可达10数条/平方米。
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分析
![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655c6469dc5022abea0076.png)
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分析车村-下汤断裂带是鲁山县百里温泉形成的主要控热构造。
从地热形成特点出发:车村-下汤断裂带应由北部的车村-下汤断层、南部的二郎庙-汤温庙断层及其以东的糜棱岩带和两大断层之间的强破碎带组成,它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新构造期仍有活动。
文章认为,百里温泉高氟、高偏硅酸主要来源于岩浆中的氟与硅,百里温泉的出露主要受断层交汇破碎带和水压力控制。
标签:百里温泉车村-下汤断裂带热源热储地热流体鲁山1 概况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位于鲁山县城西约10km以西的外方山和伏牛山之间的沙河河谷两侧,其在约30km距离内等间距的出露于上汤、中汤与温汤庙、下汤和碱场(图1)等地。
除温汤庙温泉以单一泉出露外,其余均呈泉群出露,共计有19个泉眼。
实测其总自流量为180.62m3/h,泉水温度26~62℃,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型,PH值7.8~9.04,矿化度0.36~0.57g/L,氟含量15~24.85mg/L,偏硅酸含量为52~97.5mg/L,属氟、偏硅酸医疗热矿水。
因此,研究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图1河南省鲁山县五大温泉出露条件示意图2 关于车村-下汤断裂认识问题鲁山县百里温泉出露于车村-下汤断裂带内部,地热资源形成与温泉出露严格受车村-下汤断裂带控制,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地热地质工作者的共同认识。
虽然对车村-下汤断裂有较多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同认识,断裂带边界确定和新构造活动研究不足。
1978年,原河南省地质研究所出版的《河南省基岩地质图及说明书》将车村-下汤断裂称为“车村-鲁山大断裂”,与栾川-明港-固始深断裂并列。
1989年出版的《河南地质志》,将车村-下汤断裂归并于栾川-明港-固始深断裂带内,其共同点均认为是深大断裂。
上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断裂形成时间、规模、切割深度、活动强度、活动性质等资料和证据,但未涉及断裂范围或边界以及新构造期断裂活动特点与证据等。
河南省鲁山县王庄钾、硼矿床地质特征及选矿方法研究
![河南省鲁山县王庄钾、硼矿床地质特征及选矿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ceccc825c52cc58ad6be50.png)
河南省鲁山县王庄钾、硼矿床地质特征及选矿方法研究(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调查院;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文章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指出:本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车村-下汤断裂带北盘(马超营断裂);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新元古界洛峪群崔庄组页岩地层中;区内构造发育,地层齐全,选矿标志明显。
关键词:钾;硼;矿床;地质特征;鲁山县;河南中图分类号:TD912(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921(XX)23—0084—02鲁山县王庄钾硼矿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平顶山市鲁山县下汤镇西北介盘沟——王庄一带,距鲁山县城约30km,隶属于鲁山县下汤镇。
区内交通便利,焦——枝铁路从矿区东部鲁山县城通过,鲁山——栾川、下汤——临汝公路分别从矿区南部、北西部通过,矿区内部各自然村以简易公路相连。
矿区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段的外方山东麓,属中——低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植被发育,属淮河水系。
目前发现矿脉一条,钾硼品位:K2O(6.00~7.68%),B2O3(0.092~0.240%);厚度:125~200m。
1 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车村——下汤断裂带上(马超营断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熊耳群和汝阳群、新元古界洛峪群、古生界寒武系及第四系,总体展布方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的单斜地层。
本区构造变形强烈,以车村——下汤断层带为界(马超营断裂),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地区。
岩浆岩主要分布于车村——下汤断层带以南,岩性以花岗岩类为主,中性和基性岩类仅有零星出露。
本区矿产:金属矿产以铅锌矿为主,铁铜次之。
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钾、硼、磷、煤、耐火材料、石灰岩、建筑材料等。
2 矿区地质特征分析2.1 地层分析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中元古代——上元古代处于相对稳定的被动陆缘连续沉积阶段,地层发育齐全,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岩十分发育。
河南商城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_刘文斌
![河南商城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_刘文斌](https://img.taocdn.com/s3/m/d8e50e53804d2b160b4ec0df.png)
文章编号:1007-3701(2003)04-0017-07河南商城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刘文斌,刘振宏,张世佼(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平顶山467021)摘要:商城岩体大体具有埃达克岩(ada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其SiO267.72%~71.26%,Al2O313.70%~15.47%(平均15.0%),M gO=0.76%~1.88%,N a2O/K2O=0.9~1.4,Sr=(346~897)×10-6,Sr/Y=42~127,Sr/Yb=509~1533,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布以LR EE富集((L a/Y b)N=21~56)、强烈亏损HREE(Y b<1.77×10-6)和Eu异常不明显(D Eu=0.85~0.94)为特征,这些均与埃达克岩的特征类似。
商城岩体的Cr、N i含量低于典型埃达克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Sr既有正异常,又有负异常,具有“C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增厚下地壳底部底侵的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关 键 词:商城岩体;地球化学;C型埃达克岩;河南中图分类号:P588.12;P588.14文献标识码:A 商城岩体位于河南省东南大别山北部商城县境内,河南区调队于1989—1992年进行1∶5万商城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按岩石谱系单位填图法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解体,根据岩体内部结构、成分变化特征、相互之间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将其划分为三个单元,并进行了区域对比建立了早白垩世商城超单元。
研究认为,商城超单元是具有成分和结构演化特征的“I型”花岗岩特点的“S型”花岗岩¹。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埃达克岩研究的开展,使作者有机会对商城岩体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点进行重新认识。
本文是在1∶5万商城县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商城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揭示大别山北麓商城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特点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河南省鲁山县二道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
![河南省鲁山县二道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https://img.taocdn.com/s3/m/7cf6823daf1ffc4fff47ac20.png)
河南省鲁山县二道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作者:常荣凤赵建勇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2期摘要鲁山县二道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前寒武纪花岗岩中,本文阐述了鲁山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元素综合异常特征分析,区内混染杂岩带边缘矿脉相对发育位置及黄铁矿化、硅化、绢英岩化发育地段为本区找矿标志;而以Pb、Sb、As、Cd、Hg为远程中低温指示元素的异常区,可作为寻找次级含矿构造、隐伏构造或隐伏矿体远景区。
关键词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二道沟金矿床;鲁山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132-02二道沟金矿区行政区划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熊背乡宿王店村。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矿区内曾有民采,遗留许多大小不等采坑和深浅不同斜井,主要开采地表及浅部金矿体,规模普遍较小。
1 矿区地质特征1.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Ⅱ级)[1],华熊台缘坳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内(Ⅲ级)[2]。
区域上受北部东西向鲁栾断裂、南部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槽台分界)及下汤~拐河片理化韧性剪切带控制,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剧烈,区域性构造和层间构造较为发育,形成了下汤~拐河长达35km韧性剪切带(图1)[3]。
多期次的岩浆和构造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和富集提供了充足的热源与富集场所。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华熊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以中元古界汝阳群兵马沟组、熊耳群马家河组为主,太华岩群零星出露。
区域矿产主要有Au、Ag、多金属及稀有、稀土等,目前已发现大小20多个小型金矿床、铜铅多金属矿床和磁铁矿床,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鲁山棚沟金矿、方城槐树庄金矿、开山寺金矿、长岭金矿、黑阴寺铁矿等。
图1 下汤~拐河韧性剪切带地质略图1.第四系;2.上元古界栾川群;3.中元古界官道口群;4.中元古界熊耳群;5.块状火山岩;6.混染杂岩;7.糜棱岩化花岗岩;8.韧性剪切带;9.燕山晚期花岗岩;10.晋宁期花岗岩;11.含金石英脉集中分布区;12.角度不整合;13.平移断层;14.韧性剪切带边界;15.车村-下汤韧性剪切带1.2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华岩群,主要为混染杂岩,岩性为混合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等,零星分布于前寒武纪花岗岩内。
河南省崤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启示
![河南省崤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2723c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4.png)
河南省崤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启示河南省崤山地区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矿区之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崤山金矿。
崤山金矿床是一种具有大规模、高品位的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流体特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崤山金矿床位于中条岭地区,是由于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的。
成岩过程中,地壳深处物质交换,形成了热液流体。
研究表明,崤山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热液和地壳流体两个方面。
其中,主要包含的成分有水、CO2、HS-、H2S等。
同时,崤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相对较高,通常在270℃到400℃之间,压力在100MPa以上。
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得成矿流体能够有效地溶解并迁移金、硫、铜等金属元素,促进了金矿床的形成。
在成矿流体的成分和热力学条件基础上,崤山金矿床还有一些典型的流体学特征。
例如,通常成矿流体的pH值在4.5到5.5之间,反映出其偏酸性特征;同时,金矿石体中的硫同位素值较负,表明成矿流体来自深部而非浅层。
此外,成矿流体不仅在地质活动期间作用明显,而且还会在晚期隆升期间不断地进行矿化改造。
这些对崤山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究该矿床的来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对类似的金矿床找矿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例如,了解成矿流体主要成分和典型特征,可以在勘探时对可能的金矿床形成条件进行预判和筛选;同时,研究成矿流体的运移度和矿化作用机理,可以为寻找与崤山金矿床类似的其他金矿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崤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的形成和演化特征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科学意义,而且对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关数据分析是在各种领域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关于一些健康数据的例子,包括体重、身高、BMI指数、血压、心率等。
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分析来评估健康状况,监控体重变化,衡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健康水平。
体重:体重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通常用于评估肥胖和瘦弱。
河南省岩浆岩特征概述
![河南省岩浆岩特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136072558fb770bf78a557c.png)
河南省岩浆岩特征概述
范旭光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 2011.01.17
华力西期中酸性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
七、燕山期侵入岩 • 本省燕山期侵入岩非常发育,面积达5484 平方公里,占全省侵入岩总面积的48.3%。 • 以酸性侵入岩为主,其次为中性侵入岩; • 中性岩主要分布在豫北太行拱断束内,酸 性岩主要分布在秦岭褶皱系中。
7.1 中性侵入岩 • 太行山东麓中性岩带 • 豫西地区中性侵入岩 • 豫东南地区中性侵入岩
燕山晚期酸性侵入岩 • 深成相花岗岩 • 主要分布在北秦岭褶皱带和华熊台缘坳 陷南缘,面积较广。多呈岩基、岩株状产 出。岩性主要有斑状花岗岩、花岗岩。以 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发育最好。
燕山晚期酸性侵入岩 浅成相酸性斑岩 主要分布在北秦岭褶皱带和华熊台缘坳 陷内,沿深断裂或大断裂带分布。多呈岩 基、岩株状产出。岩性主要有花岗斑岩、 斜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等。 根据浅成相酸性斑岩岩体的成岩方式、 岩石特征、岩石组合、上侵速度等因素, 又可以分为侵入型、潜爆发侵入型、潜火 山型。
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 • 深成相花岗岩 • 主要分布在卢氏、嵩县、方城、沁阳、 唐河、桐柏等地,大多呈岩株状。岩性以 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次有中粒黑 云母(角闪石)、中粗粒花岗岩。 • 典型岩体:嵩县万村岩体
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 • 浅成相花岗斑岩 • 零星分布在灵宝县银家沟、卢氏县屹老 湾等地。岩性为 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 硅化花岗斑岩,个别岩体有少量花岗闪长 斑岩
河南省鲁山县草店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河南省鲁山县草店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cd7a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e.png)
河南省鲁山县草店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吴淑琴;李明阳;周朝军;丁毅;刘书亚【摘要】鲁山县草店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空间上受下汤~拐河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为东秦岭黑沟~栾川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一部分,据矿床地质特征判断,草店金矿床成因既有变质含金热液,又有岩浆期后含金热液同时存在,属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2页(P174,176)【关键词】成矿规律;地质特征;金矿;河南;鲁山草店【作者】吴淑琴;李明阳;周朝军;丁毅;刘书亚【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00;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金渠金矿,河南三门峡472000;平顶山市万华物贸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鲁山县草店金矿位于东秦岭北缘板内增生带部位,栾川~黑沟断裂北侧。
区域主构造线走向为NWW向,受印支末期~燕山早期杨子板块俯冲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向北逆冲的叠瓦式构造。
燕山期及之后的NE向断裂活动发育,成群成带密集分布,倾向NNW或SSE,均为逆~平逆断层,对本区的岩浆活动、变形变质乃至成矿均具有重要作用。
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汝阳群、熊耳群,北东侧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地段零星出露小范围的太古届太华群地层。
岩浆岩发育,从时代分有燕山中、晚期侵入岩、晋宁期侵入岩[1-3]。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许山组,为一套陆相火山岩系,分布于矿区北部、东部边缘。
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玢岩。
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区内岩石普遍出现片理化。
局部可见到黑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等。
个别地段熊耳群火山岩也可呈俘虏体形式出现在花岗岩体内。
河南鲁山下寒武统辛集组丘状层理类型及环境意义
![河南鲁山下寒武统辛集组丘状层理类型及环境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9eab3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b.png)
河南鲁山下寒武统辛集组丘状层理类型及环境意义
许效松;牟传龙
【期刊名称】《河南地质》
【年(卷),期】1990(008)003
【摘要】河南鲁山县下寒武统辛集组含磷层段中发现了典型的丘状交错层理。
其主要类型有两种:包括复合型(削顶式、生物扰动式)和叠加型。
它的发现,说明辛集组含磷层段为非正常沉积,而属于风暴事件的产物,剖面序列特征表明此风暴沉积物应属远源风暴沉积。
根据丘状交错层理的类型和特点,否定了前人对辛集组含磷层段沉积环境为沙坝-障壁滩的认识,重新确认其沉积环境为受风暴作用明显的陆棚环境。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许效松;牟传龙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1
【相关文献】
1.河南宝丰观音堂下寒武统辛集组小壳动物化石的... [J], 裴放;刘长乐
2.河南济源下寒武统辛集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J], 白万备;齐永安;郭英海;王敏;郑伟
3.河南灵宝朱阳下寒武统辛集组软体动物群的发现 [J], 裴放;冯伟民
4.河南方城下寒武统辛集组的两种腹足类化石 [J], 余汶;戎治权
5.河南叶县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和腹足类化石的研究 [J], 冯伟民;钱逸;戎治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鲁山县鸡冢河小流域典型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分析
![河南鲁山县鸡冢河小流域典型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22ca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e.png)
河南鲁山县鸡冢河小流域典型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分析
朱恒槺;李虎星;钟凌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22(32)11
【摘要】平顶山市沙颍河上游的鲁山-鸡冢区域,地貌、地质复杂多样,历年来屡遭山洪灾害,是河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
以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收集、分析相应测站近30年的逐日降雨、流量监测数据;其次选取典型洪水过程研究前期土壤含水量对洪水过程洪峰流量、峰现时间的影响;最后基于HEC-HMS水文模型及ArcGIS平台,将鸡冢河小流域划分为7个子流域,结合相应的土地利用和土壤数据,产流计算选用初损稳渗法,径流计算选用斯奈德单位线,河道洪水演算选用马斯京根法,对该流域典型暴雨洪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前期土壤含水量对洪水过程影响显著,此模型产汇流方案洪峰相对误差合格率为89.25%,洪量相对误差合格率为86.6%,纳什系数为0.821,说明HEC-HMS模型在鸡冢河小流域的适用性良好。
该研究可为近小流域的洪水模拟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朱恒槺;李虎星;钟凌
【作者单位】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利工程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
【相关文献】
1.岷县迭藏河小流域"6.22"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2.小流域典型暴雨实测洪水对榆林水文手册中计算方法的验证
3.MIKE耦合模型模拟淤地坝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过程的影响
4.甘肃省境内典型小流域暴雨特性及洪水过程模拟研究
5.基岩山地小流域治理开发途径探讨──以暴雨中心区鲁山县清水河试点流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刘振宏1,2,张 良1,杨长秀1,2,武太安1,2,崔霄峰1,2,任建德1,2,杨长青1,2(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2.河南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河南平顶山467021)摘 要:鸡冢岩体为经历两次岩浆脉动上侵而成的复式深成岩体,化学成分表现为贫SiO 2,低MgO ,富CaO 、Na 2O ,岩石类型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属岩浆混合花岗岩。
研究表明,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相似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
成分变异图解显示,SiO 2与Al 2O 3、K 2O 、CaO 、MgO 、FeO 3、TiO 2及稀土、微量元素La -Ce 、Nd -Sm 、La -Ba 、Th/Yb -Ta/Yb 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有大量幔源组分加入,说明鸡冢岩体为岩浆混合作用产物,其形成与华北陆块南缘陆内俯冲造山作用有关。
关键词:鸡冢岩体;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岩浆混合;陆内俯冲中图分类号:P58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56(2004)02-0075-07收稿日期:2004-02-34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河南1∶25万平顶山市幅区域地质调查》(200113000013)作者简介:刘振宏(1963-),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①河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内乡县幅区域地质调查.2003.②河南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神林幅、丹霞寺幅区域地质调查.1993. 花岗岩成因是花岗岩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学者具有不同类型划分方案。
其中,按物源所划分的S 、I 型花岗岩分类[1]应用最广、影响最大;随着花岗岩研究的逐渐深入,单一模式所确定的以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的S 、I 型花岗岩引起争论。
花岗岩的生成不仅仅是地壳物质再循环作用的结果,而且还往往有幔源组分的参与,最常见的就是基性和酸性岩浆混合[2~5],这种混合可以形成复杂的花岗岩类型。
Castro [2]以幔源、壳源岩浆的混合提出了S 、M 和H 型分类,H 型即混合花岗岩(相当于壳幔型花岗岩),并进一步细分为Hs 、Hss 、Hm 型,并认为I 型花岗岩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岩浆,而是M 型(幔源)与S 型(壳源)两个端元岩浆的混合产物。
Bar 2barin [3]提出壳源(过铝质花岗岩)、幔源(如碱性花岗岩)及壳幔混合(钙碱性花岗岩)三种成因分类,并分析了相对应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岩浆混合作为花岗岩成因机制之一,近年来,引起国内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系列不同认识和看法[4~7]。
鸡冢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中部、栾川断裂北部,区域上属燕山期合峪—二郎庙—交口—祖师顶岩浆混合花岗岩带的一部分①。
岩体呈北西—南东向椭园形岩株产出,面积约54km 2,侵入于古元古代石板河片麻岩和中元古代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体,被早白垩世交口岩体侵入(图1),黑云母K Ar 年龄140Ma ②,该岩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陆内重型(S 型花岗岩)[8~9]或陆内浅源深成型花岗岩[10],本文中在对鸡冢岩体及暗色微粒包体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认为该岩体不同于典型S 型花岗岩或I 型花岗岩,而应属岩浆混合花岗岩。
该岩体成因的再认识,对探讨华北陆块南缘地壳内上部物质组成、壳幔相互作用及陆内造山构造演化有着重要地质意义。
1 岩石学特征鸡冢岩体为一经过两次岩浆脉动上侵的复式深成岩体,主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类。
早期为大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位于岩体边部,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马蹄形展布。
岩石具似斑状结构、中粒花岗结构、交代结构,块状—弱定向构造。
似斑晶为钾长石,含量11%~17%,粒径2.5~6cm ,晶体内常见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细小包体;基质主要矿物为钾长石(20%~25%)、斜长石(30%~43%)、第27卷第2期2004年6月地质调查与研究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Vol.27N o.2J un.2004图1 鸡冢岩体地质简图Fig.1 Scetch map of Jizhou granitePt 2xn.熊耳群;K 1Sηγ.四棵树岩体;K 1J K ηγ.交口岩体;J 3J 1ηγ.鸡冢岩体大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J 3J 2ηγ.鸡冢岩体小斑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Pt 2ξγ.中元古代正长花岗岩;Sgn.石板河片麻岩;1.中基性火山岩;2.片麻岩;3.片麻状花岗岩;4.二长花岗岩;5.暗色微粒包体;6.脉动接触关系;7.地质界线;8.断层石英(18%~25%)、黑云母(3%~5%)、角闪石(2%~3%),粒径2~4mm 。
副矿物为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等。
晚期为小斑状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位于岩体内部,呈岩株状产出,与早期大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脉动接触。
岩石具似斑状结构,细粒花岗岩结构、交代残留结构。
似斑晶为钾长石,含量11%,粒径7~10mm ,晶体内常见斜长石、黑云母细小包体;基质主要矿物为钾长石(30%~40%)、斜长石(30%~35%)、石英(20%)、黑云母(5%)、角闪石(2%)。
粒径0.8~2mm 。
副矿物为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
二者矿物特征相同,钾长石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具条纹双晶和卡氏双晶,局部见环带构造。
斜长石为半自形—自形板状,具聚片双晶和环带构造,为更长石,与钾长石接触部位常见交代残留结构。
黑云母为细小鳞片状,成分上属镁质黑云母。
单元之间表现为结构上的由粗→细,钾长石斑晶由大→小、由多→少的规律性变化,显示出同一岩浆事件岩浆演化特征。
鸡冢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在以往研究中多认为是捕虏体或析离体,对其成因等未引起重视。
经研究认为,暗色微粒包体作为岩浆混合的证据,其形成与壳—幔岩浆相互作用及大陆动力学存在着密切联系。
与花岗岩相比,暗色微粒包体具有颗粒细,黑云母、角闪石含高,耐风化突出等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鸡冢岩体早期单元暗色微粒包体含量较高,晚期单元含量相对较低;空间上南部多于北部,地势低含量多,地势高的相对较少,具分层岩浆混合特点。
形态上早期单元复杂多样,见浑园状、椭球状、透镜状、纺锤状、饼状、长条状、蝌蚪状、撕裂状、火焰状及不规则状形态。
局部富集成群、成带分布,比例高达50%以上,长轴与岩体边界或区域构造线平行。
小者2×10cm ,大者10~50cm 。
晚期单元暗色微粒包体多呈不规则状、撕裂状岩株分布,直径达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暗色微粒包体与花岗岩之间早期单元以弥漫型为主,局部见截然型接触,显示出缓慢均匀岩浆混合特征。
晚期单元以截然型接触为主,局部为弥漫型接触。
显示出快速不均匀岩浆混合特征。
截然型局部见淬冷边,弥漫型接触部位暗色矿物增多,形成宽约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岩浆67地质调查与研究 第27卷 混合过渡带,并见有钾长石混合斑晶或捕虏晶,其形态、结构与花岗岩似斑晶一致。
暗色微粒包体岩性以细粒黑云母闪长岩为主,少量细粒闪长岩,具岩浆成因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由斜长石(60%~80%)、黑云母(10%~20%)、角闪石(5%~10%)、辉石(1%~2%)组成。
粒径0.1~1mm。
副矿物为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
磷灰石为细小针状分布在其它矿物之间,接触部位见石英颗粒的次生加大边,说明形成暗色微粒包体的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之间有较大温差,结晶过程中有快速的放热作用及成分之间的交换,显示出岩浆混合特征。
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2.1 化学成分特征岩石贫SiO2、低MgO,富CaO、Na2O(表1), Na2O+K2O为7.85%~8.30%,K2O/Na2O 为0.91~0.96,δ为2.34~2.73,A/NCK为0.96~1.03,3/FeO3+MgO为0.67~0.85。
具I型或H型花岗岩[11](壳幔混合型)特征。
与花岗岩相比,暗色微粒包体贫SiO2、低Na2O,高Al2O3、富FeO3、MgO、CaO、Na2O, Na2O+K2O为6.30%~9.10%,K2O/Na2O 为0.8~1.12,δ为4.28~5.73,A/NCK为0. 82~0.94,FeO3/FeO3+MgO为0.63~0.70。
在SiO2K2O图解上(图2)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岩系,暗色微粒包体为钾玄岩系。
在SiO2氧化物成分变异图解(图3)上随着SiO2含量增加Al2O3、CaO、MgO、FeO3、TiO2为直线减少趋势,K2O呈直线增加趋势,表明花岗岩与暗色微粒包体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二者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与Langmuir[12]总结的岩浆混合成分之间直线分异特征相同。
图2 图解(据LeBas et al.,1986)Fig.2 Diagram of SiO2K2O(after LeBas et al.,1986)▲-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2.2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及微量分析结果及有关参数见表1。
花图3 SiO2氧化物成分变异图Fig.3 Diagram showing the variation of SiO2oxide composition 77 第2期 刘振宏等: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岗岩ΣREE为189.57×10-6~278.99×10-6, (La/Yb)N为21.88~32.72,δEu为0.76~0.94,具较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和弱Eu负异常。
暗色微粒包体ΣREE为281.42×10-6~520.43×10-6,(La/Yb)N为15.78~26.72,δEu为0.81~1.07,与花岗岩相比,暗色微粒包体ΣREE富集,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岩浆分异。
配分模式均属轻稀土富集型,为向右微倾的圆滑曲线(图4)。
花岗岩弱Eu负异常与基性岩浆加入后的斜长石富集有关,重稀土亏损可能与源区残留石榴石有关,显示出I型或H型花岗岩特征。
表1 花岗岩及暗色微粒包体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T able1 Chemical composition,REE and trace elements of the granite and the d arkˉcoloured microˉgrain enclaves单元大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小斑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样品号2095/北14144/北12084/补14144/补10050/14186/10049/1 SiO269.3669.5257.4057.4666.4467.3051.76TiO20.350.250.951.130.550.381.43Al2O314.7315.3418.3516.4615.3015.1516.35Fe2O31.510.752.763.111.891.622.89FeO2.301.883.563.812.462.106.44MnO0.070.070.160.300.230.040.28MgO0.900.462.643.082.051.775.35CaO2.122.474.673.682.162.116.10Na2O4.004.354.354.304.104.033.50K2O3.853.953.504.803.903.912.80P2O50.230.180.600.720.340.231.10Loss0.580.551.041.140.730.961.78Total100.0699.7799.9899.99100.1599.6099.78La46.4147.87129.2462.4263.9856.8698.62Ce85.1583.35231.78119.30121.47104.37186.37Pr8.497.7922.8212.1112.0310.118.83Nd30.9528.974.8447.1743.2937.1872.63Sm4.823.9710.927.876.986.2812.27Eu1.161.072.762.351.611.362.92Gd3.272.856.535.14.784.309.22Tb0.400.351.030.70.730.571.35Dy2.221.845.463.253.313.107.01Ho0.410.330.930.610.670.591.42Er1.030.832.81.551.71.523.93Tm0.150.140.390.270.30.250.61Yb1.050.852.811.531.561.513.63Lu0.170.130.380.250.230.230.52Y11.869.2827.7516.7816.3515.2433.65Co6.65.712.925.19.726.8Ni3.64.55.850.36.914.5Cr46.487.910.7136.94121.9V38.127.1101.6202.257.2198Rb127.9143.1110.1117.011182Sr911.9764.12048129111131492Ba1571120332552094.524793186Nb26.330.741.817.824.734.4Ta2.52.83.83.61.82.00Hf4.84.99.49.56.96.3Sc3.32.765.84.876Zr172.4165.2360.8190.6192221G a25.523.619.318.914.615.6Th14.115.817.17.99.718.2 资料来源:1∶5万神林、丹霞寺幅区域地质调查,1991;化学成分由河南区调队化验室测试,单位w t%;稀土、微量元素由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测试;单位×10-687地质调查与研究 第27卷 图4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Fig.4 Chondrite -mormalized REE patterns 图5 微量元素配分模式Fig.5 Spider patterns of the trace elements 花岗岩中过渡族元素(TME )Ni 、V 含量较低;大离子亲石元素(L IL E )Rb 低、Sr 、Ba 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 )Nb 、G a 高、Sc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