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合同违约金条款的再认识
劳务合同违约责任条款
![劳务合同违约责任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75462d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f.png)
一、违约责任
1.1甲方(用人单位)或乙方(劳动者)违反本合同的规定,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对方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
1.2甲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按照乙方月工资的两倍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1)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严重影响乙方身体健康的;
(2)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乙方工资的;
5.3本条款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
(3)违法解除本合同的。
1.3乙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1)违反本合同规定,泄露甲方商业秘密的;
(2)违反本合同规定,未经甲方同意,在其他单位兼职的;
(3)违反本合同规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甲方造成重大损害的。
二、赔偿范围
2.1违约方应承担的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因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因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3)守约方为维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等。
三、免责条款
3.1因不可抗力导致违约的,违约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3.2一方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违约行为,如经对方同意继续履行,违约方不再承担违约责任。
四、争议解决
4.1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违约纠纷,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2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其他
5.1本条款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5.2本条款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309d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7.png)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而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作为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约束机制,对于维护劳动合同的稳定性和公平性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之前的法律规定中,对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约定并不明确,导致了一些劳动合同纠纷难以处理。
为了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健康发展,我国不断完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调控。
本文旨在对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基本概念、演变历程、存在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完善建议,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其执行的因素,提出完善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和逻辑性,为相关立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律实施效果,保障劳动者和雇主的合法权益。
研究还将分析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执行的现状,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范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其中研究目的是为了解释这一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而研究意义则在于通过对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劳动法制的完善与发展,有效保障劳工权益。
了解影响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执行的因素也有利于企业和劳工双方更好地遵守合同约定,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通过本研究还可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为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建议,对于促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违约金的格式条款
![违约金的格式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203e69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c.png)
违约金的格式条款摘要:一、违约金条款的定义与作用二、违约金条款的常见格式1.固定金额的违约金条款2.按比例计算的违约金条款3.结合惩罚性与补偿性的违约金条款三、违约金条款的法律效力及限制1.法律对违约金条款的认可2.违约金条款的公平性原则3.违约金条款的最高限额四、违约金条款的起草与审查1.明确违约行为与违约责任2.设定合理的违约金数额3.确保违约金条款的合法性正文:违约金条款是合同中常见的一种条款,用于约束合同双方的履约行为,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应向守约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作为违约行为的惩罚与补偿。
常见的违约金条款格式有以下三种:1.固定金额的违约金条款:这种条款规定违约方应支付固定金额的违约金。
这种条款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执行;缺点是可能无法充分反映违约行为的严重性。
2.按比例计算的违约金条款:这种条款规定违约金数额按照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
这种条款的优点是可以根据违约行为的严重性调整违约金数额;缺点是计算较为复杂,可能引发争议。
3.结合惩罚性与补偿性的违约金条款:这种条款综合考虑违约行为的严重性及守约方的损失,既具有惩罚性,又具有补偿性。
这种条款较为公平,但制定时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免失衡。
虽然违约金条款在合同中广泛应用,但并非所有违约金条款都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违约金条款需符合公平性原则,且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额。
此外,对于格式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如显失公平,将被视为无效。
在起草与审查违约金条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违约行为与违约责任。
应详细列举可能导致违约的具体行为,并明确相应的违约责任。
2.设定合理的违约金数额。
在确定违约金数额时,应综合考虑合同标的、违约行为的严重性及守约方的损失等因素。
3.确保违约金条款的合法性。
在制定违约金条款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避免条款因违法而无效。
总之,违约金条款作为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合同的履行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设定与立法完善
![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设定与立法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1127297901f69e314332942c.png)
平 等协 商劳 动合 同条款 。资 强劳 弱是 当 的地 步 。用人 单 位经 营权 与财 产权 法 律
( 动 合 同法 二十 五条 规定 : 除 今 世 界各 国存 在的 共 同问题 ,由于劳 动 保 障的缺 失必 然 造成 用人 单位 积 极性 与 ( 劳 第 “ 本 法第 二 十二 条和 第 二十 三条 规定 的情 者在 信息 、组织 、经济 力量 、社 会地 位 生产 效率 的 降低 ,不 利于 企业 的发 展 与 形 外 ,用 人单 位不 得 与劳 动者 约定 由劳 等 方 面与用 人 单位 严重 不对 称 ,处于 弱 社会 经济 的繁 荣 ,也 会对 劳动 者 利益 产
双 方又 约定 在之 前 的 5 合 同期 限上 再 利 ,即应 享有 择业 自主 权 ,因 而劳动 者 约 金 条 款 不符 合 《 年 劳动 合 同法 规 定 , 加 3 的服务 期 ,如 违约 则张 某 在原 来 的劳 动权 在权 利位 阶 与重要 性 上远 高于 在 劳动 合 同法 )实 施 以后 用人 单位 仍 年 ) 5 元 的基础 上 再增 加 6 元的 违约 金 。 用人 单位 的经 营权 与财 产权 ,要优 先对 依 据该 条款 主张 劳动 者解 约 违约 金 ,裁 万 万
-
权益 Rih sO 权益话题 ■ 责 编 向华Q :859 g t 任 辑:春 Q1703 104
劳动合同在什么情形下可 以设定违约金 ,什么情形下不能设定违约金 ,对 劳动者权益影 响巨大 。 劳动合 同法 》采用 一般禁止与特殊 限制 的立法模 式 , 对违约金条款进行了明确限定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同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 善之处 。
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设定 与立法完善 ,
●文 /杨兴坤
事业单位劳动协议2024年版违约金额度解读版
![事业单位劳动协议2024年版违约金额度解读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b90b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3.png)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事业单位劳动协议2024年版违约金额度解读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 劳动协议概述1.1 协议双方1.2 协议期限1.3 工作内容2. 违约金制度2.1 违约金定义2.2 违约金计算方式2.3 违约金缴纳期限3. 违约情形3.1 劳动者违约3.1.1 未履行合同义务3.1.2 违反劳动合同规定3.1.3 擅自离职3.2 单位违约3.2.1 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3.2.2 未提供合同约定的工作条件3.2.3 未按约定提供福利待遇4. 违约金缴纳与退还4.1 劳动者违约金缴纳4.2 单位违约金缴纳4.3 违约金退还条件5. 违约责任5.1 劳动者违约责任5.2 单位违约责任6. 争议解决6.1 协商解决6.2 调解解决6.3 仲裁解决6.4 法律诉讼7. 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7.1 合同变更7.2 合同解除7.3 合同终止8. 保密条款8.1 保密内容8.2 保密期限8.3 泄密责任9. 知识产权9.1 知识产权归属9.2 知识产权保护10.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10.1 签订流程10.2 解除流程11. 福利待遇11.1 工资待遇11.2 社会保险11.3 公积金11.4 休假制度12. 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12.1 劳动保护措施12.2 职业病防治12.3 劳动强度和工时制度13. 培训和学习13.1 培训机会13.2 培训费用13.3 学习交流14. 其他条款14.1 不可抗力14.2 合同的保管14.3 合同的修改和补充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劳动协议概述1.1 协议双方1.2 协议期限本协议期限为____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1.3 工作内容乙方同意在甲方指定的岗位从事____工作,具体职责和要求按照甲方的规章制度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第二条违约金制度2.1 违约金定义违约金是指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应向对方支付的赔偿金额。
试论劳动合同违约金存在的法理基础及法律性质
![试论劳动合同违约金存在的法理基础及法律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3cc87d8c8762caaedd33d44e.png)
罗财 喜
[ . . 堕善劳 煎 要] 律性质颇有争议 在舍墨性及法 金固枣约拿每款的普遍 . 用, 违约金条款所带 因 来的法 律问题也越来 。社会对劳动合同 越多 违约金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粗 浅探讨 , 以期 更好 完善 劳动合 同违约金制度。 [ 关键词] 劳动合 同; 约金条款 ; 违 法律性质 [ 中图分 类号]1 2 . 2 ) 25 [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4 5 (06 o —0 3 - 0 0 8- 0 3 2 0 ) 5 o l -2 - -
一
报酬 , 双方仍需遵循 平等 自愿 等 民法原 则, 国家强 制的最低 劳动工资 、 劳动 条件 、 动保障等 规定 只是保证劳 动者能 自 劳 由形成其意志。因而在 劳动合 同中协议违 约金 条款 , 只要是 当事人真实意思表 示, 且不违背法律 、 行政 法规强 制性规定 , 国家就应当允许和保护 , 这将更会有 利于劳动合同的履行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二、 劳动 合同违约金的概念与性质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6 期
( 第 8卷第 5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a fLa nn d nsrt n Colg o r lo io ig A miit i l e n ao e
No 5. o 6 . 2 o
( o.. o5 V 18 N . )
’
‘
一
’ ,
_ 1Βιβλιοθήκη 一 , ・’-’ ‘
,
≥:: ::’ r, r ・ 蒜盎鲁法莉 : r ‘: : : : : : :
’
试 动 违 金 在 法 基 及 律 质 论劳 合同 约 存 的 理 础 法 性
违约金的格式条款
![违约金的格式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6b7f4d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b.png)
违约金的格式条款摘要:1.违约金条款的定义和作用2.违约金条款的常见格式3.违约金条款的法律效力4.违约金条款的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违约金条款是指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违反合同义务时,应向守约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赔偿。
这种条款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合同双方遵守合同约定,保障合同的履行。
违约金条款通常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合同中,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
常见的违约金条款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约定违约金数额: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方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这种方式简单明了,便于执行。
但在确定违约金数额时,需要注意公平合理,避免过高或过低。
2.约定违约金计算方法:合同中规定违约金数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为合同金额的某一比例(如5%),或者违约金为一定金额(如1000 元)等。
这种方法更具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3.约定违约金上限和下限: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上限和下限,违约方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在这个范围内浮动。
这种方法既保证了守约方的权益,又避免了违约金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4.约定违约金调整机制:合同中约定在特定条件下,如合同履行期间、特定事件发生等,可以调整违约金数额。
这种方法使违约金更具针对性和实时性。
违约金条款在合同中具有法律效力。
当一方违反合同义务时,守约方可以依据违约金条款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会支持守约方的诉讼请求。
在签订合同时,各方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约定违约金条款: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违约金条款,包括违约金数额、计算方法、上下限、调整机制等。
2.确保违约金条款合法有效: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违约金数额不能过高、不能低于实际损失等。
3.充分沟通协商:在确定违约金条款时,各方应充分沟通协商,确保条款公平合理,避免因违约金条款引发纠纷。
总之,违约金条款是合同中一种重要的保障措施。
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合法吗
![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合法吗](https://img.taocdn.com/s3/m/f94d35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2.png)
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合法吗
合同范本专家回答:
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是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根
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应当是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一种经济处罚,用以约束劳动合同的履行。
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合理,并且不得高于违约方违约造成的损失。
此外,违约金的约定应当明确具体,不能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时,雇主和雇员应当在充分的信息和自由意志的基础
上进行协商,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
如果违约金的约定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违约金的数额过高且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违约金条款无效。
因此,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时,建议双方当事人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协商和约定,以确保违约金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以上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
处理。
如果您需要定制劳动合同范本或者有关违约金的具体问题,欢迎随时咨询我,我会根据您的需求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最高院: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会议纪要中违约金问题理解与适用
![最高院: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会议纪要中违约金问题理解与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b1371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7.png)
最高院: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会议纪要中违约金问题理解与适用《纪要》第11条规定了违约金司法酌增酌减的有关问题,在合同法解释二第28条、第29条规定的基础上作了相应调整。
具体如下:一是违约金计算基础的问题。
明确违约金调整的基础应当按照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确定,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调研过程中,对于违约金司法调整的计算基准存在不同意见。
少数意见认为,约定的违约金系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应当尽量尊重,即使过低需要酌增,以实际损失为限有合理性,有利于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多数意见认为,明确按照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损失范围来确定违约金调整的基准,有利于充分救济守约方的利益,惩处违约行为,维护诚信原则。
学术界也认为,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除了要包括实际损失之外,还应当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因为只有在调整的标准包括可得利益损失的情况下,才能使非违约方因违约金责任的承担而达到如同合同被完全履行时一样,即就像没有发生违约行为一样。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会纪要)第50条规定:认定约定违约金是否过高,一般应当以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损失为基础进行判断,这里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这一规定具有合理性,应当予以吸收。
同时,认定违约金低于所造成的损失,也有必要坚持同一标准。
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并征询立法机关意见,我们采纳了多数意见。
由于将申请司法酌减的计算基准由原来的实际损失改为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损失,本条相应地在人民法院应当兼顾的综合因素中删除“预期利益”,因为预期利益因素已包含在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损失”当中。
在具体适用时,要注意对本条规定的“综合因素”的把握。
本条列举了两个因素:一是合同履行情况,包括瑕疵履行的严重程度、迟延履行的时间长短、部分履行对合同的影响程度,等等。
例如,如果部分履行对合同整体的影响程度很轻,可以适当调整违约金数额,但如果部分履行直接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则应当审慎酌减违约金。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55dc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c.png)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平等协商的结果,是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合同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
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中,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当支付的一定金额作为赔偿。
该制度的建立旨在促进企业和员工遵守合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不够完善、法律适用不明确、执行不力等。
对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建议,从而为完善我国劳动关系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探讨其实施效果及可行性,进一步加强我国劳动关系的法治化建设,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公平化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作为对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惩罚措施,在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保护劳动者权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该制度的运作机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完善我国劳动法律体系,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对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研究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db016d9e2bd960591c67755.png)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规定有两个方面:1、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约定服务期,那么劳动者在服务期中途提出辞职的,要支付违约金。
2、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而签订约定竞业限制条款,那么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就由公司支付违约金;劳动者违反竞业约定,那么支付违约金。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修改后只有两种情况需要支付违约金第一种是:单位为职工进行专业培训,约定了服务期,服务期限内辞职的第二种是:与单位约定了保密和竞业限制条款,而违反的其他都不用支付你这种情况不用支付违约金的。
要具体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的违约金条款的适用性探讨——比较视角下的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的违约金条款的适用性探讨——比较视角下的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e4f42d0722192e4536f6fb.png)
本 约 中的一 部 分 。 约 的 标 的是 订 立本 约 , 就是 说 , 预 也 就 业 协 议所 指 向 的 权 利 义 务 关 系 要 通 过 将 来 实 际 订 立
般 由困家教 育部或各 省 、 、 市 自治 区 就 业 主 管 部 门 统 一 制 表 , 据 是 l 8 年 原 教 育 部 颁 布 的 《 等 学 校 毕 业 生 依 99 高
摘
要 :通 过 对 高校 毕 业 生 就 业协 议 的性 质 及其 与 劳 动 合 同 中违 约 盒 馨 款 的 内涵 分析 .认 为就 业协 议 作 为民 事 预
约 合 同 ,其 违 约 责 任 不 同 于 劳动 合 同 中的 违 约 责 任 、实践 中对 就 业 协 议 及 劳 动 合 同 关 系的 误 读 是毕 业 生 与 用 人 单 位 发 生 纠 纷 的 原 因之 一 一通 过 相 应 的 比较 分 析 .对 高校 毕 业 生就 业协 议 所 涉 问题 提 出几 点建 议 关 键 词 :高 校毕 业 生 ;就 业 协议 ;劳 动 合 同 :违 约 金 中图 分 类号 :D9 2 2 2. 5
一
议 书 的 性 质 及 其 与 一 般 劳 动 合 同 设 定 的 违 约 金 条 款 内
涵 的 比较 分 析
随 着 就 业 形 势 的 变 化 , 前 . 于 大 学 毕 业 生 和 用 目 关 人 单 位 在 处 理 就 业 协 议 和 劳 动 合 同 方 面 的 纠 纷 数 量 不
断 攀 升 要 对 此 类 纠 纷 进 行 相 应 的 理 沦研 究 和 评 价 、 、 若
型 的 预 约 合 同
聘任双方违约罚则
![聘任双方违约罚则](https://img.taocdn.com/s3/m/f9b6b50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b.png)
聘任双方违约罚则在职场中,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承诺之上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双方可能会违约。
为了维护双方的权益和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通常会在聘任合同中约定违约罚则。
违约罚则旨在约束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行为,保证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
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便可以依据违约罚则来进行相应的补偿或制裁。
以下将从员工和雇主两个角度分别阐述聘任双方违约罚则的内容和实施。
一、员工违约罚则1. 未履行合同期限:如果员工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工作职责,雇主有权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赔偿雇主的人力成本和重新招聘的费用等。
2. 泄露商业机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的商业机密是雇主的重要资产,如果员工将商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或其他不相关的人,雇主有权追求法律责任,并要求员工支付高额违约金。
3. 擅自离职:如果员工在合同期内擅自离职,雇主有权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同时也可以追求法律责任。
此外,如果员工在离职前未提前通知雇主,雇主还可以要求员工支付相应的赔偿,包括但不限于雇主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等。
4. 违反保密协议:在合同中,雇主通常会要求员工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不将公司的商业秘密泄露给他人。
如果员工违反了保密协议,雇主有权追究员工的法律责任,并要求员工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二、雇主违约罚则1. 未支付工资:如果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或未支付完整的工资,员工有权要求雇主支付违约金和相应的赔偿,包括但不限于滞纳金、赔偿员工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等。
2. 恶意解雇:雇主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恶意解雇员工,员工有权要求雇主支付违约金和相应的赔偿,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等。
3. 不提供合同约定的福利和待遇:雇主在合同中承诺提供一定的福利和待遇,如果雇主未能履行这些承诺,员工有权要求雇主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和赔偿,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福利差额和精神损害等。
违约金条款范文
![违约金条款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a41bd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3.png)
违约金条款范文在商业合同中,违约金条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条款。
它规定了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时,另一方可以获得的赔偿金额。
违约金条款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保护合同双方的权益,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违约金条款范文,供参考。
违约金条款范文第一条违约金的定义1.1 违约金是指因合同一方违反合同条款而应向另一方支付的赔偿金额。
1.2 违约金的计算方式为:违约金=合同总金额×违约金比例。
1.3 违约金比例为合同总金额的百分之十。
第二条违约金的适用范围2.1 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时,另一方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
2.2 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时,另一方可以选择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者要求履行合同。
2.3 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时,另一方要求支付违约金的权利不影响其要求其他损失的权利。
第三条违约金的支付方式3.1 违约金应在违约方违约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支付给另一方。
3.2 违约金的支付方式为银行转账。
第四条违约金的减免4.1 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的情况属于不可抗力或者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另一方可以减免或者免除违约金。
4.2 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的情况属于另一方过错或者合同双方共同过错的情况,违约金应由过错方承担。
第五条违约金的争议解决5.1 对于违约金的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5.2 若协商不成,双方可以选择诉讼或者仲裁解决。
总结违约金条款是商业合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条款,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合同双方的权益,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在制定违约金条款时,应该考虑到合同双方的利益,合理设置违约金比例和减免规定。
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该严格遵守合同条款,避免违约的发生。
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违约金和赔偿条款讲解
![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违约金和赔偿条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fd5b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a.png)
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违约金和赔偿条款讲解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合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还明确了违约责任和赔偿条款。
本文将对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违约金和赔偿条款进行讲解,以便加深对这些条款的理解和应用。
一、违约金违约金是在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支付的一定金额的补偿金。
违约金的设定,一方面可以促使各方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违约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和打击。
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违约金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具体约定进行设定。
常见的违约金形式包括固定金额违约金和按日计算的违约金。
固定金额违约金是约定一笔固定数额作为违约方应支付的补偿金,而按日计算的违约金则是根据违约方违约的具体天数计算违约金的数额。
除了确定违约金数额外,合同中还需要明确违约金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事项。
同时,对于严重的违约行为,还可以约定违约金以外的其他惩罚措施,如解除合同、要求支付相应损失等。
二、赔偿条款赔偿条款是当一方因违约行为或其他责任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失时,责任方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和方式。
赔偿条款的设定可以保障受损方的权益,促使责任方履行义务,并降低双方的纠纷风险。
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赔偿条款需要明确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首先,赔偿范围应该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由于对方违约或过失行为直接导致的损失,例如修复费用、停工损失等;而间接损失则是由于直接损失而引起的进一步损失,例如市场声誉受损、合作伙伴关系受影响等。
其次,赔偿标准应该合理合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约定。
常见的赔偿标准包括实际损失、合同约定赔偿金、违约金等。
双方可以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实际情况约定具体的赔偿方式和赔偿金额。
除了赔偿范围和标准,赔偿条款还需要约定赔偿的时间、方式等细节。
一般来说,赔偿应当在责任发生后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并确定具体的支付方式,如货币支付、资产转让等。
总结:违约金和赔偿条款在企业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够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合同的履行,并降低纠纷的风险。
解读中国劳动法中的违约责任规定
![解读中国劳动法中的违约责任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84844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4.png)
解读中国劳动法中的违约责任规定中国劳动法是维护员工权益和促进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法律。
其中,违约责任规定是保障合同双方权益平衡和合同履行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解读中国劳动法中的违约责任规定出发,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违约责任规定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当事人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能履行或者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即构成违约。
为保证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性,劳动法明确了对违约方的违约责任。
二、雇主的违约责任1. 经济赔偿: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或拖欠员工其他报酬,应根据未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赔偿金;2. 继续履行义务:雇主解除无正当理由导致员工权益受损时,应承担相应经济赔偿,并继续履行原合同;3. 违法用工惩罚:雇主存在强制加班、逼迫员工参与危险工作等违法用工行为,劳动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并处以罚款。
三、劳动者的违约责任1. 经济赔偿:劳动者无正当理由擅自离职或违反合同约定有关考勤纪律,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2. 违法行为惩罚:劳动者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受贿、泄漏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时,雇主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3. 法律保护权限制:根据劳动法第45条规定,雇主不得将员工解雇或降低其工资待遇等作为对其提出权益要求的惩罚。
四、特殊情况下的违约责任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一方无法履行合同,可以回避追究违约责任。
例如自然灾害、客观事件、政策变化等无法预见且不可控制的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适用该条例。
结语:中国劳动法中明确了劳动合同中违约责任的规定,保障了劳动双方的权益平衡和合同的平稳履行。
雇主如未按时支付工资、拖欠其他报酬或违法用工,将承担相应经济赔偿和惩罚;而劳动者擅自离职、泄漏商业秘密等违约行为也将面临相应经济赔偿和法律处罚。
特殊情况下的不可抗力因素可以减轻一方的责任。
正确认识并遵守劳动法中的违约责任规定对于维护合同双方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劳动法案例:劳动合同中不合理的违约条款
![中国劳动法案例:劳动合同中不合理的违约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5e5254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2.png)
中国劳动法案例:劳动合同中不合理的违约条款劳动合同是用于约束劳动关系双方权益的法律文件,但有时候劳动合同中会存在不合理的违约条款。
这类条款往往对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不合理的限制或损害,同时削弱其与用人单位的对等地位。
本文将围绕劳动合同中不合理的违约条款展开讨论,并结合具体案例来说明这类条款可能带来的问题。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条款是指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所需承担的违约责任和后果。
这些条款是为了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但如果条款本身存在不合理的规定,将对劳动者的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来进一步说明。
案例一:劳动合同解除限制过于苛刻某公司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若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需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并支付三个月的工资作为违约金。
若公司解除合同,则无需提前通知,并无需支付任何违约金。
这样的条款明显偏袒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解除权利进行了不合理的限制。
劳动者在遇到个人问题需要提前离职时,不仅需支付高昂的违约金,还需要预先通知三个月,这使得劳动者的利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案例二:加班补偿不合理某外企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公司需要劳动者在有加班需求时提供弹性工作时间,但无需支付任何加班费用。
这样的条款明显违反了中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在超过法定工时范围内工作时,应当享受加班费的补偿。
这种不合理的条款将使劳动者无法获得合法的加班费用,劳动者的利益受到了不正当的侵害。
案例三:违约金不合理高额某公司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劳动者在解除合同时,需支付违约金50000元。
这个违约金数额过高,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违约金应当根据实际损失程度来确定,不能过高地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这样的条款将使劳动者在解除合同时面临巨额的违约金,对劳动者的经济获得能力造成了不合理的限制。
针对这些不合理的违约条款,劳动者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修改不合理的违约条款,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约定。
劳动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员工如何识别并应对
![劳动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员工如何识别并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425175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7.png)
劳动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员工如何识别并应对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合同是规范雇主与员工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在劳动合同中设置霸王条款,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探讨员工如何识别并应对劳动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以保护自身权益。
二、霸王条款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危害1. 不合理的违约金条款:一些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在合同期内提前解除合同需支付高额违约金,而企业解除合同则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这种条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严重损害员工的权益。
2. 放弃权利条款:部分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放弃加班费、休假等权利。
这种条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剥夺员工的合法权益。
3. 单方解除合同条款: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企业有权单方解除合同,而员工无权提出异议。
这种条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严重侵害员工的权益。
霸王条款对员工权益的侵害及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赔偿、职业发展受限、心理压力加重等方面。
三、如何识别劳动合同中的霸王条款1. 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如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2. 仔细阅读劳动合同的条款,尤其是涉及违约责任、解除合同等敏感内容,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 对比同行业或类似职位的劳动合同,判断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4. 寻求专业法律咨询或律师意见,对疑似霸王条款进行深入分析。
四、应对劳动合同霸王条款的策略与措施1. 与企业协商解决,表达对霸王条款的担忧和反对意见,并寻求修改或补充条款。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行业协会投诉举报,要求对企业进行监管和处罚。
3. 寻求法律援助或专业律师的协助,了解法律诉讼的程序和要点。
4. 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曝光问题,增加维权力度。
5. 参与工会或员工代表的组织维权行动,共同争取权益。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5896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4.png)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约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我国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发展还存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解决。
本文先从介绍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发展策略。
标签:违约金;劳动双方一、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概述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起源于合同法,也是合同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调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利益的法律准绳。
劳动合同违约金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俗成,一旦一方出现违约情况,就要按照约定赔付一定的金钱给受损的一方。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会附加一些不平等条约,比如劳动者如果想要提前离职,就要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这项规定是不公平的,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劳动者能够享受到自己应有的权力。
二、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问题(一)违约金的处罚主体范围不明确我国目前对于违约金处罚只是限定了用人单位,但是并没有就违约金具体适用情况,何种情况下应该处罚多少做出详细的规定。
这样一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单位便可以趁此钻法律的漏洞,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违约金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约束双方,而不是单一的一方,无论哪方违约,都应当按照规定来执行,如果劳动者违约,就赔偿,用人单位违约,也要遵守约定,如果只是约束一方,就产生了不平等现象,违约金制度的初衷也毫无意义。
而且由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开始地位就不平等,违约金对劳动者的约束更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负担,加剧了劳动者地位的脆弱性。
(二)违约金适用范围窄我国的劳动法虽然对违约金的情况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只是很宽泛的规定,立法者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相对弱势的一方,从公平的角度出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培养人才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的,比如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培训费,为了留住紧缺人才提供的特殊待遇,安家费、赠送的房子、办理户口都是一系列费用,这些应当算在违约金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劳动合同违约金条款的再认识
日期:2008-10-17
【字体:大中小】
目前在我国劳动合同实践中,很多劳动合同的签订都有违约金条款。
但对这类条款的性质如何看待,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按照违约金的约定予以赔偿等相关问题则还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就此,笔者试图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某厂为开发新产品,至苏州某大学招聘,与应届毕业生王某(非苏州籍)签订了劳动合同。
厂方向学校支付了2000元教育资助费,并将王某户口落入该厂集体户。
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王某必须为企业服务5年,个人要求提前解除合同的,应一次性支付违约金40000元,并赔偿教育资助费。
此后,厂方将王某作为技术骨干重点培养,并每年拨8000元作为对王某的激励金,其中20%随工资发放,80%作为其个人商业保险、住房基金及个人重大事项支出。
两年后王某提出辞职,但不愿全额支付违约金,要求适当减少,由此引发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考虑到王某为厂方所作的贡献以及厂方的实际损失情况,裁定王某向厂方支付违约金25000元。
以后法院一审和二审也支持了这个结果。
笔者认为,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和法院的判决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必须指出的是,违约金和赔偿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违约金是对违反劳动合同所承担的责任,具有惩罚的性质,而赔偿金则与实际损失相一致。
《劳动法》并没有对违约金问题作出规定,《劳动合同法》草案虽已完成,但仍未出台。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的出现,劳动者变更工作岗位、“跳槽”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而由于劳动者拥有解除合同的法定权利且不需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很多用人单位的利益反而得不到足够保护。
这些现象表明,《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已经滞后,不能适应目前用工形势的需要。
劳动部在收到很多方面反映的情况以后,出台了《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
”各地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劳动法规或规章对违约金问题予以规范,但具体内容并不一致。
根据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且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没有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
还有《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辽宁省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等,都对违约金作了类似的规定。
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对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作了特别规定。
笔者认为,劳动合同和经济合同有本质的区别,劳动合同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是为了确立劳动关系,其根本目的是获取生活必需品。
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会造成劳动者经济负担的加重,甚至造成白白付出劳动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用人单位滥设违约金,导致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还不足以支付违约金,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
为此,我省《条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的,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或者竞业限制约定两种情况。
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如出资购房的劳动者。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一般员工提前离职也必须支付违约金,这种约定是无效的。
在操作层面上,各地做法各异:有的直接明确具体的赔偿金额;有的按工资或报酬的倍数或百分比计算;有的按未履行合同的期限计算;还有的按无固定劳动期限的劳动者的退休年限
计算。
如此,违约金的约定畸高或畸低都成为可能。
另外,对违约金的界定很不规范,很多地方往往使用了保证金、风险金甚至风险抵押金之类的概念,但实际上又是按照违约金来操作的。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调入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已经明确了“…风险金‟是指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强行收取的带有抵押性质的货币(实物),不是指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一方违反劳动合同而给付对方的违约金。
”劳动部办公厅、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对“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中也明确制止国有、集体、外商投资和私营企业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向职工收取抵押金(品)。
同样,对用人单位向职工收取的“劳动合同保证金”、“劳动保护物品及生产工具使用(承包)抵押金”等行为也应予以制止。
至于一些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需要,按照职工本人自愿原则向职工收取“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全员入股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则不属上述规定调整范围。
但是,用人单位不能以解除劳动关系等为由强制职工缴纳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入股(实行内部经营承包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除外)。
否则,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此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明确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各地区可结合实际,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具体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
”目前,其中的“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抵押金”业已被取消。
因此,对违约金问题要全面考虑,区别不同情况慎重处理,杜绝和纠正以往的错误做法。
从法理上看,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
它的标的物既可为金钱也可为其他财产,从分类上看,有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之分,我国《合同法》上规定的违约金应为约定违约金和赔偿性违约金。
就劳动合同而言,由于劳动合同和民事合同的本质区别,很多国家在立法上是明确禁止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的。
我国目前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大都是按照劳动部1996年第355号文设定的,从性质上讲应属于约定违约金、惩罚性违约金。
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仲裁委员会和法院是承认违约金的效力的,但在性质上又往往不作区分,显得不够严肃,对劳动者保护往往不力。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无论理论界还是主管部门,无论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认识上都不一致,较为典型的观点表现为:第一,对劳动者而言,这一条款是“霸王条款”,相对的弱势地位往往决定了劳动者被迫接受,根本没有商量余地,从责任归属上看也很不合理;第二,依据《劳动法》第31、32条之规定,劳动者享有法定的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违约金条款明显与之不符;第三,该条款只针对劳动者一方,而用人单位违约只需支付数额很低的经济补偿金即可;第四,该条款的约定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的跨地区、跨部门流动。
应该认识到,在目前国家法律未有相关规定出台之前,对违约金条款的适用应当持谨慎的态度。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在起草过程中经过通盘考虑,对之作了明确规范。
这样既把劳动合同期限排除在外,避免了上述的对劳动者法定解除合同权的侵害;同时又把违约金的性质界定为约定违约金,避免了对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的实质侵害;而且将之范围严格限定,既和规章保持了一致,适应了用工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承认和尊重了以往业已存在的面广量大的违约金条款;既保护了劳动者,又给了用人单位一定的保障手段,纠正了片面强调保护相对弱者的劳动者的做法。
在操作层面上,如果劳动者违约解除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则不但应当支付违约金
而且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在此情形下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实行违约金和赔偿金“两者取其一”的原则,这样做到了公平和效率的结合,只不过,在发生劳动争议以后需要确定违约金具体数额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对畸高或畸低的违约金应进行适当调整。
◆
(作者系南京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